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晉南的婚嫁習(xí)俗
晉南各地婚俗雖略有差異,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程序,具有鮮明的區(qū)域民俗特征。下面小編詳細(xì)介紹的淺談晉南的婚嫁習(xí)俗,希望大家喜歡!
關(guān)于晉南的婚嫁習(xí)俗
一、說媒定親。
傳統(tǒng)婚俗要求格守封建禮教,依從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講究門當(dāng)戶對。男女成親必須請托媒人,雙方不得私定終身。在曲沃、侯馬一帶,男女雙方同意了,還要請媒人吃“允親面”,先到女家吃,吃過喜面,即為女方肯定。再到男家吃,除面之外,有的男家還讓吃雙層蒸餅中間夾菜的“雙合子”。
二、換帖、納彩。
龍鳳喜帖是男女締結(jié)姻緣的憑據(jù)。所以,雙方交換庚帖之后,男方還必須下“求婚帖”,托媒人向女家求婚。如女家同意也要回“允婚帖”,貼上寫明三代名諱及與婚姻有關(guān)的情況。到了民國初年,規(guī)定男女雙方均需到當(dāng)?shù)乜h衙遵章納稅交款,領(lǐng)取定婚證書,俗稱“龍鳳宮帖”,上面同樣寫有雙方姓名、年庚及家長、媒人情況,加蓋官方印章,證明婚姻取得合法手續(xù)。
納彩,俗稱過禮,男方要給女方一定的財物,如銀元、綢緞衣服、八副羅裙、鞋面、紅綠手帕等,一般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也回奉一些簡單的禮物,如“蓮生貴子”面人一個,面石榴十個,紙包麩、鹽十包,其民俗象征意義是預(yù);楹筮B生貴子,多子多福。食鹽帶回男方后,要撒在公婆和妯娌身上,表示婆媳、姑嫂之間有“嚴(yán)(鹽)法。”,全家老少有“福(麩)氣”,同時,鹽與緣諧音,包含有緣份的意思,希冀婆媳、妯娌關(guān)系親密。這些贈品禮輕意重,寄托著人民的善良愿望。
三、請期、親迎。
請期,民間俗稱“看日子”。男家先根據(jù)《婚娶周堂圖》選一個吉日,把婚期寫在紅貼上,請媒人送給女方征求意見。女方認(rèn)為不犯忌諱,婚期即定。待嫁姑娘在結(jié)婚前一、二日要由“全福人”開臉,即用兩條線反復(fù)絞合,把臉上及兩鬢的汗毛拔除,新娘子愈加聰俊漂亮,表示處女生活已經(jīng)結(jié)束,新生活即將開始。結(jié)婚那天,新郎帶著樂隊和娶親人馬到岳家迎娶新娘,謂之“親迎”。其情形頗為壯觀:前面是彩旗招展的儀仗隊,旗上繪有“飛虎”、“青龍”圖象,接著是一群吹鼓手鳴鑼開道,有的挑著燈籠,有的舉著”迎避”、“肅靜”的大牌,緊跟著的是為新娘準(zhǔn)備的“花轎”和新郎乘坐的“官轎”,沿途鼓樂齊鳴,旗旗招展,浩浩蕩蕩,氣勢非凡。迎娶的隊伍到了女家,新郎先叩拜神子,再叩拜岳父岳母和親朋好友。然后起轎返回。返回的時間,洪洞、新絳都是傍晚,沿襲古代“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酉陽雜俎》)其根源可視為初民時代搶婚制的遺風(fēng)。新娘上轎前坐過的凳子,母親要趕快坐上,以防止把娘家的福氣帶走。新娘從家門到上轎都要在地上鋪席,腳上穿著繡花鞋,鞋底貼著紅紙鞋樣,上轎后才剝掉。新娘上轎時,照例都要號啕大哭,謂之“哭嫁”。這一方面是真情的表露,新娘自幼生長在父母身旁,骨肉情長,猛然分別,女兒將做人妻,出于對未來生活的擔(dān)憂與恐懼,想到昔日父母的恩情,自然情意綿綿、難分難舍,不由得涕淚交流,痛哭一場。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心理上的迷信,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新娘上轎不哭,娘家就不興旺,民諺有:“女兒哭一獎,娘家富一富!迸R走哭嫁被認(rèn)為是吉利的事情,有的新娘沒哭,娘家人佯裝要打的樣子,讓新娘哭出聲來?蓿闪颂囟ǖ拿袼讘T例。
抬轎的隊伍,一路上不許轎子落地,以防不測。據(jù)說,這起源于“梁祝”傳說:祝英臺出嫁那天,路過梁山伯墓,請求下轎觀看,結(jié)果跳入墓穴,梁祝化為雙蝶。民間從反面理解,認(rèn)為祝英臺的死是停轎所致,所以形成了出嫁途中不停轎的習(xí)俗。俗話說:“抬轎的管抬轎,不管新娘尿不尿。”意思是新娘再有要緊的事,也不許中途下轎。
四、拜堂、坐帳。
