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詩譯文與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全詩譯文與賞析[優(yōu)選9篇]
全詩譯文與賞析1
憫農(nóng)二首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田地,勞苦農(nóng)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米飯,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血汗?
注釋
、艖懀簯z憫。這里有同情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類。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⑷四海:指全國。閑田:沒有耕種田。
、瑟q:仍然。
、屎蹋汗阮愔参锝y(tǒng)稱。
、瞬停阂蛔鳌扳浮薄J焓惩ǚQ。
賞析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nóng)民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xiàn)出四海之內(nèi),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lián)起來,便構(gòu)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生動景象!耙凉M”是為了更有力“發(fā)”,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筆法,表現(xiàn)出勞動人民巨大貢獻和無窮創(chuàng)造力,這就使下文反結(jié)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稗r(nóng)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后內(nèi)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農(nóng)民以他們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心情去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悲劇”這一問題。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后,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替富者生產(chǎn)了驚人作品(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chǎn)了赤貧。勞動生產(chǎn)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chǎn)了洞窟。勞動生產(chǎn)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chǎn)了畸形!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正午,農(nóng)民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汗珠,灑在灼熱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nóng)民用血汗?jié)补嗥饋;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生活!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說教,不是無病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格言,但又不僅以它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憤懣和真摯同情。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內(nèi)容是人們經(jīng)常接觸到最熟悉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zhì),或指出所包含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然而往往難于像詩人那樣去聯(lián)系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閑田”大豐收景象里看到“農(nóng)夫猶餓死”殘酷現(xiàn)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如“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然而并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nóng)民在烈日之下汗水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人受到深刻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內(nèi)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采用鮮明形象和深刻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采用了鮮明形象概括了農(nóng)民在廣大田野里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辛苦。這些辛苦并換來了大量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但最后一句卻凌空一轉(zhuǎn),來了個“農(nóng)夫猶餓死”事實。這樣,前后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引發(fā)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jié)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兩句并沒有說農(nóng)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nóng)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情節(jié)作了一番形象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后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后,詩語言通俗、質(zhì)樸,音節(jié)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原因。
全詩譯文與賞析2
灞上秋居全詩原文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全詩拼音版
bà yuán fēng yǔ dìng,wǎn jiàn yàn háng pín 。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luò yè tā xiāng shù,hán dēng dú yè rén 。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kōng yuán bái lù dī,gū bì yě sēng lín 。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jì wò jiāo fēi jiǔ,hé nián zhì cǐ shēn 。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全詩意思
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
面對他鄉(xiāng)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
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
灞上秋居全詩注釋
、佩保╞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陜西西安東,因地處灞陵高原而得名,為作者來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平检椋航季。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為國君報效盡力。
創(chuàng)作背景
灞上為作者來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進身無門,困居于此,有感于秋節(jié)變換,身世落寞,作此詩慰藉愁情。
灞上秋居全詩賞析
