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清疑點梳理文言翻譯中的常見錯誤,譯文前面開辟了四個窗子障壁圍著院子或繞著院子砌上圍墻,如在原句上圈出古今異義詞然后翻譯全句,如在原句上圈出不需要翻譯的字然后翻譯全句。
文言句子翻譯教案
文言文專題—句子翻譯
一、目標引領(lǐng)
能流暢地翻譯文言句子
二、教材引領(lǐng)
聚焦重點:領(lǐng)悟句子翻譯的各種技巧
廓清疑點:梳理文言翻譯中的常見錯誤
三、學法引領(lǐng)
思想方法:理論到實踐,翻譯文言句子。
四、學程引領(lǐng)
學程之一:考綱鏈接
古文翻譯是對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訓練。近年來,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觀題,體現(xiàn)著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譯呢?準確、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述習慣,沒有語病;能體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筆優(yōu)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是文言文翻譯的標準。
學程之二:技巧指點:翻譯5字法
一、加。即加字法。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
(一)單音節(jié)變雙音節(jié)。如:(翻譯下面句子)
1.前辟四窗,垣墻周庭。(《項脊軒志》)
譯文:前面開辟了四個窗子,障壁圍著院子(或“繞著院子砌上圍墻”)。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文: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二)同形異義詞取古義。如:(在原句上圈出古今異義詞,然后翻譯全句)
1.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zhàn)》)
2.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4.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赤壁之戰(zhàn)》)
上述四例中,(1)“妻子”,今義指男子的配偶,即愛人(女方);古義為妻子和兒女。
(2)“絕境”,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古義為與外界隔絕的地方。(3)“宣言”,今義是表示政見的公告或聲明;古義指公開揚言。(4)“不過”,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古義是不超過的意思。
二、減。對于“偏義復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翻譯時,要將“陪襯意”去掉。此外,有些詞語只有語法作用而沒有實在意義,如一些語氣詞、發(fā)語詞、助詞以及表敬稱或謙稱中沒有實在意義的詞,無法譯出,可刪去不譯。
如:(在原句上圈出不需要翻譯的字,然后翻譯全句)
1.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后序》)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3.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
4.備盜之出入也。(《鴻門宴》)
5.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論積貯疏》)
第1頁共4頁
6.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石鐘山記》)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沒有“罰”的意思;(2)“異同”只有“異”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課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饑穰”只有“饑”的意思;(6)“深淺”只有“深”的意思。
三、乘。(一)古漢語中,倍數(shù)表達一般是在基數(shù)詞后加“倍”字,如果是一倍則單用“倍”表示,“一”省略。如(翻譯下面句子)
1.“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保ā秾O子。謀攻》)
其中,“十”“五”后拾倍”字:“倍”,表示“一倍”。
(二)古漢語中,如果還有并舉兩數(shù),那么就以其乘積表數(shù)了。如(翻譯下面句子)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墻!保ā俄椉管幹尽罚叭濉敝e為十五,“三五之夜”指陰歷每月十五的圓月之夜晚。
2.“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歲的花季年齡。
四、除。古漢語分數(shù)表達形式,絕大多數(shù)出現(xiàn)在表比較的語境中,結(jié)合語境來概括。(請翻譯下面句子,注意數(shù)字的翻譯)
1.“秦地,天下三分之一!保ā稘h書。地理志》)“三分之一”的分數(shù)形式,從古代延續(xù)至今,已保留下來了。
2.“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保ā队伟U山記》)“十”為分母,“一”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
3.“方今大王之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史記;茨虾馍酵趿袀鳌罚安荒堋帧瘏浅弧奔床蛔銋浅氖种弧
4.“大都不過三國之一”(《左傳。隱公元年》)“三國之一”,即國都的三分之一。
5.“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保ā吨纹狡罚笆欢,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五、留。古代漢語中的各類專有名詞,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號、度量衡單位和數(shù)量詞等不必翻譯,直接保留,只有不譯不明白時才翻譯出來;古今詞義一致的,也無須翻譯。如:(在句子上圈出不需要翻譯的詞語,后翻譯整個句子)
1.淳于髡一日而見七人于宣王。(《戰(zhàn)國策。齊策》)(人名)
2.戰(zhàn)于長勺。(《左傳曹劌論戰(zhàn)》)(地名)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絕句》)(朝代)
4.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官名)
5.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起義》)(年號。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6.是歲谷一斛五十余萬錢。(《三國志。魏書﹒武帝傳》(量具名)
學程之三:關(guān)鍵提示
文言語句翻譯中應注意的關(guān)鍵問題。
1.捕捉關(guān)鍵詞語。一個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一個或幾個詞語(實詞、虛詞)上,只要結(jié)合語境準確解釋這幾個關(guān)鍵詞語,整個句子的翻譯就迎刃而解了。
