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原文及賞析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是南宋詩人鄧剡所作的一首詞。詞中借景抒情,吊古傷今,既傾吐了內(nèi)心的亡國之痛,又訴說了亂離中的人民之苦,全詞感情沉郁,風(fēng)格清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dāng)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注釋
①枕。赫眍^和竹席。
、诳蜕恚毫髀渲。南唐李煜《浪淘沙》詞:“夢里不知身是客。”
、叟_城:東晉臺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苄峦ぃ汗手吩诮衲暇┦心。《世說新語·言語篇》記晉南渡士大夫“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飲宴。周侯(顗)中坐而嘆日:‘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導(dǎo))愀然變色日:‘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⑤王謝宅:指東晉王、謝士族的宅邸。
、逕煵荩罕粺煃够\罩著的草色。
參考譯文
疏雨過后,天空明凈如洗,枕席生涼,肅殺秋風(fēng)吹動梧桐葉,聲似報秋,自己千里飄零,亦如同這風(fēng)中桐葉。
一夢醒來,古臺城上,月色已逐漸暗淡,江潮漲得水與岸平。惟愿再追尋昔日新亭的慷慨之聲,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見,惟見煙草青青。
賞析:
鄧剡被俘虜,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經(jīng)建康,鄧剡作了此詞。這首詞寓含有懷古感今的濃濃深情,語言極為明快,堪稱鄧剡現(xiàn)存的詞中的一篇佳作。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暑退寒來之節(jié)氣替代,說出盛極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話說得好:“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宋室覆亡,故國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懶。“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內(nèi)枕席生涼,是實(shí)寫秋天到來天氣生涼,氣候更替,室外井桐落葉,既是報秋,又勾起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感嘆。此詞一開篇,便給全詞的氣氛作了烘托,深含懷古的幽幽情感。
“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跟《唐多令》詞里寫的“堪恨西風(fēng)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意緒相通。葉隨風(fēng)飄,說明個人命運(yùn)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對邦國淪亡悲哀之情!扒Ю铩笔歉爬ㄔ趶V東被俘到建康的旅程。李后主亡國后所作《浪淘沙》的“夢里不知身是客”,和此詞中所講的“客身”皆指亡國之虜淪落于異域的生活。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睎|晉臺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無限哀思難以排解。鄧剡把它帶到夢鄉(xiāng),醒來卻發(fā)覺古臺城上夢凄涼。詞中借己情感之轉(zhuǎn)折,演繹出作詞的生活。詞人的心境本來就很哀傷,但醒來見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愴。
夢醒之后,到哪里去呢,只能去“便須攜酒訪新亭”。據(jù)《世說新語·言語篇》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飲宴。周侯(豈頁)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導(dǎo))愀然變色曰:‘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王導(dǎo)在當(dāng)年的新亭會上,還主張“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自己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虜,宋王朝已徹底亡矣。
“不見當(dāng)時王謝宅,煙草青青!彼畎住兜墙鹆犋P凰臺》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所表達(dá)的意思相符。李白慨嘆歷史之已成陳跡,而鄧剡卻多了一層亡國的實(shí)感。從情感之深切,鄧剡實(shí)多一層。作為結(jié)句,它能融情入景,從而引讀者于審美活動中直接領(lǐng)悟人生哲理。
創(chuàng)作背景
元十六年(1279年),鄧剡在厓山被俘虜,并與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經(jīng)建康時,鄧剡作了此詞。
作者簡介
鄧剡(1232-1303),又名光薦,字中甫,又號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三年進(jìn)士,為文天祥門友。鄧剡以詩名世,江萬里屢薦不就,后隨天祥贊募勤王。有詩集名《東海集》,天祥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賦詩別之。久之,得放歸。張弘范卒后,其子張珪襲父職,于元至元十九年迎鄧剡師事之。鄧光薦撰有《中齋集》、《東海集》、《續(xù)宋書》等,不傳。有《中齋詞》一卷,今人趙萬里收入《校輯宋金元人詞》中。文散見《文山先生全集》等書,詩散見《吳禮部詩話》、《天下同文集》、《廬陵縣志》等書。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原文及賞析07-03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原文及賞析11-28
南歌子·疏雨池塘見原文及賞析12-13
浪淘沙原文及賞析11-11
浪淘沙原文及賞析11-27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原文及賞析03-14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原文及賞析04-16
劉禹錫浪淘沙原文及賞析11-22
論積貯疏原文及賞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