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林道靜人物形象分析
林道靜是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一個放射著青春光彩的女知識分子形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林道靜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道靜人物形象分析
林道靜出生于一個大地主的家庭,是一個中學(xué)生畢業(yè)生,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縛,她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謀生。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之后,她對前途絕望了,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在她眼中具有“騎士兼詩人”風(fēng)度的余永澤闖入她的生活,成為她生活的伴侶。然而,渴望著“獨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靜并不滿足于做余永澤的家庭主婦。她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個冷酷自私的余永澤感情上出現(xiàn)了裂痕;余永澤的蠅營狗茍也使她看清了這個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來面目。更為關(guān)鍵的是,通過同共產(chǎn)黨員盧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澤的格格不入。終于,林道靜斬斷了小資產(chǎn)階級感情的羈絆,離開了余永澤,從此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小說生動地描繪了林道靜由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一名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所經(jīng)歷的曲曲折折、反反復(fù)復(fù)的人生歷程,從中透視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識分子所走過的艱苦道路
林道靜是我國30年代革命知識分子典型形象,對林道靜形象我們首行要分析定人物所處的典型環(huán)境,林道靜的出生環(huán)境是林道靜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林雖然出身在一個大地主階級家庭但她的生母卻是一個佃戶的孫女,林道靜的思想同時受這一環(huán)境中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她具有地主階級富于幻想又易于動搖的軟弱性。另一方面她又具有農(nóng)民階級的富于反抗的精神,這一精神又使她具有勇于抗爭的剛強意志。當她的養(yǎng)母讓她走一條做官太太的生活道路時,她邁出了其性格發(fā)展的決定性的一步。受盧嘉川的影響,林開始覺醒。林道靜由于性格中的;軟弱性,必然會在剛步入社會不久,把自由知識分子余永澤當著自己的同路人,只有當她接觸到盧嘉川后,才開始拉開與余永澤的距離;余永澤因嫉妒造成盧的被捕,使林道靜開始真真的覺悟醒,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主要一環(huán)。
林道靜的個人追求
《青春之歌》通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故事,展現(xiàn)了從“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時期,青年知識分子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林道靜是作者楊沫傾注大量心血塑造的人物,折射出作者本人的影子。也正因如此,這個人物顯得特別真實、飽滿,而且可愛。
林道靜的可愛,不僅僅在于她的反抗精神、她對真理與自由的追求,而在于我們從書中明確地看到了她的成長、她在青春的岔路口做出的選擇。因為青春的迷茫與惶惑,大概是每個人都曾經(jīng)歷過的,道靜身上,或多或少會有我們的影子。
那么,道靜在青春中,經(jīng)歷了哪些困惑?又譜寫了什么樣的“青春之歌”呢?
每一次反抗,都在守護珍貴的“自己”
在林道靜眼里,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道靜的生母是佃農(nóng)的女兒,她被地主林伯唐霸占,生下了道靜,又被趕了出去,投河而死。道靜兒時和傭人住在一起,還常常挨打。就這樣長到七歲,林伯唐的太太看出她生得標致,認為把她養(yǎng)大可以作為一筆“投資”,這才讓她“僥幸”讀完了高中。
關(guān)于自己的出身,道靜這樣說:
我是地主的女兒,也是佃農(nóng)的女兒,所以我身上有白骨頭也有黑骨頭。
我現(xiàn)在才明白,父母——加上你我全是罪人。咱倆都是喝佃戶的血長大的。……可是咱們還年輕,還可以跳出來……
于是,道靜始終在反抗。
為了反抗養(yǎng)母把她嫁給“有財有勢的闊人”,道靜只讀完高中,就離開了家,在外漂泊;為了反抗余永澤干涉她的自由,她離開了那個曾經(jīng)給她溫暖的窄小天地;為了反抗特務(wù)頭子胡夢安的逼迫,她把一卷鈔票狠狠打在他得意的瘦臉上……包括她日漸接近愛國青年、偷偷張貼共產(chǎn)黨的傳單、最終走上革命之路……她青春路上的哪一個選擇,離得開她對命運的反抗呢?
