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模板匯編9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9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小學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礎教育,對今后人生的發(fā)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家長對孩子越來越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注重對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很多學生家長卻忽視了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教育,家長們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跟家長沒有關系,完全將學生的教育交給學校管理,家庭教育重視不夠,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中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長的行為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需要動員家庭、社會,引導父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共同推動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是小學生一生教育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對小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舉足輕重,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一)父母行為決定小學生行為取向
家庭教育中,父母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培養(yǎng)。父母對孩子的培養(yǎng)理念要保持一致,要始終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每個成年人與孩子的態(tài)度、性格定位等都是有一定的年齡、時代差異,這些差異會對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產生不利影響。父母要在家庭教育中要營造和睦、民主、和諧良好的氛圍,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合理尊重孩子的意愿、想法,做到家長、孩子和睦相處營造良好的的家庭教育氛圍,暴力教育一定不可取,使小學生的身心、行為習慣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二)父母要注重與孩子的互動
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教育理念越來越更新,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新的認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再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的自然人,家長要與孩子交流互動,要以身作則,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能起到示范作用,父母在引導孩子的同時,自己的行為也被孩子引導者著。父母應該及時認識這一行為的重要性,避免在教育中采取我是家長孩子必須聽我的教育行為,進而限制了孩子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的發(fā)展。采取強制措施一方面使一部分孩子個性走向極端,另一方面使孩子與家長關系破裂,使家庭不和諧,使小學生形成不良的的行為習慣,最終孩子教育失敗。
(三)父母的行為模式決定孩子的行為模式
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影響最大。父母自身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父母的一言一行具有父母自身特有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道德規(guī)范,將家庭環(huán)境演變成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第一課堂,第一課堂的好與壞將決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方向,父母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種教育方式,是父母教育的主題。因此,父母是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第一責任人。
父母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學校有學校教育的原則,學校對小學生進行教育不能沒有節(jié)制,同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不一樣的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是指導父母在家里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為使父母能夠適應現代化的教育要求,父母教育要遵循以下教育原則:
(一)父母教育要循序漸進
家庭教育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學生成長具有特殊的情況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父母根據小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適時對小學生進行合適的家庭教育,不要急于求成,否則不能達到自己預想的目標。
(二)父母教育要協調統一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在于,父母之間的文化、性別、個人素養(yǎng)差異,父母對孩子教育要進行實時溝通,在各個方面保持一致性,使得小學生的身心,行為習慣和思想教育都能按照統一的要求向前發(fā)展。因此,在家庭教育教育中,要避免出現極端化教育模式,家庭成員要互相溝通減少矛盾發(fā)生,家庭教育要不斷配合,來彌補家庭教育過程中的不足環(huán)節(jié),父母與孩子要經常溝通協調,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要與孩子相互尊重,父母要知曉孩子的心里歷程,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思想與父母教育步調一致,最終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父母教育要以人為本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進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很多父母由于生活原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了解孩子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價值觀等等,在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父母要靜下心來、俯下身來與孩子溝通交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有目的的確定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所選教育內容以及所采用的教育方法,進行教育活動。采用激勵機制教育模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家庭教育中養(yǎng)成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小學生個人的事情,也不是父母雙方可以獨立完成的任務,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父母教育是不能忽視的重要要素,父母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將有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家庭要與學校,社會教育相結合,步調一致,認認真真做好教育工作,父母要提高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認識,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會讓學生終生受益。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經常聽到一些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討論這樣的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我們很早就重視了,可是奇怪,為什么就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呢?
面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其實大家應從問題的根源找答案。家庭教育重視了,卻沒有效果,那么這個阻礙家庭教育效果的關鍵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從這以下幾方面進行對照:
第一方面、言行不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
很多的時候,父母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可是自己前腳對孩子循循善誘的講解,后腳朋友打電話問自己身在何處,自己竟然就直接回復朋友自己正出差,而其實自己正坐在家里看電視呢。如此言行不一致,又怎能有效果?
