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3 11:06:2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的應用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教材第145頁期末復習第13—16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本冊教材里學過的應用題及其結構,加深理解對這些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認識一些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比較熟練地分析推理并正確地解答應用題,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本學期學過的應用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本冊教材里的應用題的特點,更加熟練地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地確定要先算的中間問題,進一步認識一些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正確地解答本學期學過的應用題。

  二、復習三步計算應用題

  1.整理思路。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三步計算應用題。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過的三步計算應用題,解答時可按怎樣的方法來想要先求出的.中間問題?還可以按照怎樣的方法來想要先求出的中間問題

  2.做期末復習第13題。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兩道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怎樣的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提問:第(2)題還可以怎樣解答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小結:這兩題都是求兩商之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而第(2)題有一重復條件,所以也可以兩步計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復習第14題。學生讀題,比較: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第(1)題根據(jù)問題可以怎樣想?根據(jù)條件又可以怎樣想

  第(2)題可以怎樣想呢

  指名學生說一說這兩題的解題思路。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小結:這兩題都可以從條件想起,或者從問題想起。但第(1)題的已知條件、所求問題和第(2)題的互換,所以解題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中間問題:即6天裝配電腦的臺數(shù)要先求出來。

  請同學們看下面一道題。

  山邊林場栽槐樹和杉樹各12行,槐樹每行24棵,杉樹每行30棵。栽的槐樹和杉樹一共多少棵

  提問:這道題可以用幾種方法解答

  第一種方法怎樣解答?(板書綜合算式)這樣做是怎樣想的

  第二種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樣列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為什么可以用兩種方法做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解答應用題可以用哪兩種方法來分析

  指出:解答應用題,可以根據(jù)條件來想能求什么問題,也可以根據(jù)問題來想需要什么條件,確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時,要根據(jù)條件和條件、條件和問題的聯(lián)系,盡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學期學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里,如果有一個條件是兩個數(shù)量共同的條件,也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解答。

  五、課堂作業(yè)

  1.期末復習第15題。要求先說一說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復習第16題。要求能用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解答。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2

  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P71的例4是本冊教材的難點,學生第一次碰到這種結構的連乘應用題。如何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我在“連乘應用題”這堂課的教學中作了如下努力:

  一、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進行推理能力的訓練。

  數(shù)學教學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題意,等于題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題意也是進行推理的前提條件。三年級孩子的思維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為此在進行例4這種特殊結構的連乘應用題的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從學具操作掌握運算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首先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引起興趣:我拿出3盒圓珠筆,問學生知不知道老師這些圓珠筆一共用了多少錢,大家都說不知道;接著我請學生說出要求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么條件;然后根據(jù)實物給出“吳老師買來3盒圓珠筆”、“每盒10支”、“每支3元”這三個條件,請學生根據(jù)對應條件求出對應問題。學生反應熱烈。根據(jù)學生回答我板書如下:(“盒”、“支”、“元”分別用藍色、綠色、紅色寫出)

  吳老師買來3盒圓筆,每盒10支,每支2元,一支多少元?(2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3盒);一共用了多少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由于教師幫助學生從學具操作理解題意,形象性強,學生容易從實物分析中掌握題意,并隨著教師的設問激疑,引起探索興趣,從而進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維訓練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師的板書幫助下,自己找出對應條件,成功地得出解題方法。這時,學生們面露喜色,學習情緒高漲。

  二、尋找突破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被乘數(shù)不易找對,被乘數(shù)與乘數(shù)的對應關系容易搞錯,因此我利用每份數(shù)、份數(shù)與總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作突破口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1、在“基本訓練”中加強對應關系訓練。

  我在“基本訓練”中出了兩道練習題:

 、懦鍪尽懊拷M種6棵”,“每班種6棵”,“每12個裝1箱”,請學生說出“6、6、12”分別表示什么數(shù),為什么,并說出對應的份數(shù)(組數(shù)、班數(shù)、箱數(shù)),然后教師給出對應的份數(shù),請學生說出對應的總數(shù),并列式。

  這一題為新課找準對應關系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訓練。

  ⑵假定“一共可賣多少元”、“一共運進多少個”是要求的總數(shù),請學生在“每個賣9元”、“每箱有30個”中選取與總數(shù)對應的每份數(shù)。

  這一題的練習為解決新課中出現(xiàn)兩個每份數(shù),而應把哪個每份數(shù)作被乘數(shù)作了突破重點問題的解題能力訓練。

  2、在新授時突出尋找對應關系。

  在出示“吳老師買來3盒圓珠筆”、“每盒10支”、“每支2元”后,我讓學生邊找對應條件邊推理。學生回答說“每盒10支”中“10”對應的份數(shù)應該是“盒數(shù)”,故與“3盒”對應;“每支2元”中“2”對應的份數(shù)應該是“支數(shù)”,故與“每盒10支”對應。我說:“不對呀,怎么把2與10這兩個每份數(shù)對到一塊去了呢?”學生這下很得意地告訴我說“每盒10支”可理解為“一盒子里裝10支”,對于“2”來說,“10”是個份數(shù)。從而學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這個條件的兩面性:與“3盒”對應時,“10”是每份數(shù);與“每支2元”對應時,“10”是份數(shù)。但為什么沒有人把“3盒”與“每支2元”看作對應條件呢?我把這個問題交與大家討論得出正確結論,避免出現(xiàn)被乘數(shù)與乘數(shù)不對應的錯誤。接著我乘勝追擊,引導學生解決兩個每份數(shù)中哪個作被乘數(shù)的問題。我在進行推理訓練的基礎上,先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由于學生理解題意,嘗試準確率達95%。我裝作疑惑不解地問:題目初看有兩個每份數(shù),你們?yōu)槭裁炊歼x“2”作被乘數(shù)而不選“10”呢?學生搶著告訴老師因為“2”才是與總數(shù)直接對應的每份數(shù),故作被乘數(shù)。

  教師運用嘗試教學法,逐步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實地突破重點和難點,從而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積極地掌握了本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列式特點。

  三、重視課堂練習,培養(yǎng)思維能力。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此我進行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

  1、鞏固練習

  先讓學生找出對應條件及與總數(shù)直接對應的每份數(shù),再列式計算(半扶著走,進一步突出重點、難點、準確率100%)→只列式不計算(獨立走、準確率100%)→選擇題、判斷題(準確率98%)。

  2、對比練習

  為了消除思維定勢,防止新舊知識的相互干擾,我出了以下兩道練習題:(只列式)

 、潘鄰S用汽車運送水泥,每一輛汽車一次能運5噸,12輛汽車7次能運多少噸?

 、扑鄰S用汽車運送水泥,先來了4輛汽車,后又來了3輛汽車,每輛汽車運5噸,一共能運多少噸?

  通過以上兩道練習,學生知道并非所有連乘題都是今天學的題型,也不要一看見每份數(shù)就盲目用連乘法,從而從比較中進一步掌握了例4的本質特征。

  3、發(fā)展練習

  在這一部分練習中,讓學生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結構,升華認識,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懦鍪尽拔覀內ǎ常┌嘤校担度,為扶助失學兒童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要求將“56人”改成間接條件,改完口頭列式,并注意比較不同結構。(學生改成“三(3)班有8個小組,每組7人”和“三(3)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等)這一題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滲透了思想教育。⑵出示實物3包練習本(每包50本)和2包衛(wèi)生紙(每包10卷),請學生編出例4結構的連乘應用題。

 、窃谧詈笠环昼娬垖W生回憶生活中有意義的連乘應用題,進一步把數(shù)學學習和解答生活實踐的問題結合起來。這時,全班同學分成小組熱烈討論搶著編題。我又鼓勵大家課后進行調查研究,編出更有意義的題。一節(jié)課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在復習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應用的基礎上,對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應用的復習,進一步體會消元的數(shù)學思想,以及化“未知”為“已知”,化復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化歸思想,體會二元一次方程組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的一般的圓周角的性質進行探索,圓周角性質在圓的有關說理、作圖、計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是學習圓的后續(xù)知識的重要預備知識,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圓周角性質也是說明線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結構體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靈活應用“代入法”和“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外,還應建立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用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解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并能根據(jù)方程組的特點,靈活選用適當?shù)慕夥ā?/p>

  2、過程與方法: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體會消元的數(shù)學思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滲透轉化的辯證觀點,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掌握消元思想,熟練地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會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是圖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數(shù)形結合思想.

