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3-04-02 12:24:01 藹媚 賞析 我要投稿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1. 斷魂:形容凄迷哀傷的心情。

  2. 借問:請問。

  3. 遙指:遠遠地指著。

  賞析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jié)的天氣特征,抒發(fā)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清明時節(jié),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首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寫出了“潑火雨”的特征(清明前兩天是寒日節(jié),舊俗要禁火三天,這時候下雨稱為“潑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皵嗷辍保竷(nèi)心十分凄迷哀傷而并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jié)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F(xiàn)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凄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qū)散心中的愁緒。于是他問路了:“借問酒家何處有?”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對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詩到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象。

  由于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jié)。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可也是氣候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靶腥恕保浅鲩T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xiàn)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jié)行路之人,已經(jīng)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2

  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蕭然似野僧⑴。

  昨日鄰家乞新火⑵,

  曉窗分與讀書燈⑶

  注釋

 、排d味:指意趣與興致。

 、剖捜唬呵鍍衾渎。一作“都來”。

 、青徫唐蛐禄穑合蜞徫唐蚯笮禄。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jié)再起火,稱為“新火”。

  譯文

  沒有花供我欣賞,也沒有酒供我消愁,我就是如此凄涼地挨過這清明佳節(jié)。私下里揣摸,我的意態(tài)與趣味,竟然等同于那山野小廟中青燈禮佛的老僧。昨天送走了寒食,我向隔壁老翁求來了新火,今天天曚曚亮,就趕快點著了窗前讀書用的油燈。

  作品鑒賞

  清明是古人十分注重的節(jié)日,宋人每逢這天,家家賞花飲酒,出外踏青,熱鬧非凡。詩人本來就與花與酒有不解之緣,這天更該縱情歡樂一下?墒俏阂斑@年的清明卻過得很不堪,家貧沒有酒,買不起花,也沒有興致出外去賞花,只好躲在家中,孤苦伶仃,他內(nèi)心的凄楚可想而知。詩人要想把自己的一番寂寞清貧表現(xiàn)出來,可一下子又找不到適當?shù)木渥,想到無花無酒只是脫離凡塵、六根清凈的苦行僧該過的日子,便拈出“野僧”二字來作譬喻,滲透了心中無可奈何的基調(diào),又帶有幾分不忿與調(diào)侃在內(nèi)。畢竟,詩人是很想和許多人一樣,有花有酒,瀟灑快樂地過好清明節(jié)的。

  前兩句集中寫出了自己的.孤單貧困,后兩句轉(zhuǎn)而在苦中尋覓樂趣,尋找安慰。清明在寒食的后兩天,寒食節(jié)照例要禁火,到清明前一天重點新火。唐宋時朝廷有清明日賜百官新火的例行恩典,而平民百姓則通常是一家鉆木取火,分給親戚朋友們用。詩人孤單一人,沒有人贈新火,為圖方便,就向鄰家老翁求得火種。求來火種當然有其他多項用途,可詩單單強調(diào),今天一清早,就趕忙用這火點燃了讀書用的油燈!白x書燈”三字一出,就把前面似老僧般的愁苦掃到了一邊,表現(xiàn)出自己非同一般的意趣。詩人對無花無酒的清明如何打發(fā),也從這三字中找到了答案。同時,“曉窗”二字,又包有多種內(nèi)涵,一是說自己愛惜光陰,刻苦讀書;同時也是說碰到佳節(jié),百無聊賴,無從發(fā)泄自己的愁悶,只好早早起床,借讀書來暫時打發(fā)時間,醫(yī)治自己不平的痛楚。

  這首詩,寫寒士過清明時的凄涼及獨特的過節(jié)方法,選取了典型的事例,稍作點染,就把自己的清苦總結(jié)出來,也把自己的情趣表現(xiàn)了出來,用筆十分傳神。魏野是宋初隱士,《宋史》說他“為詩清苦,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他這首詩就寫得很清苦,密切符合隱士身份。《宋詩精華錄》稱贊魏野“有名閑富貴,無事小神仙”、“數(shù)杯村店酒,一首野人詩”,“皆能本色”,真應該把這首詩也包括進去。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3

