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意識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培養(yǎng)幼兒都很熟悉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意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意識1
一、發(fā)揮榜樣作用的力量
研究顯示,榜樣能有效地引起兒童的分享意識。榜樣作用的力量是無窮的。幼兒常常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因此,應及時為幼兒樹立分享方面的榜樣。
1、讓教師成為模仿者
老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老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tài)度隨時都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老師要做有心人,平時要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機對幼兒做好的行為示范。當幼兒觀察慈善或助人榜樣時,他們一般會有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如果這個榜樣是幼兒認識和尊敬的,并和這個榜樣建立了溫和、友好的關系,他們表現(xiàn)出的親社會行為就更多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老師應做好表率作用,多與人交往,多與人分享,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分享意識和行為。
2、讓同伴成為被模仿者
同伴也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是幼兒學習的榜樣,老師要在同伴中樹立良好的典型,注重培養(yǎng)某一個兒童的良好分享意識及行為,讓其他幼兒向他學習。當其他幼兒有分享意識的時候,或者是表現(xiàn)出分享行為時,老師要及時作出積極評價和鼓勵,這樣會激勵其他幼兒去模仿和學習。
3、通過文學作品激發(fā)幼兒的分享意識
此外,可以通過文學作品的感染力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意識。如《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變得孤獨,當她與小動物們共同分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時,她又得到了朋友。這個形象好像是幼兒身邊的同伴或者說是幼兒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歡她。為了讓幼兒能充分理解小姑娘內心的變化,對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獨感及與人分享時的滿足、快樂感能產生共鳴,講完故事后,讓幼兒觀查圖片中小姑娘的表情變化,并讓幼兒表演。繼而提出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表情變化的原因。通過觀察、回答,讓幼兒感受到小姑娘的一系列情緒變化。在此基礎上組織幼兒的表演故事,再一次形象地表現(xiàn)感情信息,從而讓其明白,分享是快樂的,但必須先約束自己自私的行為,知道任何好吃、好玩的東西都不應該一個人獨享,與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二、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意識
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將每周的星期一作為分享日。這一天,幼兒來幼兒園的時候,可以自己帶一些平時非常喜歡的玩具,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是將自己周末玩過的地方、吃過的食物、看過的動畫片等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在家中,父母應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做家中的小主人。平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家中來客人時,讓幼兒幫忙一起招呼客人,給客人分配物品等等。
在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分享機會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體驗他人的情緒情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需要,形成良好的觀點選擇能力。
三、建立分享規(guī)則
很多幼兒不愿與人分享,是因為缺少分享規(guī)則的指導。因此,我們應建立如下分享規(guī)則:
1、文明分享
被分享者對分享者的玩具和其他物品要愛護,不能隨意毀壞。若是毀壞了,被分享者應該承擔責任。
2、禮貌分享
幼兒想和別人一起分享某事物時,應使用禮貌性的話語向擁有者表示請求。比如:“我能和你一起玩這個嗎?”用完之后,應該說:“謝謝!
3、平等分享
對于那些只愿與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的幼兒來說,應該讓他們學會對其他的同伴也要做到共同分享。
4、輪流分享
當幾個幼兒同時對一件物品發(fā)生興趣時,要讓他們學會一個一個按次序來。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經歷或展示自己的才藝時,也應做到一個一個來,不能出現(xiàn)爭搶現(xiàn)象。
四、對幼兒進行正面強化
當幼兒出現(xiàn)分享意識時,教師可以用口頭語言強化幼兒的愉快情緒體驗,從而激發(fā)幼兒再次嘗試分享的愿望。教師注意及時評價,使幼兒在今后自覺產生分享的動機和行為。但老師要注意語氣、語調,強化時要重點針對行為本身而不是針對本人,這樣幼兒才能產生積極地分享意識及行為。
其次,教師可以用肢體語言即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眼神、姿態(tài)等變化來表達對幼兒分享意識及行為的肯定。如當發(fā)現(xiàn)幼兒有分享意識時,老師可采取向幼兒點頭、微笑、豎大拇指或用手輕輕拍其肩、頭等方式,使幼兒因得到老師的肯定而帶來快樂和滿足,從而在今后更愿發(fā)生類似的意識及行為。這有助于幼兒學會注意、體會到別人的情緒情感,有助于幼兒社會情感認知的培養(yǎng)。
五、抓住教育契機及時強化
當幼兒某次與別人分享了一件東西,比如玩具、食物,或者是將自己的情緒體驗等講給別人聽的時候,幼兒教師和家長要及時對幼兒進行正面強化,鼓勵其行為,并當眾表揚他。當幼兒獨占一件東西,不愿與人分享,或是與其他孩子發(fā)生爭搶時,成人應及時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并對幼兒進行分享教育。必要的`時候,讓幼兒自己親身經歷一點挫折,對幼兒分享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很有好處的。
六、以自身良好品質影響幼兒
教師、家長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思想、行為,使自己的言談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幼兒沒有分享意識及行為,與教師、家長缺乏正確的幼兒教育思想有很大的關系。當然,這與幼兒家庭結構有關。目前,幼兒家庭結構可以形象的比喻成“421”陣型,“4”是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4個老人,“2”是指父母雙親,“1”指幼兒。可見幼兒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被溺愛的程度更高,有好吃的只給孩子一個人吃,有好玩的只給孩子一個玩。這些家庭忽視了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養(yǎng)尊處優(yōu)、吃獨食的習慣。幼兒不能做出實際的分享行為,實際上與成人在不經意間所犯的錯誤有關系。所以教師、家長一定要端正幼兒教育的思想,立足于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動。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注意選擇符合幼兒年齡心理特點和實際生活的、對幼兒成長具有教育意義的榜樣,尤其是要關注幼兒讀物、動畫片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最后,教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注重家園合作,共同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分享意識。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意識2
孩子不會分享,喜歡獨占,看起來不是個大事,不過,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不會分享會帶來較大-麻煩。最直觀的表現(xiàn)是,由于孩子什么都喜歡獨占,不喜歡與人分享,在幼兒園或者學;蚴艿狡渌⒆幼园l(fā)意識的抵制,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歡,會很少有小伙伴愿意陪他玩,從而容易造成孩子孤單和內向,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同時,不會分享也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私,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的培養(yǎng),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注重孩子分享意識的培養(yǎng)。那么,我們該呢?