  五、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含有2個未知數(shù),并且所含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二元一次方程所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3.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4.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5.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法,即把“二元”變成“一元”,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

  6.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為:一審,二找等量關系,三設未知數(shù),四列二元一次方程組,五解,六答。

  (二)重點展現(xiàn):

  例1:解下例方程組:

 。1)解:由①得,=1-③……將其中一個未知數(shù)用另外一個未知數(shù)表示;

  將③代入②得,3+2(1-)=5……將變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個方程;

  解得,=3…………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其中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

  把=3代入方程③得,=1-3=-2……把求出的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變形后的方程,求出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

  ∴原方程組的解為

 。2)解:由①×2得,4+6=16③……變形方程,使得某個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相等或互為相反數(shù);

  由②-③得,11=22……消掉其中的一個未知數(shù),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解得,=2……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其中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

  把=2代入方程①得,=1……把求出的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變形后的方程,求出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

  ∴原方程組的解為x

 。ㄈ╈柟虘茫

  例1、已知以、為未知數(shù)的方程組的方程組與的解相同,試求、的值。

  解:解方程組,得

  把代入方程組,得,

  解得

  例2(xxxx年xx中考題)、某班將舉行“慶祝建黨90周年知識競賽“活動,班長安排小明購買獎品,下面兩圖是小明買回獎品時與班長的對話情境:

  請根據(jù)上面的信息.試計算兩種筆記本各買了多少本?

  解:設購買單價為5元的筆記本本,單價為8元的筆記本本,依題意,得:

  解得:

  經檢驗,符合題意。

  ∴購買單價為5元的筆記本25本,單價為8元的筆記本15本。

  (四)能力提升:

  例1、已知一次函數(shù)=+1與另一個一次函數(shù)=相交于點A,試求出點A的坐標。

  解:依題意,得

  解得:,

  ∴點A的坐標為(3,-2).

  例2.(20xx年xx中考模擬題)某旅游商品經銷店欲購進A、B兩種紀念品,若用380元購進A種紀念品7件,B種紀念品8件;也可以用380元購進A種紀念品10件,B種紀念品6件。

 。1)求A、B兩種紀念品的進價分別為多少?

 。2)若該商店每銷售1件A種紀念品可獲利5元,每銷售1件B種紀念品可獲利7元,該商店準備用不超過900元購進A、B兩種紀念品40件,且這兩種紀念品全部售出候總獲利不低于216元,問應該怎樣進貨,才能使總獲利最大,最大為多少?

  解:(1)設A種紀念品的進價為元,B種紀念品的進價為元,依題意,得:

  解得:x,

  答:A、B兩種紀念品的進價分別為20元、30元

 。2)設商店準備購進A種紀念品a件,則購進B種紀念品(40-a)件,依題意,得

  解得:

  ∵總獲利是a的一次函數(shù),且w隨a的增大而減小

  ∴當a=30時,w最大,最大值w=-2×30+280=220.

  ∴40-a=10

  ∴應進A種紀念品30件,B種紀念品10件,才能使獲得利潤最大,最大值是220元.

  (五)課堂練習:

  1、解下例方程組:

  2、若方程組的解為,試求、的值。

  (六)家庭作業(yè):

  1、必做題:指南第25頁A組2(2)、(3),4

  2、選做題:指南第26頁B組2,3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熟悉行程問題中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從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換。

  過程與方法:

  1.經歷畫“線段圖”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畫“線段圖”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2.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模型,并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轉換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我們身邊的數(shù)學,體會家人對我們的愛,要熱愛家人,熱愛生活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難點:利用線段圖找到題中的等量關系

  三、教學過程:

 。ㄒ唬┚室痪

  1.問答題

 。1)、小明家離學校有1000米,他騎車的速度是25米/分,那么小明從家到學校需___小時。

  (2)、甲、乙兩地相距160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出發(fā)去乙地,經過16小時,距離乙地還有240千米。這列火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搶答題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____________

 。2)、行程問題主要研究、、三個量的關系。

  路程=__________,速度=_____,時間=______。

 。3)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10秒跑___米。

 。ǘ﹦(chuàng)設情趣、明確目標

  以動畫的形式演繹一位同學早晨忘帶作業(yè),他剛出門不久,父母就發(fā)現(xiàn)他忘帶作業(yè),于是趕快加速趕往學校給他送作業(yè),最終在去學校的路上追上了他.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能否追上小明”這一事件,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揭示生活中蘊含著我們數(shù)學的一個常見問題追及問題,從而引出課題及例題。

 。ㄈ┳灾鲗W習

  例1: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趕到距家1000米的學校上學,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發(fā).5分鐘后,小明的爸爸發(fā)現(xiàn)他忘了帶歷史作業(yè),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長時間?

  (2)追上小明時,距離學校還有多遠?

  獨立思考,完成學案上的問題:

  1、根據(jù)題目已知條件,畫出線段圖:

  2、找出等量關系:

  小明走過的路程=爸爸走過的路程.3、板書規(guī)范寫出解題過程:

  解:

 。1)設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鐘,

  根據(jù)題意,得80×5+80x=180x解,得x=4.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鐘.

 。2)180×4=720(米)

  1000-720=280(米)

  答:追上小明時,距離學校還有280米.

 。▽W生獨立完成,找到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教師巡視學生并給予檢查和指導。請書寫規(guī)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并講解其解題思路,其他同學對照黑板談談自己的不足之處)

  分析出發(fā)時間不同的追及問題,能畫出線段圖,進行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與文字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理解題中的等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進一步列出方程,解決問題,既能嫻熟使用“線段圖”又能利用方程的思想解決問題

  例:甲、乙兩站間的路程為450千米,一列快車從甲站開出,每小時行駛85千米,一列慢車從乙站開出,每小時行駛65千米.設兩車同時開出,同向而行,則快車幾小時后追上慢車?

 。▽W生小組合作完成本題目,按照例題的方法步驟,通過畫線段圖,分析已知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教師巡視學生并給予檢查和指導。)

 。ㄋ模┱故旧

  1、通過個別學生分析已知條件,引導大家正確畫出線段圖:

  2、找出等量關系:快車所用時間=慢車所用時間;

  快車行駛路程=慢車行駛路程+相距路程.

  3.解題過程:

  解:設快車x小時追上慢車,

  據(jù)題意得85x=450+65x.

  解,得x=22.5.

  答:快車22.5小時追上慢車.

 。ㄕ垥鴮懸(guī)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并講解其解題思路,其他同學有不同看法可相互補充。)點播導學

  本節(jié)課主要研究行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

 。1)同地不同時,總路程相等;

 。2)同時不同地,時間相等,總路程相等。兩類題都是根據(jù)總路程相等列方程。可以通過畫線段圖,理解題中的等量關系,進一步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育紅學校七年級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的速度為4km/h,2班的學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km/h,前隊出發(fā)1h后,后隊出發(fā),同時后隊派一名聯(lián)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不間斷地來回進行聯(lián)絡,他騎車的速度為12km/h。

  請根據(jù)以上的事實提出問題并嘗試回答。

 。ǚ中〗M討論,提出不同的可能的問題,并嘗試解答,比較哪組幾塊又準確,想出的方法又多,小組派代表講給大家聽。

  問1:后隊追上前隊用了多長時?

  問2:后隊追上前隊時聯(lián)絡員行了多少路?

