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中人物形象分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史記人物形象分析
《史記》故事性強、可讀性強,其文言文語言較為淺顯,易于理解。讀《史記》,對積累文言文知識很有益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人物形象分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人物形象分析 篇1
《史記刺客列傳》是唯一一篇記錄刺客事跡的史書文章,記錄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五個不同的刺客以及他們的刺殺事跡。司馬遷也是唯一一位將刺客列入史書的史官,因此,《史記刺客列傳》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既然司馬遷把這5個刺客同列入一個類傳中,除了他們都擁有刺客這個身份以外,他們五個應(yīng)該還擁有共同的形象特征和精神特征。但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必然也會有異于其余四人的個性特征。本文將從五個刺客的形象入手,著重分析他們共同的形象特征以及各自獨特的形象特點,并且簡要概述在這些形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特征和對后世的影響。
一、刺客形象分析
。ㄒ唬┯杏掠兄\,有情有義的共同刺客形象
1、“士為知己者死”的情義
《史記刺客列傳》中的五個刺客,他們行刺的最根本的動機都是對“義”的履行,如豫讓所說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彼麄兠爸劳龅娘L(fēng)險進行刺殺行為,原動力就是“義”。而這里所說的“義”,是一種“基于一定物質(zhì)待遇和精神待遇的人際關(guān)系的準則”。即當(dāng)對方給予自己一定的物質(zhì)待遇以及精神上的尊重和能力上的肯定,自己也應(yīng)報答對方!傲x”是刺客個人情感的體現(xiàn),具體描述為講義氣,有情有義。
五個刺客都是重情義之人。曹沫作為魯國將領(lǐng),雖然“與齊戰(zhàn),三敗北”,但是魯莊公“猶復(fù)以為將”。曹沫與魯莊公的關(guān)系就是“君臣知遇關(guān)系”。
曹沫劫齊桓公,除了為了魯國國家利益,還出于對魯莊公知遇之恩的一種回報。同樣的,在伍子胥向公子光引薦專諸以后,“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碑(dāng)然,專諸為公子光刺殺王僚,應(yīng)當(dāng)是有一部分原因是物質(zhì)上的回報,但是“善客待之”除卻了物質(zhì)上的回報,還有精神上的尊重。
2、視死如歸的勇敢
刺殺是一種高危的行動,常常以生命為代價,除了曹沫,其余四個刺客都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要成為一個刺客,視死如歸的勇氣和勇猛高超的武技都是必須的。
除了豫讓,其余的四人并沒有選擇諸如毒殺的方式,而是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直接的刺殺,而且選擇的武器,不是刀,不是劍,而是匕首;刺殺的動作不是劈,不是砍,而是刺!拔ā獭臅r候,身體門戶大開,全力以赴,‘刺’讓刺客們的刺殺舉動有了一種一身博人的壯烈情懷。”在最初選擇刺殺工具與方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他們的“勇”了。
于荊軻,司馬遷著了更多的筆墨在他身上。一段經(jīng)典的易水送別,營造出了一種悲劇氛圍,用于塑造一個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的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荊軻。同時,荊軻在太子丹欲先遣秦舞陽之時,叱太子“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钡脑捳Z中,也體現(xiàn)出荊軻之勇猛。在刺殺失敗后,荊軻“倚柱而笑”,面對刺殺失敗,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荊軻卻是笑,這笑是“勇敢的笑,在笑中承擔(dān)失敗”。這是一種視死如歸的勇敢。
3、 先謀而后動
