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孤山原文及賞析2篇【實用】
小孤山原文及賞析1
小孤山
謝枋得〔宋代〕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賞析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
謝枋得,宋末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首聯(lián)中“人言”一詞,以敘述的表達方式引起了整個句子。上句運用比喻修辭,把小孤山所處的環(huán)境比作“海門關”,即海上的的大門關卡,突出了江水形勢的險惡。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渦無邊無際足以讓人心驚膽戰(zhàn)的敘述,呼應上句,進一步襯托了小孤山所處環(huán)境的兇險。
頷聯(lián)照應詩題,點出了壯偉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绊浦币辉~運用典故,又賦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義。下句“江山”“狂瀾”兩詞,語義雙關,即是對小孤山的寫實,更是對小孤山時代象征意義的揭示。
頸聯(lián)“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兩句,運用比喻和擬人修辭,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戰(zhàn)場上的一員猛士,堅強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艱難中孤獨無助的'忠臣,危困無奈。此聯(lián)以直抒胸臆的表現(xiàn)手法,借小孤山表達了詩人明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卻愿堅定抗元、力挽狂瀾的復雜情感。
尾聯(lián)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頂,放眼眺望宇宙,開闊心胸之情。此聯(lián)是對全詩的總結,在此,山與人合二為一,傳達出詩人以身許國的高遠志向。
全詩主體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詩人挺身而出、報效國家之志。
謝枋得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jīng)”,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小孤山原文及賞析2
原文:
過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陸游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jié)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譯文: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八月一日,(船)經(jīng)過烽火磯。南朝以來,從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設置了很多(報警的)烽火臺,這座山應該是其中之一。從船上看山,只是見到高聳的山峰罷了。等到拋錨停船后,(我)走過山下,(看到)裂縫的巖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狀,色彩光亮潤澤,也和別的石頭不大一樣。又有一塊巨石,與烽火磯不相連。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高約一百多尺,有紅藤綠蔓蒙絡在它上面,像寶石鑲嵌的屏風。這一天,風平浪靜,船走得很慢,又因為深秋,江水較淺,所以能看到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說的“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經(jīng)過澎浪磯、小孤山,(這)兩座山東西相望。小孤山屬于舒州宿松縣,山上有兵戍守著。所有江中的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類,都是名聞天下的,但從峭拔秀麗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從幾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綠的山峰高高聳立著,直插云霄,已經(jīng)不是別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麗,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態(tài)變化萬千,確實是自然界風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廟宇太荒涼殘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樓臺亭榭,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自然會比金山更漂亮了。廟在西邊山腳下,匾額上寫著“惠濟”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濟夫人”。紹興初年,魏國公張浚從湖南回來,曾經(jīng)修繕過,有座碑記載了這件事。又有另一座廟在澎浪磯,在江州彭澤縣境內(nèi),三面臨著長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處名山勝景。船過澎浪磯,即使無風,浪也很大,澎浪磯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詩:“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傳說的人說小孤山的廟里有彭郎像,澎浪磯廟里有小姑像,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夾,距小孤山大約一里遠。天下著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廟中瀏覽。向南遠望,彭澤、都昌一帶山巒,煙雨迷茫,沙鷗和白鷺隱沒了蹤跡。登山臨水瀏覽名勝可算登峰造極了,徘徊了很長時間才回去。剛到廟門口站著,(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鷹正在追逐水鳥,掠過江面東南方向飛去,非常壯觀。守廟的人說,山上棲息著很多老鷹。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jié)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風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纜繩。不一會兒,天又轉(zhuǎn)晴,(船又)繼續(xù)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沒有邊際,這時我才領會李白“開帆入天鏡”這句詩的妙處。這時才看到廬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樣子像西梁山,雖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樣秀麗,但是小孤山的旁邊,很有幾塊沙洲和初生的蘆葦;大孤山的四周卻是茫茫無際的江水,遠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樣,也是一種奇觀呀!長江從湖口分出一支成為南江,是江西路一帶水域。(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江水時,都需用杏仁來澄清,過一個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卻很清,兩江的水合流處像用繩尺劃分過一樣,不相混淆。晚上到達江州,州府設在德化縣,就是唐代的潯陽縣。柴桑、栗里,都屬于江州地面;南唐時由奉化軍管轄,現(xiàn)在是定江軍。岸上的土是紅色的,像墻一樣起直立著,東坡先生所說的“舟人指點岸如赪”,說的就是這個。(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從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為風阻(船)不能行,實際用了四天半的時間,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注釋: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jī)。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suì),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wù)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qiàn)巖竇(dòu)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jiǒng)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jí)遲,得盡所歷妙”也。
