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作文范文
元代百家的雜劇作品就好像是荒蕪的城垣上花草的斑斕色彩。顯得很扎眼,點綴了那種蕭瑟。不比唐宋的盛世,人們總是在恣意縱情,所有作品有一種盛世的氣息。而到了元代,文學(xué)作品也隨著江山的凋敝透出一種秋意!段嗤┯辍吩诎讟愕墓P下,也透出了這樣的氣息。
眾所周知,從中唐開始,歷來描繪、評論楊、李故事的作品,或側(cè)重同情、贊譽楊、李生死不渝的愛情;或偏于揭露、諷喻楊、李耽于享樂,貽誤朝政。最著名的莫過于白居易的《長恨歌》與清代洪昇的《長生殿》,前者除了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為了避君王的諱以外,其余描寫均沒有著重宮廷這一背景,在作者眼中,這只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悲劇,“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币餐耆且环N拋棄了主人公身份的情感描寫。換句話說,《長恨歌》完全沒有要從政治觀點去評論或批判什么。而在《長生殿》中,由于作者出身遭遇和環(huán)境,李隆基從一個盛世明君被描寫成了一個倦于政事,一心安樂的昏君。作者又借用故事來譏刺統(tǒng)治者,旁敲側(cè)擊了當時的政治現(xiàn)象。白樸的《梧桐雨》固然也寫到楊、李的情愛、侈逸,但創(chuàng)作的著眼點卻不在于此,他要向經(jīng)歷過滄桑巨變的觀眾,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變幻的題旨。在《梧桐雨》中則是描寫二者兼有,它對于唐明皇既有同情又有譴責兩種復(fù)雜的成分,因為曾讀過《中國文學(xué)史》中關(guān)于元雜劇及白樸的介紹,我對于這部作品的背景和價值清楚的認識,我更贊同的觀點是:同情和譴責攙雜在一起,也是作者的一種感情傾向,即作者通過同情和譴責表達了自己的一種世事無常的看法。
對于《梧桐雨》的劇情,想必大家已經(jīng)了然于胸,在這里我就不多介紹了,主要談?wù)勎覍Υ嗽s劇的一些想法。這一劇本取材于唐代陳鴻的傳奇小說《長恨歌傳》和白居易的詩歌《長恨歌》,題目取名也來自其中詩句“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比珓∷恼,第三折是故事的的轉(zhuǎn)折點,安祿山倡亂,李隆基倉皇逃走;到馬嵬坡,六軍不發(fā),李隆基在“不能自!钡那闆r下,只好讓楊玉環(huán)自縊!包S埃散漫悲風(fēng)颯,碧云黯淡斜陽下”,經(jīng)過一場激變,一切權(quán)力、榮華,煙消云散。馬嵬兵變,他是一籌莫展,只得將貴妃賜死,以平軍心。在對唐明皇進行批判的同時,劇作家又刻劃了他在愛情上的一往情深和真摯專一的一面。特別是第四折,專寫唐明皇重返長安,退居西宮以后,對舊侶楊貴妃的追悔、懷戀、日思夜念之情。使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真實、生動。從而比較成功地完成了對唐明皇這個悲劇人物性格的塑造。正如張人和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賞析中指出的那樣;白樸“筆下的唐明皇既是悲劇的制造者,又是悲劇的承受者。作者一方面把他作為一個信寵妃悍將、荒淫誤國的昏君來描寫,對其驕奢淫逸給國家?guī)淼牡溁甲鞒雠泻腕鸾洌涣硪环矫嬗职阉鳛椤L(fēng)流天子’來刻畫,對禍亂造成的悲劇又有所同情。唐明皇確實是這樣一個善惡交織的悲劇人物!保ㄒ姟对b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這是很中肯的見解。
“在我國的詩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著傷悼、孤獨、寂寞的意蘊。白樸讓梧桐作為世事變幻的見證,讓雨濕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攪動了沉淀在人們意識中的凄怨感受,從而使劇本獲得了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保ㄒ浴吨袊膶W(xué)史》)《梧桐雨》中關(guān)于“梧桐雨”的描寫,主要體現(xiàn)在純?yōu)槭闱榈牡谒恼,這也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第四折是寫玄宗對楊妃的懷念,描寫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環(huán)境下思念楊貴妃,心理刻畫細致入微,人物的悲涼心境與戲劇氛圍協(xié)調(diào)一致,用雨打梧桐葉的實寫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虛寫,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風(fēng)貌又富有詩意,是元人雜劇中場面描寫中的上品。李澤厚先生說:“詩境深厚闊大,詞境精工細巧,但二者仍均重含而不露,神余言外,使人一唱三嘆,玩味無窮。曲境則不然,它以酣暢明達、直率痛快為能事,詩多‘無我之境’,詞多‘有我之境’,曲則都是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美的歷程》,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1)從第四折的曲子可以看到,其中有角色的標志——“我”。“我”就是唐明皇。這兩段對“梧桐雨”的描寫是以唐明皇的視角和口吻進行的,表現(xiàn)了非常鮮明的劇中人的感情色彩。這一折“梧桐夜雨”描寫得富麗繁華,完全以角色內(nèi)心獨白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是戲劇的代言體形式。
“秋雨梧桐葉落時,”《梧桐雨》主要基調(diào)也從《長恨歌》中繼承了很多。也著重描寫楊李二人的忠貞愛情。但是作者似乎又不完全著重于此。作品風(fēng)格很凄涼,就像秋天的一場雨,更多的寫了似乎是一種滄桑,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細致地描繪李隆基哀傷的心境;沉痛傷悲的語言,也使人蕩氣回腸,更能透過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滿眼、人事已非的愴痛。可以說,《梧桐雨》的戲劇沖突生動跌宕,筆墨酣暢優(yōu)美,而構(gòu)筑的意境則深沉含蓄。梧桐雨寫到楊玉環(huán)思為止,又突出了李隆基的思念!按皟和馕嗤┥嫌隇t瀟。一聲聲灑殘葉,一點點滴寒梢,會把愁人定虐”,“一點點滴人心碎”,完全沒有團圓的傾向,悲得很徹底。不過,《梧桐雨》第四折具有很強的“劇詩”屬性,整整一折幾乎是唐明皇一個人在抒懷。而且這一折還有寄托,從唐明皇的無奈悲情中我們似乎可以隱隱感覺到元代文人仕進無門的深切悲哀,其悲情是雙重的。從《長恨歌》到《梧桐雨》,由敘述者抒情轉(zhuǎn)化為角色抒情!段嗤┯辍分写泽w形式與詩歌相結(jié)合的模式,是詩歌意境走向戲劇意境的橋梁。
白樸在《梧桐雨》中,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緊緊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結(jié)合起來。既有深刻的批判,又有深切的同情。有褒有貶,其中還熔鑄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白樸是由金入元的雜劇作家,他親身經(jīng)歷了金、元政權(quán)的對峙和巨變。從小就飽經(jīng)喪亂之苦,國破家亡之痛。因而把李唐王朝作為自己故國的象征,用間接隱晦的方式,寄托他對故國的思念之情,興亡之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梧桐雨》思想、主題的深度和廣度,成為元雜劇中較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對于白樸的《梧桐雨》,我總覺得它體現(xiàn)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比如“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我想這才是作者要表現(xiàn)的吧。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作文10-14
秋雨梧桐葉落時作文12-31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作文【熱門】01-15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作文【熱】01-12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隨筆散文02-27
【熱門】秋雨梧桐葉落時作文01-08
【薦】秋雨梧桐葉落時作文01-10
秋雨梧桐葉落時作文2篇01-10
春風(fēng)桃李秋雨梧桐作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