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語文教案1
一、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口語交際能力,做到有條理、有中心地說話。②掌握“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作文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養(yǎng)成愛思考、愛探究的興趣和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悟親情、尊敬親人,養(yǎng)成熱愛家庭的情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
二、課前準備
1、讓每位同學在課前都去收集媽媽(或者爸爸、奶奶等長輩)的嘮叨;
2、讓兩位同學排練小品《媽媽的嘮叨》。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課文,導入活動
同學們,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感受親情的溫馨。在《風箏》中,我們感受到兄弟之情;在《羚羊木雕》中,我們經歷了一場家庭沖突;在《散步》中,我們體會到尊老愛幼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復蘇;《詩兩首》讓我們重溫母愛這一主題;不過要感受親情,關鍵還是親力親為。今天這堂課,就是給我們一個機會,體會我們的家所帶來的溫馨。談到“家”,我們就會想到一家之主——我們的父母,說到父母,大家總會用“羅嗦”、“嘮叨”來形容他們,下面,我們先來聽聽同學們收集到的父母的嘮叨,看看是不是這世界上的父母都那么嘮叨。
。ǘ┦占牧,談談感受。
聽起來他們的父母真的是嘮叨,我們聽聽這兩位同學對父母嘮叨自己有什么感受好嗎?
(請兩位同學談感受)同學們,覺得父母嘮叨自己的人其實還不止我們,還有下面小品中的主人公孫萌,我們看看他會怎么做。下面有請小品表演《媽媽的嘮叨》
(三)表演小品《媽媽的嘮叨》
故事就說到這里了,這下可糟了!孫萌要離家出走了!同學們,趕緊想想辦法,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四人小組探討,應該如何勸說孫萌,列出發(fā)言要點),過一會再來勸說這位孫萌吧。
(四)口語交際訓練:
以說服小品中的孫萌為切入口,進行下列活動: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大家合作探討,應該如何勸說孫萌,并把想對孫萌說的話寫下來,注意要使用第二人稱。
2、集體活動:討論完后,請各小組派代表來說一說該如何勸說孫萌,然后請孫萌及同學們來評價一下哪些同學說得好,好在哪里?(同學們討論并得出答案)
3、教師小結同學們的表現,提出問題:說話怎樣才有條理,重點突出并有說服力?
通過說服孫萌,大家應該想想這個問題:為什么有的同學說服成功,有的卻不被采納?也就是說,怎樣才能說服別人,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
板書:
語氣溫和懇切
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fā)
換位思考
用詞委婉
(五)快速作文,深情告白
引導并布置作文:孫萌最終決定不離家出走了,這真是大家的功勞啊,但是孫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念頭,與他的媽媽平時對他的嘮叨有一定的關系。他們以后要怎么相處呢?現在請你給孫萌的媽媽寫一封信,把你的想法告訴她。
。┙處熜〗Y,布置作業(yè)
擴展并完成課堂上的作文訓練:給孫萌媽媽的一封信
附:
劇本:《媽媽的嘮叨》
人物:孫萌(兒子)、媽媽
道具:椅子、桌子、飲料一瓶、掃把、圍裙、漫畫書、碗一個
內容:
孫:(一邊喝東西,一邊看漫畫,坐姿粗魯,大笑)哈哈哈……
媽:(邊掃地邊看他一眼,不解地自語):這傻孩子在干什么啊?
孫:(拍桌子旁若無人地大笑)哈……
媽:(大步走過來,一手拿掃把,一手叉腰):孫萌!你在看什么!這么好笑?
孫:(企圖收起漫畫,放在身后):沒,沒什么。
媽:(喝令):拿出來,快點!
孫:(不情愿地遞給媽媽)
媽:(和顏悅色地嘮叨)什么!你又在看漫畫書。ㄅ膶O的胳膊)我說過多少次不準你看這些書,這些書對你有什么作用呢?看看你這幾次考試的成績,一次不如一次!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氣死我了。眠^他的書)這書不要了!
孫:不要!媽媽,這書不是我的。
媽:(怒)不行,你快去做作業(yè),作業(yè)都沒做完,快回房間去,怎么還不去,快點!
孫:(不耐煩地):行了,行了。(回房趴在桌子上寫字)
媽:(端著湯走進房):孫萌,累了喝碗湯,……你看你這字寫得。|歪西倒像睡著似的,別寫得那么潦草,一字一畫來。(拿起筆手把手教他)快點做啊,別老想著玩!你看樓上的小麗姐姐,她平時讀書多用功,這次考試,聽說考了年段第一名!你可要好好跟她學啊。不認真讀書,長大就沒出息了!……
孫:(雙手握拳向天,臉上異常憤怒):天!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媽媽!我要離開這個煩人的地方。ㄍ藞觯
初一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故事情節(jié),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2、品味細節(jié)描寫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從咀嚼語言,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從一代農民父親的特點上正確而全面的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合作討論法
點撥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遲志強演唱的《父親》創(chuàng)設情境,老師作為中年人由衷的演繹歌詞內容。
二、詞語積累
易錯字和一詞多音的詞語積累
三、以“臺階”為切入點,整體感知
試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梳理文章故事情節(jié)。(梳理思路圍繞“臺階”來展開)
明確: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原因),父親不辭勞苦花了大半輩子造成一棟九級臺階的新屋(經過),父親卻走向了衰老(結果)。
故事情節(jié):想建臺階——準備建臺階——建造臺階——建成臺階
四、踏上臺階,看農民父親
1、要求學生拋開資料書,通過與文本的親密接觸說說你所讀到的父親。
2、根據學生的解讀分類梳理學生所讀到的內容制作成幻燈片。
3、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商討父親這個人物形象。補充同學們的'解讀,豐富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學會如何扣住文本進行人物鑒賞。
A、同學們基本讀到的已知內容:老實厚道、勤勞能干、艱辛、吃苦耐勞、不服老、倔、倔強
B、部分同學對“父親”的個性化解讀一:“有點虛榮”與“自尊心強”這兩點的爭鳴。預設:
這個點上引導同學們抓住第22段:“腰閃了一下。我就不讓他抬,他堅持要抬。抬的時候,他的一只手按著腰!边有第28段:“他卻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這個生氣的父親,不愿接受老了的事實。他的自尊與倔強的個性。
這個爭論的點,是作者同情農民父親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這位農民父親的特有的謙卑;贏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C、部分同學對“父親”的個性化解讀三:懷念舊時光?
