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七年級的地理課是非常有趣的,地理知識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地球和地圖的相關知識點是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1
一、地球和地球儀
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判螤睿旱厍蚴且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⑵大。罕砻娣e=5.1億平方公里;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悄茏C明地球是球體的事實: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擋了照射的陽光。
⑷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藕x: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埔饬x: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3、緯線和經線
、啪暰: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平浘: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堑剌S:假想的地球自轉軸。
、葍蓸O: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山洝⒕暰的特點:
、侍厥獾'經、緯線
、偬厥饩暰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既是緯度的起始點,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
30°緯線——是低緯度與中緯度的分界線
60°緯線是中低緯度與高緯度的分界線
、谔厥饨浘
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始點,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舊址。
180°經線——大致與“國際日期變更線”一致
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
、四媳卑肭虻姆纸缇:赤道(0°緯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160°E。
、探浂群途暥鹊淖兓(guī)律:
4、利用經緯網定位
⑴經緯網的含義:在地球儀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平浘暰W的作用: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2
一、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
、藕x: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
⑵方向:自西向東。
⑶周期:一天(約為24小時)。
、犬a生的現(xiàn)象:晝夜更替、地方時差
2、地球的公轉
、藕x: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
⑵方向:自西向東。
⑶周期:一年(約為365天)。
⑷特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的夾角是66.5°
、僧a生的現(xiàn)象:
①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谕坏攸c,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弁坏攸c,晝夜長短的變化;
、芡坏攸c,不同季節(jié)太陽光熱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怂募镜膭澐(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個月是春季;6、7、8三個月是夏季;9、10、11三個月是秋季;12、1、2三個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帶
二、地圖
1、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圖三要素)
、疟壤
①概念: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诒憩F(xiàn)形式: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品较虻呐凶x:
、僖话愕貓D: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谟兄赶驑说牡貓D:根據(jù)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塾薪浘暰W的地圖:根據(jù)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菆D例和注記
①圖例: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谧⒂洠河脕碚f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或用說明地理事物數(shù)量的數(shù)字,稱之為地圖的“語言”。
③常用圖例:
2、地形圖的判讀
⑴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俸0(絕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舉例: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
、谙鄬Ω叨龋耗硞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舉例:旗桿高出地面15米
、频匦螆D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
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堑雀呔地形圖的判讀:
、俑鶕(jù)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
、诟鶕(jù)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類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3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個球體
證據(jù)例舉: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海上看帆船;月食現(xiàn)象;北極星高度的變化;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衛(wèi)星照片。
2、地球大。浩骄霃剑6371千米(劉三起義);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陸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儀
緯線(緯度);經線(經度)。
形狀圓半圓,兩條相對應經線組成一個圓。
長度:
1、赤道最長,極點最短為0,度數(shù)越大,緯線越短;
2、同緯度的緯線等長等長約為2萬千米。
①地軸:從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假想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
、诔嗟溃涸诘厍騼x表面,與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地方所畫的圓圈叫赤道。
口訣一:南緯S、北緯N,西經W、東經E。
口訣二:向北增加為北緯,向南增加為南緯,向東增加為東經,向西增加為西經。
三、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
3、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地球繞著地軸自己轉)。
4、公轉的意義:(地球繞著太陽轉)。
a、一年中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b、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北極圈內極晝;冬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短,北極圈極夜;南北半球情況相反)。
C、四季和五帶的劃分: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是寒帶(66.5°—90°);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的是熱帶(南北緯23.5°之間);熱帶與寒帶之間是溫帶(23.5°—66.5°)。
四、大洋和大洲
1、七大洲(按面積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赤道穿過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洲的東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島。
2、四大洋(按面積順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緯度最高且跨經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北美洲與亞洲----白令海峽;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5、半島: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東半島、印度半島)。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湘教版關于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匯總09-13
初三地理湘教版期末知識點復習09-20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非洲》教案08-07
七年級地理下冊《美國》教案湘教版08-06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01-26
七年級上冊湘教版地理期末考試卷及答案09-21
湘教版新版七年級下冊地理非洲學案08-01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知識點復習09-18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俄羅斯》的教案08-19
七年級湘教版暑假作業(yè)地理答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