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賞析

別詩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1-03-09 10:39:04 賞析 我要投稿

別詩原文及賞析

別詩原文及賞析1

  東平別前衛(wèi)縣李寀少府 / 送前衛(wèi)縣李宷少府

  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fēng)送客使人悲。

  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云開汶水孤帆遠(yuǎn),路繞梁山匹馬遲。

  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其。

  翻譯

  黃鶯往來楊柳低垂,春風(fēng)中送友使人傷感。

  你將到千里之外我自然產(chǎn)生別怨,論交情我們已有十年。

  汶水云開孤帆遠(yuǎn)去,梁山路道曲折匹馬遲緩。

  此地本可乘興游賞,難留你使我更覺凄慘。

  注釋

  黃鳥:黃鶯。

  論交:論說交誼。

  汶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東萊蕪縣北,古汶水流經(jīng)東平縣南,至梁山縣東南入濟(jì)水。

  梁山:在今山東梁山縣南,周約十公里。

  遲:緩慢。

  乘興:乘著興致。

  益:越發(fā),更加。

  凄其:寒冷的樣子。這里指情緒凄傷。

  賞析二

  此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fēng)送客使人愁”,詩人選取最能表現(xiàn)春天時令的“翩翩黃鳥”、低垂的楊柳、和煦的春風(fēng),勾勒一幅明麗的春景圖。友人離別,凄楚可知,與知交分離在即,不能共同來享受這良辰美景,內(nèi)心不能不倍感“悲”愁。而詩人卻以明媚的春景來襯托這種內(nèi)心的“悲愁”,更反襯出內(nèi)心“愁”怨之深。情寓景,景異情,情景相對,富有藝術(shù)魅力。

  三四句“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睂懹讶舜藙e離,將遠(yuǎn)去“千里”,日后難得相見,由“驚”而“怨”。這是“愁”的原因之一;以友情來說,與李寀并非一年半載短暫之誼,而是有“十年”交往的深厚感情。此次分手,各奔東西,相距千里,不可能不“悲”傷。這是原因之二。高適在《邯鄲少年行》里有:“君不見即今交態(tài)薄,黃金用盡還疏索”的;而他和李寀的交情,經(jīng)過“十年”的考驗,更顯得純潔無瑕,肝膽相照。在此臨別之際,更覺珍貴,更值得回“憶”,同時也愈增添了離別的“悲”傷,將過去現(xiàn)在融于一聯(lián),突顯出深厚交情和怨別愁懷。前四句中詩人運(yùn)用反襯,以回顧曲折之妙筆,將臨別之際內(nèi)心的復(fù)雜感情描摹得深婉動人。

  前四句側(cè)重于臨別前的復(fù)雜心理描寫,三聯(lián)則轉(zhuǎn)入分別后的形象刻畫:“云開汶水孤帆遠(yuǎn),路繞梁山匹馬遲!痹崎_日出,春光格外艷麗,但友人“遠(yuǎn)”去的一葉“孤帆”卻飄然而逝,只剩下詩人匹馬單騎,“繞梁山”而回返。一個“遠(yuǎn)”字,一個“遲”字,這兩個字表象述意,十分精妙。所謂遠(yuǎn)者:表現(xiàn)了詩人目馳神往,極力眺望友人“孤帆”遠(yuǎn)去的神態(tài),也曲折傳達(dá)出此時此刻詩人內(nèi)心的復(fù)雜心理活動:正因為山長水遠(yuǎn),見面無由而產(chǎn)生的巨大悵惘和迷茫,從而在主觀上產(chǎn)生一種遙遠(yuǎn)之感。而一個“遲”字,正是這種主觀感受的形象寫照。

  尾聯(lián)“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其”,再回應(yīng)前文,直抒內(nèi)心的凄然之情。第一句,先宕開一筆,春光明媚,正可乘其興致,暢敘情誼。而友人去意已定,“留君不住”,自是倍感“凄其”。用典而不著痕跡,借其一端發(fā)揮出深長的詩意,正是高詩“篇終接混茫”(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三十七長史參三十韻》)的本色。

  此詩起句以景襯情,然后以“千里”、“十年”補(bǔ)足“悲”傷之由。繼而寫分別后的極度惆悵,最后再正面點(diǎn)出“凄其”之情。格調(diào)舒緩,語言流暢自然,使一腔“悲”“怨”之情如潺潺細(xì)流,曲折蜿蜒而出,凄楚纏綿,在以豪放著名的高適詩中確為別具一格之作。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45年(天寶四載),詩人自魯西至東平。公元746年(天寶五載)春,高適旅居?xùn)|平,與卸任的衛(wèi)縣(今河南淇縣)少府李寀分別,遂作這首送別詩。

  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二百十四,其格律為仄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四支。平仄規(guī)范,對仗工穩(wěn),章法嚴(yán)整,感情真摯。

  這首詩當(dāng)作于達(dá)夫在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時。前衛(wèi)縣,地理位置沒有查到,李宷,兩唐書無傳,全唐詩無作品。少府,縣尉,從八品。詩中表明,其與作者交情十年,汶水表明,當(dāng)是作者浪游時的朋友。 首聯(lián)出句發(fā)端起興,楊柳,送別之物也,表依依惜別;對句點(diǎn)明時令,言事、言情。為離別而悲傷。頷聯(lián)圍繞送別展開,出句說李宷一去千里之外,不知何年何月再會,所以怨;對句回顧交情,十年相知,會有很多故事。情深意切。頸聯(lián)出句寫李宷離去,從黃河乘船順流而下,孤帆遠(yuǎn)去,太急促了;對句寫作者送客,慢慢騎馬繞山路而行,不忍分別。尾聯(lián)出句寫同在離別之地相處的融洽;對句寫送別的無可奈何,因而不勝凄切。此詩與《夜別韋司士》相比,可看出交情一淺一深的分寸。一般認(rèn)為,唐人送別七律,高適的這首是最好的。

  此詩藝術(shù)技巧上,錘煉動詞、形容詞的功夫很高!按埂、“悲”、“怨”、“驚”、“遠(yuǎn)”、“遲”等字,錘煉精湛。

別詩原文及賞析2

  原文

  《木蘭花慢·別西湖兩詩僧》

  嫩寒催客棹,載酒去、載詩歸。正紅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橋話別,悵薜蘿、猶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夢,帝城幾度斜暉。

  鴻飛。煙水氵彌氵彌;厥滋帲痪。念吳江鷺憶,孤山鶴怨,依舊東西。高峰夢醒云起,是瘦吟、窗底憶君時。何日還尋后約,為余先寄梅枝。

  注釋

  心期:心靈契合的歡快之情。

  三生:佛家語,指前生、今生、來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傳為釋圓觀轉(zhuǎn)世后與故友李源相會處(袁郊《甘澤謠》)。

  彌彌:茫茫。

  吳江鷺憶:彭傳師于吳江筑亭,

  有句云:“猛拍欄桿呼鷗鷺”句。此指祖皋之去處。

  孤山鶴怨:林和靖養(yǎng)鶴孤山,以此自娛。此指詩僧的居所。

  注釋

 、傩钠冢盒撵`契合的歡快之情。

 、谌悍鸺艺Z,指前生、今生、來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傳為釋圓觀轉(zhuǎn)世后與故友李源相會處(袁郊《甘澤謠》)。

 、蹚洀洠好C!

