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精選1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1
窗外太陽已經(jīng)高高升起,是個晴天。也算不上多么晴朗,但比起昨天來,絕對是個大晴天,春光明媚,綠意盎然。
只是,今天是清明節(jié)。不能對別人說節(jié)日快樂的,需要在心里,至少在心里寄托一下對逝去的人的哀思。
拉上窗簾,室內(nèi)光線依舊充足。
睡不著了,干脆就不睡了。坐起來,倚在墻上,拿起那本《月亮與六便士》來讀。
對于這本書,新書,按說應該有興趣,可是前面大部分都讀不下去,通常是,讀著讀者就失迷了眼睛,失迷了腦子,等著那些虛幻的文字,不知道在想什么。
媳婦告訴我,要讀一讀這本書。況且屬于經(jīng)典著作,讀,一定要讀下去。我倒要看看,這本書好在什么地方。
僅看著封面,不讓人討厭,且對我有一定的吸引了。
可是為什么里面的文字,我總是讀不下去呢。
棄之不讀,我不忍心。讀,必須讀。
往后走。想當初,談對象的時候曾對喜歡的姑娘說,試一下,給我們相處一個機會,也說不準能碰撞出火花呢。
事實是如此。
越往后讀,興趣越足。并且在內(nèi)心激起了漣漪。
慢慢地,十章,二十章,三十章;慢慢地,拿起了筆,做起了在書上標畫的營生。
藝術是這世上最偉大的東西。這是書里的一句話。
我笑著對罵我一早起來也不做早飯的媳婦說:我是藝術家。
哈哈,我做的可是藝術的事情哦,我也曾經(jīng)長發(fā)飄飄過。今天,一整天,我要去演出的。
別人認不認我不管,哈哈,在我心里,我是藝術家的。
依舊是迷迷糊糊讀完的,也只是大致地對本書有個了解。
月亮,六便士。
理想,現(xiàn)實。
藝術,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2
人生百態(tài)。
整本書圍繞斯朱蘭有四個大場景的切換:倫敦—>巴黎—>大溪地—>帕提夫。
而圍繞著他的主要人物,也就那么幾個:斯朱蘭太太及其姐姐姐夫、德克及其夫人(布藍琪)、到大溪地之前和他一起生活的船長(忘了名字了,是杰克船長嗎?哈哈)、剛到大溪地時請他當監(jiān)工的種植園老板、餐館老板娘提婭哈、斯朱蘭在大溪地的妻子愛塔、另一位和他的妻子在大溪地為生活而拼搏并甘之如飴的船長(是叫輝啥來著)、見證他死亡的醫(yī)生,再加上以第一人稱自述的作者。這數(shù)下來,才11個人啊。每一個人的個性都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作者描述斯朱蘭畫作的語言也寫的相當精妙,但是我這腦殼真是想象不出來那神秘詭譎的美景)?粗麄冊诟髯匀松鷳蚺_上賣力的演繹著自己的人生,反而多了一份平靜。這些人,哪個不是我們周遭遇到的一個或多個人性格的縮影吶。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就是自然的常態(tài),而且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而關鍵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斯朱蘭的勇氣與執(zhí)著,去做自己(及自己想做的事)。這廝說人生苦短,藝術與愛情不可兼得,擁有非凡天賦的他選擇了藝術,還真為藝術奉獻了自己的生命。蕓蕓凡人中的我,沒有要追求的月亮,那“六便士”,更是人生前行途中不可或缺的盾牌。我不羨慕斯朱蘭的人生,也不覺得他的人生有什么好讓人稱頌的地方。他的故事,觸動我的,是那份清高。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3
一位親愛的書友,她以辯證的態(tài)度,和我討論這本書,她認為精神是建立在物質(zhì)上的,當然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感謝她吐露心聲,對我敞開心扉,讓我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這樣想的,月亮代表靈魂,六便士代表物質(zhì)。怎樣你才會抬頭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彎腰去撿六便士,當然是精神達到一定高度,物質(zhì)也有一定保障,這才成為可能。有些人滿腦子的指夢為馬,浪跡天涯,用我爸的話來說,就是特么吃飽撐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說我想怎樣怎樣。畢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質(zhì)極其匱乏,追求物質(zhì)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滿腦子都是浪跡天涯,估計我早餓死了[偷笑]
這兩個的追求,就像計劃生育一樣,要宏觀的去看待,有些國家鼓勵早生多生,我們國家就是少生優(yōu)生幸福一生。為什么會有差異性,就是目前那種對發(fā)展更有利。
在這個物質(zhì)充盈的時代,很多人有了所謂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尋找自己,在這個浮躁快節(jié)奏的社會,我鼓勵人們這樣做。倘若社會大都是一堆這樣追求的人,一些讀書人就會倡導追求物質(zhì)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優(yōu)秀作品里去注入倡導超越當時社會狀態(tài)的人。沒有人能說那種好,那種壞,就是作者的觀點去引領我們思考。就像計劃生育,我國是為了降低人口生長,一些國家是提高人口。
總之缺啥補啥吧!我目前的狀態(tài),會抬頭看看月光,也會彎腰撿起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餓死一樣。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4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斯特里克蘭,一位在別人眼中家庭美滿,事業(yè)有成的證券經(jīng)紀人,突然拋下所有,遠走他鄉(xiāng),只為在陌生城市,做自己熱愛的事。
他在巴黎窮困潦倒,吃盡苦頭,甚至勾引救命恩人的妻子,導致她自殺。這些麻木不仁的舉動,從另一個側面磨練了他對藝術的感知力以及堅定夢想的信念。他對家人朋友和情人都非常的殘忍冷酷,對世俗的一切表現(xiàn)的傲慢不屑,然而對自己熱愛的藝術(畫畫)有著一種超越本能的、癲狂的癡戀乃至極致的追求。
