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釀酒技術(shù)是誰發(fā)明的
釀酒技術(shù)是誰發(fā)明的?喜歡喝酒的人卻也不一定知道。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釀酒技術(shù)是誰發(fā)明的,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釀酒技術(shù)發(fā)明者
一個說法是古猿造酒法,說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來的。這種說法聽起來是有點幼稚,似乎應(yīng)該排除在我們的話題之外,因為它不屬于人類的一種行為了;第二種說法呢,是儀狄造酒。儀狄這個人物是夏代的一個人,傳說是大禹時期的;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也是從漢代就開始傳說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們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詩言,說:“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說一喝了杜康什么憂愁都沒有了,這個說明古代以杜康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王國時代,已經(jīng)有作為飲料的麥酒(啤酒)及葡萄酒了。法老、貴族、祭司等人飲葡萄酒,一般平民消費價格低廉的麥酒?脊磐诰蜃C明,在古王國時代的墓葬中,不論是法老、貴族、平民都將酒作為隨葬品?梢姶藭r酒已經(jīng)是古埃及人生活的重要飲料了。從古王國第四王朝開始,貴族墓葬中常出現(xiàn)以采摘葡萄與釀造葡萄酒為題材的壁畫。
大約在同一時期,美索不答米亞流域的蘇美爾人也開創(chuàng)了燦爛的葡萄酒文明,他們開辟葡萄圓,釀造紅葡萄酒,技術(shù)已很高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兩快楔形文字泥班記載著埃什嫩國王法典,其中說到釀造者令人尊敬的職業(yè),而婦女是當時主要的釀酒師。
雖然人類所能查實的史料僅能證明酒類釀造只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真正的酒的形成的歷史可能要早得多,甚至早于人類本身的歷史,酒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糖在酶的作用下便可分解成酒精,自然界存在著許多含糖的物質(zhì),植物果實成熟后如果不即使采摘,自然脫落,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溫度和水分作用下,果實外皮上的酶即能將糖分轉(zhuǎn)化為酒精。
我國素有“猿猴造酒”之說,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說法,法國釀酒界普遍認為鳥類可以銜集含糖果實與鳥巢中,如未吞食久而久之鳥巢即可變成“酒器”,如果說“猿猴造酒”還有主觀模仿大自然的動機,那么鳥類造酒純屬意外。但無論如何,這種造酒還是要晚于自然造酒。
至于人類何時開始造酒,這不僅要取決于人類要在自然中發(fā)現(xiàn)酒的存在,而且要取決于人類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模仿自然造酒的工藝,推測人類釀酒最早歷史應(yīng)該發(fā)生在能夠找到足夠的食物,又有食物能短期貯存之時,這樣的時期應(yīng)該在人類開始定居之后,又此而已推斷,人類開始人工釀酒的年代應(yīng)該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當然那時的釀酒只是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而已。
飲酒的注意事項
一、忌是飲酒過量,造成醉酒
都知道酒醉傷身,所以一定要有量,適量的飲酒才是正確的保健養(yǎng)生之道。
二、忌過猛過快的飲酒方式
一飲而盡雖然給人一種干脆的感覺,但是這樣做易增加血液中酒精的濃度,使人更容易喝醉。什么“感情深,一口悶”呀、“六六大順,八八大發(fā)”呀都是不可取,真的感情深,怎會互相給彼此傷害。
三、忌空腹飲酒
空腹飲酒不僅會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還可加快肝臟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反應(yīng),所以此不可取。
吃什么能快速解酒
香蕉
香蕉中含有提升血液中血糖濃度的物質(zhì),血糖濃度上升,進而使得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下降,達到解酒、緩解心悸和胸悶的作用。
白蘿卜
白蘿卜中淀粉酶的含量很高,能夠幫助消化,防止燒心和加快乙醛的排泄。白蘿卜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可以提高肝臟的功能,促進乙醛的分解。此外,白蘿卜中含有91.7%的水分,這些水分可以稀釋酒精的濃度,避免宿醉情況的發(fā)生。
檸檬水
檸檬水可以解酒,得益于其中含有的有機酸。諸如檸檬、橘子、橙子這類柑橘類水果中都含有有機酸,而酒中的成分有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zhì)。從而達到解酒目的。
西紅柿
由于西紅柿中含有加快酒精分解和吸收的特殊果糖成分,所以一次性喝300毫升以上的西紅柿汁,可以快速擺脫酒后頭暈狀態(tài),從醉酒中清醒過來。
葡萄
新鮮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 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zhì),降低體內(nèi)乙醇濃度,達到解酒目的。同時,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緩解酒后反胃、惡心的癥狀。如果在飲酒前吃葡萄,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釀酒技術(shù)是誰發(fā)明的】相關(guān)文章:
油畫的發(fā)明者是誰06-30
釀酒技術(shù)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怎么樣06-08
釀酒的方法是什么11-24
白酒紅酒釀酒07-14
什么糧食釀酒好喝07-28
釀酒需要什么工具07-28
在太空釀酒可以實現(xiàn)嗎07-28
白酒釀酒車間實習小結(jié)12-03
淚成河河釀酒傷感美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