絕大多數同學所認為的“懷念以前的三塊青石板的日子”;三塊青石板鋪成的臺階上見證著很多“快樂的時光”。
預設:
這個點的商討也是人物解讀的一個難點和有深度的思考,學生年齡尚小,與老牛拉破車的時代距離較遠,老師要助力學生。方法可補充一些助讀資料,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設計問題如下:
1、“懷念”?九級臺階造好了,為什么父親的快樂沒有來到?
2、造新臺階的日子用了大半輩子,有著太多的艱辛,但其中的“快樂”在哪?為什么會很快樂?
扣住第28——31段的內容精讀,帶動學生對前文勞動所產生的“快樂”的理解。
明確:父親是一代農民的代表,勞動就是生命,在勞動中獲得尊嚴!不能勞動的現實擊垮父親,并不是戀舊。對父親的殺傷力之大足可以完全擊倒父親,作者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和憐惜。
D、部分同學的個性解讀四:為目標而不懈堅持努力。
父親在臺階上尋找人生的高度,是一種追求和愿景,目標實現后,人也老了。人生往往會為一個并不確定的目標去奮不顧身。當愿望似乎已經實現了的時候,我們卻突然覺得無所事事或者說目標達成的一刻就是美好結束的一刻。這篇小說刻畫父親這個人物形象就是這樣豐富和立體。
五、從“臺階”走下來,看“命若琴弦”
拓展到史鐵生《命若琴弦》主人公老瞎子的命運,豐富對人生目標、對生命的認識。
生命就是過程,如溪流一路奔流一路歌,最終歸入大海,化為寂靜。一路的奮斗,才是生命的精彩,亦如史鐵生的《命若琴弦》——
主人公老瞎子彈斷了120根琴弦,理想實現了,復明的藥方就落空了,他才明白:“過程就是好好活著”。史鐵生,失去雙腿,患尿毒癥,靠透析活下來,生命與他而言就是苦難,但他從不說勇敢和堅強,從叫囂戰(zhàn)勝病魔,順其自然地活下去,“專業(yè)是生病,業(yè)余是寫作”,命若琴弦,繃緊了弦,把該彈的靜靜地彈下去——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我們的生活。
是鳥兒就要在空中飛翔,是不能飛翔也照樣在空中結網。
這是生命之苦,換一個角度看,也是生命之美吧。
板書設計:
臺階李森祥
臺階三級九級
父親謙卑、勞動者需求的尊嚴
作者的情感:敬仰與憐惜
初一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及重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變化寫景的手法
2、體會貼切的比喻對表現景物的作用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見過大海的同學描述一下所見到的大海的景觀.教師用深情的語言講解:蔚藍的波濤,金色的沙灘,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鷗,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然而海濱的夜景其實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請著名作家峻青帶我們一起去領略下大海夏夜美景吧.(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ǘ、整體感知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讀之前,請學生思考:如果讓你也做一個電視編導,將本文編排成一部電視專題片的話,你將拍攝哪些主要的鏡頭?
。ㄈ⿴熒餐辛曊n文
。ㄒ詫W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如果讓你也做一個電視編導,將本文編排成一部電視專題片的話,你將拍攝哪些主要的鏡頭?(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點評)
明確:首先應該拍攝一個大夜景,拍一下海濱幽美的夜色。準備拍攝三個鏡頭:
、艛z制的第一個鏡頭的主要景色應是霞光,霞光是以燃燒的樣子呈現在畫面上的。
、平酉聛淼牡诙䝼鏡頭的主要景色應是主要景物是啟明星,啟明星是以明燈的樣子呈現在畫面上的。
、菙z制的第三個鏡頭的主要景色應是燈火,燈火是以星斗的樣子呈現在畫面上的。
其次,拍攝完幽美的夜色后,下面我們的攝影鏡頭再拍人物?墒,我們作為攝影師又有些為難了,因為有些東西是攝影機難以拍攝的。(師生討論,那些東西難以拍攝,怎么辦?)那就需要我們加“畫外音”了。(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畫外音”)這樣以來,作者筆下的景物和作者的感情就完全統(tǒng)一在下面的幾幅畫面中了。
最后,我們再拍月色。我們應該用鏡頭表現月光下的燈光像流動的珍珠,滿月像光輝四射的銀盤,銀波像一片魚鱗似的。
2.在制作節(jié)目的過程中,怎樣給電視專題片配音?(由此而體會文章的情調。朗讀)
明確:用輕松舒緩的音樂伴奏,用輕松舒緩的充滿幸福感情的語調來讀文章。然后讓學生讀課文,,并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所使用的比喻。
3.攝影講究、鏡頭切換、閃回和特寫、全景和廣角式等技法。那么,你從攝影師的角度分析你在拍攝《海濱仲夏夜》中運用的不同技法,考慮一下,攝影技法對我們平時的寫作有什么啟發(fā)?
