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1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币驗榫Y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天應乞與一作:天教分付;盡道一作:自作)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都說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
她從遙遠的地方歸來,更加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了,微微一笑,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應梅花的清香;我試著問她:“嶺應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寓娘:王鞏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
寓娘:王鞏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
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皓齒:雪白的牙齒。
炎海:喻酷熱。
嶺:指大庾嶺,溝通嶺應嶺北咽喉要道。
試問: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边@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xiàn)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霸娧灾,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顏愈少!睅X應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郑笠缰~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靶r猶帶嶺梅香”,表現(xiàn)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
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應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tǒng)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使蘇軾遭殺身之禍的“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應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隨行到嶺應。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應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詞作于公元1085(元豐八年)十二月。公元1084年(蘇軾元豐七年)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赴任途中乞常州居住,八年六月起知登州,十月,以禮部侍郎召還,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chuàng)作此詞。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2
原文: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天教分付 一作:天應乞與)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作品背景
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使蘇軾遭殺身之禍的“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元豐六年(1083)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詞作于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蘇軾元豐七年(1084)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赴任途中乞常州居住,八年六月起知登州,十月,以禮部侍郎召還,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chuàng)作此詞。
賞析
這首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tǒng)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边@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xiàn)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霸娧灾,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睅X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洋溢著詞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笑時猶帶嶺梅香”,表現(xiàn)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3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詠長嘯從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騎馬還輕便,任由這突如其來的一陣雨吹打吧,不怕!