《灞上秋居》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shù)精湛的畫卷。讀者把它慢慢地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撩人愁思的秋風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接連不斷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連番的風雨,雁兒們已經(jīng)耽誤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風停雨歇,得趕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個宿處。這里用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lián)想起雁兒們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鄉(xiāng)思。讀者繼續(xù)打開畫卷,景象則由寥廓的天際漸漸地轉(zhuǎn)到地面,轉(zhuǎn)到詩中的主人。只見風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個旅客正獨對孤燈,默默地出神!奥淙~他鄉(xiāng)樹”這句,很值得玩味。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在他鄉(xiāng)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xiāng)東海(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里行間!昂疅舄氁谷恕,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一燈如豆,伴著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了一層!昂迸c“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
《灞上秋居》五、六兩句讓畫卷再向下推移,它不僅顯示了更大的空間,更細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現(xiàn)了詩人的心境。這時夜闌人靜,連秋蟲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一滴接著一滴,雖很微弱,卻很清晰。這句“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就沒有什么比這更寂靜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云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一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思潮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只有一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jīng)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jié)束這種生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詩的最后兩句也就與前面的描寫自然銜接起來,不顯得突兀。
《灞上秋居》最后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長安東)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身希望的渺茫。
《灞上秋居》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此,盡管題材并不新鮮,卻仍有相當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全詩譯文與賞析3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唐代:杜甫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興,春來花鳥莫深愁。(漫興 一作:漫與)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譯文
人性情怪僻只沉溺于美好的詩句,如果詩句不能打動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罷休。
人老了,詩寫得不怎么經(jīng)心了,對著春天的花鳥,也沒有了過去的深深憂愁。
江邊新裝了一副木欄,可供我悠然地垂釣,我又備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怎么才能找到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詩文高手,讓他們與我一起做詩暢談,一起浮槎漫游。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注釋
值:正逢。水如海勢,江水如同海水的氣勢。
聊:姑且之意。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這是自謙的話。不管是什么內(nèi)容,詩總得有好的句子。
耽(dān):愛好,沉迷。
驚人:打動讀者。
死不休:死也不罷手。極言求工。
渾:完全,簡直。
漫興:謂率意為詩,并不刻意求工。
莫:沒有。愁:屬花鳥說。
新添:初做成的。水檻:水邊木欄。故:因為。跟“新”字作對,是借對法。
故著(zhuó):又設(shè)置了。
槎(chá):木筏。
焉得:怎么找到。
陶謝:陶淵明、謝靈運,皆工于描寫景物,故想到他們。
思:即“飄然思不群”、“思飄云物外”的思。
令渠(qú):讓他們。述作,作詩述懷。語謙而有趣。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賞析
此詩是詩人面對如大海洶涌的江水,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的敘懷之作。詩寫于安史之亂時,詩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觀錦江“水如海勢”,波濤洶涌,則觸景生情,感慨萬端,但又無從說起,只好“聊短述”,抒寫了他激憤的、自我解脫的、一時的人生感悟。全詩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傳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詩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認真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
詩題中一個“如”字,突現(xiàn)了江水的海勢 ,提高了江景的壯美層次,表現(xiàn)了江水的寬度、厚度和動態(tài)。江水如海勢,已屬奇觀。然而詩題卻偏偏曰 :“聊短述 ”。詩題中就抑揚有致,這是詩人的一貫風格。
既然是聊為短述,絕不能出語平平。詩人自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足見“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爐火純青的詩藝,嚴肅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和動人心弦的審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藝術(shù)上的一絲不茍、勇于創(chuàng)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極境。所謂“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仇兆鰲評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則詩境漸熟,但隨意付與,不須對花鳥而苦吟愁思矣 。”(《杜詩詳注》卷之十)同時他還轉(zhuǎn)引錢箋可相互發(fā)明:“春來花明鳥語,酌景成詩,莫須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鳥莫須愁,豈知花鳥得佳詠,則光彩生色,正須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詩詳注》卷之十)這里是說點明春光明媚,花香鳥語,快樂異常,因此不存在花鳥深愁的問題,“莫深愁”為杜甫自況。
至于“ 渾漫與”中的“與”字,舊本曾作“興”,清末郭曾忻解釋說:“所謂漫興,只是逐景隨情,不更起爐作灶,正是真詩!(《讀杜札記》)此處強調(diào)任筆所之,自然而然?傊,首頷二聯(lián)總體著眼,大處落墨,雖為短述,語實驚人,雖未直接描寫江上海勢,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渾厚深涵,遼闊無垠,大氣磅礴。心中之海,詩人采取了虛寫的辦法。正如金圣嘆所說,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實從江上悟出也!(《杜詩解》卷二)所謂海勢,其實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應攝取,若完全避開江水,則海勢亦無所依附,而不成其為江如海勢。為此,詩人緊接首頷二聯(lián)虛寫海勢以后,隨即轉(zhuǎn)入實寫江水。
