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擬行路難·其四賞析
擬行路難·其四賞析1
nǐ háng lù nán qí sì
擬行路難其四
bào zhào
鮑照
xiè shuǐ zhì píng dì , gè zì dōng xī nán běi liú 。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rén shēng yì yǒu mìng , ān néng xíng tàn fù zuò chóu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zhuó jiǔ yǐ zì kuān , jǔ bēi duàn jué gē lù nán 。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xīn fēi mù shí qǐ wú gǎn ?tūn shēng zhí zhú bù gǎn yán 。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翻譯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唱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賞析
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xiàn)象。接下四句,詩人轉(zhuǎn)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借此從“行嘆復(fù)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詩的結(jié)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豈無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shù)境界。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gòu)思迂曲婉轉(zhuǎn),蘊藉深厚。
擬行路難·其四賞析2
《擬行路難》(其四)是一首直抒胸臆、沉郁悲憤之作,令人讀后深為作者懷才不遇、飽受壓抑的人生處境深深掬一捧同情之淚。
詩歌首二句從瀉水于地起興,以水的流向四面八方、不一而同來隱喻人生命運走向的不可預(yù)期,生動形象而耐人尋味,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
三、四句,緊承上文,由水之流向而論及人生命途之變幻莫測,為自己的不幸遭遇作自我寬慰。“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這是詩人的強顏歡笑與自嘲、調(diào)侃,也是失遇者彷徨無據(jù)的憤懣而無奈的牢騷。如此坦率道出,真切動人。
五、六兩句以特寫鏡頭描畫酌酒自寬的場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獨寂寞、抑郁苦悶,如何消解呢?他只能以酒消愁,痛飲狂歌,狂歌《行路難》,以此撫慰自我;而歌唱聲因舉杯飲酒愈發(fā)悲愁而黯然中斷、難以維繼。這樣一個逼真的場景,讓讀者能更直截地觸摸到詩人內(nèi)心中那種巖漿般沸騰的憤怒,仿佛看到一座就要汩汩噴發(fā)的火山一樣。
七、八兩句呈現(xiàn)的本詩情感洪峰舒緩下泄且復(fù)歸平靜的過程!靶姆悄臼M無感”這一句發(fā)自肺腑的真言道出了上文他那樣躁動、勃然的郁怒的.原因:人性非同草木,怎能沒有感情呢?他無法矯情地掩飾自己遭遇的不公,也無法阻撓自己心靈的吶喊。從這里,讀者不難看出一個有血性的真君子的率真。但是,他終究還是“吞聲躑躅不敢言”,為何會如此?這要聯(lián)系到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
鮑照生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森嚴,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這就阻截了寒門子弟的仕進道路。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北州衰淪,身地孤賤”、“孤門賤生,操無迥跡”、“負鍤下農(nóng),執(zhí)羈末皂”,空懷高才與宏圖,卻“英俊沉下僚”,始終郁郁不得志。如此令人窒息的時代大環(huán)境,他那理想不得實現(xiàn)的苦悶自然是如影隨形地糾結(jié)著,但是他終究無力去推翻大山般重壓的門閥制度,除了哀怨、郁悶,又能有什么辦法呢?欲語不能,欲說還休,無法真正徹底地宣泄內(nèi)心的痛苦與幽怨;而只能忍氣吞聲,不敢暢言:這才是最最凄慘的。
全詩雖有形象的比興與場景的烘托,但汩汩滔滔的胸臆的直陳,心跡的裸露,占據(jù)主導(dǎo)的位置。其沉郁、悲憤之情淋漓紙上,如早春河冰消融,奔涌而流,其漫溢之勢,觸目驚心。
擬行路難·其四賞析3
這首詩是《擬行路難》中的第四首。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fā)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nèi)容與原題妙合無垠。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詩人轉(zhuǎn)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全篇構(gòu)思迂曲婉轉(zhuǎn),蘊藉深厚,此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shù)境界。
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xiàn)象。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xiàn)象里,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某種人生哲理。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八钡牧飨,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讀者驚疑的氣勢。正如清代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這種筆法,正好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悲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zhuǎn)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他并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fù)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里詩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郁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這種口吻和這筆調(diào),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shù)效果。