先看看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分享。從內在因素看,自我中心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一個必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往往只注意主觀的觀點,不能向客觀事物集中,只能考慮自己的觀點,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所以必然認為都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不可能有分享的主動意識;從外在因素看,現(xiàn)在的孩子都屬于幾代人圍著的中心,尤其老人帶大的孩子,一直被寵著,什么都被順著,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只要孩子喜歡的都給他,從而強化了孩子的獨占意識。
所以,要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需要內外兼修,既要從孩子的'思想意識著手,使得孩子能夠從自我中心轉移出來,也要從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著手,給孩子創(chuàng)造分享的機會,讓孩子嘗到分享的樂趣。
一、平等對待孩子
轉移家庭關注的焦點,不要再讓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應該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這樣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眼中開始看到別人。同時,也避免了因為溺愛孩子而讓他形成“小霸王”的風格,從而減少了他獨占的想法,使得分享意識有了形成的基礎。
二、營造分享氛圍
首先在家庭之中要營造分享氛圍,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家庭任何東西,包括吃的玩的用的,都在家庭內部集體享用,父母也經常分享各種有意思的事情給孩子聽。通過講故事、做游戲、打比方等各種手段,引導孩子認識別人、理解別人,建立孩子的同理心,促使孩子由自己想到別人。此外,也可以通過負面教育法,適當拒絕孩子的分享要求,讓他體會到不去分享給他人帶來的難受心理,這樣更容易擺脫自我中心,從而提高自主分享的主動意識。
三、創(chuàng)造分享機會
除了在家庭內部分享外,還應該擴大孩子的社交圈子,讓他多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多與小伙伴一起玩耍,使孩子得到認識他人價值的機會,也創(chuàng)造他與小伙伴相互分享的機會,讓他既能得到分享給他人的樂趣,也能得到他人分享給自己的快樂。多創(chuàng)造這種分享機會,讓孩子可以時刻鍛煉分享,體驗到與他人分享的意義,在實踐中逐步鞏固自己的分享意識。
四、強化分享行為
一般所說的強化分享行為主要是對于孩子的分享行為及時表揚和鼓勵,正強化其分享行為,以樹立其分享意識。但我這里還想強調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必須關注分享行為本身,比如,常見的是,逗孩子,問他你這個可以給我吃嗎?當孩子真的給了大人的時候,大人哈哈大笑,跟孩子說,謝謝你,你自己吃吧,我是逗你玩的。這種行為會使得孩子錯誤的認為分享只需要一個姿態(tài),并非真正需要給出去。所以,強化分享行為還必須包括,當孩子分享給你的時候,你應該真誠的去接受,并及時感謝,既使得孩子得到分享的喜悅,也使得孩子懂得分享的真正意思是什么,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分享意識。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意識3
幼兒分享現(xiàn)狀分析
當今社會“小公主”、“小皇帝”的現(xiàn)象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由于現(xiàn)在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集全家寵愛于一身,他們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過度的愛與嬌慣放縱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意識,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的壞習慣,做事總是先考慮自己的感受,習慣于自己獨享,忽視別人的存在和需要,具有強烈的獨占傾向。
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幼兒園卻是一個“乖寶寶”,在幼兒園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幼兒會有很多小伙伴,時刻都有比較和競爭的機會,好強的孩子,天生就有一種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時刻想成為老師表揚的對象。而在家里,因為缺少了比較的對象,加上隔代長輩的溺愛,孩子容易變回“小皇帝”、“小公主”。
幼兒園中老師要求幼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但一些家長卻教孩幼兒在幼兒園里任意拿取玩具、獨占玩具,或對掉在地上的書本、流水的龍頭等情況熟視無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為所欲為。這些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的現(xiàn)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師在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溝通等原因,二者間還可能存在著某些抵觸,幼兒園教育效果起不到應有的積極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現(xiàn)狀原因分析
1.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存在于多數(shù)家庭中,這種教育方式容易形成溺愛。多數(shù)祖輩家長常有一種因自己年輕時生活和工作條件所限沒有給予子女很好的照顧,而把更多的愛補償?shù)綄O輩身上的想法。這種想法往往導致產生“隔代慣”的現(xiàn)象。祖輩家長對孫輩疼愛過度,處處遷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還有一些祖輩家長因過度疼愛孩子而“護短”,致使孩子的弱點長期得不到矯正。
2.幼兒園中
一些老師迫于維持生活保住工作、迎合幼兒家長、避免和家長爭吵,對幼兒嬌慣、寵讓,對于孩子霸道、任性的行為視而不見,這在無形中助長了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為幼兒的霸道、任性、自私的壞脾氣奠定基礎。很多老師對幼兒的分享重視不足,分享觀念沒有形成,對分享無法全面了解,缺乏分享訓練技巧。
3.家長方面
家里的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寶寶過分遷就,就算寶寶犯了錯誤也舍不得批評。對孩子過于保護,什么事情都包辦代。爸爸媽媽們總覺得孩子還小,什么事情都要幫著孩子做,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完全得不到鍛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什么事都讓父母幫忙的習慣。經常忽視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解決方法
