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課文15篇(合集)
《在山的那邊》課文1
全詩自然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童年的一次生活經歷說起,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小時候”到“山那邊是海嗎”):寫自己神往山那邊的新天地,媽媽喚起了“我”的想望。
第二層(“于是”到“打了一個零分”):寫自己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海,一旦望不見海,望見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第三層(最后一句):寫自己童年時的疑惑。
第二部分揭示了詩歌的象征意義,詩中自然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一小節(jié)):承接第一部分結尾的疑問,寫詩人長大后領悟了媽媽所說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
第二層(第二小節(jié)):詩人以“山”和“!睘橛,形象地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
《在山的那邊》課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句的深層含義。
2、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的哲理。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詩歌。
2、反復朗讀感悟,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會詩歌中闡述的人生哲理,體會作者為實現(xiàn)理想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
2、學會設計自己的人生,并樹立為人生目標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
2、嘗試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品味詩中重點字詞及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教學難點:
對“山”與“海”的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已經從小學進入了中學,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相信每個人對自己以后的人生都會有過朦朧的“夢”,這個夢就是我們的理想,你們的夢是什么呢?能給大家說說嗎?(請4、5位同學起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的理想都很不錯,我們又該怎樣為著理想而努力奮斗呢?(學生各抒己見)
不錯,理想的實現(xiàn)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要有毅力和恒心今天我們學習的《在山的那邊》,就是一篇關于理想實現(xiàn)的詩歌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發(fā)
2、寫作背景。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當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沒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環(huán)抱著的群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而作為一個充滿著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決不會滿足于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產生了一種想法,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并為著這一個理想進行艱苦地探尋,甚至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后來,他把在探尋和奮斗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體驗寫成了一首詩,于是就有了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正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以下字詞的音形義
癡想 (chī) 隱秘 (mì) 苦澀(sè) 凝成 (níng) 誘惑 (yòu)
喧騰(xuān) 耽于(dān) 一瞬間(shùn) 喧騰(xuān) 枯干(kū)
癡想:不能實現(xiàn)的癡心想法 一瞬間(shn):一眨眼之間
誘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②吸引、招引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著我喧騰:喧鬧沸騰文中指大海的洶涌澎湃 隱秘: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fā)青的臉色 枯干(kū):失去水分,沒有水
3、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三、研讀與賞析 默讀詩歌,思考問題
1、詩歌兩部分各寫什么內容?
從時間上說,第一詩節(jié)寫我童年的時候;第二詩節(jié)寫我長大以后
從內容上說,第一詩節(jié)寫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詩節(jié)寫我長大以后的拼搏和奮斗
第一節(jié):我的童年;我的想望和困惑。
第二節(jié):我長大后;拼搏和奮斗。
2、詩歌中的山還僅僅是山,海還僅僅是海嗎?探究一下,“山”與“!碧N含著什么意思?
從象征意義上說,第一詩節(jié)寫的“山”和“!本褪乾F(xiàn)實中“山”和“!,第二詩節(jié)中的“山”象征了困難,“海”象征理想的境界
3、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四、小結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群山和大海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斗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第二課時
一、檢查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二、研讀與賞析
1、探究課后練習二。
(1)“癡想”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表達了“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而要追求新的天地的理想。
(2)“鐵青著臉”, 這是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好像山在那里責備“我”癡心妄想,臉色鐵青。
(3)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4)“枯干”形容對理想的渴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2)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喧騰”的是海嗎?)
喧騰、激蕩的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3)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照亮”意味著什么?在這“一瞬間”中,將有怎樣的情感體驗?)
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驚喜、興奮。
(4)“零分”指什么?為什么說“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零分”指幻想的破滅“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明白這是幻想,現(xiàn)實給我的幻想打了個零分,比喻我的幻想全部落空。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這顆“種子”是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為什么“扎下了深根”?
“種子”是媽媽說的山那邊是海的信念理想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扎下了深根”表示“我”對著信念的渴望。
(6)“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大家體會一下有什么樣的妙處?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
“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
“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7)“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幾句是寫實際的景物還是虛寫?它有什么含義?
虛寫,詩人確信遠方有!硐胧强梢詫崿F(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舉成功,一旦失敗怎么辦?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不能達不到目的就灰心喪氣,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長的,跌倒后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四、小結
要想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牢牢記住本課中的”!。
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激情齊誦!讓好詩伴你健康地成長!
板書設計:
海
理想境界
山
艱難險阻
《在山的那邊》課文3
【指導思想】
1、閱讀文學作品,要培養(yǎng)感受、理想、欣賞和評價的綜合能力,要使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精妙之處,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2、重視朗讀訓練。
3、從第一課開始,著力開創(chuàng)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定位于“語文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和組織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
【教學步驟】
一、看導語,默讀課文
二、讀一讀,寫一寫
癡想
隱秘
鐵青
凝成
誘惑
喧騰
漫濕
一瞬間
三、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
2、各自練習朗讀。
3、領讀。
4、齊讀。
四、內容研討
可在適當時候將“有關資料”中的詩人創(chuàng)作談讀給學生聽,以幫助理解詩歌。
研討,首先要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疑難就是問題,深層的含義或奧妙也是問題。讓學生用鉛筆打問號,然后提出問題,教師補充。
1、“在山的那邊,是!,對這個“山”字,“我”小時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詩人領悟媽媽所說的“!,“是用信念凝成的'!,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詩中有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3、讀第一部分,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為什么想到山的那邊,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癡想”?為什么去爬山?為什么又說自己的想望是“幻想”?
