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郁達夫筆下故都之秋的獨特色彩、音響、風姿,無一不是作者豐富細膩、富有個人特質(zhì)的情感世界的折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都的秋》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想】
通過講析,引導學生觀“秋色”,聞“秋聲”,品“秋味”,悟其理,得其巧,用其技,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步驟】
一、觀秋色──蘆花、柳影、夜月、碧空
1、識“秋色”──藍朵、槐蕊、青布、灰棗。
2、辨“秋色”──融灰、白、藍、暗多種冷色調(diào)于一體。
3、感“秋色”──冷清。
二、聞秋聲
1、蟬聲、風聲、雨聲、人聲
2、辨“秋聲”──寂靜。
(點撥:這么多的聲響交迭,看似熱騰,實則相反。在那無際的秋空之下,連小蟲、馴鴿、掃帚、秋蟬這些細微之聲都能聽見,足見故都之靜。以動襯靜靜愈靜,這是藝術的反襯法。又如雨后話秋的“唉,天可真涼了”,一聲唉嘆,一個拖腔,回蕩在高闊寂寥的秋空,如同回蕩在無邊的大森林,回蕩越久,空寂越深。)
3、感“秋聲”──孤獨。
(點撥:一個獨自飄零者,越靜越感到孤獨。)
三、品秋味
沉浸在冷清的秋色之中,涼意頓生;置身于寂靜的秋空之下,悲感填胸:這“悲涼”二字便是故都那濃濃的秋味所在。
其實,這秋色的“清”,秋空的“靜”與秋味的“悲涼”,相輔相成,如第4段(分析略)。
四、悟其理
郁達夫為何“悲秋”呢?看一看歷代作家的詠秋之作就明白了。請看投影(取宋玉《九辯》、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前赤壁賦》、峻青《秋色賦》中的代表句,詳情及分析略),無論是悲秋,還是樂秋,抑或頌秋,都是不同時代在人們思想心理上引起的不同反應。
郁達夫所處時代如何呢?請看自讀提示第三段,明確:作為一個正直進步的文學家,是白色恐怖的威脅,導致郁達夫的憂慮孤獨心境,這是因“時”生“心”;這種憂慮孤獨的心境,常常激起作者悲涼的感情,這是感“時”生“情”;這種悲涼的感情支配著其視聽感觸總是喜好冷色調(diào),總是尋求寧靜處,這是以情馭景:于是,以情馭景,以景顯情,寫自然之秋,抒內(nèi)心之愁,便是這篇散文的特色。
五、得其巧
把握了以情馭景的特點,便可領悟文章看似疏漏實為精巧。(轉入討論。)
其一:作者為何不寫“暖色”,不寫繁盛?
明確:那樣不符合作者孤獨的心境,不適合作者悲涼的感情。由此可見,寫景散文決非有景必錄,而是緣情擇取。
其二:作者為何喜愛“北國之秋”而不欣賞“南國之秋”?
明確:“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比南國之秋更突出、更夠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
其三:第12自然段寫了大段議論有無必要?
明確:插入議論,意在通過古今中外的延伸對比,表明感秋處處有,突出中國之秋味在北方,進一步贊頌北國之秋,以充實內(nèi)容,深化主題,使景、情、理交融。這段議論有必要。
下面六言絕句表現(xiàn)了隱居生活的閑適,運用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方法,判斷空格處應填的一組詞。
投影顯示:
桃紅復囗夜雨,柳綠更囗春煙。
花落家童囗掃,鶯啼山客囗眠。
A、潤、繞、忙、無
B、含、帶、來、猶
C、遭、惹、懶、高
D、逢、喜、急、惱
明確:應填的是B組。(分析略)
《故都的秋》導讀課
【教學設想】
本文是課內(nèi)自讀課文,通過導讀法,引導學生去自求得之。教師引導點撥,排疑解難。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了一個散文單元,有哪些篇?單元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學生回答)
本學期,我們還將學習一個散文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散文的神和形”。今天,我們學習自讀課文《故都的秋》看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重點的。
二、提示自讀,明確要點
指定一人朗讀題注和“自讀提示”。明確學習要點:
1、這篇散文突出了“清”、“靜”、“悲涼”的特點。這特點是故都的秋色和作家主觀心情的融合點;
2、學習本文,體會散文“情”與“景”,“形”與“神”是相輔相成的;
3、領會本文疏朗不羈的行文與精到細膩的筆觸相結合的語言特點。
三、播放錄音,體會感情
四、自讀課文,討論問題
1、速讀課文,找出作者寫了“故都的秋”的什么景物,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
點撥:牽;ā⒒睒渎淙、秋蟬殘聲、秋風秋雨、棗子樹等詳寫;陶然亭蘆花、釣魚嶼柳影、西山蟲唱、玉泉夜月、潭柘寺鐘聲等略寫。因為前者更能體現(xiàn)“色彩濃、回味永”的故都秋味無處不在,同時也體現(xiàn)散文選材“形散”的特點。
2、為什么不提有特征的故都秋景,如“火一般的香山紅葉”、“明鏡似的昆明湖水”、“游人如織的頤和園”,卻提到“南國之秋”的“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
點撥:選材與主旨有關。作者追求“清”、“靜”,內(nèi)心籠罩淡淡的“悲涼”,因而文中所選景物的共同點是都具有“清、靜、悲涼”的特點。香山紅葉、昆明湖水、頤和園不具有這特點。這體現(xiàn)了散文“形”“神”相輔相成的特點。而“南國之秋”景物是作為對比物、襯托物出現(xiàn)的,既使散文材料“散”,又起反襯作用,使北國秋色更顯色濃、味永。
3、散文中的議論,有點旨的作用。本文議論段(第12自然段)中關鍵的一句是哪句?作者寫故都的秋,為什么要論古今中外文人對秋的深情?
