- 相關(guān)推薦
舍得的智慧作文(匯編2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舍得的智慧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舍得的智慧作文1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靜立于時間長河的彼岸,且聽風(fēng)吟,淺吟低唱。飲盞歲月留香,唱曲往事飛揚(yáng)。落花飄零,紅昭落盡,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過門了,自從那次摔傷后。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但額上的傷疤卻永遠(yuǎn)不會褪去。坐在窗前,望著窗外濃濃的純色,心里很不是滋味。外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遞給我一只帽子,笑著說:“山上的桂花開了,出去瞧瞧吧!”我慢慢抬起頭,望著外婆那慈祥的雙眸,外婆遞帽子的手抖了兩下,嘴角咧開了一道優(yōu)美的的弧,我接過了帽子。
終于鼓起勇氣出了門。
跟在外婆身后,一路上將帽檐盡量壓低,低到只能看見腳下的路。忽然,一只干皺卻溫暖的手牽起了我的手——是外婆。石板縫間冒出幾株小草,它們在風(fēng)中顫巍巍地站立,它們纖弱的身肢被登山的人們一次次地踩斷,卻始終堅(jiān)持著向上生長。
就這樣牽著外婆的手走了很久,我們從石板路走到了一條小路上,耳邊的喧鬧聲漸漸消失了。
外婆輕輕地說:“到了!蔽衣靥痤^,是一樹桂花映入眼睛,吸引了我。
蒼勁有力的樹干綴滿了串串潔白的花,在微風(fēng)中緩緩舞動。走到樹的背部,我愣住了。樹干的后面空了一大半,凄厲而恐怕地四處張望,當(dāng)我再次抬起頭,望向這滿樹的桂花時,不禁對這棵樹產(chǎn)生了敬畏之情。
外婆輕聲地說:“這棵桂樹五年前被雷劈中了,我也沒想到它竟會活過來,不過經(jīng)歷過傷痛的樹反而開出了更美麗的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幸福呢?”是啊,經(jīng)歷過痛苦的花反而開出了更美的花,誰敢說這不是一種勇氣?外婆走向我,舉起她那雙布滿滄桑的手拍了拍我的肩,說:“這棵桂樹舍棄了懦弱,因而得到了勇氣,所以它綻放出更美的花,這便是桂樹舍得的智慧。為什么你不嘗試一下呢?”一陣東風(fēng)吹過,吹走了我的帽子,吹走了我的'劉海,飄落的桂花輕輕吻著我的額頭。樹枝上飛舞的桂花在光的映射下形成一個個光怪陸離的斑點(diǎn),似乎在吐露著幸福的喜悅。
畢加索曾對舍與得提過自己的想法:許多人的作品是累加起來的,所以是一加一的加法。而我的作品卻如同減法,我在這幅畫上繪上顏色,接著磨掉一部分紅色,這便是舍,但這一抹顏色卻又會在另一幅畫中出現(xiàn),為其增添色彩,這便是得。
舍得舍得,有舍棄才會有得到。桂花舍棄了懦弱,得到了勇氣,開出更美的花;畢加索舍棄了一抹色彩,得到另一抹色彩,創(chuàng)造出了的驚世駭俗的作品。這些都是舍與得的智慧。
我也舍棄了膽怯,得到了堅(jiān)強(qiáng),不再怕綻放光芒,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適當(dāng)?shù)纳崤c得,這會是一種智慧。
舍得的智慧作文2
認(rèn)識了蔡崇達(dá),細(xì)讀了《皮囊》這樣一本書,是在這個同樣燥熱的夏天,卻給我的內(nèi)心帶來了不一樣的清涼,樸實(shí)真摯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故事使我面對現(xiàn)實(shí),思考自己的人生,也許不僅是我的問題,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其中帶給我的感觸很深的是這樣一篇文章:作者阿太是一個平凡的女生,卻對生活有著深刻的認(rèn)識,面對著人生中的離別、病痛、苦難和恐懼,阿太沒有害怕,而是選擇了舍得,但不被世人所理解,直至世人陷入這個困境中。
文中的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的生命本多輕盈,都是背著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所拖住!彼^“舍得”是得到好的,舍去差的,說簡單來,便是放得下。放得下的東西可以很多,例如金錢、名利、權(quán)利、地位等各類誘惑和欲望。放得下這些,有時來比不好,其實(shí)這也是一種智慧。佛家有一句經(jīng)典名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边@些人放棄了這世界中的各種繁華和紅塵中的各種欲望,選擇了出家,從自然中體會生命存在的意義和真諦,不與世俗相爭,這何嘗不是一種舍得的智慧呢?紅軍長征時,旅途艱苦、糧食不足、氣候惡劣、路途漫長,很多戰(zhàn)士都是靠著自己頑強(qiáng)的意志力才得以成功,這也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chǔ)。這些戰(zhàn)士在長征時飽受肉體的折磨,但他們放下了,假設(shè)他們不懂得舍得,沒有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力,也不可能會有今天的中國。
舍得放下自己的肉體,拿肉體來用,而不是伺候,也是一種智慧。中國古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本應(yīng)混跡江湖,為皇帝效力,但因看清世風(fēng)之下朝廷之上官員們虛偽圓滑,而自我信守忠義,誠懇不被皇帝所賞識,毅然選擇隱退江湖,過著屬于自己的悠閑,寧靜而又平凡的田園生活!俺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苦勞累,但溢于言表的還是喜悅之情。這樣的`生活也造就了陶淵明在田園詩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與其在污濁中茍活,不如在清凈中享受,這便是陶淵明的舍得。
遙想蘇軾當(dāng)年,中秋節(jié)至,而萬家唯余其一人獨(dú)倚危樓,舉杯邀明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每每讀此,眾人不禁為其傷感嘆息了,可蘇東坡自斟自飲于明月下就真的只剩下那綿延的思念之情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又包含了詩人對遠(yuǎn)在異鄉(xiāng)親人的祝福和眷戀,他摒棄了那種兒女情長,又異于過分的英雄氣概。這是蘇軾的舍得。舍小家之情而顧大家,得到了便于永恒流傳的詩句和精神,這樣的智慧不禁令人贊嘆。而現(xiàn)在的人們,沉淪于社會的污濁中,繁華的燈紅酒綠中,被各種誘惑所蒙蔽了最真實(shí)的自我,只愿得,不愿舍,最后被淹沒在這茫茫的世界里被時間所遺忘。
正值青春的我們,面對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要學(xué)會舍得,選擇屬于自己的正確方向,體驗(yàn)著變化百態(tài)的生命。舍得,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