2.注意通假活用。文言文中通假字和詞類活用比較普遍,找出通假字,看出詞類活用,對正確翻譯句子十分重要。
3.轉(zhuǎn)換古今句式。文言文翻譯時,語序倒置的要還原,省略的要補出,判斷句要加“是”,被動句要找出標志詞并翻譯成“被”。
4.巧譯修辭手法。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擬、借代、互文等修辭手法,要根據(jù)其特點靈
第2頁共4頁
活恰當?shù)胤g。如:與現(xiàn)代漢語常常用“好像”“猶如”等詞構(gòu)成比喻句不同,文言文往往直接用詞的比喻義。又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用金子修筑的長城,若保留比喻,可譯為“像鋼鐵般的城墻”,若不保留比喻,可譯為“堅固的城墻”。還有些詞語有借代意義(如“布衣”代平民,“縉紳”代官員,“三尺”代法律等)。
5.結(jié)合語境翻譯。大多文言詞語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忌诜g古文語句時,要善于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對文言詞語作出恰當靈活的處理,以求整個句子翻譯的準確通順。
學程之四:失誤舉例
1.不需翻譯的強行翻譯
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號,年號、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譯時,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用翻譯,因為這些詞一般都無法與現(xiàn)代漢語對譯。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可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
2.以今義當古義
有的詞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意義已經(jīng)變化了,有的詞義廣大,有的詞義縮小,有的詞義轉(zhuǎn)移,有的詞感情色彩變化,有的名稱說法改變。因此,要根據(jù)原文的語境確定詞義,且不可以今義當古義。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誤譯: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卑鄙無恥!氨氨伞睂儆诟星樯首兓。在古代這個詞是中性詞,指地位低下,見識淺陋。現(xiàn)在是貶義詞,指人的行為或品質(zhì)惡劣。譯句中的以今義當古義,應改為古義。
3.該譯的詞沒有譯出來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誤譯:以藺相如的功勞大,拜他為上卿。譯句沒有把“以”譯出來,應當譯成“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當譯成“任命”才算正確。
4.詞語翻譯得不恰當。
例如: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誤譯:不愛惜珍珠寶器肥田沃土。譯句中把“愛”譯成“愛惜”不當,“愛”有愛惜之意,但在這個句子中是“吝嗇”的意思。
5.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
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誤譯: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jīng)很久不存在了。譯句中沒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錯誤。其實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頓、湊足音節(jié),或者起語氣作用的助詞,或者起連接作用的虛詞,它們沒有實在的意義,雖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譯時,因為沒有相當?shù)脑~可以用來表示它,應該刪除不譯。比如表示判斷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譯時應該從譯句中去掉,并在適當?shù)牡胤郊由吓袛嘣~“是”。
6.省略成分沒有譯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須翻譯出來語意才完全,如:權(quán)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誤譯:孫權(quán)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句中沒有譯出來,應該在“孫權(quán)”的后邊加上“把曹操的書信”,語言才顯得清晰完整。
7.該增添的內(nèi)容沒有增添。
在翻譯時,有時為了文句符合現(xiàn)代漢語習慣,必須增添一些內(nèi)容,才算恰當,如: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誤譯:現(xiàn)在劉表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jié)。在數(shù)詞“兩”后邊加上量詞“個”,語氣才顯得流暢。再如: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譯成:因此,先主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他。譯句中在數(shù)詞“三”后加上量詞“次”字。
8.無中生有地增添內(nèi)容。
一般說來,文言文翻譯必須要尊重原文的內(nèi)容,不能根據(jù)個人的好惡增添一些內(nèi)容,以
至違背原文的意思。否則,就會造成失誤,例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誤譯: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里面。譯句中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沒有這個內(nèi)容,是翻譯者隨意加進去的,應刪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9.應當譯出的意思卻遺漏了。
沒有把全句的意思說出來,只說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誤譯:孔子說:“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譯句把“時”的意思漏掉了,應該在“復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譯句。
10.譯句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
在古代漢語中,有一種倒裝句,這種句子在翻譯時,一般說來,要恢復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誤譯:尋找人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沒有找到。這個句子翻譯的不妥,因為原句是定語后置,在翻譯時必須把定語放回到中心詞前邊,正確的翻譯是:尋找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人,卻沒有找到。再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譯成:蚯蚓沒有爪子和牙齒的鋒利,筋骨的強壯。這個譯句沒有按定語后置的特點來譯,正確的翻譯應該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壯的筋骨。