明確:從不同角度寫景,才有真實感。
『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結合學習本文的感受,以《光遠夜色美》為題目,寫一篇作文,要注意多用一些比喻句來寫。下節(jié)課集中展示。
『板書設計』
初一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討論人們說謊的根本原因。
2.使學生認識到故事對人性的虛偽、自私的諷刺和揭露,領會私心和虛偽使人變得十分愚蠢的道理。
3.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4.理解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特點。
教學重點
1.使學生認識到故事對人性的虛偽、自私的諷刺和揭露,領會私心和虛偽使人變得十分愚蠢的道理。
2.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本文是怎樣運用語言和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
人性當中有一種東西叫虛榮心,如果在私欲的支配下極度膨脹,就會使人失去本心,欲蓋彌彰,弄巧成拙,甚至會讓人變得滑稽可笑。有這樣一個皇帝,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錢花掉,為此還鬧出了不少笑話。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個皇帝的可笑行為。學生傾聽,走進課堂。
二、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漢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話在近150年中被翻譯成140多種文字,從丹麥傳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窮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著名的童話有《丑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皇帝的新裝》等。學生朗讀,摘重點做筆記。
三、檢查預習。
1.注音:
炫耀( )稱職( )滑稽()賞賜()爵()士御聘()
駭人聽聞()隨聲附和() 勛()章
2.釋義: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沒有主見。
稱職: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勝任所擔任的職務。稱,適合、相當。
精致:精巧細致。
炫耀:夸耀。
不可救藥:病重到已無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欽差大臣:現多指上級機關派來的、握有大權的工作人員(多含譏諷意)學生舉手回答預習時總結的生字詞。然后大屏幕展示字詞,鞏固復習。
初一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l.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
赫 宙 庇 喇 囪 妒忌 矗 擂
2.掌握多音字的讀音。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派頭 凡人 較量 自吹自擂 不可一世 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三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滲透點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動的故事中,全文玲瓏剔透,錯落有致,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精巧的構思美。
二.學法引導
1.這是學生上初中以來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了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xù)閱讀課文,體會本文是如何體現寓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讀法理解文章的內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寓的道現,體會想像和聯想的作用。
3.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兩則寓言構擬一個合理的結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教師結合課前提示進行介紹。
2.重點學習前兩則寓言,體會其寫作特點,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師分析講解,師生討論的辦法解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和相關練習制成的膠片。
3.學生根據本文內容制作漫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寓言。
2.復述故事。
3.結合教師的講解進行討論。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寓言。其實同學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大家從幼兒園到小學,家長、老師經常用寓言故事對我們進行教育。同學們能舉幾個你聽過或讀過的寓言嗎?(中國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語:同學們熟悉的如《拔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農夫和蛇》等。)同學們能否說一說寓言有什么特點?(學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師應加以肯定。)教師補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常用夸張、擬人等表現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譽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于遭到殺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本單元第三則寓言的作者嚴文井是我國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
(-)明確目標
目標(略)
重點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識。
2.重點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體會特點,理解寓意。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讀懂故事,并能復述。
、诓樽值、詞典解決字詞。
、垠w會寓意。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這則寓言內容上可以分為故事和寓意兩部分,下面請三位同學上講臺,不看書把故事 復述一下。三個同學中一個復述講述的部分,其他兩人分別復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語言。要求復述人物語言的同學要做到表情語氣準確。
全班同學對他們的復述進行評價。
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點撥。
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tài)、語氣一樣嗎?(不一樣。第一次問,神態(tài)平靜,問話簡潔,語氣也平直;第二問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親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個銀元后“笑”
著問,復述時要抓住“笑”的表情,問話的語氣稍重一些。當聽說赫拉的雕像“要貴些”
時,大大出乎意料,第三問復述時要稍加思索,語氣中帶著急切,語調要更重一些。)
三次問話,只寫了一次問話時的神態(tài):“笑”,只寫了一次心理活動,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問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變化嗎?
討論、明確,開始赫耳墨斯內心深處是堅信自己在人間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來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見宙斯的像,于是隨意問一句,不假思索,心請是平靜,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會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災樂禍,暗自得意,這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還要貴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這次他變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問,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當頭一盆冷水。三問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訓,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為了不起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什么樣的道理?請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話把寓意表述明白。
愛慕虛榮的人一文不值。
(四)總結、擴展
本文短小精悍,構思精巧,三問三答,變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尋味,故事告訴我們愛慕虛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最沒有價值,那么究竟怎樣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謙虛,有真才實學)。
(五)板書設計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三
第二課時(蚊子和獅子)
導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件偶然的事情,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摔傷了腿,細心的人發(fā)現,原來這個小男孩一向很頑皮好動,人們由此注意到很多頑皮好動的孩子都有過摔傷史,這樣看來,頑皮好動是摔傷的必然因素。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蚊子和獅子》也反映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關系。
。ㄒ唬┟鞔_目標
目標(略)
重點
1.重點學習《蚊子和獅子》,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內在聯系,體會寓意。
2.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
。ǘ┱w感知
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
要求
1.掌握“喇”字的寫法,不要寫成“喇”,掌握“粘”字的讀音 zhān
2.找出故事的偶然性因素。
。ㄈ┲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剛才在聽讀時,要求同學們找出故事中的偶然性因素,所謂偶然,就是不經常、不一定的,那么這則故事中不經常、不一定發(fā)生的情況是什么呢?
討論 1.是蚊子打敗獅子;2.是蚊子被蛛網粘住被蜘蛛吃掉。
這兩個偶然性的情況有沒有必然性的原因呢?
討論 有。蚊子打敗獅子,是由于蚊子聰明,運用了智慧。
從哪里可以看出?
蚊子開始對獅子說的話,看上去好像大話吹牛,其實很有道理,蚊子了解獅子的短,也知道自己的長處。知己知彼,所以才敢向獅子挑戰(zhàn),這是它獲勝的必然因素。由此可以推知智者勝。
蚊子被蛛網粘住,被蜘蛛吃掉,這個偶然性的情況有沒有必然性的因素。
討論 有。蚊子打敗獅子后,非常驕傲,從他“吹著喇叭,唱著凱歌”,可以看出他多么得意忘形,結果高興昏了頭,沒有注意到蛛網,一頭撞了上去,被粘住了。驕傲是它最終送命的原因。
這樣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蚊子“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為什么反會被“小小的蜘蛛消滅掉”,因為驕兵必敗,這就是這則寓言的寓意。哪位同學能舉例說明。
一位同學一次考試成績很好,就有些驕傲,上課不認真聽講,不交作業(yè),結果下次考試成績下降,成績下降的這個偶然現象是由于驕傲造成的,是有必然性的。
這個同學說得很好,以后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生活中,不要放過那些偶然的現象,要及時分析原因,改正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使事情朝好的方向發(fā)展。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一下,這則寓言的特點,跟上則相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一情節(jié)上的起伏跌宕,結局耐人尋味。
不同點——第一則支用的是反襯的手法,用宙斯和赫拉雕像的價值反襯赫耳墨斯的一文不值。這則運了擬人手法,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
。ㄋ模┛偨Y、擴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正如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所說“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毕M瑢W們讀寓言,不僅要讀懂故事,更重要的是體公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ㄎ澹┌鍟O計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自讀《濃煙和煙囪》
初一語文教案6
教學思路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致,布局巧妙,情節(jié)發(fā)展曲折,矛盾環(huán)環(huán)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發(fā)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沖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教學目標
、僬n文分析:本文寫的是子女與父母的沖突,其中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教學本文,要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意識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我們怎樣看待友誼,怎樣看待物質利益,怎樣更好的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怎樣消除我們與父輩之間的隔膜。
、趯W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班學生語文成績處于中等水平,在朗讀與發(fā)散思維能力方面尚有欠缺。希望通過本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要領,能夠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并能根據教師引導,發(fā)現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進而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思考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
三、課前準備
學生
、僬n前請同學們在練筆時就“金錢與友誼”談談自己的看法。
、谡n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賹φn文進行多次閱讀,品味文章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
②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1.導入新課
現在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些金銀珠寶,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有這樣的選擇呢?(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F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有什么不要有病,沒什么不能沒錢。沒有人認為金錢很重要,金錢是萬能的嗎?