而她的反抗,最終也守護了她的“自我”。
她常想自己該有一個純潔高尚的靈魂,這個靈魂要不為世上任何污濁、物欲所熏染……
所以,她沒有嫁給“闊佬”,沒有沉溺于自欺欺人的戀愛,沒有成為任何人的附屬品;也沒有埋首故紙堆,沒有忽視時代對她的召喚,沒有庸庸碌碌地過一生。她從每一條可能誘惑她、絆倒她的岔路跟前走過,堅定地走在她所選擇的大道上。
相愛的前提,是你們走在同一條路上
在青春懵懂、走投無路的時候,道靜想過死。在她投海之前,一位青年拉住了她——這就是她后來的第一任伴侶,余永澤。他是北大國文系的學(xué)生,她向她談起托爾斯泰、雨果、小仲馬,為她背誦海涅的詩,把她比作勇敢獨立的娜拉……這位“多情的騎士、有才學(xué)的青年”,就這樣獲得了少女的芳心。
那時的道靜,身陷在一種孤獨、憂郁的情緒里。她并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我真像一只孤獨的駱駝,背著沉重的負擔,跋涉在無窮盡的苦難的沙漠中。……永澤呀,何時才能看見綠洲?何時又才能看見那渴望的甘泉呢?……
而同居的生活,也讓道靜意識到,她和余永澤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她渴望獨立自由,他卻不愿意她“東闖西闖”;她想找一份工作,他卻希望她相夫教子;她同情勞苦大眾,他卻表現(xiàn)出自私冷漠;她關(guān)心國家存亡、愿貢獻一己之力,他卻一心想著畢業(yè)之后找份好工作、拼命阻止她參與學(xué)生運動;當她在廢寢忘食地讀著《資本論》,他卻望著她說:“靜,你多美!真像海棠春睡的美人兒……”;當盧嘉川為她敞開一扇通往理想的大門,余永澤卻站在一旁用小眼睛窺探,想要抓獲愛人變心的蛛絲馬跡。
林道靜和余永澤兩個年輕人都慢慢地被現(xiàn)實的鞭子從幻覺中抽醒來了。
一今一古、一新一舊的兩個青年人,每天晚上都各讀各的直到深夜。
直到盧嘉川被捕,余永澤不僅毫不關(guān)心,反而幸災(zāi)樂禍、冷嘲熱諷,道靜終于意識到:不是走一條道路的“伴侶”是沒法生活在一起的。
離開他!不能讓他毀滅了我的一生!
肩并肩的同路人
說起道靜的愛情,不能不提到盧嘉川。如果說余永澤代表了年少懵懂的浪漫情懷、江華代表了志同道合的堅定情誼,那盧嘉川也許同時象征了愛情與理想。在青春年代,誰的愛情與理想,又能截然分開呢?
初次見面,正是道靜得知日本占領(lǐng)了東北的時候。她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說“愛國不一定都拿槍打仗”。第二次見面,是在北平學(xué)生一起度過的年三十兒晚上。她很想挨近他,向他打招呼,可她感覺到這屋里的學(xué)生都有一種向上的熱情和愛國的責任感,她只能自慚形穢地躲在黑暗的角落,不發(fā)一言。直到他走到她身邊,向她伸出了手:
還認識嗎?林道靜!
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他們卻如同久別重逢的舊友。從他那里,她讀起了《鐵流》《母親》《資本論》;明白了她應(yīng)該從小圈子走出來,看看這廣闊的世界和這狂風(fēng)暴雨的時代;發(fā)現(xiàn)了她過去的種種“抗爭”,實際都是在逃避;懂得了“參加革命不是叫咱們?nèi)ニ,而是叫咱們?mdash;—叫咱們活得更有意義;叫千百萬受壓迫的人全活得很幸福”……
她常常感受的那種絕望的看不見光明的悲觀情緒突然消逝了;于是,在她心里開始升騰起一種渴望前進的、澎湃的革命熱情……
即使在盧嘉川被捕后,在每一個艱難、危急的時刻,他的影像都出現(xiàn)在道靜面前,給她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有人說,盧嘉川是林道靜的領(lǐng)路人。最初的確如此。然而道靜靠著自己的頑強與獨立,在沒有盧嘉川的日子里,成長為一位堅定、勇敢、敏捷的戰(zhàn)士。我想,他們雖身處不同的時空,卻終于在他們共同的路上,比肩而行。
【林道靜人物形象分析】相關(guān)文章:
《范進中舉》人物形象分析08-26
詩歌人物形象鑒賞復(fù)習(xí)教案12-27
小學(xué)美術(shù)《線條的動與靜》教案(精選9篇)11-23
新手開車變道技巧詳解08-15
科目二考場考道介紹07-28
基礎(chǔ)與地基的區(qū)別分析03-17
硬盤故障的原因分析10-10
教學(xué)設(shè)計的作用分析10-18
教學(xué)分析總結(jié)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