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詞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作。此詩首聯(lián)兩句,有回顧,有直面,起伏跌宕,貯淚其中。頷聯(lián)以伏波將軍馬援的故事暗點“古道西風瘦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行行便濯纓。
【注釋】:
、偈赉俱玻毫谠谟乐荻冗^的十年貶謫生活。憔悴:面貌慘淡,亦指艱難困苦。
、谇鼐壕┏情L安,因?qū)偾氐,故曰秦京?/p>
③故道:指“伏波將軍”馬援率領軍隊攻打越南曾走過的路。
④風煙:風云霧靄。
⑤翁仲:秦時巨人,被鑄成銅像立于咸陽宮外,此指衡陽湘水西岸馬援廟前的石人。
⑥慵疏:懶散粗疏,這是托詞,其實是說不愿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污。
、邥r名:一時的名聲。劉夢得被貶官十年回到長安以后曾寫詩嘲諷新貴,其中“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兩句,諷喻十年以來由于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貴們,不過是我劉禹錫被排擠出長安后才被提拔起來的罷了。由于“語涉譏刺,執(zhí)政不悅”,這是其再次被貶官的原因之一。
⑧臨河:去河邊。濯纓:李陵贈別蘇武的詩中有“臨河濯長纓,念別悵悠悠”兩句,本詩意思是說,“垂淚千行”就可“濯纓”,所以不用象李陵、蘇武分別時那樣到河中去“濯長纓”了。
⑨濯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表明自己與好友劉禹錫(劉夢得)都是清流,不是濁流,不言委屈,而人知其含冤。
【譯文】:
永州十年,九死一生,終于來到夢中的長安城,晴天霹靂,再貶嶺外,做夢也想不到更遠更行。馬援將軍當年的道路,到而今只剩云霧彌漫,高大石人早被草木埋沒,殘余廢墟觸目心驚。你與我,只因為懶于趨炎附勢,才招惹打擊,朋友啊,不要再寫諷刺之作,力避再次揚名。今日一去此生難再會,但不必如古人臨河而別,國事家事自身事,事事悲慘,淚流千行,自可濯纓。
【賞析】:
柳子厚與劉夢得在貞元九年(793)同為賜進士及第,踏上仕途,二十多年來,肝膽相照,取長補短,是中唐文壇上的“雙星”。孫昌武先生在《柳宗元評傳》中 寫道:“劉禹錫是柳宗元一生中最為親密的友人,是一代差可與柳宗元比肩的卓越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二人交誼終身不渝,在政治斗爭中同進退,相支 持,在思想理論上互有影響,在文學上也共同切磋,相互學習。”從步入仕途到“永貞革新”,從革新失敗到被貶謫,從奉旨返京到再度遠謫,他們始終患難與共。 永州十年,二人交誼最密切,通訊最頻繁。元和十年(815)二月,二人作為“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柳宗元:《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上亭》)分別 從永州、朗州回到長安,滿以為劫難已過,對前途充滿希望和幻想,誰知不到一個月,卻被外放至更為荒僻的遠州任職。是年三月,二人打點行裝,攜家?guī)Э,又?次踏上南下之路。就心態(tài)而言,彼此都凄然傷感,二人都幻想著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造福桑梓;但朝廷一再疏遠,新貴們造謠中傷,其理想已被殘酷的現(xiàn)實擊得粉 碎,縱有雄才大略仍無用武之地,因而更加憤懣。柳宗元便有“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重別夢得》)的.打算,劉禹錫則更低調(diào):“耦耕若便遺身 世,黃發(fā)相看萬事休”(《答重別》),他們已把功名看淡,悟出東山再起遙不可及的道理。到衡陽后,一人往西南去了柳州,一人向南直奔連州,歧路分手,萬語 千言,甚為感人。劉夢得形容惜別時的情景為“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分手之后,相互寫詩酬答,共六首,其 中七律二首,七絕二首,五絕二首,均字字含情,句句有淚,深沉而郁抑,哀傷而悲凄。《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為第一首。
首聯(lián)兩句,有回顧,有直面,起伏跌宕,貯淚其中。始“伏”而“起”,旋“起”而又“伏”,短短十四個字,把兩位詩人十幾年來的坎坷命運集中凝煉地表現(xiàn)了出 來,引發(fā)讀者無窮的聯(lián)想和遐思:“永貞革新”失敗后,“二王八司馬”們死的死,病的病,我們總算萬幸,只是外放而已。但十年時間過的是囚徒般的生活,身心 均受傷害。為官乃徒有虛名,治民又力不從心,持家實艱難異常。我到永州后,老母愛女相繼棄世,自己因水土不服而染病在身,所居處所凡四遭火,差點被燒死。 名為六品官員,實則“弼馬溫”而已。故“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不足為怪。好不容易等到皇恩浩蕩,大赦天下,終于得以與你在長安相見!暗角鼐睘橐 “起”,心境也稍微好一點。誰知好景不長,到長安不到一個月,圣旨下,又把我們明升暗降地外放至更為荒僻的州郡做刺史,“誰料翻為嶺外行”乃再一“伏”。 此刻,一切希望都化為泡影,海市蜃樓般頃刻之間無影無蹤,本是“憔悴”的面容又蒙上厚厚風塵,更顯其“憔悴”。這一年柳宗元44歲,劉禹錫45歲,正是為 國效力的大好年華,奈何貶謫遠州,英雄失路,寧不哀哉!