 、軈墙槕洠号韨鲙熡趨墙,有句云:“猛拍欄桿呼鷗鷺”句。此指祖皋之去處。

 、莨律晋Q怨:林和靖養(yǎng)鶴孤山,以此自娛。此指詩僧的居所。

  鑒賞

  詞的上半闋寫主客晤對的清歡。一起三句將詩酒清游的勝概寫出,便有一種籠罩全篇的力量!澳酆呖丸保徽f自己起了游興,而說是好天氣催動了我的作客之舟。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風(fēng)日之美,有一種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澳酆,已被人格化,一個“嫩”字給瑟瑟的輕寒賦予一種令人愛賞的色彩,是通感技法的又一佳例。

  “紅葉”兩句,復(fù)筆寫景。山上是滿林紅葉,石間有潺潺清泉,繪聲繪色,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漱石”一句,不只是寫出了水漱石根的清幽景色,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向往山林的歸隱心曲。盧祖皋在此用典,就將一種脫落簪紱,息影山林的心愿訴諸其中了!岸嗌傩钠凇,即多么快慰的意思。<

  當(dāng)讀者正隨著詞人的妙筆徜徉于林泉清美的意境中時,作者卻將我們帶入了這樣一個神奇的世界,即天竺寺后有三生石,與冷泉亭、合澗橋相距不遠(yuǎn),是有名的景觀。然而詞中所述,不限于景物的鋪陳,而是一種兩面關(guān)合的用典。作者寫帶有佛家輪回色彩的傳說,除了符合杭州實景而外,還切合對方的和尚身份,好像這眼前的景物與兩位詩僧,都是前生所熟知的,都是具有宿緣的。盧祖皋在此強(qiáng)調(diào)了他對這種山林清致的向往和依戀!耙擂堤}猶惹翠云衣”,個“惹”字尤能將無情草木化為有情。作者這樣運(yùn)筆,不但使文氣跌宕,富有變化,而且還能喚起人們綿綿無盡的離情別緒來。歇拍兩句,再將筆勢收攏,點(diǎn)出今番之帝城醉夢,不如溪山之云水徜徉!安凰啤币饧础安蝗纭。從這里我們可以想見作者那顆高尚的心靈在追求著一種清遠(yuǎn),超脫,然而現(xiàn)實的黑暗齷齪,使他轉(zhuǎn)向山林,轉(zhuǎn)向自然,去尋求人性的復(fù)歸。

  下片設(shè)想離別后的思念,文筆活潑,妙喻聯(lián)翩,意思是說:鴻鳥已飛向煙水茫茫的遠(yuǎn)方,只有你們才知道它留下的痕跡。這是以鴻鳥比喻自己漂泊無定的行蹤。接下去,作者以錯綜之筆就自己與詩僧兩面關(guān)鎖寫來,脈絡(luò)清晰。“吳江鷺憶”,指作者的去處。“孤山鶴怨”,指二僧掛搭之地。林和靖梅妻鶴子隱于孤山,與二僧相近,故移以指二僧。這樣寫來便覺清超,也顯示了詞人高超的功力。

  “高峰”句妙在奇思,高峰云起,并不稀奇,一經(jīng)“夢醒”二字點(diǎn)染,便成了奇筆。把朝云出岫比作高峰睡醒,詞人以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山河!笆菀鳌本涫菍憣υ娚膽浤,暗用李白《戲贈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笆荨弊钟中蜗蟮乇磉_(dá)了相思的苦懷。歇拍二句,自相問答,饒有趣味。什么時候再相聚會呢?那就請你寄來報春的梅花吧。這樣的結(jié)尾,更顯得雅致,有韻味。

別詩原文及賞析3

  生查子·訴別

  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白盡老髭須,明日淮南去。

  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后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

  翻譯

  從前曾幾度和你離別,這一次分手我們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須已經(jīng)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動身去淮南。

  飲罷酒往回走時明月跟隨著我,淚眼看花猶如迷蒙的云霧。盼望著他日明月也隨你一同歸來,想你的夢縈繞在這湖邊的小路。

  注釋

  三度別君來:謂三次與蘇伯固作別。

  遲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須:胡須。

  淮南:路名。這里指揚(yáng)州。

  花如霧:謂老年頭發(fā)花白,有如霧中看花。

  逐:隨。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詞人在汴京任兵部尚書時。這是詞人第三次送別友人蘇伯固后,離別之情驟然涌上心頭,便寫下了這首送別詞。

  賞析

  上片“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說的是詞人與蘇伯固三次作別了,前次在泗上相別時,尚不得言真老,而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兩句倍寫出與友人分別之苦,突出兩人間的深厚情誼。“白盡老髭須,明日淮南去!闭f的是友人不僅頭發(fā)白了,連髭須也全白了;然而,當(dāng)此衰老之年,詞人卻仍不能停歇與摯友歡聚一堂,明天卻又要動身赴揚(yáng)州任去了?芍^愴情無限,淺處見深。

  下片“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抒寫別宴時的難舍難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義,它從開宴一直到酒罷,都跟隨著游子們慢慢移動,不離左右,表現(xiàn)了夜宴的時間很長,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經(jīng)是淚濕滿面了,衰鬢影像模糊朦朧,好像在霧中看花一樣,悲從中起,無可遏制。結(jié)語煞時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薄皦衾@”,用字精警,實謂恐怕再聚首也是在夢境里,前景渺茫了。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緊扣一個“惜”字:惜之因,惜之狀,惜之深,真情噴瀉,哀怨遞進(jìn),結(jié)構(gòu)嚴(yán)緊,回環(huán)曲致,語淺意深,虛實互補(bǔ)。

別詩原文及賞析4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

  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各別離。

  最是令人凄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

  翻譯

  為了尋求生活的出路,我不得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誰沒有骨肉兄弟呵,我忍受著離愁別緒的凄楚。

  為謀生而無可奈何地離開家鄉(xiāng),這是最使人凄苦痛絕的時候;夜深人靜只有孤燈為伴,滴滴嗒嗒的雨聲敲打在我的心頭。

  注釋

  諸弟:指作者魯迅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

  庚子: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無奈:沒有辦法。

  日:天天。

  奔馳:奔波的意思。

  凄絕:傷心,凄痛欲絕。

  孤檠:孤燈。

  檠:放燈盞的架子,代燈。

  創(chuàng)作背景

  這三首詩,作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署名“戛劍生”,是現(xiàn)存魯迅最早的詩作。魯迅時年二十,在南京陸師堂附設(shè)的礦務(wù)鐵路學(xué)堂念書。他利用寒假,于這年的陰歷十二月二十六日還家,次年正月二十日回南京,故有“還家未久又離家”之說。

