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東南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分析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千百年來被人們視為愛情經典,廣泛傳誦。幾十年后,偶然再翻起這首詩,文中的幾個人物仿佛又躍然眼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分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分析 1
中國古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古典詩歌,像一條橫亙古今的河流,流淌著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激蕩著歷史精魂的心曲,成為轉承民族靈魂的載體。樂府詩歌,千般憐愛,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為樂府詩的一個愛情悲劇,家里行間流露出當時社會的一種真實寫照。其中,文中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構成了本文的重要部分。
主人公劉蘭芝美麗、聰明、知書達禮。詩一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鋪排,立即令讀者對她產生這種印象。隨著故事的展開,這種印象不斷得到充實和加強。如“撥指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北憩F(xiàn)了她出眾的美麗,下文寫縣令、太守紛紛派人到她家求親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她的美貌遠近皆知。又如“雞雞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朝成鄉(xiāng)夾裙,晚成單羅衫”等,表現(xiàn)了她的勤勞、能干。她向焦母不無怨言,可最近還是說“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與小姑子告別時,則說“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溫柔的話語里,見出她的善良、多禮。
蘭芝忠于愛情,不為榮華所動。仲卿送她回家,兩人告別時,她自比“韌如絲”的`“蒲葦”,將仲卿化作“無所轉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愛情的心意,后來,她確實做到的。回到娘家后,她沒有對縣令、太守兩家的求親沒有動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況下,以死捍衛(wèi)了她與仲卿的愛情。
同時,蘭芝身上還有可貴的一點,就是不卑不亢,頭腦清醒,行動堅決。詩前小序里說她“為仲卿母所譴”,而詩歌的一開頭寫她主動提出離開焦家。當然,她不會無緣無故地讓焦母“遣”她回娘家,得可能是焦母長期的百般挑剔,
讓她認識到焦母根本不喜歡自己,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會博得她的歡心,甚至是焦母近來脾氣愈加壞,已經向蘭芝暗示她不愿再讓她做兒媳婦?墒,從詩歌一開頭蘭芝向仲卿提出請求的話語看來,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無理指責而主動要求回娘家的。這是長期忍讓、順從后的爆發(fā),她的話里有委屈、不滿,又堅決有力,毫無偽飾。后來焦母也對仲卿說“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雖然焦母對蘭芝的評價不免失之偏頗,但也透露出蘭芝確實不是低眉順眼、任人擺布的小媳婦。蘭芝向焦母作別時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同樣讓讀者隱隱體會到蘭芝不是一個標準的封建時代兒媳婦的形象。后來對兄長的逼嫁,蘭芝更進一步表現(xiàn)出清醒、堅決而不露聲色的性格特色。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長廊里,劉蘭芝的形象是獨特的“這一個”。
和蘭芝相比,男主人公仲卿的性格展現(xiàn)的不是那么豐富。忠于愛情,敢于為愛情獻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對于母親的威逼、誘哄,他堅決回應道:“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彼扔诮鼓傅膲毫⑻m芝送回娘家,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按到當時的社會風氣,他只能這樣做。今天的讀者難以責怪他軟弱。自縊前他“徘徊庭樹下”的舉動,他符合他特殊的處境――他是家里的獨子,贍養(yǎng)母親的責任無人可交付。因此,也不能據(jù)此認為他性格軟弱,優(yōu)柔寡斷。
通過對古典詩歌的學習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封建社會下婚姻制度對人們的殘害,對劉、焦兩人的愛情悲劇為之悲痛。我們應該對今天和平的生活以及制度感到幸運,更好地認識社會,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分析 2
