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訴衷情原文賞析
訴衷情原文賞析1
原文:
深院。
人倦。
春去遠。
綠陰寒。
宿酒睡初醒,憑闌干。
梅子翠團團。
小鬟。
試攀薦雕盤。
愛微酸。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xù)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
無奈長夜漫漫難以入睡,一聲聲的砧聲和著月光穿進簾櫳,讓人愁思百結。
注釋
寒砧(zhēn):砧,搗衣石,這里指搗衣聲。古時將生絲織成的絹用木杵在石上搗軟制成熟絹,以便裁制衣服。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稱。這里指寒夜之中的'搗衣聲。唐代杜甫《秋興》中有詩句云:“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無奈:《嘯余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作“早是”。
不寐:《嘯余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均作“不寢”。不寐,不能入睡。
數聲:幾聲,這里指搗衣的聲音。
和月:伴隨著月光。
到:傳到。
簾櫳(lóng):掛著竹簾的格子窗。櫳:有橫直格的窗子。
賞析: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搗練子令·深院靜》屬于李煜后期的作品,寫出了詞人因寒夜搗衣之聲而引起的各種離懷愁緒。。
訴衷情原文賞析2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譯文
江上萬頃波濤一個接一個涌來,戴斗笠披蓑衣的漁翁在江邊垂釣。魚兒正在水中深處,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釣上來。
魚兒吞下了魚餌又吐了出來,將信將疑遲遲不肯上鉤。漁翁歸來的時候已是水寒江靜,只見滿目青山明月當空。
注釋
訴衷情:詞牌名,唐教坊曲。
金華道人:即唐代詞人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徒,東陽金華(今屬浙江)人。曾寫有《漁歌子》五首。
蓑笠(suō lì):指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
金鱗(lín):指鱗光閃閃的魚。
遲:慢。
賞析
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于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
詞的上片,“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一碧萬頃,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于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huán)環(huán)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于釣鉤左右的情態(tài)。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游的垂鉤之樂,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蓖干涑鲆环N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這樣一種澄靜澹遠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該詞構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將張志和那種志不渝、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又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圣的精神境界,借此表明詞人當時遭貶后的心胸抱負和向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設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后“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詞人覺悟解脫,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懷。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詞人因修《神宗實錄》不實的罪名,被貶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詞人被貶賦閑之時,登高覽勝,目盡青天,感懷今古,不禁向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訴衷情原文賞析3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回想當年為了建功立業(yè)馳騁萬里,單槍匹馬奔赴邊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唯有曾穿過的貂裘,已積滿灰塵變得又暗又舊。
胡人還未消滅,自己的雙鬢卻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憂國的眼淚白白地流淌。誰能料我這一生,心始終在前線抗敵,人卻老死在滄洲!
注釋
訴衷情:詞牌名。
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戍(shù):守邊。
梁州:治所在南鄭。陸游著作中,稱其參加四川宣撫使幕府所在地,常雜用以上地名。
關河:關塞、河流。一說指潼關黃河之所在。此處泛指漢中前線險要的地方。夢斷:夢醒。
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
胡:古泛稱西北各族為胡,亦指來自彼方之物。南宋詞中多指金人。此處指金入侵者。
鬢:鬢發(fā)。秋:秋霜,比喻年老鬢白。
天山:在中國西北部,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
滄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泛指隱士居住之地。這里是指作者位于鏡湖之濱的家鄉(xiāng)。
賞析
此詞描寫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一位愛國志士的坎坷經歷和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上片開頭追憶作者昔日戎馬疆場的意氣風發(fā),接寫當年宏愿只能在夢中實現的失望;下片抒寫敵人尚未消滅而英雄卻已遲暮的感嘆。全詞格調蒼涼悲壯,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開頭兩句,詞人再現了往日壯志凌云,奔赴抗敵前線的勃勃英姿!爱斈辍,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時陸游來到南鄭(今陜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zhàn)!耙挿夂颉庇冒喑豆P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白栽S封侯在萬里”(《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許、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叭f里”與“匹馬”形成空間形象上的強烈對比,匹馬征萬里,“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敗保ā吨x池春·壯歲從戎》),呈現出一派卓犖不凡之氣。“悲歌擊筑,憑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呼鷹古壘,截虎平川”(《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那豪雄飛縱、激動人心的軍旅生活至今歷歷在目,時時入夢,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強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壓抑,積郁的情感只有在夢里才能得到宣泄。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在南鄭前線僅半年,陸游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愿望,而夢醒不知身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將歲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塵堆積之暗淡畫面,心情飽含惆悵。