  賞析

  這首詩在憶別中,用“謀生無奈日奔馳”縱冠三首。它點(diǎn)出了離別的背景,使這組敘別之詩帶上了比較凄苦的氣氛。作者用“謀生無奈”抱怨手足相離,顯然對社會的逼迫表露著憤慨情緒。魯迅的毅然出走,到南京去,當(dāng)然并不單單是為了謀生,但自從父親去世以后,作為長子,他不得不負(fù)起家庭的重?fù)?dān)。因此,“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各別離”,則反映出這離別的出于不得已的成份,尤其是“偏教”二字,襯托出這種憤怨的感情。詩人魯迅在詩中是把這點(diǎn)作為主要的方面來表現(xiàn)的。這種在異鄉(xiāng)感到的郁郁不快的別離之情,貫穿全詩。在這一首中,后兩句“最是令人凄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尤為深刻,把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之心寫得十分真切。在那漫漫的長夜中,面對孤寂的燈光,聽著那凄凄雨聲,怎能不凄絕。詩篇的感人正在于作者真情實感的表現(xiàn)。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皆身所歷,非托諸空言也!边@是非常重要的。這兩句詩不僅是居異地的孤寂和懷鄉(xiāng)的恩情感人肺腑,而且以情寓景,情景相融,渾然一體。

別詩原文及賞析5

  舊題蘇武詩 / 別詩四首·其一

  骨肉緣枝葉,結(jié)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dāng)離別,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yuǎn)人。

  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翻譯

  兄弟的親密關(guān)系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朋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相親。

  四海之內(nèi)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

  何況我們是枝干相連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個身體。

  從前親近的如鴛鴦,現(xiàn)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與居于東方的商星彼此出沒不相逢。

  從前總是在一起,現(xiàn)在遙遠(yuǎn)的像北方的胡人與南方的.秦國人。

  在即將離別之際,越發(fā)覺得情誼日益親切。

  麋鹿遇到好草總是嗷嗷呼叫它的同伴一起來吃,它可以用來比喻我宴飲嘉賓的心情。

  我有一樽酒,想贈給遠(yuǎn)行的兄弟。

  希望你再多留一會酌飲此酒,以敘我們平日的親愛之意。

  譯文

  兄弟的親密關(guān)系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朋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相親。

  四海之內(nèi)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

  何況我們是枝干相連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個身體。

  從前親近的如鴛鴦,現(xiàn)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與居于東方的商星彼此出沒不相逢。

  從前總是在一起,現(xiàn)在遙遠(yuǎn)的像北方的胡人與南方的秦國人。

  在即將離別之際,越發(fā)覺得情誼日益親切。

  麋鹿遇到好草總是嗷嗷呼叫它的同伴一起來吃,它可以用來比喻我宴飲嘉賓的心情。

  我有一樽酒,想贈給遠(yuǎn)行的兄弟。

  希望你再多留一會酌飲此酒,以敘我們平日的親愛之意。

  鑒賞

  今人談古詩,常常會有不同的角度。研究者注意較多的是作品的真?zhèn)渭氨臼鲁鎏;而一般讀者欣賞的則是詩的本身所能帶來的審美情趣。例如關(guān)于舊題為漢代蘇武和李陵的五言詩,就存在這個問題。宋代文豪蘇軾因不滿《文選》的編選,首先在相傳為蘇、李的長安送別詩中讀出了“江漢”二字,便據(jù)以懷疑是后人的偽作。而以博學(xué)著稱的洪邁,也在《文選》所載李陵《與蘇武三首》詩中發(fā)現(xiàn)了“盈觴”之“盈”犯了漢惠帝的諱,于是愈堅蘇軾之說。后來明清及近代學(xué)者顧炎武、錢大昕和梁啟超等人也展轉(zhuǎn)相承,于是蘇、李詩之偽幾成定讞。而今人汪辟疆先生卻力排眾議,以為《文選》中《蘇武詩四首》為別李陵之說起于唐代,“江漢”、“盈觴”也難定二人詩之偽,他主張“與過而疑之,寧過而存之”(《漢魏詩選按語》)。至逯欽立先生輯!断惹貪h魏晉南北朝詩》,即基本采取了“存之”的態(tài)度。不過他采取了一種比較審慎的方式,這就是既不認(rèn)為是蘇、李之作,同時也不認(rèn)為是“六朝擬作”,而是把這些作品均歸入東漢卷,并系之于“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以上是歷代學(xué)者從考證角度來談蘇、李詩的一些概況,與今天從欣賞角度來讀這些作品有所不同。不過,至少有二點(diǎn)是不應(yīng)忽視的,即《文選》和《古文苑》所傳蘇武、李陵詩是漢代作品(蘇軾亦謂這些詩“非曹、劉以下諸人所能辦”),但所寫內(nèi)容又與歷史上西漢時蘇武與李陵之別無關(guān)。這是考據(jù)為今天鑒賞這些詩作提供的基本點(diǎn),讀者需注意。

  “骨肉緣枝葉”是《文選》所錄《蘇武詩四首》中的第一首。這首五言詩抒寫兄弟骨肉的離別之情,用筆渾重樸厚,風(fēng)格淡中見醇,近而猶遠(yuǎn)。

  詩一開始,作者就用“骨肉”二字直接說出詩中“我”與“遠(yuǎn)人”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然后再以“枝葉”作比喻,進(jìn)一步暗示和強(qiáng)調(diào)這種關(guān)系的親密。按理次句應(yīng)順著這層意思往下寫,可是詩人卻把筆觸轉(zhuǎn)向了與“骨肉”不同的另一種關(guān)系,這就是人世間親朋好友間的交往!八暮=孕值埽l為行路人”二句繼續(xù)由此生發(fā),寫天下朋友之交都能親如兄弟,不忍相別。這里詩人巧妙地借知己摯友托出“兄弟”二字與前“骨肉”二字相應(yīng),同時又借朋友相別預(yù)為后文骨肉之離作陪襯。“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二句緊接進(jìn)層遞進(jìn),不僅回映首句,離而復(fù)即,而且退而后進(jìn),領(lǐng)起下文,其用筆直中有曲,折轉(zhuǎn)頓挫。前人曾謂“況我連枝樹’承上四海兄弟,言此密友親交,尚為兄弟,況真兄弟乎?”(方東樹《昭昧詹言》)詩人用意在寫兄弟之親,而先借密友為喻,從而使兄弟之親更為突出!拔魹椤币韵滤木湎胂笈c兄弟相處時和離別后二種截然相反的情況,前者“常相近”,一如“鴛與鴦”,何其相得;后者別如“參與辰”、“胡與秦”,幾多哀愁!在此相處時的親密無間、形影不離與離別后的相距千里、后會無期,形成了強(qiáng)烈而鮮明的對比。這四句一前一后兩兩相對,看似重復(fù)拙鈍,卻也反映出詩人處于人生變故中那種不堪回首、無法預(yù)期的復(fù)雜心態(tài)。

