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集合(1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行、列組成的空間的序列,能找到相應的方位并嘗試表達清楚。
2、發(fā)展數(shù)學空間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2、紅、黃兩隊十二格的格子各一個。
3、計分牌。
活動過程:
一、游戲一:熊大、熊二捉迷藏,感受9宮格的空間方位并嘗試表述。
1、師:誰躲到了哪里?用一句話表述清楚。
2、引出橫排、豎排,知道行和列。
3、繼續(xù)感受9宮格方位。找到熊躲藏的位置并嘗試表述:誰在哪一行或列的第幾個,課件輔助幫助感知9的方位空間。
二、游戲二"光頭強在哪里",尋找12宮格的空間方位并嘗試表述。
師:光頭強慌慌張張跑過去,熊大、熊二趕緊追過去看個究竟,他們來到了又一片樹林,這片樹林和剛才那片有什么不一樣?(多了一列)師:光頭強躲起來了,熊大、熊二能找到他嗎?
紅、黃兩隊幼兒各請一名幼兒,分別找到光頭強的.位置并能清楚表達空間方位。
進行3~4輪。
三、競賽合作"12宮格種樹"游戲,快速反應找到相應的空間方位師:光頭強砍了樹,小朋友幫助在森林中種樹,看哪隊中的又對又快。
幼兒分兩組,幼兒作為樹,看圖示在12格的"土地"上找到相應的位置。
1、紅隊嘗試看種樹圖種樹。
2、黃隊嘗試看石頭圖,避開石頭種樹。
3、種樹競賽,三輪,計分。
4、提高難度,圖出現(xiàn)五秒,幼兒通過記憶避開石頭種樹,競賽計分。
四、結束師:感謝你們幫熊大、熊二種了樹,大家一起開心地合個影。
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明白愛護指甲的重要性。
2.經過相互討論和相互觀察,明白如何愛護指甲。
3.感受親親指甲鉗的溫馨氣氛,樂意使用指甲鉗剪自我的手指甲。
活動準備
1.圖片:指甲
2.指甲剪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
1.圖片觀察指甲
引導幼兒觀看自我的.指甲。
2.討論了解指甲的作用。
小朋友,你明白指甲有什么用嗎?
小結:指甲有保護手指和腳趾的作用,有幫忙人們做事的作用,經過指甲還能夠看出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等。
二、如何愛護自我的指甲
1.教師:大家都明白指甲對我們有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們應當怎樣保護自我的指甲呢?
2.幼兒進行自由討論并得出一些結論,如:指甲長了要及時剪掉,要用指甲鉗剪,手臟了要及時洗手等等。
3.如果指甲長長了,我們不剪,會怎樣樣呢?
小結:不及時剪指甲,指甲會斷掉,還會傷害別人;不及時洗手,指甲中會有許多臟東西;
經常咬指甲會使手指變形,還會將病菌帶入口腔;還會影響手指的生長等等。
三、游戲:親親指甲鉗
1.出示指甲鉗,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呀?這是用來做什么的呀?
2.這個指甲鉗最喜歡和誰親一親呢?
3.教師用指甲鉗剪自我的指甲,邊剪邊說:親親我的手,親親我的手。
4.誰也讓指甲鉗親親他的手呢?
四、延伸活動
教師一邊給幼兒剪指甲,一邊用兒歌的語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教案3
設計意圖
寒冷的冬季,是各種花草樹木枝葉枯萎凋謝的季節(jié),而“梅花”卻不畏嚴寒,不屈不撓,生長特別旺盛。
它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征,具有著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
為了培養(yǎng)孩子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特設計了古詩《梅花》的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梅花的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體會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動準備
1、古詩《梅花》掛圖1幅、課件、語言CD。
2、古箏《漁舟唱晚》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出活動內容。
請幼兒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襲擊都凋零了,可有一種花卻不怕嚴寒,傲然挺立在風雪之中,這是什么花?