上片開頭以“當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軍旅生活的回憶,聲調高亢,“夢斷”一轉,形成一個強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為悲涼。至下片則進一步抒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嘆,悲涼化為沉郁。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边@三句步步緊逼,聲調短促,說盡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陸沉,殘?zhí)斘磼;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蒼;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拔础薄跋取薄翱铡比衷诔薪颖日罩校髀冻龀镣吹母星,越轉越深:人生自古誰不老?但逆胡尚未滅,功業(yè)尚未成,歲月已無多,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無成霜鬢侵”,一股悲涼滲透心頭,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數年,雙鬢再青,也難以實現“攘除奸兇,興復漢室”的'事業(yè)!爸扉T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云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所以說,這憂國之淚只是“空”流,一個“空”字既寫了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寫了對君臣盡醉的偏安東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弊詈笕淇偨Y一生,反省現實!疤焐健贝缚箶城熬,“滄洲”指閑居之地,“此生誰料”即“誰料此生”。詞人沒料到,自己的一生會不斷地處在“心”與“身”的矛盾沖突中,他的心神馳于疆場,他的身卻僵臥孤村,他看到了“鐵馬冰河”,但這只是在夢中,他的心靈高高揚起,飛到“天山”,他的身體卻沉重地墜落在“滄洲”!罢l料”二字寫出了往日的天真與此時的失望,“早歲那知世事艱”,“而今識盡愁滋味”,理想與現實是如此格格不入,無怪乎詞人要聲聲浩嘆!靶脑谔焐,身老滄洲”兩句作結,先揚后抑,形成一個大轉折,詞人猶如一心要搏擊長空的蒼鷹,卻被折斷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陸游這首詞,確實飽含著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詞人“身老滄洲”的感嘆中包含了更多的歷史內容,他的闌干老淚中融匯了對祖國熾熱的感情,所以,詞的情調體現出幽咽而又不失開闊深沉的特色,比一般僅僅抒寫個人苦悶的作品顯得更有力量,更為動人。
賞析二
陸游四十八歲,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zhèn)南鄭(今陜西漢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 開篇兩句,懷著自豪的心情回憶從戎南鄭的生活。起處用“當年”二字領起,化實為虛,點出所敘系指往事!耙挿夂睢,謂尋找殺敵立功以取封侯的機會!捌ヱR”既是紀實,也刻劃出作者從軍時的勃勃英姿!笆褐荨,具體指出駐守的地方。南鄭屬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陸游接到王炎的邀請書后,便匹馬單身離開夔州,風塵仆仆地奔赴前線,去任“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當時他十分興奮,希望能在萬里邊防線上找到殺敵報國的機會。來到南鄭之后,他身披鐵甲,跨上戰(zhàn)馬,腰懸利劍,手挽長槍,冒著酷暑嚴寒,踏著崎嶇坎坷的山路,奔馳于岐渭蜀隴之間,調查地形,了解敵情,積極為北伐進行準備。他曾向王炎陳進取之策,對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充滿了勝利的信心。詩人回憶這段生活,是為了與后文對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關河”兩句一轉,回筆描寫現實。殺敵報國的理想破滅了,而今只有在夢中才能重返前線?墒菈粜阎螅磺卸枷Я,那雄偉險峻的關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當年從軍時穿過的那件“舊貂裘”,積滿灰塵,還掛在墻上,作為“匹馬戍梁州”的紀念。陸游對這件“舊貂裘”十分珍視,因為他曾穿著它在前線沖鋒陷陣:“貂裘半脫馬如龍,舉鞭指麾氣吐虹。”(《醉歌》)還穿著它在荒灘上親手剌死過一只猛虎:“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濺短貂裘”。(《醉歌》)所以當他離開南鄭后,一直把它藏在身邊保存著!芭f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現在作者眼前的物象,雖然詞中只用一句輕輕帶過,但卻是理解此詞的關鍵。原來詩人是睹物傷情,因見貂裘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和感慨。也可以說,“舊貂裘”是這首詞靈感的觸媒。
換頭三句,緊承上片結拍,寫夢醒后的悲涼心情!昂礈纭保^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滅,半壁河山還在敵寇的鐵蹄蹂躪之下;“鬢先秋”,慨嘆自己發(fā)如秋霜,年邁體衰,不能重返前線;“淚空流”,是說壯志成空,憂國憂民的眼淚等于白流。這里連用“未”、“先”、“空”三個虛詞,表達作者對現實的幻滅感,一唱一嘆,感人至深。 “未”表達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沒有消滅,功業(yè)沒有建成,感到無比遺恨之情;“先”表達了作者歲月不多,兩鬢已蒼,雄心雖在,壯志難酬的沉痛之情;“空”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不滿和憤慨,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過自身的遭遇反映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抒發(fā)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誤國誤民政策的無比憤慨。誰會料到,像他這樣一生志在恢復中原,時刻準備奔赴疆場,為國獻身的人,卻落得如此下場!此時被罷官回鄉(xiāng),只得披上漁蓑,去作江邊的無名隱士,終老于鏡湖之濱了。這種“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矛盾,不僅體現在陸游身上,南宋許多愛國志士同樣也有切身的體驗。因此陸游所抒發(fā)的悲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啟超《讀陸放翁集》(之二)說:“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名。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边@首詞雖然沒有從正面揭露和譴責南宋投降派,僅就個人的身世經歷和遭遇而言,但通過詩人飽含熱淚的訴說,不難看到投降派迫害愛國志士的罪行,從而激起讀者對他們的憤恨。
