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曹培英講座心得體會

時間:2024-10-23 03:06:28 主持詞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曹培英講座心得體會

2月16日,我參加了2015年運城市小學教師教學改革交流活動,聆聽了上海市數學特級教師、靜安區(qū)教育學院副院長曹培英教授的講座。曹教授以“跨越斷層,走出誤區(qū)”為題,主要解讀了課程標準的四個核心詞: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曹教授先回溯了核心詞的演變歷程,從清末的熟習日用計算(兩個核心詞),到小學數學(1978年)4個核心詞,到義務教育教學(2001年)的6個核心詞,最后到2011年的10個核心詞。讓我們了解了10個核心詞的大致發(fā)展脈絡。

曹培英講座心得體會

接著曹教授解讀了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和數據分析觀念四個核心詞。在每一個核心詞的解讀中,曹老師都是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概念的理解,二是現實教學存在的實踐誤區(qū)或認知偏差,三是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在理論講解中結合生動的教學案例,既有深度又有高度,既精辟又透徹,給人引領與提升,讓人豁然與思考。下面就這次學習并結合市教育局領導的發(fā)言談幾點體會: 一、正確認識數感,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曹教授在闡明課程標準中數感的定義后,先后舉了“估豆子”、“估紙”、“估人民幣”“張北貴一抓準”的案例,讓我們認識到一些教師對數感的認知偏差和實踐誤區(qū),最后舉了一位老師“數千字文”的教學成功案例,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素材。曹教授還簡單介紹了幾個如何培養(yǎng)數感的策略,如:在數的概念教學中培養(yǎng)數感,在計算中培養(yǎng)數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yǎng)數感等!皵祵W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數感的建立來自于生活,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應用,才能得到升華。同時,良好的數感可以幫助學生深化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還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

數量關系建立起聯系。要使學生學會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從一個復雜的情境中提出問題,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對運算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同時也使已具備的數感得到了強化。例如,星期天帶全班學生到公園劃船游玩,公園大船每條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條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位同學,請學生設計一種租船方案,計算出所用錢數,比較一下哪種租船方案最佳,并說說理由。結果種種租船方案出臺,經過比較認為租7條大船,2條小船最省租金。讓學生在親身活動經歷和運用中感受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數感。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數的意義,把握了數的相對大小、多少的關系,不僅鞏固了對書本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學生的數感也得到了升華。

二、在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注重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講座中,曹教授談到,一些初中教師曾說過有的學生升到初中后畫圖不用鉛筆和工具的情況。對于這一點,我深有同感,我一直任教小學六年級,的確有不少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糾正好多次都改不掉,就沒有形成繪圖要用鉛筆和工具的習慣。畫圖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弱項,既知其是弱項,就要加強訓練,從二年級學生學習畫線段圖開始,就要培養(yǎng)學生畫圖用鉛筆和工具的意識,循序漸進,學生就會形成見到畫圖題自覺用鉛筆和工具的行為習慣。曹教授在其間舉的“按要求畫圖”的例子我覺得非常棒,也為我以后的空間觀念的教學指引了很好的方向。

三、用數據說話,培養(yǎng)學生數據分析觀念。曹教授舉了青島版教材上的“條形統(tǒng)計圖”案例,闡述了數據分析是統(tǒng)計的核心,并讓我們認識到圖的直觀性可能產生“誤導”。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數據分析觀念,我覺得有幾點可以借鑒:

1、建立數據分析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tǒng)計全過程,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說分析數據能幫助我們做什么。

2、讓學生學會分類,分類是整理數據的開始,但孩子們調查了一大堆數據后,看起來很雜亂,很自然的想法是把他們分類整理。讓孩子們產生分類整理的想法,討論分類方法,經歷分類過程對學生統(tǒng)計意識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

3、勵學生分析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注重學生從統(tǒng)計圖表的數據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數據分析觀念是數學課程的目標點之一,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

一。 我也常告誡學生,說不定你在以后會從事財經、會計,或者你是老板,如果你不會統(tǒng)計、不會分析數據,怎么能做好工作?

曹教授還重點談到了“符號意識”的培養(yǎng),其中舉得“等號變大于號、小于號、約等號、不等號”的例子也非常生動,語言詼諧,讓我們認識到數學符號就如同象形文字。符號本身就具有促進理解、幫助記憶的教學功能,任何教學藝術、任何語言描述都相形見拙。

通過這次對課程標準核心詞的深入了解,再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只有多學習、多聽課、多對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弱點,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從而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取長補短,爭取獲得更多的收獲,取得更大的進步。

【曹培英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聽王文英講座心得體會05-12

法制講座心得體會 法制講座心得體會01-14

講座心得體會12-18

講座心得體會08-08

講座心得體會10-02

講座心得體會范文講座心得體會范文怎么寫09-06

曹彰簡介11-18

國培心得體會06-15

艾滋講座心得體會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