(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生的觀點,請作者讀一讀)
“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我看來,友誼是建起人類溝通的橋梁,友誼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友誼的重要性是金錢無法比擬的.!
——七(1)班呂芙蓉
“在人生當中,擁有幾份真正的友誼,比擁有金錢更有意義。擁有友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朋友會來幫助你;擁有友誼,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擁有友誼,你的人生才會更加顯現出自我價值。”
——七(1)班肖玉菲
“如果你沒有了金錢,你可以得到真心朋友的幫助,馬克思年輕時就是靠朋友救濟才度過難關的,不是還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名言嗎?但是如果你沒有了友誼,就算有金錢,也會感到很孤單!
——七(1)班江煒杰
“友誼和金錢對我都很重要。沒有友誼,生活將失去色彩,孤獨和寂寞將始終纏繞著自己;沒有金錢,就失去了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沒有生存,何談享受。”
——七(1)班呂婷婷
的確,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毕A_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了!彼雇胸愓f:“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边@足以表現友情無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读缪蚰镜瘛返墓适戮秃芎玫卣f明了這一點。好,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初一語文教案7
教與學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及司馬光的文學常識。
2、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難點: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并查閱司馬光的有關資料。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故事導入: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后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奪回荊州,終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守荊州的關羽率主力攻樊城,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一面命一個人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這個人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然后出其不意急襲荊州.關羽率軍回救荊州失敗,走麥城,中埋伏被俘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計。這個奪荊州擒關羽厲害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呂蒙。(《三國演義》第75回“關云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呂蒙,字子明三國吳國名將,初不習文,怎么會變得這么厲害呢?今天要學的《孫權勸學》會告訴我們這個原因的。
2、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fā)言)
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用多媒體出示)
二、學習新課
。ㄒ唬┏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認讀:先聽錄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詞的`注釋。(同學自由上臺板書,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提示:聽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強調:卿qīng豈qǐ涉獵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jié)。(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提示: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ǘ 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議一議: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
學法指導: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研討學習要點一: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
要求: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
、诟鹘M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學法指導:應聯系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提示:
、佟安豢刹粚W!”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凇肮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边@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小結: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提示:從魯肅與呂蒙的“論議”可以看出來。
1、精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說說這些語言描寫反映了他們怎樣的神情和內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
、凇笆縿e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并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tài),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tài)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小結: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語言)
學法指導:白描式的語言描寫,既表現出人物的態(tài)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結果,精彩之極。
(三)重點賞讀,質疑探究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觸動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個人合作討論、理解、然后明確,師適時點撥與補充。
例如:
1、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表現出了孫權的什么語氣?
3、“①卿今當涂掌事
、诠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以上問題僅供參考。課堂中還出現其他問題恰當處理。
三、課堂練習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么啟示呢?(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撥。)
提示:
、僮x書學習非常重要。(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垡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tài)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芨嬖V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
⑤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四、拓展延伸
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五、教師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六、布置作業(yè)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炭,成績也很優(yōu)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guī)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guī)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七、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孫權—勸學—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論議—呂蒙大驚——結友
八、學后記:教后記:
初一語文教案8
○教學內容
教學《行道樹》:
、倮斫庑械罉涞臒o私奉獻精神。
、诜磸屠首x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漢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語言,它最豐富、最準確、最鮮明、最生動。在漢語的寶典里,有許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詞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這些話表面好像在寫動植物,其實是有其象征意義的。有一首詞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你們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嗎?你們知道它的深刻含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張曉風的短文《行道樹》,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識記字詞(包括《第一次真好》)
整體感知
①自讀,發(fā)現問題
讓同學們獨立閱讀,調動自己的學習經驗,歸納學習本課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提出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谟懻,篩選、整理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發(fā)現的問題。比較淺顯的,組內討論解決;集中疑難問題,準備課堂發(fā)言。
、壅n堂討論,確定思考題
小組代表發(fā)言,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
a.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業(yè)是什么事業(yè)?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
[有關提示]神圣的事業(yè)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c.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研討與賞析
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的問題盡量深刻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這篇課文的現實意義,進行人文教育。
、僮髡邚哪男┓矫婵坍嬃诵械罉涞男蜗?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谠鯓永斫狻罢驹谶@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邸拔覀兊腵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有關提示]保護環(huán)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転橥怀鲂械罉涞男蜗螅髡叨疾捎昧耸裁幢憩F手法?
[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a.與同類的優(yōu)越處境對比;b.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菽阏J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拓寬與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佻F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诒疚牡默F實意義是什么?
、郾疚牡闹行氖峭ㄟ^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fā)牢騷,你怎么看?
提示:決非發(fā)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
④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fā)?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作業(yè)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yè)
、陬A習《第一次真好》。
初一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學生善于發(fā)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
品味細節(jié),感受課文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jié)、情節(jié))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fā)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盡可能不著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都喜歡些什么?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tǒng)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飯后散步——一般都誰去?喜歡去什么地方?意見一致嗎?記憶中爭執(zhí)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樣有]的?結果呢?
【設計理念:閱讀為寫作服務。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么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為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發(fā)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因為關于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fā)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么”時,我并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fā)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范文的學習:導入范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樣解決?有一位莫老師也遇到這類似的事,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的?我們又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示?[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范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嘗,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生:(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佟拔摇笔莻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理念:閱讀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對文章的理解。這種理解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么最優(yōu)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初一語文教案10
一、資料鏈接
1.走近作者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國南部阿韋龍省圣雪翁村一戶農民家中。四歲左右,因家庭貧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從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魚。七歲回到父母身邊開始上學。求學期間,法布爾家為生計所迫,幾度遷居,少年法布爾也不得不出門做工謀生,致使中學無法正常讀下來。他靠自學考取了沃克呂茲省阿維尼翁市的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做了二十幾年的中學教師。他一面做教師一面利用業(yè)余時間做動植物觀察記錄。31歲時憑兩篇優(yōu)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寫作《昆蟲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過86歲時,第十卷問世。
2.了解《昆蟲的故事》
本文選自《昆蟲的故事》。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僅僅真實記錄下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觀對照蟲性,并以蟲性反映社會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使這部描寫微小的昆蟲的書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巨著。
二、整體感知
1.利用注釋或工具書,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擾亂( ) 狩獵( ) 哀號( ) 喧囂( ) 喑。 )
萵苣( ) 靜謐( ) 篡奪( ) 劫掠( ) 酷愛( )
妒忌( ) 窸窣作響( ) 吮。 ) 驚慌失措( )
津津有味( ) 毫不猶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竊竊私語( ) 更勝一籌( ) 嗉( ) 囊( )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1)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更勝一籌:
。2)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篡奪:
3.本文主要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思路提示:像《綠色蟈蟈》這類介紹昆蟲或動物活動的文章,通常會寫哪些內容呢?一般情況下會從(1)形態(tài)特征 (2)生活習性——吃、住、行、鳴叫、勞動、婚戀、繁衍、死亡等、(3)種類及分布等方面來寫。
三、探究賞析
。ㄒ唬┥钊肜斫
1.文章是怎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的?