第二方面、步調不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
這種方式簡單的說,就是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父親告訴孩子說這樣做事情是正確的,而母親卻說那樣做是正確的。這樣讓孩子就分不清誰說的對或者是誰說的錯,不知道何去何從,所以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家庭成員一定要達成共識。
第三方面、家庭教育的方式簡單粗暴,不顧孩子的感受。
面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特別要注意不要簡單粗暴,不顧孩子的感受。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父母說什么都是真理,其實孩子幼小的內心,有著大人想象不到的能力,所以千萬別小看孩子。
有心的父母們,當您在討論家庭教育問題的時候,不妨對照入座,看一下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在哪里的這三大方面,您是否中招呢?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很多人覺得自己不能夠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是因為自己沒有很多的金錢,無法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事情。其實這個想法真的不太正確,不可否認財富或許會為成就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便利,但是卻絕對不是主要的因素。關鍵因素是什么呢?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個名字。她是英國著名的首相,曾經連任三屆,成為世界政壇的風云人物。當她入住唐寧街十號的時候,她曾經說過自己的成功要感謝自己的父親對她的教育和培養(yǎng)。
撒切爾夫人的父親是一家雜貨店的小店主,他卻故意為女兒創(chuàng)設的是一個節(jié)儉清苦的環(huán)境。讓她在清苦的環(huán)境中,懂得赤手打天下的道理。而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自己則主動為女兒選擇所看書籍的種類,有意引導孩子的思維能力,帶她到教堂,感受其中的氛圍。從而形成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良好的獨立人格,為她以后的政治生涯也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撒切爾夫人身上,我們不難看出,金錢財富這些物質條件真的不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關鍵因素。真正的關鍵因素是父母是否可以的為孩子內心的需求創(chuàng)設一個環(huán)境,是否為他未來的成長做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才是主要的。所以當您在抱怨自己金錢不夠多,才會讓孩子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真的是不太正確的。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培養(yǎng)好孩子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他以后各方面成長的基石!今天,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位非常棒的媽媽的點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一、家庭教育的觀念很重要
首先每個家長要明白家庭教育很重要。要樹立為國育人的理念。而不是單單的為家庭而教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從教會孩子做人開始,做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心里健康的人,思想健康的人,要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通過自己動手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辛苦,從而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同時,還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在讓孩子充分享受父母、老師所給予的愛的同時,讓孩子懂得父母、老師無論批評得多么重,懲罰得多么重,其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早日懂事,成人,
二、好的交流是家庭教育的開始
在教育方面,作為家長不要把孩子看做是被教育者,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你不和孩子做朋友,或是孩子沒有把你當作朋友,他就不會百分之百、毫無隱藏的敞開與你交流。和孩子交流,應該像好朋友間交流一樣,有一個很隨意的感覺,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想法,體會孩子的感受,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的跟我們交流。
三、家庭教育要以鼓勵為主
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主要以鼓勵為主,其實就是在孩子的普通表現中發(fā)現亮點。鼓勵,也是孩子的加油站。對于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別過多的督促和要求,促使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同時盡可能滿足孩子對課本學習以外的'學習興趣,輕輕松松地學習,在興趣中學習到所有的知識。
總之,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好的教育方法,決定著孩子未來的道路。希望家長和老師看了這篇家庭教育心得體會可以改正以往的一些壞習慣!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應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復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yǎng)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fā)揮出來。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復雜的事情,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這種心愿從小處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驕傲與輝煌,從大處看,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自豪,甚至成為一種文明與進步的代表。