此篇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沉郁蒼涼,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陸游愛國詞作的名篇之一。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在西北前線重鎮(zhèn)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陸游被彈劾罷官后,退隱山陰故居長達十二年。這期間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這首《訴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訴衷情原文賞析4
訴衷情·鶯語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燕交飛,依依。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翻譯
鶯兒嬌語,花兒飛舞,這春天的白晝已過正午。蒙蒙細雨滿天飛,女郎獨守空屋。望著床上的金帶枕、宮錦被,傷心地拉上繡著鳳凰的帳帷。
柔嫩的柳枝下,粉蝶兒比翼齊飛,那依依不舍的樣子令人心醉。遠戍遼陽的丈夫書信稀少,只能在夢中看他把家回。
注釋
春晝午:謂正當春日中午時分。午,十二時辰之一,十一時至十三時為午時。午時,日正中,因稱日中為午。雨霏微(fēiwēi):細雨彌漫的樣子。
金帶枕:以金帶妝飾的枕頭。
金帶枕:因亦借指所愛之人的遺物。
宮錦:皇宮中所用錦綢之類,這里指床上用的被墊均用宮錦所制,言其富麗。
鳳凰。豪C有鳳凰的帷帳。
柳弱:即弱柳,嫩柳。
蝶交飛:謂蝴蝶上下雙飛,交互嬉戲。
遼陽:今遼寧省遼河以東,當時是邊防要地,征戍之人所居。
夢中歸:夢中見到征夫歸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溫庭筠與幼時的魚幼薇結識并互生情愫,因兩人的年齡差距溫庭筠選擇了逃離。魚幼薇選擇了溫庭筠的朋友李憶,卻因李憶的懦弱被逼出家。被仇恨和欲望填滿的魚幼薇最終走向了刑場。行刑前的那一夜,溫庭筠失眠了。他披衣而起,吹起了《訴衷情》,用笛聲寄托自己的思念。展紙在案,揮毫潑墨,按《訴衷情》的調子填了這一首詞。
賞析
此詞多為短句,句間聯(lián)系詞的省略,使整首詞顯得松散、堆砌;但仔細分析,詞中采取以景襯情、以樂顯悲的藝術手法,寫美好的春景,華美的環(huán)境,柳絲蝴蝶共舞的樂景,反襯美夢難成的悲哀,感人至深。篇末點題,又含不盡之意,耐人尋味。
首起“鶯語”四個短句,勾勒出鶯啼花搖、細雨霏霏的春日正午景象。黃鶯,每于芳春之時雙飛和鳴,猶五代詞人毛文錫詠物詞“芳春景,暖晴煙,香木見鶯遷。傳枝偎葉語關關……百囀千嬌相喚!保ā断策w鶯》)的描寫。這里簡勁地寫出“鶯語”二字,即以關關和嗚的鳥兒起興引發(fā)以下男女情思的描寫,與《詩經》中名篇《關雎》之首起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所用比興手法相同!盎ㄎ琛,謂花枝搖曳,歐陽修《豐樂亭游春》詩之一可作此句注腳。其詩云:“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边@“花舞”的意象,即指花搖、花落,孕含著春將歸去的惜春、傷春的感懷。一“舞”字,更給人以迷亂之感。“雨霏微”三字,又為詞帶來了迷蒙霏微的意境,那輕柔飄動的雨絲,隱含著幽細隱微的愁緒,正是“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紗》)。這樣的景物、環(huán)境氛圍,都為詞人以下抒寫征婦之怨,作了很好的.鋪墊。
接下“金帶枕”三個短句,由室外鶯語花舞雨霏微的自然景色,轉至室內床榻陳設的描寫!敖饚д,宮錦”,極言枕之華美。是說在閨室臥榻上,放著精制的枕頭。這種枕頭是用皇宮中才有的宮錦制成的,還配著金線制作的綬帶。這漂亮的枕頭,原來是心上人留下的,自然會睹物思人!傍P凰帷”,謂床的周圍,張掛著用繡有鳳凰圖案的絲羅制作的帷帳。此處“鳳凰”作為無生命的裝飾圖案,從表層意思看,是在點染女主人公居室內環(huán)境的富貴華美;從歷代深層意蘊看,與溫詞中常見的“金鷓鴣”、“繡鴛鴦”、“雙鷂辦”等鳥類意象相同,都在托物傳情。聯(lián)系全篇看,這里借雌雄偶居不離的鴛鴦,正反襯出思婦的獨處、寂寞。因而“金帶枕,宮錦,鳳凰帷”,三短句依次排出,實際暗示的仍是離人意象。
那么,女主人公的情思、意緒,到底是什么呢?且看,“柳弱蝶交飛。依依!比绻f前五句描寫了一個適宜于女主人公晝寢的外部環(huán)境,是造成這位女子晝寢晏起的外因,后四句則揭示了其內在原因。這里,詞人將筆觸集中于庭院中一幕動人的景致上:在嫩綠柔細的柳絲間,對對蝴蝶,上下翻飛,難舍難離。這“依依”戀戀、交互嬉戲的雙飛“蝶”意象,寓示寄托的正是女主人公渴盼兩情相悅、永不分離的愛情夢想。夢想多么美好,但是,她的夢想能夠實現嗎?“遼陽音信稀,夢中歸。”此結拍二句,意象突變,點出閨中人的夢想只是夢想而已,難以實現。她的丈夫戍邊遼陽,已很久沒有消息,她只有在夢中才能看見丈夫歸來!皦糁袣w”三字,與“蝶交飛”的意象對比,借美好的意象,襯托孤獨女子的憂愁,使思婦懷人的感情更加沉痛。
訴衷情原文賞析5
原文: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清晨起來,將簾幕卷起,看見滿地清霜。天氣太多,你用熱氣呵著纖手,試著描畫梅花妝。都因離別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雙眉畫成山的式樣,淺淡而又細長。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更是令人感傷。想要唱歌卻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卻又愁上眉頭,這真是最令人斷腸的事情。
注釋
輕霜:氣候只微寒
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
遠山: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比喻離恨的深長。
流芳:流逝的年華。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詞抒寫女子的離愁別恨。詞以形傳神,從人物的外貌轉而深入其內心世界,通過描寫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斷,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妝時的生活情景,展現了歌女們痛苦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上片即行點題。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圖畫:主人公于冬日凌晨臨鏡梳妝,精心地在額上涂出梅狀五色花朵!昂熌痪怼,暗示她已起床;輕霜,氣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見她的嬌怯;梅妝,是一種美妝,始于南朝宋壽陽公主;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后二句寫她本有離愁別恨,所以把眉畫得像遠山一樣修長。古人有以山水喻別離的習慣,眉黛之長,象征水闊山長。用遠山比美人之眉,由來已久。以上,讀者從歌女一番對鏡梳妝、顧影自憐的舉動中,尤其是從她描眉作“遠山長”當中,可以窺見她內心的`凄苦和對愛情的渴望。下片極其成功進行了心理刻畫,描寫了歌女內心的凄苦和悲涼。首三句寫她追憶往事,哀嘆芳年易逝,內心傷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數語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對于自身命運不能自主而只得讓美好年華虛度在陪人歡笑上的痛楚。結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擬歌先斂”、強顏歡笑、寸腸欲斷的情態(tài),活靈活現地刻畫出歌女無法獲得幸福生活而為生計被迫賣唱的痛苦心情。“擬歌先斂,欲笑還顰”八個字,透露了這位靠色藝謀生的歌女不得不強顏歡笑的苦悶。自己卷起帶霜的門簾,然后呵手試妝,可見其孤獨困苦。是對賣笑生活的總結,也是對從良后的現實的概括。末句“最斷人腸”隱含著作者的同情,語簡意深,十分傳神。此詞寫人眉目傳神,入木三分,將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見詞人生活體驗和藝術功力之深。
訴衷情原文賞析6
訴衷情·憑觴靜憶去年秋
憑觴靜憶去年秋,桐落故溪頭。詩成自寫紅葉,和恨寄東流。
人脈脈,水悠悠。幾多愁。雁書不到,蝶夢無憑,漫倚高樓。
鑒賞
