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宋詞賞析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
蘇軾《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時光流年,青青小杏。綠水人家,墻里佳人自顧笑。本是多情,卻無緣與“佳人”見上一面,是多么的無奈與惋惜。詞中的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被后世人引用了千年,或是作為一種未遇的希望,或是作為一種被拒絕后的自我解嘲。在蘇軾的作品中,這首詞略帶含蓄,有情也被藏在心中不曾吐露半點。作為古人的情思,更符合古人的“害羞”風格。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聲蕭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提起這首詞,不得不說說中國網(wǎng)絡(luò)的大咖--百度。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和全球最大的中文網(wǎng)站,百度的這個名稱就來源于這里的“眾里尋他千百度”。意思是無論你要尋找什么,百度都可以給你找到答案。而其中的另一句“寶馬香車”,卻成為了成功者的代名詞。不過本身這首詞的成就在眾多的宋詞當中,也是屬于頂峰級別的作品。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一句“微雨燕雙飛”,寫盡春的無限風光,再加上獨自矗立看落花的情景,又顯得格外的讓人憂傷。不過,人總算是有美好的回憶。只因初見戀人時,有弦,有明月,有彩云。這些相思,足以彌補人生的一切缺憾。
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乍一看,很像寫的'牛郎織女的相逢。這首詞由天上寫到人間以純愛情的角度來敘述愛的真諦。特別是末尾兩句,更是寫出了無法朝朝暮暮的無可奈何。只好“忍顧鵲橋”,成為了詞中精品。
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作為民族英雄,岳飛的人格一直被人們所稱道?梢哉f,他是一位真正文武雙全的英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句經(jīng)典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再也難以忘懷。若是歷史可以從新來過,真有一股“收拾舊山河”的氣魄。
范仲淹《蘇遮幕·懷舊》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寫盡了秋的各種景致,卻“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再美的景致,偏偏多了一個無情,讓人著惱,偏偏又對它無可奈何。因為人在他鄉(xiāng),連好夢都沒有一個。就連喝下的酒,都化成了一滴滴的“相思淚”。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有人說,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其實宋詞何嘗又不是呢?特別是奔波勞苦,情愛難好,心頭之望,唯有寄語詩詞。這里的“流光容易把人拋”更是寫盡了愁的來源。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經(jīng)典宋詞賞析2
玉蝴蝶
作者: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
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
遣情傷。
故人何,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
黯相望。
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玉蝴蝶》是作者為懷念湘中故人所作。這首詞以抒情為主,把寫景和敘事、憶舊和懷人、羈旅和離別、時間和空間,融匯為一個渾然的藝術(shù)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望處雨收云斷,是寫即目所見之景,可以看出遠處天邊風云變幻的痕跡,使清秋之景,顯得更加疏朗。憑闌悄悄四字,寫出了獨自倚闌遠望時的憂思。這種情懷,又落腳到目送秋光上。悄悄,憂愁的樣子。面對向晚黃昏的蕭疏秋景,很自然地會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詩人宋玉來。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緊接上文,概括了這種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懷和身世感慨,這時都涌向柳永的心頭,引起他的共鳴。他將萬千的思緒按捺住,將視線由遠及近,選取了最能表現(xiàn)秋天景物特征的東西,作精細的描寫。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兩句,似乎是用特寫鏡頭攝下的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只見秋風輕輕地吹拂著水面,白蘋花漸漸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時節(jié),梧桐葉變黃了,正一葉葉地輕輕飄下。蕭疏衰颯的秋夜,自然使人產(chǎn)生凄清沉寂之感。輕、冷二字,正寫出了清秋季節(jié)的這種感受。蘋花漸老,既是寫眼前所見景物,也寄寓著詞人寄跡江湖、華發(fā)漸增的感慨。梧葉飄黃的黃字用得好,突出了梧葉飄落的形象。飄者有聲,黃者有色,飄黃二字,寫得有聲有色,黃字渲染了氣氛,點綴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風、蘋花、月露、梧葉等秋日景物,用輕、老、冷、黃四字烘托,交織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圖,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遣情傷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寫中來,由景及情,詞中是一轉(zhuǎn)折。景物描寫之后,詞人引出故人何,煙水茫茫兩句,既承上啟下,又統(tǒng)攝全篇,為全詞的主旨。煙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盡見的景色,闊大而渾厚,同時也是因思念故人而產(chǎn)生的茫茫然的感情,這里情與景是交織一起的。這幾句短促凝重,大筆濡染,聲情跌宕,蒼莽橫絕,為全篇之精華。
換頭難忘二字喚起回憶,寫懷念故人之情,波瀾起伏,錯落有致。詞人回憶起與朋友一起時的文期酒會,那賞心樂事,至今難忘。分離之后,已經(jīng)物換星移、秋光幾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無心觀賞而白白地過去了。幾孤,屢變,言離別之久,旨加強別后的悵惘。海闊山遙句,又從回憶轉(zhuǎn)到眼前的思念。瀟湘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寫不能與思念中人相見而產(chǎn)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的,以寓與友人欲通音訊,無人可托。盼友人歸來,卻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識歸航。這句詞思念友人的深沉、誠摯的感情表現(xiàn)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歸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癡情。一個空字,把急盼友人歸來的心情寫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頂點。詞人這里替對方著想,從對方著筆,從而折射出自己長年羈旅、悵惘不堪的留滯之情。
黯相望以下,筆鋒轉(zhuǎn)回自身。詞人用斷鴻的哀鳴,來襯托自己的孤獨悵惘,人我雙合,妙合無垠,聲情凄婉。立盡斜陽四字,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佇立夕陽殘照之中,如呆如癡,感情完全沉浸回憶與思念之中。立盡二字言憑欄佇立之久,念遠懷人之深,從而使羈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現(xiàn)。
柳永這首詞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完整,脈絡(luò)井然,有效地傳達了詩人感情的律動。同時修辭上既不雕琢,又不輕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見奇,雋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賞。
經(jīng)典宋詞賞析3
作品原文
木蘭花·和孫公素別安陸
張先
相離徒有相逢夢,門外馬蹄塵已動。怨歌留待醉時聽,遠目不堪空際送。
今宵風月知誰共?聲咽琵琶槽上鳳。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作品注釋
、俨凵哮P:琵琶上端雕刻成鳳頭狀。槽:即將弦柱之槽口,在鳳頭下方。
作品賞析
