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小學國畫教學新探
中國畫作為我國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及獨特的審美形式。但是由于其源遠流長體系龐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只能選一些精而簡的內(nèi)容向?qū)W生作介紹,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興趣及審美能力,打破以往過于重視技法傳授的教學理念,從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學習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國畫教學的縱向聯(lián)系
加強國畫教學的縱向聯(lián)系是從小學國畫課程編排及國畫本身的技巧出發(fā),尋求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新路子,進而達到淡化學科特色。加強縱向聯(lián)系熟悉單元教材及小學階段的課程目標,尋找教學切入點,尋找知識的關聯(lián),形成知識的結構化、系統(tǒng)化,使知識由復雜轉向簡潔明了,F(xiàn)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國畫占有較大的份量內(nèi)容豐富,花鳥蟲魚人物等等不一而足,單元知識量大,知識關聯(lián)嚴密,且課程要求較高,有時候老師上到某一些內(nèi)容時也會出現(xiàn)不知所措的感覺,再加上這些年來,嶺南版課本所采用的都是名家范畫范本,學生感覺范畫是很漂亮,但自己經(jīng)過一段時間努力學習后,效果依然不如人意。為此我們努力從中國畫更縱深的方向?qū)ふ蚁嚓P答案,以求在更深層次上去認識中國畫,并以此解決小學國畫教學中遇到的一些難點和問題。
1、中國畫的程式以及教學
程式是中國畫在技法層面上的表現(xiàn),其包含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有程式化的視覺符號,也有程式的作畫步驟。視覺符號方面形成了程式化的點、線、面等,而在畫法上不同的物象具有不同的程式化畫法,正因為如此才顯出中國畫之博大精深。如畫石,采用不同的皴法符號產(chǎn)生出不同的石質(zhì)效果,同時畫石也有其程式化的畫法:勾、皴、擦、點、染等。在這過程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去發(fā)現(xiàn),讓他們自主去學。
在程式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程式化的一些符號難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國畫程式化的東西很多,而學生掌握起來就有較大的困難,課程安排上也不可能達到,如五年級的山水畫教學時所遇到的問題就較為突出,對于皴法的掌握就是一大難點、皴法本身就很多,要使學生能夠用水墨作一幅簡單的畫,兩三種皴法總是要介紹的,因此上課時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課前了解各種皴法的有關知識,如雨點皴、小斧劈皴等。學生通過查找有關的資料,認識到這些皴法的來歷。山水畫部分,山石樹木的畫法介紹是必不可少的,石分三面、樹分四枝這些道理總得讓學生明白;石的程式化畫法還是要用的,畫樹的方法也要讓學生清楚。譬如古人說:“十日一水,五日一山”這樣長時間的專學某一物體的畫法,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很難實現(xiàn)。在此過程中,一些已經(jīng)成為程式化的國畫內(nèi)容就顯得較為繁雜,學生掌握起來困難較大,有時弄得不好,幾節(jié)國畫課下來,學生收到的效果卻甚微,到最后按照要求完成一張簡單的作業(yè)都弄得亂糟糟。用名家的畫作范本是好事,可以讓學生欣賞到高品位的作品,但讓學生臨摹卻根本無法做得到,道理猶如小學生去看高等數(shù)學。學生不知道要畫到怎樣才算好,不可能畫得像大師們的作品。對此,學生是很彷徨的。因此,因材施教就很有必要了,如畫石只作簡單的三面描繪,稍加皴擦,塊面清楚明白即可;如畫樹可讓學生各自畫出自己心目中樹,再加以系統(tǒng)總結及引導,并結合每位學生情況作出具體指導,這樣要比介紹幾十種畫葉法,更有實際操作意義,并且每位學生畫出來的樹都不一樣。
2、關于筆墨的教學
筆墨之說由來已久,學術界的爭論如何,對小學教學并不十分重要,因為我們所需要的是讓學生如何了解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并不需要小學生們?nèi)パ芯咳绱烁呱畹膶W問。 “筆墨的意義,不僅指向繪畫的工具材料,以及形式層面的用筆,用墨與筆墨的結合關系,更代表著一種東方的藝術境界。”張禾《淺談線的程式意義》,固然筆墨指向有繪畫的工具材料,那么作為工具材料的毛筆、墨和宣紙的特性,就應有較好的理解,才能使工具材料為我使用,以達到筆為我使,而非我為筆奴。
事實上,五年級很多學生都是初次接觸毛筆與宣紙(或接觸得不多),因而只能是最基本的筆墨講授,在用筆方面,努力使學生知道什么叫中鋒、側鋒。讓學生對用筆作有益的嘗試,嘗試后再作介紹和指導。如何才能做到“骨法用筆”?多用中鋒,多用腕力,同時更讓學生知道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藏鋒運筆。針對此情況多要求學生落筆要果斷大膽,當行則行,該停則停,運腕有力,運筆流暢自如。