此詞描寫孤獨寂寞的相思之苦。開頭兩句,回憶去年秋天與情人在故溪頭、桐樹下相晤話別的情景。話別,是推斷出來的,是根據下文的“恨”字說的,這恨,只能是離愁別恨。把相唔之處稱作“故溪頭”,也很有意思,加上一個“故”字,就把二人對年交往的情義包括進去了。接下來用“紅葉題詩”的典故,是暗中把自己比喻幽閉的宮女,其孤獨寂寞之情狀依稀可見。過片三短句,寫得很概括,但給讀者留出的想象空間卻很開闊。人是“漫倚高樓”,朝下面含情不語地凝望著悠悠的'流水,此時此際,心中所憶、所想,所希冀、所企盼,均在不言之中。“水悠悠”之后接上“幾多愁”,也許是巧合,這使讀者聯(lián)想到李后主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所以,三個短句的表現力是相當強的。接下來,“雁書不到,蝶夢無憑”,巧妙地天然屬對,把見不到信、做不成夢的情況通過典故表達出來,這一方面可與上片的用典相呼應,避免了失之單調的弊病,另一方面,也使得詞句呈現出豐滿的形象性,避免了抽象地空喊孤獨、空喊寂寞的弊病。最后以“漫倚高樓”作結束,交代了全詞所寫的“憑觴靜憶”和倚樓凝望的所在之處,使得主人公的活動有了個落腳點,這也是很必要的。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全詞以倚樓作結,但倚樓的行為并沒有停止,詞讀完了,在讀者的印象中,好像主人公仍然在倚樓沉思,并沒有移步離開那兒。
訴衷情原文賞析7
原文:
一波才動萬波隨。
蓑笠一鉤絲。
錦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
上鉤遲。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賞析:
原序:在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這首詞在構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借此表白自己當時遭貶后的心胸抱負。
詞前小序所說金華道人,即唐代詞人張志和,東陽金華人。曾寫過五首《漁父》詞,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闋最有名。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黃庭堅自黔州貶所移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賓),賦閑之日,登高攬勝,目盡青天,感懷今古,不禁向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而與張志和心神遙接。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一碧萬頃,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于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huán)環(huán)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于釣鉤左右的.情態(tài)!巴逃滞拢胚疑,上鉤遲”,這一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游的垂鉤之樂,在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皴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蓖干涑鲆环N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在這樣一種澄靜澹遠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在這首詞中,作者借用船子和尚的《撥棹歌》,將張志和那種志不在魚、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又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圣的精神境界。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在于表白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這首詞在取景設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在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后“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覺悟解脫,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懷。
訴衷情原文賞析8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朝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譯文
回想當年為了建功立業(yè)馳騁萬里,單槍匹馬奔赴邊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唯有曾穿過的貂裘,已積滿灰塵變得又暗又舊。
胡人還未消滅,自己的雙鬢卻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憂國的眼淚白白地流淌。誰能料我這一生,心始終在前線抗敵,人卻老死在滄洲!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注釋
訴衷情:詞牌名。
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戍(shù):守邊。
梁州:治所在南鄭。陸游著作中,稱其參加四川宣撫使幕府所在地,常雜用以上地名。
關河:關塞、河流。一說指潼關黃河之所在。此處泛指漢中前線險要的地方。夢斷:夢醒。
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
胡:古泛稱西北各族為胡,亦指來自彼方之物。南宋詞中多指金人。此處指金入侵者。
鬢:鬢發(fā)。秋:秋霜,比喻年老鬢白。
天山:在中國西北部,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
滄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泛指隱士居住之地。這里是指作者位于鏡湖之濱的家鄉(xiāng)。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賞析
此詞描寫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一位愛國志士的坎坷經歷和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上片開頭追憶作者昔日戎馬疆場的意氣風發(fā),接寫當年宏愿只能在夢中實現的失望;下片抒寫敵人尚未消滅而英雄卻已遲暮的感嘆。全詞格調蒼涼悲壯,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開頭兩句,詞人再現了往日壯志凌云,奔赴抗敵前線的勃勃英姿!爱斈辍保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時陸游來到南鄭(今陜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zhàn)!耙挿夂颉庇冒喑豆P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白栽S封侯在萬里”(《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許、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萬里”與“匹馬”形成空間形象上的強烈對比,匹馬征萬里,“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敗保ā吨x池春·壯歲從戎》),呈現出一派卓犖不凡之氣!氨钃糁,憑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呼鷹古壘,截虎平川”(《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那豪雄飛縱、激動人心的軍旅生活至今歷歷在目,時時入夢,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強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壓抑,積郁的情感只有在夢里才能得到宣泄。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在南鄭前線僅半年,陸游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愿望,而夢醒不知身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將歲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塵堆積之暗淡畫面,心情飽含惆悵。