《史記刺客列傳》中的五個刺客,不僅勇猛,而且機智有謀略。曹沫趁著諸侯會盟時劫齊桓公,抓準了時機,讓齊桓公無法反悔自己許下的承諾;專諸在刺殺王僚之前曾經(jīng)進行過一段詳細的分析,“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弟將兵伐楚,楚絕其后。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nèi)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睂VT能根據(jù)當(dāng)下情況條理清晰地分析刺殺行動,可見他并非一介魯莽武夫,而是有策有謀。豫讓兩次刺殺,第一次改名姓,第二次“漆身為吏,吞炭為啞”,都是采取了偽裝近身的方式進行刺殺活動,可見其機智。與慌張的秦舞陽相比,荊軻為了打消群臣對秦舞陽驚恐的懷疑,“顧笑舞陽”,寥寥數(shù)語即打消群臣的疑慮。司馬遷寥寥幾筆就生動地寫出了荊軻的機智。
。ǘ┩杏挟惖拇炭托蜗
雖然五個刺客有著共同的形象特點,但是畢竟是五個不同的個體,除了共同點以外,個體間的不同點也是值得關(guān)注的。本文選取其中三個突出人物集中論述司馬遷塑造這三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1、豫讓――執(zhí)著的刺客
豫讓異于另外四個刺客很突出的一點即是他的刺殺行動進行了兩次。第一次改名換姓,假裝涂廁襲擊趙襄子,未果;第二次改頭換面,連妻子都不認識,埋伏于橋下偷襲趙襄子,依然失敗。在第二次失敗后,最后豫讓擊趙襄子之衣替代刺殺,心愿了結(jié)后自殺而亡。豫讓執(zhí)著的其實并非是刺殺趙襄子這件事,他執(zhí)著的是“義”的聲名,“堅持履行‘士人’的職責(zé),對‘士人’身份的執(zhí)著”。
除此以外,最后豫讓擊衣而后自殺,是因為豫讓明白“為智伯報仇的愿望實際上已經(jīng)無法實現(xiàn),還能實現(xiàn)的僅是以此只具有象征意義的行為來實現(xiàn)‘士為知己者死’的理念”。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其中的舍生取義者即是豫讓。盡管儒家的“義”與《史記刺客列傳》所要表達的“義”有所不同,但是這句話用在豫讓身上也是妥當(dāng)?shù)摹?/p>
2、聶政――重孝的刺客
司馬遷在寫這五個刺客的時候,唯獨在寫聶政事跡的時候提到了他的家人。在嚴仲子第一次請聶政為己報仇時,聶政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為由拒絕了!抖Y記》有言:父母存,不許友以死。這正是聶政的為孝準則。盡管他感恩于嚴仲子雖貴為諸侯之卿相,紓尊降貴到市井鄉(xiāng)野求助于己,但是因為對親情的注重,以及一片孝心,所以“只要母親還活著,供養(yǎng)母親就成了高于一切的頭等大事”,報恩之事只能等到其姐出嫁,母親去世并且三年孝期過后才前往助嚴仲子刺殺俠累。
而在刺殺事成后,聶政“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毀容自殺,死無全尸,為的是不連累自己的姐姐,體現(xiàn)出聶政對家人的愛護。勇猛如他,內(nèi)心依然存著對家人溫柔的愛意。
荊軻――抱負滿懷的刺客 荊軻與其他四個刺客相比,最突出的一點不同便是司馬遷兩次提到荊軻嗜酒好讀書。好讀書這一點說明荊軻并非只是一介武夫,而是腹中有經(jīng)綸,心中有抱負的讀書人。文中提到“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shù)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用。”,雖然并沒有詳細寫荊軻到底是以何術(shù)說衛(wèi)元君,也沒有解釋為何衛(wèi)元君不用,但是可以看出荊軻內(nèi)心中其實是有抱負的,只是無法施展罷了。
荊軻流—亡到燕國后,與高漸離相識,此時提到“荊軻嗜酒”,并且兩人在酒酣以后還會擊筑和歌!熬茖τ谥袊娜藖碚f有著深刻文化含義。酒的意象,反映了人生在醉與醒之間的徘徊狀態(tài)文人飲酒,得以釋放激情,忘卻塵俗,盡情抒發(fā)心中的豪氣,進入虛無縹緲的自我陶醉境界!鼻G軻就與后世所有飽讀詩書卻無法施展抱負,而寄情于酒的文人一般。司馬遷寥寥數(shù)語,一個無法實現(xiàn)胸中抱負的失意文人形象躍然紙上。荊軻身上的`文人氣質(zhì)與身為刺客的勇猛瀟灑完美結(jié)合,成為流芳百世的刺客荊軻。
二、刺客形象體現(xiàn)出的精神價值
正如前文所言,《史傳?刺客列傳》展現(xiàn)的,是以“義”為核心的“戰(zhàn)國士林精神”即“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追求,愿為“義”的實現(xiàn)獻上生命,名副其實的舍生取義。這種“義”的實現(xiàn),“很好地結(jié)合了完成對他人的義務(wù)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兩方面的內(nèi)容!