用墨是國畫教學之中的另一重要問題,用墨即是對藝術客體表現(xiàn)的要求,也是對藝術客體得以呈現(xiàn)的載體。中國畫中強調(diào)用墨的五色,即焦、濃、重、淡、清;六彩,即黑、白、干、濕、濃、淡。通過運用五色六彩去表現(xiàn)物體的陰陽向背,也正因為五色六彩包括了五彩繽紛的色彩世界,所以形成中國畫中較為特獨的色彩觀,形成較為單純而涵括豐富的極具東方文化色彩的黑白特色。中國畫的用墨在很多時候是指向?qū)λ囆g審美的客體,是對作品的基本要求。在用墨上有干濕濃淡,用墨與用筆是緊密聯(lián)系的,筆干則墨少,筆濕則墨多;墨與水是緊密結合一起的,因此有一些人提出中國畫應該加入水法去理解,道理如同水彩,水的運用與掌握決定了水彩的成功與否。墨借助于水得以充分展現(xiàn),水因墨得以增色。小學生對用墨的理解較為單純,能用墨調(diào)出輕重并用以表現(xiàn)物體即可。因而學生碰到的問題較多的是筆與墨、墨與水的關系,尤其是墨與水的關系處理,一些學生調(diào)色出現(xiàn)問題,滿團的水墨,結果畫在紙上就是一團濕墨,根本無法用水墨色塊或線進行造型。針對以上情況,課堂上讓學生作調(diào)墨練習的嘗試,在課前讓學生去讀一讀《芥子園畫譜》,了解什么叫五色六彩。課堂上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理解,尋找干濕的適當調(diào)墨,學生通過實踐獲得較為直接的經(jīng)驗,以擺脫老師示范,學生被動地跟著臨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再上升為文字總結,先由筆中含水量少開始調(diào)墨,筆尖的沾墨汁量少,這樣調(diào)出來的墨便淡而干,然后逐漸增加含墨量,使墨塊由輕到重,由淺而深。通過自主性學習,學生對調(diào)墨的掌握還是不錯的。其實小學的國畫課就象國畫速成一樣,了解不多,但又要讓學生能夠了解它的概貌和一些簡單物體的畫法。一些簡單的理論也可能讓學生以討論自學的方式進行,如在用墨上常會碰到的濃破淡或淡破濃,經(jīng)學生觀察、討論、實踐后,大多做得不錯,老師對這些技法運用加予說明:這些技法是國畫中最常用的技法。讓學生感受到用墨的樂趣,更使學生知道用墨的情趣。增加國畫課的探究性學習,促使學生在筆墨運用上的大膽嘗試。
二、加強國畫教學的橫向聯(lián)系
加強國畫教學的橫向聯(lián)系主要是增加國畫課的文化含量,加強與其他各科的聯(lián)系,使學生通過國畫課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和理解,以此進一步淡化本學科特色。早在唐代,大詩人王維就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是運用詩畫結合的范例,并因畫的詩意高得以廣泛流傳。其實一直以來,中國畫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除王維以外,還有后來的文人畫,更是詩、書、畫、印的綜合。為此,中國畫家修身往往在畫外,如人品、詩詞歌賦等。
1、國畫教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
現(xiàn)在課程安排較偏向于多元的、廣泛的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增加課程的知識量。在這方面,我們曾做過多方面有益的嘗試,同時也收到較為理想效果。國畫課是屬于造型表現(xiàn)課,很容易枯燥乏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將多方面相關的知識放到課堂教學中,從多方面去調(diào)動學生對國畫課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利用地域優(yōu)勢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以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我上三年級國畫課時,先用一節(jié)課去學習用筆用墨以及點線面的認識。內(nèi)容較為簡單,不就是點、線、面嗎?我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它豐富起來,先讓學生說說點線面的形狀大小,然后讓他們自己畫,學生嘗試著用水墨去表現(xiàn),畫出來的點線面也面貌各異。比如說“點”,學生畫出來的有橫點、豎點、斜點等,形狀上也有三角形、圓等,然后又讓學生說這些點能用在什么物體或景物上,有的說樹葉、有的說雨天、有的說山,……當講到線時更準備好一小段音樂,讓學生說說音樂的節(jié)奏的變化過程,然后播放音樂讓他們隨著音樂的快慢去完成練習,讓學生充分了解線的節(jié)奏,運筆的快慢與音樂如何獲得同步,這樣學生便能理解線條的節(jié)奏美。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從實際例子去了解線的不同,準備了鐵絲和繩索,并讓學生去表現(xiàn)它們,學生經(jīng)過反復的實踐就懂得如何用線表現(xiàn)不同實物,懂得了線條粗細,運筆的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質(zhì)感,進而理解中國畫線的魅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性的掌握有關的知識。