4、“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隱秘”?
5、山那邊的青山,為什么“鐵青著臉”?
6、“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改用議論語言,怎么說?
7、“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么?一座座山頂為什么誘惑著我?“我”為什么失望?心靈為什么是枯干的?海潮漫濕枯干的心靈又是什么意思?
8、結尾表達的信念,如果用議論語言該怎樣表達?
五、小結內容研討的經驗
學習方法和習慣也是教學目標。學習筆記應該有一部分專門記“語文學習經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等方面應該分頁記。每次小結只須提要式地記一兩點。
六、再朗讀
七、課外作業(yè)
從“研討與練習”選題,或自行設計。
《在山的那邊》課文4
時間過得很快,第一堂課至今不知不覺已有一年。記得第一次上初一《在山的那邊時》心里只想著如何把所有的教學目標完成。一堂課上得死死的,毫無生機。一年后,我作為初一新生班的班主任再次上這片課文時卻發(fā)現(xiàn),當年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多么幼稚。
在此課中,我們不僅僅要把課文中的一些知識點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
初一新生剛來學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萬事開頭難,初中的生活一開始就給學生設置了不少的困難。曾經的理想已被重重困難所遮擋。而《在山的那邊》正是闡述了理想與困難的關系。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抓住“山”和“!边@兩個意象,通過反復的朗讀,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中的意境,再結合學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體驗,把握作者的情思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解了作者的情思后學生也就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歷說說自己的初中該確立怎樣的`態(tài)度。全文如行云流水一般順利解決。這樣既達成了教學目標,又對學生上了初中的第一次思想教育課,真可謂一舉兩得。
贊可夫曾說:“教師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备螞r我這名語文教師還是一個班主任。我應時刻謹記著,每一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的個體,我們要點一顆個性的種子,讓他發(fā)芽。只要我們精心的呵護,盡可能的給他們以陽光、雨露,總有一天,這些小小的蓓蕾就會綻放出迷人的花朵,散發(fā)出醉人的馨香來。
在山的那邊課文教學反思2
一、在有效活動時間里,這就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放手,懂得了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習時間和思考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研讀句子,而研讀后的學生發(fā)言,學生發(fā)言非常積極,還引導學生將關鍵性句子、詞語進行品味,學生洋洋灑灑的發(fā)言,這讓每個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而我們老師只起到引路、搭橋、鼓勵作用,這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賞識學生,能夠生發(fā)出有效的課堂參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要讓學生有效的課堂參與,賞識是必不可少的。賞識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上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學生學習心境保持“愉悅”,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活動狀態(tài),從而增強了濃厚的讀書興趣。
三、不拘預設,為生成導航
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預設,也不能沒有生成,我認為預設與生成最為關鍵的是把握教材,課前我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作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和學生水平的預設。比如在這堂課上最精彩的地方是品析語句,自己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比較成功,也適當的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一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山的那邊》課文5
【學習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2、初步領悟作品的精妙之處,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重點難點】
1、重點:
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2、難點:
初步領悟課文的精妙之處,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導語:
童年時代,每個人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我們可以從詩中找到答案。
二、正課
1、朗讀指導,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我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謂正確,就是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謂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頓合理;所謂有感情,就是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揚頓挫,講究音量、速度、語氣、語調的合理配合等,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老師范讀課文(或聽課文錄音)。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全班齊讀課文。
5、探究質疑:
我常伏在窗口癡想,癡想的原意是什么?在這里有什么含義?
討論并歸納:癡想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6、探究質疑:
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討論并歸納:因為我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而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是隱秘的。
7、探究質疑:
鐵青什么意思?(專為隨讀生設計)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討論并歸納: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fā)青的臉色。
鐵青不僅寫出遠山的顏色,也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本以為能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里責備我癡心妄想,臉色鐵青。運用的是擬人手法。
8、探究質疑: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討論并歸納: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第二課時
9、探究質疑:
為什么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討論并歸納:因為詩人領悟到媽媽所說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10、探究質疑:
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詩中的山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無數座山,比喻重重困難。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無數座山,那就更要歷盡艱難,這就是說,理想的實現(xiàn)是要歷盡千辛萬苦,需要百折不撓堅持奮斗,理想境界才能實現(xiàn)。
11、探究質疑: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討論并歸納: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這是媽媽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并非指實在的東西,所以說是飄來的。
12、探究質疑:
為什么說一座座山頂會誘惑著我?
討論并歸納: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13、探究質疑: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呢?