時光荏苒,他最終厭倦了繁華的大都市,直到與塔西提島的相遇,才讓他徹底停留下來。這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島嶼,在那里,他娶妻生子,同時創(chuàng)作了很多偉大的作品。
以上就是毛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故事梗概。個人覺得,理想和現(xiàn)實、崇高與卑賤,在這部小說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對現(xiàn)實生活粗俗麻木,同時也具有無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精神追求,這一切都反映了人性當中的予盾。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喜歡隨大流。斯特里克蘭具備一種極端人格,世俗人情并不能容忍他,可是作為藝術家,他的瘋狂與執(zhí)著卻如鉆石一般珍貴,在他的宇宙里,美就是一切,因為那是上帝在人間投下的影子。(藝術家是僅次于上帝的存在,他們能了悟世間真理)
讀完整本書,似有所感,很慶幸,自己沒有因為生活過得平庸,而去隨波逐流。也沒有因為心存夢想,而選擇離群索居的生活。
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夢想和現(xiàn)實,精神與物質(zhì),并非對立、兩難選擇,我們都可以活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意義來。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5
《月亮與六便士》——聽起來是個很詩意的名字,但里面的內(nèi)容瑣碎多于詩意,斯朱蘭的一生也不是詩意的一生。
首先是“我”這個人物,有點啰嗦,叨叨了很多無關的事,硬著頭皮看完漫長的鋪墊。后面“我”對一些人的描寫也過于拖沓。閱讀起來不大痛快。
其次是畫家,在別人眼里或許是個瘋子,而不是天才。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工作,一心想要追求“月亮”。作者通過“我”將斯朱蘭各種事跡串起來,初看實在覺得畫家是個自私的人(作為一個俗人的眼光),如果是因為追求理想,對所有事都無所謂,不受欲望的支配,大概人設會更接近我們對“好人”的認知。但是偏偏是個高傲的人,奪別人妻與屋的行為實在無力接受?吹絼e人說的一句,“渣男就是渣男,不因為他最后成功了,就洗白”,蠻認同的。這樣子的想法,直到他和最后一個妻子,生活在島上,才感受到斯朱蘭的追求。對他的反感才有所減輕。(那部分需要細細體會啊。)
最后是對書中斯朱蘭的三個女人的描寫印象深刻,一是第一個妻子寧愿他有外遇也不愿接受他為了畫畫而丟下家庭。第二個女人因斯朱蘭對她有吸引力而產(chǎn)生恐懼,最后又飛蛾撲火般的走向自殺的道路。第三個女人是做到不打擾他,但在他病的時候那種“他是我男人,我是他女人”的決心蠻令人心動的。
內(nèi)容跟朋友所說的差不多,但是由“我”說出來蠻意外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6
前段時間把社交網(wǎng)絡昵稱全部改為“斯特里克蘭”,不知道為什么,對這個人充滿深深的敬佩,羨慕那樣的人,但自己卻不敢成為那樣的人,雖然自己一無所有,但拋棄所有,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真是太難了。
這幾天,單位來的來,走的走,圍城啊,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到底想做什么,自己也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真心想改變,如果改變不了自己,就換個環(huán)境吧。讀《月亮與六便士》是在那段特別頹廢的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日記上寫的滿是掙扎。
40多歲,我會在做什么,不敢想象,斯特里克蘭在他40歲的時候,拋棄家庭事業(yè),獨自一人去學畫畫,哪怕他畫得并不好,甚至少有人買,都到了難以維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地步,但他還是繼續(xù)畫,畫畫真的讓他瘋魔。前不久,一個碩士研究生重新參加高考,選擇自己喜歡的醫(yī)學專業(yè),26歲,還可以有夢想,對比我這條咸魚,真的太閑了。
40歲以前,斯特里克蘭是一個普通市井小民,按部就班的工作,為生活、事業(yè)奔波,跟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什么區(qū)別。40歲以后,他放棄所有,選擇去畫畫,自私到了極點,對,完全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對妻子完全不管不顧,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是會有這么多人喜歡,唉,這真是個瘋狂的世界。
羨慕那些不顧一切追求自己所愛的人,我是做不到了,瞻前顧后,猶豫不決,但其實想想也沒什么可以失去的,可自己想得到的,也不知道啊。你得賺錢,你得養(yǎng)活自己!怪這個社會,不給人機會,那還是有那么多人把握住了機會。只能怪自己,真的所有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決定,每次選擇都有風險,做不到拋棄一切,就學會勇敢承擔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7
你想要月亮,可給你六便士又嫌少。
——題記