詩的結(jié)尾,作者才吐出真情!靶姆悄臼M無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寫到這里,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郁積到最大的密度,達到了隨時都可能噴涌的程度。不盡情宣泄,不放聲歌唱,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現(xiàn)的卻是一聲低沉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克制住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tǒng)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社會現(xiàn)實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jīng)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有許許多多像詩人一樣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樣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里,這正是人間極大的不幸。而這種不幸的根源,已經(jīng)是盡在言外,表現(xiàn)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是詩人在忍氣吞聲和無可奈何之下所傾吐的憤激之詞。
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shù)境界。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gòu)思迂曲婉轉(zhuǎn),蘊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清代沈德潛評價說:“妙在不曾說破!睖蚀_地指明了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婉轉(zhuǎn)的流露,五言、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的靈活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diào)。
擬行路難·其四賞析4
悲歌一曲訴愁腸──鮑照《擬行路難》第四首賞析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這是南朝宋代著名詩人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首。詩人寄激情于平淡,以渾樸的筆調(diào),表達了沉郁不舒的情懷。
鮑照生活的時代,正是門閥制度盛行的時期!吧掀窡o寒門,下品無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懷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不得不在壯志未酬的憾恨中坐視時光流逝。即使躋身仕途,也多是充當(dāng)幕僚、府掾,備受壓抑,在困頓坎坷中徒然掙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鮑照的遭遇就是這樣的。他出身寒素,“身地孤賤”,無高貴的門第可資憑借。雖然年輕時即以詩為臨川王劉義慶所賞識,但始終不得志,一生中只做過諸如王國侍郎、縣令、中書舍人、參軍等一類小官。盡管他的詩文在南朝時已和謝靈運一樣,成為很有影響的三體之一,尤其是他的樂府詩“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沈德潛《古詩源》卷十一),但是這樣一位重要詩人居然史書無傳,僅在《宋書》及《南史》的《臨川王義慶傳》中附帶提到幾句。由此可見鮑照身前身后寂寞冷清境況之一斑!難怪鐘嶸為之嘆息:“才秀人微,故取湮當(dāng)代!”(《詩品》)仕途的艱難,世道的不平,世人的冷眼,像鉛似的烏云籠罩著詩人敏感的心靈,而在精神壓抑中迸發(fā)出來的憤懣之情,也往往在他的筆端化為警世的閃電,直指黑暗的現(xiàn)實。上面提到的《擬行路難》第四首,即是鮑照此類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這是人們習(xí)見的現(xiàn)象,真實而又平常。詩人拈出這一平常無奇的自然現(xiàn)象作為比興,以引出他對社會人生的百般感慨,這就使他的感慨也來得那么自然。它發(fā)自真實的生活感受,并非故作驚人之語:“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人的命運就像那“各自東西南北流”的瀉地之水一樣,漂泊到何處?流逝到何方?是平坦無阻?還是一路顛沛?這都是安排定了的,苦惱也沒有用。乍讀之下,似乎詩人是在不動感情地敘述一個客觀的道理,似乎他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xiàn)實。其實不然。只要深研詩意,就可以體會到詩人故作恬淡的語言中蘊含著多少憤慨!地,豈是平的?瀉水置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于地,不也是被他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高低所決定了嗎?縱使你有出眾的才華,又如何能越過這“地勢”的溝塹,又如何能沖破這門閥的藩籬呢!如果我們結(jié)合鮑照的另一篇作品《瓜步山楬文》就更能體會到“瀉水置平地”的內(nèi)在含意。他在楬文中借山川景物來發(fā)議論,抨擊憑借勢利、竊踞高位的烜赫之輩。他指出,瓜步山之所以能“凌清瞰遠,擅奇含秀,是亦居勢使之然也,故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遠矣”。詩人在這里,也是借“瀉水置平地”這一自然現(xiàn)象來含蓄地抨擊“人生亦有命”這一畸形的社會現(xiàn)實。詩人巧妙地運用反嘲的筆法,在質(zhì)樸平淡的詩句中寄寓了深沉的嘆喟。他越是說人生有命是正常的,就越是顯出這一現(xiàn)實的荒唐;他越是平靜地說“安能行嘆復(fù)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無可解脫的痛苦;他越是自我寬解,故作超脫之語,我們就越是感受到他那顆被壓抑的心靈在對命運苦苦地抗爭。
