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語文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三組關于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學習目標:
1被崛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閉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奔し⒀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的興趣,培養(yǎng)積累詞語的習慣。
教學重點:
重點是識字寫字: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教學難點:
1 指導學生注意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教學準備:
師:準備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生:課前觀察秋天,了解秋天,查找、搜集有關秋天的詞語及詩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讀文、識字。
學習目標:
1被崛12個生字。
2閉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奔し⒀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的興趣,培養(yǎng)積累詞語的習慣。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及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 二次備課
一、 導入
借助本組導語導入。
二、 讀文
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三、 生字
四、 擴展活動
小結。
五、作業(yè) 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的呢?今天開始學習第一組“美麗的秋天”。板書課題。
1提示: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2方法:看下面蘋果里的生字注音。
3下面自己再讀一讀,要邊讀邊想象,看看你腦子里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4游戲: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
生字小朋友們都認識了嗎?
你們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1教師注意方法的提示與總結。
2慶豐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農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
板書:“糧倉”。
將學生說的詞語板書在糧倉內。
1 繼續(xù)收集有關秋天的詞語,詩文。
2 把這美麗的秋天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畫一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寫字。
學習目標:
1 復習生字詞。
2 指導學生寫好10個生字。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及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 二次備課
一、復習
指名讀,開火車讀。
二 指導寫字
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積累詞匯的習慣。
三 作業(yè)
注意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1出示生字卡片。
2游戲:讀字找字。
師讀字。
3出示一片關于秋天的短文,并讓學生試著讀一讀,找出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qū)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2教師范寫。
檢查、提醒學生保持良好的寫字姿勢、習慣。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1 繼續(xù)收集有關秋天的詞語,詩文。
2 把這美麗的秋天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畫一畫。
資料袋:
1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 秋雨綿綿 秋收 立秋 中秋節(jié)
2 關于秋天的文章
語文教案 篇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話常駐騙上當,不能以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想得到的東西。
3、會給簡單的句子加上逗號。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朗讀課文,正確運用句式和標點符號;
2、難點:能讀出狐貍的不同語氣;感悟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關鍵:抓關鍵詞句體會,朗讀。
教學準備:課件、頭飾等
一、復習檢查:
1、看拼音寫詞語。(3號生寫在小黑板上,其余學生做在練習紙上。)
。ㄍ瓿珊蟾餍〗M的1號與3號互查,2號與4號互查。)
2、選擇其中的詞語根據(jù)課文內容說話。(可根據(jù)各自的能力選擇詞語的多少)
二、讀議課文2-3自然段
是呀,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是圍繞著一片肉而展開的。
1、出示圖片:誰能看圖說說烏鴉和狐貍對這片肉各有什么表現(xiàn)?(讓生自由說)
2、文中哪幾自然段就在寫這幅圖意?(2-3)自由讀2-3自然段,想想分別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3、練習朗讀。
此時此刻,烏鴉會怎么想?狐貍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讓生發(fā)揮想象,自由發(fā)表意見)
三、精讀4-7自然段
烏鴉想保住肉,而狐貍卻想騙取這片肉,它們各有什么表現(xiàn)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最想讀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jù)學習提綱學習討論。
小組學習提綱
(1)讀讀4-7自然段,用“--”劃出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
。2)議一議,你對這只狐貍有什么看法,并說明理由。你對這只烏鴉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貍說的話和烏鴉的話應該怎么讀,并試著讀一讀。
2、集體反饋。
。1)面對烏鴉口中的肉,狐貍說了些什么?
(出示狐貍說的三次語言)
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從哪里看出來?
。▽W生各抒已見)
適時:狐貍這種使人聽高興,討好別人的話又叫--花言巧語或甜言蜜語。
這三次語言該怎么讀呢?