故頸聯(lián)道 :“新添水檻供重釣,故著(著)浮槎替入舟!贝颂庪m寫江水,但只是輕輕帶過,如此觸及江水、悟及海勢的寫法,令人玩味不盡。正如王嗣奭所說 :“水勢不易描寫 ,故止詠水檻浮舟。此避實擊虛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嘆所說 :“不必于江上無涉,而實非著意江上也!(《杜詩解》卷二)尾聯(lián)詩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轉(zhuǎn)折,融注新意。詩人之語,已經(jīng)驚人。詩人說:若得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豈不快哉!尾聯(lián)思路新奇,饒有興味,且與首聯(lián)相呼應,顯示出詩人對藝術(shù)最高境界的執(zhí)著追求。“更為驚人之語也!(《杜詩解》卷二)
對詩與詩題之間的關(guān)系金圣嘆先生寫道:“每嘆先生作詩,妙于制題。此題有此詩,則奇而尤奇者也。詩八句中,從不欲一字顧題,乃一口讀去,若非此題必不能弁此詩者。題是‘江上值水如海勢’七字而止,下又綴以‘聊短述’三字。讀詩者,不看他所綴之三字,而謂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勢如海也。則八句現(xiàn)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詩解》卷二)從他評析中,可以得知:此詩詩題與詩中八句,構(gòu)成了一個渾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體。雖未寫海,而如海勢。此詩以虛帶實,出奇制勝,意在言外,令人嘆為觀止。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公元761年(唐代宗上元二年)。杜甫(詩圣)時年五十歲,居于成都草堂。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全詩譯文與賞析4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譯文]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鷗鳥互相追逐嬉戲,親親熱熱。
[出自] 杜甫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注釋:
江村: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是受安史之亂影響較小的西南富庶之鄉(xiāng)。
抱:圍繞。
長夏:盛夏。
祿米:或為多病所須惟藥物。
微軀:微賤的身軀,詩人自指。
譯文1: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鷗鳥互相追逐嬉戲,親親熱熱。妻子在紙上畫著棋盤,小兒敲針作魚鉤。我老了,多病的身體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藥物,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么奢求呢?
譯文2:
浣花溪清澈的水,彎彎曲曲地繞村而流;在長長的夏日中,處處都顯得恬靜安幽。自由飛翔、自來自去的,是那梁上的燕子;不離左右、相親相近的,是那水中的群鷗。閑來無室,老妻展開素紙,畫著棋盤;無憂無慮的幼子敲彎細針,做成釣鉤。只要有老朋友周濟一些米糧,我這微賤之人也就別無所求。
賞析:
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在幾個月之前,詩人經(jīng)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從同州經(jīng)由綿州,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zhàn)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xiāng)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親友故舊的資助而辛苦經(jīng)營的草堂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飽經(jīng)離鄉(xiāng)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于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
本詩首聯(lián)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詩關(guān)緊的話,提挈一篇旨意。中間四句,緊緊貼住“事事幽”,一路敘下。梁間燕子,時來時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鷗,忽遠忽近,相伴而相隨。從詩人眼里看來,燕子也罷,鷗鳥也罷,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群適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靜,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詩人愜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tài),望而可親;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覺可愛。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村居樂事,件件如意。經(jīng)歷長期離亂之后,重新獲得家室兒女之樂,詩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結(jié)句“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雖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里正包藏著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曰“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杜甫確實沒有忘記,自己眼前優(yōu)游閑適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chǔ)之上的。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壓痛點。一旦分祿賜米發(fā)生了問題,一切就都談不到了。所以,我們無妨說,這結(jié)末兩句,與其說是幸詞,倒毋寧說是苦情。艱窶貧困、依人為活的一代詩宗,在暫得棲息,甫能安居的同時,便吐露這樣悲酸的話語,實在是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人才的強烈控訴。
中聯(lián)四句,從物態(tài)人情方面,寫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結(jié)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關(guān)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題,最為簡凈,最為穩(wěn)當。
《江村》一詩,在藝術(shù)處理上,也有獨特之處。
一是復字不犯復。此詩首聯(lián)的兩句中,“江”字、“村”字皆兩見。照一般做律詩的規(guī)矩,頷、頸兩聯(lián)同一聯(lián)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lián)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么嚴格,但也應該盡可能避復字。現(xiàn)在用一對復字,就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并不覺得是犯復了。這情況,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來救正,復字也要用復字來彌補。況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兩個疊字“事事”,這樣一來,頭兩句詩在讀起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枝撐之感了。
二是全詩前后嚙合,照應緊湊!傲荷涎唷睂佟按濉,“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鉤”又暗寓“清江”。頷聯(lián)“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lián)的“畫”字、“敲”字,字皆現(xiàn)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
三是結(jié)句,忽轉(zhuǎn)凄婉,很有杜甫詠懷詩的特色。杜甫有兩句詩自道其做詩的甘苦,說是“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zhuǎn)凄涼”(《至后》)。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著寫著,最后結(jié)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郁”,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全詩譯文與賞析5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譯文] 在滿是古木的森林里,那條小徑已經(jīng)好久沒有人走過了!可是深山響起的鐘聲,又是從何處傳來的呢?