二、欣賞梅花圖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圖片,請幼兒觀察和欣賞。
2、啟發(fā)幼兒用“梅花”說一句話。
小結: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導幼兒想象畫面,初步感知古詩的意境。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啟發(fā)幼兒在腦海中想象出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跟隨課件輕聲朗誦,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到了什么畫面?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4、設計提問:“凌寒獨自開”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在這首詩里、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培養(yǎng)幼兒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品質。
四、啟發(fā)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朗誦古詩邊根據(jù)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美工區(qū)用吹畫、點畫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通過談話,引起了幼兒對梅花的興趣。
在欣賞梅花的圖片及課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點:顏色、形狀還有花瓣的數(shù)量等。
多數(shù)幼兒對古詩的內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師引導下,大多數(shù)幼兒朗誦的較熟練,并且還能夠用“梅花”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通過朗誦,使幼兒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美,體會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撓的品格。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動中還預設了吹畫、手指點畫等操作活動,不僅增加幼兒對梅花的印象,還會使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點的方法畫出梅花的花朵,并初步學習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2、鞏固幼兒的正確握筆姿勢,讓幼兒熟悉毛筆和顏色的使用,以及常規(guī)訓練。
活動準備
1、幼兒作彩色畫的用品
2、不同的.姿勢的紅梅數(shù)枝。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復固團點的技法
1、出示數(shù)幅幼兒畫的梅花朵的作品,鞏固團點的方法。
2、出示一幅畫好花枝的畫,請個別幼兒畫上花朵。
二、講解示范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1、讓幼兒通過觀察知道畫花枝的方法與畫花朵的方法不一樣,是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的。
因為花枝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有的彎曲,有的直(同時出示實物,讓幼兒觀察)
所以用筆的輕重,筆的轉動都要有變化。
2、演示勾線方法。
筆桿握直,由下端往上畫,用筆時先重后輕,這樣花枝才能由粗變細,同時用筆轉動使花枝曲直變化。
3、示范畫一枝梅花。
請二個幼兒可以先畫花后添枝,也可以先畫枝再畫花。
三、 幼兒作畫
教師巡回檢查握筆并指導蘸色、用筆方法。
四、講評作品
重點講評用筆用色的優(yōu)缺點以及表揚在洗筆蘸色、擱筆等常規(guī)方面表現(xiàn)的好的地方。
幼兒園教案5
教案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刺猬的特征以及秋天的特征和秋天的水果。
2、通過添畫水果的方式,嘗試用故事中的句型仿編部分情節(jié),大膽地繼續(xù)編故事。
3、樂意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并注意傾聽同伴的講述。
教案準備:
1、認識蘋果、梨子等水果。
2、幼兒用書一冊,實物投影儀一臺。
3、黑板一塊,彩色粉筆若干。
教案過程:
一、音樂活動《蘋果》,引出主題。
師生隨音樂表演《蘋果》。
啟發(fā)幼兒仿編歌曲,例如:《桔子》、《香蕉》等。
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小朋友對哦果園里摘了許多水果,刺猬媽媽是怎么取水果給寶寶吃的?
二、采用邊看圖斌提問的方式,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秋天到了,地上有什么?故事里有誰?刺猬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刺猬媽媽出門去找東西,刺猬媽媽路過哪里?樹上掉下一只什么?水果落在刺猬媽媽的哪里?刺猬媽媽是怎樣將水果帶回家的?你覺得刺猬媽媽身上長滿了水果,像什么呢?
重點講述水果的名稱,認識櫻桃。
三、帶領幼兒看圖完整地欣賞故事。
提問:刺猬是什么樣子的?刺猬媽媽身上有哪些水果?
教師在黑板上畫刺猬,并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在刺猬身上添畫水果。
提問:小刺猬在家門口看見會走路的水果樹是誰?
四、啟發(fā)幼兒用“刺猬媽媽走過ⅹⅹ樹,一只ⅹⅹ正好掉在刺猬媽媽的背上”句型仿編故事情節(jié)。
秋天的果樹林里,還有許多果樹呢?刺猬媽媽還會走過什么果樹?帶上什么好吃的.水果給小刺猬呢?