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仡^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中心思想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只要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順境不驕,逆境不懼,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寧靜和快樂。作者以風趣幽默的筆調寫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達了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定風波賞析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爸裾让⑿p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上闋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下闋由雨中情懷的抒發(fā)轉入對雨后放晴的描述。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飽含人生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4
翻譯/譯文
譯文
兩朵芙蓉漸漸地紅起,像半紅的臉一樣。戀戀不舍地特地為開一次。假說徐守沒有這種感受,為什么這兩朵不對別人開放?
看見芙蓉在濛濛細中搖擺不止,勸徐守停止說喝滿杯的話了。進一步問酒席前的東坡醉官,明年,芙蓉開時,我們再為誰來敬一杯?
注釋
、琶虾嘀好险,東平人,曾中進土。
⑵拒霜:即木芙蓉。
⑶君猷:徐君猷,字大受,東人,當時知黃州,貶黃州,君猷待之甚厚。
⑷兩兩輕紅半暈腮:形容兩朵芙蓉呈粉紅色,像美人暈紅的臉腮。暈腮,紅臉。
⑸獨:,特地;兀毫吭~。
、孰p:兩朵芙蓉花。
、说桶海呵霸院笱。十分杯:滿杯酒。
、套鹎埃壕葡啊?窀笔梗簴|坡自稱狂醉團練副使,無事可做的酒官。
⑼來歲:明年。
賞析/鑒賞
上片,以擬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豐厚政績!皟蓛奢p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推出一個動感鏡頭:如美人暈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紅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為徐守開放。作者總是以靈敏的眼光,豐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來觀察、來體驗客觀世界,認為界的萬事萬物都有靈性,于是寫進作品里,就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作者用美麗、名貴的芙蓉花來敬贈一位“非使君莫可當此花”者,足見東坡對這位賢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擬人之法,高超絕妙。“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以設問的句式,更深透一層地把這種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華起來!半p花不向別人開?”這一過片問話結句,收而難止,留有余味,為下片的深化題旨作了鋪墊。
下片,“但看低昂煙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承上問話,由寫芙蓉花的動人美貌、誘人感情到寫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細中的芙蓉花,它在為你動情而翩翩起舞!勸君多喝幾杯滿杯酒表示謝意!暗弊忠挥茫舷乱馓N,一脈相通!案蜃鹎翱窀笔,來歲,花開時節(jié)與誰來?”自問無答的`三句話令人回味。東坡問:明年,芙蓉花開時節(jié),我們與誰而來?芙蓉花與誰“依依”而開,答案便是余下的想象空間了。
全詞,采用擬人、設問的手法,強化了詞的主觀感情色彩!半p拒霜獨向君猷而開”,景語含蓄,比直說更有意味。芙蓉花是那樣的真情癡情,誰不為之動心!皝須q,花開時節(jié)為誰來?”用筆越曲,含情越深,留下了長久的回味。
《》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十。徐君猷上任只有一年半。在較為平靜的東坡心田里,徐守政績視甚明顯。應孟亨之通判之邀,在秋香亭對飲言歡,以頌徐守之功德。作此詞和《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以戲之》詩以志之。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5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币驗榫Y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1]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hào)齒[2],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注釋】
[1]分付:賜予。
[2]皓(hào)齒:白白的牙齒。
【譯文】
常羨慕你這英俊男兒,儀態(tài)嫻雅,容顏如玉,老天多情又賜予你一位肌膚白皙如酥的美女。聽她清歌一曲自作自唱,輕啟皓齒,歌聲清揚;微風乍起吹送,似有飛雪飄灑攜去熱浪,炎炎酷暑變清涼。從萬里外的嶺南歸來,更加煥發(fā)了你們的青春。難忘你們的微笑,淺淺的笑容里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芬。試問謫居嶺南的處境該是難以習慣吧?想不到她的回答卻是:我這顆心兒安放在哪,哪兒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解析】
王定國即王鞏,字定國。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今廣西賓陽)。王定國受貶時,其歌伎柔奴隨行到嶺南(嶺,指大庾嶺)。這首詞寫于王定國遭貶后自嶺南賓州歸來,東坡與二人于汴京相逢的家宴上。柔奴為勸酒時,東坡問她是不是不習慣廣南的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東坡聽后深受感動,寫了這首詞,刻畫出一位不僅有姣好容貌也有著美好心靈的歌伎形象。
起筆“常羨”二句,以“琢玉郎”和“點酥娘”為喻,形容王定國與其歌伎柔奴的美好形象!白劣窭伞奔从褡恋纳倌昀,形容王定國的美好儀態(tài);“點酥娘”為一歌女名,這是用“點酥”比喻柔奴的肌膚如同凝酥般白皙嬌美。上闋寫人、寫歌、寫情,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一個美好、歡快、清爽的.情境。蘇軾與王定國、柔奴三人有一個共同的人生境遇和共同的苦樂情懷:同是“烏臺詩案”的蒙冤被貶、歷經苦難又走出苦難的無辜受害者。蘇軾用人的美好依舊、自作自唱的清歌、酷暑“變清涼”的如釋重負的感覺,寫出了他們走過人生的陰霾、面臨命運的轉機時的欣悅的心境!把╋w炎海變清涼”的感覺出語新奇又真切。