  問3:聯(lián)絡員第一次追上前隊時用了多長時間?

  問4:當后隊追上前隊時,他們已經行進了多少路程?

  問5:聯(lián)絡員在前隊出發(fā)多少時間后第一次追上前隊?

 。ㄎ澹┻_標測評

  練習1:小兵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7米,小兵先跑4秒,小明幾秒鐘追上小兵?練習2:甲、乙兩人相距280,相向而行,甲從A地每秒走8米,乙從B地每秒走6米,那么甲出發(fā)幾秒與乙相遇?總結提高

  引導學生自己對所學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強調本課的重點內容是要學會借線段圖來分析行程問題,并能掌握各種行程問題中的規(guī)律及等量關系.1.會借線段圖分析行程問題.2.各種行程問題中的規(guī)律及等量關系.同向追及問題:

 、偻瑫r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甲時間=乙時間

 、谕夭煌瑫r甲時間+時間差=乙時間;甲路程=乙路程

  (六)預習布置、強調任務

  復習本單元所學內容,總結一些常見的應用題題型作業(yè):P151習題5.9第2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5

  一、本單元的基礎知識

  本單元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百分數(shù)的相關問題,初步理解了百分數(shù)的含義,會解決簡單的百分數(shù)的問題,掌握了一些解決百分數(shù)的基本技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P87~99本單元教材內容包括百分數(shù)的應用,進一步運用方程解決有關百分數(shù)問題。

  三、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數(shù)的有關知識以及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本單元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百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shù)問題。

  五、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正確理解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了解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而且在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誰比誰多(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用畫圖的方法體現(xiàn)出“誰比誰多(少)”的數(shù)量關系。而對于解答方法上學生也有類似的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經驗,這些都會為他們學習本單元的知識掃清障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1997年至今,我國鐵路已經進行了多次大規(guī)模提速。有一列火車,原來每小時行駛80千米,提速后,這列火車的速度比原來增加了40﹪。現(xiàn)在這列火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同學們,能自己通過畫圖,分析題意解決這個問題嗎?

  二、百分數(shù)的應用。

 。1)學生獨立畫圖。

 。2)展示學生的成果。

 。3)教師評價。

  3.學生自主解答問題。

  4.班內交流。

  辦法一:80×40%=32(千米)

  80+32=112(千米)

  辦法二:80×(1+40%)

  =80×1.4

  =112(千米)

  答:現(xiàn)在這列火車每小時行駛112千米。

  三、試一試。

  1.生活中的折扣。

  游樂場的套票原來每套30元,六一期間八折優(yōu)惠,購買一套這樣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評價。

  ※八折就是現(xiàn)價是原價的80%。

  3.學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辦法一:30×80%=24(元)

  30-24=6(元)

  辦法二:30×(1-80%)

  =30×20%

  =6(元)

  四、練一練。

  1.教科書第26頁練一練第1題。

  2.教科書第26頁練一練第2題。

  3.教科書第26頁練一練第3題。

  4.教科書第27頁練一練第6題

  提示:“幾成”是什么意思?

  ※成數(shù)主要用于農業(yè)收成

  ※幾成就是十分之幾。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方法(一):80×40%=32(千米)方法(二):80×(1+40%)

  80+32=112(千米)=80×1.4

  =112(千米)

  百分數(shù)應用題和分數(shù)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用密度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2.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解題,認真細致的良好行為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解決疑難問題的良好品質.

  3.通過公式變形及計算題規(guī)范格式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作業(yè),以形成整潔、規(guī)范的作業(yè)習慣,以美的作業(yè)給人以享受.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一節(jié)主要是運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教材首先提出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并把學生引向運用密度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初步感覺到密度知識很有用處,能解決很多問題.然后說明運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用到各種物質的密度,給出了一些物質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個問題為線索,講述運用密度知識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給出解答,以利于學生動腦思考,獨立地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最后用一個例題作示范進一步教給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法建議

  本節(jié)課可用正遷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類比而導出密度的推導公式,可采用自學、討論、示范的方法.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材重點與難點分析

  1.通過公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學習中,經常要運用數(shù)學方法對物理問題進行計算、分析、推理、論證,但是應注意,用數(shù)學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必須要受到物理概念與物理規(guī)律的制約.分析問題的物理過程、物理意義,弄清各物理量間的關系,明確公式的物理意義及其適用范圍,是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而且在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時,一定不要把物理問題數(shù)學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數(shù)學規(guī)律,如,不能認為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因此在解題過程中要重視對相關內容物理意義的理解.

  2.對進行公式變形

  對密度公式進行變形,可以參照速度公式的變形進行講解,并通過數(shù)學運算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公式變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弄清每一個公式的物理意義.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具學具

  準備投影儀、投影片

  四.師生互動

  活動設計

  1.根據(jù)公式,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和.

  2.組織學生練習讀密度表,通過讀表進一步熟悉某種物質密度的讀法.

  3.練習求解有關密度的綜合題.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首先提出幾個有趣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的辦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如:1.怎樣鑒別戒指是不是純金的?怎樣知道礦石可能是什么物質組成的?

  2.怎樣知道一塊很大的長方形碑石的質量?怎樣知道教室內空氣的質量?

  3.怎樣知道一個不規(guī)則的鋼零件的體積?怎樣知道一大卷細銅絲的長度?等等.然后告訴學生運用密度的知識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把學生引入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的新課教學中.

  (二).新課教學

  1.可以用來鑒別物質

  要鑒別某一物體是什么物質組成的`,我們需要知道各種物質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給出了一些物質的密度,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下三個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看書,然后請同學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教師引導下對密度表應主要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a.氣體的密度表上邊標明了“0℃,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條件,應請同學作出說明.

  b.在液體中水銀的密度比較大,它大于一般金屬的密度.

  c.氣體的密度都比較。

  在看書的基礎上,應請學生讀幾種物質的密度,說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在密度表的教學中要說明這是科學家經過嚴格準確的測量得出來的,而且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而不斷準確.

  2.求質量

  體積很大的長方形花崗巖石碑,質量很大,無法直接用秤稱量,怎樣才能知道它的質量呢?讓學生說出他們想出的辦法.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能不能應用密度的公式來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這些量?

  前幾章我們學習了速度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速度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們要求路程和時間怎么辦?

  可以進行公式變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變形一樣,對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樣的數(shù)學方法進行變形,下面請同學們將密度公式進行變形,然后考慮變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實際意義?并舉出一些實例來.同學之間可以討論一下.

  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教學認識公式變形的方法,例如,,對比可解決的公式變形問題.

  學生練習公式變形,并討論變形后的公式在實際中的意義.教師在學生中間巡視,進行指導,學生活動結束后請學生回答前邊的問題.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從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體的體積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質量.這樣對一些體積龐大的物體,質量不便測量.可以測量出它的體積,從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計算出它的質量.

  也就是說用密度知識可以求質量.

  3.求體積

  密度公式還可以變形為,如果我們知道了物體的質量、密度,可以求體積,比如有的物體、體積不規(guī)則,不便于直接測量,可以測出它的質量,從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計算出它的體積.

  4.講解例題

  例題:有一個體積是的鋼球,它的質量是316g,這個銅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請同學們用三種方法進行鑒別.

  學生練習,教師在同學中巡視,進行指導,學生練習結束后,教師請學生回答,并分析解題思路.

  請幾個同學分別說出他們的判斷方法.

  可以求出這個球的密度,把它與銅的密度進行比較,如果相等是實心的,但是我們的計算結果是小于銅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們先假設它是實心的,計算一下它的質量應當是多大,把計算出的值與球的實際質量進行比較,結果大于球的實際質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據(jù)給出的銅球的質量,計算一下它的體積是多少,結果小于已知球的體積,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們計算出的體積值是誰的體積.

  是球殼的體積.

  由學生們的分析歸納出:判斷這個球是空心還是實心有密度比較法、質量比較法、體積比較法三種.