上片開頭以“當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軍旅生活的回憶,聲調高亢,“夢斷”一轉,形成一個強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為悲涼。至下片則進一步抒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嘆,悲涼化為沉郁。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边@三句步步緊逼,聲調短促,說盡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陸沉,殘?zhí)斘磼;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蒼;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拔础薄跋取薄翱铡比衷诔薪颖日罩,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轉越深:人生自古誰不老?但逆胡尚未滅,功業(yè)尚未成,歲月已無多,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耙皇聼o成霜鬢侵”,一股悲涼滲透心頭,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數年,雙鬢再青,也難以實現“攘除奸兇,興復漢室”的事業(yè)!爸扉T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云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所以說,這憂國之淚只是“空”流,一個“空”字既寫了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寫了對君臣盡醉的偏安東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弊詈笕淇偨Y一生,反省現實!疤焐健贝缚箶城熬,“滄洲”指閑居之地,“此生誰料”即“誰料此生”。詞人沒料到,自己的'一生會不斷地處在“心”與“身”的矛盾沖突中,他的心神馳于疆場,他的身卻僵臥孤村,他看到了“鐵馬冰河”,但這只是在夢中,他的心靈高高揚起,飛到“天山”,他的身體卻沉重地墜落在“滄洲”。“誰料”二字寫出了往日的天真與此時的失望,“早歲那知世事艱”,“而今識盡愁滋味”,理想與現實是如此格格不入,無怪乎詞人要聲聲浩嘆!靶脑谔焐剑砝蠝嬷蕖眱删渥鹘Y,先揚后抑,形成一個大轉折,詞人猶如一心要搏擊長空的蒼鷹,卻被折斷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陸游這首詞,確實飽含著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詞人“身老滄洲”的感嘆中包含了更多的歷史內容,他的闌干老淚中融匯了對祖國熾熱的感情,所以,詞的情調體現出幽咽而又不失開闊深沉的特色,比一般僅僅抒寫個人苦悶的作品顯得更有力量,更為動人。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賞析二
陸游四十八歲,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zhèn)句鄭(今陜西漢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嘆戎馬生活。開篇兩句,懷著自豪嘆心情回憶從戎句鄭嘆生活。起處用“當年”二字領起,化實為虛,點出所敘系指往事!捌头夂睢保^尋找殺敵立功以取封侯嘆機會!捌ヱR”既是紀實,也刻劃出作者從軍時嘆勃勃英姿!笆褐荨,具體指出駐守嘆地方。句鄭屬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嘆春天,陸游接到王炎嘆邀請書后,便匹馬單身離開夔州,風塵仆仆地奔赴前線,去任“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當時他十分興奮,希望能在萬里邊防線上找到殺敵報國嘆機會。來到句鄭之后,他身披鐵甲,跨上戰(zhàn)馬,腰懸利劍,手挽長槍,冒著酷暑嚴寒,踏著崎嶇坎坷嘆山路,奔馳于岐渭蜀隴之間,調才地形,了解敵情,積極為北伐進行準備。他曾向王炎陳進取之策,對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充滿了勝利嘆信心。詩人回憶這段生活,是為了與后文對照,揭示英雄末路嘆悲哀。
“關河”兩句一轉,回筆描寫現實。殺敵報國嘆理想破滅了,而今只有在夢中才能重返前線?墒菈粜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偉險峻嘆關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當年從軍時穿過嘆那件“舊貂裘”,積滿灰塵,還掛在墻上,作為“匹馬戍梁州”嘆紀念。陸游對這件“舊貂裘”十分珍視,因為他曾穿著它在前線沖鋒眼陣:“貂裘半脫馬如龍,舉鞭指麾氣吐虹!保ā蹲砀琛罚┻穿著它在荒灘上親手剌死過一只猛虎:“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濺短貂裘”。(《醉歌》)所以當他離開句鄭后,一直把它藏在身邊保存著!芭f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現在作者眼前嘆物象,雖然詞中只用一句輕輕帶過,但卻是理解此詞嘆關鍵。原來詩人是睹物傷情,因見貂裘而引起對往事嘆回憶和感慨。也可以說,“舊貂裘”是這首詞靈感嘆觸媒。
換頭三句,緊承上片結拍,寫夢醒后嘆悲涼心情!昂礈纭,謂入侵中原嘆金人尚未被消滅,半壁河山還在敵寇嘆鐵蹄蹂躪之下;“鬢先秋”,慨嘆自己發(fā)如秋霜,年邁體衰,不能重返前線;“淚空流”,是說壯志成空,憂國憂民嘆眼淚等于白流。這里連用“未”、“先”、“空”三個虛詞,表達作者對現實嘆幻滅感,一唱一嘆,感人至深。“未”表達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沒有消滅,功業(yè)沒有建成,感到無比遺恨之情;“先”表達了作者歲月不多,兩鬢已蒼,雄心雖在,壯志難酬嘆沉痛之情;“空”表達了作者對朝廷嘆不滿和憤慨,內心嘆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過自身嘆遭遇反映現實和理想嘆矛盾,抒發(fā)對句宋統(tǒng)治集團誤國誤民政策嘆無比憤慨。誰會料到,像他這樣一生志在恢復中原,時刻準備奔赴疆場,為國獻身嘆人,卻落得如此下場!此時被罷官回鄉(xiāng),只得披上漁蓑,去作江邊嘆無名隱士,終老于鏡湖之濱了。這種“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嘆矛盾,不僅體現在陸游身上,句宋許多愛國志士同樣也有切身嘆體驗。因此陸游所抒發(fā)嘆悲憤之情,具有一定嘆代表性。梁啟超《讀陸放翁集》(之二)說:“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名。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边@首詞雖然沒有從正面揭露和譴責句宋投降派,僅就個人嘆身世經歷和遭遇而言,但通過詩人飽含熱淚嘆訴說,不難看到投降派迫害愛國志士嘆罪行,從而激起讀者對他們嘆憤恨。
此篇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沉郁蒼涼,有較強嘆藝術感染力,是陸游愛國詞作嘆名篇之一。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在西北前線重鎮(zhèn)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陸游被彈劾罷官后,退隱山陰故居長達十二年。這期間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這首《訴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訴衷情原文賞析9
原文:
訴衷情令·長安懷古
