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痕跡的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痕跡的作文通用(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痕跡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痕跡的作文1
我曾以為洛陽城旁東去的伊河,能洗刷兩千年風雨的痕跡;我曾以為香山上風過竹林的錚錚之響,能掩住無數(shù)匠人日夜鑿刻的痕跡;我曾以為白馬寺悠悠的青銅鐘聲,能悄然遮掩住歷史的微光……
北魏絕響
伊水一路流過,如泣如訴。西風吹送來懸?guī)r峭壁上的空寂,回響在千萬個石窟里。我沿著工匠和先人們踏出的古道,走近了龍門石窟,走進了這神秘的遺跡。
石窟的規(guī)模有大有小,有些開鑿在山底,有些則高踞于山腰巖壁。自北魏以來,千年風雨侵蝕,磨光了洞窟上的紋飾,風化了一些石像。一路經(jīng)過,無頭、斷肢、殘指的佛陀不計其數(shù),不由得令人扼腕嘆息。然而正是這些殘存的佛陀,卻仍端莊地靜默著,注視著千年的風霜,霍亂的兵戈,朝廷的更迭,人間的眾生蕓蕓,心中慈悲憫人。一載又一載,多少個世紀,吟詠那空靈的梵音。是何等的殘缺之美,讓伊河也為之嗚咽。它們一定見過鮮衣怒馬的鮮卑人走進中原,聆聽過北魏余留的絕響,魏孝文帝來過這里,習過佛經(jīng),寬袍廣袖,接納了中原文明。它們看著這個戎馬征戰(zhàn)的統(tǒng)治者,在兵戈未息的年代里,竟低頭讓位于文化的力量,意氣風發(fā)地著漢服,閱遍《四書》《五經(jīng)》,大刀闊斧改行漢制,才未讓黃河流域的漢文明消亡。是北魏,開啟了龍門石窟的第一道佛光,是北魏的鮮卑人,在黑色山脊上用我們的漢字,書寫下一道遒勁有力的痕跡,留下那來自漠北的絕唱,讓中華民族走向大一統(tǒng),走向融合。我知道,伊河的河水也洗刷不去,這堅深的痕跡啊!見證過文明的痕跡!
大唐氣象
香山上竹林片片,隔著伊河,守望著一方安寧。竹林聲錚錚響起,如同匠人們夜以繼日精心鑿刻著石像一般,心血與汗水灑落在黝黑的山脊上,勾勒出一個時代,是我們的大唐。
盧舍那大佛背依堅固的巖石,已與黑色的石山連鑄在了一起。大佛沒有洞窟的蔭蔽,只是鮮明地依山而坐,太過高大,似乎連遙望的香山,也不能望其項背。她面頰豐腴,面容秀麗而端莊,衣飾華美莊重,姿態(tài)大氣,不失威儀。琉璃眼如星,兩彎眉如月,嘴唇飽滿含笑,仿佛一開口,就是天邊空靈的梵音。不因是石像而顯得僵硬或呆板,流暢的紋路線條勾出慈悲的神情,一如千年前鼎盛的大唐之時,這里香火不斷,盧舍那大佛依舊靜坐在石山前,普度眾生。盧舍那身旁是兩尊金剛力士,怒目圓睜,臂膀上青筋顯露,身形魁梧,腳踩作亂的惡鬼小妖,讓人體會到他們鎮(zhèn)守一方的威懾力。栩栩如生,像是得了伊水、香山的精魂,更是長久屹立不倒,未被風化。盛唐時期的佛教人物極具有鮮明的個性,極富人性,特征突出。也只有大唐,才能造就這樣一個佛法昌盛,光輝熠熠的時代。透過這石窟千年的滄桑,我看到長安和洛陽街頭車馬云集,市間商客不絕,胡人擺弄著胡笳,跳起西域的.胡旋舞,城南的大雁塔才剛剛建成,文人墨客策馬看盡長安百花,洛陽城中白馬寺的僧侶開始了誦經(jīng)。我看到太宗欣然接納群臣之諫,一代女皇在東都登基,玄宗在大明宮內(nèi),宴請了日本和高麗的使團。我看見王維在終南山下修習佛道,我看見李太白如天上謫仙醉臥瓦肆間。我看見坊中家家戶戶修筑的佛堂、佛像,我聽見玄奘在大慈恩寺里講經(jīng)……
大唐以一種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盛世之姿,在龍門石窟中留下了奪目的痕跡。是華章溢彩,更是一種文化精粹的交融與體現(xiàn)。是大唐,為龍門石窟帶來了一個輝煌的時代;是大唐,為中國締造了一種氣象,一種能納百川,富有活力的氣象。我知道,香山上的竹林錚錚聲也不能隱去這痕跡一分一毫,不能觸及這痕跡之深重。這輝煌的痕跡。∫娮C過一個時代的痕跡。
我知道,伊河含淚,香山和曲,石窟屹立。
一千年又一千年。將這些痕跡,深深銘刻在黑色的山脊上,在中國的大地上。
痕跡的作文2
【作文題目】