  用投影打出如下標準解題過程,教師講解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求學生予以改正.

  3.總結、擴展

  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際上是應用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研究求解物體質量、體積、密度的問題,在實際運用中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死記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并靈活運用,尤其是比例問題,(以下內容可采取邊講邊討論的方式進行)

  (1)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兩物體均應為實心).

  由于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說明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其質量也與它們的體積成正比,體積大的物體其質量也大.

 。2)不同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其體積與密度的關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說明相同質量的不同物體,密度大的體積小,它們的體積與它們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體積相同,它們的質量與它們的密度之間的關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訴我們相同體積的不同物體,密度大的物體質量也大,它們的質量與它們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動

  【課題】鑒別鉛球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用密度知識鑒別體育課用的鉛球是否是純鉛的.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數(shù)的一般應用題》是在學生學過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和百分數(shù)的意義、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求常見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這種問題與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相同。所以求常見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與分數(shù)解決問題大致相同。通過這部分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認識,又加強了知識間的聯(lián)系。

  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點: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

  2、 設置數(shù)學活動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

 。ǘ⿲W情分析

  對學生來說,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依據(jù)數(shù)量關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難,但要求學生找準誰和誰比,很重要。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shù)的認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據(jù)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況中感受百分數(shù)來源于生活實際,在應用中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

  重點:解答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難點: 正確理解達標率、發(fā)芽率等這些百分率的意義

  三、教學學法、教學設計

 。ㄒ唬⿲W生學法

  在本節(jié)課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計算方法,發(fā)現(xiàn)共同點,通過思考,提出問題,通過探究,解決問題。

 。ǘ┙虒W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依據(jù)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進行了必要的`鋪墊。根據(jù)新課“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需要,復習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分數(shù)、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的方法,重點突出了準備題,為講授新課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進一步強化了教學的重點。

  3、精心設計習題,使知識引向深入

  四:教學過程:

 。ㄒ唬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愛迪生的名言:“我成功的秘訣就是:一份的靈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成功來自不易等等)

  從這句名言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例如:把“成功”看著100份,那么“靈感”就占了它的1份,“汗水”就占它的99份。

 。1)“靈感”占“成功”的幾分之幾?

 。2)“汗水”占“成功”的幾分之幾?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百分率的求法。

  (二) 范例講析。

  例1.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六年級學生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

  問題1是那兩個量相比?

  問題2哪個量是單位“1’?怎樣計算?

  120÷160=3/4

  例2.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六年級學生人數(shù)的百分之幾?

  問題1對比兩題,什么沒有變?問題有何變化?

  2,達標率:達標人數(shù)占學生總人數(shù)的百分之幾。

  問題3如何求達標率?

  達標率=達標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

  注意:1求百分率必須乘100%。

  2.結果寫成百分數(shù)的形式。

  3.便于比較,計算。

  120÷160×100%=0.75×100%=75%

  答:六年級的達標率是75%。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倭私馕镔|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谕ㄟ^對1 mol物質質量的討論,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以及摩爾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

 、弁ㄟ^對摩爾質量概念的理解,讓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和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④通過對1 mol物質體積的討論,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⑤通過對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理解,讓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和氣體的體積之間的關系;

  ⑥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掌握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計算、分析方法;

  ⑦通過活動探究,使學生掌握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的基本要領和技巧;

 、嗤ㄟ^交流討論,讓學生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過程與方法

 、偻ㄟ^對物質的量概念的理解,嘗試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體會定量研究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谕ㄟ^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體驗以實驗為基礎的實例研究方法,能獨立地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研究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親自實驗配制溶液,體驗化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yǎng)端正耐心的學習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②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墼谔骄恐袑W會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科學的艱辛和樂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①物質的量及其單位、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②摩爾質量概念和有關摩爾質量的計算;③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有關計算; ④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學難點:

 、傥镔|的量概念的教學; ②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建立; ③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有關計算。

  教學方式

  本節(jié)課屬于概念教學課,根據(jù)概念教學的一般原則,主要運用講授方式、形象化的啟發(fā)式教學法、類比邏輯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靈活應用概念。對于概念課的教授,因為抽象、理解難度大,學生相對會缺乏學習興趣,所以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概念引入時強調它在化學中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緊迫感。另外,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教學過程的邏輯性,用思維的邏輯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在初中學習了原子、分子、電子等微觀粒子,學習了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對應的單位,這是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但是本節(jié)課的概念多,理解難度大,而且學生還沒有適應高中的化學學習,所以教師應注意從學生認識基礎出發(fā),加強直觀性教學,采用設問、類比啟發(fā)、重點講解并輔以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聯(lián)想,運用遷移規(guī)律,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新知識。在實驗課中,要注重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并探討,在過程中感受和學習。

  第一課時: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引入

  教師:買大米時我們一般論斤買而論“!本筒环奖,一斤就是許多“!钡募w;買紙可以論張買,但是買多了論“令”就比較方便,“令”就是500張的集體,買礦泉水我們可以論瓶買,但買多的也可以論箱買,一箱就是24瓶的集體等等。那么化學中的粒子論個可能數(shù)不清,我們能否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在初中已經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它們可以構成我們看得見的、客觀存在的,具有一定質量的宏觀物質。這說明,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與看得見的宏觀物質之間必定存在某種聯(lián)系。例如我們已經知道反應:

  2H2 + O2 2H2O

  微觀角度:2個氫分子 1個氧分子 2個水分子

  宏觀角度: 4 g 32 g 36 g

  從上述方程式我們可以看到什么呢?

  學生:看到反應物、生成物的數(shù)目和質量關系。

  教師:從方程式我們可以知道,微觀上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可以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而分子和原子是極微小的粒子,一滴水中就大約含有1.7萬億億個水分子,如果一個個去數(shù),即使分秒不停,一個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完成這個工作。在日;どa中我們更不可能數(shù)出一定個數(shù)的氫分子和一定個數(shù)的氧分子進行反應,而根據(jù)初中我們學習的知識也知道,從宏觀上4 g的氫氣和32 g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36 g的水,所以我們知道,4 g的氫氣所含的氫分子數(shù)必是32 g的氧氣的2倍,那我們怎樣才能既科學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氫氣中含有多少個氫分子呢?所以,這里需要一個“橋梁”,需要一個物理量把宏觀質量和微觀粒子數(shù)聯(lián)系起來,這個物理量就是“物質的量”。

  (采用實例引入的方法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明白“物質的量”這一個物理量在化學中存石的必要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第14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以“物質的量”作為化學計量的基本單位量,至此,物質的量和長度、質量、時間等成為國際單位制中的7個基本單位。

  物質的量及摩爾

  (投影)

  物理量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長度 米 m

  質量 千克(公斤) kg

  時間 秒 S

  電流 安[培] A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

  物質的量 摩[爾] mol

  發(fā)光強度 坎[德拉] cd

  我們用長度來表示物質的長短,用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物質的量是用來表示物質所含粒子數(shù)的集合,用符號n表示。物質的量的單位為摩爾,符號為mol。

  教師:在我們的計量上,多長為1米呢?“米”這個單位是如何得來的呢?