鼓勵幼兒仿編故事情節(jié),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在刺猬媽媽身上添畫水果,然后帶領幼兒講述“刺猬媽媽走過ⅹⅹ樹,一只ⅹⅹ正好掉在刺猬媽媽的背上”的情節(jié)。
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仿編的句子,同時提醒幼兒認真傾聽同伴講述,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園教案6
設計思路
本階段,我班開展了“從頭到腳”的主題活動,在“我的身體”這一版塊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一個階段的資料收集,師生共同分享交流經驗、探討問題,孩子們對自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們不僅對身體各部的名稱及功能、用途,以及對身體怎樣進行自身的保護有了具體的認識。而且對畫人特感興趣,尤其是畫各種姿態(tài)的'人、各種多變的臉,非常開心。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用開化裝舞會的形式來表現(xiàn)出來。我又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了語言表達方面的要求,讓幼兒在看看找找貼貼的過程中,認讀動物的名稱,進行配對活動。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發(fā)揮想象,使得語言方面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在橢圓形紙上畫自己喜歡的人物、動物等,從而做成面具。
2、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聲音響亮。
3、繼續(xù)學習著色、接色等技能,探索各種構圖,使畫面均衡又變化。要求顏色鮮艷、畫面對稱。
活動準備:
橢圓形紙、繪畫工具、老虎、獅、熊的面具以及耳朵,磁帶等。一老師扮演小老虎。
活動過程:
放音樂
一、放生日歌:
師:問幼兒這是什么歌曲?(生日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說說爸爸媽媽是怎樣慶祝小朋友的生日,吹蠟燭時許了一個什么愿……?纯唇裉斓男坌鞘钦l(請一老師扮演成小老虎),“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舉行一個舞會,請小朋友參加,好嗎”。可你們知道嗎,今天真正的壽星是誰,(老師脫下面具)原來是高老師,我們給高老師說一句祝福的話。老師謝謝小朋友,想請大家參加她的舞會,有一個條件,一定要化裝……。
二、講解示范
師:(一)出示獅子面具(正確的)
1、探索各種構圖,使畫面均衡又變化,畫面對稱。
2、繼續(xù)學習著色、接色等技能,強調顏色鮮艷。探索各種構圖,使畫面均衡又變化。
(二)出示小熊面具(不正確的)
讓幼兒指出不對的地方,講出怎樣畫才對。
幼兒園教案7
活動準備
反映幼兒園新事的PPT,圖譜若干,歌曲錄音。
活動目標
學會演唱歌曲,能簡單進行創(chuàng)編。
喜歡地方民歌,產生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體驗五河民歌的演唱風格,感受歌曲的輕松有趣。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安徽五河的梁老師。今天我?guī)韮删湮搴拥姆窖裕捎腥ち,教你們說一說吧(邊做動作邊說):她們說的該,說的什么該?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意思是:她說的,說的什么呢?
。2)教師出示嘴巴和問號圖片,教幼兒邊動作邊說:她們說的該,說的什么該。
師:來,和我一起說一說。
。3)教師邊做動作邊唱方言對白。
師:這兩句五河方言不光可以說,還可以唱呢,來,和我一起試一試。
2、觀看PPT,了解幼兒園的變化
(1)她們說的該,說的什么該。到底說的是什么事呢?請看~(播放PPT)
(2)這是以前的幼兒園,又矮又破的`教室,看,這是如今的幼兒園,象一座快樂的城堡一樣拔起,‘陜樂城堡拔地起”。
(3)這是我們以前的教室,破舊的桌椅,小小的黑板,可是如今幼兒園都換上新新的桌椅了,們看!鞍嗬飺Q上新桌椅”。
3、教唱歌曲
(l)師:老師帶來一首五河民歌《如今幼兒園新事多》,說的就是這些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提問:你們聽到了什么?