除此以外,反抗強暴也是《史傳?刺客列傳》中非常突出的一個精神價值。雖然刺客這個職業(yè)本身就是一個暴—力的代表,“反抗強暴并非一定是刺客的自覺主觀意圖。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行為,特別是曹沫和荊軻的行為在客觀上具有了反抗強暴的意義!11對于曹沫和荊軻而言,國力強盛的齊國與秦國才是強暴的代表。曹沫和荊軻的刺殺行動實際上代表的是當(dāng)時弱小國家對強大國家兼并侵略的一種抗爭方式,因此客觀上是具有反抗強暴此精神價值。
《史記刺客列傳》對后世帶來的影響,除了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帶來素材與故事藍本,誘發(fā)出如駱賓王的《易水送別》、陶淵明的《詠荊軻》和元雜劇《豫讓吞炭》等文學(xué)作品以外,其中體現(xiàn)的精神價值更是對后代帶來深遠的影響!皬哪撤N意義上可以說,刺客的存在為中國崇尚柔弱,中庸的文化傳統(tǒng)注入了某些‘匕首’的剛性。加入去掉這種剛性,我們對延綿不已的不斷重復(fù)的中國歷史的感覺會變得更加蒼白,無力,麻木,綿軟了。”《史記刺客列傳》所體現(xiàn)俠義與反抗強暴等精神價值,是儒學(xué)以外,與儒學(xué)相去甚遠的一種文化,與儒學(xué)互為補充,完整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fēng)貌。
另一方面,《史記?游俠列傳》中記載了漢代輕身重義,重信重明,鋤強扶弱的俠客事跡。這些俠客身上體現(xiàn)的精神,實則是繼承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這些刺客。《史記刺客列傳》“有力地影響了漢代的游俠精神。兩者合流形成了至今不衰的中國俠義精神!痹谶@種源遠流長至今不衰的俠義精神的影響下,誕生了王維的《少年行》,李白《的俠客行》和明代的《三俠五義》等文學(xué)作品。
【參考文獻】
[1]司馬遷撰,韓兆琦評注《史記》,岳麓書社2012版
[2]唐紅《在文本解析中復(fù)活中的刺客形象》,《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2017年第十期
[3]張三夕《勇敢的精神 感人的行動――評說》,《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1997年6月
[4]胡進才《論中的刺客形象》,《作家雜志》,2017年第9期
史記人物形象分析 篇2
《史記》一書最有文學(xué)價值的是人物傳記,各層次人物傳記的排列基本是以時間為序,但又兼顧各傳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遵循著以類相從的原則。它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道豐富多彩的悲劇英雄人物的畫廊。這些人物形象有許多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感染力最強的又是悲劇英雄人物。如,《項羽本紀》中的項羽,他在歷史上起過一定作用的英雄豪杰,也曾經(jīng)顯赫一時,最終由于自身的某些錯誤而結(jié)局悲慘!妒酚洝分械娜宋锬軐懙萌绱顺晒Γ皇亲⒁饪坍嫾毠(jié),此外《史記》特別注意人物形象的統(tǒng)一性,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傳寫的材料安排到別的篇章中,這就使《史記》中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了。司馬遷在描寫這些人物的同時溶入了他深摯的愛憎感情的,帶有一種強烈的主觀色彩,也是《史記》文章充滿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
《項羽本紀》中項羽的人物形象是:他雖然英勇善戰(zhàn),驕橫殘暴,但又有著他優(yōu)柔寡斷的一面,耳跟軟容易相信別人,剛愎自用,同時還有高傲的一面,他愛面子,要的是尊嚴,缺少政治頭腦,沒有遠見,沒有進步的政治思想,他是站在復(fù)仇的角度上去反秦的,所以在推翻秦王朝以后,并沒有進步的政治主張,同時,項羽有是一個破壞有余,建設(shè)不足的人,他不知道反省,知道滅亡時,仍然怨天尤人。太史公評曰:“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為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他聽了曹無傷的告密,馬上大怒,要出兵劉邦,因為他冒犯了自己的尊嚴;而嚴伯一對他說劉邦的好話,他又允許“善待”劉邦。項羽自持兵力強大,驕傲輕敵,沒戒心,在劉邦委曲求全時不下狠心,不聽勸告,終于放他回去。也因為項羽出身名門比劉邦更講信譽,給了劉邦可乘之機,而項羽的最大弱點又是缺乏戰(zhàn)略,剛愎自用,雖然稱雄一時,但最終給劉邦滅了而失去天下。與項羽這個人物形象相比教而言,《史記》中劉邦人物形象是市井之徒,貪財好色,在攻取咸陽之后,卻“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想收買人心而奪天下,錯誤的采取“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的策略,導(dǎo)致與項羽沖突。但在張良的詰問下又能承認錯誤,接受意見,面對有用的人就巴結(jié),面對勁敵就機智的辦法解決,不是硬拼。司馬遷在《史記》中本著不虛美,不隱惡的原則,對本朝的開過皇帝劉邦無賴嘴臉,以及狡詐精明,能審時度勢,能屈能伸做全面表現(xiàn),使人物形象十分豐滿。