  “惟念當(dāng)離別,恩情日以新”二句既承上而言,說出了兄弟平時相處彌覺珍貴、離別后尤感痛苦的原因,又為下文對臨別餞行、樽酒留人的描寫預(yù)作交代。漢詩轉(zhuǎn)折、聯(lián)結(jié)高妙,渾然一體而不見針跡線痕,于此可悟。然而這二句的好處還不僅見之于它在全詩結(jié)構(gòu)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以淺顯的語言,說出了一種人生中的寶貴體驗:這就是當(dāng)一個人要失去某件東西時,會超乎異常地體會到它的珍貴。人與物的關(guān)系是這樣,人與人的關(guān)系更是這樣。詩人正是在離別在即時,充分感受到了這一點(diǎn)。因此他在為將要遠(yuǎn)行的親人餞別時,一再要以酒相贈,以酒留飲,以酒敘情。酒是消愁物,詩人當(dāng)時的心情和行人當(dāng)時的心情,都在這種贈別和留飲中表露無余!奥锅Q”二句系化用《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意,有興起和借喻設(shè)筵餞別之妙;末四句狀寫贈別留飲情狀,言近意遠(yuǎn),詞淺味濃。人至臨別而以杯酒相贈,愿以此挽留片刻而暢敘平生之親,此景此情不能不令人唏噓。后代不少傳誦千古的名句,如梁代江淹《別賦》中的“可班荊兮贈恨,唯尊酒兮敘悲”、唐代詩人王維《陽關(guān)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等,所寫也正是這種景和這種情。

別詩原文及賞析6

  嘆水別白二十二

  水。至清,盡美。從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

  時行時止。道性凈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

  我在石渠署里。兩心相憶似流波,潺湲日夜無窮已。

  翻譯

  水,極其清澈,極為漂亮。

  從一勺,到匯聚成河奔至千里。

  對人和物都有好處,一會急行一會緩止。

  注釋

  至清:過于清澈;極其清澈。

  盡美:極美;完美。

  賞析

  除詩歌與論說文外劉禹錫的辭賦創(chuàng)作在唐代辭賦史中,乃至整個辭賦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其存賦十一篇,與唐代各家所存辭賦數(shù)目相較,也不算少了。馬積高在其著作《賦史》中評價中唐時期的辭賦家,列柳宗元為首位,韓愈、劉禹錫并列其次,又將柳宗元之辭賦同屈原相提并論,即可見一斑。而實際上,劉禹錫本人也是對自己的文章水平頗有自信的,在其《子劉子自傳》中他說:“天與所長,不使施兮!边@里的“所長”指的即是自己的長于文詞,而在這“文詞”之中當(dāng)然也包括辭賦在內(nèi)。在劉禹錫的十一篇辭賦作品當(dāng)中以《秋聲賦》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劉禹錫的辭賦多數(shù)創(chuàng)作于貶謫時期,因此逐臣之悲與懷才不遇便成了其辭賦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騷怨情懷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時儒家兼濟(jì)天下的思想也貫穿始終。此外,除了反映貶謫愁思的作品,其辭賦還有應(yīng)試科舉所作的律賦——《平權(quán)衡賦》,懷古傷今的《山陽城賦》,悼亡的《傷往賦》,描寫景物風(fēng)俗的《楚望賦》。作為唐代重要的文學(xué)家與哲學(xué)家,劉禹錫的詩歌成就較高,是唐詩研究的重要領(lǐng)域,而詩文又為當(dāng)時的文學(xué)主流,故劉禹錫的辭賦創(chuàng)作必然要受到其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的。例如劉禹錫詩歌的主題便影響著他辭賦的主題,許多在其詩歌中描繪的場景畫面、表達(dá)的情感內(nèi)容,同樣也出現(xiàn)在他的辭賦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詩文與辭賦的互動關(guān)系是其辭賦研究的有利環(huán)節(jié)。

別詩原文及賞析7

  原文

  白云山上盡,清風(fēng)松下歇。

  欲識離人悲,孤臺見明月。

  作品賞析

  中國的詩歌經(jīng)過六朝山水詩歌的階段之后,漸次形成了意象的藝術(shù)方式。當(dāng)然,一種藝術(shù)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需要很多的鏈條銜接而成。張融的這首小詩,寫的是離人之悲,卻將目光轉(zhuǎn)向莽莽宇宙、孤臺明月,是典型的意象詩。

  別離之際,最易引發(fā)人的感情波瀾。詩人們?yōu)榇藢懴聼o數(shù)“消魂”之什。張融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詩,乍看上去似平平淡淡,而細(xì)味之,個中又有一番濃情深意。

  四句詩,有三句寫景!鞍自啤薄ⅰ扒屣L(fēng)”、“松”、“明月”,這都是形容六朝隱士們隱居之所的清雋、超絕。如孔稚珪《北山移文》寫假隱士馳騖官場后,“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dú)舉,青松落蔭,白云誰侶?”這三句不僅僅是自然景物的客觀描繪,而且其中寓含了別者與送別者的隱士身份以及隱士風(fēng)度。

  這三句若僅如是講,就失之為膚論。王夫之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姜齋詩話》)三句寫景,而沒有一句不是抒寫“離人悲”之情。送別故人,不知始于何時,直到傍晚時分,山上白云消盡,山中晚風(fēng)初定,雙方仍依依不舍;但分手在勢,終有一別;故人別去,已是明月高懸。詩人在景物描寫中,暗含了時間的延續(xù)。三句詩還為我們描繪了山中隱士送別的清絕空間。頭兩句一個“上”字一個“下”字,把空中的白云與地上的蒼松聯(lián)在一起,又以“清風(fēng)”把二者完整地融為一體。明月高掛,鋪銀灑玉,山中景物異常明澈、空闊、靜謐。這種景物一經(jīng)第三句點(diǎn)化,送別人的惆悵之情便躍然紙上。三句詩,從時空兩方面抒寫“離人悲”,前者寫離別之難,后者寫別后之悲,可謂情景“妙合無垠”。

  寫景抒情、以景寫情可以說是我國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規(guī)律,僅如是觀,仍失之籠統(tǒng)。從這首送別小詩中,我們可以窺到六朝時與自然合一的人生理想及清俊超脫的人格追求!赌鲜贰ぶx弘微傳》:“次子(謝)譓,不妄交接,門無雜賓,有時獨(dú)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fēng),對吾飲者唯當(dāng)明月’!卑自、清風(fēng)、蒼松、明月在六朝,已不單純是自然景物,也是當(dāng)時時代思潮的形象體現(xiàn)。因此,我們說這首詩不僅繪景抒情,而且是寫人。作者曾說:“融,天地之逸民也。進(jìn)不辨貴,退不知賤,兀然造化,忽如草木!(《南史·張融傳》)所以明代張溥稱贊他說:“白云清風(fēng),孤臺明月,想見其人!(《張長史集題辭》)

  這首小詩集繪景、抒情、寫人于一身,寧靜的景象中深藏感情的起伏,平淡的詞語中可見清絕的人格。

別詩原文及賞析8

  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翻譯

  總是多情到看起來無情,在這離別的酒筵上怎么也笑不出來。

  案頭蠟燭仿佛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兒流淚到天明。

  注釋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dá),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樽:酒杯。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边@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像無情;只覺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聲。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岸嗲閰s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qiáng)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多情。別筵上,凄然相對,像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深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了出來!拔┯X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qiáng)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tài)描寫,把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毙≡姷暮髢删涫钦f,案頭蠟燭有心還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題為“贈別”,當(dāng)然是要表現(xiàn)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客觀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眼里燭芯卻變成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了。“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暗教烀鳌庇贮c(diǎn)出了告別宴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xiàn)。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jīng)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xiàn),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組詩是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由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升任監(jiān)察御史,離揚(yáng)州奔赴長安,與在揚(yáng)州結(jié)識的歌妓分別之作。本首詩即使其中的第二首。

