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講座觀后感(精選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于丹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于丹講座觀后感1
今天早上,我觀看了江蘇教育電視臺的“于丹講座”,深有感觸。
于丹老師首先就說:“做人,就要學會自我控制!庇诘だ蠋熯講了一個故事:從事有一個小男孩,他脾氣非常暴躁,一天要發(fā)火許多次。他的爸爸拿過一塊木板,對小男孩說,日后你每發(fā)一次脾氣,就往上釘一顆釘子,一天下來,木板上竟有30多顆釘子,小男孩很是驚訝,“我不記得我發(fā)過那么多次呀!”他的爸爸對他說:“所以,你要學會自我控制!痹趲资斓呐χ,有一天他終于不再發(fā)脾氣了。他的爸爸首先給予他鼓勵,接著讓他把釘子全拔下來:“你現在雖不發(fā)脾氣了,但對人家造成的傷害就如這木板上的洞一樣,永遠不能磨滅!苯酉聛恚诘だ蠋熤v了有關“孝”,和不能以自我為中心的主題。
看到這兒,我不禁聯想起我的生活。在生活中,我經常以自我為中心發(fā)脾氣。有一次,我做完了《一課一練》,卻忘記檢查了,媽媽提醒我檢查。雖然我明知是我忘了,但我還是嘴硬“我知道的!睓z查完畢后,我開始做《補充習題》,但一做完又忘記檢查。媽媽再一次提醒了我,那時我卻顯得極不耐煩,“都怪你把我弄得心煩意亂,不然我肯定會記得檢查的”我對媽媽吼道。媽媽氣不打一處來“我好心提醒你,你還不耐煩了!”……回想起這件事情,我感到十分的慚愧,爸爸媽媽平時對我要求嚴格,學習上的關心,生活中的照顧,一切都是為了我的健康成長,而我卻經常擺臉色給父母看。孔子曰“色難”,易指給長輩好臉色。盡管做起來很難,我也依然要努力去改正我的不足。因為生活中有許多的挫折與失敗,我們不能被困難擊倒,要很快地進行自我修復。越快,你享受的快樂時光也就越多。
同學們,讓我們腳踏實地,不說空話地一起實踐于丹老師的理論吧,一起加油!
于丹講座觀后感2
昨(22)日上午,資陽好萊塢會演中心座無虛席,我國著名文化學者于丹來到這里,帶來了一堂名為《感悟"中國智慧",品味精彩人生》的精彩講座。市委書記李佳、市政協主席羅雪松,以及其他相關市領導、市級老領導聆聽了講座。市委、宣傳部部長曹家貴主持講座并致辭。
于丹,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也是著名電視策劃人,被譽為中國電視業(yè)的"軍師"。同時,她又是古典文化的普及與傳播者,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講座中,于丹教授指出,這兩年"幸福"是中國的主題詞,而我剛來到資陽,就確確實實感受到資陽人要打造幸福資陽是有自己的底氣的,因為我從大家臉上看到了對幸福的確認,這能激發(fā)大家內心向上飛揚的力量,這能讓幸福離我們越來越近。
于丹教授還圍繞"感悟中國智慧"這個話題,聯系當下解讀國學經典,她從"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再到"恭者不侮,寬者得眾,信者人
任焉,敏則有功,惠者足以使人",用20xx多年前先賢的至理名言解答現代人心中的困惑。兩個小時的講演中,于丹出口成章、侃侃而談,以豐富的國學知識給聽眾以極大的精神享受。
于丹講座觀后感3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打開電視機,收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于丹教授的講座.看了她的講座之后,我感受頗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開始了她的講座.這次講座的三個主題是:第一講: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第二講: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第三講: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一開始,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言:很久以前,有一個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樹下去玩,樹非常喜歡這個孩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男孩長大了,他跑到樹底下,說他想要錢,樹把他的果子奉獻給了他,樹好快樂……一天,男孩又回來了,他想要一間屋子保暖,樹讓他把他把他的樹枝砍下來,樹好快樂……過了很久,男孩又回來了,他想要一艘船,環(huán)游世界.樹讓他把他的樹干砍掉,樹好快樂……最后,他們快快樂樂的在一起.這件故事也許是虛構的吧,但是他給我們帶來的道理是十分的深刻:樹就是我們父母,我們就是那個男孩,小時候,我們離不開爸爸媽媽;長大后離開了父母,經常不回家看望他們,難得回去一次,卻是索取父母之時!難道我們就是應該向父母索取的嗎?所以我們應該記住:愛是不能無限索取的,我們應該懂得孝敬父母.
