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之我見
河北省張北縣大囫圇鎮(zhèn)中心小學 楊 財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師要講究提問的方式技巧,通過有效的提問,增進師生交流,集中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供教學反饋信息,并使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脈絡和作者的用心,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發(fā)展,學會質疑問難,形成獨特個性。而講究方法,講究技巧顯得尤其重要。
一、把握時機
課堂提問選擇時機非常重要,我們在提問時,不僅要在微觀上考慮問點是否優(yōu)化,問法是否藝術,而且要從宏觀上總覽全文,使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處于最恰當?shù)臅r機。一般來說,可以選擇下列時機:當學生思維受到局限無法突破時;當學生受舊的知識影響很深,而無法順利實現(xiàn)知識遷移時;當學生若有所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時……誠如孔子所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二、遵循順序
系統(tǒng)論認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提問設計應循什么“序”,才能“漸進”,甚至“躍進”呢?我認為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教學規(guī)律。
1.由點及面
語文教材中知識點的作用并不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決那些重點、難點、特點,能最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少年王冕》中“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笔莻難點,教學時可以提出如下問題:①王冕在學堂里真的悶得慌嗎?②從他后來的哪些行動中可以看出他說的是違心之言?③從中看出王冕是個什么樣的人?
2.由表及里
語文教學的關鍵也就是幫助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即字、詞、句、段,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我要求學生品讀洪教頭的穿著打扮和言行舉止,注明自己的心得,然后參加討論:洪教頭怎么戴帽子?怎么入席?怎么嘲諷?怎么挑戰(zhàn)?怎么出招?怎么失敗?問題層層拓展,性格步步凸現(xiàn),由外表到內心,展現(xiàn)出一個粗魯傲慢,狂妄浮躁的鄉(xiāng)下拳師的可笑形象,同時反襯出林沖虎落平陽、步步退讓的無奈處境。
3.由淺入深
課堂提問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最終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督o顏黎民的信》中有句比較隱晦的話:“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龍華,也有屠場,我有好幾個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可依次提問:①魯迅喜愛桃花嗎?②龍華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魯迅理應去看看,為什么不去呢?③這句話主要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感受?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從上文找出有關詞句,明確魯迅是喜歡桃花的。第二個問題抓住學生理解的關鍵,引導學生理解魯迅不去龍華看桃花的原因。第三個問題深入追問,水到渠成,使學生理解這句話蘊含著魯迅對死難烈士的深切懷念,對反動派罪行的強烈憤慨,表達了魯迅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4.由具體到抽象
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按照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順序依次發(fā)展的。提問設計也應遵循這一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的打斗場面時,可設問:㈠找出描寫雙方打斗動作的詞語;㈡模仿雙方的.動作打斗;㈢猜摩品評雙方動作的優(yōu)劣;㈣體會林沖的沉穩(wěn)勇猛。如此抓住關鍵詞語,啟發(fā)學生進行動作表演,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形象思維,使學生理解課文主旨,讓學生的思維完成一次飛躍。
5.由理解到創(chuàng)造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學生的認知領域可以分為識記、領會、應用、創(chuàng)造等幾個層次,教師設計提問,也必須遵循這一規(guī)律。
教學《盧溝橋的獅子》,設計想象性問題為:除了作者寫的這些獅子形態(tài),還有哪些形態(tài)的獅子?請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達出來。如此提問,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興趣。
三、注重變化
提問是一門高超的教學藝術,而教學藝術的活力在于創(chuàng)新。因此,有效的提問需要問題設計者傾注心血,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設計出來的問題才能做到問法新穎,形式靈活,富有情趣,從而為學生所喜聞樂答。
1.變直為曲
直,就是直接發(fā)問,問點顯露,問題明確,學生容易回答。但直問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變化,難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欲望。
曲,就是曲問,就是不從正面發(fā)問,而是繞道迂回,旁敲側擊,問在此而意在彼。曲問的妙處在于含蓄生動,饒有情趣,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時空,從而調動學生答問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曲問,可以提高答問的效果。
教學《清平樂村居》時,針對“最喜小兒無賴”一句,若直問“無賴”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無味,不如變直為曲,繞道迂回,可問:“小兒子是個‘無賴’,怎么還會討人喜歡呢?”問在此而意在彼,則可以增加思維含量,使提問別具一格,新穎有趣,富有啟發(fā)性。
2.化順為逆
順,就是順問。教師按照一般的邏輯和時空順序發(fā)問,學生只需順藤摸瓜。順問的最大不足在于思維的價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順向提問,學生的思維還會出現(xiàn)暫時性抑制。
逆,就是逆問。它是從相反的視角切入問點,要求學生利用事物之間相反相成的矛盾關系回答問題。逆問的妙處在于借助正反對比材料,構成矛盾情境,從而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訓練了學生全面地看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
教學《草船借箭》,不順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是逆問:“假如借箭不成功,可能產(chǎn)生哪幾種情況?現(xiàn)在借箭成功,又說明了什么?”
3.化實為虛
就是通過假設一定的環(huán)境、背景、條件,在各種關系發(fā)生轉換的基礎上提問,使學生入境悟理。
教學《太陽》,分析太陽第一個特點時,巧妙地采用假設法提問:“如果地球和太陽之間有一條路,如果你一生下來就會行走(假如你能活100歲的話),一生能走完這條路的幾分之幾?如果你乘太空飛船,待飛到太陽那一天,你大概有多少歲?”這樣的提問新奇有趣,不僅使學生通過計算,對“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而且可以促使學生以濃厚的興趣探索太陽與人類的關系。
教育的責任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提問的藝術在于促進思維發(fā)展。只有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才能煥發(fā)出提問的精彩,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之我見】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之我見06-27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05-03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04-14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04-19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探析04-13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的思考04-19
講究提問的語文課堂04-21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藝術04-22
論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