焦母是制造焦仲卿和劉蘭芝愛情悲劇的始作俑者。她對媳婦的不容的理由歷來是爭論不休的話題。古來婦女有“七去”之說:不順父母去;淫去;無子去;有惡疾去;多言去;妒去;竊盜去。竊盜、多言、妒意、有惡疾幾點未見任何交代。無子似乎也是一說,但是古代“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鄉(xiāng)間七姑八婆之間這樣的事情應該是到處傳揚的,縣令和太守沒有理由不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求親的行為證明這一說是毫無根據(jù)的。剩下的唯有“不順父母”這一點,文中焦母說媳婦“舉動自專由”指責媳婦自作主張應該被視為對婆婆的不夠尊重。但是劉蘭芝是否真如焦母所言,值得懷疑:劉蘭芝在被譴之后跟婆婆告別還惦記婆婆在家里的辛勞,和小姑的“泣別”毫無疑問證明劉蘭芝的涵養(yǎng)和孝順,可見焦母的理由只是自我的一種感覺。
焦母說劉蘭芝“此婦無禮節(jié)”,甚至說焦仲卿和劉蘭芝之間有貴賤之分,告訴焦仲卿“貴賤情何薄”,劉蘭芝也自稱“生小出野里”,從字面上膚淺的理解似乎焦母逼迫兒子休掉媳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媳婦比較有主見,并且出身卑微,和焦仲卿的官員身份不夠相配。但是有兩點可以證明這個理由難以立腳:一是下文縣令和太守的家世很明顯比“廬江府小吏”要顯赫得多,既然他們能為自己的公子向劉蘭芝求婚,證明劉蘭芝的家世并非真正的“野里”,二是文中對劉蘭芝的聰明能干和多才多藝的描寫可以看出劉蘭芝琴棋書畫兼之女工的家庭教養(yǎng)遠非普通鄉(xiāng)野村婦所能比擬,也從側面證明文中并未明敘的家世很難和鄉(xiāng)野劃上等號。
《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由此可見,焦母對劉蘭芝的詆毀純粹屬于心理的異常反應,劉蘭芝的所有進退表現(xiàn)可圈可點,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被遣的理由,恰恰從另一側面證明焦仲卿對劉蘭芝這樣一個個性鮮明賢惠的女子愛的如癡如醉愛的理所當然。
有一點很值得注意就是對劉蘭芝的家世的僅有的上述交代是通過焦母和劉蘭芝的語言來表現(xiàn)。那么在具體的語境中說話人的身份、心理和性格對于說話人的語言習慣是有至關的影響的。
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是一種農耕文化,“農耕可以自給,無事外求,并必繼續(xù)一地,反復不舍,因此為靜定不舍!鞭r業(yè)耕作只需要居所周圍幾畝地就可以維持生計的生活方式影響了這種農耕文化的性格表現(xiàn)出內斂、謙遜的性格基調。國人這種自謙的表現(xiàn)古往今來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把劉蘭芝對自己家世的這種介紹當作真實顯見是種笑談。
焦母歷來被評論家視為一個專橫的人物形象,姑且不論她為何對媳婦拒之千里之外,單單從她前后的語言和行為描寫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人物形象刻畫的豐滿。在逼迫兒子休掉媳婦的時候,她質問“小子”“何敢助婦語?”的語氣的確淋漓盡致表現(xiàn)其封建家長的專橫;但當兒子聽到媳婦寧死不從再婚的消息決意同赴黃泉的'時候淚如雨下,也真切表現(xiàn)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真摯血肉親情,可見在作者筆下,焦母雖然專橫卻也非冷血動物無情無義,摒棄了那種單一教條的人物形象刻畫方式。作者簡單的前后對比刻畫一個性格鮮明形象豐滿的專橫母親形象。切不可單純把焦母片面強調其專橫而對其本身的豐富的人性視而不見。
其次,對人物的性格分析還要考慮時代社會背景社會心理:按照心理學的觀點,人的心理性格常態(tài)除了遺傳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最關鍵的是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每一個時代的人物都閃爍時代的印記。我們解構文學作品觸摸主人公心理的時候,必須考慮到人物所處社會時代的風俗和必要的時代思想對其的影響。尤其是人物的行為的分析不考慮社會背景造成的分析就難以認同和理解。以《孔》文中劉蘭芝兄長(下稱劉兄)為例:教參上給劉兄性格定義為:“見利忘義、自私、兇狠”;同時又說“其往欲何云用疑問語氣表示堅決,可見劉兄還是有點修養(yǎng)的人”,教參這兩種說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按照字典的解釋,“自私”是指“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兇狠”是指“(性情、行為)兇惡狠毒”。兄長極力規(guī)勸自己妹妹嫁給太守的兒子,固然可以說攀上一門高親,對家庭生活有某種現(xiàn)實利益,但是從兄長的“悵然”的感覺,以及他用“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的比較來質問妹妹“其往欲何云?”盡管語氣比較強硬,但是還是夾雜商量和勸導的口吻,可見他的思想比較功利,有自私的成色,以及這種長兄為父的家長口吻中透露的急躁性格,但說成“狠毒”似乎有點過火。并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關心妹妹的婚事本身也未必就不能說成為兄對妹妹的一點兄妹之情,畢竟自己妹妹一個人守寡的煎熬也是一個現(xiàn)實困惑。何況開始縣令給兒子提親的時候,劉兄是沒有很著急露面逼迫妹妹趕緊出嫁。盡管可能其中很大程度包含出于自己家族攀親帶故的自私的心理,但是實際上拒絕太守家的提親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況且依照劉蘭芝的通情達理和聰明,一定也明了這個處境,因此不讓自己的兄長左右為難。 有一種說法認為劉兄之所以如此暴躁,還因為劉蘭芝被休給家族帶來的恥辱,但是據(jù)西漢的典籍記載西漢雖然從道德上否定婦女再嫁,但是當時的成文法律沒有明確地限制婦女再嫁。而實際生活中,婦女再婚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婦之夫宋弘,光武帝親自替她作說客。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東衛(wèi)中道、被擄入匈奴后與左賢王成親,并生有子女,歸漢后又嫁與董祀,先后改嫁兩次。這樣的身世并沒有成為她一生的污點,相反她由于傳奇的經歷和文學上的才華被南朝人范曄收入了《后漢書列女傳》,這在一千多年之后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說這些史料翔實證明妹妹被休在家然后改嫁的所謂不光彩也并非很嚴重。