遺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卻很難實現,下面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懂事的女兒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她的愛,也增強了她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在學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女兒的時候,她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匯報一切,當她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她的意見,與她商量辦,給了她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于迎接挑戰(zhàn)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女兒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么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她的學習積極性,當她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她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她,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fā)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fā)展下去,就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她人的贊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贊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她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yǎng)成好性格,
六、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fā)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抵觸情緒,為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yǎng)上,放在創(chuàng)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九、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長總愛將教育孩子當成風箏,任其高飛,線繩終端不離手心才踏實,而孩子卻愿當只小鳥,渴望飛翔,家再溫暖,也總是孩子練飛的首站,而不是她飛翔的天空,不能將其終生關在小天地里,家長的雙手不是用來使勁捆綁孩子手腳的,而應該是用來磨練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發(fā)現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fā),才能讓孩子樂學,現在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愿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希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后再給她們的興趣去點溫加油,讓她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說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zhí)政者手里,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讓我們家長與老師、學校共同合作,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來。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女兒自進入八中以來,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作為當家長的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也更要感謝學校及老師們辛勤的付出和勞動。
由于我家處于遠郊區(qū)縣,女兒從小就同我們生活在一起,當初在要不要送她到八中讀書這件事上,我和妻子爭論過,也猶豫過。怕每周往返路途遙遠她受不了那個苦,也怕她不能適應那里的環(huán)境。但實事證明我們選擇是正確的,雖然在開學之初她表現出短時的不適,但在老師及同學們的幫助下,加上我和她媽媽的引導,她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學習環(huán)境。
作為一名父親,我一直關心女兒的教育,也很想她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在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上,主要是靠傳統的一些觀念和做法來教育孩子,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有些方法越來越不適宜了,也達不到我們的初衷,我們?yōu)榇擞袝r也很迷茫。通過參加女兒的家長會,與老師們溝通,以及女兒進入八中后帶來的可喜變化,我對八中的教育理念,特別是高度重視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互動溝通的做法非常欣賞,這為我們家長與學校共同教育好孩子搭建的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這次,我有幸拜讀了俞敏洪先生家庭教育心得及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去老師》的部分章節(jié),其中的很多觀念及理念讀后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醒悟,讓我和妻子都感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斷改進和總結。我覺得作為家長今后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積極與學校、老師配合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培養(yǎng):