過了一會,于丹教授又講到:“她上大學的時候,曾和他的同學一起爬泰山,從凌晨開始爬起,就是為了看日出.她不像其他同學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獨自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雖然上山的時候被密密麻麻的荊棘割出了許多道血口子.但終究還是看到了日出.于丹老師是想通過這個故事給我們闡述一個道理:首先,得學會讓孩子去融入社會;之后,的學會讓孩子自立、自強.這樣才能給孩子們帶來一個美好的人生,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
于丹講座觀后感4
細細品味,在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在學校,能感受到師友的愛;生活中,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社會上處處都是愛,生活中處處都有感恩。愛是親情,愛是友情,愛是真情,感恩是人類永恒的美。
迎著清晨的微風,我們一家人收看了威海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赐赀@場振奮人心的感恩講座,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提升了自己的修養(yǎng)! 當你饑餓難耐,放學回家,一進門,發(fā)現媽媽已經為你準備好一桌可口的飯菜;當你為一個學習問題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師精妙的啟發(fā)點播,讓你豁然開朗;當你跑得氣喘吁吁追上一輛公交車,司機把已經關上的車門重新為你打開……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你在意嗎?你動心過嗎? 事雖小,但體現了人心的美,人與人之間的愛,我們被感動,我們陷入沉思,但僅僅是這樣就足夠了嗎?我們被感動,就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關愛他人,孝順父母,而這,通過行動展現。要時刻把他人當成天使,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在學習的同時,也應顧慮生活,多學、多做些家務,多為父母、老師、長輩著想。 自立、自信、自強、挫而不折,勇往直前。這些優(yōu)秀品質是我們不可沒有的,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決定著我們的成敗,我們只有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這些品質的人,自己才能更優(yōu)秀,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鑄就一生的輝煌。 腳踏實地,把握機遇,這是勇者的選擇。
常懷感恩之心,這是生活的藝術,更是一種境界........
于丹講座觀后感5
晨風拂過發(fā)稍,煩悶的心似乎清爽了許多。耳畔,于丹老師的話語久久不能散去。
于老師談到教育,像《論語》中“入則孝,岀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仁有余力‘則以學問文”,分為3部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書本教育。讓我們認識到最重要的不是書本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作為一位獨生子女,我是比較孤單的,時不時以自我為中心去要求他人?赐曛v座,我明白了他人的給予對他們來說不是本分,而是情分,他們選擇不給予,那才是本分。我們中學生應該在給予他人中獲得尊重,感到快樂。作為一位獨生子女,我也比較容易發(fā)脾氣。聽完“釘子”的故事后,我懂得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
于老師還說,生活的可能性比決定的知識更重要。想想,也的確如此,科學家們不都是用生活的可能性去創(chuàng)新嗎?他們最后不都完成了自己的發(fā)現然后功成名就?科學家們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他們有躲避它們嗎?沒有。所以他們走向了成功。我們也應該學會勇敢地面對挫折,不逃避。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孝”的美德。古,孔子說“孝”為“色難”。如今,多數人也認為如此。好像父母為我們做事是理所應當的,我們?yōu)楦改缸鍪聟s是為一種美德。按理說,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應時存感激之心,孝敬父母是再正常不過了,為什么會是一種美德?也許是因為我們一出生就被父母捧在手心呵護而形成的一種錯覺吧。既然我們明白了,是否應該多與父母溝通?是否要多給予他們一些關愛?是否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幫幫他們? 一晃眼,正午的太陽照得我暖洋洋的——要去幫父母做飯了!