[出自] 王維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釋:
香積寺:今名風穴寺,又名千峰寺,位于汝州市 區(qū)東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風穴山中。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蘢,流水潺潺。迤儷北行3華里,方能發(fā)現(xiàn)寺院,確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處”的詩情畫意。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鐘:寺廟的鐘鳴聲。
咽:嗚咽。
危:高的,陡的!拔J币鉃楦呗柕难率
冷青松:為青松所冷。
薄暮:黃昏。
曲:水邊。
安禪:指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
毒龍: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見《涅磐經(jīng)》:“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譯文1:
不知香積寺在此山中,行來數(shù)里身入云峰。
無人的石徑旁叢生古樹,深山里是何處響起鐘聲。
流泉聲咽,穿過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著濃蔭的青松。
暮色降臨空潭側(cè)畔,入定的禪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譯文2:
不知道香積寺坐落在哪里,步行數(shù)里進入白云纏繞的山間。古木參天沒有人行的小路,深山何處傳來古剎的'鐘聲?泉水流過高山響聲軟綿無力,黃昏的余暉照在幽深的松林里顯得冷峻。傍晚深潭格外地寂靜,正是安禪入定的時候。
譯文3:
不知道香積寺的準確位置,步行幾里路走進云霧繚繞的山峰。古木參天,小徑之上沒有人行;我正在惶惑之時,從山深之處傳來了鐘聲。泉水流淌在高高的巖石之下,發(fā)出滯澀幽咽之音;日光照在蒼松之上,顯得更加冷清。薄暮降臨,在潭水彎曲的地方,空寂幽靜,一位僧人正在坐禪,他將要入定,控制了欲望這條毒龍。
賞析:
王維,盛唐時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王維是中國文學史上受佛學影響很深的大詩人,因其詩歌中多有禪宗意象,故后人將其和“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并稱為“詩佛”。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蓖蹙S的詩善以鐘聲,尤其是暮鐘、晚鐘寫禪理。這首《過香積寺》是其中之一。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边@二句,寫詩人無心訪寺而深入云峰,云霧繚繞之處,忽聞鐘聲而始知有寺。這飄忽的鐘聲,顯得山更清幽、寂靜,似乎蘊涵了某種神奇的暗示。所以才會有了“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思緒。
悠揚平緩的鐘聲,使詩人將禪思化為詩情,而悠遠的禪思,似乎又在這裊裊不絕的鐘聲余音中回蕩。在這寂靜中響起,又在寂靜中消失的鐘聲,傳達出來的是永恒的靜。同時,又似禪家欲向世人敲響警鐘:世間萬物皆是虛幻,必將歸于空無。從而把讀者引入“空無合一”境界。所以,在詩人看來,禪是有制服內(nèi)心妄念功用的利器,因而有“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的結(jié)論之語。
從詩人的禪詩中,我們體味到:人最難控制的,不是事業(yè)與權(quán)利,而是人心。而控制自我的本心,又難過控制他人之心。多數(shù)的煩惱和虛妄,其實都來自自己心中。如果能克服內(nèi)心妄念,自然會得到安寧祥和。
全詩譯文與賞析6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這兩句寫的是早秋時節(jié)山居所見的景象——窗前大樹遮陰,平時很少見到陽光,現(xiàn)在,樹葉凋落,陽光即臨窗射進;池水因滿而不流動,所以聽不到水聲。觀察入微,寫景逼真、細膩,語雖平淡,韻味頗足,對仗亦工。
出自溫庭筠《早秋山居》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樹凋:樹葉凋謝。
譯文
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一片霜氣。樹葉凋零了,窗邊還有陽光照著;池塘滿了,水依然沒有聲音。樹上的果實成熟落下,葉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見猿猴在林中走過,也聽得見鹿行的聲音。彈著素琴心情恬淡平靜,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聲相伴。
賞析
《早秋山居》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所作的五言律詩。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全詩主觀情志和客觀景物有機地融為一體,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而以早秋為一篇著色重點。
秋天剛到,山家便覺爽氣襲人。報晴的霜訊,也從每天凌晨得知,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氣候特征。首聯(lián)以早寒和霜晴寫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覺,有空中作畫之妙。