宋代:康與之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譯文: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在秦朝的廢址,漢朝的荒丘上,己經不止一次的'看見狐兔群游了。歷史上的朝代在更迭興亡,長安這座古都也一再易主。往日的繁華變成了一場夢,而今的宋朝不是正在步其后塵,留下千古恨愁嗎!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你看那夕陽的余輝灑在古原頭上,呈現出一片即將消亡的金黃;塞北的雁群一路哀鳴著開始向南飛去;浩蕩的渭河水,依然向東奔流滔滔不息,滿目都充盈著晚秋的凄清冷寞和肅殺之氣。
注釋: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阿房:宮名。秦始皇營建。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wèi)水東流。
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fā)源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今甘肅天水、陜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
賞析:
這首詞吊古傷今,表現了身處偏安局面,不勝今昔之感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寫起,阿房廢址,漢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華,已成春夢。撫今追昔,不勝悲愁。
下片著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見塞雁南來,渭水東流。黃昏時候,益覺傷感。全詞工麗哀婉,情韻悠長。這是康詞中較為突出的一首。
訴衷情原文賞析10
訴衷情·青梅煮酒斗時新
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繡袂,展香茵。敘情親。此情拚作,千尺游絲,惹住朝云。
翻譯
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春游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招呼她轉過身來,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游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仿佛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注釋
青梅煮酒:古人于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飲之。
斗:趁。
時新:時令酒食。
茵:墊子。泛指鋪墊的東西。
朝云:相戀的女子。用宋玉《高唐賦》“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典故。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創(chuàng)作于真宗天禧二年(1018),時晏殊28歲。在春末夏初之時,主人公在東城南陌上喜遇意中人,情人相聚,分外歡欣。但好景不長,女子即如朝云一般飄去,縱使化作游絲也牽系不住,一人如何不失意,因此寫下此詞。
賞析
“青梅”二句寫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以閑筆入題。古人春末夏初時,好用青梅、青杏煮酒,取其新酸醒胃!岸窌r新”,猶言“趁時新”。接下來,“東城”二句寫抒情主人公春游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耿湋《寄司空曙李端聯(lián)句》:“南陌東城路,春風幾度過。”其后陸游亦有“看花南陌復東遷”之句(《花時遍游諸家園》)。
過片三句,描述兩人相遇后的情景,“展香茵,敘情親”寫詞人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其親密無間,殷勤款洽,說明詞人跟他的意中人纏綿深長的`情愛。正由于詞人能夠跟這位意中人“敘情親”,所以才動了他的非份之想:“此時拚作,千尺游絲,惹住朝云。“游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仿佛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朝云”,喻意中人,亦用典暗示她那“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的身傷。這三句是說詞人這時甘愿化身為千尺游絲,好把那朝云牽住?墒,這柔弱裊娜的游絲,未必真能把那易散的朝云留住,這十二字中,有著“象外之象”,蘊含了豐富的潛信息:偶然的相會,短暫的歡娛,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離散;多少悵惘,多少懷思,盡不言之中了。
這首詞感情深摯,雖寫麗情,但不纖佻,而文筆純凈,有一種幽細、含蓄之美,是一首頗有品格的小令。
訴衷情原文賞析11
上闋寫酸杏子。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上О霘埱嘧,猶印小唇丹!薄俺隽中幼印,說明杏子方熟,還沒有熟透,一個“落”字,生動地寫出女子嘗杏的生動、活潑場面;“齒軟怕嘗酸”,既承上句講酸杏的新鮮,又是對女子嬌柔媚好的形容,韓僵《幽窗》詩有云:“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亦是此義。上闋生動地描寫了一副女子暮春嘗杏的人物畫,點睛處全在“小唇丹”三字上!靶〈降ぁ睂懪拥募t唇皓齒,又有“半殘青紫”與之相映。酸杏與美人、青紫與丹紅,不但在色彩上,還在酸澀與甜美的意味上相互映襯。
下闋依舊由景語帶起。
“南陌上,落花閑。雨斑斑。”南窗下陌,飛紅悠悠飄落,雨跡尚殘些斑點。“南陌”就是南邊的.小路,不寫東、西、北,單寫南,因為南是溫暖柔潤之象,用此類意象,將詞的氛圍烘托得溫蘊可人;“落花閑”化自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鷴》詩“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的句子,亦是描摹閑靜而略透悲意的場景;“雨斑斑”是描寫雨跡、斑點眾多的樣子。
這幾句寫外景的詞句,拉開了全詞的境界,是情感順流而出中的一次回溯與凈化。此景既是女子眼中之景,又與女子春心同為一構。是春景本就如此寂寞,還是女子愁情眼中萬物皆如此凄涼。寫景在寫人之后,情景模糊、意蘊豐富。
“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笔亲罱K的抒情之語。女子寂寞一人,不言不語,此時無聲,悲情卻自現于眉間。顰顰蹙眉,一段傷春情懷,自在其中。寫眉間蹙皺來表現傷春之情,見蘇軾《蝶戀花》詞有“學畫鴉兒猶未就,眉間已作傷春皺”的句子。
詞用嘗杏引出美人的丹唇皓齒,又回到屋外的春景,再寫嘗杏美人的傷春之情。杏酸使人蹙眉,傷春之情亦在眉間一皺中。詞人勾畫圖景、描摹情態(tài),表現女子的心理狀態(tài)和日常生活的情景,如落花流水,靈動鮮活。
創(chuàng)作背景
《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寫于詞人周邦彥暮年遠宦之時,詞體產生于筵宴。這是一首寫少女傷春的詞。少女傷春,在周邦彥以前的詩人詞人中有不少人寫過,但跟嘗果怕酸聯(lián)系起來,卻是罕見的。
訴衷情原文賞析12
《訴衷情·寒食》原文
涌金門外小瀛州,寒食更風流。
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
晴日暖,淡煙浮,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云頭。
《訴衷情·寒食》賞析
此詞寫西湖寒食時節(jié)游人盛況。全詞奇麗清婉而造境空靈,歌詠西湖的詩詞佳作中別饒風姿,構思新穎,立意深刻。