學程之五:作業(yè)布置
1.完成《核按鈕》上相關(guān)練習
2.完成下一次的導學案
文言句子翻譯教案
文言句子翻譯教案
教學目標:
強化“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爭取字字落實”的原則和“翻譯六字訣”通過訓練驗證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內(nèi)文言語句翻譯的合作探究討論,
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和準確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溫故知新: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2、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3、是寡人之過也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導學達標:
一、教師指導文言文丟分的原因:
古代專有名詞強行拆開翻譯,古今異義詞不分,漏譯,誤譯,無實義的虛詞該刪的不刪,該補出的內(nèi)容沒有補出,該增添的內(nèi)容沒有增添,或者增添的不恰當?shù)鹊取?/p>
二、教師講解:
1、文言文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
學生應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在難以直譯或直譯以后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
2、文言翻譯應達到的標準:“信”、“達”、“雅”。
(1)信——要求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思,忠實于原文,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減。
(2)達——要求明白通暢,符合漢語的表述習慣,沒有語玻
(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筆優(yōu)美。
3、文言文翻譯的“六字決”:
①留:(保留法)——人名、地名、帝號、官名、年號、國號、廟號、謚號、書名、器物名、度量衡單位等,與現(xiàn)代漢語表達一致的詞語可保留。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
譯: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
②刪:(刪減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減。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jié)構(gòu)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成分等。夫趙強而燕弱。
譯:趙國強而燕國弱。
③調(diào):(調(diào)序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diào)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牽牛星之間徘徊。
2
④換:(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語法已經(jīng)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古漢語中還有一些詞類的活用現(xiàn)象,也應該用現(xiàn)代漢語的相應的詞語加以置換。
璧有瑕,請指示王。
譯:璧上有斑點,請讓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⑤補:(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得通順。
包括:詞語活用相應的部分;代詞所指的內(nèi)容;使上下文銜接連貫的內(nèi)容,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
今以鐘磬置水中。
譯:現(xiàn)在把鐘和磬放在水中。
三、現(xiàn)場演練:
1、學生練習翻譯文句
2、小組討論解決
3、學生匯報翻譯情況,師生研討解決疑難
4、教師作重點知識指導
請學生朗讀短文《身無長物》: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①“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lǐng)及我。”恭無言。②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睂υ唬孩邸罢扇瞬幌す,恭作人,無長物!
翻譯劃線的三個句子。
①你從東邊來,所以應該有這東西,可以拿一條給我。
②王大離開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條竹席送給他。
③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邊沒有多余的東西。
教師指導:
該文段的語法知識點。
如:①坐六尺。鹤诹唪"跂|:名詞作狀語,從東邊。③可以:古今異義,可以拿。④去:離開。⑤所坐者:所字結(jié)構(gòu),所坐的竹席。⑥悉:了解。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钡垡善涔猓藗浒曹囆c,遣使聘之。
翻譯文:皇帝想念他的賢才,于是命令憑形體相貌來尋訪他。
解析:畫線句的翻譯,難點在“物色”一詞的理解,學生很容易將“物色”理解成動詞“尋找什么人”,但根據(jù)上下文來看,這個詞在介詞以的后面,應該是名詞,所以這里應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四、練習鞏固(自主解決,師生研討,鞏固所學知識)
1、將下面劃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范喬邑人臘夕盜斫其樹,人有告者,喬陽不聞,邑人愧而歸之。喬往喻曰:“卿節(jié)日取柴,欲與父母相歡娛耳,何以愧為?”其通物善導,皆此類也。譯文:范喬同鄉(xiāng)在臘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樹,有人告訴了范喬,范喬假裝沒聽見,那個同鄉(xiāng)慚愧地把偷砍的樹歸還給他。范喬前去明白的告訴他說:“您在節(jié)日里拿點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興興地過節(jié)罷了,為什么慚愧呢1他通情達理善于開導,都像這樣。
2、將下面文言語段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太宗令封德彝舉賢,德彝視事三年,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鄙显唬骸胺蚓又萌巳缙鳎魅∷L。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誣今人以無才!