此詞言送別,沒用一般寫景傷懷或凄楚哀怨的苦調(diào),而是以諳盡別離況味的超然態(tài)度,從虛處著筆,靠對慣常送別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體驗到的離愁。首句寫離別,卻用別后盼相逢已是徒勞魂夢,將再“相逢”的意愿及難再逢的事實點明,以少勝多,思力驚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有“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佇立,直至看不到,還不忍離去的癡情。但詞人卻用翻案技法,否定這種送別方式,認為“遠目不堪空際送”,寫出不忍心望行人遠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與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有異曲同工之妙!叭松鸁o物比多情”認為“多情”是最可珍貴的,無物可比,與沈邈“情多是病”(《剔銀燈》)語意相悖,意旨卻同!敖簧钌讲恢亍保环辞叭嗽伋钛郧橐运、山類比的俗套,亦屬避俗就生之法。全詞一處用“無”,三處用“不”,此種謀篇布局,可稱為“否定式”結(jié)構(gòu)。
詞牌簡介
《木蘭花》,詞牌名之一。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diào)”!痘ㄩg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為準。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韻,不同部換葉!蹲鹎凹匪浗晕迨煮w,北宋以后多遵用之!稑氛录芳啊稄堊右霸~》并入“林鐘商”。其名《木蘭花令》者,《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前后片各三仄韻(平仄句式與《玉樓春》全同,但《樂章集》以《玉樓春》入“大石調(diào)”,似又有區(qū)別)。別有《減字木蘭花》,《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diào)”。五十字,只兩片并于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宋教坊復(fù)演為《木蘭花慢》,《樂章集》入“南呂調(diào)”,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韻,后片七平韻。茲列五格,以見一曲演化之由,他可類推。
作品格律
格一(仄韻換韻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格二(仄韻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張先之父張維,好讀書,以吟詠詩詞為樂。張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為宿州掾?刀ㄔ辏1040年)以秘書丞知吳江縣,次年為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实v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四年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chuàng)作詩詞自娛,并與趙抃、蘇軾、蔡襄、鄭獬、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端问贰窡o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
經(jīng)典宋詞賞析4
滿江紅
暮春
辛棄疾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嚼、一番風雨,一番狼藉。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庭院靜,空相憶;無處說,閑悉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漫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詞寫閨中懷人!按掏睘闊釒棠,原產(chǎn)于印度和馬來西亞。宋代泉州曾環(huán)城種植大量刺桐樹。元代時馬可波羅即稱泉州為刺桐城。辛棄疾于紹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點刑獄、安撫使等官,此詞約寫于此時。
光陰荏苒,歲月如流,這位年輕的婦女于暮春時節(jié)看到:風雨無情,落紅狼藉,艷紅的花瓣隨水流去,漸漸地濃陰匝地了。“又過了、清明寒食”,一個“又”字暗示離別時間之久。寒食在清明節(jié)前一日或二日!吨芏Y·司烜氏》:“中(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二月禁火為周的舊制。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寒食,禁火三日,選餳大麥粥”。又,相傳晉文帝(重耳)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定于是日禁火寒食。連用兩個“一番”,見風雨之多,狼藉之甚,因此而有下二句春光逐漸遠去的描寫。再用美麗的刺桐花每年都在這“寒無力”的時節(jié)落盡而示春殘!澳昴辍保瑧(yīng)“又”字,正見年復(fù)一年,景色、閑愁,無不一如過去的暮春?傊毓庖资牛啻弘y駐,那么人何以堪呢?看似純寫景,實際“語有全不及情而情自無限者”(王夫之《古詩選評》卷九)。只是字面上并未說破,而可于風雨送春,狼藉殘紅,刺桐花盡等一片撩亂的景物中見之。
下片徑直抒情!巴ピ红o”四個三字句直傾衷愫:落寞的`庭院里一片寂靜,我枉自陷入苦苦的憶念;相思之情向誰傾訴,閑愁萬種也無人理會。雖愁云慘霧,哀怨無窮,但頓挫有力,誦之則金聲玉振,這正是辛棄疾寫情的不同處。于是再進一層:“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既欲訴無人,又怕鶯燕窺知心事。這是經(jīng)過一番心理活動后而產(chǎn)生的畏懼(“怕”),那么她曾經(jīng)想過一些什么呢?含蓄蘊藉,令人尋味無窮。如此,只能把刻骨的相思深埋心底了。但人的心緒難以寧靜,不由地又生出:“尺素如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尺素”,指書信。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張九齡《當涂界寄裴宣州》詩:“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安试啤,指人。晏幾道《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里一如“行云”,喻所思之人行蹤不定。故這二句非如一注本所云“天涯海角,行人蹤跡不定,欲寫書信,不知寄向何處”。而實際是說:我寄之書信不知他是否收到,為何至今仍未聞他的蹤跡。正因此“羞去上層樓”,因所見不過芳草連天,大地蒼翠,何嘗有人的影子!歐陽修《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都表示雖望遠亦無用,故云“漫教人”也。
陳廷焯論辛詞稱“稼軒最不工綺語”,舉本詞為例。又說:“然可作無題,亦不定是綺語也”(《白雨齋詞話》卷一)。后人據(jù)此大作比興寄托文章,有云:“那個少女所感嘆的江南春盡,就是作者感嘆時光飛逝,收復(fù)中原的理想沒有實現(xiàn)”;蛟疲骸按嗽~的主題是抒發(fā)作者的愛國幽憤,……從中可見作者對偷安誤國的南宋當權(quán)派怨恨之深”。不過就詞論詞,一點蛛絲馬跡的愛國消息都未透出!白畈还ぞ_語”,“絕不作妮子態(tài)”(毛晉《稼軒詞跋》)云云,是“為尊者諱”──然卻幫了倒忙!扒Ч哦帕昙丫湓冢器摺、‘玉臂’也堪師”(薛雪《一瓢詩話》)。稼軒亦未能免俗。他于諸詞家中,博采眾長,“轉(zhuǎn)益多師”,他學(xué)習過多種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甚至連“花間體”也不鄙視,反而“效”之。他追求多種美的藝術(shù)情感,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道學(xué)先生。故其“清而麗,婉而嫵媚”(范開《稼軒詞序》)的愛情詞,集中并不少見。陳廷焯已失之穿鑿,我們又何必去附會呢。
經(jīng)典宋詞賞析5
水調(diào)歌頭
葛長庚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檣。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匮惴迩奥,煙樹正蒼蒼。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賞析:
道家不止與教內(nèi)師友交往,同時也有不少塵俗中的朋友。此詞,便是南宋著名道家葛長庚結(jié)合表現(xiàn)羈旅行役苦況而抒發(fā)摯友間的深厚情誼之什,讀來很有人情味,非無人間煙火氣可比。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突兀而起,引人關(guān)注;就其句型看,為寫景對偶句,工整而流暢,繪出一幅由遠而近層次分明的春暮山川圖;而且如此山川景色,實為送行者和遠行人佇立江岸之即目所見,故雖僅止寫景而惜別之情已隱隱可見。緊接上一句“相留相送”,才把此詞抒發(fā)離情的旨意點醒,并寫出了送行者(即作者的摯友)對于遠行人(即作者自己),先是“相留”而不可能才一直“相送”到了江岸,僅此四字已能見出他們朋友間的情誼是何等厚篤!“時見以燕語風墻”:寫遠行人因天色已晚,只好告別登舟、離岸遠去,可身坐艙內(nèi),猶聞風檣之上雙燕呢喃細語,似乎正替代著送行者還在諄諄叮囑哩!這是化用杜甫《發(fā)潭州》“檣燕語留人”句意,特別顯得深婉含蓄。下面“滿目”三句進一步寫作者即遠行人獨坐艙中之所見、所想、所行:“滿目飛花萬點”,即為他所到的兩岸暮春景色,花飛花落春去也,怎不叫他愁腸萬轉(zhuǎn)呢?這正如北宋秦觀《千秋歲》所寫的“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薄盎厥坠嗜饲Ю铩,即為他之所想,回頭看看已離開送行者送別的江岸是很遠了,大概足有千里以上吧,正是在這樣夸張的描述中又一次傳達他對摯友的依依惜別之情!鞍丫莆殖钅c”,即為他之所行,他不禁離別愁緒和旅途寂寞,便酌酒自飲,借以消愁,可是效果極差,確乃借酒消愁愁更愁!