幼兒說出聽到的歌詞,教師及時唱出并出示相應的圖譜。幼兒說不出的部分教師直接說來,并告訴他們哪些是對白,哪些是襯詞。
。3)教師指著圖譜清唱一遍。略帶動作
。4)教師帶領幼兒集體清唱2遍,加上動作
。5)提問:剛剛我們唱的五河民歌和平常小朋友唱的歌曲呀不一樣,五河民歌里隙了有歌詞,有方言對白和襯詞。
4、表演唱
(1)師:現(xiàn)在呢,老師唱歌詞,你們唱方言對白和襯詞,注意了唱的時候一定要做出相應的作,要做的夸張一點。
。2)師幼互換表演唱。師:你們表演的很好,那我們現(xiàn)在換過來表演唱
。3)幼兒互換角色表演唱。
5、幼兒創(chuàng)編歌曲
小朋友說一說你們的幼兒園還有那些新事?讓我們把它編進歌曲里吧。
6、和客人老師互動表演唱
師:我們一起唱歌詞,客人老師唱對白和襯詞,請聽音樂。
客人老師和幼兒互換角色表演唱。
7、活動結束
與客人老師再見。
幼兒園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歷,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課前準備
制作ppt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母雞叫聲,引入課題。
2、通過《貓》引發(fā)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響亮地讀課題。
二、明確要求,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與難讀的詞語的讀音,了解預習情況。
(出示詞語)
反抗 欺侮 成績 凄慘 慈愛 辛苦 如怨如訴
疙瘩 可惡 雞雛 一撮兒毛
2、默讀閱讀提示,明晰學習任務。
、爬仙嵯壬P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⑵比較一下,《母雞》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閱讀提示是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的主導,從提示入手,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略讀課的學習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初讀感知,了解感情
1、自由讀課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寫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句子,用“——”畫出。
師相機板書: 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2、讀這兩個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辨析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
3、質疑: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要問的嗎?(打上小問號)(預設:老舍先生為什么討厭母雞?他后來為什么又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快速瀏覽,理清條理
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老舍先生討厭母雞?(1——3自然段)哪些段落寫他不敢再討厭母雞(4——10自然段),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通過質疑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本篇文章在情感表達上的一個特點就是先抑后揚,這兩個句子是課文板塊劃分的線索,抓住了這樣的'關鍵句,提綱攜領,建構出簡約的教學框架。
5、學法遷移,小組自由選擇內容,研讀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要求小組選擇感興趣的板塊學習。
○(選擇第一部分)自主讀書,找找作者討厭母雞原因,在小組中交流。
○(選擇第二部分)自主讀書,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在小組中交流讓你感動的語句。
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運用上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學習。
四、小組交流,品評長短,體會感情。
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穿脫套衫,鞏固認識衣領、袖口和前后。
2、在教師示范的引導下,經過自我的練習,掌握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方法。
3、不怕困難,努力動手練習,萌發(f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幼兒穿著套頭衫,教師身穿意見前后不一樣花紋的.套頭衫。
活動過程:
一、認識衣服的衣領、袖口及衣服的里外。
教師指著自我衣服的不一樣部位提問:
1、教師:誰明白教師衣服的這個地方叫什么呢?
2、教師:哪里是衣服的里面,哪里又是衣服的外面呢?衣服的里面和外面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幼兒相互交流自我的經驗,并得出結論:衣服的外面顏色比較鮮艷比較漂亮,而衣服的里面顏色比較難看并有縫的線。
二、幼兒嘗試自我脫衣服和褲子。
教師請幼兒自我試著脫衣服和褲子。教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注意幫忙一些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大家盡量自我想辦法脫衣服和褲子。
三、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表演脫套頭衫和褲子。讓幼兒觀察、了解正確地脫衣服忽然褲子的方法。
四、幼兒自由練習脫套頭衫和褲子,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學習看圖念兒歌,進一步熟悉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折疊衣服的方法。
幼兒園教案10
活動內容
認識長方形
重點領域
數(shù)學
相關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通過認一認、比一比,引導幼兒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啟發(fā)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征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長方形的特征。
2、難點:會按圖形特征進行歸類。
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若干(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2、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幾何圖形讓幼兒辨認。
教師:“小朋友說一說黑板上有哪些圖形?”(圓形、正方形)
二、圖形分類。
教師:“黑板上有這么多圖形,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并數(shù)一下一共有幾個?”
三、認識長方形。
1、教師手指長方形,“這是什么圖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只角;正方形每條邊都一樣長,長方形每條邊不一樣長。)”
2、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可將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比較,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
四、通過折疊驗證:
知道長方形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
1、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的長邊比一比,短邊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樣長的?”