下闋“萬里歸來顏愈少”三句也寫得有形、有情、有神韻。“顏愈少”意謂雖飽嘗他鄉(xiāng)漂泊之苦,歸來反而風采依舊,暗寫了柔奴的堅韌與內在的活力。平靜的“微笑”之中漾溢出嶺南梅花傲雪的貞靜的梅香,以笑引梅,以花寫人,以梅的清香寫人的內質的美。蘇軾選了一個“微笑”的鏡頭,然后用奇妙而又意味深長的想象將美好的視覺形象與嶺南“梅香”的嗅覺美感通感起來,喚起讀者聯(lián)想,境界全出又含有蘇軾的情意結句又出新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引出一句警策雋永的人生悟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雖然化用《吾土》的“身心安處為吾土”,但用于這里十分符合柔奴和王定國的經歷。在贊美一位看似柔弱卻堅強的女子的同時,也表達出自己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同時表達了對受到“烏臺案”牽連的友人的一種關切,這種關切并沒有感傷的情調,而是經歷了風雨重見彩虹的欣慰。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6
古詩原文
元豐五年七月六日①,王文甫家飲釀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詞。
雨洗娟娟嫩葉光。風吹細細綠筠香。秀色亂侵書帙晚。簾卷。清陰微過酒尊涼。
人畫竹身肥擁腫。何用。先生落筆勝蕭郎。記得小軒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東窗。
注釋解釋
、佼敃r蘇軾謫居黃州。
、谑捓桑柑拼嫾沂拹,善畫竹,自居易曾稱贊他畫的竹“莖瘦節(jié)節(jié)竦”,“枝活葉葉動”。
詩文賞析
《定風波·雨洗娟娟嫩葉光》寫出了竹在風中枝葉參差、搖曳不定的特點,表達作者追求清瘦靈魂,追求神韻;在人生態(tài)度上,作者處于人生低谷卻仍能夠曠達超脫、狂放自適
這是一首集句詞。詞的上闋集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詞的下闋集兩位詩人的詩句,
一是白居易《畫竹歌并引》:“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人畫竹身肥擁腫,蕭畫莖瘦節(jié)節(jié)竦。”“嬋娟不失筠粉態(tài),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二是當朝曹希蘊詩。蘇東坡在《書曹希蘊詩》說:“近世有婦人曹希蘊者,頗能詩,雖格韻不高,然時有巧語。嘗作《墨竹》詩云:記得小軒岑寂夜,月移疏影上東墻。此語甚工。”詩歌上闋寫景,描寫了雨后竹葉潤澤,風吹竹葉傳來陣陣清香的情形。“秀色亂侵書帙晚,簾卷,清陰微過酒尊涼”句中“秀”字進一步照應上文暗寫了竹子在雨水的滋潤下的光澤;而“亂”字則照應了上文中的“風”的存在,寫出了風過竹葉、竹枝帶來的.動態(tài)美,使畫面生動可感。下闋中竹之孤影給人以清癯感,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雖孤寂卻超脫的性情。
詞的上闋集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痹~的下闋集兩位詩人的詩句,
一是白居易《畫竹歌并引》:“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人畫竹身肥擁腫,蕭畫莖瘦節(jié)節(jié)竦。”“嬋娟不失筠粉態(tài),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二是當朝曹希蘊詩。蘇東坡在《書曹希蘊詩》說:“近世有婦人曹希蘊者,頗能詩,雖格韻不高,然時有巧語。嘗作《墨竹》詩云:記得小軒岑寂夜,月移疏影上東墻。此語甚工!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7
定風波·席上送范廓之
辛棄疾〔宋代〕
聽我尊前醉后歌,人生無奈別離何。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無奈一作:亡奈)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波。借使未如鷗鳥伴;經慣,也應學得老漁蓑。
譯文
請聽聽我在酒杯前說的這番話,離別本是人生中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話,即使相隔千里,也會感覺很近,一定要相信:如果感情疏遠,即使面對面也如隔山河。告訴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沒有政治上的風波來糾纏我了。即使不能稱為鷗鳥的同伴,但是習慣了以后也能像老漁翁一樣,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釣。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風波令、醉瓊枝、定風流等。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另有雙調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雙調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五句兩平韻兩仄韻;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兩平韻兩仄韻等變體。范廓之:即范開,據稼軒同時所作《醉翁操》題序,知范廓之將去臨安應試。“游建康”,當是預擬之行。建康:即今江蘇南京市!奥犖摇眱删洌褐^人生離別本屬無可奈何之事。尊:同樽,酒杯。尊,《說文》:“尊,酒器也!薄凹恼Z”三句:寄語建康山水,我已再無風波之虞。石頭城:《元和郡縣志》:“石頭城在上元縣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吳改為石頭!本邮浚汗糯Q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此處稼軒自稱。淳熙八年辛丑(1181),稼軒四十二歲,帶湖新居落成,始以稼名軒,自號稼軒居士。渾:全。風波:此指政治上的風波。借使:即使。鷗鳥伴:以鷗鳥為伴。黃庭堅《登快閣》詩:“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稼軒《水調歌頭·盟鷗》:“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經慣:意指經歷一段自我修養(yǎng),已經習慣于隱居生活。老漁蓑(suō):張志和《漁歌子》:“青篛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绷谠督罚骸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睗O蓑:指漁夫。蓑:蓑衣。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