上片最后兩句“回雁峰前路,煙樹正蒼蒼”;表明他想到空中雁群飛到衡山首峰回雁峰猶能折回,而自己這次遠行卻還要繞過衡山繼續(xù)南下,去到那煙樹茫茫的極遠極遠的地方,真乃人不如鳥。∵@就把他所感到的羈思旅愁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這是下片換頭處的三句,為十分均勻工穩(wěn)的扇對。其意象暗示,作為遠行人的作者早已舍舟登岸,而換乘馬匹行進。這天,他雖跋涉勞頓,可晚宿旅舍卻難以成眠,耳聽更漏之聲將盡,眼看油燈火焰正短,天快亮了,又將踏上征途,再去體驗一番“踏花歸去馬蹄香”的特殊況味。如此過片描述,既能承上轉(zhuǎn)下,又有濃化羈思旅愁,從而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真乃一筆多能。接下去兩句是“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他騎馬遠去,似無根“浮云”,似飄零“飛絮”;一路上除“一身將影”之外,更無伴隨者,多么凄苦。o疑,二句的潛語是:對照之下,朋友們相聚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才歡快至極。緊接著“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三句,還承接上意推想開去,意謂而今而后,我總會在遙遠的天涯海角奔波難已,不知將有多少個風前月下那樣的美好日子卻是孤獨地度過,那時也許較之今日跋涉于途中的愁苦還倍加凄涼哩!這樣,就把他的旅愁別苦之思推上了頂峰,完成了本詞的主題。這三句,就自然語序看,一、二句是作了顛倒的;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可以說是加一倍寫法的成功運用。最后,以“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二句作結(jié):如此結(jié)語內(nèi)蘊是豐富而深沉的但又未明白說出,能促人咀味;其意象又與開頭所寫春日暮色相映照,能給人以呼應(yīng)靈活及圓轉(zhuǎn)流動的美感。
綜合觀之,此詞寫作,既得到蘇軾友誼的詞灌溉,又受到柳永羈旅行役詞的啟迪,更為可貴的是將兩類詞的寫法結(jié)合起來,使之具有了新的風貌,這不能不說作者創(chuàng)作有藍出之功。再此,此詞上下片結(jié)尾都是以景作結(jié)的,都有“以迷離稱雋”的藝術(shù)效果,煙云滿目,似幻若夢,頗具朦朧之美。
經(jīng)典宋詞賞析6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腸斷裂,搔首一長嗟。
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
和淚捻琵琶。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官方館舍里十分靜悄,夜晚難眠一直坐到明自西斜。漫漫長夜里陣陣角里,凄厲悲涼好像是在自語;這亡國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膽正在日夜思家?墒悄戏奖狈礁髯允翘煅摹
愁苦的肝腸斷裂,心中煩亂不禁搔首一里長嘆。想那舊日宮殿里綺麗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陽何處與臣下醉飲黃花下。只好和著淚水彈琵琶。
注釋
望江南:詞牌名,此體雙調(diào)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幽州:古九州之一,轄境在今河北、遼寧一帶。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陽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官舍:官方的館舍。作者初到燕京時,被拘留于會同館內(nèi)。
自西斜:指拂曉時分自將落。
永夜:長夜。角里:軍中號角里。
搔首:用手撓頭。嗟(jiē):嘆息。
綺(qǐ)席:華麗的臥具。象床:鑲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稱。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頭。
黃花:指菊花。
捻(niǎn):彈奏琵琶的一種指法。
賞析
每逢重陽節(jié),人們都要懷念遠出在外的游子,異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中國古代詩人也屢屢在詩中表達重陽節(jié)思親的情懷。如杜甫《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蓖蹙S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膾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陽節(jié)感發(fā)的就不僅僅是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更為深情的,是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對思念故國的情緒和氣氛的渲染。開頭:“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而作者心緒如麻,不能成寐,面對一彎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汪元量舉頭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僅僅是故鄉(xiāng),而要廣泛、深沉得多!坝酪菇锹暠哉Z,客心愁破正思家”。這兩句緊承上面,進一步表達一種悲痛的情懷。長夜漫漫,角聲時起,給人一種絕域蒼茫的肅殺氣氛,在這陰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憤地喃喃自語,聊以排遣內(nèi)心的痛苦于萬一。這種悲痛的來源就是對“家”的無限思念。這個“家”主要是指已經(jīng)淪喪于鐵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個大“家”,當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澳媳备魈煅摹薄哪纤闻R安到元大都,重山疊水,遙距數(shù)千里,真可謂天各一方。即作者對故國、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正是在這樣的近乎絕望的境地中,才顯得更加悲壯,更加沉重。
詞入下片,作者對故國、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緒變?yōu)榫呦蟮男袨!澳c斷裂,搔首一長嗟。”作者雖有回天之愿,卻無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國家、以至肝腸寸斷,卻只能以搔首長嘆作結(jié)!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這只是一種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的舉動。“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這兩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體內(nèi)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宮中那些擁金枕玉的美女們,在重陽節(jié)總是開懷暢飲,醉賞菊花,盡情歡笑。而今國破家亡,她們就不能象往年那樣了。即使她們陪著征服者飲酒賞花,強顏歡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們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淚捻琵琶”再次把內(nèi)在感情化為具體行動。悲憤交集,熱淚長流,但又不能躍馬揚鞭,奮戰(zhàn)沙場,只能捻動琵琶。彈上一曲曲悲歌。在這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中,會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感。
后人在評價汪元量的詩詞時說:“唐之事記于草堂,后以‘詩史’目之,水云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其詩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復(fù)伸,則又有甚于草堂者也!保ɡ瞰k《書汪水云詩后》)確實,汪元量詩詞中對國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南宋滅亡這段歷史,比起安史之亂來更為沉痛。
經(jīng)典宋詞賞析7
作品原文
鹽角兒·亳社觀梅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作品注釋
1、鹽角兒:詞牌名。王灼《碧雞漫志》:“鹽角兒,《嘉桔雜志》云:‘梅圣俞說,始教坊家人市鹽,于紙角中得一曲譜,翻之,遂以名!铍p調(diào)《鹽角兒》令是也。歐陽永叔嘗制詞!
2、亳(bó)社:指亳州(今安徽亳縣)祭祀土地神的社廟。另義,亳社,即殷社。古時建國必先立社,殷建都亳,故稱亳社,故址在今河南商丘。
3、開時似雪:盧照鄰《梅花落》:“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4、謝時似雪:杜審言《大酶》:“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5、花中奇絕:花中奇物而絕無僅有。
6、骨中香徹:梅花的香氣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徹,透。宋魏了翁《次韻蘇和甫雨后觀梅》:“疏影照人騷夢冷,清香徹骨醉痕鎖!