點撥:
“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從縱深的角度來寫秋,把個人的獨特感受,放在更廣闊的背景上來表現(xiàn),拓寬文章的意境,使感性更加深沉。
五、解剖麻雀,舉一反三
以第3自然段(“清晨皇城破屋院中看到的秋景”)為例,了解課文分寫部分的景物,是如何緊扣“清”、“靜”、“悲涼”來描寫的。進而了解文章疏朗不羈的行文與精到細膩的筆觸相結合的語言特點。
1、齊讀第3自然段中從“在北平……”到“……使作陪襯”,體會精到細膩的筆觸。
2、寫了什么景物?角度?意境?
點撥:色形聲俱有;角度為仰視──平視──俯視;選擇不同景物,從不同側面同時渲染“清、靜、悲涼”的意境。)
3、質(zhì)疑:“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是寫“靜”嗎?“牽牛花”“淡紅者最下”尚好理解,為什么“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點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用的是映襯!皫赘枋杪渎涞募饧毲议L的”“作陪襯”的“秋草”,使人想到:長期得不到陽光而不埋怨,甘作陪襯,甘于寂寞,既清又靜;同時又在偉大、高尚中顯出悲涼來。筆觸精到細膩,可見一斑。
六、對比閱讀、小結全文
本單元講讀課《天山景物記》也寫到“靜”,卻不悲涼;《風景談》寫沙漠、月夜、黎明都充滿活力,大家可對比閱讀,思考為什么。
七、借助板書,小結全文
《故都的秋》目標課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理解作者于“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中所表現(xiàn)的“主觀色彩”──個人的心情。
3、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步驟】
一、運用倒插法,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熱愛大自然,贊頌大自然。比如:“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醉心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寫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北宋詩人林逋愿意終生和梅花、仙鶴為伴,人稱“梅妻鶴子”,他們都渴望把自己的身心托付給大自然。現(xiàn)代也有一位作家在文章中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敝朗钦l說的嗎?是哪篇文章?
二、分析文章思路,理清層次
板書全文提綱:(分析略)
總 ①北國之秋:清、靜、悲涼起
②江南之秋:無法滿足
、偾宄康乃娰澝、眷戀
記、诨睒涞穆淙锕识嫉淖苑
、矍锵s的殘聲──然風物,流
敘、芮镉暝捛餂雎冻鰬n思寫
⑤棗樹的奇景和孤獨感
總、倌蠂锉炔簧媳眹镆郧轳S景括
、趯识贾餆o比眷戀以景顯情
議論:深沉、幽遠、嚴厲、蕭索。
三、分析文章寫作手法(實現(xiàn)目標一二)
提問1:文章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表現(xiàn)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記敘、描寫了“故都的秋”。
主題:贊美、眷戀故都的自然風物,流露出憂思和孤獨。
提問2:文章在寫景與抒情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
提問3:在這篇寫景抒情散文中,作者透過故都的秋這樣的“客觀色彩”,鮮明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主觀色彩”,即個人的情感。這種情感是什么?
明確:隱逸、憂郁、孤獨、寂寞。
四、交待背景,介紹作者,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實現(xiàn)目標三)
我們知道,秋天給人的感受是多種多樣的,有人因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而感到喜悅,有人因為秋天是色彩最豐富的季節(jié)而感到快樂,有人因為秋天是凋零衰敗的季節(jié)而感到凄涼。
提問1:那么郁達夫先生對“故都的秋”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讓我們從這篇散文的寫作背景中尋找一個答案。
明確:
認為秋“清、靜、悲涼”,感受是憂郁、孤獨、寂寞。
這篇文章寫于1934年8月,由于受國民政府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遠離都市,撤退到隱逸恬適的山水之間。這一時期,他思想苦悶,感到孤獨,因此,才有了這篇文章中的這種情感。
提問2:是不是就此可以認為郁達夫先生是一個消極避世的人呢?我們再來看看郁達夫先生的生平。
明確:
不是。1931年到1933年,郁達夫先生積極投身于左聯(lián)活動。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郁達夫又毅然投入到戰(zhàn)斗的洪流之中。最后,在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于蘇門答臘,而此時,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已宣告勝利。如果說文中結尾之處的呼告,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的理想追求的話,那么,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郁達夫先生便是把這種對自然、對祖國的熱愛,化作了堅定的行動,并且真的用生命完成了他對理想的追求,
1952年,中央政府追認他為烈士?梢姡暨_夫?qū)ψ匀坏臒釔叟c追求,同前面提到的陶淵明、林逋等封建士大夫的情趣、追求是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的。
五、進行目標能力訓練
1、請同學們說一些帶有“秋”字的成語。
參考:秋高氣爽、秋風掃落葉、秋毫無犯、秋水伊人、秋月春風、秋月寒江、一葉知秋、多事之秋。
2、以自然的或社會生活的色彩為載體,運用本文學到的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故都的秋》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計08-28
郁達夫經(jīng)典英譯欣賞:故都的秋06-27
郁達夫故都的秋優(yōu)秀教案10-20
《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06-11
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通用11篇)09-25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設計(精選10篇)09-25
人教版《秋詞》教學設計(通用6篇)08-28
《橋》教學設計10-16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