2、小結: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四個角都是一樣大的。
五、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變成長方形。
2、給長方形涂顏色?纯磮D上有什么圖形,請小朋友給長方形涂上顏色。
幼兒園教案11
活動時間:
7月3日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水滴在不同質地的紙上的結果,感受各種紙的不同特性。
2、激發(fā)幼兒主動研究、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不同質地的紙(如面巾紙、蠟光紙、圖畫紙、報紙、牛皮紙、打印紙)、不同質地的包裝材料(如鋁箔、塑料布、皮革等)、水、各種不同的液體(如醋、油、彩色水)
2、滴管或眼藥水瓶幼兒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各種不同的紙與包裝材料,應到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說出他們的名稱以及在什么地方見過,做什么用的.。
二、教師組織幼兒分組或獨立進行探索活動,即將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觀察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
1、 幼兒自由實踐、操作。
2、 教師組織幼兒分類活動,即把滲水的材料和不滲水的材料分別擺放,并根據(jù)滲水的速度將滲水材料依次排列。
三、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活動。
1、 表面吸水的材料我們可以做什么?
2、 表面不吸水的材料可以做什么?
四、游戲活動“淘氣的小水滴”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在不滲水的材料上如何滴一個大水滴?如何滴一個小水滴?如何將水滴從一個地方?拉到另一個地方?如何把幾個水滴集中或分散等等。
3、 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液體,引導幼兒談在滲水的材料上如何做畫?比較哪種液體干得快?哪種干的慢?哪種會變形。
延伸
活動:和幼兒共同收集被不同液體滴過的紙,并裝訂成冊。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注意觀察不同材料的用途,即材料的吸水性與材料的應用關系
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觀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記錄剝花生仁的情況,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方法。
3、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花生人手10顆,點心盤和小碗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張。
2、花生類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謎導入:小朋友都喜歡猜謎,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誰猜出來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解釋謎面。我們來看看,花生的外殼怎樣?里面呢?打開后,里面有什么?學習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剝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謎語,而且還能說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顆花生里面都睡了一個花生仁呢?那你來猜猜看,這顆花生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幼兒猜測)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怎樣就能知道了?(剝開來看一看)
2、你們知道花生里有多少花生仁呢?現(xiàn)在我們一邊剝花生一邊記錄,怎么記呢?這里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兩排格子,這一排是告訴你要剝10次花生,下面這一排是讓你填花生仁的顆數(shù),如果第一次剝出2顆花生仁,你就在第一個格子里用2來表示,第2次剝出3顆來,你記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剝的時候要剝一次記一次,直到剝完為止,剝下來的殼放在中間的盆子里。不能邊剝邊吃哦!
3、請幼兒剝花生,一邊剝一邊進行記錄。
4、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剝下的結果。
5、鼓勵已剝完的幼兒說說游戲結果。
6、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小朋友,花生都剝好了嗎?你能不能把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
A、今天,小朋友真聰明,不僅會剝花生,還把花生仁的顆數(shù)都記錄了下來,知道了一顆花生里面有的是1顆仁,有的是2顆花生仁,還有3顆的。那在你剝的10顆花生中每種有幾顆呢?我們把它來統(tǒng)計一下好不好?你們看,老師也剝了10顆花生,我也把它記下來了,那來看看,1顆花生仁的我剝到了幾次?把它記在哪里,2顆花生仁的剝到了幾次?怎么記呢?3、4顆有幾次?記在哪里?
B、小結:好現(xiàn)在我已經把我剝的花生統(tǒng)計出來了。
C、小朋友會不會把自己的記錄結果也統(tǒng)計一下呢?(會)請小朋友試一試,看看你統(tǒng)計下來,那種花生仁的最多?
D、幼兒統(tǒng)計,教師指導。
E、交流:你統(tǒng)計的結果怎么樣?誰愿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幾顆花生仁的最多?(幼兒講述)還有誰愿意來說一說?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記錄表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聽,告訴他,你的是哪種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處。
1、小朋友真棒,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了2顆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
2、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殼和衣有沒有用呢?讓我們來聽聽花生自己是怎么說的吧!
3、原來花生的本領這么大,它渾身都是寶,你們記住了嗎?
四、分享活動。
今天我們和花生玩游戲,還知道了,這么多關于花生的知識,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嘗嘗我們親手剝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孩子分享花生。
幼兒園教案13
活動目標:
1. 學習知識時要專心致志,多下功夫。
2. 嘗試自己制定安排學習計劃,知道學習時要抓緊時間。
3. 理解認讀句子“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活動準備:
1. Ppt(人物行為對錯圖片、句子及譯文)。
2. 《幼兒身體力行表》。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談一談故事中好的學習方法。
1. 師幼問好
活動開始,師幼互行鞠躬禮,問好。
2. 講述故事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三個小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故事一,師:明明回到家要去干什么?