作者說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和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太妙了。在無數(shù)的選擇中,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去撿六便士,這兩個選擇也直戳新聞人的胸口,是理想還是現(xiàn)實?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說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zhí)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wěn)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欲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nèi)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新聞真實,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著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會向生活妥協(xié),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后他的畫沒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后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jīng)典都注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才不在乎。
書里我最喜歡這樣一段話。
“我總覺得大多數(shù)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8
如果說我最愛的三部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一定名列其中。書中經(jīng)典的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可他抬頭看見了月亮。”曾經(jīng)是我很長時間的簽名。
在這部小說里,毛姆是以高更的生活經(jīng)歷為參考,創(chuàng)造小說主人公查爾斯。史特利克蘭這個角色的。原書成書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束,全歐洲迎來新秩序和希望的時代。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chuàng)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杰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毛姆是一個很毒舌的作家。在今天分享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經(jīng)典代表作里,他的風格更甚。在我看來月亮與六便士最淺的理解是理想與現(xiàn)實。
小說的主人公查爾斯。史特利克蘭是位證券經(jīng)紀人,有著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在四十多歲的時實,忽然決定放棄原來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拋家棄子,去當畫家。他過了很多年困頓的生活,也一直默默無名。最后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島上,與土著女子同居,畫了很多畫。他在小島上患了麻風病,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死后,他的畫卻大大有名,查爾斯。史特利克蘭也成了偉大的畫家。
剛翻開這本書的導讀,第一句話便是“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夢可是夢境,亦可是夢想,這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著自己的夢想。主人公人到中年卻突然舍棄一切,離開家鄉(xiāng),義無反顧的去追自己所熱愛理想。這看似荒誕無奇的事情,卻如實發(fā)生。不得不說,驚嘆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羨累那份勇氣。
書中寫到“大多數(shù)人所成為的,并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何嘗不是呢?我們活在當下,不得不去考慮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就如同考上大學當我們選擇專業(yè)、選擇就業(yè)時,我們當中許許多多的人要聽從父母師長的安排,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又有哪些人是真正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活的呢?我們察言觀色,成為了不想成為的人,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書中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了主人公選擇的教材,還探討了我們在未來路上可能要遇到的事情,更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迷失了本心,我們可以察言觀色,但不要忘了原本的我們,在克服困難時,在追逐夢想時,在做真正坦蕩的自己時,要保持那份獨特性,要勇敢追求幸福。
反觀如今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了更加富裕充分的條件,但理想似乎還是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詞,或許說出來大家都一笑了之了。但這本書告訴我們,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我們始終有追逐夢想的權力。或許如書中所言,在逐夢路上我們都像是一個終生跋涉的旅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或許有人說這像是永遠追不到自己尾巴的貓,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呢?