  (對于這個問題,學生一開始常常會毫不思索地回答:10分米為一米。但很快他們又會意識到1分米又是多少呢?10厘米?那1厘米又是多少呢?……然后大家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無盡的循環(huán),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明白在國際單位中,1米的長短,1 mol的多少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這里常是學生很難理解的地方。)

  教師:國際計量組織規(guī)定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時間間隔內所經路徑的長度為1 m。同樣,也規(guī)定了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物質為1 mol。1 mol就像我們平時所說的一打、一箱一樣,表示的是數(shù)量的集體。一個箱子能裝多少瓶飲料,這取決于我們做多大的箱子,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定義這個集合單位。“摩爾”這個單位能包含多少個粒子?這也是由我們定義的。

  (投影) 集體一個體×規(guī)定的較大數(shù)目

  1打= 1個×12; 1令 = 1張×500; 1 mol = 1個×6.02×1023

  (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正是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形象思維多于抽象思維,對抽象概念的學習,一般離不開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以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真實現(xiàn)象來遷移類比,使學生從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使學生容易理解,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教師:我們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摩爾簡稱摩,符號為mol。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1mol任何粒子的數(shù)目又叫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阿伏加德羅是意大利物理學家,因他對6.02×1023這個數(shù)據(jù)的測得有很大的貢獻,故用其名來命名,以示紀念。表示為

  NA=6.02×1023mol—1。

  1 mo1粒子所含粒子數(shù)=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

  請根據(jù)上述說明回答下列問題:

  (1)1 mo1 O2的分子數(shù)約為___________,2.5 mol SO2的分子數(shù)為___________;

  (2)3.01×1023個CO2的物質的量是______mol,其中碳原子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

  (3)1.204× 1023個H2O的物質的量是_____mo1,其中氫原子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

  (4)N個C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_mol。

  根據(jù)以上四個小題,能否得出物質的量(n),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與粒子數(shù)(N)的關系?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 。

  教師:例:現(xiàn)有CO、CO2、O3三種氣體,它們含有的氧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2∶3,則這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

  A.1∶1∶1 B.1∶2∶3 C.3∶2∶1 D、6∶3∶2

  學生:討論得出A答案。并且總結出:粒子的數(shù)目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

  (學生普遍覺得非常困難,弄不清原子數(shù)與分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

  過兩道關:(1)知道相同物質的量的CO、CO2、O3三種氣體,氧原子數(shù)之比為1∶2∶3;根據(jù)n=N/NA推斷,粒子的數(shù)目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

  教師: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1)如果把6.02×1023個直徑為2.5 cm的硬幣排成一行,可以來回于地球與太陽之間240.8億次。

  (2)如果把6.02×1023粒米給全球60億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萬年。

  (學生非常驚奇,更加意識到使用物質的量這個粒子集體的重要性,也不會再用物質的

  量去描述宏觀物質。)

  物質的量的使用注意事項

  教師: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 mol人 1 mol細菌 1 mol氧氣分子 1 mol質子

  學生:討論并回答,1 mol人肯定是錯的,1 mol細菌、1 mol質子、1 mol氧氣分子是對的。

  (“1 mol人”,學生都會很快反應是錯誤的,但1mol細菌很多學生會認為細菌是很小的,

  是微觀的,所以這種說法應該是正確的,所以借此要澄清學生的認識誤區(qū),不要認為只要是微觀的概念就可以用摩爾來表示,應該是微觀的物質粒子才行。)

  教師:對于物質的量這一個新的物理量,在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只適用于微觀粒子如原子、分子、離子、質子、電子、中子等。不是用于宏觀物質如:l mol人、1 mol大豆都是錯誤的。

  (2)使用物質的量單位——摩爾時必須指明物質粒子的名稱,不能籠統(tǒng)地稱謂。1mol氧、1 mol氫就是錯誤的。只能說:l mol氧分子或1 mol氧原子。

  (3)只要物質的量相同的任何物質,所含微粒數(shù)相同,反之也成立。

  作業(yè)設計

  1.“物質的量”是指 ( )

  A、物質的質量 B、物質的微觀粒子數(shù) C.物質的質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

  D.能把物質的質量同微觀粒子數(shù)聯(lián)系起來的一個基本物理量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1 mol氧 B.1 mol H2SO4 C.1 mol米 D.1 mol面粉

  3.在.1 mol H2O中 ( )

  A.含1 mol H B.含6.02×1023個氫原子

  C.含6.02×1023個水分子 D.含3.01×1023個氧原子

  4.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數(shù)約為 (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5.1 mol下列氣體中所含原子數(shù)最多的是 ( )

  A. H2 B.CO2 C.CH4 D.O2

  6.將1 mol CO與1 mol CO2相比較,正確的是 ( )

  A.分子數(shù)相等 B.原子數(shù)相等 C.電子數(shù)相等 D.質子數(shù)相等

  7.氫原子數(shù)目為9.03×1023的NH3是 ( )

  A.1.5 mol B.1 mol C.0.5 mol D.2 mol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 ( )

  A.1 mol N2和1 molCO所含的分子數(shù)都是NA

  B.1 mol H2和1 mol CO2所含的原子數(shù)都是NA

  C.1 mol CO和1 mol CO2所含的氧原子數(shù)都是NA

  D.1 mol H2 SO4和1 mol H3PO4所含的原子數(shù)都是4NA

  9.物質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氨氣具有不同的 ( )

  A.電子數(shù)目 B.質子數(shù)目 C.分子數(shù)目 D.原子數(shù)目

  10.相同物質的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的數(shù)目之比為_______,所含O的物質的量

  之比為_______ 。

  答案:1.D 2.B 3.C 4.B 5.C 6.A 7.C 8.A 9.D

  10.1:1 2:3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9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四邊形性質的探索》的第二節(jié)第二課時,是在七年級下冊學習了全等三角形之后,繼續(xù)深入學習幾何推理問題的開始,而有關四邊形的探索中重點探究的就是平行四邊形的有關問題。在第一節(jié)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研究基礎上,在第二節(jié)逆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五種判定方法之后,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并更清楚地區(qū)分每一條性質和每一種判定法所安排的一節(jié)練習課。

  二、 教學目標

  1. 綜合運用平行四邊形的五種判定方法和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2. 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五種判定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在應用中明晰性質與判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四、 教學方法

  通過簡單,典型,針對性質和判定的應用的實際問題搭建學生探索的平臺,由簡到難地設計了三個問題,并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組內有效交流討論----組內歸納方法----全班展示----及時評價”,讓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有一個逐步熟練并掌握的過程。

  五、 教學反思

  題目“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56cm,兩鄰邊的比是3:1,那么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邊長分別是多少?”處理時沒有留夠獨立思考的時間,雖然題目簡單但效果不佳。所以在處理第二個題目“平行四邊形ABCD中,E、F是對角戲BD上的兩點,BE=DF,點G、H分別在BA和DC的延長線上且AG=CH,連接GE、EH、HF、FG,求證:四邊形GEHF是平行四邊形”時,先讓每個學生進行獨立思考5分鐘----小組交流5分鐘----小組展示----全班講評,小組展示因小組的有效討論而顯得更有章法,雖然推理論證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但課堂氣氛活躍組間競爭激烈,代表小組講解的同學思路清晰語言準確更是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最后老師的簡單講評及時評分將學生自主發(fā)展小組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整個題處理下來,不但讓學生在過程中收獲了多個解題思路,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全員參與及自主發(fā)展小組在課堂中的作用。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必修三第十三章《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把電與磁徹底的聯(lián)系在一起。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電磁感應在電磁學中的地位,正是由于電磁感受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把人類社會帶入了電氣化時代,體現(xiàn)了“劃時代的發(fā)現(xiàn)”。另外本課的實驗部分是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和思考來主動地獲得知識。教科書所呈現(xiàn)的實驗既為本節(jié)研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提供了實驗情景,又成為后續(xù)楞次定律教學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閉合電路的部分導線切割磁感線能產生電流,在初中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在空間想象能力、問題本質的分析方面還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中國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f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探究實驗、產生問題等學習方法,解決問題得出產生感應丁柳德條件的結論。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設計

  物理觀念:知道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及相應實驗方法;知道用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去判斷回路中是否產生感應電流。

  科學思維: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體會電磁相互轉化的思想。

  科學探究:通過學生實驗,進行實驗觀察、歸納分類,達到能夠判斷回路中磁通量如何變化和因為什么而變化的目的。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領會科學家對自然現(xiàn)象、自然規(guī)律的探究,以科學不怕困難、勇于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激勵自己。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四、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觀察和實驗探究,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難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實驗法

  六、教學過程

 。ㄒ唬┬抡n引入

 。ǘ﹦潟r代的發(fā)現(xiàn)

  1.奧斯特:電生磁

  (動圖展示奧斯特實驗)

  奧斯特發(fā)現(xiàn)的電流的磁效應,震動了整個科學界,它證實電現(xiàn)象與磁現(xiàn)象是有聯(lián)系的。

  電能生磁,根據(jù)對稱性,為什么不能用磁來生電呢?

