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語文課題湘夫人的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對詩歌景物的分析,學習“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寫法。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傳達出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注意幾個意思為“水邊”的字,積累文言詞語,并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虛幻景象描寫的用意。
3.情感目標:把握男女水神悲歡離合之情,同時更深層地理解屈原寄予本文的凄涼之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重點】
1、詩歌情景關(guān)系上的特點。
2、體會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闊后歡會難聚的心情變化。
3、通過屈原的生平理解他的詩詞中透露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寫中反映水神的情緒。
2、:通過意象營造意境,表達情感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一、導(dǎo)入新課
師:大家知道“斑竹”(板書)是怎么來的嗎?我們今天還稱之為湘妃竹?(展示斑竹的圖片)
師:是的,斑竹就源自于這個神話故事。傳說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對戀人神,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時死于蒼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堯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們追隨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淚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結(jié)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屈原根據(jù)這個美麗的傳說寫作了一首詩歌《湘夫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湘夫人》。(板書題目,作者)
二、作家簡介
師:我們說知人論世,在本文也不例外,對于屈原,我們已經(jīng)在學習《離騷》時已熟知,這樣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同時也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老鄉(xiāng),你還
三、屈原作品及特色
。1)屈原的作品,根據(jù)劉向、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
。2)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jīng)》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
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傊,他的作品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chuàng)造性。
【語文課題湘夫人的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課題松樹爺爺?shù)拿弊拥慕虒W設(shè)計07-31
語文《北京》教學設(shè)計06-23
《語文園地》教學設(shè)計08-11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shè)計09-16
語文教學設(shè)計06-17
語文識字教學設(shè)計08-20
編鐘語文教學設(shè)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