2.細讀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綠色蟈蟈的聲音這種無影無形的東西呢?
3.細讀第5段,作者是如何將蟈蟈的捕食特點寫的惟妙惟肖?試舉例說明。
4.文章寫蟈蟈的食性這幾個段落中,作者極寫其殘忍貪婪,與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ǘ┱Z言品味
作者將綠色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寫,并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請仔細閱讀后,畫出文中富有表現力的句子,說一說它抓住了蟈蟈的什么特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示例:蟈蟈在竊竊私語。那像是滑輪的響聲,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地窸窣作響。
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讓我們真切地感受見到蟈蟈聲音的獨具韻味。
四、積累遷移
1.選擇一種動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對其進行描寫。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仿寫:
2.本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的故事》,它被稱為“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你怎樣看呢?學習本文后,談談本文有哪些寫作經驗可供借鑒。
初一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積累并運用。
3、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課文,品味語言。
2、概括三個事例,并理解從中引發(fā)出的對生命的三點思考。
【教學準備】
1、讓學生搜集古今中外有關“做生活的強者”、“不向命運低頭“的事例。
2、查資料,摘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關于“生命意義”的一段話,并背誦。
3、教師準備音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創(chuàng)設氛圍,學生講述貝多芬的經歷,引出。
(設計意圖:以音樂開始,不僅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更創(chuàng)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作品。)
二、了解背景,整體感知
1、默看注釋①,了解作者身世。
2、速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思考: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幾件事?試用簡明語言概括出來。
明確:事例一:飛蛾的掙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生長
事例三:心臟的跳動
3、齊聲朗讀最后三段:
思考:從中可看出作者由三個事例中引發(fā)出了對生命的哪些思考?
明確:①必須對生命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②生命短暫,生老病死無法捉摸,但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垡湎、珍惜時光,不論命運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W生可以聯系上下文,從閱讀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三、朗讀全文,深入研讀
1、朗讀訓練:
、鸥髯跃氉x;
、讫R聲朗讀。
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2、探究問題:(分四人小組討論分析)
、拧拔摇睘槭裁慈滩蛔》帕四球}擾著“我”的小飛蛾?
、菩」厦鐑H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侨齻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面列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之類的小生命?
、热齻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明確:①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那強烈的生之欲望令作者震驚、敬佩。
②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其長短,只要它能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無限的價值,它就擁有了巨大生命力。
③由物到人,逐步揭示主旨。小小的生命尚且能夠頑強生活,人就更應該珍惜生命,勇敢堅強。
、軈⒁娗拔闹械娜N思考。
。ㄔO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很好地引發(fā)了學生深入鉆研的興趣,使學生在欣賞中,真正領悟作品的內涵。)
3、教師小結:
記得有這么一段話:“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笔堑模钪鸵畹镁视幸饬x。作者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深深地引發(fā)出對生命的思考,她由衷地呼喚生命,表達出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ㄟm宜地介紹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句,擴大了學生閱讀范圍,拓展了視野。)
四、品味語言,欣賞積累
1、動人的情節(jié),深刻的思想,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傳達的。讓我們一起來揣摩詞語,品析鑒賞。
同位交流研讀:
、拧拔腋械揭还缮牧α吭谖沂种熊S動”中“躍動”能否換成“跳動”?為什么?
明確:不能,躍動表達心情急切,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频2段中的“竟然”,“竟”表達了一種什么意思?
明確:指出乎意料之外,表現出作者驚喜之情。
、恰澳且还汕嫣旌车氐纳,令我肅然起敬!弊髡邽槭裁础懊C然起敬”?
明確:因為小瓜子能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石縫中,不屈的向上,茁壯成長,作者對此十分尊敬。
、取皬哪且豢唐穑覒S自己,絕不辜負生命”中“應許”和“辜負”如何理解?
明確:“應許”指答應;“辜負”指對不住(期望)。
⑸課文題目中“生命”為什么重復?
明確:重復是為了強調,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感受著生命的可貴并發(fā)自內心的呼喊。
。ㄔO計意圖:讓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意識地去積累運用。)
2、積累運用:
選擇下列詞語,不少于3個,連成一段話。
庸碌辜負肅然起敬價值光彩有力昂然挺立茁壯掙扎擎天撼地。
五、拓展遷移,體驗反思
1、圍繞文章三種思考,聯系生活,再舉一兩個事例。
如:張海迪,高位截癱,卻矢志不移,自學成才;音樂家貝多芬,雙耳失聰,卻憑著頑強意志和對音樂的摯愛,創(chuàng)作出《命運交響曲》;史蒂芬·霍金,身殘志堅,勇敢無畏地開發(fā)數學新領域。
2、自然界中,還有哪些事物令你為其生命力贊嘆不已?
3、學生自由發(fā)言。學了,你想對杏林子說些什么?又想對自說些什么?