幼兒回答。(明明要出去玩)
師:媽媽是怎么說的?
幼兒回答。(媽媽提醒明明還沒有寫作業(yè))
師:明明是怎么說的?
幼兒回答。(明明說明天是周末,周末再寫)
師:最后明明是怎么做的?
幼兒回答。(明明回家寫作業(yè)了)
師: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要抓緊時間學習)
故事二,師:小慧為什么發(fā)愁?
幼兒回答。(她買了很多書,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看完)
師:哥哥幫小慧想了什么好方法?
幼兒回答。(先制定一個計劃)
師: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要制定學習計劃)
故事三,師:孝孝為什么佩服小禾?
幼兒回答。(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先理解書中的內容)
師:為什么小禾懂得很多事情還能理解書中的內容?
幼兒回答。(因為小禾每天都會用半個小時看書,而且每次讀書時都會反復去讀)
師:通過聽這個小故事,我們知道了什么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多看多學,每天堅持,只要工夫到了,就會有收獲)
3. 教師小結
師:聽了這三個小故事,我們學到了三個好的學習方法,分別是學習時要抓緊時間,能夠制定學習計劃,平時堅持多看多學,希望大家能很好的利用這些方法,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觀察圖片,幫助圖中人物改正錯誤做法。
1. 出示圖片
出示圖一(一邊學習一邊玩手里的.沙包),師:圖中的人在做什么?你們覺得這樣做對嗎?
幼兒回答。(他一邊學習一邊玩手里的沙包,這樣做是不對的)
出示圖二(同時在看兩本書),師:看看他在干什么?他這樣做對嗎?
幼兒回答。(她在同時看兩本書,這樣做不對)
2. 改正做法
師:剛才兩幅圖中的做法都不正確,那誰來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的做法?
幼兒回答。(在學習的時候要專心,不能一邊學習一邊玩;讀書時,讀完一本后再讀另一本)
3. 教師小結
師:看來好的學習方法、習慣很重要,我們要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好的方法。
三、隨師誦讀,理解并記憶學習方法的句子
1. 出示句子
師:在《弟子規(guī)》中有這樣一句話:“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意思就是說不妨把學習的期限安排得寬裕一些,但在學習時要抓緊時間。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
2. 幼兒跟讀
師:這個方法非常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 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我們不僅要讀的好,還要把這種方法記牢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去。
四、師幼談話,說一說自己平時的學習方法。
1. 師幼談話
師:你們平時是怎樣學習的?你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我是認真學習的,專心用功學習、抓緊時間等)
2. 教師小結
師:大家說了很多學習方法,有些方法非常好,例如專心用功學習、抓緊時間學習,我們可以互相借鑒一下。
五、生活踐行,嘗試自己制定安排學習計劃。
1. 提出要求
師:學習時要是計劃,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請大家回到家嘗試著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吧!
2. 教師小結
師:制定學習計劃,要把時間放寬松一些,在執(zhí)行的時候要加緊用功,時間長了我們積攢的知識就多了,遇到再難解決的問題也能夠把它解決。
3. 結束活動
師幼互行鞠躬禮,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提高安全意識,學習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
2、了解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要求小朋友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3、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溺水事故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對,現(xiàn)在是夏季,天氣漸漸變得熱了,你們熱了怎么辦?
2、今年有好幾個小朋友因為天氣熱就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們想知道他們去洗澡發(fā)生了什么事嗎?(有好幾個小朋友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們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
二、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們,我們怎樣才不會發(fā)生溺水事故呢?
2、教育幼兒周末、節(jié)假日、寒暑假嚴禁到池塘、無蓋的水井邊等處戲水、游泳。不能獨自或結伴到池塘邊釣魚、游泳、玩水。
3、教育幼兒在來園、離園的途中千萬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們還小,很多小朋友都不會游泳,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不慎掉進河里、池塘、水井里等,不能冒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或撥打“110”。
5、前段時間,我們瑞金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學生,結伴到河里去釣魚玩,有兩名學生不慎掉
進河里溺水死亡,這個悲慘的事實告訴我們了什么?這幾個同學違反了哪些安全規(guī)則?我們應該如何遵守安全規(guī)則?