  清明

  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釋

 、俅嗽娮饔谠娙吮毁H宜州期間。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絕做官,隱居錦山被燒死。

  譯文

  清明時節(jié),桃李含笑盛開,但野田荒墳卻是一片凄涼,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驚天動地,驚醒了蟄伏的龍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長得很柔嫩。過去有個齊國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饑,回家卻向妻妾炫耀,說富人請他喝酒,與此相反,晉國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載,賢愚混雜,誰是誰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長滿野草的荒墳中。

  賞析:

  黃庭堅的《清明》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了人生無常的感慨:“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鼻迕鲿r節(jié)春雷陣陣、細雨綿綿、萬物復蘇,大地上到處芳草萋萋、桃李盛開,一片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野田荒蕪之處,是死者的墳墓,使人心生悲哀。詩人觸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

  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lián)以清明節(jié)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gòu)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lián)筆鋒一轉(zhuǎn),展現(xiàn)了自然界萬物復蘇的景象,正與后面兩聯(lián)的滿眼蓬蒿荒丘,構(gòu)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煙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于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丑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4

  清明二首

  杜甫

  【其一】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jié)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銹中。

  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名句賞析: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清明二首》是兩首七言排律。寫于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春,初到潭州時。詩中有“右臂偏枯半耳聾”之句,足見詩人老病纏身,意緒不佳,漂泊日久,生活困極,無處安身,寄身舟船,北歸不得,返鄉(xiāng)無望,詩人怎能不愁。這兩句是說,春日已至,春水上漲,而致洞庭湖湖面開闊;白蘋花白,老翁白頭,勢不可變,老病纏身,滯留許久,實愁殺人。語雖平淡,意境深遠,“愁殺”二字讀來令人泣下。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此離開朝延,開始最后十余年的飄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歷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房琯事件是詩人政治生活中最嚴重挫折,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被絲絲蝕盡,自身更進一步墜入饑寒貧病的深淵。不過在這十來年的流浪中,詩人度關隴,客秦州,寓同谷,居成都,然后漂泊湘鄂,卻有幸飽覽各地壯麗河山,憑吊眾多古跡,廣泛接觸社會,了解風土民情,感受時代苦難,詩人的創(chuàng)作因之題材更廣闊,抒寫更深入,寫出了大批優(yōu)秀篇章,《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八首》、《登岳陽樓》、《清明二首》等佳構(gòu)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肚迕鞫住穼懹诠769年(大歷四年)春,當時詩人由岳州南行,擬往衡州依湖南都團練史、衡州刺史韋之晉。

  賞析:

  詩體為七排,是古代詩人極少創(chuàng)作的一種詩體,杜甫集中僅存數(shù)首。此詩乃詩人觸景傷情、感慨入懷之作。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痹娖_始,詩人緊扣清明時令入題!靶禄稹,古代四季,各用不同木材鉆木取火,易季時所取火叫新火。唐宋時清明日有賜百官新火的儀式。蘇軾《徐使君分新火》詩云:“臥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即指此。首聯(lián)一點時,二點地。詩人清晨起來,匆匆趕路,清明新火正裊起縷縷新煙。天氣晴暖,春光明媚,一葉小舟蕩漾在萬頃湖水之上。一個“凈”字寫盡了天宇的明靜,湖水的澄澈。此景如詩如畫,可惜在詩人心中惹起的卻是陣陣苦痛酸愁!翱痛敝翱汀陛p輕一點,把詩人從美好的自然境界拉回到殘酷的現(xiàn)實人生,詩人不得不面對飄蕩流離的艱難處境,幸福和快慰轉(zhuǎn)瞬即逝。景愈美,痛愈深。詩人看到天上飛過輕盈的小鳥,地上游戲的快活的兒童,他只是蒼然感到“他自得”,“我無緣”,詩人歷經(jīng)苦痛,身老倦游之態(tài)如在目前。繡羽,美好漂亮的羽毛,代指鳥。鮑照賦云:“曜繡羽以晨過!庇,宋之問詩:“銜花翡翠來!奔t顏,此非指美貌女子,而是指少年,李白《贈孟浩然》詩有句“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即是。騎聽,以竹當馬騎,乃少兒游戲。此聯(lián)直寫詩人之哀之倦,與首聯(lián)隱于其中、詳察方覺不同。意義上隱顯結(jié)合,表達上動靜相照,取景由高及低,由水及岸,時空勾畫寬遠闊大。