月亮是夢想,六便士是現(xiàn)實,毛姆筆下的查爾斯。史特利克蘭選擇了擁抱月亮,放棄手中的六便士,這無論在任何時期的人們看來都是種莫大的勇氣。有人說,月亮遙遠,追求一生,不過是水中撈月,鏡花水月一場空而已。享受追逐月亮的過程,在追逐中尋找人生的價值,才不負此生。
社會只能教會你如何生計,很多時候我們卻把那當成是應該如何生活,手段成了目的,也許查爾斯。史特利克蘭是極端惟我,甚至在一些人看來是自私的,不過他作為藝術家無疑是閃光的,內(nèi)心強大而堅定不移的,摒棄了一切世俗約束,單純聆聽內(nèi)心而活,既是瘋子也是傳奇,你無法用對錯評價他。
人生正如一場美夢,枕著月亮,踏風遠行。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9
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jīng)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yōu)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作品表現(xiàn)了天才、個性與物質(zhì)文明以及現(xiàn)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著廣闊的生命視角,用散發(fā)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著看客訕笑的幽默和殘忍的目光。
30年前,我讀過此書,不知為什么,最近又讀了一遍,感悟幾乎沒變。除了對思特里克蘭德那種對藝術,對美的追求至死不渝的精神仍有敬畏之外?赡苁且驗樗继乩锟颂m德離家出走時的年齡和我這個年齡差不多,在我看來,理想是二十幾歲之前的年輕人的事,我們今天這個年齡已經(jīng)不敢有什么損失了,因為已經(jīng)傷不起了。但思特里克蘭德卻不顧一切拋開世俗、親人、安逸的生活現(xiàn)狀只為了心中的那個月亮。我除了對他的那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壯感到敬畏之外,還有對他的理解和同情。
同情的是,他離家時并沒有帶走家里的分文,在巴黎他住在最簡陋的旅店,過著饑餓潦倒的生活。畫的畫幾乎沒人買。有時靠在酒吧和別人下棋贏得了一杯飲料。當他生病奄奄一息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荷蘭畫家斯特羅伊夫,一個老好人,老實人,他也是一個畫家。他能識別思特里克蘭德的畫,他認為思特里克蘭德是個了不起的畫家。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出名。他,他是思特里克蘭德的伯樂,他認為如果思特里克蘭德死掉的話,那才是藝術界的損失。他不顧一切的把他帶回家里,和妻子精心照料他。然而病愈后的思特里克蘭德卻綠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最后又拋棄了布蘭奇,使之自殺。
當我看到這些時,我對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是理解和同情的,因為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畫家。他沒有錢,靠別人救濟。哪有錢請模特呢。而布蘭奇的身體完美得正是他想找的模特。在人性的欲望與藝術的矛盾中。人性軟弱的一面,自私的一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的。他畫了布蘭奇的裸體,而布蘭奇卻愛上了他。說什么也要和他一同離開,斯特羅伊夫不忍心看到妻子跟著他流浪,于是自己搬了出來,把房子、畫室留給他。這是對親人的愛和對朋友的寬容。心襟寬闊,美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又來看看思特里克蘭德又是怎樣的呢?他把那幅裸畫放在畫室,留給斯特羅伊夫,因為他覺得斯特羅伊夫能欣賞那幅畫的美。這是藝術家之間的一種共鳴,無言之中的一種感激。對于生活的種種跡象,有時候我們是無法說清楚它的真相的。只是兩心相知的知己才能明白彼此的做法。思特里克蘭德是孤獨的,他在往后流浪到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后和一個土著女人結了婚,后來染上麻風病。雙眼失明,仍然在地上,墻上制作了一生中最后的一幅巨畫,伊甸園。并囑咐他的女人,在他死后把他和那間畫房一同燒掉。
在藝術家的靈魂深處,他知道自己的孤獨,另類,和不被世俗的理解及認可。生命意義不是被世俗之人認同,而在與自己為尋找美創(chuàng)造美。對自己的肉體、靈魂進行一次可怕的折騰,飽受折磨拼力尋找的一種表達的釋放。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10
這幾天利用空閑時間讀完了豆瓣高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就是主人查爾斯作為一個股票經(jīng)紀人,過著不俗的生活,家里有妻子,有兒有女,經(jīng)濟狀況也不差。然而有一天,他卻突然離家出走了,只留下一張”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就這樣離開了陪伴了他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那年他40歲。他只身前往巴黎,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酒店里,口袋里只裝了100塊錢,為什么?因為他想學畫畫,他特別喜愛畫畫,他要追逐他的夢想。
然而一切并沒有像“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美好。夢想并不是簡單喊幾句口號,通過努力就能獲得,追逐夢想也并不是那種令人羨慕的勵志故事,真正的被夢想俘虜?shù)娜似鋵嵕褪窃谧分鹭\。在巴黎,他生活窘迫,5年之后貧病交加,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的救助,他早就一命嗚呼了。