“瀉水”四句是第一層意思,言不當(dāng)愁。不當(dāng)愁,而愁苦偏偏郁結(jié)于胸,那么只有借酒澆愁了。于是,詩歌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層:“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睂Α芭e杯斷絕歌路難”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說“斷絕”指歌斷絕,“聲為君斷絕”之意(鮑照《發(fā)后渚》);一說“斷絕”指斷絕愁思,“裁悲且減思”之意(鮑照《擬行路難》第一首)。細味全詩,我覺得后者更為貼切,意境更為完整!缎新冯y》本是民間歌謠,主旨乃是“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稌x書》記載,袁山松曾作《行路難》,“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梢娖滢o以悲憤為主,其調(diào)多悲涼之音。“酌酒且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句,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tài)。試想一下,酌酒原為排遣愁懷,然而滿懷郁結(jié)的悲愁豈是區(qū)區(qū)杯酒能驅(qū)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倒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jié)高歌,唱起了凄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dāng)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qū)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jié)中,也可以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再往下,詩人沒有順著“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的詩意,繼續(xù)作解愁之語,而是筆鋒一轉(zhuǎn),掀起新的波瀾:“心非木石豈無感!边@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jié)。詩人那驅(qū)不散的`愁苦,實系于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更何況詩人生就一顆格外敏感的心,怎能不中情激蕩、百感俱生呢?“心非木石豈無感”,這一反問句式用得很精采。無論是以理勸喻,還是酌酒自寬,都表明詩人在竭力壓抑內(nèi)心的情感,強說愁嘆之情不當(dāng)有。但是“心非木石豈無感”像一聲疾雷震霆,滾滾而來,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它充滿了感情力量,就像從詩人備受壓抑的心房中突然迸跳出來的。它不是簡單地說明一下“人心有感”這一事實,而是以反問的口氣在大聲疾呼,帶著一股強烈的抗爭意味。這時,詩的意境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詩人的感慨如此之多、如此之深,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難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嗎?當(dāng)然不能!全詩的情感在這句達到了高潮。緊接著,一個陡然轉(zhuǎn)折,急轉(zhuǎn)直下:“吞聲躑躅不敢言!边@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情緒由極高至極低,如瀑布跳崖,跌宕起伏,給人以鮮明的對比感。前面的“心非木石豈無感”是那么慷慨義憤,后面的“吞聲躑躅不敢言”又是那么無可奈何!柏M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這富于戲劇性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到這里,我們怎能不為詩人不幸的命運而喟然長嘆呢?
從藝術(shù)上看,鮑照的這首《擬行路難》語言很質(zhì)樸。全詩用近乎口語的文字寫成,明白曉暢。詩人并非為寫詩而造情,而是在傾訴衷腸,一吐為快,詩句自然而然地從心底涌流出來,顯得十分真切感人。正因為它并非以文為飾,沒有以辭傷意之弊,故全詩氣勢連貫、渾然一體。這顯然得力于漢樂府的影響。不過,語言平易還不足以說明這首詩的特點。更難得的是鮑照用如此淺近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含蓄的詩意和深沉的感情。如“瀉水置平地”的比喻很淺近,但如前所分析的,它包含了復(fù)雜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又如“豈無感”三個字并不深奧,但在鮑照的筆下,它既申訴了愁嘆之情的合理性,又蘊含著對精神壓抑的抗議。這些并不那么率直的詩意,都要從那質(zhì)樸的語言中去細細體會。語言的平易與詩意的深邃,二者的融匯,使詩歌古樸而不流于淺露,含蓄而不失于生澀,具有一種渾樸莽蒼的格調(diào)。
如上所說,此詩不以文辭取勝,而以真情動人。全詩情感變化的層次清晰。開頭四句感情比較平靜,使人明顯感到詩人以理智克制情感的奔瀉。到飲酒自寬時,理智的防線在瓦解,情感的流動加快了;終于,《擬行路難》的悲歌沖口而出,情感之流直瀉而去。到“心非木石豈無感”句,詩情沸騰,就像卷石沖岸的巨濤一樣迎面涌來。最后“吞聲”句,好似一道鐵閘落下,將奔流的情感陡然截住,造成大起大落的藝術(shù)效果。從這完整的感情變化過程中,我們可以想到詩人日常的精神狀況:他常常將滿腹心事深藏,而強作平靜;只有在憑幾獨斟時,趁著酒興,慷慨悲歌、憤然陳詞。然而,一悟到置身何處,又不得不冷靜下來,忍氣吞聲。鮑照以短短的八句之章,將復(fù)雜的心路歷程表現(xiàn)得那么曲折婉轉(zhuǎn),足見詩人駕馭語言的非凡功力。
這首詩在音律上也有獨特之處。前四句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二句與第四句分別押韻,錯落有致,不僅讀起來抑揚頓挫,而且旋律也顯得舒緩平穩(wěn)。而從“酌酒以自寬”句起,隨著潛在情感的變化,驟然換韻,而且由先前的隔句押韻,變?yōu)橐豁嵉降,使詩歌的旋律如狂飆直下,因而產(chǎn)生了一種激越、奔放的音樂效果。韻律的變化與情感的進程相協(xié)調(diào),這就使情感起伏跳動的效果更加鮮明。
這首詩的立意也很巧妙。它本寫一段愁情,卻偏偏說“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這就越發(fā)突出了此愁之難言。他說“心非木石豈無感”,卻始終不曾點破所感為何,就更顯得此愁之無邊無涯。它郁積不散,觸處皆是。一讀之下,令人不由得與詩人一起扼腕悵恨!
