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文及賞析
梅花原文及賞析1
梅花落 南北朝 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寒風一作:風飚)
《梅花落》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嘆。
你為什么單單贊賞梅花?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梅花落》注釋
中庭:庭院中。
咨嗟:嘆息聲。
君:指上句"偏為梅咨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huán)境的本質。
《梅花落》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這兩句是說,庭中的雜樹眾多,我卻偏偏贊嘆梅花。這里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征意義。“雜樹”,即指一班無節(jié)操的士大夫;“梅”,指節(jié)操高尚的曠達之士。詩的內容是贊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雜樹作襯墊,襯墊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觸發(fā)了雜樹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問。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說,請問你為什么單單偏愛梅花呢?這“問”的主語是“雜樹”!蔼殹弊志o扣著“偏”字,將問題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這兩句是說,那是因為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雪之中開花,冷露之中結實。詩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贊美梅的理由,但是為了使發(fā)問者(雜樹)對自己有所了解,所以又接著說明為什么雜樹們不及梅的理由。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這幾句是說,而你們呢,只能招搖于春風,斗艷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在寒風中零落,終究沒有耐寒的品質。
詩人在耐寒這一點上,把梅和雜樹作了比較。這樣一來,贊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闡發(fā)。
這首詩結構單純,一二句直抒己見,第三句作為過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辭爽直,絕無雕琢、渲染之態(tài),比如對梅的描寫,這里就見不到恬淡的天姿,橫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動,更沒有什么后世常用的高標逸韻,力斡春回的頌詞,而只是樸實無華,如實道來——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其句式韻腳,也隨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詩人以如此單純樸拙、隨意自然的形式,說著并不怎么新鮮的事情,卻有幾分“稚”趣,然而“念其”、“念爾”,足見褒貶之意,了然于心,所以觀點相明,一問即答,快人快語,切中要害,絕非率意而成。
如果說傲霜獨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寫照,當然也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體現(xiàn)。那么“零落逐寒風”的雜樹,便是與時俯仰,沒有節(jié)操的齷齪小人的'藝術象征。詩人將他們加以對比,并給予毫不猶豫的褒貶,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剛正磊落的胸懷,也反映了詩人對世風日下的擔憂。
這首詩雖是詠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懷無不熔鑄其間。就以上所言,又顯示出它慷慨任氣、沉勁老練的特色。
本詩主要是托諷之辭,采用雜言,音節(jié)頓挫激揚,富于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xiàn)了詩人鮮明的態(tài)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tǒng)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jié)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贊揚。這里還包含著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陜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落》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439年(元嘉十六年),鮑照因獻詩而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鮑照家世貧賤,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所以他在宦途上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許多詩篇!睹坊洹芳词谴祟愒娮鞯拇碜髌。
梅花原文及賞析2
原文:
留春令·詠梅花
宋代: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譯文: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作為梅花的老朋友,我立在梅花溪上,只見如煙的暮靄籠罩著梅樹枝梢,朧的月兒高掛在樹梢上空,此刻我牽掛月下霧中的梅花,油然而生愁思,感到無可奈何。溪中那細長的春水點綴著黃昏的景色,而我對梅花的相思之情就像溪中春水一樣悠長,沒有停止過。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梅花曾把她的芳心深摯地許給了我,因而我連做夢也在苦苦思索最美好的詩句,來表達我對她的愛意。聽說多情的東風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著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
注釋: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shāo)月樹。一涓(juān)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涓:細小的水流。沒頓:沒有停止。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溪上月下賞梅情景,春月點破黃昏富有一種動態(tài)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詞人以情觀花,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復雜感情一齊涌了出來。結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上片寫溪上月下賞梅情景。
詞人自號梅溪,作詞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愛梅之情可見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張镃(功甫)南湖園中賞梅,《醉公子·詠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誤向山中,得與相識。溪岸側。……今后夢魂隔。相思暗驚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樹三百。”訴說與梅花溪畔相識,鐘愛情深,別后夢魂相隔,相思暗驚,弄得多情鬢白,剪愁不斷,沾恨淚新。這首《留春令》在詞意和感情上與此極為相似,由詞意可知詞人是大約在春天的一個傍晚來到梅花溪的。此時太陽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見那梅樹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銀光素輝,清奇幽絕,分外動人。可是,那梅樹梢頭卻因暮色尚未散盡,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朧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這情景對一心賞梅,愛之情深的詞人來說,自然是很掃興的,心中不覺浮起難以抑制的怨愁,顯出百般無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騷雅之筆寫出兩句奇妙的詞句:“掛愁無奈,煙梢月樹!鼻熬鋵懬椋缶鋵懢,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掛愁”很是形象,也是詞人愛用的字眼。他曾在《八歸》中說:“只匆匆眺遠,早覺閑愁掛喬木。應難奈,故人天際,望徹淮山,相思無雁足!边@“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八個字,清辭奇思,深得詞家三昧。姜夔說:“邦卿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就此而論,實在是恰切之評。
過拍兩句:“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寫詞人月下徘徊,愁思難釋的情景。暮色已濃,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無所隱匿,連詞人的滿懷相思也沒有可安頓的地方,真?zhèn)是“寸心外,安愁無地”,閑婉深曲的細膩感情在低低的訴語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寫月光月色,又映帶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見。句中的“點”字形象地寫出月光映澈溪水,點破黃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點破黃昏又富有一種動態(tài)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
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
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許”,上承“相思”二字,用擬人化手法敘說梅花相愛情深,曾兩情相悅,此時猶沉浸在昔日歡愛的回憶中。梅花本來無情,而詞人以情觀花,故而花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時光已經逝去了,往事猶記,舊情依然,魂牽夢隨,柔情似水,滿腹衷腸,急切欲訴,卻又思緒紛亂,欲說又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故夢勞詩苦!”這個“苦”字,是相思之苦、想說而說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著力表達了詞人對梅花相愛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當他無計可訴相思的時候,驀然想起東風或能傳達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帶給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帶給梅花?墒,聽說多情的東風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著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了。
因而詞人無限哀怨地說出末結兩句:“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睂懙竭@里,詞人的心頭更加沉重了。雖然梅留東風只是“聞說”,未必是真,但在詞人想來,疑慮難釋。只能失望地將之當真。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復雜感情一齊涌了出來。
從這結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梅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梅花原文賞析02-27
解語花梅花原文及賞析02-26
詠紅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2-17
雪里梅花詩原文及賞析12-17
留春令·詠梅花原文及賞析02-27
(經典)雪里梅花詩原文及賞析02-27
雪里梅花詩原文及賞析【精選】02-27
詠紅梅花得“紅”字原文及賞析02-27
(實用)雪里梅花詩原文及賞析3篇02-27
《早春》原文及賞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