別詩原文及賞析9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 / 昔與德公別于此

  海鶴一為別,存亡三十秋。

  今來數(shù)行淚,獨(dú)上驛南樓。

  翻譯

  與品德高尚的你相別,如今已有三十個春秋。

  今天我獨(dú)自登臨故地,形影孤單,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傷的淚水。

  注釋

  海鶴: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還活著而德公已經(jīng)去世。

  三十秋:三十年。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元和十年赴柳州途中經(jīng)長沙時作。柳宗元十三歲時曾隨其父到過長沙驛,并在驛前南樓與德公相見。三十年前詩人在童年時期曾在此得到長輩的關(guān)愛,而如今德公早已作古,人去樓空,不得復(fù)見。舊地重臨,不禁感慨系之,潸然淚下。

  賞析

  這是一首“感舊”之作。所感懷的對象為三十年前見到的“德公”,德公已如海鶴仙逝。當(dāng)年一別,轉(zhuǎn)眼三十載了,生死存亡真是無常啊!觸發(fā)其感懷的媒介則是“長沙驛前南樓”。陳景云《柳集點(diǎn)勘》說:“長沙驛在潭州,此詩赴柳時作,年四十三。觀詩中‘三十秋’語,則驛前之別甫十余齡耳。蓋隨父在鄂時亦嘗渡湘而南!睋(jù)詩意,大約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鎮(zhèn)任鄂岳沔都團(tuán)練判官,宗元隨父曾在長沙驛前南樓與“德公”話別!昂zQ”自然是指德公,但稱德公為“海鶴”,卻自有其獨(dú)特的蘊(yùn)涵。其具體所指,今日雖已不可確知,卻可從中領(lǐng)略到一種瀟灑、自由、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意味,并由此給全詩增添一種空靈的詩化的情調(diào)。

  通首抒情,藹然仁者之言。無一字不質(zhì)樸,無一語不出自肺庸。今昔之感,洋溢在字里行聞,字字句句扣緊感舊的題旨,一氣貫注,自然渾成。“存亡三十秋”,蘊(yùn)藏著無限的傷感。既有世路的艱險,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皵(shù)行淚”是哭德清公,也是哭自己的功業(yè)未就,謗責(zé)飛騰。著一“獨(dú)”字,而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概可想見。詩人懷舊傷今,所以有諸多感慨。

  其實還有一層無常感他沒說出來:仕宦更是無常!一月奉命北歸,二月到京,三月又貶柳州,人生太難預(yù)料了!懷舊傷今,詩人禁不住流下數(shù)行清淚。這首詩與前《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詩相較而讀,一喜一悲,炎涼相繼,頗耐人尋味。

別詩原文及賞析10

  鷓鴣天·惜別

  一曲危弦斷客腸。津橋捩柂轉(zhuǎn)牙檣。江心云帶蒲帆重,樓上風(fēng)吹粉淚香。

  瑤草碧,柳芽黃。載將離恨過瀟湘。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

  注釋

  一曲危弦:彈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樂器。

  捩:扭轉(zhuǎn)。

  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注釋

  一曲危弦:彈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樂器。

  捩:扭轉(zhuǎn)。 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鑒賞

  離愁別恨,也是一個亙古常新的主題。但在寫法上卻各有不同,因而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也就各異。嚴(yán)仁的這首詞,以借景抒情取勝。

  “一曲危弦斷客腸”。寫樓上別筵情景:宴席將散,一曲哀弦,愁腸欲斷。萬種愁情,借琴曲傳出,令人魄蕩魂銷。首句便給通篇定下了基調(diào),接著,作者又將筆對準(zhǔn)到河橋附近的帆船上:人已進(jìn)船,船舵和桅、“一轉(zhuǎn)”,包含幾許離愁別恨!這一句由將別而即別,詞意推進(jìn)一層,惜別的氣氛更為濃厚!敖摹本溆杉磩e轉(zhuǎn)到方別。帆隨云動,寫出了似為云所“帶”的主觀感覺。“樓上”一句,從對方著筆,終于拈出一個“淚”字來,把抒情氣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兩句互為對偶,各寫一方,將惜別之情,寫得深摯感人。

  下片直接抒寫離情別意。頭兩句仍為寫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別,倍覺魂銷。正是“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兩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襯惜別之情。“載將”一句將看不見、摸不著的“離恨”寫得具體而有分量。結(jié)拍二句改設(shè)問為肯定語氣,是全詞一氣寫分別至此必然的感情蘊(yùn)積。以悠悠不盡的東流江水,喻綿綿不斷的離別愁情,使主題進(jìn)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絕。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層次分明,步步推進(jìn),雖不點(diǎn)破,卻蘊(yùn)蓄著濃厚的惜別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別之情滔滔而出,親切可感,表現(xiàn)出作者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水準(zhǔn)。

別詩原文及賞析11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bǔ)闕范侍御

  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

  歇鞍憩古木,解帶掛橫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飆吹。

  云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

  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

  翻譯

  我覺得感懷秋日會使人放逸,誰卻說使人悲愁呢?

  群山帶走斜陽落日,綠水與藍(lán)天相映成趣。

  用玉壺裝上魯酒,為君送行請君暫且駐馬。

  把馬停放在古樹旁,解下錦帶掛在橫出的樹枝上面。

  水中堯祠亭歌鼓齊鳴,曲調(diào)悠揚(yáng)遠(yuǎn)飛云天。

  日暮時云靄漸退向天邊,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我們?nèi)朔謩e相距萬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種種。

  注釋

  秋興:因秋起興。

  逸:安逸恬樂。

  將:帶的意思。

  宜:適合,協(xié)調(diào)。

  駐金羈:猶停馬。金羈,用金鑲制的馬絡(luò)頭,這里指馬。

  憩古木:在古樹下休息。

  橫枝:橫生的樹枝。

  歌鼓:唱歌打鼓。

  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堯祠亭。

  曲度:曲調(diào)。這里指音樂。

  神飆:疾風(fēng)。

  碧海:綠色的大海。

  沒:消逝。

  相失:離散的意思。

  茫然:猶惘然,惆悵貌。

  空爾思:徒然思念你們。爾,指杜、范二人。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秋日送人之作,宴送的杜補(bǔ)闕、范侍御均為李白友人。此詩當(dāng)作于唐玄宗天寶五載(746年)秋,當(dāng)時李白寄居?xùn)|魯。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首先抒發(fā)了自己的觀點(diǎn),“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一掃悲秋的傳統(tǒng)。接著寫出了秋天的種種景色。最后兩句表達(dá)了與杜、范二人分別的惆悵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詩寓情于景,語言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風(fēng)格明快。