擬行路難·其四賞析5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1.下列對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擬行路難(其四)》是鮑照的寄寓悲憤之作。
B.用瀉水流淌這一現(xiàn)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
C.通過“酌酒”“吞聲”“躑躅”“不敢”等詞,足見作者所憂的是些情感瑣事。
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边@是本詩的名句,寫出了底層人士及千千萬萬不得志者的內(nèi)心痛苦。
答案:C
2.對《擬行路難(其四)》解說不正確的是()
A.鮑照,字明遠,東海人,有作品集《鮑參軍集》十卷傳世。
B.《擬行路難(其四)》是古樂府詩,鮑照對七言詩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這是個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帶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卻是必然的。
D.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屬五言體樂府詩。
答案:D
3.作者前面說“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xiàn)實,事實是否如此?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答案:地,豈是平的?瀉水于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高低決定的嗎?乍讀之下,似乎詩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xiàn)實,其實,他是用反嘲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從第二個反問句“心非木石豈無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貴賤、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
4.“瀉水”四句作者言不當(dāng)愁,接著寫借酒澆愁。結(jié)合前幾句和作者身世經(jīng)歷,采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談?wù)勈鞘裁礃拥某睿?/p>
答案:“瀉水”四句言不當(dāng)愁,接下去寫借酒消愁,但滿懷的悲愁豈是區(qū)區(qū)幾杯酒能驅(qū)散的?“吞聲躑躅不敢言”,是說將已經(jīng)爆發(fā)出來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安桓已浴比痔N藏著無窮的含義,表明詩人所悲、所感、所激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內(nèi)容;愈是不敢言說,愈見出感憤的深切。
注釋
。1)鮑照(約415-470),字明遠,東海人。鮑詩氣骨勁健,語言精練,詞采華麗,常常表現(xiàn)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七言詩在鮑照那里有顯著的發(fā)展,對于唐代作家頗有影響!缎新冯y》,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diào),制造新詞,流行一時。古辭和袁辭都不存。鮑照擬作18首,歌詠人世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
。2)“瀉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瀉,傾,倒。
。3)“舉杯”句:這句是說《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斷絕,停止。
(4)吞聲:聲將發(fā)又止。從“吞聲”、“躑躅”、“不敢”見出所憂不是細致的事。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譯文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
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著而嘆息又哀愁呢?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木頭,石頭,怎么會沒有感情?聲將發(fā)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說什么了。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北朝時期,群雄割據(jù)。當(dāng)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貧寒,他雖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個人價值,卻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壓制和世俗偏見的阻礙。于是常借來抒發(fā)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表現(xiàn)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傳達出寒士們慷慨不平的呼聲,充滿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這種憂憤的情感發(fā)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的獨特風(fēng)格。
賞析
《擬行路難》共十八首,主要抒發(fā)對人生艱難的感慨,表達出身寒門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寫游子和思婦之作。大多感情強烈,語言遒勁,辭藻華麗。有五言、七言及雜言句。
這首“瀉水置平地”是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篇,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fā)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nèi)容與原題妙合無垠。
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xiàn)象。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xiàn)象里,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某種人生。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中不同處境下高低貴賤的人!八钡牧飨,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讀者驚疑的氣勢。正如清代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边@種筆法,正好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悲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zhuǎn)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他并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fù)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此句(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運用了互問的寫法來寬慰自己。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里詩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郁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這種口吻和這筆調(diào),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shù)效果。
詩的結(jié)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豈無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寫到這里,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郁積到最大的密度,達到了隨時都可能噴涌的程度。盡情宣泄,放聲歌唱,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現(xiàn)的卻是一聲低沉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克制住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tǒng)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社會現(xiàn)實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jīng)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有許許多多像詩人一樣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樣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里,這正是人間極大的不幸。而這種不幸的根源,已經(jīng)是盡在言外,表現(xiàn)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是詩人在忍氣吞聲和無可奈何之下所傾吐的憤激之詞。
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shù)境界。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gòu)思迂曲婉轉(zhuǎn),蘊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鼻宕虻聺撛u價說:“妙在不曾說破!睖蚀_地指明了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婉轉(zhuǎn)的流露,五言、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的靈活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diào)。
沈得潛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
【擬行路難·其四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及賞析12-16
擬行路難·其六原文及賞析03-14
擬行路難南北朝鮑照全文、注釋、賞析08-15
《擬行路難》導(dǎo)學(xué)案05-21
(精)擬行路難南北朝鮑照全文、注釋、賞析10-21
擬行路難南北朝鮑照全文、注釋、賞析推薦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