妹妹被休,臉上就算沒有什么光彩;但是蘭芝回來時兄長可以默不作聲,推卻縣令家婚事可以沉默不語足見至少劉兄還是很有耐心和涵養(yǎng),也能理解妹妹的處境,如果真是狠毒自私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恐怕在妹妹剛剛被休就會暴跳如雷。如果劉兄真是“陰險狠毒”只能說他認為縣令的公子還不夠他所攀的對象,等待更高貴的婚事。但劉兄要能預計到太守一定能來提親,那就不僅“頗有心計”而且簡直是神算。
第三,文學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不是完全等同的。
人物的創(chuàng)造有時未必是真實的,其創(chuàng)造全在乎作者,被創(chuàng)造的人物也因社會文化或作者的意識形態(tài)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語言風格的使用也有關。心理學的觀點,將理想加以營造成幻化世界,是滿足內心的愿望,達到自己構思預設的審美的目的!犊住肺闹袆⑻m芝的悲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如果說劉蘭芝是一個反抗者的形象,焦家摧殘她,那么她“心中常悲苦”,可還要留在焦家。試問這是反抗,還是殉葬? 既然是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婦難為”,那么,“窈窕世無雙”的縣令五郎,與“嬌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為什么不可以考慮?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權益,反而自覺自愿地帶上“從一而終”的枷鎖,難道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質上恐怕有點兒祥林嫂拒絕賀老六之嫌,實不足稱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沒有自我。雖有種悲壯美,但在讀者心里實在掀不起什么風浪,雖有人慕其名而專一拜讀,至多不過“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魯迅《祝!罚
劉蘭芝才、德、貌三全齊美,溫柔、賢惠、謙遜、聰明能干、多才多藝……這樣完美女子生活中鳳毛麟角,婆婆為何要一意休她?劉蘭芝和焦仲卿如此堅貞不渝,有何生活基礎?既無生死考驗在前,何以結成生死之誼?又無恩愛的生活背景,何來忠貞不渝的愛情?林覺民的《與妻書》之所以感人至深,其中生動真摯的細節(jié)描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孔雀東南飛》里差不多連一個歡愉的細節(jié)都沒有,所以劉、焦二人的堅貞不渝實在讓人難以認同。既然焦仲卿是個孝順的兒子,可以順從母親休掉完美的妻子,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他能舍棄母親和心愛的女子共赴黃泉呢?這種堅定的信念和性格究竟因何而生?結局兩人合葬更是難以成真,要讓詩里所描繪的專橫的封建家長在棺材面前落淚實在
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如果非要給這三個問題一個回答,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愛憎分明以及對純樸美好的愿望。所以有些疑惑也就不必尋根究底探個究竟。關鍵是每一位讀者能夠領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刻畫的良苦用心,慰藉于作者美好的祝福與閃耀的理想的光輝。
這種對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其實是讀者自性的一面鏡子,涵蓋著自己的夢想與深遠的無意識。它是一種實踐,一種自我心性發(fā)展的實踐,也是一種不斷的努力,是一種人生的追求。這實踐的意義更是需要我們的切身體驗。其中包含著自性化體驗與天人合一的理想,其意義與價值也就包含在這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的努力與追求之中。
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分析 3
劉蘭芝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女子,遵循古時極為崇尚的三從四德,而她和焦仲卿最后的結局則是封建愛情的必然結果。當然,劉、焦二人的悲劇與他們的性格也有很大關系。現(xiàn)在,從劉蘭芝的形象特點來分析《孔雀東南飛》這個經典故事。
劉蘭芝是一個才女。文中多次提到她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在古代來說,一個女子能做到這些是可以算有才的了。
劉蘭芝吃苦耐勞。雞雞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很好的說明了劉蘭芝的心靈手巧和任勞任怨。一個弱小女子每日勤于機織,還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