  “胡童結(jié)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钡谌(lián)上承第二聯(lián),寫本地風物人情。胡,泛指少數(shù)民族。湖南是多民族雜居省份,土家苗民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兒童服飾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迥異于北國中原,楚地女兒腰肢苗條,美麗可愛,又是別番情調(diào)。在詩人筆下,小鳥輕翔,少年游樂,兒童裝扮新奇,少女裊婷款款,襯以朝火新煙、湖光山色的背景,構(gòu)成一幅明快爽朗、色調(diào)紛呈的清明風俗畫。很明顯,詩人意在以此反襯自己悲涼暗淡的心懷。前三聯(lián)從現(xiàn)實、眼前著筆,第四聯(lián)則由當?shù)毓袍E轉(zhuǎn)到對歷史人物的回憶了。定王,漢景帝第十子劉發(fā),唐姬所生,微無寵,故封王于卑濕貧國長沙,卒謚定。定王城又名定王臺、定王廟等,在長沙縣東一里,廟連崗,高七丈,故又謂之定王岡,相傳乃定王為望其母唐姬墓所建。賈傅,即賈誼。年少通諸家書,文帝召為博士,遷太中大夫。他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又數(shù)上疏陳政事,言時弊,為大臣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作《吊屈原賦》發(fā)抒不平之氣。盛弘之《荊州記》里說:“湘州南市之東,有賈誼宅,中有井,即誼所穿也。上斂下大,狀似壺。井旁有局腳食床,形制甚古!痹娙藶楹斡诖讼爰按硕硕履?定王、賈誼失寵于皇帝,不遇于時運,被逐僻遠卑濕之國,與詩人經(jīng)歷是頗相近的,而定王之望遠在長安的母親墳塋,賈誼之吊屈原而自傷,也正與詩人情感和思想合拍,詩人是借古人而遣已之郁懷。所以下聯(lián)作者即從古人想到自身境況。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要禁火三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重耳回國后,隱居不出,重耳燒山相逼,之推抱樹而死。重耳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而太原舊俗,每冬至應寒食一月,平民不堪其苦,周舉為并州刺史時,作書置子推廟,言盛冬去火,非賢者之意,故改為三日。其實,禁火乃周朝舊制,與子推之死無關,是《后漢書·周舉傳》附會為之。詩人在此不過是借用這個清明傳聞而己。沾,潤澤。寒食時雖賴周舉之福開了火禁,詩人一無所有,舟鮮熟食,故只有虛承周之美意了。嚴君,即嚴君平,漢蜀郡人。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錢足以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讀老莊,揚雄曾從其游學,稱為逸民。這兩句概括寫詩人貧困潦倒生活。詩人到處奔波,左沖右突,卻生計無著,寫此詩前后即在潭州賣藥度日,有詩云“藥物楚老漁商市”。詩人提及嚴君平,非即思君平賣卜自給,更含有對君平閉簾讀老莊的向往之情。詩人一生深受儒道思想影響,為了社稷,也為了生計,想積極用世,同時也不乏退隱山林,過一種平淡安穩(wěn)生活的熱望,經(jīng)過十余年的.流浪顛沛后,這種心靈的追求更日趨強烈,《過洞庭湖》、《次空靈岸》和《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作品都有明顯的反映,所以結(jié)聯(lián)詩人明言已志。他討厭擊鐘而食、列鼎而烹的富豪生活,希望順依自己“山林”“天性”,有“濁醪粗飯”伴送歲月,頤養(yǎng)天年就足夠了。這不過是詩人在生活重負之下殘存的一點起碼的生存要求,雖不太積極,仍然體現(xiàn)了詩人不愿趨奉權(quán)貴,追慕榮華的高潔品質(zhì)?上У氖牵娙诉@個最普通的愿望都根本無法遂愿,第二年詩人即因貧病交加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生活,年僅五十八歲。

