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少女時代曾經(jīng)閱讀過英國著名小說家簡.奧斯汀的這部代表作,這部曾被譽為世界十大經(jīng)典文學(xué)名著的著作,曾被譽為英國文學(xué)界的奇葩。相隔若干年后再讀,品出了與當(dāng)年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文學(xué)巨著之所以能夠經(jīng)久不息的在文壇上占據(jù)泰斗地位,一定具有獨特的文學(xué)魅力才能如此被讀者所喜愛。
作家以幽默詼諧的筆調(diào)、嘻笑怒罵皆文章的風(fēng)格、正話反說的語言智慧,將四樁具有鮮明時代風(fēng)格的愛情娓娓道來。讓讀者隨著情節(jié)的深入而心情跌宕起伏,捧起書即欲罷不能,有非得一口氣讀完的急切。
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本內(nèi)特先生家的二女兒,曾經(jīng)是我年少時候的心目中的偶像,出身平民家庭,卻聰慧、機智、活潑、獨具內(nèi)涵、修養(yǎng)、能力,讓自己少女時代有了學(xué)習(xí)的目標,自信如她,驕傲如她,博學(xué)如她,敏銳如她······ ,是一代擁有自主意識、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信新女性的代表人物。男主人公達西先生,貴族出身,家財萬貫,社會地位高尚,性格內(nèi)向、沉穩(wěn),以其帥氣、自信的外表贏得了人們的敬畏,以至于讓人們誤解為很傲慢,是本書傲慢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當(dāng)時英國社會,敢于打破傳統(tǒng)地位觀念,有反傳統(tǒng)意識的新新貴族的代表人物。
女主人公之二簡,本內(nèi)特先生家的大女兒,她美麗、溫柔、善良、賢淑,善解人意,對生活充滿著美好的幻想,對每個人都充滿了善意,沒有太多的主見,不敢去勇于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是婚姻大事聽從父母安排的.一類女性的代表。男主人公賓利先生,年輕、活潑、瀟灑、溫文爾雅,溝通意識強,對自己的未來大事同樣沒有主見,常被身邊的朋友所左右自己的情感,對自己和他人沒有太多的判斷能力。最終在朋友的影響下勇于跳出思想的樊籬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女主人公之三伊麗莎白的朋友夏洛特.盧卡斯,本內(nèi)特先生的侄女,她聰明可人,沒有出眾的外貿(mào),也沒有引人注目的內(nèi)涵,卻始終幻想得到有錢有勢的乘龍快婿,是為了利益而不惜犧牲個人幸福感的一類女性的代表,此類代表人物在如今的現(xiàn)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牧師柯林斯先生,相貌平平,喋喋不休,笨拙可笑,為了完成德布林太太布置的任務(wù)而娶妻,不在乎婚姻的對象是誰,在得到了伊麗莎白的拒絕后第二天即和夏洛特交集到一起,是自負而又缺乏男子漢氣概的那類人物的代表。
女主人公之四利迪亞,本內(nèi)特先生家的小女兒,她個性浮華、愛慕虛榮、放蕩不羈,把所有心思花費在如何吸引男人身上,絲毫沒有女子羞澀之感,是不顧世俗理念和沒有道德觀念的女性人物的代表,此類人物是遭人們諷刺和唾棄的一類。魏肯姆先生,外表風(fēng)流倜儻,實則是花-花-公-子一名,欠下大批賭債,是毫無婚姻家庭責(zé)任感的一類人物的代表。
小說以上述四對人物錯綜復(fù)雜的愛情糾葛為主線,將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會引導(dǎo)讀者邊讀邊對應(yīng)自己身邊的人物,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以上四對婚姻男女主人公性格是那么的相匹配,以第一對主人翁錯綜復(fù)雜的情感為主線,輔助以其他四對情人的愛情觀、生活觀、婚姻觀而連接了整部小說的紐帶。