此詞的'上片便寫情感,寫送別。開頭三句,“人生無奈別離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語,所以無奈者,是人世間終將有別離也,不能不為別離,別離而又無能為,是雖無,亦真不可不為無奈也。即人生中離別是無可奈何的,也是無法改變的。只要親情真摯,使在千里之外,也覺得很近。正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一種曠達。“無情對面是山河”一句寫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為建康是當時的抗金前線,詞人也多次登建康賞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覽,于是引起家國之恨!暗埂倍Z雋永之甚,“無情”兩字,正是詞人壯志未酬的憂怨。此處三句語意尤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開闊。對面無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態(tài),若其衷不同,所謀所想為異,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現(xiàn)實世界之利益關系,則豈僅無情對面是山河而已,所謂無所不用其極以達其目的,世人豈吝為之者邪。
下片作見慣世面語,“而今”一句,仍可見作者之英雄豪氣。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頭城下的江水也沒有了那種怒濤。自己被排擠、受打擊,已經閑居山林,假使不與鷗鳥為伴,也和披著蓑衣的漁父差不多。閑適曠達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憤懣、牢騷。寄語建康故人,而今歸退田園,當無宦海風波之虞。
此詞寫送行而不流于感傷。明快爽朗,開人心胸。一起點明離宴,似悲實曠。上下兩片,渾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寫尋常事,而能見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8
原文: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
蘇軾〔宋代〕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币驗榫Y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天應乞與一作:天教分付;盡道一作:自作)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都說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她從遙遠的地方歸來,更加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了,微微一笑,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試著問她:“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寓娘:王鞏的歌妓。柔奴:即寓娘。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寓娘:王鞏的歌妓。柔奴:即寓娘。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皓齒:雪白的牙齒。炎海:喻酷熱。嶺:指大庾嶺,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試問: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边@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xiàn)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霸娧灾荆柙佈浴,“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顏愈少!睅X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郑笠缰~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靶r猶帶嶺梅香”,表現(xiàn)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
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tǒng)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9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①。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②,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③,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帰,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偕澈涸邳S州東南三十里,又稱螺獅店。
、诿⑿翰菪。
③料峭:風力寒冷。
④蕭瑟處:適才遇雨的地方。
賞析
蘇軾看不上柳永詞的俚俗香艷,從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定風波》,正可以作一個對照。蘇軾是充滿創(chuàng)變精神的,并且也通音律,但他不大接受當時流行的市井新樂,比如這首《定風波》,他還是按照唐五代的舊樂來寫作令詞。柳永的《定風波》是代言體的閨情詞,蘇軾則是自寫心情的“士大夫之詞”。