頷聯(lián)拈出“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人們常見的景物,寫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見詩人靜觀事物,善于攝取的藝術(shù)本領(lǐng)。即歌德所說:“詩人的本領(lǐng),在于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慣見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勝的側(cè)面。”(《歌德對話錄》)前半兩聯(lián)是對山居早秋特有的氣候和景物作了客觀描寫,為下面兩聯(lián)的主觀反應作鋪襯。交代了氣候和景物的變遷,
頸聯(lián)便就眼前戶外聞見的動物行動作出主觀的判斷!肮洹、“ 葉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實景,而從果落可推見到猿過,葉干聞知鹿行,可見這兒山深人少,猿鹿才會從容大膽地晝夜出來覓食,山居環(huán)境的寥落寂靜,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鳥鳴山更幽”的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由此引發(fā)居靜自樂的閑適心情。
尾聯(lián)抒寫在如此幽靜絕塵的山林里,詩人手弄素琴,隨著琴曲的旋律,滿懷的私心雜念完全平靜下來,這時透明的心境,伴隨戶外夜泉的清音,進入一種純凈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領(lǐng)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曠懷的恬泊情趣。主觀情志和客觀自然融為一體,不但凈化了詩人的心靈,同時也使讀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全詩譯文與賞析7
李商隱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
永懷當此節(jié),倚立自移時。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
天涯占夢數(shù),疑誤有新知。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這兩句是說,我的家就像天上的北斗和自己離家時的春日一樣遙遠;而自己出使南陵已寓居很久了,還遲遲不能歸去。思鄉(xiāng)情深,比喻新穎,韻味悠長。
譯文
當初你離去時春潮漫平欄桿;如今秋蟬不鳴露水掛滿樹枝。
我永遠懷念當時那美好時節(jié);今日重倚檻前不覺時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處像春天般遙遠;我在南陵嫌送信人來得太遲。
遠隔天涯我屢次占卜著美夢;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記。
賞析
《涼思》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這是一首因時光流逝,對涼秋而懷舊的詩歌。此詩流露了作者盼望友人來信,卻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終竟懷疑對方已有新交,唯恐為人所棄。懷疑對方將自己忘了,則把詩人對友情的執(zhí)著寫得更深了一層。詩人在涼秋中回憶友人離去的情景,寄托了無限的思念,也暗喻出自已難展抱負的愁懷。全詩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語言風格爽朗清淡,不雕飾,不造作,用詞簡練,意蘊溫婉,清新淡雅,情深意長。
這是寫詩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聯(lián)寫愁思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訪客已經(jīng)離去,池水漲平了欄檻,知了停止噪鳴,清露掛滿樹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涼圖景!但是,詩句的勝處不光在于寫景真切,它還細致地傳達出詩人心理感受的微妙變化。如“客去”與“波平檻”,本來是互不相關(guān)的兩件事而連在一起敘述,是大有道理的。大凡人在熱鬧之中,是不會去注意夜晚池塘漲水這類細節(jié)的。只有當客人告退、孤身獨坐時,才會突然發(fā)現(xiàn):喲,怎么不知不覺間面前的水波已漲得這么高了!同樣,鳴蟬與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靜下來心緒無聊時,才會覺察到現(xiàn)象的變化。所以,這聯(lián)寫景實際上反映了詩人由鬧至靜后的特殊心境,為引起愁思作了鋪墊。
第二聯(lián)開始,詩人的筆觸由“涼”轉(zhuǎn)入“思”。詩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欄柱之間,他凝神長想,思潮起伏。讀者雖還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經(jīng)感染到那種愁思綿綿的悲涼情味。
詩篇后半進入所思的.內(nèi)容。頸聯(lián)兩句意思是:離開長安已有兩個年頭,滯留遠方未歸;而托去南陵傳信的使者,又遲遲不帶回期待的消息。處在這樣進退兩難的境地,無怪乎詩人要產(chǎn)生被棄置天涯、零丁無告的感覺,屢屢借夢境占卜吉兇,甚至猜疑所聯(lián)系的對方有了新結(jié)識的朋友而不念舊交了。“涼思”一題,語意雙關(guān):既指“思”由“涼”生,也意味著思緒悲涼。按照這樣的理解,“涼”和“思”又是通篇融貫為一體的。
此詩抒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不像作者一般詩作那樣婉曲見意,但傾吐胸懷仍有宛轉(zhuǎn)含蓄之處,并非一瀉無余。語言風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飾,也有別于李商隱一貫的精工典麗的作風,正適合于表現(xiàn)那種凄冷蕭瑟的情懷。語言風格爽朗清淡,不雕飾,不造作。細細吟來,一種悲思綿綿的悲涼情味隨之而生。大作家善于隨物賦形,不受一種固定風格的拘限,于此可見一斑。