伊麗莎白初識達西先生是在一次舞會上,由于英俊瀟灑的達西先生驕傲自負認為沒有值得他邀請的舞伴,沒有主動邀請女士舞蹈以達到社交的目的嗎,而得到了全場女士的厭惡,更包括離達西先生位置很近的伊麗莎白。自尊心很強的伊麗莎白決定永不理睬這個傲慢的家伙,由此產(chǎn)生了偏見。事隔不久,由于姐姐的生病,為了照顧姐姐搬到賓利先生家,讓達西對她活潑、美麗、聰慧、不卑不亢的舉止產(chǎn)生了好感逐漸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但他覺得伊麗莎白家中沒有多少財產(chǎn),父親雖是紳士,但非貴族;她的母親和幾個妹妹都談吐粗俗,缺乏教養(yǎng);她的親戚們出身寒微,地位低下。因此,不想屈尊府就,便把對伊麗莎白的愛深藏不露。而伊麗莎白覺得達西孤芳自賞,舉止傲慢,出言不遜,看起來自己和家人,加上魏肯姆對達西造謠中傷,惡意挑撥,因而對達西深惡痛絕,偏見加深。然而時間的推移達西先生越來越覺得自己愛上了這個美麗聰敏的姑娘,在另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同舞,卻遭到伊麗莎白的拒絕,令達西狼狽不堪。愛情也許會蒙蔽人們的眼睛,忘掉舊傷的達西先生在再一次見到伊麗莎白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伊麗莎白正式求婚,卻遭到了伊麗莎白斷然拒絕和怒斥。讀到這里很理解伊麗莎白的舉動,盡管達西先生擁有不菲的財產(chǎn)和才俊的體貌,自尊心卻不允許伊麗莎白為了這些表面的東西,去接受一段關(guān)系到自己一生幸福的婚姻。如果為了利益去嫁人,不是自尊,自信的伊麗莎白所要的生活。后來幾經(jīng)波折,達西檢討了自己過去,逐漸改正了自己的傲慢態(tài)度,接納了伊麗莎白的親人,并屈尊去郎博恩再次求婚。伊麗莎白也認識到自己對達西的偏見是虛榮心所致,當(dāng)她了解到達西的真實品德,和得知達西為了她千方百計搭救了她的小妹利迪亞時,偏見也隨之冰釋,并油然而生崇敬愛慕之情,最終誤會消除,有情人忠誠眷屬。
越往下讀會越來越崇敬達西先生,解開傲慢的外表代名詞,內(nèi)心確是一位彬彬有禮,善良、細致、品德高尚的先生,讀書的時候,我常常把自己代入書中的人物,從每件事情中給自己做比較,得到了一些體會,日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我看法里認為愛情是很美好的,兩顆心的距離并不一定會因為形體的接近或分開而有所改變,青春和愛情,都是天底下最容易消逝的東西;一個女人在一生中能夠被一個男人深深愛過,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呢?或者說,一個女人在一生中錯過一個深深愛她的男人,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傲慢和偏見,就屬于人類弱點中最常見的兩種。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異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縱,就會出毛病,伊莉沙白和達西也只是一個代表而已。而出身、財產(chǎn)、地位、教養(yǎng)、一旦沾上上流的邊,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對貧窮、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早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也許曾經(jīng)地位低下過,或者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沾沾自喜;而地位低、財產(chǎn)少的人,出于人類的一種自尊心,則以偏見對抗驕傲的優(yōu)越者,這自然也是另一種被扭曲的偏見。
小說將傲慢與偏見,將出身高貴和低賤、將富貴和貧窮最終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也許代表了當(dāng)時小說家一種美好的愿望吧?在當(dāng)時的英國上流社會,和諧和平等也許早就是小說家內(nèi)心的強烈呼喚,而以小說的筆觸宣泄出來,感謝簡.奧斯汀又給我上了一節(jié)課;無論處于何種社會地位,擁有一顆平常心,擁有一種平淡的情懷去笑看人世間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再讀傲慢與偏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傲慢與偏見英文讀后感11-08
讀后感教學(xué)設(shè)計10-24
《美國之夢》英語讀后感11-08
《力與運動》英語讀后感11-08
《理智與情感》英語讀后感11-08
《學(xué)寫讀后感》教案12-11
英語讀后感怎么寫09-27
《阿甘正傳》英語讀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