  第一首詩,詩人由清明景事興感,抒寫自己的悲慘遭遇與高潔志向,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情感段落。第二首在內(nèi)容上是第一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著重寫飄泊之感,情懷抒發(fā)則更摯切深痛而飽滿。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笔茁(lián)概寫詩人苦于飄泊,年老病廢的不幸命運,并啟二三兩聯(lián)。偏枯病名,《黃帝素問》說“風疾或為偏枯”。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第二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系舟”應“飄泊”,“左書空”對“左臂偏枯”,“雙下淚”“左書空”如兩個特寫鏡頭,將首聯(lián)漂泊病廢內(nèi)容具象化,“寂寂”、“悠悠”兩個疊詞,更強化了詩人無依無靠,飄泊不知所歸,流浪難與人語的悲涼氣氛。茫茫人寰,無人可語,臥病在舟,飄蕩無期,右臂殘疾,左書難以成字,雖想停舟駐足,卻又無岸可登,思前想后,詩人淚雨滂沱,心如刀割。此為近承。第三聯(lián)在上聯(lián)具寫的基礎上概寫,遠承首聯(lián)。蹴鞠即打球,與蕩秋千等都是清明時節(jié)游戲,詩人選取它們?nèi)朐娂日疹櫾婎},更含有深意!抖乓堋氛J為蹴鞠乃軍中擊球之戲,此代指兵亂,戰(zhàn)亂頻仍中的飄泊就更為艱辛,此其一;清明打球乃唐舊俗,不止軍中,宮中猶耽此戲,王建《宮詞》描寫道:“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痹娙擞么耍⒂邢胪┤A之意,此其二;其實,蹴鞠秋千在此還具有比喻、雙關意義,詩人的一生不正象球那樣被人踢來踢去,命運不定,也不正如秋千般飛蕩往復,高低起落,難以自控嗎?此其三!笆辍毖跃,“萬里”言遠,詩人從時空兩個角度敘寫自己不幸!笆辍奔仁翘撝,也是實指,從詩人貶出朝遷到現(xiàn)在已是十年光陰過去了。多少年來,詩人象氈球象秋千飄泊動蕩,本已足悲,挈婦將雛,一天一天遠離京華,則更增其若,荊楚的清明風俗雖與長安相同,正因其同,卻不得不使人憶起流竄四處的親朋,這益使人難堪萬分,柔腸寸斷。詩人在這十四個字中熔鑄了極為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和情感體驗,它們依次疊現(xiàn)出來,既富有層次感,又極見渾然一體,具有極強的內(nèi)在情感張力,令人想起詩人的另一聯(lián)名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銹中!痹娙擞缮下(lián)蹴鞠秋千等物事巧妙轉(zhuǎn)入對景物的描寫,情感也逐級上升到新的高度。春來了,去冬南來的雁陣又紛紛穿云北去,趕赴北國的家園;四野人家也紛紛鉆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詩人從高下兩個角度取景。紫塞,北地邊關,詩人用此代北方的京華長安。南鳥北歸有期,遷客返京無望,可謂人慚北鳥。古人鉆木取火,四時各異其木,其后僅于寒食后一日為之,成為沿襲故俗遺跡。春季當用榆柳,荊楚卻用青楓,足見異地異俗,更易令人想到《招魂》中的句子:“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边@與詩人當時心緒是極合拍的。北方紫塞,楚中楓火,兩兩相隔,山高水遠,詩人之心禁不住越過千山萬水,飛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都京華。長安的樓閣一定早掩映于陽春三月迷離朦朧的輕煙花雨中了吧?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早應萬紫千紅,一片錦繡了。詩人想念京華之深,欲歸故都之切,在如詩如畫的想象之景中淋漓盡致地渲泄出來,表達卻又含蓄深婉,真切動人。詩人到底忘不了社稷和君王。第四聯(lián)為眼前實景,旅雁青楓卻給人以無窮想象的天空,景深因之加大;此聯(lián)為想象虛景,煙花錦繡又緊扣節(jié)令,近遠兩景真幻交融,動靜兼具,足見詩人構(gòu)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

  “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贝核咸蠚w向浩渺無邊的洞庭,隔斷了詩人的歸路,舉目皆茫茫白蘋,更使白首詩人愁腸百倍,不能自持!按骸笔枪(jié)令的周而復始,“白”是色彩的比照烘托,兩詞疊用,極寫詩人萬般情懷。春水也如大雁一樣,能夠如期回歸,詩人卻不得不淹滯湖湘,返京無計;白蘋雖有榮枯,尚能年年開花,詩人卻盛年不再,衰落無成,然詩人偏又心系長安,不忘社稷,怎不愁上加愁呢?是景語也是情語,情因景生,情變景換,在情感的千回百折、跌宕渲泄中,結(jié)束全詩,只留下茫然、哀痛、無言的回聲。結(jié)聯(lián)素來為人稱道,劉禹錫《嘉語》言此聯(lián)人不可及,尤以疊字見妙,位云亭《秋窗隨筆》贊其“風神搖漾,一語百情”,從藝術(shù)技巧和審美效果兩個方面進行了極高的評價。