譯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視察了三年,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只是當今沒有杰出的人才!碧谡f:“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應分別取用它們的長處。古代達到盛世的君王,難道都是向其他時代借用人才的嗎?我們正擔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現(xiàn)在人沒有才能呢呢?”
六、教師歸納總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第72998號文言文句子的翻譯專題復習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譯專題復習教案
蘭溪市蘭蔭中學胡日輝
【教學目的】
1、落實《考試說明》“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力”的訓練,集中訓練文言句子翻譯的能力。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為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難點】
1、抓關(guān)鍵詞句(關(guān)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掌握解題步驟、翻譯方法,學以致用。
3、借助積累(課內(nèi)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jié)構(gòu)、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教學設計】
1、本課以學法指導和能力訓練為重點,幫助學生歸納系統(tǒng)的文言句子的翻譯方法(直譯),并指導其應用。
2、在學生掌握了“信、達、雅”三字翻譯目標和“翻譯六字訣”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在文言翻譯中的盲點,力圖引導學生總結(jié)歸納出解決翻譯疑難的技巧,并通過訓練驗證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從而增強文言文翻譯的信心。
3、本設計重在讓學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學步驟】
一.課堂導入
(以溫故提問的方式導入)
1、提問: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目的出發(fā),文言文翻譯要嚴格遵循的兩個原則是什么?
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_____、_____。(信達雅)
第二:字字落實,以_____為主,以_____為輔(直譯意譯)
(①讓學生用自己語言表述文言文翻譯“信、達、雅”三字原則的理解
②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guān)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jié)構(gòu)。)
2、提問:文言文翻譯的“六字決”?
①對: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單音詞對譯為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或多音詞。
②換:有些詞語意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語法已經(jīng)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
③留:人名、地名、年號、國號、廟號、謚號、書名、物名都保留不譯;與現(xiàn)代漢語表達一致的詞語可保留。
④刪: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虛詞,如表敬副詞、發(fā)語詞、部分結(jié)構(gòu)助詞等,同義復用的實詞或虛詞中的一個和偏義復詞中陪襯的詞應刪去。
⑤補:省略的部分;詞語活用相應的部分;代詞所指的內(nèi)容;使上下文銜接連貫的內(nèi)容等。
⑥調(diào):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前四種方法是用于解詞,后二種方法是用于調(diào)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語序不合現(xiàn)代規(guī)范現(xiàn)象。
二.文言句子翻譯題的解題步驟:
(一)總體分五步:
第一步:通讀語句、整體理解
第二步:找得分點、發(fā)現(xiàn)“生詞”
第三步:理清句式、調(diào)整語序
第四步草擬底稿、連詞成句
第五步:調(diào)整至答卷
(二)分步解析:
第一步:通讀語句、整體理解
這一步其實是很重要的,告訴學生,翻譯的第一步要從整體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題目就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摳,會出現(xiàn)前后不照應、句意不通順等毛病,而且也這樣容易走入死胡同。初次讀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這為下面推斷詞義打下基矗
第二步:找得分點、發(fā)現(xiàn)“生詞”
這一步是關(guān)鍵,因為挑出來讓學生翻譯的句子,一定有幾個得分點,突破這些點是解題成功的關(guān)鍵。另外,每一位學生由于情況不同,在這些句子中總有幾個字是他們一時難以斷定詞義甚至根本不知詞義的“生詞”。在這一步中,要讓學生用筆把這些字圈出來,然后逐個解決。具體解釋詞語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下面的方法:
1、通過字形推知字義。(如:縲紲)
2、通過組詞來解釋詞義。即以文言本字為核心,多組幾個相關(guān)的詞。借助字音、字形判斷;借助成語(詞語)判斷詞義,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通過上下文的聯(lián)系來推知詞義。(如:公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其中“擇”字的解釋可以結(jié)合句意,參照下文的“除”字來翻。)
第三步:理清句式、調(diào)整語序
有很多情況下,因為沒有看出句子中所隱藏的特殊句式,導致很多學生翻出來的句子很亂,不合現(xiàn)代文的句子規(guī)范。所以,翻譯句子一定要把語序理順。告訴學生,要掌握以下幾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①主謂倒置句②賓語前置句③狀語后置句④定語后置句⑤省略句⑥被動句第四步:草擬底稿、連詞成句
這一步可以在草稿紙(考試時可以在試卷上)上先大致草擬一下答案,結(jié)合上面幾步連詞成句。
第五步:調(diào)整至答卷
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調(diào)整,然后謄寫到答卷上,這樣既可以保證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潔。
總結(jié)規(guī)律:①做翻譯題的時候,應該有踩點得分的意識,要洞悉命題者關(guān)鍵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譯的兩個關(guān)鍵點:一是關(guān)鍵詞,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斷;借助成語(詞語)判斷;借助課內(nèi)文言知識積累;借助上下語境推斷;借助語法結(jié)構(gòu)推斷
三.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
(一)“留”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一個句子: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队伟U山記》
參考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記
師生歸納該句翻譯特點:保留法——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課堂練習:
①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二)“換”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一個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冻鰩煴怼
參考譯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見識淺,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來拜訪我)。師生討論歸納該句翻譯特點: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語法已經(jīng)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古漢語中還有一些詞類的活用現(xiàn)象,也應該用現(xiàn)代漢語的相應的詞語加以置換。
課堂練習:
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譯:(我)派遣軍隊守住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吨猩嚼莻鳌罚ㄊ箘樱
譯: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復生,使白骨長肉!