討論并歸納: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14、探究質疑: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討論并歸納:因為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使人驚喜,使人興奮。
15、再次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16、你的理想又是什么?你是如何努力的?
(專為隨讀生設計)
三、小結
這首詩中詩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這兩個意象,表達了這樣一種信念與哲理,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終究將會實現(xiàn)。
【板書】
海 比喻 理想境界
山 比喻 重重艱難險阻
爬山 比喻 艱苦奮斗
《在山的那邊》課文6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常識,領悟詩中山與海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初步欣賞詩歌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詩文中的象征意義及其蘊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準確理解詩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表達的信念和蘊含的哲理,聯(lián)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投影儀,課件
時間安排
導入——了解詩歌常識——字詞——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課后小結
本詩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湊,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的活動層層深入,自然流暢。
教案內容
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抬頭可見的都是高聳入云的青山,你會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的詩人王家新根據自己的成長歷程寫下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二、探究學詩的方法1.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煉、概括地反映生活,飽含作者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含蓄,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一般分行排列。2.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找準重音
(3)正確斷句
(4)流暢自然
(5)感情飽滿三、誦讀詩歌1.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誦讀詩歌,掌握字詞給紅色字注音。癡想chī凝成níng喧騰xuān誘惑yòu隱秘yǐn一瞬間shùn詞語解釋癡想:發(fā)呆地想
隱秘: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fā)青的臉色
凝成:凝結形成
誘惑: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奔騰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2.聽朗讀錄音,注意重音、節(jié)奏、感情的把握,談談不同的地方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第一節(jié)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第二節(jié)讀出堅決、肯定——興奮、驚喜的語氣3.朗讀我最棒指明學生朗讀,點評四、整體感知(1)在山的那邊是什么?海
(2)對于山和海,我小時候的理解和現(xiàn)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小時候:現(xiàn)實中的'山和,F(xiàn)在:山指艱難險阻海指理想境界象征手法(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4)讀讀有關理想的名言三、品讀詩歌(1)詩歌的語言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劃下來一起討論。范例: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媽媽是無心插柳,這顆夢想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蔭。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扎下深根。
提示: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這個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癡想”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鐵青著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里責備我癡心妄想,臉色鐵青。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才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4.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哪里?)
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呢?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翱莞傻男撵`”,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6.“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边@句話蘊涵作者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后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使人興奮、驚喜。
(2)師生共同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會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六、布置作業(yè)以“我終于見到了大!睘轭}寫一段話。提示:這個大?梢允亲匀坏,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郁的。
《在山的那邊》課文7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童年時代,誰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因為生長在山區(qū),所以看到的似乎永遠是不盡的高山,于是當我聽到在海邊長大的父母告訴我,在很遠的地方有藍藍的大海的'時候,我就有了那樣一個美好的夢想,走出大山,去看大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這首詩正說出了年少時的我的心聲。
2、簡單介紹新詩的特點。
二、朗讀吟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由個別學生讀,再由學生講點評,指出讀得好與不好的地方,并說出理由,進而總結出朗讀應注重的內容:
、 節(jié)奏;
、 重音;
、 抑揚頓挫。
4、齊讀。
三、探究感悟──體會詩歌的意蘊美
1、教師激趣:
文章題為《在山的那邊》,你認為作者所說的僅僅是山嗎?
(學生討論,從而把握詩中山與海的象征意義,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全體朗讀,感受詩中的人生哲理。
四、咬文嚼字──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1、教師安排討論形式并示范討論內容:
、 形式為四人小組;
⑵ 討論內容參照練習二進行,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同學。
2、分小組討論,同學邊討論邊記錄討論題目及內容,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由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提出問題并由同學幫助解答,再由同學評論所提的題目質量高低及解答是否正確,如重點內容沒有提出來,教師可隨時補充。
(題目見參考書)
4、再讀詩歌,小組朗讀比賽,爭取背下來。
五、作業(yè)
1、回首過去,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座座山,你是怎樣做的,舉一個例子,明天講給同學們聽,好嗎?