首先,家長要給予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里成長,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思想、做人的準則等都將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生活在父母恩愛,和諧溫馨的家庭中的孩子,也應該是積極向上、具有愛心的;反之,往往那些問題少年都是生活中長期家庭不和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像我們這個家庭,女兒周末才回來兩天,我們將盡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少看電視少上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同孩子一起多讀書看報,一起散步聊天,與孩子一起分享家庭的溫馨和快樂。
其次,對待孩子要有耐心、講方法。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家長的預期時,特別是一些非原則性的如粗心大意、時間觀念差等小毛病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不能操之過急、求全責備。要適當留有余地和時間,讓其感受這些小毛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和不便,自然就會慢慢改善。
再次,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長處,多做鼓勵教育。學習好是每個父母的心愿,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考出好成績。但在每一次考試時,孩子都將不同程度承受來自家長、老師、同學的壓力,越想考好卻越考不好。女兒上期期末考試前她壓力就很大,也表現出焦慮不安的心態(tài),我們就不斷開導她、鼓勵她。盡管她期末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們也一點沒責怪她,希望她繼續(xù)努力,爭取下期有進步。除學習外,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不斷給予孩子信心和勇氣。
最后,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獨立人格。關心孩子也要講方式方法,孩子最終要長大成人,不可能總在父母身邊。所以,父母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一有困難就找父母,事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遇到困難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覺得要都盡量讓孩子獨立完成,有些事情哪怕是孩子一時可能做得并不好,但對她也是一種體驗和感受。
作為家長,我們同學校及老師的心愿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把孩子培養(yǎng)教育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之人。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近一二十年,隨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漸次步入老年,代溝在人們的生活中漸漸凸顯,而且引起了一些人恐慌甚至憂慮。我是五零后,看法有點離譜,所以,總體持樂觀態(tài)度。
首先,我們有必要弄清什么是代溝,從狹義說,它是親子兩代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閡。這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客觀產物,因為我們無法回避,所以只能泰然處之。我們再說這恐慌和憂慮的思想淵源。這要追溯我們的起源,我們起源于農耕文明,在我們的血液里、骨子里,就流淌并浸潤著農耕文明的基因。而農耕文明的特性是過度依賴自然,且需要相互協作才能取得收獲。一旦收獲失去保障,就面臨生存危機,則恐慌和憂慮就很正常了。這些人生怕失去勞動能力之后,由于心理隔閡,會無人贍養(yǎng)。再者,勞動技能和勞動經驗的傳遞,主要靠耳提面命,子代在年齡上處于劣勢地位,一般很難超越親代。因而親子兩代在認知方式上很容易趨同,親子關系自然比較“牢固”。而代溝的存在,似乎打破了這種優(yōu)勢,他們誤認為甚至破壞了親子關系。
我們親身經歷的最近三十年,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國家由一個滿后的農業(yè)國,一躍成為先進的工業(yè)國。我們的孩子走出了黃土地,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他們大多都受了高等教育,也能在城里自食其力,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如果在思維方式上跟我們發(fā)生了一些分歧,那是再正常不過,因為所受教育和見識、閱歷,會自然而然地決定他們的意識,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有提出合乎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獨到見解,那正是我們的人生成功所在,應該可喜可賀!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自身,我們和上一輩沒有代溝嗎?當然有!我們的父母失去勞作能力以后,我們就眼看著讓他們餓著了嗎?困著了嗎?那么我們?yōu)槭裁茨艹姓J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代溝合理,而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代溝就不合理呢?這不是馬列主義裝在電筒里,只照別人不照自己嗎?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容百姓點燈嗎?也許有些人會說:“我們的父輩當時受時代的局限,他們沒有文化,而我們是有文化的!蹦俏揖鸵婺,時代難道就沒有局限你嗎?須知,我們當年學來的一丁點兒常識,比如“小老鼠爬燈臺,偷油喝,下不來。展開全文:喊小妮兒,抱貓來,出溜跑了!比耐辍D墙袇⒓恿藪呙せ顒,和文化根本搭不上邊兒。那叫識字,而且是跳蚤尿到書本上“濕字不倆”。如果誰要是真把它硬扯到文化上,可以把這種文化作個比喻:古人的一頭驢,頭插進了瓦尿罐里,拔不出來了,怎么辦?一位老人想出好辦法,把驢頭割下來。事后老人失聲痛哭:“將來我死了,你們這日子咋過?遇上難事,誰還能給你們出主意想辦法?”——我們知道的那一點兒東西,充其量就在這個層面上而已。誰要是抱著這點垃圾當珍寶,孤芳自賞,自詡為有文化,只能招惹嘲笑和鄙夷。相信誰要是這樣做了,也絕不會得到自己子女的認同。代溝的凸顯就自然而然的了。
客觀、冷靜地說,代溝是我們的晚輩進化、至少是進步的表征,而這和我們形成的距離有多大呢?這實在不能用數字來表示,我們可以借與文化共生的科技來理解,大家知道,在科技發(fā)達的大城市,無人車間隨處可見,無人商場方興未艾,就是路邊一個賣西瓜的游走地攤,結賬就用手機對手機進行。所有這些,我們會嗎?我們是這個時代的文盲、科盲,如果在生活中和別人發(fā)生了沖突,在這個法制社會,找誰來調解?自己的利益如何保護?我們連門都摸不著,還是十足的法盲。人貴有自知之明,不承認這事實的存在,就能說明我們不算落后嗎?