7、堪羞損、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紅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慚而減損自己的容顏?,可以,能夠。損,煞。很的意思。
8、直饒更、疏疏淡淡:即使枝葉花朵再疏淡。從然,即使。
9、終有一般情別:終究另有一種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作品譯文
花開的時候象雪,凋謝的時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確是絕無僅有。散發(fā)出來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從骨子里飄蕩出來的.,清香透徹。
占盡了從小溪吹來的輕風,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紅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慚得減損了自己的容顏。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終究另有一種非其他媚俗之花可與之相比的情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二年,作者從齊州知州貶為毫州通判之際,是一首詠物之作。
作品鑒賞
作者通過對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寫,贊美梅花的骨中香徹與別有情致。
上闕寫梅花如雪的顏色與透骨的清香!伴_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三句集中筆墨,用重復(fù)疊句而略更數(shù)字的方法極寫梅花顏色的奇絕。突出了梅花顏色的與眾不同!跋惴窃谌,香非在萼,骨中香徹”三句與前三句運用了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梅花與眾不同的另一個方面——香,告訴人們,梅花的清香不是從花蕊散發(fā)出來的,也不是從花萼散發(fā)出來的,而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突出描寫了梅花的香徹透骨的特點。與“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聯(lián)系起來看,上下兩聯(lián)似對非對,遣詞靈動,看似無意,實則工于運筆。
下闕寫以山桃作比襯,刻畫梅花神韻和品格!罢枷L,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襯托梅花非凡的神韻。梅花非但獨占了小溪的輕風和明月,還將那鮮艷無比的紅紅的山桃花羞怯慚愧得減損了幾分顏色,可見梅花的氣質(zhì)和神韻的超凡脫俗!爸别埜、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寫梅花的另一大特點,縱然枝葉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終還是別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與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橫斜籬落之韻,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這便是梅花高潔的品格。
在這首詠梅詞中,詞人寫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韻和高潔的品格,實際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寫照,詞人在梅花的高潔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作者簡介
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哲宗朝,累遷著作佐郎,后因事屢遭貶謫;兆诹,復(fù)召為著作郎。官至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起,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杲州,主管鴻慶宮。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秦觀、黃庭堅、張耒齊名,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xué)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經(jīng)典宋詞賞析8
作品原文
浣溪沙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作品注釋
、黉较常╤uàn xī sh。轰较常菩跁r教坊名,后用為詞調(diào)。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
、阢~花:銅鏡。比喻水波清澈如鏡。古代銅鏡刻有花紋,故稱銅花。
③纖鉤:新月影,如鉤,彎細的月影,約農(nóng)歷初二、三時的月亮。黃庭堅《浣溪沙》詞:“驚魚錯認月沉鉤”。
、芾鋪砬铮褐副惹锾爝冷
、芩t:水邊紅蓼(liǎo),也叫水蓼,莖葉呈紅色。柳永《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蓑翠減,冉冉物華人。”這里借用其意。
⑤曉:清晨時分。
、匏ǎ汉苫。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贝盒荩捍禾旖Y(jié)束。
、呶嗑壕,即露井,無蓋井。葉先愁:樹葉先凋謝。梧井,取前《解連環(huán)》(暮檐涼薄)“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詞意,因梧桐落葉最早,由其葉落,即知秋至。
作品譯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銅鏡,好像誰將它丟在冷夜里不來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釣竿,將一彎纖細的月鉤垂釣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閣,夜來池閣秋風冷。
當年像雙燕呢喃話歸,清晨時勞燕分飛,各自西東,仿佛隨著春意終結(jié),水面上蓮荷凋謝了艷紅。瑟瑟西風吹過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葉子先自飄零。
鑒賞評價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優(yōu)美。當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冷不收”是詞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凄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里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薄坝袢舜贯灷砝w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xiàn)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jīng)人秋!霸旅鞒亻w”,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zhuǎn)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nèi)心的凄涼。
下片回首當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凄慘景象。“水花紅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艷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拔黠L”句是指西風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作品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經(jīng)典宋詞賞析9
薄倖·淡妝多態(tài)
賀鑄
淡妝多態(tài),更的的、頻回眄睞。便認得琴心先許,與綰合歡雙帶。記畫堂、風月逢迎、輕顰淺笑嬌無奈。向睡鴨爐邊,翔鴛屏里,羞把香羅偷解。自過了、燒燈后,都不見踏青挑菜。幾回憑雙燕,丁寧深意,往來卻恨重簾礙。約何時再,正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
這是一組“愛情三部曲”。從開頭至“與綰合歡雙帶”為第一部,定情:寫一見鐘情,“琴心先許”。從“記畫堂”至上片結(jié)束為第二部,幽會:寫兩心相知,互贈信物。詞的下片為第三部,相思:寫物在人杳,再會無期。
人們往往將古典詩詞中所寫的美人香草當作作者寄托深意的象征物,試圖透過它探尋重大的政治主題。這樣做有一定道理,屈原的《離騷》便是明證。但若將這種研究方法作為固定的格套,定要苦心孤詣地尋求每一首“美人香草”詞的政治寓意,則近乎膠柱鼓瑟、緣木求魚了。