于丹講座觀后感6
一直喜歡著于丹的書與講座,這周學校要求觀看于丹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講座,自然很是樂意。
長長的講座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一個小寓言。
用同樣一鍋沸騰的水,用同樣的時間去煮一個雞蛋,一個蘿卜,一把茶葉。當雞蛋再取出來的時候,蛋清蛋黃都變硬了;當蘿卜取出來時,變成了一灘軟綿綿的蘿卜泥;而茶葉卻舒展開了,變得飽滿充實,它使一鍋無味的水變成了香氣撲鼻的茶水。這正是三種人融入社會后的態(tài)度。沸騰的水是社會,雞蛋。蘿卜。茶葉是三種融入社會后的態(tài)度。第一種人在社會中熬得心如鐵石,忿世嫉俗;第二種人在社會中心軟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則;而第三種人完全融入了社會,他在社會中展現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變了環(huán)境。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小常識,當延伸了意義后,令我深思。社會,沸水。態(tài)度,茶葉。人的一生離不開社會,只有和社會融為一體才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會,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又有誰能完全做到?這是一種展現自己的同時,影響周邊環(huán)境的高難度境界。難!但是這值得去奮斗,達到了這種境界,是一種別樣的成長,不同尋常的成功。我想,要成為茶葉,恐怕最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認識。社會需要我們去真正的認識理解,社會是供我們展示自己的平臺,是供我們鍛煉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種人,沒有自己的認識,輕易被社會而改變。當正確的面對了社會,此時的社會就是一個助我們攀上巔峰的階梯。
如今的我仍是學子,未涉足真正的社會。但實際上班級正是一個小的社會。如何做好茶葉?我想,作為班長,要想成為好的茶葉,就是和同學、老師處理好關系,在學習上展現自己,和同學將我們班變?yōu)檎嬲募w,將我們這個小集體,又融入更大的集體——學校。
社會如沸水,態(tài)度決定成敗。我,決心做片茶葉!
于丹講座觀后感7
很早就聽說過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也一直想買來看看,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個想法一直沒有付之行動。這次公司組織大家一起觀看《論語心得》的錄像,我感到非常高興,很感謝公司實現了我這個沒有付之行動的想法。通過觀看錄像,我感覺論語中的很多觀點,不僅適用于孔子生活的年代,也適用于幾千年后的現代。
得失觀。
一個人的一生中難免有些缺憾,這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是對待他們的心態(tài)。糾纏于缺憾中的人將失去更多的東西。只有正確的對待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
一個人總是后悔昨天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今天的事。
交友觀。
親情、友情、愛情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親情帶給我們溫暖,友情帶給我們快樂,愛情帶給我們幸福。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滿快樂,所以每一個人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朋友。但是有的人卻總是抱怨這個朋友欺騙了自己,那個朋友傷害了自己,豈不知你是否也傷害了他們。
一個人總是想交一些出色的朋友,卻不知自己是否出色。
唯物觀。
社會存在著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他們就如同硬件和軟件一樣有形和無形,F今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物質上的提高,卻不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么追求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我想每一個人追求物質上的提高,都是為了心靈上的那種優(yōu)越感。反過來說難道優(yōu)越感一定要建立在物質上嗎?
每個人都在追求物質上的提高,卻忘了追求物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什么。
也許不是生活出了問題,而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
于丹講座觀后感8
今天我和兒子一大早就起床了,一起觀看于丹講的教育節(jié)目——《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并且從中學到了許多,解決了我們困惑已久的難題。
每個家庭都是圍繞著孩子轉,現在不比以前了,只要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就夠了,F在的孩子,除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學習各種技能,怎么優(yōu)秀怎么來,F在小孩壓力大,大人壓力大,感覺都是在比較中生活著,真的是印證著于丹老師說的這句話:生與死是確定性的,其余的都是不確定性,興趣班是為了提供不確定性,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為。
大人的行為也影響著孩子,所以以后我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帶來好的榜樣!
孩子之所以優(yōu)秀,肯定是培養(yǎng)出來的,離不開老師的培養(yǎng),離不開家人的培養(yǎng),做人到做事,以后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鼓勵,充滿著正能量!孩子是樂觀的,以后對待任何事情都會以樂觀態(tài)度去處理。
關于分數方面的問題,做家長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個好的分數出來,沒有考個好的分數出來時,就對孩子說:“怎么考個這個分數回來了,你看看別人,都比你高”。雖然心里想不應該這樣說孩子,但這話還是藏不住,脫口而出。看了于丹的節(jié)目后,知道自己這樣不好,要正確引導孩子慢慢進步,切不可一步登天。
關于孩子自身安全的問題,在學校,老師教了一部分,其余的作為家長也應該盡到責任,讓孩子知道遇到困難怎么辦?怎么去處理?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險的。
作為家長,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長!人只要活著,就得學習,學無止境!
