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考備考要點知識點總結
距離中考的日子又近了,各個科目的復習也在緊張的進行中,歷史學科考點繁多,想知道自己還有哪些歷史知識沒有復習好的?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中考重點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歷史中考必背知識
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都城咸陽。
2、中央專制集權制度的建立及其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他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在地方,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 36 個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為后來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2)經濟上: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秦統(tǒng)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guī)定,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圓形方孔錢);同時,還統(tǒng)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為加強思想控制,又實行“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損失。
(4)鞏固、開發(fā)邊疆: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用來抵御匈奴族的入侵。開發(fā)越族地區(qū),開鑿靈渠(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一)。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漢通西域
1、漢武帝(是西漢的鼎盛時期)的“大一統(tǒng)”的措施:
(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破格錄用人才(如董仲舒、衛(wèi)青等)。
(2)經濟上:把地方 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五銖錢。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從此儒家學說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這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5)軍事上:派衛(wèi)青、霍去病打敗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
(6)民族關系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2、漢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兩漢時期,人們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xiàn)在的'新疆地區(qū)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西漢:
、俟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央與西域的聯(lián)系。
張騫為溝通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做出了貢獻。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地,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西域,促進了西域經濟的發(fā)展。
、诠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轄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 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從此,新疆地區(qū)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東漢: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經營西域。
(4)歐洲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166年,大秦(古羅馬)安敦王朝的使臣來到東漢。
三、絲綢之路
西漢張騫通西域后,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從西亞轉運到歐洲,這就是有名的“絲綢之路”。
說明當時中國已與歐洲建立聯(lián)系,當時的中國被稱為“絲國”。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絲綢之路經過地區(qū)古今地名對照:
古代:歐洲 ← 西亞 ←今新疆境內 ← 河西走廊 ← 長安
現(xiàn)在:歐洲 ←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今新疆境內 ← 甘肅河西走廊 ← 西安
四、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五十多年里,實行許多重大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措施(見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由于他“興造功業(yè)”,多方建樹,西漢王朝出現(xiàn)了政治、經濟、文化大一統(tǒng)的局面,將西漢的統(tǒng)治推向鼎盛時期。
但是漢武帝連年用兵,國力耗損,晚年時社會出現(xiàn)動蕩。
面對危機,漢武帝毅然頒布承認過失的“罪已昭”,宣布停止征伐,減輕賦稅,除去暴政,“與民休息”,使西漢鼎盛局面又得以延續(xù)。
五、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
1、官渡之戰(zhàn):200年,曹操以少勝多在官渡打敗袁紹,為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赤壁之戰(zhàn):208年劉備、孫權聯(lián)軍以少勝多在赤壁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3、三國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yè)。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不屬于三國時代)
初中歷史考點知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當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點: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發(fā)展,一個新的相對穩(wěn)定的世界格局還未定型。
2.“一超多強”:“一超”指美國,“多強”是指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國家集團,它們的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經濟實力。
二、科索沃戰(zhàn)爭
1.時間:1999年3-6月
2.概況: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lián)合國安理會,以南斯拉夫聯(lián)盟軍隊屠殺科索沃地區(qū)阿爾巴尼亞族人為借口,對南聯(lián)盟境內進行狂轟濫炸,造成南聯(lián)盟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在此期間,中國駐南使館也遭到北約導彈襲擊,三名中國記者不幸犧牲。
3.影響: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zhàn),聯(lián)合國的主導地位受到嚴重挑戰(zhàn)。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將是長期的、曲折的斗爭過程。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一、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原因:
(1)冷戰(zhàn)結束,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發(fā)展主要趨勢(當今世界兩大主題);
(2)科學技術發(fā)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3)各國積極尋求國際經濟合作。
2.表現(xiàn):
(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2)跨國公司影響增大;
(3)經濟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4)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xiàn))
3.影響:
有利影響:(針對所有國家)
(1)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減少,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
(2)各國經濟互相依存,互相競爭,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不利影響:(主要針對發(fā)展中國家)
(1)容易拉大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
(2)跨國公司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yè)從發(fā)達國家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
(3)國際經濟風險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影響進一步加大。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全球化對于中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
1.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措施:
(1)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
(2)引進國外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高速發(fā)展。
2.取得成就:
(1)2001年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
(2)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初三歷史基礎知識點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1、19世紀70年代,發(fā)電機和電動機的發(fā)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
2、 美國愛迪生發(fā)明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光明。他正式注冊的發(fā)明達到1300種之多,被譽為“發(fā)明大王”。 一生有近兩千項發(fā)明,其中最著名的有電燈、留聲機、堿性蓄電池等。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此后經不斷改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工具。
影響: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們之間的交流。
4、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制成了飛機。后來飛機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背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迅猛發(fā)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zhàn)活動。
2、爭權奪霸的結果,形成了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了三國協(xié)約。
3、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薩拉熱窩事件發(fā)生后,德、奧匈決定以此事為借口,挑起戰(zhàn)爭。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一戰(zhàn)”的爆發(fā)原因是帝國主義想重新分割世界,爭取世界霸權。“一戰(zhàn)”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4、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戰(zhàn)場主要集中在歐洲。1916年的凡爾登戰(zhàn)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在索姆河戰(zhàn)役中,英國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5、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規(guī)?涨啊(zhàn)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大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先后有三十多個國家卷入戰(zhàn)爭。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共死傷三千多萬人。
科學和思想力量
1、18世紀,法國出現(xiàn)了一批啟蒙思想家。①伏爾泰主張:對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②盧梭(法)否定封建王權,主張統(tǒng)治者要符合民意。③孟德斯鳩(法)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學說。
2影響: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新興資產階級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啟蒙思想促進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
3、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在數(shù)學上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影響最大。
4、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思想。影響:推翻了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轟動了歐洲和整個世界,動搖了神學統(tǒng)治的根基。
5、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出生于德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相對論的創(chuàng)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fā)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歷史中考備考要點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中考歷史考試備考要點知識點07-09
中考歷史知識點要點歸納總結12-08
歷史中考備考總結06-20
中考歷史備考總結06-20
2016年中考歷史考試備考要點知識點10-19
歷史科中考備考總結06-20
中考數(shù)學的備考要點07-15
中考英語備考要點06-21
高考歷史要點知識點總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