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課堂上的講話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課堂演講稿
愛我校園 無悔青春
每當我們走近那座高聳的石麟大樓和兩翼如飛的可珍講堂時,我就想起了那位浙大老校友——鄭潤生先生。
鄭先生1942年至1946年就讀于西遷時期的浙江大學農經系,50多年后事業(yè)成功的他回報母校,捐贈100萬美元建造了學院科技信息大樓即“石麟大樓"。然而,在對鄭先生回饋母校、造福桑梓的愛校之情欽佩之余,我也有些疑惑。是什么力量令母校的兒女對她如此魂牽夢縈,無限摯愛?
坦率地說,剛來學院的那段日子,我對她的感情十分復雜。有喜悅,有憧憬,但也有不安與惶惑。繼承浙大優(yōu)良傳統(tǒng),令人充滿了喜悅和憧憬;但是對于新建不久的她,我又覺得有些陌生,不免有些不是滋味。
我常常在深夜叩問自己“我到寧波理工來想做什么,今后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向浙大老校長竺可楨詢問答案。詢問那位站在求是園中默默注視著我們的老人,依稀中我仿佛看見了“求是"校訓飄揚的旗幟。我向老一輩浙大人詢問答案,蘇步青如是說:“這里的學風,艱苦樸素;這里的學生,聰明勤勉;這里的教師,誠懇踏實,我為自己能在浙江大學工作過而感到光榮。"
我向年輕一代的浙大人詢問:商戰(zhàn)明,1995屆校友。我在網(wǎng)上注意到他的名字,不是因為他是浙大1897網(wǎng)站的創(chuàng)始人,而是感動于他的人生夢想。他說“我不是什么勇士,但我會認真選擇自己的路。我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賺很多錢,然后給母校捐款,越多越好,我夢想著有一天,在自己兩鬢斑白的時候,能回到母校,走進自己捐資興建的‘1897’紀念館,輕聲吟唱著‘大不自多,海納江河’,然后熱淚盈眶。"
“求是"代表了一種文化,一種思想,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一種偉大的精神,她屬于所有有志之人。求是精魂,這是浙大人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不竭的精神源泉。于是,我不再彷徨,也不再疑惑。
為了我們的精神家園,為了我們一生的夢想和約定,為了理工學院的美好明天,我的答案清晰而堅定:“愛我校園,共鑄求是之魂,為母校騰飛獻身,無悔求是青春。"
如果/向往高遠的藍天/那么,生長吧/不知不覺/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是棵堪稱棟梁的大樹/或是/一簇為世界帶來芬芳和美麗的鮮花/即使/你長成了一株小草/你也會看見/正因為有了千萬個你/才綠滿天涯……
年輕與夢想齊飛
第一次邁進校園的感受至今記憶猶新:全新的教學區(qū)、高聳的鐘樓、嫩青的草坪……這是怎樣年輕的學校啊!當時我很困惑,在這么年輕的學院里,我能干些什么又能學到些什么呢?
于是我開始在校園里尋找:課堂上,老師們才高八斗,談吐不凡,老師的博學無私與學生的樸實好學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課堂上的氛圍融洽而又和諧;綜藝晚會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臺上精彩不斷,臺下掌聲陣陣;圖書館里座無虛席,同學們如饑似渴地吸取著書本上的知識,認真而又投入;操場上,足球比賽、籃球對抗,輸了,別泄氣!贏了,祝賀你!握一握手,頃刻,賽場上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難以忘記,為了推行熄燈制度,學校老師每晚巡邏值班到深夜;難以忘記,為了監(jiān)督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學區(qū),認真檢查每個教室的課堂情況;難以忘記,為了規(guī)范同學們的就餐行為,老師和學生干部們一起,每天早早來到理工河邊進行監(jiān)督檢查……
是的,理工還年輕,但這是活力的象征!是的,理工還稚嫩,但她將前途無量!我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她了,我已經把自己植根在這片土壤上了,將內心烙上了理工的印記。
那么,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呢?為了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有的同學參加了社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干;有的同學擔任學生干部為學院的學生工作盡了一份力量;有的同學發(fā)揮特長為學校獻技獻藝;還有的同學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動為學院的建設和發(fā)展獻計獻策……
一個人的努力對于整個學院的發(fā)展來說如滄海一粟,但是如果把每顆愛校之心聚集起來,力量將無窮。畢業(yè)后再回首美麗的母校,我們就可以無悔地說:“我無愧于大學四年生涯,我為我的學院驕傲!"
年輕與夢想起飛,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力量。
【課堂演講稿】相關文章:
翻轉課堂課堂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8
《難忘的課堂》10-06
高效課堂格言02-18
課堂自我評價11-26
課堂教學轉型,打造高效課堂小結211-22
課堂紀律課堂紀律保證書09-13
成長的課堂作文02-01
課堂小結方法12-02
有趣的課堂作文04-08
課堂小結范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