詞因出游途中遇雨而作。蘇軾當時謫居黃州。作品寫了自然界的風雨,而又處處綰合著人生的風雨,體現(xiàn)出作者在困境中的深沉思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遍_篇兩句以“莫聽”、“何妨”領起,作者寫風雨,卻并沒有客觀描寫風雨之狀,而是將風雨的描寫籠罩在自己的主觀感情之中,這就奠定了整篇詞的一個基調!爸裾让⑿p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句表面是說拄著竹杖、穿著芒鞋,在風雨之中健步前行,比騎馬更輕便,但其中又另有深意。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屬于閑人的。作者在兩年后離開黃州量移汝州,途經廬山,有《初入廬山》詩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故侯”是說自己曾經是做官的,但現(xiàn)在已經不是了。而馬則是官員或忙人的坐騎,正所謂“行人路上馬蹄忙”。竹杖芒鞋誠然是輕的,輕巧,輕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帶水,比起騎馬的便捷來又差遠了。那么,這“輕”字其實另有含義,分明有“無官一身輕”的.意思。接下來短促而決絕的兩個字“誰怕”,再一次表明了作者不懼自然與人生的任何風雨的態(tài)度!耙凰驘熡耆纹缴。”作者從眼前景寫到心中事。從眼前的風雨想到人生的風雨,既表明了坦然接受人生挫折的態(tài)度,也有著從“無官一身輕”而來的希望從此歸去、放浪于煙波浩渺的江湖的意愿。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幾句寫雨過天晴!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幾句既是寫實,也有著言外之深意?梢宰鲀煞N理解:一種是用陶淵明“歸去來兮”之意,表明歸隱的意愿,歸隱了,便離開了宦海風波,沒有大起也便沒有大落。一種是從自然界中的風雨獲得人生的啟悟,自此歸去后,便能以坦然平靜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的一切起起落落。
作者能夠很好地運用《定風波》這個詞調平仄韻間押的特點來配合詞意的表達。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兩句連押兩個平聲韻,意思也是一氣直下。接下來三組都是七言、兩言、七言的體式,前兩句押仄聲韻,第三句押平聲韻,往往便有一個語意上的轉折和跳躍,從而將第三句凸顯出來,成為警句。如“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后來都成為這首詞中常被人稱引的名句。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賞析:
原序: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因為綴詞云:
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受使蘇幾遭殺身之禍的“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定國受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到嶺南。元豐六年(1083)王鞏北歸,出柔奴(別名寓娘)為蘇軾勸酒。蘇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tǒng)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xiàn)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詩言志,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睅X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洋溢著詞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拔⑿Α倍,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嶺梅”,指大庾嶺上的梅花;“笑時猶帶嶺梅香”,表現(xiàn)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這一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賞析
這是柳永俚詞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明白透徹的.語言,大膽而直露地描寫一位女子的相思別離之情。上片寫自新春以來思婦沒精打采,疏懶厭倦的情緒和神態(tài)。太陽光已上了花梢,黃鶯在柳樹上穿飛跳挪,思婦依舊擁著熏香的錦被,終日里慵閑懶散。云樣的秀發(fā)蓬松散亂,紅潤的面容憔悴瘦削,終日百無聊賴,懶得梳洗打扮,搽搽抹抹!盁o那”一聲長嘆,點出所以然之故,只恨薄情人一去,蹤影全無,連書信也不捎回一個。下片展現(xiàn)思婦的內心活動,她后悔當初不把他的馬鞍子緊緊上鎖,把他留在家中,讓他坐在窗前,給他些紙張筆墨,終日苦讀,溫習功課,自己整日陪伴,方不至虛度青春。全詞以家?谡Z,鋪展閨房生活細節(jié),體現(xiàn)市民女性熾烈的愛情追求。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12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
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ㄩ_時節(jié)與誰來。
譯文
兩朵芙蓉漸漸地紅起,像美人半紅的臉一樣。戀戀不舍地特地為開一次。假說徐守沒有這種感受,為什么這兩朵芙蓉花不對別人開放?
看見芙蓉在濛濛細雨中搖擺不止,勸徐守停止說喝滿杯酒的話了。進一步問酒席前的東坡醉官,明年,芙蓉花開時,我們再為誰來敬一杯?
注釋
、琶虾嘀好险,東平人,曾中進土。
、凭芩杭茨拒饺。
、蔷啵盒炀,字大受,東海人,當時知黃州,蘇軾貶黃州,君猷待之甚厚。
⑷兩兩輕紅半暈腮:形容兩朵芙蓉呈粉紅色,像美人暈紅的`臉腮。暈腮,紅臉。
、瑟殻何ㄒ唬氐;兀毫吭~。
、孰p花:兩朵芙蓉花。
、说桶海呵霸院笱觥J直簼M杯酒。
⑻尊前:酒席前?窀笔梗簴|坡自稱狂醉團練副使,無事可做的酒官。
⑼來歲:明年。
2、孫凡禮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xx:249.參考資料:
王水照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93.@孫凡禮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xx:249.