  法拉第他就堅信磁也能生電。

  2.法拉第:磁生電

  于是從1822年開始進行了將近十年的實驗。直到1830年8月他發(fā)現(xiàn)給一個線圈通電和斷電的瞬間,另一個線圈中出現(xiàn)了電流。

  于是,他又設計并動手做了幾十個實驗,發(fā)現(xiàn)了各種深藏不露的各種"磁生電"的現(xiàn)象。從實驗現(xiàn)象中領悟到:“磁生電”是在一種變化、運動的過程中才能出現(xiàn)的效應?偨Y起來是這么五類:

 、僮兓碾娏

 、谧兓拇艌

 、圻\動的恒定電流

 、苓\動的磁鐵

 、菰诖艌鲋羞\動的導體

  并且他把這些現(xiàn)象命名為電磁感應。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小結:

  法拉第的這一偉大發(fā)現(xiàn)完善了電與磁的內在聯(lián)系,所以便有電磁學這一門學科的誕生。

 。ㄈ┊a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那么具體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呢?

  1、實驗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導體切割磁感線,會在閉合回路中產生感應電流

  2、實驗驗證

 。1)ab靜止的時候,電路中沒有感應電流;

  (2)ab沿著磁感線運動的.時候,電路中沒有感應電流;

 。3)僅有ab切割磁感線的時候,才會產生感應電流。

  ·分析:ab切割磁感線時,磁場的大小和方向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有電路abcd的面積。

  那么,與磁場相關的哪個物理量發(fā)生了變化呢

  我們學過磁通量的的表達式是φ=BS,閉合電路abcd的面積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說,穿過電路abcd的磁通量發(fā)生了變化。

  那么,感應電流的產生是否與磁通量的變化有關呢

  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3、實驗探究1:

  磁鐵插入、抽出

  實驗操作:指針偏轉情況

  磁鐵插入——指針偏轉

  磁鐵靜止在線圈中——指針靜止

  磁鐵拔出——指針偏轉

  或停在線圈中時,電流表指針如何動作?

  如圖,線圈A通過變阻器和開關連接到電源上,線圈B的兩端連接到電流表上,把線圈A裝在線圈B的里面。觀察下面幾種情況下線圈 B中是否有電流產生。通過動圖依次觀察實驗。

  開關和變阻器的狀態(tài)——指針偏轉情況

  開關閉合瞬間——指針偏轉

  開關斷開瞬間——指針偏轉

  開關閉合時,滑動變阻器不動——指針靜止

  開關閉合時,迅速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指針偏轉

  4、歸納總結

  請你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總結,什么情況下閉合導體回路中產生感應電流。

 。▌訄D展示線圈A中的磁感線條數(shù)變化的過程)

  磁場強弱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磁感線的條數(shù)來觀察,觀察動圖可以看到閉合開關穿過B的磁感線從無到有;滑動滑片,穿過B的磁感線的條數(shù)不斷的變化;斷開開關,穿過B的磁感線從有到無。這種情況下,根據(jù)公式φ=BS,B的面積沒有改變,但是磁場感應強度B變化了,所以說穿過線圈 B的磁通量也發(fā)生了變化,線圈B中有感應電流。

  5、得出結論

  以上實驗及其他事實表明∶

  當穿過閉合導體回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時,閉合導體回路中就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ㄋ模╇姶鸥袘F(xiàn)象的應用

  ·發(fā)電機

  1831年圣誕節(jié)前夕的一次科學報告會上,向大眾展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發(fā)電機——法拉第圓盤發(fā)電機,開辟了人類社會的電氣化時代。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能把稍復雜的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有關知識系統(tǒng)化。

  2、數(shù)學思考:能牢固掌握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

  3、解決問題: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正確解答稍復雜的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和學會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二、復習梳理,再現(xiàn)知識。

  1、復習一類應用題。

 。1)復習鞏固。

  屏幕出示兩條信息,生根據(jù)這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水彩畫50幅;蠟筆畫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組中相互說說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3)討論梳理。

  比較歸納各題的相同點。

  板書:找出單位“1”

  2、復習二、三類應用題。

 。1)復習鞏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蠟筆畫有80幅B、水彩畫有50幅

  35

  C、水彩畫比蠟筆畫少— D、水彩畫是蠟筆畫的—

  88

  讓學生從以上信息中任選兩條,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2)交流探討。

  屏幕出示四種情況。(略)

 。3)總結梳理。

  以上各題的解題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個數(shù)量作為單位“1”;再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選擇適當?shù)姆椒ń獯稹#ê髢蓷l板書)

 。4)類推延伸。

  教師點撥:如果把以上幾道應用題分率句中的分數(shù)改為百分數(shù),你會做嗎?這說明什么?

  小結:在一般情況下,解答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應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單位“1”,再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算術或方程來解答。

  三、加強聯(lián)系,綜合應用。

  1、遷移方法,完成練習卷上的第1題練習。

 。1)生獨立思考解答,后集體訂正。

 。2)師小結。

  2、出示“做一做”的第1題。

 。1)生獨立思考解答,再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2)師點撥:廢品率、合格率之間的關系。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紙上的第2、3、4題。

  2、講評。

  五、總結歸納。

  1、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指導看書P111的例4,并補充完整。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的第1、2、3、4題。

  板書設計

  1、找出單位“1”;

  2、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

  3、選擇適當?shù)姆椒ń獯稹?/p>

  教學設計說明

  復習課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在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某一階段,以鞏固、梳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tǒng)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它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復習課上得輕松愉快又富有實效呢?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中提倡“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同樣,要上好數(shù)學復習課,也應該切實轉變復習方式,突出自主性、針對性、系統(tǒng)性,才能全面提高復習效率,F(xiàn)結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分數(shù)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談談具體做法。

  列方程解應用題

  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重點和學生學的重點,不在于解,而在于學解。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經歷尋找實際問題中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過程。

  1、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無論是學生對各種解題方法的探索和理解,還是讓學生感受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yōu)越性,都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交流、討論等活動,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發(fā)展思維能力。

  2、應用題的教學難點就是: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需要的數(shù)量關系式或等量關系式。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學生的方法如何多,因為解決辦法是可以舉一反三的,重要的應該是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分析,找出等量關系式的過程。同時,在分析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多種辦法來分析。如通過抓關鍵句、關鍵詞、關鍵字列等量關系式;通過畫線段圖理解題意;通過畫示意圖來理解題意。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思考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本節(jié)課中呈現(xiàn)的畫線段圖、畫示意圖、抓關鍵字或詞來理解和分析應用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識。

  3、注重練習形式的多樣化。本節(jié)課的練習安排了三個層次,一是鞏固練習,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等量關系,促進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掌握;二是開放性練習,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學生學習興趣高,主動性強。三是通過獨立作業(yè),檢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學會列綜合算式.

  2.使學生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的同時能用一種解法檢驗另一種解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用簡煉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5.培養(yǎng)學生認真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乘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先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解答.

  (1)某車間每班有4個組,每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輛卡車可以裝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輛卡車能裝多少化肥?

  2.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

  根據(jù)動畫演示的內容分別補充問題,再解答.

  (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個熱水瓶,每個熱水瓶賣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復習中的應用題都是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它們的數(shù)量關系共同的特點是什么?(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計算.)

  把動畫復習的兩道應用題連起來看,讓學生把復習中的兩道題合并成一道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敘述板書題目,引出例1.

