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短焰剔殘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生查子·短焰剔殘花
清代:納蘭性德
短焰剔殘花,夜久邊聲寂。倦舞卻聞雞,暗覺青綾濕。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譯文:
短焰剔殘花,夜久邊聲寂。倦舞卻聞雞,暗覺青綾濕。
夜深了,還未入睡,我剔去燈花,周圍明亮了些許。然而,這孤凄的氛圍卻沒有變得暖熱稍許。這離鄉(xiāng)千里的邊地深夜何其漫長,,無聲無息。不愿如祖逖那般聞雞起舞,雞鳴卻依舊聲聲催人。默默已覺青綾上盡是淚痕。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天的盡頭,似乎天水相接,晨霧朦朧。西南天邊的一角漸漸露出魚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鄉(xiāng)夢幽遠,只任東風吹去遠。
注釋:
短焰剔(tī)殘花,夜久邊聲寂。倦(juàn)舞卻聞雞,暗覺青綾(líng)濕。
短焰:指蠟燭的火焰已短。剔殘花:把殘存的燈花剪去,使燭光明亮。邊聲:邊地特有的聲音,如馬嘶、風吼、戍角聲、戰(zhàn)鼓聲等等。青綾:青色的絲織品,此指青綾被。
天水接冥(míng)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冥蒙:幽暗不明。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為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賞析:
詞人純從個人角度出發(fā),通篇吟詠其個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飾的將情感真實地凸顯出來,體現了納蘭性德詞作的完整風格。正是這樣由于厭倦官場,無心于仕途,感情的細膩處又受到太大傷害,身處邊塞,不能安心入睡。納蘭填詞就是如此地
上闕以夜為背景。夜深無寐,邊聲靜寂時,挑燈孤守!熬胛鑵s聞雞”反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這個典故出自《晉書·祖逖傳》,納蘭性德反用“聞雞起舞”的典故,說“倦舞卻聞雞”,表達出了詞人真實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許睡意,卻又天亮,在夜與非夜的短暫縫隙里,征人偷空夢里回家,醒時淚濕青帕,鄉(xiāng)思可謂纏綿凄切。
下闕的景色描寫襯托出了睡意朦朧中在夢的邊緣游蕩的情形,其寫景狀物直至抒情,都顯得豐富飽滿。筆劃到處,包攬無遺,沉郁而不見凝澀,全詞“夢遠輕無力”比喻精當,將無形的夢化作有形的時空距離來衡量,足見征人獨守邊地的'凄苦戀家。作者胸中的離愁與款曲在迷離恍惚的氛圍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這一首詞寫作者在邊地夜深獨處,面對殘燈短焰,欲睡還醒的朦朧情態(tài)!熬胛琛本溆玫涑鲂鲁銎,深藏了詩人的隱怨。上闋不言愁而愁苦自見,下闋以浪漫之筆法出之,從夢中思念家鄉(xiāng)來下筆不免落于常套,但卻是以夢中去浣花溪尋覓詩圣的遺跡,真是詩人之想,詩人之語。
【生查子·短焰剔殘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清]納蘭性德《生查子(短焰剔殘花)》原文、注釋、賞析10-19
生查子·墜雨已辭云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賞析10-18
《生查子·侍女動妝奩》原文及賞析10-18
《生查子·富陽道中》原文及賞析10-15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原文及賞析10-15
《生查子·長恨涉江遙》原文及賞析10-15
《花非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0-17
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及賞析10-28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的原文及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