  詩一開頭緊扣題中“秋日”,抒發(fā)時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辯》中以“悲哉秋之為氣也”句開篇,后來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聲,李白卻偏說“我覺秋興逸”,格調(diào)高昂,不同凡響!拔矣X”“誰云”都帶有強(qiáng)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藝術(shù)個性;兩名對照鮮明,反襯出詩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調(diào),別宴的帷幕便徐徐拉開。

  三、四兩句寫別宴的具體時間和場景:傍晚,綿延的群山帶走了落日;堯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萬里晴空相映成趣。詩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賦予自己的想象,用“將”“與”二字把它們連成一體,即使這些自然景色獲得了個性和活力,為首句的“秋興逸”作注腳,又進(jìn)一步烘托了詩人歡樂的心情。接著,正面描寫別宴:席上已擺好玉壺美酒,主賓們已止步下馬,有的正在安置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帶掛在橫生的樹枝上,大家開懷暢飲,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歡快的樂曲聲疾風(fēng)似地飄蕩在堯祠亭的四周,響徹云霄。詩人的感情同各種富有特征的物件、動作和音響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氣氛一句比一句濃烈,感情一層比一層推進(jìn),表現(xiàn)出詩人和友人們異乎尋常的樂觀、曠達(dá),一掃一般送別詩那種常見的哀婉、悲切之情,而顯得熱烈、奔放。

  宴席到這時,已是高潮。接著描述送別的時間和景色:時近黃昏,白云飄向碧海,大雁從晴空飛逝。這兩句既同“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相照應(yīng),又隱隱襯托出詩人和友人們臨別之際相依相戀的深厚情宜。宴席從高潮自然過渡到尾聲。最后,全詩以“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作結(jié),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無盡的離情別緒。

  李白這首詩,既是送別,又是抒情,把主觀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寫的各種對象之中,語言自然而夸張,層次分明而有節(jié)奏。尤其可貴的是,詩的格調(diào)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

別詩原文及賞析12

  永遇樂·長憶別時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于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于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yīng)暗記。

  翻譯

  八月十五日孫巨源離開海州,這之前我在景疏樓上為他送別。后來不久他又與我在潤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別。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與太守相會于景疏樓上,(想起巨源兄)所以作這首詞寄給巨源。

  我時;貞洠覀兎謩e的時候,坐在景疏樓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著美酒,唱著清歌,可惜友人難留,只有月光跟隨著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后正好三個月了,月亮圓滿了三次,今天,又是一個月圓之日,我一個人喝著酒,冷冷清清,與誰同醉?我卷上珠簾,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著月光,一宿無眠。

  今天有個客人,來自濉水旁,他告訴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淚(憑借)融入清清的淮水,流進(jìn)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中書省(中央行政官署),你在宮中,在漫漫長夜里,露水沾濕了被子。這時的你,在回廊里看著月亮,也應(yīng)該暗暗思念我吧。

  注釋

  孫巨源:名洙,蘇軾友人。海州,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景疏樓,在海州東北。宋葉祖洽因景仰漢人二疏(疏廣、疏受)建此樓。

  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楚州,今江蘇淮安。孫巨源離海州后先南游江蘇一帶,于十月間與離杭北赴密州的東坡會于潤州,東坡作《潤州甘露書彈箏》詩和《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詞(前錄)。二人同游揚(yáng)州等地,至楚州分手,繼而,之后。

  十一月十五日:當(dāng)為十月十五日嗎,“一”為后人誤加,因為海州在密州南四百余里,而蘇軾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參張志烈先生《蘇軾由杭赴密詞雜論》(載《東坡詞論叢》)。

  太守:漢時郡長名。宋時改郡為府、州,長官稱知府、知州,但仍習(xí)慣稱太守。此指繼知海州的陳太守(名不傳)。

  三度:指三度月圓。孫巨源八月十五日離海州,至東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詞,三見月圓。

  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

  伊:第三人稱代詞。指月。

  。核,宋時自河南經(jīng)安徽到江蘇蕭縣入泗水。

  使君:指孫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舊職稱之。以上三句謂客人帶來孫巨源對自己的問候。

  憑仗:憑借。西垣,中書。ㄖ醒胄姓偈穑瑒e稱西垣,又稱西臺、西掖。清禁,宮中。時孫任修起居注、知制誥,在宮中辦公,故云。

  永:長。

  露華:露水。

  侵被:沾濕了被子。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一般認(rèn)為寫于熙寧七年(1074年)。東坡在孫巨源離海州三月后經(jīng)行海州,登景疏樓,想起與孫巨源潤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動,遂作此詞。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是為寄托對好友孫巨源的懷念而作。

  上片由設(shè)想巨源當(dāng)初離別海州時寫起,以月為抒情線索。首三句寫景疏樓上餞別時“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寫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隨人千里”;下六句寫別來三度月圓,而旅途孤單,無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無眠。幾種不同情景,層深遞進(jìn)。但這都是出自詞人的想象,都是從對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筆,寫得極有層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詞人這樣著力刻畫,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實際上是寫詞人自己懷人之思。

  過片三句點(diǎn)破引發(fā)詞人遙思之因,有客從濉上來,捎帶了巨源“深意”,遂使詞人更加癡情懷念!皯{仗”三句,又發(fā)奇想;春影l(fā)源于河南,東經(jīng)安徽、江蘇入洪澤湖,其下游流經(jīng)淮陰、漣山入海。此時孫巨源在汴京,蘇軾在海州,友人淚灑清淮,東流到海,見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淚,又說明懷友之意切。舉目所見,無不聯(lián)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淚,將對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為具體形象,設(shè)想精奇,抒情深透!岸瘛币韵铝洌址M(jìn)一境,再寫意想中景象,回應(yīng)上片幾次點(diǎn)月,使全篇渾然圓妥,勾連一氣,意脈層深。“夜永”句設(shè)想巨源在西垣(中書。┤纹鹁由崛藢m中值宿時情景,長夜無眠,孤清寂寞,“此時看、回廓曉月”,當(dāng)起懷我之情,刻畫更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詞人不說自己徹夜無眠,對月懷人,而說對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應(yīng)暗記”,四字可謂神來之筆,這里有人有我,深細(xì)婉曲,既寫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寫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確信巨源會“暗記”往日的情景,二人綿長情思,具見言外。

  此詞以離別時的明月為線索抒寫友情,藝術(shù)上別具一格。全詞五次寫到月:有離別時刻之月,有隨友人而去之月,有時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詞人孤獨(dú)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詞之上片以寫月始,下片以寫月終,月光映襯友情,使作品詞清意達(dá),格高情真。

別詩原文及賞析13

  原文

  還家未久又離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夾道萬株楊柳樹,望中都化斷腸花。

  翻譯

  舊家度假還沒有多少時日,又要啟程離開老家;當(dāng)踏上夕陽西下的旅程,眷戀的愁緒又在心中萌發(fā)。

  盡管一路上春風(fēng)吹拂,一排排的楊柳綻出新芽;但我此時此刻看到它們,卻幻化成綿延無盡的相思花。

  注釋

  斷腸花:即秋海棠。這里借用斷腸花來比楊柳,使人生出無限離愁。古人折柳贈別,因把楊柳和離愁連結(jié)在一起!度o黃圖》:“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賞析