  教師導入: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會遇到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還會有這樣稍復雜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習: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35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指名讀題,并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繼續(xù)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實物圖逐步轉化為線段圖.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么解答這道題?并說出解答的思路.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3)匯報討論的結果,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賣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個35元,每箱12個,求出每箱賣多少元就是求12個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賣多少元,就是5個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書:① 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個賣多少元和一共多少個.已知每個賣11元,未知一共多少個,先要求出一共多少個.每箱有12個,有5箱,求一共多少個就是求5個12是多少,用12×5=60(個),再求一共賣多少元,就是求60個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書:② 5箱一共多少個?

  12×5=60(個)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師談話:像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將這兩種解法分別列成綜合算式.

  學生動筆列式,匯報訂正:

  35×12×5 35×(12×5)

  教師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要加小括號?不加行不行?

 。ㄒ龑W生說出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為運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須加小括號,否則運算順序就變了,不符合題意.)

 。5)比較、辨析:這兩種解法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明確兩種解法的區(qū)別是: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條件也不同.聯(lián)系是:最后都能求出來“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解題思路的相同點是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不同點是先求什么不一樣,先求一箱可以賣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單價;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單價.)

  師生共同總結:方法不同,結果相同.

 。7)學生思考:我們用了兩種方法解這道題,怎樣檢驗呢?

 。ǹ梢曰ハ鄼z驗,用其中一種方法解答,用另一種方法檢驗.)

  三、嘗試練習.

  學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個教室,每個教室裝6盞燈,一共安裝多少盞燈?(用一種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種方法檢驗.)

  (1)指名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獨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訂正:說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計算.

  解法1:每排安裝多少盞燈?

  6×4=24(盞)

  3排安裝多少盞燈?

  24×3=72(盞)

  綜合算式:6×4×3

 。24×3

 。72(盞)

  答:3排安裝72盞燈.

  解法2:一共有多少個教室?

  4×3=12(個)

  一共安裝多少盞燈?

  6×12=72(盞)

  綜合算式:6×(4×3)

 。6×12

 。72(盞)

  答:3排安裝72盞燈.

  (4)檢驗.師:我們可以從中任選一種方法解答,而另一種方法來檢驗.從小養(yǎng)成做事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四、鞏固練習.

  1.小明的集郵冊中,每頁貼3行郵票,每行帖5張,3頁一共貼多少張郵票?(用兩種方法解答)

  2.兩個小組割青草,每個小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兩種方法解答)

  五、總結歸納.

  教師提問:

  (1)這節(jié)課學習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板書:連乘應用題)

  (2)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2題

  兩個運輸隊運沙子,每隊運3車,平均每車重5噸.一共運多少噸沙子?

  練習二十二第3題

  張莊小學新蓋9間教室,每間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塊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塊玻璃?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3

  數(shù)據(jù)庫技術是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與應用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和重要基礎,《數(shù)據(jù)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掌握數(shù)據(jù)庫設計方法和步驟,具備設計數(shù)據(jù)庫模式以及開發(fā)數(shù)據(jù)庫應用系統(tǒng)的基本能力。課程設計作為該課程常規(guī)教學的延伸和深化,是承上啟下的必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做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分析

  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任務是:介紹數(shù)據(jù)庫技術的基本概念,熟悉數(shù)據(jù)庫管理軟件xBASE系列的基本操作,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交互式開發(fā)工具,通過課程實習掌握小型應用軟件的開發(fā)過程。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數(shù)據(jù)庫技術和數(shù)據(jù)庫管理軟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設計方法,具有開發(fā)小型應用系統(tǒng)的能力。為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主要是課程的教學由傳統(tǒng)“理論教學+筆試”模式改為“基礎(包括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教學+課程設計”模式。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傳統(tǒng)媒體和Internet技術等)獲取、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完成小型軟件的開發(fā)。

  二、活動目的

  通過課程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已掌握數(shù)據(jù)庫原理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或生活需要的調查、分析,做出規(guī)劃、設計,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開發(fā)小型應用軟件,從而使學生掌握數(shù)據(jù)庫知識意義和信息技能,提高自學能力和知識的綜合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

  三、活動內容

  活動內容包括指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搜集相關資料,分析需求情況,確定開發(fā)項目;要針對開發(fā)的項目再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確定系統(tǒng)的框架;畫出流程圖,并以此寫出FoxPro程序及進行調試和修改;編寫系統(tǒng)使用手冊;指導學生進行演示和組織評價工作;在課程設計中指導學生自學。

  四、教學設想

  課程設計采取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要求和指導下,自主地確定設計的課題,確定軟件的內容和表現(xiàn)方式,通過各種媒體進行自學。因此,在課程設計教學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

  五、教學對象

  20xx級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全體學生。

  六、教學時間

  20xx年5月~6月。

  七、教學過程

  共分為五個階段:

  1.動員布置階段

  強調進行課程設計的意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良好學習環(huán)境。印發(fā)《〈數(shù)據(jù)庫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說明》,詳細地布置設計內容,完成工作,并推薦一些設計項目供學生參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2.指導學生收集資料階段

  指導學生收集原始資料,初步確定課程設計項目,并上報指導教師,再由指導教師匯總,教師再根據(jù)情況進行個別或集中指導。

  3.協(xié)助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歸納階段

  對學生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提出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解決該問題的可行性。通過論證,確定課程設計項目。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對學生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進行分析歸納。

  4.指導規(guī)劃設計階段

  學生根據(jù)所選課題,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范文網 )包括確定軟件(課題)功能、系統(tǒng)結構(數(shù)據(jù)流程)、程序流程、編寫代碼、調試程序。這是課程設計的主體部分,這個階段我們對學生的指導原則是嚴格要求、規(guī)范設計、耐心指導、發(fā)揚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

  5.總結評價階段

  總結采取三種方法:學生自己演示課題,教師組織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總結表彰;學生書面總結。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表揚先進,激勵后進”,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總結學習成績,增強學習信心;相互了解,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差距,確立奮斗目標。

  八、指導學生學習

  在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主動地學習,并自覺地應用相關知識,同時利用反饋的信息總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著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并及時地為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幫助。另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各種工具去獲得信息資源(如文字資料、書籍、Internet資源等),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空間得到充分擴展。

  九、課程設計結果統(tǒng)計

  課程設計結果統(tǒng)計是完整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

  1.課題分布

  2.課程設計評價統(tǒng)計

  如何科學地進行課程設計的評價,主要考慮下列因素:(1)學生的綜合能力;(2)學生應用信息的能力;(3)學生對教學之外知識的汲取能力;(4)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具體從軟件作品(包括所有要求上交的內容)的外觀、軟件說明書的編寫、軟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軟件的結構、編寫程序的算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

  十、問題思考

  如何理解課程設計的目的和如何給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是課程設計教學的重要問題。

  課程設計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數(shù)據(jù)庫理論和軟件工程學的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對它們形成意義建構,這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的核心。也就是說學生的知識不是通過人為的“灌輸”,而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的。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查閱書籍和文字資料以及利用Internet尋找信息資源培養(yǎng)和提高了自學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因此,對學生課程設計的評價不應過分強調設計的本身,而應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作出的貢獻、是否達到意義的建構要求三個方面去進行的。

  總而言之,詳細周密的教學設計有助于更好地打造高效課堂,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課程設計教學能夠科學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多方面素養(yǎng)。

 。ㄗ髡邌挝 廣東省潮州市職業(yè)技術學校)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稍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初步掌握這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形式:班級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一、教學過程

 。、鋪墊:在舊知的復習中,為學生主動進行新知的學習作好準備。

  準備題(1):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丹頂鶴,20xx年全世界約有20xx只,我國占其中的1/4,我國約有多少只?