2.利用其他學科創(chuàng)設情景
通過其他學科的滲透,淡化過于強調(diào)的學科特色,讓學生感到雖然是增加知識量及文化含量,但課堂應是更輕松,學生學起知識更易接受,如我在上《活潑可愛的飛雀》這一課時,根據(jù)這一內(nèi)容的特點,加入一些其他科目的知識。首先,我用音樂導入,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課堂輕松起來,播放一段廣東音樂《百鳥朝鳳》,由聽覺導入本課,學生一聽到模仿百種鳥聲音的音樂,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先出示多種鳥實物標本,后出示麻雀實物標本,由學生去觀察,指出其形體特征,學生說出麻雀的顏色特征,按照課本內(nèi)容讓學生觀察怎樣去畫頭背,后再作示范。學生練習過程中播放音樂以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由學生對自己作品優(yōu)缺點作出評議,老師加予指導,教學中努力去做好“導”這一工作,將學習與探討的任務交給學生,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師加予總結,讓學生自己勾畫簡單形體。當學會單一麻雀畫法后,就引導學生如何用多個麻雀去組織畫面,如何從疏密動態(tài)上去解決畫面的組織,老師出示數(shù)幅范畫,以拓展應用視野,當完成這些以后,再引導學生去完成背景的添加,以拓展本課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背景完成后,有的畫了竹子,有的畫草,有的畫花等等,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使本課內(nèi)容與以前內(nèi)容產(chǎn)生關聯(lián)。同時,介紹近些年來,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越來越少看到活潑可愛的麻雀,教育學生要愛護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保護自然,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3.加強國畫教學與其他畫種聯(lián)系的教學
將其他畫種的畫法運用到國畫中來,目的在于進一步淡化國畫本位,從而使學生將學過的知識能綜合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單單學習《芥子園畫譜》,我們不防也來學一下“劉國松”,也讓“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 [1](《美術課程標準》)。使學生在更廣泛的想象空間去完成國畫教學任務,在墨色的運用上,應打破純水墨語言畫法,用“墨彩并用,墨彩混用,墨彩積用,粉彩水用”作畫方式。還可以用水墨吸附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水墨。在水墨的變化中了解其中的趣味。現(xiàn)在課程安排,我認為應多安排一些大寫意的,具有較多想象空間的國畫,可以讓學生在帶有制作性的同時展開聯(lián)想,再適當?shù)丶佑韫蠢,形成富有?chuàng)造性的國畫,打破傳統(tǒng)過于嚴謹?shù)漠嫹。在這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式的學習,從而降低難度和增加學科的趣味。探索與合作是新課程的特色之一,很多學生在合作上找到學習國畫的樂趣,比如畫樹可以讓一個學生畫樹干一個畫葉。在完成多個課時后,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完成一張較為完整的國畫作品,由他們共同構思、合作完成。
小學國畫課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貫徹新的課程標準,從知識的結構、知識的落實到知識的實踐方面,積極去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興趣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掌握,從國畫教學的縱向、橫向加強聯(lián)系,深入探究知識本源,更新教學觀念,滲透各學科知識充實課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更廣,增加課程的文化含量。在對國畫傳統(tǒng)的文化傳承上,使學生對基本知識的了解,對國畫淵源的認識的同時帶領學生在實踐小學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更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得到培養(yǎng)。
【我國小學國畫教學新探】相關文章:
我國的國畫材料有哪些04-20
關于國畫的教學反思04-12
兒童國畫教學建議04-05
國畫美術教學方案04-26
《動態(tài)國畫》教學設計04-09
小學美術國畫教案09-24
小學美術《認識中國畫》教學設計04-22
兒童國畫教學的幾點建議05-02
國畫教程方案基礎教學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