創(chuàng)作背景
《定風波》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十月。徐君猷上任只有一年半時間。在較為平靜的東坡心田里,徐守政績視甚明顯。蘇軾應孟亨之通判之邀,在秋香亭對飲言歡,以頌徐守之功德。蘇軾作此詞和《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飲酒以詩戲之》詩以志之。參考資料:
孫凡禮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xx:249.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13
定風波·莫倚能歌斂黛眉
周邦彥 〔宋代〕
莫倚能歌斂黛眉。此歌能有幾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聲須記得來時。
苦恨城頭更漏永,無情豈解惜分飛。休訴金尊推玉臂。從醉。明朝有酒遣誰持。
譯文
不要倚仗自己擅長歌唱,就小覷了這首歌,這首歌能有幾個人知道呢?如果有一天花前月下我們再次重逢,你務必要重新調理琴弦再次彈唱,所以請不要忘記此時此刻的情形。
只恨那城頭的更鼓聲聲無情敲打催促天明,催促著你我分別,無情之人怎能理解“惜分飛”中的情誼。不要說你不勝酒力,我們還是共醉今晚吧,明天即使有酒,又到哪里去找誰為你斟滿杯呢?
注釋
倚:依照。斂黛眉:眉間凝聚憂愁。斂,收。黛,青黑色。
漏永:夜長。
金尊:金制的.酒杯,泛指酒杯。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14
定風波
作者: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云,終日厭厭倦梳裹。
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诋敵酢⒉话训癜版i。
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釋】
、偈鞘驴煽桑悍彩虏辉谝,一切事全含糊過去。
、谂窒耗樕喜氲挠椭⒘。
、勰佋疲侯^發(fā)散亂。:下垂貌。
④蠻箋象管:紙和筆。蠻箋:古代四川產的彩色箋紙。象管:象牙做的筆管。
⑤鎮(zhèn):鎮(zhèn)日,整天。
【評解】
這首詞以深切的同情,抒寫了淪落于社會下層的歌伎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以及內心的'煩惱與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襯人物的厭倦與煩惱情緒。下片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反映歌伎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首詞是柳永俚詞的代表作之一。
全詞運用通俗的語言,不加雕飾,把人物的生活情態(tài)與心理活動,刻畫得細致入微,頗能體現(xiàn)柳詞的特色。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賞析》:柳永的身世處境,使他對處于社會下層的妓女的生活,有著很深的了解,對她們的思想感情也有著很深的了解。
因而,詞里刻畫的許多婦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繪她們的心理活動,顯得格外生動、真切!抖L波》就是一首描寫很成功的以婦女為主人公的詞。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生動地體現(xiàn)出柳永“俚詞”的特點。柳永在語言上的“俚”和他“變舊聲,作新聲”,制作了大量的慢詞一樣,是他在詞的發(fā)展上作出的貢獻。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蘇軾〔宋代〕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譯文
不要厭煩貪睡的紅梅久久不能開放,只是愛惜自己不合時宜。偶爾是淡紅如桃杏色,文靜大方,偶爾疏條細枝傲立于雪霜。紅梅本具雪霜之質,不隨俗作態(tài)媚人,雖呈紅色,形類桃杏,乃是如美人不勝酒力所致,未曾墮其孤潔之本性。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紅梅的品格,只看重綠葉與青枝。
注釋
好睡:貪睡,此指紅梅苞芽周期漫長,久不開放。
慵:(yōng擁)懶。
憐:愛惜。
冰臉:比喻梅外表的白茸狀物。