。ㄖ该x--評議--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2)對狐貍的`討好,烏鴉各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ǔ鍪緸貘f反應的三句話)談談對烏鴉的看法。
提示:烏鴉前兩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愛聽好話)
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3、引出結果。正因為烏鴉愛聽好話,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來,反被狐貍“叼”走了。(掉、叼由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板書:掉叼
4、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練習:
5、分角色朗讀。
四、表演課本劇。
1、學生自由組合,每組三人,進行試演。
2、指名三人上臺表演,其余當觀眾評議。
五、練習
A:1、加標點:
“您好()親愛的烏鴉()”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唱幾句吧()”
2、自己再編三句狐貍討好烏鴉的話。
B:只做第(1)題。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訓練按一定目的從課文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2.理解本文辯證立論,重點突出,廣征博引,逐層深人的寫法。
3.認識治學中占有材料與鉆研理論的關系;樹立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設想:
1.解讀本文,關鍵要抓住“虛”與“實”的關系,理清課文的脈絡,重點認識圍繞基本觀點立論辯證,廣征博引、層層深人的論述特點,理清文章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把握課文的重點。
2.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開場白:
1980年10月22日,中國語言學會成立。呂叔湘先生在大會上發(fā)表了題為《把我國語言科學推向前進》的講話。全文分“中和外的關系”、“虛和實的關系”、“動和靜的關系”、“通和專的關系”四個部分,分別論述了語言研究工作中需要處理好的四對關系。本文是其中的第二部分。題目是選作教材時編者加的。文章雖然“主要談漢語研究”,但正如作者所言“在不同程度上也適用于其他方面”,對于一般治學和研究問題,對于中職學生的學習,包括.寫作時處理好選材與立意的關系,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作者簡介:
呂叔湘(1904—1998),江蘇丹陽人。當代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先后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兼任《中國語文》雜志主編,全國文字改革研究會主席,中國語言學會會長,語文出版社社長,并擔任全國政協(xié)第二、三屆委員,全國人大第三、四、五、六屆代表,五屆常委,法制委員會委員。他于1926年畢業(yè)于國立東南大學,曾任過中學教員。1936年留學英國,1938年回國。先后任云南大學文史系副教授、華西協(xié)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陵大學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開明書店編輯。建國后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52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他幾十年來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和研究,重點研究漢語語法,對我國語言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語法修辭講話》、《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等。他治學嚴謹,著述材料豐富,引證充分,闡述詳盡,見解精辟。他還寫有許多普及性語文讀物,通俗實用,生動有趣。
三、分析課文:
全文共11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系全文的總綱,提出論題并表明了觀點:理論從事例中來,事例從觀察中來、從實驗中來。文章首句提出論題,緊接著以兩個設問表明了觀點。在接下來的闡述中,作者以語言學研究為例說明了理論來自于事例,事例來自于觀察和實驗的道理。文章的第2段運用古人做學問、國外各種學派林立和“禪宗和尚”的例子闡述對前人的理論也要靠觀察來驗證的道理。在論述中,作者既承認“前人的理論是我們的財富”,又指出“前人的理論無論多么重要”,都“要用自己的觀察來驗證”;既肯定了講“家法”的好處,又指出其缺點,全面辯證,客觀公允,令人信服。這一段是對第1段的進一步強調和補充。
第二部分(第3~6段):具體闡述理論和事實的辯證關系并指出了具體的處理方法。第3段從事實對理論的作用角度舉出“反切”、“等韻”和“文字學”等理論的形成作為例證,指出事實能夠決定理論。第4段從比較理論和事實輕重的角度,運用達爾文物種起源理論的形成和明朝兩位理學家的故事作為論據(jù),指出沒有事實作基礎,理論就靠不住,更加突出了事實對理論的決定性作用。第5段是從理論對事實的作用角度,肯定了理論能引導人去發(fā)現(xiàn)事實的作用。運用了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填寫等例子。第6段具體提出處理二者關系的方法,特別強調“不可走極端”。這一部分的論述強調了事實對理論的決定性作用,其目的在于糾正現(xiàn)實中存在的重理論輕事實的認識。可貴的是作者“矯枉”而不“過正”,沒有偏執(zhí)一端,沒有抹殺理論在治學中的作用,而是在輕重有別、詳略有致、突出重點的同時,兼顧到了事物的各個方面,從而顯得全面周到,辯證科學。作者對問題認識的深刻性和完整性由此可見一斑。
第三部分(第7~11段):著重論述觀察和實驗方面的有關問題。文章聯(lián)系實際,在分析重理論輕事例的原因、指出其危害的同時,闡述了觀察和實驗必須具備的精神和態(tài)度,強調要親自去觀察、實驗,收集事例。第7段對重理論輕事例的錯誤傾向提出批評,引用了饒裕泰教授的話作為論據(jù),切合實際,富于針對性。第8段運用“有限與無眼”的故事和葉斯丕森的例子闡述觀察、實驗“不容易”的一個原因,指出觀察、實驗不能懶惰,必須具備換而不舍的精神。第9段闡述了觀察、實驗“不容易”的另一個原因,指出觀察、實驗不能有成見,必須有客觀的態(tài)度。第10段收束上文,進一步指出不愿觀察實驗的害處。第11段指出觀察、實驗必須自己去做,徹底堵住了不愿觀察、實驗者的退路。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論述的具體化和深化。
四、.總結全文:
文章緊緊圍繞治學過程中“虛與實”也就是理論和事例的關系問題,運用大量典型、生動的事實和理論材料,進行了全面透徹的論述。明確提出理論從事例中來,事例則從觀察和實驗中來的觀點。文章針對重理論輕事例的現(xiàn)實,在辯證立論、全面論述的基礎上,強調突出了觀察、實驗對理論形成的作用這一重點。全文第一部分提出兩者關系的問題,表明觀點;第二部分緊緊圍繞觀點,對兩者關系展開論述;第三部分在論述兩者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觀察和實驗的有關問題,從整體到局部,逐步剖析,層層深人,不斷具體、深化,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較強的說服力。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動物世界神秘的音樂創(chuàng)造,養(yǎng)成感受自然、聆聽自然的好習慣。
2、以自讀為主,強調預習,對疑難語句重點突破。通過課堂討論交流,把握主要觀點,訓練信息篩選和表達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妙,以平等的心態(tài)和自然相處,尊重自然,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紹作者
托馬斯劉易斯(1913—1994)美國醫(yī)學家、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1974年出版《細胞生命的禮贊》,獲該年度美國圖書獎。這本書是一個醫(yī)學家、生物學家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龐雜新奇,文筆生動、幽默,是當代科學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筆。
三、字詞正音
四、整體感知
、疟酒恼碌恼f明對象是(C)
A、音樂B、大自然的聲音C、生物的非事務性聲音(語言)D、生物的事務性聲音(語言)
、泼鞔_“事務性聲音”與“非事務性聲音”之間的區(qū)別。
。ㄖ攸c朗讀我家后院的畫眉“這段。由個別朗讀,到集體朗讀。)
提示:
1、“事務性通訊”和“八小時以外的事務性語言”具體指什么?
明確:指鳥之間用于溝通、聯(lián)系和交流的信號。如:警告、驚叫、求偶、宣布領地等,它們是事務性語言不是音樂。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說‘畫眉在這兒!币馑际鞘裁?
明確:我不相信它只是在進行事務性通訊,而是在進行不帶功利性質的音樂演唱。
3、作者認為音樂的性質是什么?