烽火磯:設置烽火臺的江邊小山。磯,水邊突出的巖石。烽燧:也稱烽火臺、烽臺、煙墩、煙火臺。如有敵情,春秋時白天燃煙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時白天燃煙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傳遞軍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拋江:拋錨停船于江中。嵌巖竇穴:裂縫的巖石和各式巖洞。嵌,形容山石如張口的樣子。竇,孔,洞。杰然特起:高俊雄偉地拔地而起。杰然,形容高大的樣子。特起,拔地而起。寶裝屏風:寶石鑲嵌的屏風。潦縮:水位下降。潦,積水。杜老,指杜甫。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引自杜甫《次空靈岸》。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駛緩慢,因此能盡情欣賞所經(jīng)歷的一切美景。
過澎(péng)浪磯(jī)、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chán)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cí)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lù),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lù)滅沒,極登臨之勝,徙(xǐ)倚(yǐ)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hú)摶(tuán)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qī)鶻(hú)甚多。
巉:險峻陡峭。信造化之尤物:誠然是自然界風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造化,這里指天地、自然界。尤物,特異之物,這里指風景最美的地方。與江山相發(fā)揮:樓觀亭榭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昔人詩:指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詩。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蘇軾《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估客,販貨的行商。漫狂,縱情、放蕩。世俗將彭浪轉(zhuǎn)稱彭郎,將小孤轉(zhuǎn)稱轉(zhuǎn)稱小姑,并傳說彭郎小姑婿。徙倚:徘徊不忍去。摶:持,抓。這里指俊鶻用利爪抓住水禽。廟祝:廟堂里管香火的人。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jì),遂行。泛彭蠡(lǐ)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ji。┤,大孤則四際渺(miǎo)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ún)陽縣,柴桑、栗(lì)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jié)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bó)湓(pén)浦(pǔ),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sù)流行七百里云。
開帆入天鏡:引自李白《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意思是開船進入明亮如鏡、水天一色的鄱陽湖。沙洲葭葦:沙洲,江河邊上由泥沙淤積而成的大片地面。葭葦,初生的蘆葦,這里即指蘆葦。渺彌:形容水勢浩淼,廣闊無邊。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治,舊時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為“治”。奉化軍節(jié)度:奉化軍管轄。軍,南唐至宋朝時的'區(qū)劃名稱。節(jié)度,這里是管轄的意思。赪:紅色。
賞析:
本文是游記,寫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趣和韻味。作者船行于長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見所游,非止一處,為避免重復單調(diào),需要用精彩的變化的筆墨,抓住各處景物特征進行描繪。文中寫烽火磯“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寫峭石’‘杰然特起”!暗ぬ俅渎,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寫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寫澎浪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寫大孤山“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只寥寥幾筆就描繪出鮮明獨特的形象。
由于景點多,僅是孤立地寫出特征,也可能會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點間的聯(lián)系。一是各處景物雖千姿百態(tài),但又均有山與江水相互生發(fā)輝映的描寫,構成整體背景,使景物在多樣中見統(tǒng)一;二是注意各景點地理位置上的聯(lián)系。文章屢次寫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點中貫以線索。至于寫澎浪磯和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寫大孤山時又與小孤山作比,更見出其間聯(lián)系,從而由各景點共同組成一幅完整的長江山水圖。
在各景點中,以對小孤山的貓寫最為充分。作者用筆靈活多變,從各個角度寫這一江中絕景。既隨角度變化顯現(xiàn)作者是在江行中覽眺景物,又從多個角度充分展現(xiàn)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態(tài)。
作者在記述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過程中,隨時觸合抒情和議論,并將有關的傳聞軼事、前人詩句都信手拈來,還隨筆寫出郡縣沿革、地形防戍等情況,豐富了作品的內(nèi)容,使寫景記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時亦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帶有詩的靈氣,文的推致,神話的氛圍,歷史的積淀,詩文傳說與勝景相互映發(fā),更為引人入勝。
作為散文,所描摹的山水形象,與用詩歌寫出的山水形象是有差別的。文貼近山水的本來面貌,寫得具體,而詩則是寫意的,境象與情思都升華得更為高遠一些。在陸游之前,蘇軾有詠大孤山小孤山的著名題畫詩《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椭酆翁巵?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詩的最后兩句,為陸游文中所引,但詩中以浪漫之筆寫得煞有介事,而文中僅作為詩家浪漫想象的妙語,并對有關傳說予以考校。蘇、陸二家,一詩一文。蘇詩是凌空飄飏的,所展現(xiàn)的形象,真有“山蒼蒼,水茫!薄吧称斤L軟望不到”的感覺,而陸文則是腳路實地,從多種側面,作了細致真實的描寫。蘇詩能啟發(fā)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陸文則讓我們?nèi)缤砼R其境。對比之下,可以顯見其差異。但這種差異,是體現(xiàn)著文學藝術手段的豐富多樣,并無高下優(yōu)劣之分。
【小孤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小孤山原文及賞析05-09
小孤山原文及賞析[薦]08-18
(優(yōu))小孤山原文及賞析09-02
小孤山謝枋得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4
古意原文及賞析08-03
墨梅原文及賞析03-26
野色原文及賞析09-07
《寒夜》原文及賞析02-10
碩鼠原文及賞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