《史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數(shù)量眾多、類型豐富、個性較鮮明三大特點。它以大量的個人傳記組合成一部宏偉的歷史,其中寫得比較成功、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項羽、劉邦、張良、韓信、李斯、屈原、孫武、荊軻等等,就有近百個。這些人物來自社會的各種階層,從事各不相同的活動,經(jīng)歷了不同的人生命運。從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敗者,有剛烈的英雄,有無恥的小人,共同組成了一條豐富多采的人物畫廊。這些人物又各有較鮮明的個性。就算身份和經(jīng)歷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在描寫人物一生的過程中,司馬遷特別注重表現(xiàn)人物命運的巨大變化,如寫那些建功立業(yè)的大人物,常寫他們在卑賤時如何受人輕視的情形;而寫那些不得善終的大人物,又常寫他們在得志時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劉邦、韓信、蘇秦,后者如項羽、李斯、田橫。又在這變化過程中,充分暴露出當(dāng)時人的諸如勢利、報復(fù)心之類普遍的弱點。如劉邦微賤時嫂子不給他飯吃,父親也不喜歡他,成功之后劉邦不肯忘記把他們嘲弄一番。這些命運變化和恩怨相報的故事,最能夠表現(xiàn)人與環(huán)境、地位的關(guān)系,揭示出人性的復(fù)雜性,使其形象更加豐滿。在敘述時多采用第三人稱的客觀敘述。司馬遷作為敘述者,幾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在最后表現(xiàn)出自己的看法,為充分敘述提供廣闊空間。而在客觀敘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場和傾向,只是不顯露出來而已在事件的展開,通過不同人物活動中的對比,寄托敘述者的.感情傾向。在《史記》中的《項羽本紀》里,司馬遷以極大的熱情來寫這個失敗的英雄,即贊揚項羽勇猛無比,摧毀秦皇朝暴—力統(tǒng)治的功績和精神;也指責(zé)他沽名釣譽,頭腦庸俗,胸?zé)o大志;批評他以粗豪自恃,無比殘暴。所有這些都是通過項羽本人的事跡來表現(xiàn)的。在本傳里,司馬遷沒有發(fā)議論,但他對項羽的愛憎態(tài)度于敘事之中又是有顯明的表示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塑造歷史人物時也非常注重運用歷史環(huán)境來刻畫人物,他最善于從歷史人物陳跡舊事材料中略取數(shù)事,甚至一二事,就恰到好處地概見其人。如在《項羽本紀》中寫到的: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學(xué)。背景材料寫出了項羽自小就胸懷大志,心比天高卻浮躁自負,為表現(xiàn)項羽個性提供了資料和寬泛的角度,也為后來項羽落敗的下場埋下了伏筆。又如垓下之戰(zhàn)中對項羽的描寫,垓下之戰(zhàn)一段描寫的是項羽的失敗,在這一段中,司馬遷仍然對項羽報有愛惜之情。突出項羽的英雄氣概,同時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項羽的愛戴,同時對項羽的怨天尤人也充分的表現(xiàn)《史記》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風(fēng)貌,各有各的性格,他們身上還表現(xiàn)出許多帶有普遍性的東西,是知恩圖報,以德報 德,士為知己者死,為報答知遇之恩而赴湯蹈火,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即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并對后代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某些共性。這是《史記》在刻畫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史記人物形象分析 篇3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文學(xué)巨匠魯迅先生對《史記》的中肯評價,它道出了《史記》這一鴻篇巨制文學(xué)和史學(xué)的雙重價值。其文學(xué)價值表現(xiàn)為:同其他文學(xué)名著一樣,高度的思想性與高度的藝術(shù)性相一致——雖是寫史卻能引人漸入佳境、探奇覽勝、流連忘返、如沐春風(fēng)。