2、聯(lián)想、模仿:
結合練習三完成,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學習詩的語言、節(jié)奏。
《在山的那邊》課文8
在學習《在山的那邊》時,我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從而領會詩歌的深刻內涵之后,要求他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是怎樣戰(zhàn)勝遇到的各種困難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令我欣慰,但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語文教師如何從知識和情感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恰當引導。
適時點撥,恰當指導,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位同學敘述了她當班干部時遇到的困難。她是這樣說的:“我五年級時當上了班干部,可我的同學們故意為難我,不聽我的安排,另外擔任班干部還耽誤我的學習時間,我好苦惱!后來我終于被評上了優(yōu)秀干部,我戰(zhàn)勝了我自己!”聽了她的發(fā)言,我對同學們說:“她談了她所遇到的困難,我們?yōu)樗龖?zhàn)勝困難而高興,但是,你們從她的發(fā)言中聽出了什么問題嗎?”同學面面相覷,都說不上來。我說:“你們知道她是如何戰(zhàn)勝困難的嗎?”我這樣一提醒,同學們恍然大悟,紛紛搖頭說不知道。我因勢利導,提到了表情達意時要突出重點(如何戰(zhàn)勝困難)這一問題。這樣的點撥對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都有很大的好處。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態(tài)以及健全的人格。
一位女同學談起了父母的離異。她哭著說:“聽到爸爸和媽媽要離婚的消息,我的頭懵了,我恨他們不顧我的感受,當時甚至有了死的念頭。于是我放棄了學習,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了。后來一位朋友要我把對父母的恨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我聽進去了,發(fā)奮學習,把落下的功課趕了上來。我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那樣恨我的父母!痹S多同學流下了眼淚,在我的心里也引起不小的震動,我說:“你能從爸爸媽媽離異的陰影中走出來,很好!但是你要相信:爸爸和媽媽分開了,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決不是因為你的原因,他們還是會像從前那樣愛你,所以你不應該恨父母,要學會理解父母,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彼坪趼犨M去了一些,考慮到課堂時間關系,我對她說:“我們以后單獨談,好嗎?”后來我找她談了幾次,她已經試著理解父母,也逐漸消除了對父母的仇恨。我認為這樣的思想工作很有必要,能讓她有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面臨所遇到的各類困難。
因勢利導,適時鼓勵,引導學生學會堅強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培養(yǎng)堅強的性格。
一位同學含淚講述了她媽媽的病情。她說:“我的媽媽是一位嚴重的腎病患者,自從她生病后,我傷心極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整天想著媽媽的病,沒有心思學習了。但是,我很快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努力學習,用好成績來安慰病重的媽媽。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我的成績提高了,媽媽十分高興!”我當場鼓勵她繼續(xù)振作,用好成績給媽媽以信心?吹贸觯难劾镉辛俗孕排c堅強。
這節(jié)課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但學生的發(fā)言還時?M繞在我的腦海!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用心聆聽、感知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關注、引導學生正確地思考面臨的問題,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有責任教會學生如何生活。
《在山的那邊》課文9
開學第一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在山的那邊》。
“我”小時候一個不經意的想法:走出大山去看海。竟成了我一身的追求,成了我的理想。這首詩歌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難,用爬山必要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從而也告訴人們通往理想之路是漫長的。崎嶇的路要不怕長途跋涉,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我想,幾乎每一個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渴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渴望和幻想。
我想起小時候一個可笑的想法:以為每一座城市外面,都有像電視里那樣的高高的城墻,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看看是什么樣的,走出城墻到更大的城市去——在今天看來還真隱秘的影響到了我。
文中有一句話讓我震驚:“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每次看到這句話我心中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是啊!山的那邊是海,海不就是人的信念嗎?后面一句我想了很久才明白,哦!理想境界的到達,實現(xiàn)理想后的那種驚喜,喜悅,興奮的心情讓人振奮。
我想起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名字是什么不記得了,只記得那篇文章也是將關于理想的追求。與這篇課文相似,也是想走出大山去看海,只不過他沒走就放棄了,因為旅途是多么的艱難,他抱怨為什么自己的祖先沒有想到走出大山,那么此時他就不會站在那了。這篇課文中的主人公是一種消極的想法與這篇課文截然不同,在山的那邊告訴我們,有信念就有成功,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念和理想他不能做成功任何一件事。
《在山的那邊》使我相信路就在腳下,要靠自己去走。
這如文中所說的:“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只有去走,去勇敢地闖才能看到全新的世界,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邊》課文10
《在山的那邊》是進入初中的第一課,也是學生們在初中第一次接觸詩歌,而對于詩歌,最重要的是學會朗讀,理解詩歌的意象并了解作者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思想。
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總體形象,感悟詩歌的思想內容;品味詩歌中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理解“山”和“!钡纳顚雍x上面。第一課時的重點是朗讀和初步感知課文,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學習這首詩時,我充分注意和發(fā)揮了朗讀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充分參與到朗讀中,通過反復朗讀去體味詩歌的意象和思想內容。方式是靈活地運用范讀、指名讀、齊讀、快速讀、激情誦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悟哲理,品味意蘊,培養(yǎng)朗讀能力。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由于學生們在小學時的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所以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上費時較多,同時學生們對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和語氣把握不準,在指導上也稍費力氣。討論問題時,學生顯得太活躍,我在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上不夠自如,這方面還需要鍛煉。
第二課時的重點是把握詩歌的總體形象,感悟詩歌的思想內容;品味詩歌中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本節(jié)課以討論法為主,讓學生討論詩歌中一些難理解的句子,互相解疑,合作探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老師進行點撥。這一方法的運用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思想。對于本節(jié)課,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詩歌比較抽象,學生的理解力還不夠高,所以在討論的時候,學生把握不住應該從哪些方面切入進行探討,個別小組的同學顯得有些迷茫。另一方面,由于經驗欠缺,在個別問題的設置上不夠明確,導致一些同學在思考時偏離了我的本意,效果不是很好。
對于在本課中存在的問題,我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注意改進提高,爭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和問題的設置上做得更好。總之,《在山的那邊》作為第七冊的開篇之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在通過它向學生展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讓他們明白初中教學與小學的區(qū)別,并能沿著這種理念和思路走下去!