迎娶的花轎回來,停放在大門口,新娘先把藏在長袖里的饅頭投擲給眾人,人們爭相搶奪,以為吃了新娘的饅頭牙不疼。有的小孩牙沒出來,也趁機讓新娘給摸一摸。下轎時,新娘由兩位“全福人”攙扶著,身著鳳冠霞帔,蒙著紅蓋頭。新郎長袍馬褂,披紅插花,用紅綢牽著新娘。此時,有二人用紅布袋鋪地,前后傳遞,讓新娘在上面走過。還有人手抓五谷雜糧,不時撒在新娘身上,口里吟誦:“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進大門大吉大利,進二門萬事如意!痹诖箝T口放置一盆火和一個馬鞍,讓新娘跳過去。跳火盆,這寓意婚后日子紅紅火火;跨馬鞍,則是祈求夫婦白頭偕老,日子平安,而且讓新娘懂得規(guī)矩,做到“好馬不備二鞍,為女不嫁二男”。等到吉時,舉行結(jié)婚典禮,俗稱:“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典禮完畢,要讓新娘蹲尊子,俗稱“蹲新”。辦法是,用護裙把凳子包上,新娘由伴娘扶著一站一坐,這時調(diào)皮的青年在背后趁機把凳子抽掉,如伴娘照呼不周,新娘就會蹲在地上,引起哄堂大笑。民間流傳著兩句順口溜:“今年蹲尊子,明年見孫子。”所以“蹲新”之后,有人趕快把凳子送給婆婆抱一會,期望早抱孫子。
拜堂完畢,新郎新娘進洞房飲過交杯酒,接著二人手拉手繞炕轉(zhuǎn)一周,俗稱“拜四角”,意在禱告送子娘娘早賜恩典。他倆邊走邊誦:“拜—一拜——拜四角,四角娘娘保護著,兒多著女少看,婆夫兩個常好著!比缓,新郎退出,新娘上炕面對墻角端坐,稱為“坐帳”。這時,新娘手里拿著秤桿,懷里抱著蔑筘,隱含今后辦事像秤一樣公平,不偏不倚,且心靈手巧,辛勤操勞。
五、鬧洞房、回門。
洞房花燭之夜,各地都有鬧洞房的習(xí)俗,晉南謂之“討媳婦”。俗話說:“三日之內(nèi)無大小”,意即在新婚三天之內(nèi),平輩、長輩、晚輩都可不拘禮節(jié),前來湊熱鬧。不過,鬧洞房以同輩份的人最多,長輩較少。結(jié)婚是人生大事,一定要“皆大歡喜”,參與鬧洞房的親友,即使有過分之處,也要忍耐,熱情款待。例如,有的地方,讓新郎新娘說出羞于出口的話,如新郎說:“腳蹬炕沿吃餛飩,先問親人和誰親!迸谋仨殞Υ穑骸把窖揭溃┐糇,不和你親和誰親?”有的是讓新郎新娘做一些親熱的動作。鬧房結(jié)束,淘氣的青年還要“聽洞房”,竊聽新郎新娘的秘密,做為來日逗趣的笑料。如果沒人聽房,主家就有意在窗臺下放把掃帚避邪。
新娘回門,一般為婚后第三天,新郎也同去岳家認(rèn)親;亻T時有的仍坐轎子,有的改為騎馬。進娘家門時,還要跳火避邪。
晉南蒲縣的婚嫁習(xí)俗
秀鞋墊
在老家人的認(rèn)知里,鞋墊摞起來的高度寓意著家底的厚實,所以做家長的都會給談婚論嫁的孩子準(zhǔn)備鞋墊。這些鞋墊不一定是當(dāng)媽媽的來做,姑姑、姨姨、堂姐、表姐等眾多親朋都可以幫忙,這在大家看來也是凸顯人緣的機會。人緣好幫忙的自然多。說到鞋墊的工藝,以前都是手工納制,分十字繡、繡花和各種納花,最多的應(yīng)該算是十字繡吧,不過最能體現(xiàn)手藝的還是繡花。十字繡也是很有講究的,從鞋墊底部針線的整齊與否就能看出功夫的高低。所以在辦喜事的過程中,大家對鞋墊都會評頭論足一番。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手工納制的基礎(chǔ)上,又出現(xiàn)了機繡。不過,無論怎樣的工藝,大家都會把美好的祝愿融匯其中,那些真摯的祝福連同精致的工藝就體現(xiàn)在一個個美好的表達里:“愛你一萬年”、“前程似錦”、“百年好合”、“一帆風(fēng)順”等諸多吉祥話,都是內(nèi)斂的家鄉(xiāng)人最溫情、最善意的表達。
歲數(shù)餃子
婚禮的前一天,新人要吃歲數(shù)餃子,多大年齡吃多少個,反過筷子繼續(xù)吃,吃得越多越好,剩下的就留給爸爸、媽媽。餃子非一般人能包,必須是已婚女人,而且要求父母和兒女雙全的“全乎人”,父母不僅包括爸爸媽媽,還必須公公婆婆全都健在。餃子很袖珍,有常人大拇指肚大小。具體做法是把和好的面搟成大片,用小酒蠱(直徑在2厘米左右)扣成一個一個的小圓片,就是餃子皮了。
抓錢兒
婚禮前一天晚上,父母給兒女準(zhǔn)備一定數(shù)量的錢,讓孩子抓。抓錢有講究,一是要整套的錢,一百、五十、十元、兩元和一元、五角等,應(yīng)有盡有;二是孩子要閉著眼抓,而且只能抓三把;三是要從媽媽懷里抓,在孩子抓過三把之后當(dāng)媽媽的再添三把。
關(guān)于為什么要抓錢,80歲的老媽說她也講不清。我個人揣度和理解,這是孩子成家之際,父母以此方式,資助孩子成家立業(yè),希望他們擁有更好的經(jīng)濟基礎(chǔ),開始他們?nèi)碌纳睢?/p>
坐紅椅
迎親當(dāng)天早上,新郞穿衣由母親全程服侍。從小到大,當(dāng)母親的為了兒子長大成人傾注了很多心血,眼看兒子要成家,以后就由媳婦照料了,所以當(dāng)母親的會在兒子結(jié)婚當(dāng)天,最后一次為兒子穿衣著裝。穿衣是坐在紅椅上完成的,椅子放在床上,用大紅毛毯和大紅緞子裝飾起來,就是紅椅,然后由母親給兒子披衣穿襪,提鞋系帶。之后,新郎要吃8個雞蛋,雞蛋可以不吃完,每個咬上一囗即可。雞蛋的數(shù)量根據(jù)時代的不同也有變化。聽二姐說,哥哥結(jié)婚時吃兩個,取好事成雙之意,后來也有吃6個的,偕六六大順之意,現(xiàn)在吃8個,一定是借8之發(fā)意嘍。文化就是這樣,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傳承?傊,坐紅椅,走鴻運,無非是圖個吉利喜慶。