《史記》的藝術(shù)性主要表現(xiàn)在結(jié)構(gòu)的構(gòu)造、語言的'運用、人物的塑造等幾個方面。其中人物描寫藝術(shù)最為突出,最能顯示出《史記》不朽的藝術(shù)魅力,最為后人所稱道。
一、把握人物性格準確深入,選擇歷史材料精心細致。
《史記》的人物描寫藝術(shù)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作者司馬遷對歷史人物性格特征的準確深入地把握,對歷史材料精心細致地選擇上。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歷史材料的基礎(chǔ)上,憑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銳的思維,捕捉、挖掘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故書中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選擇了材料之后采用互見法安排材料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
二、細致入微地描寫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史記》成功塑造歷史人物形象的又一原因是:作者司馬遷對選取的歷史材料進行了細致入微地描寫,從而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如,在《信陵君竊符救趙》中,通過對信陵君親自迎侯生的情節(jié)進行細致入微地描述,從而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鮮明突出地表現(xiàn)了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正面描寫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還描寫了其他人對這件事的反應(yīng),從側(cè)面烘托出信陵君禮賢下士的性格。
三、通過個性化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
《史記》通過人物個性化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如,在《鴻門宴》中,作者寫范增命項莊舞劍說:“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痹谥鋭e人時,故稱:“若屬”,等到他在項王面前發(fā)脾氣:“吾屬今為之虜也,”這時脫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則稱“吾屬”。寫范增,則使用很爽直而堅決的口吻:“此道矣臣請人與之同命!”寫到張良的口吻,則表現(xiàn)為緩和。寫劉邦對于自己的謀臣張良,也運用了籠絡(luò)的手腕,在鴻門宴前稱張良為“君”,“孰與君少長”?而在鴻門宴脫逃時,情勢緊急,則對張良稱“公”,“公為我獻之”。“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边@些都可以看出作者運用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是非常妙的。
總而言之,《史記》的人物描寫藝術(shù)對于中國史傳文學(xué)乃至小說、戲劇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縱使略有瑕疵,可是瑕不掩瑜,這些不足對于它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是沒有絲毫影響的。
【史記人物形象分析】相關(guān)文章:
史記中人物形象分析10-02
《心聲》人物形象的分析11-24
美狄亞人物形象分析08-14
紅娘人物形象分析08-27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08-03
貝多芬人物形象分析08-30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11-23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11-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