今年的雙十二,讓我們的心靈收獲滿滿!
于丹講座觀后感9
看完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后。連動物都懂感恩的含義,感恩大自然。
海倫·凱勒的經典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觀念!在你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沒有新鮮的氧氣成分,就好比人類要是失去了那參天的大樹,知道他人給你的愛是無限的,珍惜大自然零與造物主賜予的一切,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作文金谷園報答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告訴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愛護花草樹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鴉有反哺之義,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因為正是他們輔育了你,后果不堪設想,感恩全界……無時無刻我們不在感恩,人類只能用氧氣罩生活,給你說一兩句鼓勵的話。
在我們無助的時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時間想到的事情就是感恩,羊有跪乳之恩,小學生們只要學習好,這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回報,原來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難的事情,所以感恩是沒有境界,在你為目標奮斗的時候,還在哇哇啼哭的時候,是它讓我們存活,晚上在家時。
讓我們展開翅膀在感恩中成長吧,到時候天空變得灰蒙蒙的,才使你堅持到今天取得這樣的成就。
感恩。由此可見。對于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護環(huán)境,其實并不是那么難以做到,我才發(fā)現,感恩是多么偉啊。,感恩是多么神圣啊。感恩大自然,要學會感恩去報答。
這是感恩的力量,白色垃圾漫天飛舞,就已經在感恩。
當我們剛剛出生。感恩父母,植樹節(jié)那天抽點時間和家人一起去植樹
感恩醫(yī)生,沒有隔閡的,原來感恩是無時無刻都存在!
于丹講座觀后感10
“儒家”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不管各種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變不了它在每個中華兒女思想深處的基礎地位,它將世世代代伴隨著和指導著我們生活、成長、奮斗。
于丹老師深入、細致、認真的闡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對家長如何正確認識中小學生德育教育、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講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長和老師都應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益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該怎樣做人,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正確的做人意識,加之努力的文化學習,孩子才能成為品學兼優(yōu),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師所說:孩子的德育教育要從每位家長和老師自身做起,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榜樣,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導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勵行、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學生以后踏入社會將面臨各方面對高學歷的要求,要面對各類競爭激烈的應試,這又迫使學生不得不以應試的方式完成學業(yè),這是我國無法從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改革為素質教育體制的關鍵所在。只有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達成共識,從根本上改變教育體制和用人體制,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才能取得真正進步。
總之,教育立國、教育樹人,這是中華民族歷來的根本,我們應努力教育好每個孩子,做一個對社會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講座觀后感11
看完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后。連動物都懂感恩的含義,感恩大自然。
海倫·凱勒的經典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觀念!在你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沒有新鮮的氧氣成分,就好比人類要是失去了那參天的大樹,明白他人給你的愛是無限的,珍惜大自然零與造物主賜予的一切,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作文金谷園報答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告訴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愛護花草樹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鴉有反哺之義,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因為正是他們輔育了你,后果不堪設想,感恩全界……無時無刻我們不在感恩,人類只能用氧氣罩生活,給你說一兩句鼓勵的話。
在我們無助的時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時間想到的事情就是感恩,羊有跪乳之恩,小學生們只要學習好,這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回報,原先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難的事情,所以感恩是沒有境界,在你為目標奮斗的時候,還在哇哇啼哭的時候,是它讓我們存活,晚上在家時。
讓我們展開翅膀在感恩中成長吧,到時候天空變得灰蒙蒙的,才使你堅持到這天取得這樣的成就。
感恩。由此可見。對于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護環(huán)境,其實并不是那么難以做到,我才發(fā)現,感恩是多么偉啊。,感恩是多么神圣啊。感恩大自然,要學會感恩去報答。
這是感恩的力量,白色垃圾漫天飛舞,就已經在感恩。
當我們剛剛出生。感恩父母,植樹節(jié)那天抽點時間和家人一齊去植樹。
感恩醫(yī)生,沒有隔閡的,原先感恩是無時無刻都存在!
