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最新刑法學(1)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至少有一個正確警察。請將正確答囊的序號字母 填入題目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3分,共24分}
1、按照(D)劃分,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
A.犯罪行為的多少
B.犯罪行為侵犯具體社會關系的次數(shù)
C.犯罪行為所直接侵犯的具體社會關系的多少
D.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的范圍
2.刑法條文中的"但書"表示的是(ACD)。
A.對前段的補充B.對前段的強調(diào)
C.對前段的限制D.是前段的例外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青人犯罪,可以(C)。
A.減輕處罰
B.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犯罪既遂是指(B)
A.犯罪結(jié)果已經(jīng)發(fā)生
B.犯罪行為已經(jīng)具備某種犯罪構(gòu)成的全部要件
C.罪行為已經(jīng)完成
D.犯罪人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
5.對于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當按照(D)
A.他參與的B.他組織、領導的
C.他指揮的D.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6.對于被判處(BC)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A.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B.無期徒刑C.死刑D.驅(qū)逐出境
7.吳某因犯故意傷害罪、侵占罪,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罰金1萬元,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時,應當采取(A)
A.吸收原則和并科原則
B.限制加重原則和并科原則
C.吸收原則和限制加重原則
D.吸收原則
8.犯罪行為有連續(xù)或者繼續(xù)狀態(tài)的,追訴期限從(D)。
A.犯罪之日起計算.
B.犯罪行為停止
C.犯罪結(jié)果發(fā)生
D.犯罪行為終了
二、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9、按照解釋的效力劃分,刑法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
10.我國刑法典所確定的基本原則有:(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1 1.我國刑法解決刑事管轄權范圍問題即空間效力的原則是:以原則為基礎,兼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屬地普遍)原則中的合理因素。
12.犯罪行為的兩種基本表現(xiàn)形式是(作為)和(不作為)。
13.所謂刑事責任能力,就是指行為人構(gòu)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行為人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14.犯罪的故意有兩種類型,即(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
15.在實行正當防衛(wèi)過程中,明顯(超過)造成(必要限度),因而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
16.牽連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本罪),而(方法行為)或(重大損害結(jié)果行為
)又觸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態(tài)。
17、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最高不能超過(3年)。
18.我國刑法中的量刑原則是:以(犯罪事實)為根據(jù),以(刑事法律)為準繩。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20分}
19.犯罪構(gòu)成,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gòu)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一切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
20.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21.主犯,是指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2.刑罰執(zhí)行,簡稱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機關將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確定的刑罰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
四、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3.什么是刑事責任年齡?我國刑法是如何劃分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
刑事責任年齡:簡稱責任年齡),是指法律所規(guī)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
我國刑法典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年齡階段: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不滿14周歲。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已滿16周歲。
24.什么是犯罪中止?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有何特征?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jié)果發(fā)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
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1)時空性。必須是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必須是在犯罪處于運動過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狀態(tài)的情況下放棄犯罪。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觀前提特征。
(2)自動性。即行為人在主觀上自動放棄了犯罪意圖,在客觀上自動停止了犯罪的繼續(xù)實施和完成.這是犯罪中止形態(tài)的本質(zhì)特征,是犯罪中止形態(tài)與犯罪的未遂形態(tài)和預備形態(tài)的根本區(qū)別所在.
(3)徹底性。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徹底打消了原來的犯罪意圖,在客觀上徹底放棄了自認為本可繼續(xù)進行的犯罪行為,而且也不打算以后再繼續(xù)實施此項犯罪。
五、材料分析:16分)
25.案情:
胡某,男,63歲,退休職工。
2012年12月,胡某在自家院子里種植了很多名貴花草,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為了防止他人偷竊,胡某在院墻上私自安裝了電網(wǎng),并在墻上書寫了“有電,危險!”的警告語,還在墻外插了兩塊寫有同樣內(nèi)容的警告語。
2013年5月9日晚8時許,**農(nóng)場職工王某和龍某扛著鋼筋·電線等物經(jīng)過胡某家時,王某不慎將鋼筋觸碰到胡某安裝的電網(wǎng),即刻被電擊倒地。龍某見狀,立即大聲呼救,并上前拉扯王某,也被電擊倒。胡某聽到喊聲,知道出事,馬上切斷電源,并同聞聲趕到現(xiàn)場的附近群眾一起將龍某和王某送往醫(yī)院搶救。隨后,胡某向所在地派出所報案并詳細說明了全部情況。王某因傷勢過重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龍某半月后痊愈。
請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王某的死亡和龍某的受傷,胡某行為時的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理:只答處罰原則)?
(1)對于王某的死亡和龍某的受傷,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對其行為應當按照(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定罪處罰。
(2)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jié)果的心理態(tài)度。
(3)胡某預見到了私自安裝電網(wǎng)后可能致人觸電傷亡的后果,但其輕信以書寫警告語、插警告牌等方式能夠避免,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的嚴重后果,其行為完全符合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的構(gòu)成特征,應當按過失犯罪定罪處罰。
(4)胡某安裝電網(wǎng)的行為,主觀上并非希望或者放任致人傷亡,而是由于其預防措施不足以避免發(fā)生危害結(jié)果,因而其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而非故意。
(5)胡某預見到了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并采取了自認為有效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態(tài)度也不屬于疏忽大意的過失。
(6)胡某報案并詳細說明情況的行為符合一般自首的成立條件,屬于自首,依法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更多刑法學相關試題推薦:
6.刑法試題及答案
【最新刑法學(1)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最新急救知識試題及答案02-06
最新手衛(wèi)生試題及答案07-21
2015最新叉車安全試題及答案03-11
最新面試題目及答案03-28
教育法規(guī)試題及答案2015最新06-03
最新基金考試試題及答案06-05
最新憲法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