全詩譯文與賞析8
《江南春》唐。杜牧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千里鶯啼綠映紅。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水村山郭酒旗風。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南朝四百八十寺。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
多少樓臺煙雨中。
白話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作品賞析:
《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xiàn)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全詩譯文與賞析9
渡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xiāng)國夢,敝裘猶帶帝京塵。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1)“客愁”在詩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4分)
答案:奔波忙碌(幾問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家鄉(xiāng)(鄉(xiāng)國夢),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聯(lián)起總括作用,從其它三聯(lián)中歸納出與愁的表現(xiàn)有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語,進行總結(jié)即可。
。2)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答案: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解析: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如《》“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痹娙思淳白詻r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本詩也是如此,用沙鷗的到處飛翔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詩歌翻譯:在這揚子江頭我已經(jīng)是幾度經(jīng)過渡口了,江中的風波還像以前一樣作為客人的我卻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飛去的白日比我還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譏笑我這個失意的人。獨自睡去,卻又為思念家鄉(xiāng)的夢驚醒,破舊的衣服上還沾有京師的塵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樣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對著江上飛來飛去的沙鷗吟詩,聯(lián)想到自己孤單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產(chǎn)生了愴然之情。
【注釋】(1)“揚子”句:揚子津,為古津渡名,在江蘇江都縣南,有揚子橋,自古為江濱津要處。幾問津,幾次求渡。(2)“西飛”句:喻夕陽易逝,歲月催人。(3)“孤枕”句,指在旅途中。(4)“敝裘”句,化用陸機《為顧彥元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作緇”句意。
【作者簡介】
張弼(生卒不詳),字舜元,莆田仙游人。曾授福州司戶參軍,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譯文】
徘徊在岸邊,幾番求渡卻不得,江上風雨煙波一如舊時模樣,而我這渡客卻又添了新的愁緒。夕陽跟我一樣向西邊匆匆墜落,兩岸青山冷笑著看我一路北行。獨行獨宿在漫漫旅途中,無法克制住對故土家國的思念,我那破舊不堪的裘衣似乎還沾染著京都的風塵。舊日一起游學論道的友人如今已四散分離,不知漂泊到哪兒去了,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對著沙鷗吟詩,抒發(fā)的孤寂與傷悲。
【說明】
李東陽《麗堂詩話》云:“張東海汝弼草書名一世,詩亦清健有風致。如下第詩曰:‘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眲t此詩原為下第后作,故多感慨語。此詩表達了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思念之情,抒發(fā)離別的感慨和愁緒。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痹娙思淳白詻r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本詩也是如此,用沙鷗的到處飛翔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全詩譯文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全詩譯文與賞析12-11
涼州詞譯文及全詩賞析12-02
《涼思》全詩譯文及賞析09-28
盧綸《塞下曲》譯文及全詩賞析07-20
《過香積寺》全詩譯文及賞析10-18
《長歌行》全詩譯文及古詩詞賞析11-12
《國殤》全詩賞析03-14
《草堂》全詩賞析10-27
《蟬》的全詩及賞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