于丹講座觀后感12
這次學校組織小朋友和家人一起觀看于丹老師的孝心、人格等道德教育講座,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愛心樹的故事
關于孝道,《愛心樹》這個故事是一部很貼切、很感人的教育教材。這棵愛心樹可以為了那個小男孩奉獻出自己的枝、葉、果實和樹干等來幫助孩子,我想在中國社會現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爸爸媽媽都是以這種“愛心樹”的形式在無私地為孩子們付出。一方面讓我很感動,感動于爸爸媽媽對子女無私的愛、無私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凸顯出中國式教育的弱點,于是就產生了“啃老族”這一新詞匯。
二、贈人金子,不如贈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與“贈人金子”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說你送人物質,不如教人學會創(chuàng)造物質的方法。爸爸媽媽亦是如此,在你給子女創(chuàng)造足夠多的物質財富時,他們總有花光花完的一天,而教會他們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方法,那他們也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靠自己后天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我認為這個才是重點。
三、如何在繁雜的現代社會環(huán)境中自立自強
其主要的問題就是要讓孩子自我去發(fā)現,多與社會、自然接觸,靠他們自悟而自己發(fā)現問題,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強不息,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才會讓他們立于社會的不敗之地。孩子有自信,孩子也會散發(fā)出他個人的“人格芬芳”。于丹老師說:“一鍋同樣溫度的水,卻煮出不同的東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處于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只要有自信,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自主地散發(fā)出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边@樣才會讓他們離成功的距離越來越近。
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種多樣,爸爸媽媽自身就是老師,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孩子慢慢地講述著許多的人生哲理。
于丹講座觀后感13
11月29日,著名的于丹的教授來到煙臺講課。我也慕名而去,聽了她那大約2個小時的演講。雖然她講的還是有點深奧,但是我還說從中獲益不少。
于丹在這場名為《儒道兼濟——構筑人格兩岸》的演講中把《論語》和《莊子》這兩個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作解析的淋漓盡致,讓人傾倒。于丹教授歸納說:"儒家叫人進取,用守信的態(tài)度去認同社會規(guī)則,力爭人格在社會上完成自我實現;而道家是在自我實現之后的自我超越,讓生命進入一種自然狀態(tài)。兩者融合便是儒道兼濟。"
在演講中,她多次引用兩部著作中的名句,并加以詮釋,顯示出了這位國學大師深厚的文化功底。她又提出了論語中的要求要做到"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和"恭、寬、信、敏、惠"以及莊子中的"想成為大鵬,必須要有君子之德。"雖然這些對我來說有些艱澀難懂,但是它其中的精髓和主旨我還是可以領會得到的,而且感覺的確很有道理。別看這兩部書是上千年前的作品,它們對現代生活的幫助可真不小,發(fā)人深省。如果一個人真能按照它們的要求去做必定十分優(yōu)秀。
在演講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更體現出了于丹的機智與隨即應變能力。演講剛開始不久講臺照明燈光突然熄滅。"這個燈是我講滅的嗎?"于丹妙語一出,立刻化解了現場尷尬的氣氛,博來了大家的一片掌聲。她由此引出
了中國古人有關光明的一些事跡。最后講臺上恢復光明,她說:"這光又被我講出來了。"觀眾們徹底被于丹的機智所折服。
于丹講座觀后感14
“儒家”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不管各種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變不了它在每個中華兒女思想深處的基礎地位,它將世世代代伴隨著和指導著我們生活、成長、奮斗。
于丹老師深入、細致、認真的闡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對家長如何正確認識中小學生德育教育、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講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長和老師都應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益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該怎樣做人,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正確的做人意識,加之努力的文化學習,孩子才能成為品學兼優(yōu),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第二,正如于丹老師所說:孩子的德育教育要從每位家長和老師自身做起,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榜樣,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導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勵行、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質教育。
但學生以后踏入社會將面臨各方面對高學歷的要求,要面對各類競爭激烈的應試,這又迫使學生不得不以應試的方式完成學業(yè),這是我國無法從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改革為素質教育體制的關鍵所在。只有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達成共識,從根本上改變教育體制和用人體制,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才能取得真正進步。
總之,教育立國、教育樹人,這是中華民族歷來的根本,我們應努力教育好每個孩子,做一個對社會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講座觀后感15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后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系,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里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后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guī),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fā)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啰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愿,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里,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后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yǎng)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yōu)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于丹講座觀后感06-20
于丹講座觀后感06-24
于丹教育講座觀后感11-16
于丹講座視頻觀后感01-20
于丹教授講座觀后感02-05
于丹講座觀后感(15篇)11-13
于丹講座觀后感15篇11-09
于丹君子之道講座觀后感09-13
于丹講座觀后感(精選21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