吳曾《能改齋漫錄》載:“賀方回眷一姝,別久,姝寄詩云:‘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思縱似丁香結(jié),難展芭蕉一寸心!R演其詩為《石州引》詞。悼亡詩詞,不知即為此姬作否?”看來,古人并不都古板,吳曾并不以“情事”、“情詞”為嫌。那么,我們對于這首《薄倖》,不妨即以其男女情的本色來鑒賞,諒必無傷“大雅”吧。
詩無達詁。吳曾的記載給我們提供了合理想象的'事實依據(jù)!百R方回眷一姝,別久”,與此詞正合。全詞的情感核心正是一個“眷”字。“姝”者,美女也,詞中所寫的“淡妝多態(tài)”、“輕顰淺笑嬌無奈”,正是“這一個”美女的獨特之美──“多態(tài)”:“淡妝”是多態(tài)的反襯;“輕顰淺笑”是多態(tài)之一斑;“嬌無奈”則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多態(tài)”。而這種形體之“多態(tài)”,不正是她內(nèi)心多情而又嬌羞的復(fù)雜心態(tài)的自然流露么?此詞下片所寫相思之苦,也正由“別久”引發(fā)。吳曾所引之“姝寄詩”,情思深婉,形象鮮麗,引喻貼切,又可見這位姑娘文才之美。所以作者眷戀不已。如果是這樣,這首《薄倖》詞當作于二人定情之后、愛人寄詩之前的一段相思時節(jié)。
詞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態(tài)”、多情之外,尤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處在于主動。這與傳統(tǒng)“佳人”形象有質(zhì)的區(qū)別。試看,她對意中人“的的頻回眄睞”,怎不令人銷魂;她一旦確認知音,便“琴心先許”、“綰合歡雙帶”、“把香羅偷解”,又是何等的果斷、痛快!在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我們仿佛窺見了白樸《墻頭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的的”二字,頗值玩味;既表現(xiàn)了作者相思時回憶往事如在目前的真切情景,又生動傳神地托出了女子頻送秋波的明確信息!暗牡摹倍值,雖屬罕見,但用在這里卻非常明曉暢達,充溢著生活氣息,使讀者眼中幻化出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這組愛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定情”,純用白描手法,恰與姑娘的“淡妝”相融諧。第二部“幽會”,不宜用白描了,便以景襯情,選用了“畫堂”、“風月”、“睡鴨”、“鴛屏”等典型事物來暗寫。第三部“相思”為全詞重點,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初次幽會之后再不見那位姑娘“踏青挑菜”,也就是再沒有見面的機會。第二層寫多次托人傳書遞簡,但阻隔重重,音信難通。第三層寫后會無期,百無聊賴,度日如年。這三層步步遞進,逼出了一個“苦”字。于是在心中暗暗怨恨那位“冤家”的“薄倖”;于是更加珍惜那不可重復(fù)的“定情”與“幽會”,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當初的黃金細節(jié):“淡妝多態(tài)……”。全詞就是這樣形成了一個“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循環(huán)往復(fù)的“情結(jié)”結(jié)構(gòu)。
有一位學(xué)者曾說: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存在著一個愛情母題:有所愛,但不能得其所愛,而又不能忘其所愛。這首詞也是一個佐證。如果與那些汗牛充棟的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小說戲曲相比,賀鑄這首小詞所反映的古代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真實性和普遍性,無疑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0
南鄉(xiāng)子
孫惟信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游。霜冷闌干天似水,揚州。薄幸聲名總是愁。塵暗鹔鹴裘。針線曾勞玉指柔。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空為梅花白了頭。
我們雖然無法考知這首南鄉(xiāng)子的具體寫作時間,但就內(nèi)容和作者的生平看,大約應(yīng)是詞人留居揚州時晚年的作品。
詞人孫惟信,字季蕃,號花翁,河南開封人,生活于南宋孝宗和理宗時期。其一生情志恬淡超逸。不愿依靠祖蔭得官,乃棄之不就,于浙江婺州結(jié)婚定居,后不久便離婺出游,留居蘇杭間。自甘清貧,一榻之外,別無長物,常自炊而食,直至終老于江湖。惟信為人長身缊袍,氣度疏曠,見者常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發(fā)長笛,或奮袖起舞,慷慨悲歌。時名重江浙之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這首詞正是詞人對自己一生放任不羈、寄居他鄉(xiāng)的漂泊生涯的總結(jié),從而流露了晚年對妻子的真摯懷念之情。
詞的上片主要是回憶舊游,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
首二句“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游”以兩件事為起因,逗引對往事的回憶。璧月,謂月圓如璧。一輪玉璧似的圓月照耀著小樓,遠處傳來了陣陣簫聲。望月懷思本是中國文化積淀中的傳統(tǒng)手法。同時那如泣如訴的洞簫更易令人感懷!皯浥f游”正是以這二者為觸媒而引發(fā)出來的!芭f游”二字個中當包含詞人后半生漂泊異鄉(xiāng)、優(yōu)游江浙、傲世睨俗的無限感慨。接著“霜冷闌干天似水,揚州”二句寫詞人憑欄眺望的感覺,并交待其時所在的地點揚州。樓外天涼似水,欄干上掛滿秋霜。這一切無不使詞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環(huán)境所致,同時加之地點又在揚州,所以詞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浪蕩才子杜牧來。上片尾句“薄幸聲名總是愁”正是借這一典故而抒寫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節(jié),終而贏得薄情冤家的聲名,今天想來這一切總是令人徒增愁怨。古人常說,人老易悔。如杜牧一樣,詞人晚年對自己一生落拓不羈、恣意優(yōu)游的感慨是出泛泛的回顧,還是深深的自責,我們已無法確知了,但有一點可以斷言,那就是詞人婚后不久就出游蘇杭,萍蹤不定,和自己發(fā)妻離多聚少,因而晚年對妻子不免深有愧疚之情。下片則十分熱切地再現(xiàn)了這份真情。
詞人用“塵暗鹔鹴裘”換頭過片,承上啟下!皦m暗”二字承上,總結(jié)自己一生四海浪跡,風塵仆仆。暗,有布滿、落滿之意。鹔鹴裘,本指用鹔鹴鳥羽所制之裘。這里暗用《西京雜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后還成都以身著鹔鹴裘典酒與文君歡飲的故事。這里用以引起下文,表達對妻子的'懷念:“針線曾勞玉指柔!痹瓉磉@領(lǐng)鹔鹴大氅是妻子親手辛勤縫制的。一個“勞”字表現(xiàn)了詞人對妻子無限感激與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詞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即言待得詞人感覺到妻子一片恩愛之情,仿佛如一夢醒來,為時已在三十年之后。罷了,罷了,這一切已如東流之水,一去不返了。無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聲長嘆之中。綰束“空為梅花白了頭”一句更見真情。梅花,暗用宋初隱士林逋典故。逋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終生不娶,以種梅養(yǎng)鶴自娛,后世稱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這里詞人言自己為了追求隱逸而浪跡江湖,白白地虛度一生。以惟信的為人,他當然不會對自己傲世之舉產(chǎn)生絲毫遺憾之情,而這里流露的只是有負愛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這一句正是對上片結(jié)尾“薄幸聲名總是愁”的回應(yīng)。
詞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終老,為人向以疏放曠達著稱,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無一悔。惟獨在手撫妻子親手密密縫制的御寒大衣而產(chǎn)生“空為梅花”之恨,乃至對自己的“薄幸聲名”的深深自責、自愧、自悔的心理。為其如此,才使得全詞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摯感人。這也是本詞藝術(shù)上的一大特色。此外,這首詞用語不假雕飾,樸素洗煉。加之詞人對發(fā)妻懷思之情低迴哀惋,情綿意切,所以世稱其詞“婉媚多姿,聰俊自然”,實乃中肯之評。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1
菩薩蠻 張先
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
回頭風袖飄。
郎袍應(yīng)已舊。
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