《在山的那邊》課文11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能力,品味詩歌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 難點!吧健、“海”的象征意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決好這三個學習重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 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學設想】
1、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⑴、朗讀課文,品味語言⑵、聯(lián)系生活,感悟人生。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3、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欣賞配樂朗誦為引子,通 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復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1、“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2、 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3、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然后師生相互質疑。
〖媒體設計
第一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
第二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
(課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圖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 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為什么會這么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重點字詞。
癡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
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
(1) 詩中的“!焙汀吧健碧N含著什么意思?
詩的第一節(jié)寫我渴望山那邊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山”就是現(xiàn)實中“!焙汀吧健薄 第二節(jié)詩寫我追尋心中的海和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北扔骼硐、信念、成功等!吧侥沁吺呛!睂崉t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斗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fā)了詩人渴望實現(xiàn)理想的感情?傊姼枰馓N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解說:以上探究內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2) 朗讀這兩節(jié)詩應該分別讀出什么語氣?并說明理由。
(配樂,營造氛圍,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第一節(jié)應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節(jié)情感變化為堅定──渴望──充滿信心、樂觀。
3、正所謂“文貴自得”,“讀中有悟”。試模仿例子,從語氣、語調、重音、停頓、感情等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詩句進行朗讀設計,編寫朗讀腳本,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對詩歌的深入理解淋漓盡致地演義出來。
(1)、 哦,山那邊/是海嗎?
提示: “是”字重讀,句子呈升調。要讀出充滿疑惑和向往的語氣。
(2)、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應重讀,要讀出肯定的語氣,突出實現(xiàn)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堅定。
個別示范后,全班齊讀。
總結: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得很好,其實句子內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qū)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處理好?磥磉@任務要下堂課來完成了。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yōu)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guī)灼x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三、布置作業(yè)
1、語言訓練: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二、研習課文
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細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xiàn)美,能發(fā)現(xiàn)問題。
問題:
1、“山那邊的山啊,為什么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這里的‘種子’是指什么?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
3、“‘山的那邊是海啊,用信念凝成的!,為什么說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妙詞佳句賞析: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賞析: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2、“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
賞析: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因為要實現(xiàn)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拔摇睂硐敕浅?释,有了理想“我”就更堅強了。這環(huán)節(jié)品味與朗讀的結合,課堂氣氛活躍、輕松但不失緊張。
3、深入理解詩的內涵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體驗與反思
經過這樣反復的朗讀,你們明白了詩中的“山”和“!毕笳魇裁磫?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并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與同學分享。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
五、布置作業(yè)
1、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睘轭}寫一段話。
2、課外薦讀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
《在山的那邊》課文12
一、仿寫小詩,導入新課
師:課前熱身,現(xiàn)在開始,自由朗讀并背誦冰心的小詩。
《繁星》——心靈的燈,在寂靜中光明,在熱鬧中熄滅。
師: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首詩的。
生:我覺得說的是人在熱鬧中不能冷靜地思考,而在寂靜中才看得見自己的內心。
師:理解基本正確。我們再看看,這首詩最鮮明的寫作手法是——
生:對比!
師:我們也試著用這種手法來現(xiàn)場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
學生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生:學習的燈,在驕傲中熄滅,在謙虛中光明。
師:才思敏捷!下一位。
生:高尚的燈,在收獲中熄滅,在付出中光明。
師:這首詩如果改動一個詞語,將能夠媲美冰心的原作哦。
生:老師,我知道,把“收獲”改成“索取”。
師:這么好的詩句,我們一定要齊讀一遍。
生:高尚的燈,在索取中熄滅,在付出中光明。
生:我們的世界,在惡人眼里是地獄,在善人眼里是天堂。
師:在別人都套用例句的情況下,你能夠獨辟蹊徑,這是難能可貴的。好的,孩子們,猜猜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課文。
生:在山的那一邊!
師:回答正確。首先,請確定你的桌子上只有語文書和筆,把所有資料書都收進抽屜。詩歌不是用來分析的,而是用來感受的,我們丟開資料書,以我們自己最初最真最寶貴的感受進入詩歌的意境。
二、讀懂詩歌,讀出情味
師:接下來,以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詩歌,然后用“我從 中讀出了 ”的句式說話,希望大家都能讀出自己最獨特的感受。
學生自由讀課文,寫寫畫畫,準備交流。
師:交流開始。你們不僅要用語言表述這種感受,而且要用語氣表達這種感受。
生:我從“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這里讀出了“我”對山那邊的無比向往。
師:最能體現(xiàn)這種向往的是哪些詞語?
生:常和癡想。
師:癡想就是癡癡地想,癡迷地想。
生:我從“哦,山那邊是海嗎”讀出了“我”對媽媽說的話驚奇之情和半信半疑的心情。
師:你能讀出這種半信半疑嗎?