相反,如果誰家的孩子遠離現代生活,即使他或她天天摟著你脖子叫爸、叫媽,給你端茶捧水,又管啥用?等你老了,他能用啥管你?由是觀之,從“戰(zhàn)略”的角度說,出現代溝,絕對是天大的好事!不論于家于國。于家,在階層固化這一嚴酷事實面前,通過代溝,我們的后輩比前輩實現了升遷,于國,我們的國家通過代溝,縮短了我們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
那么,父母子女之間的心理差距和心理隔閡如何調和呢?首先這不是根本的利益沖突,家庭成員各自抱持包容情懷,相互理解和尊重,講究和而不同,自然會其樂融融,若如此,父母老了,子女豈有不管之事?由此我祝愿我們的整個國家、每個家庭子孫后代的代溝越來越寬,越來越深。最終實現超越和領先的發(fā)展態(tài)勢。讓我們一起歡呼:代溝萬歲!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吃晚飯時兒子忽地問我:“媽媽,什么時候放暑假了呀?”“怎么問起這個?”我驚訝的反問兒子,“今天我們同學在一起說電腦游戲,我很羨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會讓我現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電腦,看幽默書都可以了!甭犓@樣說,我的心里雖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體諒他的感受。
是啊,現在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時間趕著跑,一會兒練琴、一會兒練字的,游戲的時間也被削減,使得不能悠閑玩的孩子們,動不動就覺得累,沒有什麼事也會覺得煩,不開心,但是學習的效率卻不是很高,自覺性和主動性也不夠。雖然心里很明白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輕松愉悅,才能有情感去創(chuàng)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從而使孩子的個性及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發(fā)展。然而現實中卻總是給孩子一些學習的壓力,無形中也學別的家長那樣,讓孩子學這學那的……
千言萬語,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養(yǎng)孩子是永遠學習不完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說到陪孩子讀書,又要有很多一年級家長出來反對了,很多人認為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小時候也沒有要誰來陪才讀書,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而且這個毛病會越慣越大,最后發(fā)展到沒有家長陪孩子就不寫作業(yè)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有的家長不陪,一天都不陪!
其實我看不然,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很多事情都不太懂,比如填空是什么意思?劃線怎么劃?都要家長的幫助,還有現在一個6、7歲的孩子并不太愿意一個人坐在房間里做作業(yè),家長不在,就會這里看看、那里摸摸,玩玩橡皮削削鉛筆,反正就是不做作業(yè),邊做邊玩不專心的壞習慣也就此養(yǎng)成;如果有家長在旁邊陪著,孩子有了約束力就好多了,就可以安心的做作業(yè),家長也可以在旁邊做一些必要的輔導,比如劃線應該用直尺,用橡皮時不要把其他好的字也擦掉了等等,久而久之,不僅孩子掌握了正確使用文具、做作業(yè)的一些必要的知識,做作業(yè)時專業(yè)致志的好習慣也養(yǎng)成了,再大一些,習慣成自然,自己也就有約束力了,我家星現在就說:“嗯,星真是個好人,可以自己管得住自己!”
人們都說小學一、二年級時看不出孩子間的差異,到了三年級,問題就突顯了,哪個是那發(fā)亮的金子這時候就顯示出來了,其實,這時除了智力方面的些許差異,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差異,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所以,在一、二年級這個培養(yǎng)習慣的關鍵時候你陪孩子一段,后面的十幾年根本就不用你太操心了,這也是我訪問了好幾個名牌大學學生的家長時她們說得很重要的一個關鍵。當然,在陪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干預太多,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善于)思考、獨立收拾書包、書桌等好習慣,否則,一切都白費。如果你覺得干坐著很浪費時間,就在孩子邊上看看書吧,這樣也可以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模板匯編9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匯編9篇12-02
【熱門】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匯編五篇11-30
實用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匯編十篇12-06
【精選】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匯編十篇12-03
【精華】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匯編七篇11-30
【熱門】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匯編十篇11-30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匯編15篇03-03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匯編15篇)03-03
家長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匯編15篇)03-03
學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匯編10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