1.懂得分享意義,認識分享的必要
要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首先要讓幼兒懂得分享行為的意義,根據(jù)幼兒期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用講故事的形式,啟發(fā)孩子明白道理,讓幼兒意識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活動,要讓幼兒知道幼兒園中的物品是大家共同擁有的,每個成員都有使用支配的權利。要讓幼兒進行分享,首先要克服強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傾向。而要克服這一點,并非言語說教就可以做到的,社會領域的教育本來就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性尤其是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2.鞏固、強化幼兒的分享行為
幼兒的學習和活動都需要強化。斯金納認為,離開了強化,學習就難以進行,強化在塑造行為和保持行為強度中是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幼兒的分享行為和其他行為一樣,是可以通過強化而得到有效鞏固的?梢詫τ變赫_的分享行為實施言語的正強化,當幼兒與他人分享,則會得到老師家長表揚和鼓勵的話語,他們會逐漸發(fā)展起一種相應的內在的自我獎勵傾向,同時也可對幼兒正確分享行為實施非語言的正強化,如教師、家長運用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如五角星、小紅花等來提高幼兒應該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的方法。但是在幼兒教育中,行為強化手諸多,強化物多種多樣,運用強化時應手段多樣、對象具體、時間間隔適度,幼兒自己挑選的是最好的強化物,教師家長應及時了解適合幼兒得強化物和清華手段。可見,在幼兒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對幼兒表現(xiàn)出的分享行為進行強化。
3.爭取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情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我們把改進家教方式放在首位爭取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yǎng)教育。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品質、習慣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同步,取得一致,將會使幼兒園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要向家長宣傳“幼兒合作與分享品質養(yǎng)成”的重要性,利用幼兒園的信息平臺向家長進行相關知識的介紹,如“如何使孩子學會分享”、“幫助孩子學會合作”。通過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和家長直面交流、個別接觸,使家園教育更有針對性、及時性。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可以隨機或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相應的環(huán)境條件,讓幼兒通過參與活動,體驗分享的情緒、情感,從而逐漸形成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平時,孩子會自己發(fā)地出現(xiàn)一些分享或拒絕分享的行為,我們要善于捕捉時機,及時展開交流,以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同時要支持孩子的分享行為,給孩子提供分享的機會。
4.樹立幼兒學習榜樣,營造分享氛圍
優(yōu)秀榜樣榜樣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會在幼兒心中產生很高的威信。幼兒正處于模仿期,家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所以,家長、教師一定要為幼兒做好行為、語言示范。幼兒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被溺愛的程度更高,好玩的、好吃的只給孩子一個人,忽視了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教師、家長一定要端正幼兒教育的思想,立足于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動。
幼兒生活經驗少,對好壞沒有界定,幫助幼兒選擇學習的榜樣,要注意選擇符合幼兒年齡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的、對幼兒成長具有教育意義的榜樣,尤其是要關注幼兒讀物、動畫片的科學性和思想性。要求幼兒把看到的榜樣轉化成實際行動,幼兒學榜樣有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家長的積極引導。
5.引導幼兒體驗分享快樂
對心理發(fā)展水平還處于以自我中心為特征的幼兒來說,分享對于他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庭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和社會因素,導致部分幼兒分享意識不強,分享行為缺乏。事實上,幼兒的分享行為是在逐漸“去自我中心”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與人分享并以此為樂,那么可以說真正具有了分享行為。如果一個人僅僅把分享當成換取別人報答或取悅別人的手段,那么這種分享便是一種“虛假分享”,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孩子發(fā)自內心的自愿分享,而這種分享必須從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入手。即讓孩子從他人角度出發(fā)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學會理解,學會分享。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意識】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任務意識06-05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群體意識11-23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禮貌習慣11-23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習慣11-23
如何培養(yǎng)服務意識10-19
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11-23
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意識11-25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