生讀,感情不夠不妥帖。
師范讀。
生:“隱秘的想望”這里體現(xiàn)出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是不為人知的,它是一種只屬于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密。
師:所以,這種秘密不為人知也不愿與人分享。你們有過這種秘密嗎?
生:有。
師:你愿意說出來嗎?
生:不愿意。
師:那就不說,秘密是心靈成長的良藥,每個人都有保有秘密的權利,也有這個必要。
生:老師,我愿意說。幼兒園的時候,我很喜歡一個女孩子,但是那個女孩子是我朋友的,所以我就沒有辦法......
其他同學大笑。
師:你多大年紀呀,就飽受三角戀的折磨了。不過,現(xiàn)在想來,不過是笑談而已,就像多年以后,我們想起現(xiàn)在輕易地對某個女孩子說“我愛你”的情景,也會這樣一笑而過的。
生:我從“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讀出了“我”的失望,因為山的那邊依然是山,不是海。
師:同學們看看,“我”爬上這座山容易嗎?
生:不容易,“有一天我終于爬上那個山頂”,“終于”說明爬得很艱難。
師:“我”爬上去以后,以為眼前將會出現(xiàn)一片蔚藍的大海,可是,事實上眼前卻依然是青色的山,這個時候,青色的山在我眼里變成了——
生:鐵青的臉。
師:說說這種寫法有什么妙處。
生: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生:這里寫出了我的沮喪和失望的心情。
生:因為我的心情很失望,所以,把青色的山當成了鐵青的臉,似乎山也在冷冰冰地嘲笑著我的幼稚和天真。
師:大山如果會說話,他會說——
生:孩子,你回去吧,這里沒有你向往的大海。
生:孩子,你上當了!你太天真太幼稚了!
生:孩子,回家呆著去吧,大海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呢!
師:在這樣的心情下,第一小節(jié)的最后一句怎么讀?
生:媽媽,那個海呢?(帶著哭腔)
生:媽媽,那個海呢?(聲音顫抖)
師范讀這一句。
師生齊讀第一節(jié)。
師:但是“我”沒有放棄我小時候的夢想,而是繼續(xù)追尋,按照一般寫文章的習慣,第二節(jié)接下來應該寫什么?
生:寫以后的一次次攀登。
師:但是課文是怎么寫的呢?
生: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師:這就是詩歌,詩歌的語言是具有跳躍性的,而且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常常需要顛倒語序。繼續(xù)你們的發(fā)現(xiàn)之旅。
生:從“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誘惑這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讀出了作者想見到大海的信念有多深。
師:這三句詩按照常規(guī)的語序,應該怎么排列?
生:當我爬上那一座誘惑這我的山頂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但我又一次次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師:那么作者為什么把“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放在前面?
生:這是為了強調失望之情。
師:強調失望又是為了什么?
生:......
師:想想“屢敗屢戰(zhàn)”的這個成語。
生:強調失望是為了突出信念的堅定,突出了誘惑的強烈。
師:我想采訪一下這位同學,是什么在誘惑著你呢?
生:是山頂。
生:是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師:更深入一點——
生:是對大海的向往。
師:我向往大海,大海也夜夜為我喧騰。與其說是山頂夜夜誘惑著我,不如說是我一刻也沒有忘記對大海的.向往?墒,在攀登的過程中,我一次次失望了,我的心靈枯干了。我的心靈為什么枯干了?
生:因為我遭遇挫折后內心充滿了傷痛和無奈。
師:這傷痛和無奈就像——
生:就像一塊海綿,吸干了我前行的勇氣,使我的心靈一點點枯干。
師:幸虧還有一個海啊,幸虧有雪白的海潮啊,一次次——
生:漫濕了我的心靈,滋潤了我的心靈。
師:繼續(xù)我們的發(fā)現(xiàn)之旅。
生:我從“是的,人們啊,請相信......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這里讀出了作者的堅持不懈。
生:我從“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里讀出了大海的光輝燦爛和作者看到大海的驚喜之情。
師:是啊,詩無達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而你們的感受,都是最有價值的解讀詩歌的密碼。大家剛才的表現(xiàn)真棒,讓我們來齊讀這首詩歌。
生讀,讀得抑揚頓挫,結尾慷慨激昂。
三、解讀山海,品味寄予
師:你們讀得這樣熱烈,請問是什么在激動著你呢?
生:大海!
師:是啊,我們生長在內陸的孩子,幾乎每一個人,都天然地有著對海的向往,向往著那種波瀾壯闊,向往著那種一碧萬頃。想想看,在這里,海僅僅是海嗎?山僅僅是山嗎?
生:不是,海代表成功,山代表失敗。
生:海代表信念,山代表阻礙。
生:海代表信心,山代表失望。
生:海代表成長,山代表挫折。
師:總結大家的發(fā)言,我們歸納一下:在這首詩里,海不僅僅是海,還象征著夢想,山不僅僅是山,還象征著追夢過程中遭遇的重重困難。注意,象征和比喻不同,比喻是就一個句子來說的,而象征是從整篇文章來說的。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從登山到看海,這段長長的過程中有怎樣的波波折折?再讀詩歌,把最能表現(xiàn)其中曲折艱難的詞語找出來。
學生找,討論,準備回答。
師:這個夢想,最初開始于一個地方——
生:窗口!