  在內(nèi)容上,《清明二首》因節(jié)興感,借景借物抒懷,既寫平生不幸,更讓人看到詩人心中交織紐結(jié)的矛盾和痛若。詩人平生抱負無望可展,加以身老病廢,流離失所,意識中潛藏的釋道思想不禁抬起頭來。在最后歲月的詩稿中,他感慨自己“久放白頭吟”,渴望能“忘機”“返樸”,他追慕桃花源式的世外“淳古”生活,認為“富貴功名焉足圖”,希望在“樂國養(yǎng)微軀”,且欲與山鳥山花結(jié)鄰為友。然而詩人終歸是詩人,即使成了江湖“漁翁”失群“孤雁”,也永不失“每飯不忘君”的本色。他總是心系故園,“每依北斗望京華”,不舍輔佐君王“幾回青瑣點朝班”的過去,“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痹娙艘廊恍坌牟灰选_@樣,進與退,入與出的矛盾在詩人心中此消彼長,掀起劇烈沖突,當然前者總是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這種情懷,也鮮明體現(xiàn)在《清明二首》中。貧病交加的詩人,眼前的歡樂之景無一不牽發(fā)縷縷哀愁,促使他追想嚴君,向往山林的任運生活。然而北回的大雁,飄流的楓煙,應時的春水,又注定他割棄不了“秦城樓閣”和“漢主山河”,且因之愈復悲哀。詩言情志。詩人這種深沉濃烈的情懷根植于詩人高尚深厚的愛國主義心靈,是詩人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自然而必然的寫照。這種深厚的愛國之情是深可寶貴,值得今人發(fā)揚光大的。這也是這首詩的價值所在。

  藝術(shù)表達上詩人也頗多成功之處。詩人善于選景構(gòu)圖。新火新煙,湖色春光,旅雁青楓,煙花錦繡,組成一幅有聲有色、歷歷如見的江南初春圖,而鳥銜花,兒騎竹,童妝胡服,女作細腰,定王舊城,賈傅古井,又是一卷具有鮮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風俗圖畫。詩人選景注意大與小,遠與近,高與下,動與靜的角度變幻和配合,并把古與今,想象與現(xiàn)實有機融匯,內(nèi)容豐富多彩,畫面流走生動,境界高遠闊大。詩人善于煉字煉句,以“凈”寫初春湖光山色的特征和神韻,以“遠”狀詩人欲留不能,京華日遠的感傷,以“虛”道詩人囊空如洗的貧寒,“十年蹴鞠”一聯(lián)高度濃縮概括,達到了言約意豐、辭斷意屬的審美高度。疊詞、復字、雙關等技巧,既增詩句聲態(tài)之美,更使平常詞眼產(chǎn)生了新的豐富深涵,擴展了詩的容量。全詩語言通俗樸質(zhì),感情卻含蓄深沉,耐人咀嚼。

  全詩以情感的構(gòu)思線索,取景用事全為抒情服務,所以景隨情移,步步變換;蛞詷肪耙r哀,或直寫哀景,第二首后三聯(lián)則把情景高度統(tǒng)一于一體,一般景萬種情疊起千重心浪,把全詩情緒推到最高點。詩人又善于多角度切入和轉(zhuǎn)換,多重詩歌意象紛至沓來,仿佛隨手拈出,又極妥貼自然。象第二首,首聯(lián)點飄泊之苦,二聯(lián)近承具寫,三聯(lián)遠承概寫,又帶出清明物事,融深慨于其中。四聯(lián)是眼前景,旅雁由地上云,新煙裊裊騰空,視點從低至高搖移;五聯(lián)是想象著筆,結(jié)聯(lián)又歸于眼前茫茫湖水。結(jié)構(gòu)上縱橫開合,景致上伸縮自如,情感氛圍步步加深,似淡實濃,似散實密,似漫不經(jīng)心偏又構(gòu)思綿密。語出自然,旨歸深烈,簡易純熟,深然天成,正是詩人晚年詩作的鮮明特點。