明確: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樂,抒發(fā)情感。(鳥類事務性語言背后還有大量的重復出現(xiàn)的美妙聲音(非事務性)
4、從這段看來,作者的'語言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確:比喻;擬人。使語言生動、形象,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這段文字文學色彩很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文學性。作者的文章寫得如此生動親切,關鍵是作者對所有動物都懷有深厚的感情。
5、同步填空:列舉、分析:
1、白蟻頭部打擊樂(非事務性聲音)
白蟻上顎信號(事務性聲音)
2、蝙蝠聲納捕捉昆蟲(事務性聲音)
蝙蝠倒掛鈴聲(非事務性聲音)
3、蟋蟀、蚯蚓的合奏、座頭鯨充滿力度和肯定的歌曲。(非事務性)
。ㄟ@種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重復出現(xiàn)的表達情感的聲音,可以稱之為“音樂”)
、亲髡哒J為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關鍵句)
、缺疚慕Y構思路總結
、勺髡咴谡f明動物音樂時運用了那些主要的說明方法?
。ㄔ跁蠘嗣鳌U埻瑢W舉例說有哪幾種。)
明確:舉例子、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
總結:舉例子能使文章有厚重感,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打比方使被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
列數(shù)字使事實更確鑿具體。
作比較使被說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五、難段點評
1、為保持聚會進行而設計的那些無關緊要的社交談話占了主導地位,大自然不喜歡長時間的沉寂。這句話怎么理解?明確:大自然聲音很多,大部分聲音聲音是沒有意義的。
2、第5段:“有風險”什么意思?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為了說明什么問題?
理解:“有風險”是說難以辦到。本段語言生動幽默,用類比法說明人類不理解動物的音樂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爾夫球聲一樣。
3、第12段:
、鄙舷挛闹甘裁矗棵鞔_:指眾多動物一齊鳴叫的聲音環(huán)境。
、病笆刮覀冿h然欲飛”怎么理解?明確:動物們的音樂合奏是一種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們感動,陶醉。
六、拓展討論:
達爾文與劉易斯觀點之比較。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學習“讠、蟲、”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四季的一些特征。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利惖膱D畫,你們想看嗎?(播放四季景物——擬人化的可愛的草芽、荷葉、谷穗、小雪人圖片的。)
2.選擇一幅你最喜歡的圖畫,仔細觀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師:它們呀,給美麗的大自然寫了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四季》。
二、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邊讀邊圈出課文生字,多讀幾遍。
。2)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
。3)再數(shù)一數(shù)課文中有幾句話,把它讀通順。
2.小組交流,看看小伙伴間能不能把你不理解的問題解決。
3.反饋。
。1)課文有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了什么?
(2)提出難點,全班交流解決。
三、朗讀詩歌,識記生字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筆順,老師示范書寫。
2.老師引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四”“是”“天”三個生字。
3.學生練習,獨立書寫,評講,看誰寫得美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老師隨機抽取,讓學生開火車讀出卡片上的生字。
2.師:火車順利到站,讓我們一起接著去領略四季的美景吧!
二、學習第一小節(jié)
1.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按(讀,說,問,讀,演)的方法學習第一節(jié)。
。1) 讀:請一位同學讀第一小節(jié)。
。2) 說:從第一小節(jié)你知道了些什么?能和同學們說說嗎?(草芽尖尖)
2.師:(看圖)青青的小草剛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們可以把“尖尖”讀得輕一點,細一些。(出示課文)范讀,讓學生自由舉手讀。
3.師:讀了這一節(jié),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老師可適時點撥)
4.師:草芽對小鳥說了些什么?(“我是春天。”)
5.師:草芽跟小鳥都不會說話,為什么作者都用“說”字呢?(學生互相討論,明確作者把草芽當作人,當作小朋友來寫了,這樣我們讀起來的時候很有趣,很高興。)
6.指導朗讀,師拓展小結:春天里小草悄悄探出了頭,露出尖尖的小芽,傳達出春的訊息,它就是春的使者。聰明的你發(fā)現(xiàn)春天里還有哪些景物呢?(指名學生說,師相機出示圖片。)
三、學習第二至四小節(jié)
1.師:嗯,剛剛同學們讀得真不錯,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剛剛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小節(jié)的吧,首先我們是先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然后怎樣。咳缓笳f一說在讀了這一節(jié)后我們知道了些什么?接下來再問一問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最后再帶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同學們,一年中除了春天,還有哪幾個季節(jié)呢?