后來他又自我流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還和一個土著女人結了婚,然而你年后他不幸患上了麻風病,雙目失明,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卻畫出了他的巔峰之作,可是又在臨死前將他付之一炬。死后,他的畫作才開始得到世人的認可和欣賞。
對于這樣一個人,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給他評價,在他離家出走的那一刻,他表現(xiàn)的非常冷酷和自私,他的眼里只有他自己,沒有別人,他從此不再過問他的妻子,他的孩子,甚至連一封書信都沒有。在巴黎,他甚至還拐走了救他一命的朋友的妻子,然后又將她拋棄,F(xiàn)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想象會喜歡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必定是會被社會所唾棄。
但是仔細想想,查爾斯真的是眼里只有自己的嗎?準確的說,被夢想俘虜了的他,眼里連自己都沒有,他的眼里只有夢想。他說“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畫畫,不是為了功名利祿,他只是被夢想這個閃電擊中了而已,為了畫畫,他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身體和精神上都遭受了極大的折磨。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但是他后悔嗎?他毫不后悔,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任何的苦難都沒有讓他產(chǎn)生一絲悔意。有些人追求真理,堅定不移,為了實現(xiàn)它,不惜將他們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
或許夢想和現(xiàn)實本來就是矛盾的,或許追求夢想與普通的人性也是矛盾的`。就像作者所說的“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顆心里的”。
其實每個人都活得很孤獨,你過的不一定是你的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有些人甚至連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想要的東西都無從所知,他們只是被這個社會鞭笞的前進而已。我們大多數(shù)人活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自己,而是別人想要的那個自己。
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現(xiàn)在有著大量的文章都在批判安于現(xiàn)狀的人,認為他們是不努力不上進的表現(xiàn),然而在看過本書之后,我覺得其實并不是這簡單。安于現(xiàn)狀和追求夢想都要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只要這個選擇是基于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那就不應該被批判。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11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我們的一生也許都會在選擇六便士還是選擇月亮之間徘徊,二者不可得兼。就像書中提到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在去世之后被塑造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的畫作因此身價大漲,而當他的家人試圖解釋一些訛傳后,畫作的價格“比九個月前降低了二百三十五磅”。
當我們選擇入世,身上就會不可避免地沾染一些世俗之氣,此時,是選擇戴上面具順從社會的大浪潮,從而保全自己的名聲地位,還是選擇月亮,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愿望,放棄那些身價大漲的機會?每個選擇都是正確的,然而我們也必將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后悔。
生在人世,長于斯,不可出世。我們要生存,我們要社交,我們只能用六便士去購買面包。選擇月亮意味著什么?遠離人世,追尋理想,成為別人眼里的瘋子,過著物質(zhì)窮困的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正是一本探討如何選擇的書,書中主要講述的人——查理斯選擇了他心中的月亮,從此被人投以憐憫的目光。把他的故事代入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也能切身體會到社會世俗與心靈向往所在之間的矛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者在書中其實并未明確給我們解釋一個正確答案——這個答案顯然是不會有的。他是成功還是失敗,主要取決于我們讀者的價值觀。
我們不用急著去選擇,最先應做好的,應是樹立好自己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并且不要因此去試圖改變或批評他人的價值觀。我們向往著天上的月亮,卻仍緊緊攥著手中的便士。丟不掉放不下,這可能是大部分人通常的狀態(tài)。我們錯了嗎?沒有。誰都沒法批判誰,心之所向不同而已。如果我選擇月亮,就會受到選擇便士的人們的不理解的目光的注視。那么還是不用改變吧,畢竟沒有對不起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12
的第一本毛姆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分別象征理想和現(xiàn)實,崇高精神和世俗得失。從某一角度看,小說的核心是精神高于物質(zhì)、強調(diào)個人。
小說敘事結構很特別,用一個不得志小作家的第一人稱口吻來講述和評論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小作家與畫家交集很少,因此有很多想象和猜測——和相關的眾多大不相同的角色。