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留下自己的痕跡。只是這痕跡有的清晰,歷經(jīng)歲月而不蝕;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來,有的令人愉悅,有的讓人悵惘……那么,關于“痕跡”,你有怎樣的經(jīng)歷?又有什么感悟呢?請以“痕跡”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主題立意】
A組——
1、 要留好的痕跡,不要留壞痕跡
2、 XXX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
3、無論人生長短,都要留下痕跡
B組——
1、 善事是善意堆砌出的痕跡;輝煌是一路披荊斬棘奮斗的痕跡。
2、不要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否認奮斗的痕跡;不要因為朋友的離去而忽略友誼的痕跡;不要因為親人的故去而沖淡親情的痕跡;不要因為工作的失意而踐踏順利的痕跡;不要因為感情的挫傷而蔑視真愛的痕跡。
3、故鄉(xiāng)在我們心中的痕跡會因我們的年邁而愈加清晰深刻。
3、 痕跡是公正無私的證據(jù),痕跡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痕跡是人生進步的階梯。
5、道路越是泥濘,留下的足跡就越深。
【結(jié)構布局】 人的生命是由一天天累積而成的,大多數(shù)人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生活,沒有太多的改變,沒留下太多的痕跡。……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安于現(xiàn)狀,尋找很多不同的方式過過不同的生活……是否想過這樣的問題,留下了痕跡,它就會永存嗎?答案顯然是不會!斎唬行┖圹E是不值得留下的也不應該留下的…… 有一種痕跡,來自平淡生活的日積月累……
有一種痕跡,來自不安現(xiàn)狀的艱苦奮斗……
有一種痕跡,會因時光的流逝而逐漸模糊……
有一種痕跡,是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惡魔……
【精彩語段】
不留痕跡,我們的一生可能只如一株自開自滅的桃花,未引起他人關注時就已化成春泥。但我們依舊會有我們的優(yōu)雅,因為我曾以毫無修飾的美裝扮過人間。如水的靈魂自有它低調(diào)的華貴,林間觀望者逡巡的足跡不會把我們圍繞,但我們依舊使這個春天更美麗。
刀筆在你手中,痕跡由你刻畫,用良心去畫吧。
葉子,是不會飛翔的翅膀,風輕輕地來,輕輕地走,那葉子,便是風留下的痕跡。
時光是不斷拔節(jié)的枝葉,回憶是被包裹住的年輪,仿佛打了個小盹,生命竟跨越了如此大的一步,但那夢境中的一切,清晰得如同就在前一秒發(fā)生過一般。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的美好不在于它沒有痛苦,而在于我們可以忍受和超越痛苦,痛苦激勵我們的反思,而不是順境下的麻木導致我們隨波逆流。美麗的痕跡往往因痛苦而產(chǎn)生,不斷奮進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撥開碼頭的青苔,那是流水的痕跡;細數(shù)樹木的年輪,那是歲月的痕跡;敲開斑駁的化石,那是雨打風吹的痕跡;追隨先人的腳步,那是風雨兼程的痕跡。
太陽東升西落,在廣袤的大地上留下斑斑劃痕;江水滾滾東逝,在漸寬的河道上留下光滑足跡;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在樹木的`軀體內(nèi)刻下圈圈年輪。
大江東去,那衛(wèi)星云圖上青蔥翠綠間蜿蜒委蛇的一縷,是它痕跡;流星隕落,那劃過黑色夜幕閃爍的一道,是它的痕跡;脈脈善意,點點滴滴溫暖人間,是它的痕跡;千里之行,扎扎實實不懈奮斗,是它的痕跡。? 有時短暫的一瞬會成為永恒,這是因為他把腳印深深留在了人們的心里;有時漫長的歲月會成為一瞬,這是因
為濃霧和風沙湮沒了他的腳印。
沙灘上,一排排深淺不一的腳印,一陣浪來,都歸于平整;石碑上那些歌功頌德的文字,在風吹日曬中漸漸消磨;但惟有那些傳世佳作,時時刻在后人心中。生命也像這些痕跡一樣,或短暫或美麗。