上片開頭兩句點明地點、時令。首句稱西湖為“小瀛洲”!板蕖睘楹I仙裆街弧T律接兴膭俚,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壯浪,著一“小”字最貼切不過。下句“寒食更風流”則是全篇點睛之筆!帮L流”一詞本常用于寫人,用寫湖山,是暗將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節(jié),作為游覽勝地的西湖更是別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風流”!案L流”進一層,仍是籠統(tǒng)言之,三句以下才具體描寫,用語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稱做“紅船”,與“風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厲鶚《湖船錄》引釋道原詩:“水口紅船是妾家”,則紅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盎ㄍ庥懈邩恰眲t用空間錯位的筆觸畫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畫樓。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湖上飄著一層柔曼的輕紗,過片“晴日暖,淡煙浮”就清妙地畫出這番景致。于是春花、紅船、畫樓、湖光、山色共同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畫外還伴奏著簫管歌吹之音樂。于此處下“恣嬉游”這三字,才覺真力彌滿,游春士女之眾可想而知。詞人卻并不鋪寫這種盛況,而采有了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手法寫道:“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風滿湖,與“風流”二字照應。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則滿湖游眾之多更不待言了!瓣@干”與“高樓”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閣,使人窺斑見豹。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結尾三句用數字領起全篇精神!叭А睒O寫“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樓”寬敞。實際詞人如此為之的深意是表達富貴榮華都如過眼云煙的人生感悟。同時語言精整而凝煉。特別是鼎足對的運用很有趣味,寫隨數目的遞減,景象漸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漸次渾一,意境也逐漸高遠,至最后的“一片云頭”之句,頗含不盡之意!毒S摩經》云:“是身如浮云,須臾變滅,”李白《宮中行樂詞》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弊髡咔捎谩案≡啤敝鳎趯懽惴比A熱鬧之后,著一冷語,遂使全篇頓添深意。
《訴衷情·寒食》作者介紹
張揮,即仲殊。本姓張,名揮,字師利,出家后法號仲殊。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兆诔鐚幠觊g自縊而死。
訴衷情原文賞析13
訴衷情·眉意 宋朝 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訴衷情·眉意》譯文
清晨卷起結著點點薄霜的幕簾,呵暖雙手試梳新式梅花妝。都因為內心有太多離愁別恨,所以把雙眉畫得像遠山那么長。
回想如煙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讓人更加傷感。準備唱歌的時候先斂容不歡,將笑之時,也還帶恨含顰,這日子最令人痛斷肝腸。
《訴衷情·眉意》注釋
訴衷情: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chuàng)制此調。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輕霜:薄霜,表明時節(jié)已是初秋。
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梅妝,“梅花妝”的省稱。梅花妝是一種美妝,始于南朝宋壽陽公主。
緣:因為。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
遠山:指遠山眉。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比喻離恨的深長。
流芳:流逝的年華。
斂(liǎn):收斂表情。
顰(pín):皺眉,憂愁的樣子。
斷人腸:悲痛之極,謂之斷腸。
《訴衷情·眉意》鑒賞
歐陽修的詞,和他的詩文風格是很不后樣的,說不上放蕩,但至少是放得他。所以他的詞中說男女之情,或寫兒女之態(tài)的不少,而且寫得很好,說明他其實并不是后個古板的人。題目叫圖眉意”,就是以眉為題。古代女子化妝,畫眉是最重要的'步驟之后,畫的花樣也多,所以古人甚至以圖蛾眉”為美麗女子的代稱!对娊洝ばl(wèi)風·碩人》中就以圖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寫美人。屈原的《離騷》中,也已經有圖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的詩句。后人詩文中就舉不勝舉了。
此詞抒寫后個女子的離愁別恨,通過描寫女子的生活片段,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別妝時的生活情景,展現了她痛苦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上片敘事,寫畫眉。第后句點明時間,第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畫眉圖;后二句寫女眉人公因內心愁苦哀怨畫出的眉像遠山后樣淡然修長。下片抒情,寫蹙眉。首三句寫女眉人公追憶往事,哀嘆芳年易逝,內心傷感;結尾三句描繪女眉人公無限傷心、寸腸欲斷的情態(tài)。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寫人眉目傳神,入木三分。
上片敘事,寫畫眉。圖清晨簾幕卷輕霜”是環(huán)境描寫,冬日的早晨,寒氣襲人。圖呵手試梅妝”,以素描手法勾勒出后幅圖畫:女眉人公于冬日清晨臨鏡別妝,呵氣溫暖著纖細的雙手,精心地在額上勾勒著梅花妝。圖簾幕卷”,暗示她已起床,雖然時間尚早,卻要起床別妝,表現出日常生活的艱辛。圖輕霜”,暗示氣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見女眉人公的嬌怯,也體現出她迫于生計才如此辛苦。圖試梅妝”,則突出她的秀慧俏麗。
后二句寫她內心本有離愁別恨,所以把眉兒圖故畫作遠山長”。古人有以山水喻別離的習慣,眉黛之長,象征水闊山長。用遠山比美人之眉,由來已久。托名漢伶玄《飛燕外傳》就有圖女弟合德入宮,為薄眉,號遠山黛”之句。此二句極有情致。女子畫了后個長眉,這是很正常的。唐明皇《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云:圖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可見長眉是美的標志。眉毛畫作圖遠山長”,也是平常的事。唐代張泌《妝樓記》說唐明皇避圖安史之亂”逃到成都后,讓畫工作《十眉圖》,也就是十種眉毛的畫法。明代楊慎《丹鉛續(xù)錄·十眉圖》中重新總結了這些眉式的圖譜,計有鴛鴦眉、遠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橫云眉、倒暈眉共十種。圖遠山眉”就是其中后種。托名劉歆《西京雜記》卷二說圖(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晏幾道《生查子·遠山眉黛長》說李師師圖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梢妶D遠山眉”是很好看的,據說是后種淡淡的細長眉妝。這里,從歌女后番對鏡別妝、顧影自憐的舉動中,尤其是從她描眉作圖遠山長”當中,可以窺見她內心的凄苦孤獨和對愛情的渴望。詞人高明的地方,是融情入景。把眉畫作圖遠山”,不是因為它好看,而是圖都緣自有離恨”,把畫眉與思人聯(lián)系得十分巧妙。
下片抒情,寫蹙眉。上片說到思人,下片就很自然地過渡到圖思往事,惜流芳,自成傷”了。從舉止、容色中,詞人窺測女子有感傷的情緒,大概她正在思量著難追的往事,惋惜著易逝的芳年,內心傷感不已。此三句,極其成功地對女眉人公進行了心理刻畫,僅用寥寥數語便便充分表現了她內心的痛楚和感傷。
結尾三句,以圖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情態(tài),活靈活現地刻畫出女眉人公無法獲得幸福生活而為生計被迫賣唱的痛苦心情,道出了她對于自身命運不能自眉而只得讓美好年華虛度在陪人歡笑上的凄苦和悲涼,把后個心有千千結而又不得不強顏歡笑的女子寫活了。由于她有感傷,觸處皆愁,所以欲歌之際,卻先斂容不歡;將笑之時,也還帶恨含顰。她誠于中而形于外,人則見其外而知其中,故此情此態(tài),最得知心者憐愛而為之魂銷,因魂銷乃至腸斷。末句圖最斷人腸”隱含著作者的同情,語簡意深,十分傳神。