不如花草新。
張先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以感春懷人為內(nèi)容的閨怨詞。它運思、謀篇方面自出機杼,別具一格,推陳出新。全詞以顏色貫穿全篇,并用以巧妙運思、穿針引線。詞之上片著眼于顏色的綠與綠之相同,使空間隔絕的近處芳草與遠方行人相連結(jié),使時間隔絕的今日所見與夕日所見相溝通,從而使樓前景與心中情融會為一,合為詞境。下片著眼于顏色的新舊差異,使回憶中的昔時之袍與想像中的今日之袍相對照,使身上衣與境中人相類比,使容顏之老與花草之新形成反比。起首憶郎還上層樓曲一句通過閨中少婦登樓望遠的視線,把她的一顆愁心送到遠方游子的身邊。登樓望遠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多從空間落想,悵望行人此去之遠。第二句樓前芳草年年綠,則從時間落想,因見芳草年年綠而悵念行人遠行之久。這句詞肉于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暗含既怨游子不歸又盼游子早歸的復(fù)雜意味。
上片末兩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個綠字為橋梁,從芳草年年綠到綠似去時袍,由望景過渡到懷人,感今過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從芳草之綠生發(fā)聯(lián)想,勾起回憶,想起郎君去時所著衣袍的顏色,并進而追憶其人臨去依依、回首相望時,衣袖隨風飄動的情景。這一細節(jié)深深印她的記憶之中,時時都會重現(xiàn)眼前,如今,因望見芳草綠、想到去時袍,當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眼前了。從這兩句詞,即可以想見詞中人當年別郎時的留戀,也可以想見其今日憶郎時的惆悵。牛希濟《生查子》詞中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可與這兩句詞參讀,不同的是:張先詞就居者立言;牛詞則擬居者口吻以囑咐行者。
過片兩句,緊承上片的三、四兩句。詞筆不離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樣是寫那件綠色的衣袍,但上兩句是回憶去時的袍色,這兩句是想象別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時間上拉回到過去,后者則把萬縷柔情空間上載送到遠方。同時,這兩句又與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兩字遙相呼應(yīng),也是從時間落想,暗示別離之長久。正因別離已久,才會產(chǎn)生衣袍已舊、怕那去時耀眼的綠色已經(jīng)暗淡無光的推測。又從袍之舊、色之褪,觸發(fā)青春難駐、朱顏易改之感。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兩句,把詞意再推進一步。詞中人之所惋惜、恐懼的是一個意義更深廣、帶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劇,而不僅僅是一次別離的痛苦。離別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終有歸來之日,日后相逢之樂還可以補償今日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歲月無情,而居者與行者都會分離中老去,這卻是無可挽回、無可補償?shù)模^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蝶戀花》)。這兩句詞,則對照眼前芳草年年綠之景,怨嘆人之不如花草;淞耍髂赀會開;草枯了,明年還會綠;而人的青春卻一去不復(fù)返了。鏡中的春容只會年年減色,不會歲歲更新。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白頭吟》)說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此詞謀篇方面句句相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上片因憶郎而上層樓,因上層樓而見樓前芳草,因芳草之綠而回憶郎袍之綠,再因去時之袍而想到風飄之袖。首句與次句的兩個樓字,緊相扣合;次句與第三句的兩個綠字,上下鉤連;第四句的袖字固與第三句的袍字相應(yīng),句中的回頭兩字也暗與第三句的去時兩字相承,針線綿密,過渡無痕。下片雖另起新意,卻與上片藕斷絲連。因三、四兩句回憶起去時之袍,過片兩句就進一步想象今日之袍;過片兩句的上、下句間,則是因衣袍之舊而致慨于顏色非長久。接下來的兩句,更因袍色之不長久而想到鏡中春也不長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綠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脈絡(luò)井然,層次分明。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2
作品原文
望江南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盡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作品注釋
①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zhèn)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薄督饖Y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
、趹脩茫▂ān):精神不振貌。
、邸八扪唷本洌航栌脺赝ン蕖镀呦Α贰般y燭有光妨宿燕”詩意。
白話譯文
三月暮春時節(jié),花兒凋落后,情意反而更為濃厚。人離開后秋千在月光中靜靜地懸掛著,拴在楊柳樹下的馬兒疲倦得都不想迎風嘶叫。停駐在堤邊的畫船上空無一人。
小簾櫳中的人整日感到渾身無力,昏昏欲睡。歸家的燕子因為銀燭正亮著,不敢飛回巢中。綠樹蔭內(nèi),流浪的黃鶯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連那凋萎的花也無處可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所懷者誰已不可確考。楊鐵夫《吳夢窗事跡考》說:“甲辰暮春,姬去歸蘇州(自此以后,每逢清明寒食必有憶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觸景故傷情也)。”認為這首詞“有憶姬之意”。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則認為:“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者,則悼杭州亡妾!眱晌幌壬茰y可供研究參考,但都不盡然。細味本詞所寫時間為暮春,所寫之地:楊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說,為夢窗傷悼杭州亡妾之作。
作品鑒賞
開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濃”兩句即點明時節(jié),在暮春三月,紅花落去,春光將盡,詞人對春天的喜愛愈加濃烈。在這里,詞人沒有描寫對春天草長鶯飛、姹紫嫣紅的喜愛,而是通過殘花飄零來強調(diào)自己對春天的不舍。越是生離死別,感情就越是濃烈,詞人深諳其中道理,僅僅“花落更情濃”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畫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憐”等膚淺字詞雕琢詞表的詞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佳人離去,秋千空掛,唯見一輪明月懸在朗朗星空中。系在岸邊楊柳旁的馬兒,可能因為等候主人的時間太長了,不禁迎著緩緩的春風嘶鳴起來。岸邊的畫船空寂無人,隨著水波上下起伏。這三句刻畫了一幅春夜湖邊楊柳圖。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狈恐秀y燭明亮,宿燕徑直飛到檐下休息,綠蔭中黃鶯的`啼鳴婉轉(zhuǎn)動聽。這里化用了溫庭筠《池塘七夕》詩中“銀燭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卻不歸的孤獨凄寂。流鶯啼囀,讓孤獨的人兒更加心傷,這里烘托出佳人孤棲獨處、彷徨憂傷的心境。
最后一句“無處覓殘紅”,落花流水,殘紅難覓,對應(yīng)上闋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難定的無奈,最后以佳人的無邊悵惘哀愁收束全文。
從整首詞來看,詞人以寫暮春花落開始,以殘紅難覓結(jié)束,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完美。另外,上闋寫暮春空景,卻暗含男女情事。下闋寫空閨獨守,卻又穿插春景。整首詞詞句雖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歡女愛兩不誤,最后,以悲春傷時寓意歡愉易逝,猶有余情未了,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3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欄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作品注釋