小紅:淡紅。
閑雅:文靜大方。閑,通“嫻”。
尚余:剩下。
孤瘦:疏條瘦枝。
隨:聽任,順從。
雪霜姿:傲霜迎雪的`姿態(tài)。
沁:(qìn)滲入。
詩老:指北宋詩人石延年。
梅格:紅梅的品格。
綠葉與青枝:石延年《紅梅》詩有“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句,在此,蘇軾是譏其詩的淺近,境界不高。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作品通過紅梅傲然挺立露心格,來書寫自己遷謫后露艱難處境和復雜心情,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屈節(jié)從流露態(tài)度和達觀灑脫露品格。
作品露顯著特點是融寫物、抒情、議論于一體,并通過意境來表達思想句情。詞以“好睡物發(fā)端,以“自憐物相承,從紅梅露特征來展示紅梅清冷、自愛露形象。紅梅露一個明顯特點,是苞芽期相當漫長,因謂“好睡物;雖然紅梅好睡,但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有所期待,故曰“莫厭遲“。句中一“慵物字,悄悄透露了紅梅露孤寂苦衷和艱難處境。紅梅自身也明白,在這百花凋殘露嚴寒時節(jié),唯獨自己含苞育蕾,豈非有不合時宜之句。苞蕾外部過著密集光潔露白茸,盡管如同玉兔霜花般露潔白可愛,也只超自我顧戀,悲嘆“名花苦幽獨物(作者《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枝,土人不知貴也》)罷了。詞以“冰臉物來刻畫紅梅露玉潔冰清,既恰如其分露寫出了紅梅露儀表,也生動地寫出了紅梅不流習俗露超然之氣,它賦予了紅梅以生命和豐富露句情,形象逼真,發(fā)人深思。
“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物這三句是“詞眼物,繪形繪神,正面畫出紅梅露美姿豐神。“小紅桃杏色物,說她色如桃杏,鮮艷嬌麗,切紅梅露一個“紅物字!肮率菅┧宋铮f她斗雪凌霜,歸結到梅花孤傲瘦勁露本心!芭甲魑镆辉~上下關聯(lián),天生妙語。不說紅梅天生紅色,卻說美人因“自憐冰臉不時宜物,才“偶作物紅色以趨時風。但以下之意立轉,雖偶露紅妝,光彩照人,卻仍保留雪霜之姿質,依然還她“冰臉物本色。形神兼?zhèn),尤貴于神,這才是真正露“梅格物!
下片三句續(xù)對紅梅作渲染,筆轉而意仍承!靶莅验e心隨物態(tài)物,承“尚余孤瘦雪霜姿物;“酒生微暈沁瑤肌物,承“偶作小紅桃杏色物。“閑心物、“瑤肌物,仍以美人喻花,言心心本是閑淡雅致,不應隨世態(tài)而轉移;肌膚本是潔白如玉,何以酒暈生紅?“休把物二字一責,“何事物二字一詰,其辭若有憾焉,其意仍為紅梅作回護。“物態(tài)物,指桃杏嬌柔媚人露春態(tài)。石氏《紅梅》詩云“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物,其意昭然。這里是詞體,故筆意婉轉,不像做詩那樣明白說出罷了。下面“詩老不知梅格在物,補筆點明,一縱一收,回到本意。紅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豈在于青枝綠葉之有無哉!這正是東坡詠紅梅之慧眼獨具、匠心獨運處,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紅梅》詩露真諦所在。
此詞著意刻繪露紅梅,與詞人另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揀盡寒枝不肯棲物露縹緲孤鴻一樣,是蘇軾身處窮厄而不茍于世、潔身自守露人生態(tài)度露寫照。花格、人格露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絕塵俗、冰清玉潔露詞格。
作者介紹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定風波原文賞析02-26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02-28
定風波原文及賞析05-18
《定風波》原文和賞析09-02
《定風波·紅梅》原文及賞析11-08
定風波·紅梅原文賞析07-11
定風波·紅梅原文及賞析12-01
定風波·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1-11
柳永《定風波》原文、賞析、鑒賞、翻譯02-05
定風波·重陽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