師:是的,在成長的過程中,給自己打開一扇窗太重要了。我們來畫出這個登山的過程:
(畫出連綿的山,一座比一座高,直到最后一座最高峰。第一座山上寫上。第一座山上寫上“那個山頂”,在最后一座山上寫上“這樣一座山頂”,在每一座山里面書寫“一次又一次”“一座座”等詞語,然后畫出一片蔚藍的海。)
四、回望窗口,聚集眼睛
師:當“我”從窗口出發(fā),登山“那個山頂”,歷經波折,終于“攀上了這樣一座山頂”,我終于看到了一片蔚藍的大海,一個全新的世界。如果說,夢始的地方,有一扇打開的窗,那么,夢圓的地方則有——
生:大海!
師:再想想!
生:眼睛!
師:有一雙驚喜的眼睛,F(xiàn)在,你就是那個終于看見了大海的孩子,站在大海邊,回望當初那扇小窗,回望那段來時的路,你的眼睛里會有什么?
生:我的眼睛里會有激動的淚水,我終于看到了大海,終于實現(xiàn)了我的夢想,我太開心了!
生:我的眼睛里有曾經純真的夢想,和曾經的每一個腳步。
生:我的眼前會出現(xiàn)小時候伏在窗口癡想的畫面,還會出現(xiàn)自己在爬山時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后又爬起來的動作,痛苦在今天看起來,也是美好的。
師:是的,痛苦會過去,而美麗永存!
生:我的眼睛里有我過去堅持不懈的努力。
師:我問問你,爬山那么辛苦,山頂又遙不可及,你為什么能夠堅持不懈呢?
生:......
師:面對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們需要什么精神?
生:老師,我知道!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是啊,讓我們來回憶一下莫頓·亨特教給我們的人生經驗吧——
生: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師:如果根據本課的內容,我們可以這樣說——
生:不要想著遠在上面的山頂,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師:直到看到大海!我覺得你們回答問題都不習慣于優(yōu)美的表述,我們來看看年級第一名是怎么表達的,孫越,秀一下你的口才!
生:我認為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年少的夢,還有他自己經歷過的路,翻越過的山,還有品嘗過的苦難。但我認為他不會有絲毫的悔恨,成長需要經歷苦和痛。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大路不會留下成長的足跡,但我已經走過。
師:然后,當我們回望那扇窗,回首那段路,我們會無怨無悔地說一句——小時候的夢想,從來就不曾遺忘,來到那片蔚藍的海,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學生鼓掌。
師:多么美的表述啊!這就是活生生的詩歌啊!
五、感悟成長,追逐心海
師:是的,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這樣一段一個人的旅行,有些黑暗,你必須獨自穿越;有些痛苦,只能自己體驗;有些孤獨,只能自己品嘗;但是,穿過黑暗,我們一定能感受陽光的溫度;走出痛苦,我們一定能企及成長的高度;告別孤獨,我們一定能收獲靈魂的深度。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曾經翻越過什么山,又來到了什么樣的海呢?先思考,再回答,沒有經過思考的表達,意義不是很大。
學生思考,用筆記錄。
生:我以前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現(xiàn)在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做事利索多了,我翻越了拖拉的山,來到了利索的海!
生:我以前語文成績不是很好,但我每天都很刻苦,最后語文成績變好了,我翻過了無知的山,來到了知識的山!
生:我......我......嗯......
眾生大笑。
師:你別擔心,大家的笑都是善意的。
生:嗯......就是......
眾生再笑。
師:你們可以笑一次,但不可以笑第二次。加油!
生:我以前膽子很小,晚上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實在忍不住了,于是就沖到廁所上完廁所,回來繼續(xù)睡覺。
師:然后,你發(fā)現(xiàn)你并沒有少一根毫毛。今天,至少在今天,你翻過了膽怯的山,來到了勇敢的海。
生:在補習班的時候,老師要我讀我寫的文章,以前我都是非常膽小的,但這次我很從容地讀出來了,我覺得我也翻過了膽小的山,來到了勇敢的海。
師:我這兩年堅持寫博客,堅持讀書,說難也容易,說容易也難,但是,我一天一天堅持了下來,用閱讀改變自我,用寫作對抗虛無,我打敗了時間,也打敗了懈怠,我覺得我翻越了懈怠的山,來到了思想的海。我想我是一片海,可以容納豐富的思考,也能蕩起美麗的浪花,F(xiàn)在,我想說,做一片海,真好!最后,我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家里呆著,不是很好嗎?為什么要費那么大的勁去攀登一座座的山?你們不用回答,只需要默默地想。
生默想兩分鐘。
師:為什么我們需要登山?因為無限風光在險峰,當有一天,我們登上了屬于我們自己的頂峰,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會抵消一切的苦難和挫折。在人生的路上,讓我們記得不斷地為自己打開一扇窗,擦亮一雙眼,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海!