扎花饅頭
扎花饅頭是男方家做給新郎、新娘的,此款是二姐的創(chuàng)新之作,上面有“喜”、“龍鳳呈祥”、“花好月圓”等元素。二姐在當(dāng)?shù)匾彩怯忻那墒,她做花饅頭會借鑒蛋糕或是月餅上的圖案,平常也會留意哪些圖形適合放在花饅頭上體現(xiàn)。所以,她經(jīng)常被親戚朋友叫去做扎花饅頭。
考察扎花饅頭的來歷,老人們說,之前新娘子嫁到夫家,害羞,會吃不飽,所以夫家便備些饅頭給新娘子做零食。扎花饅頭還有一大“功用”,就是用來辨別一對新人誰更厲害。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把扎花饅頭掰開,女的用兩只手,男的只能用一只手,誰掰得多誰厲害。據(jù)說還挺準(zhǔn)的。
侄子娶的不是本縣媳婦,是鄰縣大寧的。按蒲縣的講究是蒸一個扎花饅頭,但按大寧的規(guī)矩是做兩個,其中一個要留在新娘家。所以大家會看到兩個頗具特色的扎花饅頭。
鬧婚禮
縱觀老家婚禮特征就是鬧。鬧有兩層含義,一是熱鬧,有眾多的講究和排場。二是鬧騰,利用各種形式鬧,哪怕稍微過分一點大家也都欣然接受,就怕不熱鬧,鬧在結(jié)婚當(dāng)天達到高潮。先是鬧婚禮,二是鬧洞房。鬧洞房風(fēng)俗各地都有,在此就不贅述了。
侄子娶的是鄰縣大寧的姑娘,所以迎親隊伍一早9點40分就出發(fā)了,午飯后返回。大概下午4點多,大家聽到鞭炮聲,知道迎親隊伍馬上就要回來了。這時婚車在距離現(xiàn)場幾百米外就被“鬧事者”攔截,目的就是要“鬧”新郎,不能讓他順利把新娘子娶進門!棒[”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只知道,侄子被攔在縣城十字街上,“鬧事者”要求一對新人當(dāng)街跳舞,侄子一聽撒腿就跑,后來被人叫回來,又換了別的條件,就是將一串鞭炮掛在身上,然后引燃。正當(dāng)大家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引炮上身的新郎時,機智的新娘子讓司機快踩油門順利“逃”走,算是闖過第一關(guān)。
之后的婚慶典禮現(xiàn)場,新郎的朋友,也就是前面說的“鬧事者”,會千方百計刁難新郎、新娘,比如鞠躬要求一定的角度,至少要超過45度。再比如要求交換10件禮物,最后恨不得把鞋都脫下來?傊,怎么鬧,怎么來。其中,也會摻雜一些小暴力,不過沒有惡意,只是朋友們?yōu)榱碎_心熱鬧。在眾多由為難組成的環(huán)節(jié)里,留給大家的是一串串的.笑聲,和一幅幅喜慶的場面,兩位新人在這個過程中,既體會到了走到一起的美好,又要歷經(jīng)一些“小磨難”。畢竟婚禮只是一天的儀式,而婚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誰能說生活中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勇氣呢。真心希望經(jīng)歷了如此講究、如此熱鬧和喜慶的一對新人,一同面對未來的生活,相互理解,相互體貼,讓風(fēng)風(fēng)雨雨成為生活的調(diào)色板,讓甜甜蜜蜜成為生活的主旋律。
拓展:客家人的傳統(tǒng)婚嫁習(xí)俗
說媒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后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寫庚帖雙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內(nèi)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編紅單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后協(xié)商敲定。紅單開完后,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定親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后,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送日子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后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送菜和抬嫁妝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guī)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家