  教學過程:

 、儆镁段圖表示題意,以10厘米為一段,這條線段一共要畫幾厘米?(學生口答老師在黑板上作圖)

 、谟萌ナ鞘裁匆馑迹浚ㄕ堃粋同學上來把它表示出來)③用去多少噸是求線段中的那一部分?誰愿意上來把它畫出來?

  準備題(2):人的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隨年齡而變化。青少年每分鐘約跳75次,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比青少年多60次。嬰兒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數(shù)?

  教學過程:

 、贉蕚漕}(1)反映了總量和部分量的關系,作圖時只要畫一條線段。這一題反映了什么關系?應畫幾條線段?

  ②先畫什么?為什么?(學生口答老師在黑板上作圖)

 、郛媼雰好糠昼娦奶拇螖(shù)時先畫什么?

 、60次應畫多長?誰愿意上來把它畫出來?

 、輯雰好糠昼娦奶拇螖(shù)是求線段圖中的那一部分?

  準備題(1)、(2)作圖并分析后要求學生用1分鐘時間列出兩道題目的算術并計算(兩人板演),然后講評并表揚做得全對的同學,同時對個別同學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

  2、探求新知: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例4: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丹頂鶴,20xx年全世界約有20xx只,我國占其中的1/4,其它國家約有多少只?

  教學過程:

 、倮4與準備題(1)相比有何變化?

  ②線段圖應該怎么改?你會改嗎?(請一個同學上黑板改)

 、圻@道題老師不講你會做嗎?(請兩個同學上黑板做,其余學生在下面做,不會的可以看書。)

  ④作好的同學可以考慮有沒有不同的方法,試試看。

 、葑骱煤鬁蕚浠卮鹣铝袉栴}:把什么看作單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抻懻、講評試做情況,對兩種方法全對的同學進行表揚,最后看書并填寫書中空白部分。

  例5:人的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隨年齡而變化。青少年每分鐘約跳75次,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比青少年多4/5。嬰兒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數(shù)?

  教學過程:

 、倮5和準備題(2)相比有何變化?

 、诰段圖應該怎么改?誰會改請你上來指導老師改?

  ③全班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a、把誰看作單位“1”?

  b、怎樣求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比青少年多的?

  c、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是青少年的幾分之幾?

  d、你能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求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嗎?

 、苓x兩個討論小組,每組各推選兩人,每人各用一種方法上黑板板演,其余學生在下面做。討論、講評試做情況,對討論得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對討論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希望。

  3、深化:在新舊知識的對比中,使新知納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

  教學過程:

 、僖龑W生對比每個例題的兩種解法,發(fā)現(xiàn)在解題思路上不同的是:一種是先求分率,用乘法分配率可以看出兩種解法的聯(lián)系。指出今后兩種解法中你認為那一種方便你就用你一種。

 、谝龑W生對比例題和準備題發(fā)現(xiàn)今天講的比過去講的要復雜一些,討論復雜在何處。

  二。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69頁“做一做”的題目。

  三。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學習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與準備題比較,找出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板書課題)

  2、這樣的應用題與前邊學習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之間是什么關系?怎樣區(qū)別?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思路是什么?

  四。課后作業(yè):

  練習十七第1———4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5

  【摘要】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使得廣告策劃與設計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廣告策劃與設計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但傳統(tǒng)的廣告策劃與設計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問題,無法滿足市場對廣告策劃和設計人才的需求。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廣告策劃與設計的教學模式也不斷改革,雅典式的教學方法開始不斷應用到廣告策劃與設計的教學中,此次研究主要探討雅典式教學方法在廣告策劃與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雅典式教學,廣告策劃,廣告設計,課程教學

  在營銷與策劃類課程中,廣告策劃與設計是其中重要的課程,其教學模式也處在不斷探索之中,如案例教學式、教師講授式等,各種教學方式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另外,廣告策劃與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的課程,因此必須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鑒于此,廣告策劃與設計也必須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目前,雅典式教學方法開始被廣泛應用到廣告策劃與設計的教學中,其具體的應用現(xiàn)狀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雅典式教學方法概述

  目前教育界對于雅典式教學方法并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但一致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是一種以古雅典在教學領域實施的教育模式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張課堂教學應該具有相互討論的氛圍,所有討論者沒有地位的差別,處于平等的地位之中。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啟發(fā)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生可以對教師的觀點提出疑問,并可以與教師進行討論。

  雅典式教學方法的核心是驅動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種提問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小組任務和小組項目是常用的教學形式,改變以往大滿貫式的教學方法,以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思考的能力,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的,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雅典式教學方法實施的必然性

  廣告策劃與設計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為主,教材是一切教學的基礎依據(jù),純粹的理論講解并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僅造成時間的浪費,還會限制學生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如果一味地忽略學生對作品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思考,忽視學生自我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僅僅停留在抄襲別人的作品的水平上。在作品的整個設計過程中,學生也僅是一味地抄襲他人作品,缺乏主動參與能力,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廣告策劃與設計的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采取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作品設計的積極性,這就是雅典式教學方法實施的必然性,也是雅典式教學方法的精髓所在。

  三、雅典式教學方法在廣告策劃與設計課程中的實施路徑

  雅典式教學方法的實施路徑包括五個方面,下面以詩畫浙江品牌的廣告設計為例進行探討:

  (一)劃分小組。小組人數(shù)的確定應該按照所需的課時來確定,如果每周的課時為三課時或者四課時,可以大約5人一組,按照全班的人數(shù)進行詳細分組。分組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由組合的方式,二是教師按照名單順序隨機進行分組。自由組合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雅典式教學方法的效果,但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僅限于同種類型的學生,不利于不同類型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隨機分組的方式可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之間合作的方式,但是可能會限制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shù)?分組方法。

 。ǘ┐_定選題。選題的方式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選題,學生根據(jù)教師布置的任務自行討論后確定選題,并請教師審閱。隨后教師和全班同學進行共同討論,每個小組均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思路,最后由教師確定題目。題目不能確定的則需要重新進行選擇,直至通過位置;二是由教師制定題目,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的進度制定相應的題目,各小組采用隨機抽簽的方法最終確定題目。兩種選題方式也是具有不同的特點,要想真正發(fā)揮雅典式教學的目標,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及課程的實際情況確定選題方法。

  (三)課前準備。課前學生應該根據(jù)選定的題目搜集相關的資料,認真閱讀課課程的相關課節(jié),認真搜集詩畫浙江的相關資料,明確其廣告的設計特色。隨后將所有的資料進行匯總,制成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可以制成PPT文稿,海報等形式,并在課堂上進行實際講解,闡述設計的理念、設計原理和設計結構。在成果展示前,教師要做好提前溝通,便于做出數(shù)據(jù)和材料的補充。

  (四)成果展示。課堂上學生要對自己的成果進行展示,展示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要求學生盡量脫稿,熟悉演講的內容,展示過程中要做到圖文并茂,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表達流暢,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臨場的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

 。ㄎ澹⿲嵤┰u價。首先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可以由學生評委小組進行成果點評,或由將要進行成果展示的下一個小組進行成果點評,或者其他同學進行成果點評,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成果展示情況綜合運用幾種評價方式;其次是開展學生自評,每個小組進行成果展示后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其他同學可以適當?shù)倪M行提問,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動;最后是教師評級,根據(jù)成果展示情況及小組成員的活動情況對展示的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并可以適當進行補充,并逐漸實現(xiàn)與課程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廣告設計能力,最終實現(xiàn)廣告策劃與設計的教學目標。

  通過評價的實施,通過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可以及時反映各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可以揭示學習規(guī)律;另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結:隨著雅典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實現(xiàn)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得學生對廣告策劃和設計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廣告策劃和設計也在不斷的探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了一批適應社會需求的廣告人才。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數(shù)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5-18

比例尺的應用教學設計12-12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06-07

應用教學反思02-10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5篇05-03

透鏡及其應用教學反思07-14

數(shù)學教學教學設計08-31

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反思09-13

意象的教學設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