2.師:現(xiàn)在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挑一個你最喜歡的季節(jié)多讀幾次,然后同桌之間相互用上面這種方法來交流一下,看哪一組小伙伴交流得最投入,好嗎?
3.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至四小節(jié)(方法如第一小節(jié))
四、拓展練習
1.欣賞四季景色。(逐一出示四季的圖畫,指導學生用文中的句式說一說)
2.師:各種美麗的景物組成了美麗的一年四季。你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小畫筆把這四個季節(jié)畫下來,你看老師這里就有一幅畫,也是一位小朋友畫出來的。
3.讓學生自由畫畫,鼓勵學生給畫涂色。
。劢虒W板書]
4四季
春天:草芽 夏天:荷葉
秋天:谷穗 冬天:雪人
【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我通過多媒體依次呈現(xiàn)美麗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走進課堂,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圖、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同時引導他們邊看圖邊交流感受:“春天,小草芽是什么樣的?”“你為什么最喜歡冬天?”學生在看和說的過程中,對四季有了更深的認識,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訓練與提高。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理解: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學習生活的敘事詩,它采用對比的方式寫了兩個學生對待提問的不同態(tài)度。當老師問“誰有問題請舉手”時,學習委員高高舉起了手,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受到老師的夸獎,我則猶豫不敢提出問題。最后兩人臉都紅了。教育學生質疑問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舉手發(fā)問是勇敢的表現(xiàn)。該詩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光對學生,同時對老師也是一種教育。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7個生字,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記憶“豫”“猶”“緣”的字形;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初步了解“議論不休”和“猶豫不決”的含義;
3、在充分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知道“我”和學習委員臉紅的不同原因;
4、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舉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增強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樹立自信心,大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發(fā)表個人見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會舉手嗎?什么時候要舉手?在你想舉手的時候,你都敢舉手嗎?指名說。
。ê單觯旱谝粋問題看起來好像是廢話,但是用意是明顯的,意在引導學生知道:我是會舉手的,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導致了我不舉手。第二個問題意在喚起學生對生活的記憶。第三個問題就切入了本課的教學中心,切入了本課教學的要害)
2、平日你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簡析:設計的`意圖就是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和新課標的理念一致,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對等的)
3、今天,有兩位同學也遇到了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是怎樣解決的。下面我們就去學習《舉手》。(教師課件出示課題)
二、探究學習
1、它們的問題都解決了嗎?指名說。
2、我倆的臉都紅了,臉紅了,卻不是一個緣由。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小節(jié)的?(課件出示句子。重點“倆”“緣由”)
3、你能用上“倆”來說一句話嗎?
4、研讀課文,探究學習
我倆的臉紅了,臉紅了,卻不是一個緣由。
為什么我的臉紅了?(因為我沒有舉手。學習委員舉手了,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感到難為情)結合學習“緣”。你有好的辦法記住它嗎?
為什么學習委員的臉紅了?(因為他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得到老師的表揚而高興激動)
結合理解什么叫大海上勇敢的水手?你見過大海上勇敢的水手嗎?
自由讀——指名讀——自由讀
我為什么沒有舉手?(擔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擔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
練習生活理解“猶豫不決”“哄堂大笑”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曾經猶豫不決?什么時候教室里會發(fā)出“哄堂大笑”?
自由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指導說話
、偌偃,你就是當時穩(wěn)中作者的同學,你會舉手嗎?指名說
、诩偃缒憔褪悄俏粚W習委員,你會對作者說些什么?
、奂偃缒憔褪亲髡,聽了學習委員的話之后,你想說什么?
5、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6、感悟說話
老師有一首小詩想獻給大家。(課件出示小詩)
我
愿做你的朋友,
成為你學習路上的幫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3-31
語文教案(經典)07-24
【精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教案[經典]08-06
語文教案12-26
語文教案12-26
語文教案12-26
語文教案12-26
語文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