、佘饺芈浔M:表明已屬秋季,花殘香消。芙蓉:即荷花。天涵水:指水天相接,蒼茫無際,更顯空曠寂落。
、诒筹w:朝另一個方向飛去。
、鄹∩憾檀俚娜松
、芗奈医洗荷恢γ罚宏憚P與范曄是好友,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長安給范曄,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作品譯文
荷花落盡天連著水,暮色蒼茫煙波隨風起。分飛的雙燕緊貼著寒云,我獨上小樓東邊倚欄觀看。
短暫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轉(zhuǎn)眼間大雪蓋滿京城道。遠方友人也定會登臺凝望,請寄給我一枝江南春梅。
作品賞析
此詞為詞人寄贈友人黃公度之作。詞的上片寫主人公傍晚小樓上欣賞秋景,下片寫作者冬日的長安,盼望老友送梅來到,字里行間隱晦地傳達出作者因觸犯當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職后既苦悶孤獨又渴望得到幫助的心情。
上片寫日暮登樓所見。“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避饺兀春苫。荷花落盡,時當夏末秋初。秋風江上,日暮遠望,水天相接,煙波無際;客愁離思,亦隨煙波蕩漾而起。這兩句視野開闊,而所見秋風殘荷、落日滄波等外景,則透示出一派蒼茫蕭索的情調(diào)!氨筹w雙燕貼云寒”,視角由平遠而移向高遠;正當獨立蒼茫、黯然凝望之際,卻又見一對燕子,相背向云邊飛去!氨筹w雙燕”尤言“勞燕分飛”!队衽_新詠》卷九《東飛伯勞歌》云:“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焙蠹从脕矸Q朋友離別。
“貼云寒”,狀飛行之高;高處生寒,由聯(lián)想而得。著一“寒”字,又從視感而轉(zhuǎn)化為一種心理感受,暗示著離別的悲涼況味!蔼毾蛐菛|畔倚欄看”是補敘之筆,交代前面所寫,都是小樓東畔倚欄所見。把宏闊高遠的視線收聚到一點,對準樓中倚欄悵望之人。“獨”字輕輕點出,既寫倚欄眺景者為獨自一人,又透露出觸景而生的'孤獨惆悵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是說光陰荏苒,轉(zhuǎn)眼又是歲暮,雪滿京城,寂寥寡歡,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長安,借指京城!把M長安”,既點時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氣氛,雪夜把盞,卻少對酌之人,歲暮懷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肮嗜嗽缤砩细吲_,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順勢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義詞,這里為隨時、每日之意。
這兩句從對方著筆,心有同感,用情頗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遠,思念著我;即使道遠雪阻,他也一定會給我寄贈一枝江南報春的早梅。這是用南朝宋陸凱折梅題詩以寄范曄的故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斑@里用典,卻又切合作者當年與友人置酒相別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見其情深而意切。
詞牌簡介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diào),后即開始名為調(diào)名即詞牌!队菝廊恕芳词侨绱。
作者簡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后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為‘烏臺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nóng)寺,拜給事中,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后為御史中丞。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京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端问贰、《東都事略》有傳。趙萬里輯有《舒學(xué)士詞》一卷。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4
渡江云·晴嵐低楚甸
晴嵐低楚甸,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涂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班,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沉恨處,時時自剔燈花。
這是一首歌詠山水風光兼抒離情的長調(diào)。
上片寫春回人間的萬千氣象,一開始便以曲筆點寫春的消息,“晴嵐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晴日山中的團團薄霧低低地鋪滿南方的曠野,和熙溫暖的春的氣息最早從雁鴻翅下透露,它們結(jié)成陣勢忽啦啦地從無垠的沙灘上騰空而去,向北飛去。“暖回雁翼”的“回”字含使動意味,大雁是候鳥,春曖北去,秋寒南歸,這溫暖的使鴻雁結(jié)隊北飛的氣息,自然便是春天帶來的,不點自明!绑E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三句承前而起,雁群北去,使人驟然驚知春天已經(jīng)來到眼前,借問春光,何時方能逐漸地進入千巒萬嶂的深山?那時節(jié)便是“涂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的陽春景色:鮮花碧草,鋪地連天,舒卷開合,乾坤香滿,天公以最大的`粉飾力,裝點著爭艷斗華的春天。下面幾句則是從想象中回轉(zhuǎn),寫眼前的初春景色:“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放眼看去,那千絲萬縷的田頭道旁的楊柳,已綻出鵝黃色的新綠,細葉嫩條漸抽漸長便可藏遮棲鴉!皾u漸可藏鴉”之句并無華麗詞藻,但卻極富想象,給人以流動的美感,并非現(xiàn)在而是漸漸便可藏鴉,并非真有藏鴉,而是“可”藏鴉;靈巧精美的句子都具有極大的容量,該句不僅使人讀后如睹其景,而且也可使并不討人喜愛的烏鴉因染上春的顏色,變得似乎也美麗了。
下片是對著面前的景事,抒發(fā)淡淡的閑情。起始便是一個嗟嘆句“堪嗟”,接下去“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三句,仿佛是寫詞人正置身畫船,沿著東流注入長江的清江水西去,向著京城──汴京進發(fā)。此處“清江”一詞既可指清澈的江水,又可特指今日湖北省境內(nèi)流入長江的一段江水,《水經(jīng)注》記載該水,“水色清照石上,分沙石”故名之曰“清江”;“長安日下”一詞是暗用前人句典,唐·王勃《滕王閣序》中有“望長安于日下,指吳會于云間”之句。唐王朝的都城在長安;古人將權(quán)力至高無上的君王比作中天之日,所以“日下”也指君王所居之處京都。不過此處“指長安日下”句,則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使用的是代稱手法!俺钛珀@、風翻旗尾,潮濺烏紗”句首的“愁”字與前面闋首的“堪嗟”二字相呼應(yīng)!俺睢钡氖鞘裁矗渴堑耧椚A麗的官船上的酒宴已殘,興盡人散?還是愁那江風陣陣總是無休止地拍打翻卷著船頭的旗尾,夕潮也洶涌而起、浪花濺濕了頭上的烏紗?點綴大江壯闊景象的江風、江潮怎么會撩起詞人心中的愁緒!這“愁”字的答案,到底在哪里!這里是不是隱含著仕途的擔憂?可惜對詞人此次江上之行的前后因果無處可查。
“烏紗”指烏紗帽,以烏紗抽扎帽邊制成,始于東晉宮官著烏紗帢(qià,便帽),后經(jīng)改制,隋代時帝王、貴臣亦多戴之;至唐宋已行于民間,不論貴賤!敖裣龑Τ跸以,傍水驛,深艤蒹葭”是寫:今天夜晚懸在江空上的一彎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灣驛站、泊入蘆葦深處。仔細品味,這“愁”字的落腳便在“初弦月”上。人們常用月圓月缺比喻人間的離合悲歡,這如鉤的新月殘缺得多么厲害,什么時候才能月兒常圓、人聚不散!尾句“沉恨處,時時自剔燈花”寫夜闌人靜、思念閨中人的柔情更加濃重,沉怨無法排遣,面對著閃爍的銀燈,一次次地把燈花剔下。寫出了離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狀。
詞人寫景如繪工筆,絲絲入微,曲折回環(huán)、變化工巧。作為北宋徽宗駕前的供奉文人,寫景時也不忘繁榮景象的鋪陳、不忘粉飾太平;寫情也只寫淺淡的離情,與邦國大事似無牽涉。該篇遣詞用字端莊典雅,謀句成篇變化有致,自有大家詞人的風范。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5
作品原文
青門飲
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殘照。古木連空,亂山無數(shù),行盡暮沙衰草。星斗橫幽館,夜無眠,燈花空老,霧濃香鴨,冰凝淚燭,霜天難曉。
長記小妝才了,一杯未盡,離懷多少。醉里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煩惱。料有牽情處,忍思量、耳邊曾道。甚時躍馬歸來,認得迎門輕笑。
作品注釋
、徘嚅T飲:詞牌名。