可圍繞課文主旨來說,教師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不拘一格。
4、齊聲朗讀保爾的那段話。
。ㄔO計意圖:延伸部分,體現出“新課標”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即語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促使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最后三段。
2、比較閱讀:將課文與美國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再次播放《命運交響曲》,結束。
【評析】
本教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突出了教師的引導性,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流程為三大板塊: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拓展體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設在開頭結尾,使這節(jié)課渾然一體,同時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意境,吸引了學生!巴卣惯w移,體驗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豐富了課堂容量,激勵著學生去主動積極地求知讀書,起到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課文列舉了三種生命現象,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三件小事,抒發(fā)了作者的三種感觸,進而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我在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語文對學生精神的熏陶。
一、注重學生對教材的個性解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在上課開始,我就讓學生獨立默讀課文,找出感觸最深的句子,并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既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又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解讀的時間。
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解,我通過和學生交流,逐步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
二、注重學生的朗讀,以悟其理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語文教學更要注重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使感悟得到升華,感受得到釋放。學生通過朗讀,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時,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增強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思想得到升華
學生結合作者杏林子的人物事跡,以及生活中其他的人物,來感受生命的價值,使對生命的理解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最后以“生命因──而美麗”,體現對生命的理解,學生談到很多,例如生命因別人服務而美麗、生命因為誠實而美麗、生命因努力學習而美麗、命因珍惜時間而美麗、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語文學科是個語言積累的學科,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表達語言的規(guī)范,以及學生的分析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
初一語文教案12
一、說教學設想;
二、說教學流程;
三、說板書設計。
【教學設想】
一、總體教學設想
1、把握新教材特點,理解本課編排的目的。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4、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在實踐中運用。
5、注重讀寫過程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張揚個性,亮出自己。
教學設想闡述:
1、把握教材特點,理解課文編排目的:
(本課選自人教版教材七冊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篇學讀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它主要是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zhàn)勝困難。)
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系,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都是談人生。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從教材的編排特點,看本課,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學讀課文,它是第一二單元人與自我中的主要課文。作為一篇學讀課文,教會學生讀書,即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這是最主要的。而面對剛進入第四學段的(初中)學習生活的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其一,天真、活潑,富于表現力。其二,面對著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喜歡讀。其三,喜歡討論,喜歡發(fā)問,喜歡探究。其四、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然而難點是對一件事或一個活動中蘊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難度。
面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長處,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引導、和學生同攻難關。為共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因為本文就是通過作者在童年時爬懸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難,就應在懸崖上走下一樣,“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體驗,和學生同在一個平臺上,同讀課文,同探討人生的哲理。)
4、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在實踐中運用: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討論、探究本課蘊含的人生哲理;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會有嗎,我們應怎樣對待?這個故事的主要敘述的情景是什么?我遇到困難的情景是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一是要讓學生知道要多讀,讀出味,才能懂其意;二是要領悟文章的內容所蘊含的意義,要多思,三是要多說,在實踐中學習語文,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橋梁,和作者莫頓·亨特進行心與心的對話。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從讀到寫,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談談自己對生活的憧憬、體驗和思考。)
5、注重讀寫過程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張揚個性,亮出自己: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重要體現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以,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標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師──生──作者──課文之間的共同學習、探討的和諧氣氛,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在學習過程中處處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激勵學生展現自我,亮出自我。
本課教學設想的目的,學生閱讀本文后,知曉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腳印都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處處是與生活相聯系的。)
二、具體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
⑴ 自讀、合作讀、探究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感知課文內容,復述故事情節(jié);悟出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 從課內到課外,舉一反三,運用感知的方法,拓展閱讀汪國真的詩,品出詩的哲理。
⑶ 從讀到寫,和學生共同結合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難經歷及怎樣處理的,是教訓還是經驗或二者皆有之,寫成短文。
(教學目標的設計:
一、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形成整體;聽說讀寫形成一個整體;課內和課外閱讀形成一個整體;教、學的方式方法形成一個整體。
二、科學地安排了學習序列:讀:一讀,自主讀,二讀:合作讀;三讀,探究讀;四讀,拓展讀;寫: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談體會。從讀到寫,符合人的思維特征,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符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質量的要求。從課內到課外,體現教學的整體性。
三、切合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四、明確、清晰,便于落實和檢測。體現了本課學習的特點:讀寫結合,以讀帶寫,以寫促讀。)
2、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3、教學難點:
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4、課型:
讀寫結合課。
5、教學時間:
一節(jié)課。
(教學時間的分配: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隨機調控。)
6、教學策略:
問題策略、多讀策略、與文本對話策略、合作學習策略、讀寫結合策略。
7、教學方法:
情境法、誦讀法、討論法、讀寫結合法、評價法。
8、學習方法:
誦讀法、復述法、討論法、讀寫結合法、評價法。
9、課前準備:
、 預習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
、 想想第一課與這課有什么聯系?
⑶ 閱讀這一課,你有哪些問題,請寫在紙條上,交與科代表。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字寫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問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學情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并把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整理歸類,放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研討。)
【教學流程】
語文教學過程設計的目的: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連成一貫;也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所以說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組織下認識語言世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經過嚴格而有高效的言語技能訓練,學生習得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格的感染。
一、課前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和學生共同走進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回憶中
運用學生閱讀前一課《山那一邊》的感悟 、學生的生活、理想和這課的聯系,采用抒情性的語言,和學生共同走進課文的情景中,共同尋找人生的哲理。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探討問題的興趣。
二、自主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復述主要故事情節(jié)
1、學生放開聲音朗讀一遍課文后,再默看一遍課文: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是學生才進入新課文,雖前面已進行了預習,但學生在課堂上,放開聲音運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朗讀是否暢通。這實際上是工具性也既是基礎知識的落實,也是落實單元教學的要求,提高學生朗讀能力;二是默看課文,學生經過一次高聲朗讀后,進入靜靜地思讀階段,也實際上在對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疏理”階段,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培養(yǎng)。為下面復述故事主要情節(jié)而打下基礎。
2、學生復述故事:
、 照原文順序復述。
、 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
、 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情節(jié)。
、 可以命小標題似的復述。
③ 將故事中人物沒有說完或在行動上沒有完成加之合理的想象進行復述。
(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知識轉化為能力,書面語言變口頭語言的訓練;又是對課文整體感知的一個語文實踐活動。復述故事,可以同座進行,這樣就能達到全員參與,然后讓一兩名同學在全班復述。這既是體現培養(yǎng)學生對讀本整體感知、概述、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學生的多元性、閱讀的多元性得到體現,它實際上也是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
三 、悟讀,合作討論作品中“我”爬懸崖的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和父親鼓勵“我”“走一步,再走一步”具體動作化的語言及所折射出的哲理
(這個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是上一個教學過程的繼續(xù)。在感知了全篇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時,還要通過這個故事情節(jié)知其它所蘊含的哲理,這是本課文要達到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但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是枯燥的說教,也是通過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來實現的。其中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可結合課文討論體會。)
1、分角色朗讀“我”爬懸崖的經歷。
(特別對課文中所涉及的對懸崖、“我”、父親的話描寫的詞語要有一種體驗的讀,要讀出味來。)
懸崖的高、險:懸崖聳立、垂直的峭壁、大約二十來米高、(“我”眼中的懸崖)高不可攀的險峰。
“我”的身體狀況:八年來一直有病;瘦骨嶙峋。
爬懸崖(半山腰):冬冬直跳、蹲、心驚肉跳、幾乎暈到、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 、啜泣。
環(huán)境描寫:暮色開始四合、暮色蒼茫,天上出了星星,懸崖大地越來越暗。
父親的語言:“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
2、分組閱讀討論:
(可以以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設置討論題。)
、 作者描寫懸崖及“我”眼中的懸崖是怎樣的?