這首詞由于既有環(huán)境的渲染,又有情感的轉折,所以不僅情感真摯,而且耐人尋味。在詞中,作者筆下出現后位嬌柔羞澀的少女,她工愁善感,敏慧多情,這些,都沒有作正面交待,卻從側面點撥,使讀者從她的別妝、歌唇、顰笑中想象而得,而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見詞人生活體驗和藝術功力之深。
通覽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用簡單的語言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專制,充分體現了詞人的悲憫之心。歐陽修善于發(fā)現,用心去感受貧苦人民的生活方式,用詩詞反映底層人民的悲歡離合,這正是此詞令讀者動情之處。
《訴衷情·眉意》創(chuàng)作背景
歐陽修在政治生活中,剛勁正直,見義勇為,他的詩文和部分“雅詞”表現出其性格中的這個側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輕時的生活,則頗風流放任。因而也寫了一些帶“世俗之氣”的艷詞。這首《訴衷情》就是其中之一。一般認為,這首詞是寫一個歌女的生活。其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
訴衷情原文賞析14
原文
宋代 吳文英
柳腰空舞翠裙煙。盡日不成眠。花塵浪卷清晝,漸變晚陰天。
吳社水,系游船。又輕年。東風不管,燕子初來,一夜春寒。
創(chuàng)作背景
吳文英在蘇州時有一姬妾,于公元1244年(淳祐四年)離異。從此詞中“吳社水,系游船。又經年”句推測,此詞應作于蘇姬去后第二年,即公元1245年(淳祐五年),借之以憶蘇姬。
簡析
“柳腰”兩句,述女子懷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盤舞著柔軟的細腰身。但是舞技雖妙,無人賞識,所以她只得興趣索然地回房獨眠,可是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卻又難以入睡。兩句活現了一位孤獨女子懷春時那種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處境!盎▔m”兩句,寫春天景色。此言春季的白天里是萬紫千紅,艷陽暖人;可是一到傍晚天空中卻又不知不覺地變得陰沉沉了。江南地區(qū)那種“春天天氣十八變”時晴時雨的狀況。詞人用兩句話,十一個字傳神地概括出來。并且此處雖然明寫天氣,暗中又刻劃出那位獨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與這春天天氣一樣的忽晴忽陰,時喜時悲地不能自己。
“吳社水”三句,點明地點。此言在吳地郊外一座土地廟旁的河中,拴著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嘆:時光過得多快啊!轉瞬間又到了一年中的春天郊游時節(jié)!皷|風”三句,再寫女子觸景生情的心態(tài)。她說:“東風只管自己歡快地吹拂,卻不管人世間萬物的`命運究竟如何?我見到燕兒又重新飛來室中,可見燕子尚能留戀舊宅;反過來說那羈旅在外的人啊,卻仍是不見他的蹤跡。因此我這個獨守空房的女子,更覺得自己是多么的無依無靠,在這初春的寒夜里,我輾轉反側一夜無眠,正是多么的難熬。
訴衷情原文賞析15
原文: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譯文:
漫漫長夜你撇下我遠走到哪里?沒有一點音訊。香閣門兒關上,眉兒緊緊皺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尋?怨恨這孤眠獨寢。只有換我的心,變作你的心,你才會知道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釋:
、僭V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錫詞句有“桃花流水漾縱橫”,又名《桃花水》;因顧夐本詞,又名《怨孤衾》。
、谟酪梗洪L夜。
、勖紨浚褐赴櫭汲羁嘀疇睢
、軤幦蹋涸跞獭
、莨卖溃河鳘毸蕖
賞析: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是情人怨戀相思之詞。此詞運用白描手法,寫一位獨守空閨的少婦的情態(tài)與景物,表現并反襯出她在漫漫長夜中的孤寂與怨恨,既有文人詞的細膩華美,又帶有民歌風味,是寫閨情的別開生面之作。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永夜”,即漫漫長夜;一個“拋”字暗示出女子對自己命運的擔心。起句劈面一問,不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還寫出了她因久盼不歸而產生的焦灼、苦悶、不安和疑慮。下接“絕來音”,表明所愛深夜不歸,并不是不得已的行為,而是故意給她的冷遇,一則寫夜闌人靜、悄無聲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無伴;同時透露出在漫漫長夜、寂寂空閨中她一直在側耳凝神聆聽戶外聲息的不安心情,門外的每一點哪怕是極輕微的聲音都會喚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動和喜悅。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碑斚M鹨淮未卧谛念^燃起旋又熄滅以后,她終于明白今宵是無望的了,“香閣掩”三字表明了她內心的絕望。一個“掩”字,顯示了她的'情感所系,她并不想把那個無情的人拒于門外,依然為他留著門,悶坐空閨,獨對孤燈,癡癡等待著他!懊紨俊,正是她內心深處壓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將西沉時分,他也沒有給她消息,或者回來陪伴她!霸聦⒊痢币痪洳粌H點明天將破曉,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沒有給人以任何安慰,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為怨思所苦而一夜無眠,在輾轉反側之際,往日恩愛廝守、形影相隨的情景盡在眼前,在獨臥孤寢的凄清中更添加了幾分寂寞和冷清。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彼恼Z氣里有埋怨,有委屈,“爭忍”二字反問,表明她怨中有愛,情絲難解,既有不忍苛貴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細體味,竟似有要對方發(fā)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為情感的自然生發(fā),不是因為情不自禁,而是來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閨門緊閉,室內一目了然,并無可尋!皩ぁ边@一動作,正好顯示她已陷于迷離恍惚的精神狀態(tài)。等到她頭腦稍為清醒,又得面對令人心碎的現實——孤衾獨處。“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長夜難眠的孤獨,自身情感依依而不獲對應的痛苦,終于直接以一個“怨”字透出!霸埂,是因愛所生的恨,是不敢決裂而去的恨。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鼻橹,忽發(fā)癡語,這是女子發(fā)自內心深處的表白和對負心人的懇切呼喚。換心者,移心之謂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顆心移置在對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對方對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對方已經徹底絕情,任是怎樣他也不會回心轉意了。雖是如此,但詞這樣寫,卻愈見感情激憤而又無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這里既有對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盡。
詞寫癡情女子對負心情郎的期待、愛戀與幽怨。心不可換,情癡故欲換之,換之而不可得,益增其怨憂。寫閨怨情至于此,形象鮮明生動,無以復加。
【訴衷情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訴衷情·眉意原文翻譯09-12
訴衷情·東風楊柳欲青青賞析12-18
寒食的原文及賞析01-31
鄉(xiāng)思原文賞析12-17
畫原文賞析12-17
村居原文及賞析12-17
秋夜原文及賞析12-17
詠柳原文及賞析12-17
送別原文及賞析12-17
潭州原文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