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春酌沈沈賞析
《永遇樂·春酌沈沈》作者為宋朝詩人吳文英。其古詩全文如下:
春酌沈沈,晚妝的的,仙夢游慣。錦溆維舟,青門倚蓋,還被籠鶯喚。裴郎歸后,崔娘沈恨,漫客請傳芳卷。聯(lián)題在,頻經翠袖,勝隔紺紗塵幔。
桃根杏葉,膠黏緗縹,幾回憑闌人換。峨髻愁云,蘭香膩粉,都為多情褪。離巾拭淚,征袍染醉,強作酒朋花伴。留連怕,風姨浪妒,又吹雨斷。
【前言】
《永遇樂·春酌沈沈》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寫作者對一位亡故的勾欄女子李氏的追憶,顯示了作者的一片癡情。
【注釋】
、偕颍阂嘧鳌俺痢。下文同。
、谕剩阂槐咀鳌吧ⅰ。
【賞析】
《永遇樂》,此調有平仄兩體。仄韻始自柳永,見于《樂章集》,入“歇指調”。平韻始見于陳允平《日湖漁唱》,自注:“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贝藶樨祈崳p調,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韻。按題中“見壁間舊所題詞”,“舊詞”,夢窗詞集中未收,想已佚。
“春酌”三句!按鹤谩,指春日飲酒!吧蛏颉,即“沉沉”,酒醉之貌!暗.的”,為婦女的面飾。王粲《神女賦》“珥明當之迢迢,點雙的以發(fā)姿!奔词侵该骘棥4搜栽~人春日飲酒至醉,常在醉夢中尋訪到李氏的晚妝閣,夢見伊人艷妝的形貌。“錦溆”三句!板\溆”,指花團錦簇般的水邊。“溆”,水邊也!扒嚅T”,古長安城門名。據《三輔黃圖》云:“長安城東出南頭一門曰霸城門,民見其門色青,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門外舊有佳瓜,廣陵人邵平,為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種瓜青門外,瓜美,故時人謂之東陵瓜!边@里是以“青門”指代布衣,即詞人自謂也。此言在一個春日里,在花團錦簇的水邊,詞人維系了行舟,上岸來到晚妝閣前徘徊觀望,希望還能夠像從前一樣被掛在門前籠中的鸚鵡歡叫著迎進去!苞L”,此處指鸚鵡也。“裴郎”三句。這里詞人把自己喻作遇仙的裴航;將李氏喻作仙子般的崔鶯鶯。這三句是說:自從我離開這兒之后,李氏因為相思而纏綿成疾,終至郁郁而亡,遺恨終天。現(xiàn)在與我一同來此的朋友們就慫恿我為李氏再填詞一首以志哀悼!奥(lián)題在”兩句。詞人仔細搜視,晚妝閣的壁上自己從前所填的舊詞還一塵不沾,清新如初,仿佛比用青紗遮罩著保護得還要好些。這一定是李氏經常勤加拭拂的結果,F(xiàn)在物在人亡,不禁令人痛絕。從這一細節(jié)描寫中,也可見李氏對詞人的一片癡心。上片扣詞題而作。
“桃根”三句!疤腋,用王獻之小妾桃根、桃葉姊姝倆的典故。王有《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边@里“桃根”,指李氏。而“杏葉”,亦似指另一個女子!熬|縹”,因古人用縑帛為書帙,所以稱書卷為“緗縹”。范成大詩“拂塵靜緗縹”句可證之。此言在晚妝閣中,李氏姊妹日與書卷為伴,因此李氏始終忘不了以詞名著稱的“裴郎”(即詞人),所以此后她雖然也多次接待過他人,但其思念舊日情郎的相思戀情始終不改!岸膑佟比洹Q岳钍弦驊褢佟芭崂伞倍粲舨粴g,終于相思成疾,以致懶于梳洗打扮,搞得頭上高盤的發(fā)髻也似亂云般蓬松散亂,臉上也很久沒有施以胭脂香粉了。“離巾”三句,述雙方的離愁。此言李氏因離別而哀愁,手捧著“裴郎”所贈的絲巾,惟有默默拭抹著離別淚而已;“裴郎”身在遠方,也在為了要消除離愁別恨而借酒澆愁!皬娮鳌本。再言李氏在晚妝閣強顏歡笑與他人伴游花叢、勸侑佳釀,為了生計而周旋應付著!傲暨B怕”兩句,回歸詞題“過李氏晚妝閣”,悼念亡靈。言詞人在晚妝閣中留連徘徊,依依不舍,因為前次已經因故而二人被迫分離,致使現(xiàn)在物在人亡,遺恨終生。為了怕李氏的亡靈被風吹雨打而遭離失,所以詞人留連不去,默默祈禱著:“魂兮歸來!”下片追憶李氏。
讀完這首詞,讀者可以了解到李氏乃是一位倚樓賣笑的勾欄女子?墒窃~人卻與她是兩情相投,所以他才一再填詞,并訴以追思之意。
【永遇樂春酌沈沈賞析】相關文章:
《童趣(沈復)》的教學計劃07-21
2016年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10-20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04-01
關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12-02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9
《春》教案09-22
朱自清《春》教案11-02
《春》教學設計11-18
《春》的教學設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