6、觀看溺水事件圖片,請幼兒討論說說應該怎么做?并引導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發(fā)生?
三、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圖形上添畫各種線條來表現(xiàn)小魚的特征。
2、能簡單想象,為小魚添畫出各種花紋并耐心涂色。
3、有序取放蠟筆,用完后能放回原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金魚圖片、蠟筆、畫紙、《小魚游》的錄音帶、不開心的金魚圖片、藍色海洋背景圖。
經驗準備:幼兒基本了解金魚的外形特征。
活動過程
一、以音樂《小魚游》引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缀寐牭囊魳,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學小魚游的動作吧。
小結:剛才大家學的動作都很像,大家玩的`很開心,可是有一條小金魚不開心,我們來看一下他怎么了吧。
二、出示不開心的金魚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裝飾小魚。
師:魚寶寶不高興了,那怎么辦呢?請你們幫幫它,可以怎樣打扮魚寶寶呢?
小結:我們可以用水彩筆或油畫棒等其他材料,為小魚畫上漂亮的花紋,也可以為它們貼上、穿上漂亮的衣服。
三、教師介紹材料并組織幼兒創(chuàng)作。
1、教師出示材料:顏料、橡皮泥、彩紙、棉簽、漿糊,組織幼兒討論材料的使用。
2、教師提醒幼兒在打扮魚寶寶時,要用多種顏色才漂亮、打扮魚寶寶時要注意衛(wèi)生。
3、幼兒自由分組選擇材料創(chuàng)作。
師:大家可以用水彩筆油畫棒給魚寶寶畫上漂亮的花紋;用橡皮泥裝飾魚鱗;用紙撕貼魚鱗。
教師個別指導,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引導個別能力強的幼兒選擇多種方法創(chuàng)作。
四、幼兒作品展示,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師幼共同把魚寶寶貼在準備好的藍色背景圖上,組織幼兒交流評價。
師:請小朋友把打扮好的魚寶寶送回家,請你告訴小朋友你認為哪個魚寶寶最美,美在哪里?
幼兒園教案16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繩的不同跳法,初步學會雙人跳繩的技巧。
2.增強動作的協(xié)調性,發(fā)展幼兒腿部肌肉的跳躍能力。
3.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一根跳繩,幼兒已有雙腳同時跳繩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列隊入場
教師帶領幼兒排成四列縱隊入場后,聽口令進行熱身運動。
(根據(jù)情況可將繩對折,帶領幼兒進行上肢、體轉、腹背、跳躍等動作練習。)
二、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1.交流討論繩子的多種玩法。
2.自由玩繩: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玩繩,剛開始可以探索一個人玩繩的方法,然后探索兩個人玩繩的方法,最后可以探索許多個人一起玩繩的方法。每當有幼兒想出一種好玩的方法時,教師可以先請這個幼兒示范,然后帶領大家跟這個孩子一起玩。
3.教師一起參與幼兒跳繩,并與幼兒配合“雙人跳”。請幼兒觀察并嘗試結伴跳,教師提示兩個人要動作一致,可通過喊拍子讓幼兒同步跳。
4.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玩法多人跳繩的方法。
(1)引導幼兒嘗試找出多人跳繩的.方法。
(2)根據(jù)幼兒描述,教師交代玩法和規(guī)則后進行示范練習。
(3)幼兒集體參與多人跳繩的練習,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多人跳繩離不開大家的合作,只有大家一起跳齊了才能順利的跳下一個,所以這就需要大家合作的默契。
三、結束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做放松活動后,帶幼兒回教室。(幼兒教育)
【幼兒園教案】相關文章:
健康教案幼兒園教案01-17
幼兒園教案與教案反思05-04
幼兒園教案美術教案12-01
幼兒園教案10-16
(精選)幼兒園教案07-06
幼兒園的教案11-22
幼兒園教案07-29
幼兒園教案05-11
幼兒園數(shù)的教案03-07
幼兒園教案匯報課教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