(三)“刪”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的一個句子: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師生討論歸納該句翻譯的特點:刪減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減。這些詞包括:
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jié)構(gòu)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成分等。
課堂練習:
①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②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四)“補”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譯文: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
②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薄肚f暴見孟子》譯文:(孟子)問:“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宣王)回答說:“不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睅熒懻摎w納該句翻譯特點: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得通順。
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如①句;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如②句;
課堂練習:
①《書》曰:“謙受益,滿招損!
②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③然()是說也,余猶疑之。
④子曰:“隱者也1()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⑤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⑥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五)“調(diào)”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句子: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秳駥W》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黃土,向下喝到黃泉,(是由于):用心專一的緣故。
師生討論歸納該句翻譯特點:調(diào)序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diào)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
課堂練習: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賓語前置)
②權(quán)知其意,執(zhí)肅手曰:“卿欲何言?”(賓語前置)
③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賓語后置)
④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省略句)
譯: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⑤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ㄖ髦^倒裝)
譯: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現(xiàn)在哪里呢?
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譯:歷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孫仲謀的地方了。
四、布置作業(yè)
(見附卷)
五、教師歸納總結(jié):
《文言文句子翻譯歌》
熟讀全文,領(lǐng)會文意;扣住詞語,字字落實。
切勿漏譯,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
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完整。
調(diào)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
推斷詞義,前后聯(lián)系;字詞句篇,連成一氣。
帶回原文,檢查仔細;通達完美,翻譯完畢。
附卷:
課外綜合練習
1、把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05年福建高考試題)董叔將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焉!彼,董祁愬于范獻子曰:“不吾敬也。”獻子執(zhí)而紡于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注】①系援:(作為)繩梯攀援(上去)。這里指通過婚姻關(guān)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獻子妹妹,嫁給董叔后,改稱董祁。③紡:系
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
譯:
②獻子執(zhí)而紡于庭之槐(3分)
譯:
③欲而得之,又何請焉?(3分)
譯:
2、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
矣。”(2005年廣州市一模)
①②③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02年北京高考試題)
管仲曰:“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滨U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①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
譯: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譯:
4、閱讀下面文言語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堋7,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宰阋匀涔(jié)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譯: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
譯: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
譯:
5、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張嘉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異,亦不下人,自平鄉(xiāng)尉免歸鄉(xiāng)里,布衣環(huán)堵①之中,蕭然自得。時人莫之知也。張循憲以御史出,還次蒲州驛。循憲方復命,使務有不決者,意頗病之。問驛吏日:"此有好客乎?"驛吏白以嘉貞。循憲召與相見,咨以其事積時凝滯者,嘉貞隨機應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則天以問循憲,具以實對,因請以已官讓之。則天日:"卿能舉賢,美矣。朕豈可無一官進賢耶?"乃召見內(nèi)殿,隔簾與語,嘉貞儀貌甚偉,神采俊杰,則天甚異之。
翌日,拜監(jiān)察御史。"(選自《大唐新語》)
注:①環(huán)堵,四圍墻,常形容居屋狹小簡陋。
(1)解釋加點的字
①以()御史出②還次()蒲州驛
(2)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①時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積時凝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