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燒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廟宇、社公燒香),一個挑擔(dān)的,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是酒和松明,一個女的要帶上新娘穿的衣服,還有扛木篋的二人,要扛去魚、肉、酒、糕餅、香煙、鞭炮、蠟燭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轎,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quán)代表,隨帶紅包一、二十個。
接親的人到女家后,先吃點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帶著到祠堂燒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shè)宴請客。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門,也不會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親隊伍前面是打燈籠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后面是接親的人。新娘到達男家,如還不到所規(guī)定的入門時辰,就要在大門口坪上或在門外旁邊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點或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門時辰,新娘要踢轎門,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然后在大門口“過火堆”,新娘從用杉樹枝燒起的火堆上跨過,才進大門。
拜堂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后,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shè)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谀睿骸笆帜冕t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早生貴子中個狀元郎!卑萏脮r,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后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大廳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盤捧上一只雞,邊端酒邊講:“團團圓圓,壁合珠聯(lián)”,“觀音送子,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到老”。中午辦酒席,吃婚宴,用高聲地炮邀客,每半小時放一次,酒席開始入席時放三響。接著由禮生報名單,一桌二個上席,按輩份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隨便入席。男女賓客分開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鬧房鬧房一種在大廳鬧,一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后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鐘放一次,一直鬧到午夜方停;亻T也叫“轉(zhuǎn)門”。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吃罷午宴,當(dāng)天回來。
送滿月結(jié)婚后一個月,新娘娘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谷豐登,財丁興旺。
【淺談晉南的婚嫁習(xí)俗】相關(guān)文章:
客家婚嫁習(xí)俗07-13
盤點婚嫁習(xí)俗與禁忌05-11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xí)俗08-16
民間流傳的婚嫁禁忌習(xí)俗05-11
青島的婚嫁習(xí)俗有什么07-24
藏族婚嫁習(xí)俗有什么07-24
湖南婚嫁習(xí)俗有什么07-24
潮汕的婚嫁習(xí)俗有什么07-24
回族婚嫁習(xí)俗有什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