、茲h旗:代指宋朝旗幟。
、峭疲杭t云,此指風雪前密布的濃云。
、壤希簹。
⑸香鴨:鴨形香爐。
、市y:猶淡妝。
、顺辏撼鲎运斡瘛陡咛瀑x》中的“旦為朝云,暮為行雨”。
作品譯文
胡馬在寒風中嘶鳴,軍旗在風雪中飄動,天上一會兒陰云密布,一會兒殘陽當空。高高的古樹連接天空,重重山巒連綿起伏,暮色中在黃沙衰草上行進。幽靜的驛館上空星斗密布,徹夜無眠燈花自熄。鴨形香爐煙霧繚繞,燭淚結(jié)成冰條,長夜漫漫何時才到拂曉。
永難忘你淡妝送我,一杯酒未飲完,心中的離愁已經(jīng)不知有多少。醉酒時的脈脈秋波,幽夢中的云雨相歡,都讓我醒后倍增煩惱。還有最牽情的地方是,不忍回想你別時的叮囑:什么時候躍馬歸來,我一定會含笑相迎。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紹圣(宋哲宗年號,1094年—1098年)年間作者出使遼國期間。
作品鑒賞
此詞為作者遠役懷人之作。詞的上篇純寫境界,描繪作者旅途所歷北國風光,下篇展示回憶,突出離別一幕,著力刻繪伊人形象。
此詞上片開始幾句,作者將親身經(jīng)歷的`邊地旅途情景,用概括而簡練的字句再現(xiàn)出來。“胡馬”兩句,寫風雪交加,呼嘯的北風聲中,夾雜著胡馬的長嘶,真是“胡馬依北風”,使人意識到這里已離邊境不遠。抬頭而望,“漢旗”,也即宋朝的大旗,卻正隨著紛飛的雪花翻舞,車馬就風雪之中行進!巴啤眱删,寫氣候變化多端。正行進間,風雪逐漸停息,西天晚霞似火,夕陽即將西沉!耙桓蜌堈铡保切稳輾埲针x地平線很近。借著夕陽余暈,只見一片廣闊荒寒的景象,老樹枯枝縱橫,山巒錯雜堆疊;行行重行行,暮色沉沉,唯有近處的平沙衰草,尚可辨認。
“星斗”以下,寫投宿以后夜間情景。從凝望室外星斗橫斜的夜空,到聽任室內(nèi)燈芯延燒聚結(jié)似花,還有鴨形熏爐不斷散放香霧,燭淚滴凝成冰,都是用來襯托出長夜漫漫,作者沉浸思念之中,整宵難以入睡的相思之情。
下片用生活化的語言和委婉曲折的筆觸勾勒出那位“寵人”的形象。離情別意,本來是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內(nèi)容,而且以直接描寫為多,作者卻另辟蹊徑,以“寵人”的各種表情和動態(tài)來反映或曲折地表達不忍分離的心情。
“長記”三句,寫別離前夕,她淺施粉黛、裝束淡雅,餞別宴上想借酒澆愁,卻是稍飲即醉。“醉里”三句,寫醉后神情,由秋波頻盼而終于入夢,然而這卻只能增添醒后惜別的煩惱,真可說是“借酒澆愁愁更愁”了。這里刻畫因傷離而出現(xiàn)的姿態(tài)神情,都是運用白描和口語,顯得宛轉(zhuǎn)生動,而人物內(nèi)心活動卻從中曲曲道出。
結(jié)尾四句,是作者繼續(xù)回想別時難舍難分的情況,其中最牽惹他的情思,就是她上前附耳小語的神態(tài)。這里不用一般篇末別后思念的寫法,而以對方望歸的迫切心理和重逢之時的喜悅心情作為結(jié)束。耳語的內(nèi)容是問他何時能躍馬歸來,是關(guān)心和期待,從而使想見對方迎接時愉悅的笑容,于是作者進一層展開一幅重逢之時的歡樂場面,并以充滿著期待和喜悅的心情總收全篇。
這首詞寫境悲涼,抒情深摯,語言疏密相間,密處凝煉生動,疏處形象真切。詞中寫景寫事筆墨甚多,直接言情之處甚少。作者將抒情融入敘寫景事之中,以細膩深婉的情思深深地感染讀者。
作者簡介
時彥(?—1107),字邦彥,河南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己未科進士第一(狀元)。存詞僅一首,見明代《花草粹編》。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6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辛棄疾宋詞賞析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
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辛棄疾詞作鑒賞
稼軒詞六百余首,用調(diào)一百以上。在這些詞調(diào)中,利用頻率最高的是《鷓鴣天》,凡六十三首,占總數(shù)百分之十強,述懷、抒憤、言愁、嘆老、酬答、贈別、祝壽、即事、詠物、寫景、議論……無所不有?峙抡怯捎谶\用此調(diào)多而得心應(yīng)手的緣故吧,所以代人賦便自然地也選擇了此調(diào)。詞題代人賦,今天已無法弄清代誰而作。從字里行間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內(nèi)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從寫景下筆: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柳塘新綠,點明季節(jié)為早春:晚日寒鴉,點明時間是傍晚。這景,是襯情之景。太陽即將落山,寒鴉正在歸巢,極易令人引起對舊人的懷念,以孤獨寂寞之感嘆,而光線暗淡的晚日,又極易令人引起遲暮之想、不快之情,叫聲凄婉的寒鴉,又極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煩躁,所以在晚日寒鴉之后,緊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寫景后抒情是詞人慣用手法,作者更是應(yīng)用自如。柳塘新綠,是美好的景色,當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縷溫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溫柔。但是,細柳新蒲為誰綠呢?無限溫柔為誰存在呢?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這溫柔的柳塘新綠之景,也同樣,只能使一片愁增濃。溫濃之前著一卻字,旨在挑明樂景與哀情的不一致。接下來的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緊承上文的一片愁,是假設(shè),是愿望同時也是深沉的感嘆。
這眼底的離恨,聯(lián)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現(xiàn)。不信人間有白頭,是以眼底無離恨?為條件的,現(xiàn)在既是眼底充滿了離恨的那末人間就只能有白頭了。這是以婉曲的'方式來強調(diào)離恨之傷人,離恨使人白頭。這兩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無離恨,人間永遠無白頭。
上闋四句,作者以正反兩種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細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積心中,只待一發(fā)。
過片以下,愁思進入另一層次,即由概括地說一片愁,變?yōu)橥ㄟ^具體行為來寫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是一個行為,極寫女主人公離別之恨、相思之深。這將上片積情一、引噴發(fā),悲情頓上一層。離恨相思,她內(nèi)在的是柔腸已經(jīng)寸斷,外表則是盈盈粉淚難收,重上小紅樓。小紅樓,當是她與自己心上人曾經(jīng)共同地方。今天重上這小紅樓,恐怕是為的要重溫昔日攜手并肩、恩恩愛愛的歡樂,幻想著心上人可能仍在樓上。真是離別腸應(yīng)斷,相思骨合銷(陳后主《寄碧玉詩》)。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纏綿悱惻,多么凄楚動人!結(jié)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進一步表現(xiàn)女主人公的癡情。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正如歐陽修在《踏莎行》中所說的那樣: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然而對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著樓上的闌干遠望。明知憑欄無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闌干而遠望。其癡情若此,令人感嘆!以頻倚闌干不自由這句作結(jié),實有神馀言外之妙。
下闋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幾個典型行為,通過難收重上情知頻倚等詞,準確地描寫了,主人公癡情中身不由已的樣子,其內(nèi)心的思愁也不言自顯。
這闋詞雖然是代人賦,但在封建社會里,思婦是普遍存在的,思婦詩頗多亦有深厚的傳統(tǒng),因此稼軒寫主人公之苦悶愁思能感同身受,寫來其情不虛,其意不隔,情真景真,與空中語自別(許昂霄《詞綜偶評》)。我們大膽假想,也極有可能是以代人賦為障眼法,借以自寫情懷,如李義山之《代贈》、蘇東坡之《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之類。
【經(jīng)典宋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宋詞賞析07-11
蔣捷《賀新郎》宋詞原文及賞析08-15
周邦彥《夜飛鵲》宋詞賞析11-08
《東風第一枝》宋詞賞析08-26
宋詞三百首:《霜葉飛·重九》賞析01-12
經(jīng)典的醉翁亭記宋詞原文及賞析09-05
歐陽修的近日門前溪水漲宋詞賞析09-08
《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宋詞注釋翻譯賞析11-22
《綠頭鴨·玉人家》賀鑄宋詞注釋翻譯賞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