《在山的那邊》課文13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
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二
在山的那邊,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沒想到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
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邊》課文14
【基礎訓練】
1.在文中找出相應的關鍵字詞概括全詩內容。
2.寫出下列詞語在文中的近義詞。
。1)夢想:(2)仍然:
。3)引誘:(4)信心:
。5)浸濕:(6)眨眼間:
3.熟讀本詩,在詩中劃出以下重點語句,思考相關問題。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該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如何理解?這里的“幻想”和“零分”又指什么?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里的“種子”指什么?
。3)“一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山頂”對我來說為什么是一種“誘惑”?
。4)“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這里“枯干的心靈”意味著什么?
。5)“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這句里的“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4.仿照示例擴寫句子。
例:“海在喧騰。
海在遠方喧騰。
海在遠方為我喧騰。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句子:鳥在歌唱。
【拓展閱讀】
四、火眼金睛
1.給下列加點字的注音糾錯:
凝成(nínchén)
癡想(cī)
誘惑(yuhùo)
一瞬間(sùn)
清澈(cè)
隱秘(nì)
2.選擇括號中使用正確的詞,并分析為什么要用這個詞: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幻想):
。2)懷著一種(秘密隱秘)的(想望向往):
(3)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心信念)凝成的海:
。4)海依然在遠方為我(沸騰喧騰):
《在山的那邊》課文15
接手新初一的第一節(jié)課是和學生共同學習一首詩歌《在山的那邊》。這是一首抒寫大山里的孩子對美好未來充滿期望的詩篇。在我配合著和諧而又激昂的旋律范讀完畢之后,我聽到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此時,學生們的情緒也受到感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又請一位同學伴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她也讀得很入境,感覺很棒。此時,我卻沒有抓住這個大好機會,讓學生們在這本已營造好的氛圍中帶著已經調動起來的情緒再去深入地朗讀,而是讓他們用準確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兩節(jié)詩的分別寫了什么內容。然后首先交流第一節(jié)詩寫了什么內容,學生們說出的答案五花八門。學生們只抓住其中的某一句或某幾句進行概括,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錯誤。于是我又針對學生概括的情況進行了方法上的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們互相探討去概括第二節(jié)詩的內容。這一節(jié)課的后半部分就在引導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概括中艱澀地完成了。一節(jié)課下來,覺得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雖然有學生的朗讀和探究活動,也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另外也準備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理解內容作為對目標達成度的檢測,但是作為詩歌教學,我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其一,忽略了學生的朗讀,是那種深入的朗讀。我后來曾經請教過教研員冉老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選擇最佳的切入點。冉老師云淡風清般只說了一個字:“讀”。此時的我方覺醍醐灌頂。是啊,朗讀是最佳的切入點,不是說“讀書千遍,其義自現(xiàn)”嗎?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盡情地朗讀,去充分的思考,只一味地希望學生立刻頓悟準確地說出詩歌內容,真有急功近利之嫌。應當在學生們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以后因勢利導,學生們在反復誦讀中自然會對內容有理解有感悟。
其二,詩歌是一種表意含蓄的文體。用詩歌作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概括的訓練稍欠妥當。鑒賞詩歌的方法應當是抓住詩中的事物形象(意象),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中創(chuàng)造的意境,從而把握作者的情思。本詩中主要描寫了“山”和“海”兩個意象,詩中的“我”從小向往著大海,希望一睹大海秀美的容顏,感受大海澎湃的激情。于是不停地翻越無數座山,一次次戰(zhàn)勝失望之后,終于山那邊的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了他的雙眼,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讓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對美好未來的執(zhí)著追求和堅定信念。詩人要告訴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雖然漫長,但只要百折不撓地艱苦奮斗,理想終將會實現(xiàn)。如果引導學生抓住“山”和“!边@兩個意象,通過反復的朗讀,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中的意境,再結合學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體驗,把握作者的情思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將詩歌理解得支離破碎,必定會破壞詩歌含蓄的美。如果學生面對詩歌只有艱澀的概括而無美的享受,豈不違背了詩歌教學的初衷?我想,一節(jié)課中學生晦澀難懂,學習過程不暢時,很可能就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出現(xiàn)了問題,或許出在把握教材上,或許出在把握學生上。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雖然這節(jié)課自己覺得不盡如人意,但有一點無庸質疑,那就是經歷失敗定會收獲經驗。
總之,我堅信一點,在反思中醒悟,在反思中收獲,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成功。我已經翻越了一座山,也相信山那邊一定是海,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在山的那邊》課文】相關文章:
《在山的那邊》課文03-05
《在山的那邊》課文(通用)03-05
山的那邊作文01-08
《在山的那邊》教學實錄02-29
(推薦)山的那邊作文01-08
山的那邊作文(精華)01-08
墻那邊作文11-27
那邊的雨聲作文07-15
看那邊作文08-07
在路的那邊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