  在章法上,第一首前后兩聯(lián)都緊扣自身著墨,中間兩聯(lián)拓開一筆,寫當?shù)仫L情民俗,離合相間,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聯(lián)敘事,敘中融情,后三聯(lián)寫景,景真情深,兩大板塊如又峰并峙,各顯千秋。第一首起于風物人事,言志作結(jié),第二首由自身飄泊啟篇,又歸于湖南風物,兩首詩在整體結(jié)構(gòu)上有一種曲折變化之貌,回環(huán)錯落之美?傊瑹o論是從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shù)表達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詩人晚年的好詩之一。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5

  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譯文:

  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jié)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

  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jié)的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注釋:

  興味:興趣、趣味。

  蕭然:清凈冷落。

  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jié)再起火,稱為“新火”。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王禹偁貶居商州期間(991-993年)。清明節(jié)這天,本應出外踏青賞花,舉杯暢飲,使生活增添幾分樂趣?墒谴藭r詩人一貧如洗,既無花又無酒,如置身于荒山寺廟里的和尚,清冷孤獨,無所慰藉,興味索然,遂作詩求樂趣慰籍。

  作品鑒賞

  這首詩以清明時節(jié)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現(xiàn)了古代清貧知識分子的困頓生活,表達了詩人生活的艱難和以讀書為樂的情懷。此詩風格質(zhì)樸,用筆傳神,在選題上獨具一格。

  前二句開門見山,針對世俗發(fā)議論,指出花酒游宴的清明,不是清貧寒士的佳節(jié)。清明節(jié)到來,詩人在詩中對自己的“興味”作了描寫。在這里,“興味”的.含義是:物質(zhì)的貧困使自己“興味蕭然”,精神的富有使自己潛心讀書。“無花無酒’’的根本原因是窮,只好強忍苦熬,設法將興味轉(zhuǎn)移到別的方面。

  詩的前半首著重刻畫一個被遺忘了的人,是怎樣在形象和心境方面酷似“野僧"的情景。眼看別人歡度清明佳節(jié),對比自己的困境,固然令人感到“興味蕭然",但詩人并沒有被物質(zhì)上的貧困壓垮,而是發(fā)憤苦讀,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來抵銷物質(zhì)上的貧困。于是,詩人將節(jié)日的興味轉(zhuǎn)入挑燈讀書,于書中尋求樂趣和慰藉。

  后二句是現(xiàn)身說法,自訴人窮志不窮,表明寒士的清明佳節(jié),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讀書,主題思想是勵志勸學,發(fā)憤讀書。昨日詩人向鄰家“乞新火”本是為了生活所需(包括燒水煮飯等),而詩人在這里只說“分與讀書燈”,這就使興味得以轉(zhuǎn)化,是一種寄托和享受,和先前感到的“蕭然”迥然有別:他將痛苦與郁悶化為前進的動力。這盞伴隨他苦讀詩書的燈,仿佛點燃了生命的火炬,驅(qū)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凈化,另有一番“興味"在心頭。這種“興味”的內(nèi)在涵義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這樣的毅力,這樣的興味。正因為如此,詩人的形象才顯得生動形象,才能在無花無酒的清晨,專心致志地在讀書中度過清明佳節(jié)。

  全篇語言樸實,議論明快,敘述簡潔。全詩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再現(xiàn)了古代清貧寒士的困頓生活,給人凄涼、清苦之感,寥寥數(shù)語,質(zhì)樸平實,于小處見大,自然揭露出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

  作者簡介

  王禹偁(954-1001年),宋代文學家。字元之 ,巨野(今屬山東)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主簿。端拱元年(988年),召試,直史館,遷知制誥,判大理寺。遇事敢言,三遭貶斥,作《三黜賦》以見志。詩學杜甫、白居易,文風平易暢達。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存詞一首。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清明原文、翻譯及賞析01-09

清明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3-08

清明原文翻譯及賞析08-17

清明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清明日原文、翻譯、賞析03-10

清明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7-17

長安清明原文翻譯及賞析07-17

清明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3-30

清明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