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樹的特點是什么
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qū))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碧螺春茶樹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碧螺春茶樹的特點
洞庭碧螺春產區(qū)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qū)。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yōu)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后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后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于早春。
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后,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后有回甜之感。人們贊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yǎng)。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氣和青葉氣。
龍井和碧螺春的區(qū)別
碧螺春為洞庭山產,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由于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龍井出自西湖,龍井是中國杭州四大名茶之一,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
外形特點
條索纖細、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內在特點
有特殊濃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開后滋味鮮醇、回味甘厚,湯色嫩綠整齊,幼芽初展,芽大葉小。在鑒別真?zhèn)螘r,可用真品進行對照,凡不具備上述特點者即可卻認為偽冒品。
關于碧螺春茶樹
在綠茶中,呈花果香且最能觸動心底柔情的,非碧螺春莫屬。碧螺春具有“一嫩三鮮”的特點,即采摘一芽一葉,芽葉嫩、色澤鮮、香鮮靈、味鮮美。碧螺春的色、香、味,不減龍井,而鮮嫩過之。
一提到碧螺春,我們常會想起東山碧螺春。其實,碧螺春起源于蘇州太湖的西山,又稱西洞庭山。東洞庭山,簡稱東山,三面環(huán)水,北面倚山而與陸地相通。西山,四面環(huán)水,是中國內陸湖的第一大島。1994年,在太湖大橋沒有建成之前,西山產的碧螺春要坐輪渡,出太湖,運到東山區(qū)去賣,這就是西山碧螺春不為市場所知的重要原因。
追溯碧螺春的歷史,宋代時,已為“吳人所貴”,列為貢茶。北宋朱長文的《吳郡圖經續(xù)記》寫道:“洞庭山出美茶,舊為入貢!恫杞洝吩,長洲縣生洞庭山者,與金州、蘄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謂之水月茶,以院為名也,頗為吳人所貴。”明代陳繼儒《太平清話》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洞庭山小青塢出茶,唐宋入貢,下有水月寺,即貢茶院也。”從上述得知,碧螺春的前身叫水月茶。不過,當時貴為貢茶的水月茶,還是蒸青團茶。明代,朱元璋的廢團改散,為碧螺春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明代名臣、大文學家王鏊是蘇州洞庭東山人。正德年間,他在《姑蘇志》里寫道:“茶出吳縣西山,谷雨前,采焙極細者販于市,爭先騰價,以雨前為貴也。”這說明,在明代已有炒青的水月茶出現(xiàn),干茶揉捻得比較細緊。
到了清康熙年間,碧螺春還沒出現(xiàn)。西山產的茶,還叫“剔目”,卻聲名遠播。從“剔目”的字義來看,西山的.茶形近于細長如目,甚或似彎彎的眉毛,但還不是螺狀。“剔目”的茶毫雪白、盞浮云花,通過揉捻搓毫,其色澤可能比較接近現(xiàn)在的碧螺春了。
清雍正年間,陸廷燦的《續(xù)茶經》引《隨見錄》記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茶細,味甚甘香,俗呼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陸廷燦明確記述了碧螺春的茶名,是依據其原產地碧螺峰而命名的。在碧螺春的名字確立時,其外形還不具備“蜷曲似螺”的特征。碧螺春的外形螺曲,應該出現(xiàn)在乾隆以后。
碧螺春的外形特點,決定了它的炒制必須是全程手工完成。其茶青的采摘標準為,清明到谷雨的一芽一葉嫩采至一芽兩葉。碧螺春的制作,屬于高溫殺青,主要工藝包括:茶青攤晾、挑揀、殺青、揉捻成形、搓團提毫、文火干燥等工序。在炒茶過程中,要做到手、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帶揉,連續(xù)操作,起鍋即成,全過程需要40分鐘~45分鐘。如果包括清理衛(wèi)生、洗涮炒鍋等輔助性準備措施,炒一鍋茶的時間,平均在一個小時左右。
碧螺春的珍貴與不易得,主要體現(xiàn)在茶青的采摘與揀剔上。等級高的碧螺春嫩采一芽一葉,黃金采摘期不會超過15天。按照一鍋茶青炒制200克干茶計算,一個青壯年茶農一天連續(xù)工作10個小時,每天的炒茶量最多為2公斤左右。采茶季節(jié),如果風調雨順還好,若是趕上倒春寒、多雨等惡劣天氣,每個茶農家的好茶產量可想而知。
正宗的碧螺春外形條索纖細,蜷曲似螺,螺上銀毫密布,銀中隱翠,湯色黃綠,滋味鮮爽,有濃郁溫柔的花果香,葉底黃嫩勻整。當地茶農形容碧螺春“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銀隱翠”,很是貼切。滿身毛,是由其特殊的搓毫工藝決定的。銅絲條,是早春茶的特征,條索細而緊實,瀹泡時,入水即沉,不沉者為假。高溫殺青,導致了條索泛黃。蜜蜂腿,是形容碧螺春的條索呈蜷曲狀,這也是原生小青茶的緊細特征。
碧螺春的茶樹品種,古時稱小青茶,當地人也叫“柳條茶”,現(xiàn)在統(tǒng)稱為東、西山群體種。近年,有些農戶受利益驅動,在茶山引種了烏牛早、迎霜、福鼎大白茶等早熟品種,但其香氣、滋味和外形,與傳統(tǒng)的洞庭群體種相差甚遠。
【碧螺春茶樹的特點是什么】相關文章:
茶樹的特點有哪些特征03-17
茶樹菇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1-30
碧螺春紅茶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08-29
毛尖和碧螺春的區(qū)別是什么07-25
碧螺春教案11-20
茶樹作文06-20
茶樹的作文06-28
碧螺春教學設計09-22
曇花的特點最大的是什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