劉蘭芝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婆婆故意刁難她,她卻在被婆婆逼走的時候對婆婆說: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還囑咐小姑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足以看出她是多么善良。另外,焦仲卿告訴她過段時間再去找她的'時候,她擔心的并不是自己能不能再回來,而是只希望焦仲卿可以記住她,這是真誠的愛。
既然劉蘭芝有才華、能吃苦又知書達理,為什么最后卻不能和焦仲卿在一起呢?原因就在于劉蘭芝本身很軟弱,什么事情都是逆來順受,從來沒有想過反抗。婆婆欺負她,她忍氣吞聲,讓她走她就走;哥哥逼她嫁人,她就答應下來。她似乎從來沒有想過去反抗,當然這也不能完全責怪她,是封建思想戕害了劉、焦,更注定了他們的悲劇。
拓展:孔雀東南飛教學反思
《孔雀東南飛》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和有趣味性的詩歌。同學們學起來比較容易。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課,首先要求學生先通讀文章。掌握生字詞和文言知識(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偏義復詞)。然后再讀文章,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文章脈絡。最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分析人物形象和造成悲劇的原因。
補充陸游的《釵頭鳳》和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本詩。
語文學科考試時絕大部分都是課外的,而且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有些學生很認真的學了一段時間,成效卻并不是很顯著。
因此語文教學應該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潛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被動地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孔雀東南飛教學反思
在講授《孔雀東南飛》一課時,我用了四課時,對這一首內容極為豐富的長詩,我采取了講授法,從開頭分析到結尾,基本上是一言堂,可說是無微不至的分析。大到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小到劉蘭芝“指如削蔥根”的手是什么樣兒的。學生聽得很過癮,我自己當時也認為講解比較到位。但上過幾天后,我卻覺得這種上課方法很笨。
一,我只顧自己過嘴癮,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法,沒有注意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沒有達到啟發(fā)的目的。
二、沒有發(fā)動學生搜集相關資料。當然這也可能有點兒不現(xiàn)實,因為學生除了圖書館,無處可去,就算能去,也僅是那么一點兒時間。然而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提前思考著,比如:劉蘭芝和焦母為什么合不到一起?劉蘭芝被休之前精心打扮有什么用意? 提前拋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嚼著,是能嚼出點什么東西來的。而我上這節(jié)課時,只是一味的喂。
三、給學生讀的時間不長。詩歌教學,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首長詩,最好分分角色,找?guī)锥巫寣W生讀一讀,比一比,看誰對人物把握得準,把握得真。先布置下任務,讓學生課下練一練,這樣學生就會熟悉課文。
四、一些與原有評價不同的觀點沒讓學生展開討論。如劉蘭芝的“自請遣歸”是真的嗎?焦仲卿在婆媳之間充當了什么角色? 劉蘭芝跳水之前為什么要脫鞋? 這三個問題,如果學生細心的再讀課本,進行深入思考,會得出一個全新的結論,即:一個頗有心計的劉蘭芝,一個屢屢把事情搞壞的仲卿。
通過以上反思,我覺得如果再講這首長詩,我應作如下調整:
1、課前布置任務,事先找?guī)捉M學生,分好角色,課前練習,課上誦讀。
2、課上抓幾處地方重點講解,不求面面俱到,要做到有取舍。
3、讓學生從詩中找證據(jù),自行研究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可讓學生圍繞“劉蘭芝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嗎?”展開討論。還可讓學生把焦仲卿和劉兄做一比較,把焦母和劉母做一比較。讓學生明白:此詩中的沖突重點是性格沖突。
【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分析】相關文章:
孔雀東南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11-23
《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人物形象分析12-07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11-24
寒夜人物形象分析08-03
美狄亞人物形象分析08-14
紅娘人物形象分析08-27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08-03
貝多芬人物形象分析08-30
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