頷聯(lián)以伏波將軍馬援的故事暗點“古道西風瘦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想當年,伏波將軍馬援率領大軍南征到此,叱咤風云,威風八面,戰(zhàn)旗獵獵,金 鼓聲聲,似在目入耳,可睹可聞;后人將其鑄成石像,立于湘水西岸將軍廟前,如巨人翁仲銅像立于咸陽宮門外一般,供人瞻仰,何其光燦。而今我等踏上這條古 道,只見將軍廟前荒草遍地,斷壁殘垣,不覺愴然淚下,雖是季春,卻有《黍離》之悲。物已如此,人何以堪。想想我們的境遇,看看唐王朝的傾頹,則又平添了幾 分愁思,多加了一層憤懣。這一聯(lián)妙在借古諷今,即景抒情。寫伏波風采,嘆自己身世;描故道荒涼,諷當朝衰微,從而再表“憔悴”之意,可謂一石雙鳥,言在此 而意在彼也。
李白詩云:“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睂τ诹⒍藖碚f,頭頂上就不只是一片浮云,而簡直是滿天烏云了,“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事如幽靈般 伴其左右。據(jù)傳劉夢得“十年憔悴到秦京”以后曾寫詩兩首嘲諷新貴,其中“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 子》)兩句諷喻十年以來由于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們不過是我被排擠出長安后才被提拔起來的罷了,而“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再游玄都觀》)二句則暗刺朝廷政治危機,舊寵新貴們一“花”不如一“花”的現(xiàn)實情況。由于兩詩“語涉譏刺,執(zhí)政不悅”,新貴們于是大進讒言,一時間風 云突變,厄運又至,你我二人再度遭貶。老朋友,我們似失之慵疏呀!般际琛闭,非懶散粗疏也,意謂迂直,堅持操守,固其本性也,無怪乎新貴與你我冰炭不相 容。頸聯(lián)“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妙在正話反說,寓莊于諧,似調(diào)侃,類解嘲。言下之意,倘若我們能違心地歌功頌德,趨炎附勢,少寫幾句譏諷的 詩文,也不致于再度遭貶南荒吧。
尾聯(lián)兩句,表友情之深厚,嘆身世之悲凄,將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你我即將分路,天各一方,想當年,蘇武去國離鄉(xiāng),李陵贈別詩有“臨河濯長纓,念別悵悠悠” 兩句,我們分路,“悵悠悠”則同,但用不著“臨河”取水,這流不盡的淚水便足以濯纓洗冠了——“垂淚千行”,看似乖謬,實則在理。這藝術(shù)上的夸張同樣給讀 者以豐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彼時彼地的兩位詩人,命運坎坷,前途渺茫,可垂淚;生離死別,無緣再見,可垂淚;英雄失路,報國無門,可垂淚;新貴弄權(quán),國 之日衰,亦可垂淚……即使“垂淚千行”,也不足以表達我們的悲痛、憤懣、傷感、失落、依戀、憂郁互為交織的復雜感情啊!王勃云“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 巾”,勸慰之中,尚有勉勵,讀之令人胸襟開闊,格調(diào)頗高,堪為千古名句;而本詩尾聯(lián)乃表兩個斷腸人相別,將國事家事融為一體,可憂可嘆,形象地表達了詩人 的真情實感,同樣膾炙人口,且有令人潸然淚下的藝術(shù)效果。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詞】相關文章:
贈別二首·其二古詩詞04-10
描寫春天的詩詞:應詔賦得除夜04-08
紅樓夢經(jīng)典詩詞摘抄11-26
詩詞只剩花夢間02-05
《夢微之》古詩詞鑒賞07-17
衡陽公積金貸款條件09-05
尋芳草·蕭寺記夢詩詞鑒賞07-19
與大雪有關的詩詞12-07
與母親有關的詩詞06-16
衡陽工傷賠償標準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