⑵ 作品中的“我”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我”,在爬懸崖中的表情及動作說明了什么?
、 父親在文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3、各組選一名同學發(fā)言。
四、探究學習最后一段,研討這次“脫險”經歷所蘊含的哲理
(這一段是文章的宗旨所在,是引起作者值得回憶的價值所在。也同時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為剛進初中的學生,對事情所蘊含的“哲理”比較陌生,老師可舉一些學生所常見的例子,來理解“哲理”。如學生最熟悉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想這句話蘊含的道理?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想想本文故事說明一個什么道理?這個學習過程同樣應在讀中體會、感悟。師生共同結合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與失敗的例子,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蘊含的哲理。這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能化難為易。)
1、集體朗讀最后一段,勾勒出段中你覺得重要的句子。
2、師生互動,對“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達到的'地方!苯Y合自己的體驗談體會。
五、拓展閱讀課文后面汪國真的詩,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得到一點什么?
1、集體閱讀,感悟詩意。
詩人采用對比手法,說明意志對人是很重要。“垂下頭顱”是預示遇到困難,低頭沉思。是為了更好地迎接困難。
2、自由發(fā)言,談談從詩中想到了什么 ?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整合。體現閱讀課教學在通過課內閱讀的方法,把它運用在課外閱讀上,既是方法的運用,又是學生閱讀多元性的展示,個性的發(fā)展。因為這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都是談的人生,“人與自我”,我的夢想是什么樣,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怎么辦?這里再一次閱讀汪國章的詩,無疑又是一次對人生的感悟。)
六、讀寫結合
學了本文后,敘寫自己遇到的一次困難,來說明一個道理的短文。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節(jié)課讀寫結合的最后一個終點站。因為這篇課文是寫的作者親身體驗的一件事,它對學生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從讀到寫,既開源,又導流。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是讀寫結合的特點。而這篇課文從故事的敘述,到揭示蘊含道理的過程,對學生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實質上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再一次體現。)
七、課堂教學結尾,再次創(chuàng)設情景,情感的熏陶,在人生道路上同啟迪
(和學生共同呤誦課文的最后一段,激勵學生在人生中應有作家的氣質,戰(zhàn)勝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困難,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
【板書設計】
懸崖高、險
讀:“我”的一次“脫險”經歷 “我”瘦骨嶙峋 怕、嘲笑、恐懼、父親鼓勵“我” 爬下懸崖
悟:人生中的困難應怎樣對待──“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化解成小困難克服
寫:遇到的一次困難,是怎樣處理的?從中感悟是什么?
(板書設計目的:課堂教學的縮影,提示課文中心的導讀圖,是教學重點、難點的輻射源。它溝通了作者寫作思路、教師教學思路、學生學習思路的橋梁,是提示舊知與新知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新知的生長點,激起學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是課堂教學的集成塊,它集教材編者的“編路”、課文作者的“文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于一體,是當代“微型技術“的妙用。)
初一語文教案13
一、內容主旨
本文引人入勝地描寫了一位民間藝人高超的說唱藝術。聲音是屬于聽覺的,本來難以描畫,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一些描寫手法,把聽覺與其它感覺溝通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點
《絕唱》一節(jié)不涉及譴責的內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面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面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并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借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閱讀本文,應對文中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三、對白妞的烘托
課文采用烘云托月的筆法,先寫琴師的演奏、黑妞的說唱以及聽眾的贊揚。這些烘托的段落也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為白妞的出場起到鋪墊的作用了。
1、琴師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為丑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fā)時間的。不料作者筆一轉,琴師“到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的人可想加知了。
2、黑妞
琴師已經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了數分鐘時,簾子里面出來一個姑娘”,穿戴“十分潔凈”。“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fā),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讓眾人嘆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其說唱魅力非比尋常。正當聽眾心悅誠服,以為定是白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客之口告訴眾人:錯了,這是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了起來。
3、聽眾的贊揚
作者以琴師、黑妞烘托白妞,還覺不夠,又借聽眾之口來贊揚白妞:“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如果具體贊揚白妞說得如何唱得如何,明明白白,那么白妞的魅力也就平常了,只有虛說“說不出”“學不到”“沒有人能及”,才能神龍不見尾,讓人景仰不已。
四、對白妞的正面描寫
1、出場
白妞終于出場了,也不見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將鼓捶于輕輕的點了兩下”,就讓人頓覺出彩。“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左顧右盼,就攝去了眾聽眾的心魄,“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白妞的眼睛可以說是她獨特魅力的窗戶。
2、說唱
白妞的演唱戲高或低、或緩或急,作者描寫得極有層次,可以分為五個段落:“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3、精妙的比喻
寫白妞說書最精彩的,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精華,是運用大量貼切的比喻,把無形的聲音化為有形的喻體,讓人清楚明白。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設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jié)節(jié)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聯翩。
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可見作者的語言功底。
4、聽眾的`贊揚
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眾之口贊揚一番,粗看是重復的文字,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里贊嘆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她演唱的精神魅力。
五、《絕唱》的人物描寫方法
《絕唱》堪稱美文,具有濃厚的審美意趣,造成這種審美意趣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人物描寫方法的成功運用。在這一點上,作者不僅調用了多種方法,而且有些方法是人們很少使用的。學習并研究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文欣賞與寫作能力,F在列舉出來,與大家共饗。
1、渲染烘托法
看戲的人很多,上至高官,下至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包。人們來得很早,十二點半開演,而老殘十點鐘就到了,甚至有人早上未吃飯就來了。座位已經坐滿了,老殘不得已向看座的使了“二百個錢”,才在“人縫里坐下”。作者對場景可謂渲染得十足,夸張得出奇。它意在說明,在濟南形成了一股“白妞熱”,也形成了一批族,這就為白妞的出場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氛圍。
2、反襯法
琴師長相丑陋,“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可是他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臺下的叫好聲不絕于耳”。先寫長相的奇丑,后寫演技的奇美,行文上的跌宕,使琴師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心里 。王小玉上臺前,“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上臺后,“向臺下一盼”,就這一盼,使得“滿園子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以有聲襯無聲,更顯“無聲”,而這“無聲”,卻讓人想象得到王小玉的影響之大,演技之高。
3、譬喻法
譬喻的使用很普遍,散見文章各處,尤其是對王小玉的彈唱用的最多。譬喻逼真,新奇,頗具美感。寫王小玉婉轉的唱腔,象“一條飛蛇在黃山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寫她忽又揚起的唱腔,“象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寫黑妞清脆婉轉的唱腔,“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等等。這些譬喻將本來難以描寫的精妙的彈唱技藝寫出來了,寫得很充分很有感染力。應該說,諸多譬喻的使用,是文章最最成功的一點。