對小作家?guī)缀鯖]有正面描寫,關鍵人物斯特里克蘭為了藝術拋家叛友、完全不顧生活質(zhì)量的行為也沒有得到合理和充分的解釋,外形性別年齡、社會地位、性格品行、生活方式都大不相同的小角色們著墨都很少——但對這些人物都刻畫生動,充滿想象空間之外,還有著大量寓意(很難分辨這些人物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但都是極度貼近真實的)。
書中有不少臉譜化的刻板形象,這也是爭議之一。就這部小說來看,更多的是出于角色塑造需要的描寫,還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篇13
合上這本書,我心中波濤洶涌,久久不能平靜。
毛姆所取的書名與這本小說的主旨不謀而合:“月亮”即理想,“六便士”即財富。如果偏要在理想與財富中做抉擇,你究竟會選哪一個?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用他的行為告訴我:他選理想。
拋棄了人人眼中穩(wěn)定、高收入的職業(yè):證券經(jīng)紀人,斯特里克蘭發(fā)瘋般地投入到藝術中,拋棄妻子兒女,放棄人人羨慕的優(yōu)渥生活,成為一個只會繪畫的流浪漢。偶然的打工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并獲得購買繪畫器材的錢,剩下的日子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最終在塔希提島上,他找到了靈魂的歸宿。在生命的末端他不顧病痛的折磨,完成一幅絕世壁畫后匆匆死去,而斯特里克蘭的妻子遵循他的遺囑將屋子燒毀。
令我震驚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斯特里克蘭種種不被人理解的行為。成為藝術家后,他變得冷漠無情,他不會感謝別人的幫助,也不會主動幫助別人,生病時也不會請求別人幫助,可以說斯特里克蘭對別人,甚至對自己沒有絲毫憐憫。人們罵他是不可理喻的瘋子、執(zhí)迷不悟的傻子、冷酷無情的負心漢,而他卻不會聽從人們的建議,對于人們的話,他幾乎沒有一點感情。我對于斯特里克蘭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一直抱有懷疑的心態(tài):這樣做真的值得嗎?這個問題使我的思想陷入無盡的斗爭狀態(tài),書中每一件小事的發(fā)生都足以讓我的思考走上風口浪尖。
讀完這本書后,我一連幾天都在思考:斯特里克蘭的真實人格究竟可不可取?“月亮”與“六便士”究竟該選哪一個?或是某天的一縷清風吹散了我的思慮,從那之后我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不是每個人都是斯特里克蘭,不是每個人都愿意讓自己夢想和熱情的熊熊烈火,燒盡所有道德與社會的羈絆,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那么勇敢。從一開始就有理想并能一直追隨下去的人固然幸運,但重要的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并非如此。追求理想固然值得贊頌,但作為一個父親、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就這樣決然地離去未免有些殘忍。這本書將理想與財富的矛盾刻畫到了極端的位置,它也因此具有五光十色的藝術效果,能給人以深思?晌乙詾,在現(xiàn)實中,并非每個人都面臨這樣極端的矛盾,更多的時候這兩者可以相容。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如同斯特里克蘭一般,那社會的凝聚力從哪來?這種人與人之間毫無關心可言的社會什么時候能引來春天?生活在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你能活幾天?
回到第二個問題:選理想還是財富?如果是我,我當然選理想。但我不會如斯特里特蘭般那樣決絕地切斷自己同社會的一切聯(lián)系,我也不會燒毀自己的道德。我并非不贊同斯特里克蘭的做法,他的做法讓我欽佩,可惜我不愿成為那樣的人。然而我們也不該被世俗扯住了腿腳,早早帶上一副圓滑的面具,整日如機器人般茍活在泥濘當中。所謂“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正是因為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人格,這個世界才有不同的風采。每個人的心里都該有詩和遠方,如果只有眼前的茍且,那恐怕是十分痛苦的。
毛姆的這本書刻畫了一個天才的成長歷程,然而我們卻應該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斯特里克蘭的種種行為;蛟S我們不是斯特里克蘭,但我們應當同意:在撿賴以溫飽的六便士時,別忘了心中崇高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相關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 讀后感10-14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后感09-28
月亮與六便士_讀后感04-18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6-10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9-03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后感04-07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1-06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3-19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范文10-28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