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整體概括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詞曲五首》整體概括,歡迎閱讀與收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這是古代酬贈詩中的名篇。唐敬宗寶歷二年(826),詩人罷和州刺史,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詩作中,劉禹錫首先緊承白詩末聯(lián)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然后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詩人于是推開一步,沉舟側(cè)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diào),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末聯(lián)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guān)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全詩感情真摯,沉郁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赤壁
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長江南岸。但杜牧所詠之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fā)揮。前兩句寫興感之由,后兩句發(fā)議論感慨。作者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场⑦^零丁洋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后來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節(jié)。
詩歌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在他21歲時,明經(jīng)入仕,因科舉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聯(lián)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第三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最后一聯(lián),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全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這首詞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流傳廣泛。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梢姡嗽~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此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與弟蘇轍也已七年不見。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懷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詞的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ji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對無限時空,一輪孤月,早已產(chǎn)生了疑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蘇軾之問,陡然發(fā)之,把作者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來,也顯露出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緊承這一問,又有了下一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對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進了一步,對明月的贊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層。既然天上宮闕如此美好,當然會產(chǎn)生乘風歸去的念頭。上天而說歸去,因為在作者看來,也許那美好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園。然而真要棄絕人世,飄然仙去,詞人又有些猶豫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作者的遐想愈來愈飄渺,而終不忍棄絕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飛天探月,出塵之思,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下片緊承上片最后兩句的入世情懷和月色描寫,仍然寫月,寫月光的移動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問,轉(zhuǎn)入了抒發(fā)懷人之情。好像是對月有怨懟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宕開一筆來說,表現(xiàn)了詞人由心中有所郁結(jié),到心胸開闊,作達觀之想的心理變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放達寬慰之語。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遠隔千里之人,同處在這美好的月光之下,雖不能團聚,也能有所安慰了。全詞樂觀曠達的情懷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現(xiàn)出來。
。怠⑸狡卵蜾P(guān)懷古
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在就任陜西行臺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guān)位于東西兩京(洛陽、長安)之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常觸動行經(jīng)者的`懷古之情。這首曲借憑吊潼關(guān)古跡,表現(xiàn)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層: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guān)的雄偉氣勢,以聚形容潼關(guān)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guān)的險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語收住,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nèi)容。第二層(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jīng)潼關(guān)時的所見所想。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西都即長安,曾經(jīng)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涼。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過程的真實寫照。這是何等令人傷心。∵@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第三層(最后兩句)寫作者的感慨: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其實是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這樣的認識是難能可貴的。
【《詩詞曲五首》整體概括】相關(guān)文章:
詩詞曲名家教案02-23
詩詞曲三首教案04-08
市場整體租賃合同01-12
房屋整體裝修合同12-08
科目三考試難題概括07-24
小學英語整體教學隨筆02-08
員工招聘制度內(nèi)容概括03-31
科目三考試的技巧概括07-22
北京考生高考成績整體提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