歲月如水,流到什么樣的地方就有什么樣的風尚,我們怎能苛求世事與滄桑,永不改變的是從不羞于見人的愛的痕跡。
我們總有一天會老去,那是我們?nèi)碎g之旅的終點。既然這是趟天賜的旅途,我們便一路自傲地走下去,要嘗過失望的痛苦,被愛的幸福,絕望的無助,勝利的喜悅與功虧一簣的遺憾,那才是一場絕妙的人生!我們一路走來的證據(jù),是一條七彩的痕跡。
痕跡的作文3
痕跡是存在逝去后的證明。不管這種存在是人物,是故事,還是文化;是過去,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 ——題 記
驅(qū)車馳騁在蒙古草原上,窗外一閃而過的,永遠是蔚藍蔚藍的天空和碧綠碧綠的原野。但你卻無論如何不會覺得單調(diào)。不知是因為用漢人的心態(tài)去看待它,還是因為用江南的眼光去審視它,你總會覺得這個民族的景色是干凈的,正是這種干凈帶來的特別,讓你保持著高度的新鮮感和好奇心。直到去了昭君墓。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寫過昭君的故事。她不愿低眉順眼賄賂畫師毛延壽,就有人寫她正直不阿,高風亮節(jié);她請命和親,遠嫁匈奴,就有人說她愛國奉獻,無私無畏;她帶去了器樂,谷物,就有人贊她促進和平,造福百姓……
到了那里,看到那青冢一座,我才明白,這些后人或真心或假意的贊美,她都聽不見了。
誠然,“贏得生前身后名”是古人對自己的希冀,也是后人對古人的安慰。等到了昭君墓,看見那高高的青冢,你才會了解所有的希冀都是謊言,所有的安慰都是徒勞。因為昭君是寂寞的,到來草原的人都能讀懂的寂寞。蒙古人深深了解這一寂寞,墓園里雖布置的如一貫的大氣干凈之美,卻不忘在一側(cè)建立起一座中原模樣的織房,又從她的故鄉(xiāng)秭歸運來了一架她用過的織機和幾件織具陳列在織房里。保留至今,織機上早已積上了一層厚的數(shù)不清年代的灰塵。
這是昭君留在草原上唯一的痕跡。另有的,不過是后人為了營造“文化”氛圍而再造的。
我驚訝于蒙古人粗獷豪邁中殘存的細心與敏感。在漢元帝時,昭君和親單于,走進了草原,走向了大漠,于是胡漢修好。但她在異國終老后,胡漢命運的走向根本未知;漢朝又有外戚王莽日漸專政直至篡位,胡人們竟還能長驅(qū)直入昭君遠在中原的故鄉(xiāng),為她取來這幾件告慰和陪伴亡靈的紀念。即使是用外交手段完成,也讓人感動。我不知這是不是一種對外來者或僅僅是對善者的尊敬?
因為有了那道痕跡,昭君,在我心中更成了寂寞者的代名詞。
因為只有那道痕跡。我頂著草原上夏日中午的烈日登上了那座青冢山,每一級腳下的石階都顯得那么沉重。氣喘吁吁俯視整座陵園,蒙式的建筑雍容典雅,每一筆勾勒都獨具風味。諾大的園子裝了那么多的游人,竟還是空蕩蕩的。
也許整個蒙古族的文化都是寂寞的。夜宿在蒙古包里,外面草原上跳篝火舞的人還沒散去。其中有兩個韓國老頭,依依呀呀地說著我聽不懂的話,跳著笑著樂的.合不攏嘴。在他們眼里,中國的大草原一定是熱鬧的,脖頸上藍色綢緞制成的那叫“哈達”的東西一定是種艷麗的裝飾,所以當?shù)厝藭I給每個游客。他們一定不知道,哈達也有純白純白的,蒙古族的故事里也有著寂寞和無奈。
夜,已過了十二點,人群漸漸擁著倦意鉆進了蒙古包。所謂人群,不過都是些游客。這大草原上,方圓幾十公里也不定能找到一戶牧民家的。我腦中難以忘記白天見過的那道痕跡,便一人搬了小凳子坐在草地上,抬頭數(shù)著北緯四十幾度上空滿天的星星。那兒的夜空真的太美太澄澈了,連銀河都在黑幕上映得清清楚楚。兩千多年前這樣如夢的夜色中,昭君也曾這樣數(shù)過星星么?在秭歸,在長安都不曾見過這么美的夜色吧!這是的她是熒,是火,是月華,是能想到的一切明亮的東西,是填滿思鄉(xiāng)的介質(zhì);是河,是雨,是清酒,是能變成的所有流體,是倒流向家鄉(xiāng)的淚水。可憐的昭君,躺在寂靜的草原上,竟沒有一樣東西能讓你依靠……遠處依稀可見的敖包,據(jù)說在節(jié)日時常常能聚上成百上千人,賽馬,拉馬頭琴,喝馬奶酒,吃烤全羊。可這么遼闊的草原,幾千人也顯得太渺小。 想著明天又要去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墓。同樣是陵墓,我期許著那又是一處怎樣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