4、鋪墊法
文章主要描寫了琴師、黑妞和王小玉三人,三人依次粉墨登場。琴師的輪指博得“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黑妞的彈唱讓觀眾“以為觀止”,而王小玉的彈唱則是超而又超、奇而又奇。三人的演技就象爬樓梯,一層高過一層,而王小玉則是樓頂;無疑前兩人是個鋪墊,把王小玉推向高峰的意思很明顯。
5、柳暗花明法
作者寫黑妞的彈唱,用了個“以為觀止”一詞,意思是好極了,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是如何來寫王小玉的彈唱呢?要知道觀眾是沖著王小玉來的。到這里,給人的感覺是詞窮意盡,不好再寫了;但作者就在這不好寫處顯能耐:“黑妞是白妞教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觀眾的評論,為王小玉的出場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真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評點法
作者借觀眾之口來評說黑妞、白妞的高超技藝,象上面點到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一段文字。再如王小玉唱完了之后,夢湘先生的一段評說:“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下得透徹些!”這些文字無疑從側面彌補正面描寫之不足!菁荚趺礃樱钣性u說資格的還是觀眾。
7、正側面結合法
為了描寫中心人物白妞的演唱技藝,文章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側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鋪墊的文字,如戲院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等。正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直接描寫的文字,如白妞的出場、白妞的演唱等。演唱的聲音并無實體形象,正面描寫實屬不易,但文章卻寫得很成功,——它選用可見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讓讀者通過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正面描寫具體可感,側面描寫又富于想象,二者的結合,引人入勝的寫出了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七種技巧外,還有人物對話、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方法,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總之,諸多人物描寫技巧的成功運用,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深化了主題,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它是構成文章深厚審美意趣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初一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綴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2.掌握下列詞語(實詞)的意思:
止 從 綴 敵 顧 弛 徑 黠
3.掌握下列一詞多義現象: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 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4.掌握下列詞性活用現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
5.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能力目標
1.能比較流利地熟練地朗讀課文,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標
認清狼的陰險狡詐的本性,對待像狼一樣敵對者,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初一語文教案15
[教學設想及依據]
1、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根據語文學科和詩歌體裁的特點,以及《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钡囊蟆)
2、教學難點
、賹W習和借鑒詩中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fā)感情的寫法。
②提高朗讀和鑒賞能力。(依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
3、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4、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和借鑒詩中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fā)感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想像和合作探究中,讓學生學習和借鑒詩中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fā)感情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激發(fā)他們關愛母親,回報母親的熾熱情懷。
[教學策略]
1、音樂導情:上課之前,我讓學生聽與本文主題相同而且他們都很熟悉的歌曲《魯冰花》,喚起學生對母親的愛,讓學生帶著這一情感走進課文,使他們更容易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背景音樂始終縈繞在課堂,使學生沉浸在那種歡愉而深沉的氛圍之中。
2、朗讀悟情:在本課的教學中,讀是一個學習的重要手段。我采取的方式有:自由讀、選擇讀、示范讀、齊讀、分角色讀等。讓學生通過讀來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的語言,進入文章的意境,體會文中的情感,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
3、想像入境: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感受詩中的意境,領悟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4、“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讓學生掌握閱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技巧,并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我首先按品讀——感受——賞析——仿寫的步驟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然后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自學第二首詩。以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情
(播放歌曲《魯冰花》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嗎?誰能說說這首歌曲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學生回答。(教師導入)是啊!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類的共同情感,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情感的散文詩——《金色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27頁)板書課題。
(二)初讀知情
1、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作者資料。(師讀)
2、結合屏幕上字詞的拼音和解釋自由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時,注意讀準字音、注意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3、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篇文章的內容。
(三)美讀悟情.
1、誰能說說應用什么感情來朗讀這篇文章呢?學生發(fā)言后,讓學生選取最喜歡語段試讀,讀后請學生評一評。教師小結: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還應該讀出兒童特有的調皮。
2、多媒體顯示難讀的句子,一起來分析該如何讀,先由學生大膽的試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該怎樣讀,最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嗔怪、擔憂、焦慮、欣喜,交織在一起的情感,假裝生氣)
“我不告訴你,媽媽!(淘氣、機靈、撒嬌、調皮的語氣)
(四)感受入情
老師在朗讀的時候透過眼前的文字,感受到了一幅幅孩子與媽媽嬉戲的生動畫面,老師想先給大家描述一幅。請同學們邊聽邊張開想像的翅膀看能否進入老師描繪的畫面中。
(1)教師示范
清晨,在開滿金色花的林蔭中,走出一個美麗而修長的身影,喔!是媽媽,她濕發(fā)披在兩肩,發(fā)絲上的水滴輕輕飄落,親吻著林間的小草,她悄無聲息地走進小庭院,緩緩地把雙手放在胸前,媽媽在做禱告,突然媽媽的雙眉微微揚起,好香呀!這香氣從哪來的呢?此時,我屏住呼吸,一聲不響。
請你也從你感受到的畫面中選取一幅展開想像用語言來描述。
(2)學生發(fā)言
(五)、賞析人物
在這一幅幅的畫面中孩子和媽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請用以下的句式來說話。
我看到了一個--------孩子,我是從---------------看出的。
我看到了一個--------母親,我是從---------------看出的。(投影)
(六)、仿寫延情
1、寫法的探討
在這首詩里我們感受到了母子間的款款深情,但文中卻沒有一個“愛”或者“喜歡”這樣的字眼,那作者是借什么來表達這母子間的濃濃情意的呢?
學生思考,代表發(fā)言。教師明確,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2、仿寫
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誰不應該感謝母親抱答母親呢?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變成一朵金色花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呢?請用“假如我變成了……”開頭寫一段話,表達你們對媽媽的愛。
(七)、詩情的誦讀
讓我們滿懷著對媽媽的愛,充滿深情的朗讀全文。
【初一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教案01-13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2-07
初一語文社戲教案11-23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11-22
初一語文教案15篇04-25
初一語文《珍珠鳥》教案04-18
初一語文教案:濟南的冬天07-15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15篇11-24
初一下冊語文教學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