  第二首重點(diǎn)在惜別,因此,依戀之情更加濃重!斑家未久又離家,日暮新愁分外加”,是這首詩的主調(diào);丶叶燃俚聂斞,多么想和兩個弟弟多住一些時日?墒牵瑸榧倨谒,又不得不匆匆離去。這種“還家未久又離家”的心情,在日暮的時刻,尤其感到沉重。這兩句詩直抒胸臆,沒有多作烘托,既見出依戀之心,又有揉腸之感。接著,詩中用生動的形象和動人的情景,再次寫出旅途的惆悵和懷弟的痛楚。它和第一首的不同之處,除了寫不忍離別之外,還在于著重寫了分別路上的特有心情。依依楊柳是說別情不斷。古人有折柳贈別的傳統(tǒng)。詩中寫了楊柳樹就含有這個意思。但是,作者把它放在了路途兩側(cè)來寫,一方面是離途之景,一方面又渲染了依依送別之情。這就不是單純地仿古。特別是在寫了“夾道萬株楊柳樹”之后,筆鋒一轉(zhuǎn),緊接寫了一個“望中都化斷腸花”的境界,使詩篇更加蕩人心弦。在這個境界里,隨著客船的前行,溪河兩岸的萬株楊柳臆隱退去,家鄉(xiāng)越來越遠(yuǎn),望著望著,在作者的眼中竟然像一片斷腸之花了。以情注景,頗有韻味。

  這首詩的開頭兩句雖然思緒萬端,但感情卻很平穩(wěn),先寫還家,又寫離家,還家未久,離家卻長;還時欣喜,離時難舍,日將暮而愁更重。但是后兩句卻如奇峰突起,一下構(gòu)成感情激蕩的高峰,柔腸欲斷,涕不可抑。從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看,這首詩的特點(diǎn)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因而深沉含蓄,余味不盡。這種余味,不僅是藝術(shù)上的,也是思想上的。這是年輕時的魯迅在抒發(fā)“尋求別樣人們”時感到的惆悵,開始詠嘆他目睹的人生和社會。

別詩原文及賞析14

  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翻譯

  即將去往河梁,掀起門簾依依不舍的與母親告別,愁容滿面,凄切悲涼,欲哭無淚。

  在這風(fēng)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yuǎn)去,不禁感嘆:養(yǎng)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注釋

  搴。合破痖T簾,出門。

  河梁:橋,替代送別地。

  枯:干涸。

  慘慘:幽暗無光。

  柴門:樹枝編的門,替代貧苦人家。

  鑒賞

  詩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開門簾,告訴老母,兒就要起程動身了。但因為是游幕謀生,(游幕是指舊時知識分子離開本鄉(xiāng)到外地尋求教學(xué)或投向官府求職)這種告別是無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說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難離,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離,這種既難舍又無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極為痛苦的心情。詩的第二句“白發(fā)愁看淚眼枯”在即將告別老母外出的時候,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表達(dá)對老母難分難舍的情感,而是著筆于老母此時的情狀:白發(fā)蒼蒼,愁容滿面,凄切悲涼,欲哭無淚。還容得著說嗎?一切傷心,都隱藏在老母的這張面孔之中,離不得舍不得,卻不得不離,不得不舍。這種情感的磨難,真令人寸腸欲斷,撕肝裂肺。至此,誰能不為之動容呢?詩的第三句“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轉(zhuǎn)入了告別老母的時空環(huán)境,作者用“柴門”“風(fēng)雪夜”兩個最簡單的詞兒,極其概括典型地告訴人們,在那種環(huán)境下,一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yùn)的人的凄楚難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過貧窮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風(fēng)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說那還只是一種對貧愁的感嘆,那末“柴門”“風(fēng)雪夜”則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了。風(fēng)雪因柴門而更為肆虐,柴門因風(fēng)雪而更為難忍,此時向老母告別,除了“慘慘”還有什么可說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責(zé),痛恨于一身,發(fā)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這種感慨是極為凝重的,它已經(jīng)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母之心,戀母之情,而變成了對那個時代的正義控訴,對所有無依,無靠,無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對天下不孝子女的嚴(yán)厲譴責(zé),這是由個人情感到整體理念的升華,它從生育學(xué)角度告誡世人,養(yǎng)子無用,不如不養(yǎng)。因此,《別老母》詩,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表現(xiàn)特點(diǎn)

  此詩的最大特點(diǎn)是用情極深,無論是纏綿悱惻抑或是抑塞憤慨之情,都寫得深入沉摯,使人回腸蕩氣,極受感動。其次是語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詩中掃盡浮泛陳舊之詞,語語真切,而且一種清新迥拔之氣,凌然紙上。其三是音調(diào)極佳,作者詩音調(diào)和內(nèi)容緊密配合,悠揚(yáng)激楚,也特別動人。 要離家遠(yuǎn)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親的角度上來寫這首詩,抒對母親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種無奈的情懷作者。

  賞析二

  “搴帷拜母河梁去”中以“河梁去”,點(diǎn)明了別母的主題,并融含了遠(yuǎn)游異鄉(xiāng)、身世飄零的悲哀之感!鞍装l(fā)愁看淚眼桔”緊承首句而來,詩人并沒有直接抒寫別母時的傷痛之情,但“搴帷拜母”的具體細(xì)節(jié)和特征鮮明的母親的形象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母與子各自內(nèi)心的情感運(yùn)動及相互間情感的交流:兩兩相對,默然無語,母親的凄楚和耽念,詩人的悲愁和愧疚,盡在不言中。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畫面,同時造成了一種充溢著強(qiáng)烈悲哀情緒的氛圍。詩人也不由從心底發(fā)出“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慨嘆。“此時有子不如無”是詩人感情步步加深,層層蓄積,凝聚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迸發(fā),從而就產(chǎn)生了動人的情感力量,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矛盾運(yùn)動,具有豐富復(fù)雜的心理內(nèi)容。

  這首詩通過眼見別時的實況與懸想今后的虛景相結(jié)合,用白描手法表達(dá)了詩人與母親分別時的憂愁、無奈、痛苦與感傷,把別離之情表現(xiàn)得貼切又沉痛。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771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黃景仁外出為官府辦事,在一個風(fēng)雪交加的夜晚,他告辭妻女和拜別老母,寫下了這首詩來表達(dá)分別時的悲傷心情。

別詩原文及賞析15

  別詩三首 / 與蘇武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

  屏營衢路側(cè),執(zhí)手野踟躕。

  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

  風(fēng)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dāng)從此別,且復(fù)立斯須。

  欲因晨風(fēng)發(fā),送子以賤軀。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yuǎn)望悲風(fēng)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dú)有盈觴酒,與子結(jié)綢繆。

  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側(cè),悢悢不能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翻譯

  相聚的美好時光不再,分手離別的時刻就在須臾之間。

  友人間在四通八達(dá)的路口彷徨,手牽手在即將分手的野外徘徊。

  抬頭仰望,天際間浮云朵朵,隨風(fēng)奔馳;它們急劇地互相超越;

  而后被長風(fēng)猛吹,各失其所,飄零于天各一方。

  從此分手了,再也難相見了,就再多停留片刻,再敘幾句離別之言。

  真希望自己能隨著晨鳥一起,親自送友人遠(yuǎn)去。

  美好的聚會很難再有機(jī)會了,以往相聚的三年,結(jié)下了深情厚誼,勝似千秋。

  送友送至河畔,用河水再為友人洗一洗系馬的革帶,一想到即將離去的友人心中惆悵難消。

  向著友人欲去的遠(yuǎn)處望去,催人淚下的悲風(fēng)撲面吹來;舉杯欲飲送別酒,心中卻只念別離,難以勸飲。

  遠(yuǎn)行的人非走不可,一心惦記著征程上的事。欲留不可欲,使人愁上愁。用什么來慰安自己的憂愁呢?

  唯有斟滿了的酒,與友人一起痛飲,祝福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

  手拉手走上送別的橋梁,遠(yuǎn)游的朋友臨晚時將前往何方?

  徘徊在小路旁不忍前行,愁緒滿懷連臨別的贈語都難以說出。

  但終究要分手別離,但愿你我心中常常思念對方。

  要知道人不是月,不能按一定的周期周而復(fù)始,由圓到缺再由缺到圓。人的分離,能否再見,可就難說了。

  只盼各自珍重,努力保持好的品質(zhì)、培育崇高的品德。就算等到年老白頭也要相見。

  注釋

  須臾;很短的時間,片刻之間。

  屏營:彷徨。

  衢路:道路。

  踟躕:徘徊。

  奄忽:疾速,急劇。

  斯須:片刻,一會兒。

  長纓:指駕車時套在馬頸上的長革帶。

  盈:充滿。

  觴酒:杯酒。

  綢繆:指纏綿難解的情意。

  悢悢:悲傷;悵惘。

  賞析

  其一

  詩的前四句寫的是野外離別的情景!傲紩r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cè),執(zhí)手野踟躕!痹姼栝_篇直陳眼前景,使友人最感舒心爽意的時日不會再來了,這個分手離別的時刻就在須臾之間了。情深意長的友人即將在瞬間結(jié)束美好的時光,此刻的心情十分復(fù)雜,萬分難熬。友人間在四通八達(dá)的路口彷徨,手牽手在即將分手的野外徘徊。其中的“屏營”指彷徨,“踟躕”即徘徊。這兩個詞把他們那苦悶難解的心境寫盡了。這四句詩,寫出了友人之間平日友情之深,寫出了他們對這份友情的珍惜,也寫出了離別使他們遺憾終生!把鲆暩≡岂Y,奄忽互相逾。風(fēng)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這四句以浮云吹散喻友人離別。抬頭仰望,天際間浮云朵朵,隨風(fēng)奔馳;它們急劇地互相超越,而后被長風(fēng)猛吹,各失其所,飄零于天各一方。其中“奄忽”指急;“波”用如動詞,相當(dāng)于“波蕩”。這里,以浮云之馳,喻友人之行;以云朵互越,各失其所,喻友人皆為客,你南我北各奔他鄉(xiāng),故而更加珍惜當(dāng)前的情意!伴L當(dāng)從此別,且復(fù)立斯須。欲因晨風(fēng)發(fā),送子以賤軀!逼渲小伴L當(dāng)從此別”即“當(dāng)從此長別”。講從此分手了,再也難相見了,就多呆一會兒,再敘幾句。真可謂情綿綿,意切切,難于割舍。最后,詩人竟希望自己隨著晨鳥一起,親自送友人遠(yuǎn)去。曹植《七哀》有“愿為西南風(fēng),長逝入君懷”與此意一致,皆言情之所鐘,深且厚,久且長,不忍分手。這首詩將人情美好的一面,確實寫得深,寫得透,寫得感人。

  其二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是說美好的聚會很難再有機(jī)會了,以往相聚的三年,結(jié)下了深情厚誼,勝似千秋。三載勝千秋,寫得寓意深切,既夸張又合理,也很有氣魄。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送友送至河畔,用河水再為友人洗一洗系馬的革帶,一想到即將離去的友人心中惆悵難消。以上四句寫舊日的情之深,而今難作別。

  “遠(yuǎn)望悲風(fēng)至,對酒不能酬”,向著友人欲去的遠(yuǎn)處望去,催人淚下的悲風(fēng)撲面吹來;舉杯欲飲送別酒,心中卻只念別離,難以勸飲。

  然而,“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遠(yuǎn)行的人非走不可,一心惦記著征程上的事。欲留不可欲,使人愁上愁。

  用什么來慰安自己的憂愁呢?“獨(dú)有盈觴酒,與子結(jié)綢繆。”唯有斟滿了的酒,與友人一起痛飲,祝福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綢繆,指纏綿難解的情意。

  詩的后六句,寫自己勸飲無心,但又只能借酒解憂。這之間的矛盾心情,正說明與友人分手時的那種憂慮、煩悶,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最后四句,與曹操《短歌行》“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語意一致,這也許能說明“別詩”所作的時間并非西漢,而為東漢末或者更晚些時日的原因吧。

  其三

  這首別詩是較前幾首寫得較輕松、較樂觀的一首送別詩。詩歌的前二句寫送朋友遠(yuǎn)行的地點(diǎn)、時間和情感!皵y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講的是友人手拉手走上送別的橋梁,遠(yuǎn)游的朋友臨晚時將前往何方?攜手:親切,難分手,惜別!芭腔蝉杪穫(cè),悢悢不能辭!弊叩碾y于啟步,送的苦于無奈,只得在小路旁徘徊、激動、惆悵、外帶著幾分悲哀,臨別的贈語都難以描述、但終究“行人難久留”,必走無疑,非分手不可。告別的話語是“各言長相思”,但愿人長久,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你常惦記我,我常思念你!千言萬語濃縮為一句話:“長相思”!精煉、準(zhǔn)確!“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句中的“日月”是偏義復(fù)詞,“日”是虛設(shè),“月”是主要的。這里以月比人,以月的圓缺比喻人的離合。需知,人不是月,不能按一定的周期周而復(fù)始,由圓到缺再由缺到圓。人的分手,能否再見,可就難說了。對一切的一切,只能寄之于希望了。一盼“努力崇明德”,各自珍重,努力保持好的品質(zhì)、培育崇高的品德。二盼“皓首以為期”,即“以皓首為期”,把到了老年、白了頭作為無論如何也要相見的期限。這“以皓首為期”想得多年樂觀、多么浪漫,說明想相見的意志有多年堅定!這也道出了友人之間的情意有多么深了。寄希望于未來,有信心會相會,這也是此詩與其它幾首別詩的不同之處了。

【別詩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垂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4-08

送別詩原文及賞析10-21

《舊題蘇武詩 / 別詩四首·其一》原文及賞析10-15

春別詩四首·其三原文及賞析10-16

別嚴(yán)士元原文及賞析11-20

詠螢火詩原文及賞析10-15

別舍弟宗一原文、注釋及賞析11-19

《與胡興安夜別》原文及賞析10-15

夜別韋司士原文及賞析10-15

普天樂·秋江憶別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