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過《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使我這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明白了一個什么樣的人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雖然,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但是,對我們小學教師來說是一樣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里度過的,我們應該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因為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yè),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好多父母對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當,有的則是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適得其反,更有的家長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長,按自己的意愿來教化孩子,這些現(xiàn)狀的出現(xiàn),都和家長們的認識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作為我們,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愛爾維修曾經(jīng)說過: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么他們的命運就決定與其稟賦的多少?墒墙裉斓暮⒆哟蠖际艿氖欠浅2煌耆慕逃,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也沒發(fā)揮出來。比如說稟賦為80的,可能只發(fā)揮出了40;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fā)揮出了30。愛爾威特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一樣,僅僅由于環(huán)境。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雛形。小學時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給予什么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么樣的雛形。威廉曾教導我們:兒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確實千真萬確,我們誰都無法否認,成人的基礎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必須盡早開始,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長為接近完美的人。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shù)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fā)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卡爾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獨辟躁徑的教育方法。
老卡爾威特在早期看待卡爾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兒子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根據(jù)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fā)展最佳時期組成的。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fā)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fā)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比如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關鍵。為了盡早開發(fā)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一個詞匯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為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他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認為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為他打開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的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們?nèi)祟惖睦硐,決不應當像亞當、夏娃那樣,僅僅滿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著身體的情況下過快樂的天堂生活。孩子應該從這些小事中學會獨立的能力,應該讓孩子明白,他永遠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老卡爾威特品德高尚、知識淵博,本身就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他的家庭氣氛也快樂而安寧。作為牧師,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把教育孩子當作一項課題來研究,為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fā)明了很多具體的游戲式教育方法。老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為學!爸皇墙o你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對于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yōu)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边@些話雖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為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還是非?少F的。事實上,那些依賴學校、給老師當“尾巴”或甘當“助教”的家長,確實常常把孩子的教育弄糟。
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在他的腦子里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shù),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不必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jié)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爾威特的學習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體系為本的,他的學習是為了自身的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師的指標,他的學習是網(wǎng)絡性的而不是線性的,他的學習是允許失敗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評”的,他的學習是沒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學大綱的范圍之內(nèi)的。這是最高效率的學習。
然而,卡爾威特畢竟是19世紀的人,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成年人對兒童有兩個任務,一個是“捍衛(wèi)童年”,一個是“開發(fā)童年”。我認為,老卡爾威特對孩子是“開發(fā)”有余而“捍衛(wèi)”不足,所以我們看到他干涉和控制孩子還是多了一些。教育既要使孩子社會化,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他的個性,好的教育就是要使二者盡可能協(xié)調(diào)。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向社會化方向過分傾斜了,這就有了“催熟”的嫌疑。此外,他只相信成人對孩子的教育,否定孩子之間互相教育,這很不妥。同時,他對遺傳的作用恐怕是估計得偏低了。
老卡爾威特最大的貢獻是使我們認識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對其作用估計得偏高了。其實人一生都在發(fā)展變化,童年失去的東西,許多都是可以后來補償?shù),不是還有“大器晚成”的說法嗎?“贏在起點”并不等于一定能“勝在終點”。我很贊成早期教育,我承認放棄早期開發(fā)是嚴重的浪費。但是我同時也有憂慮,因為早期教育絕不是像某些家長所認為的那樣等于早期智力開發(fā)。歷史上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等人好像都不是如此“開發(fā)”出來的。不僅如此,一味堅持所謂“早期智力開發(fā)”對孩子的傷害是終生難以消除的,還不如聽其自然,不做什么“開發(fā)”為好。
讀過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覺到不僅僅是因為卡爾威特的聰明和天分,更多的還是卡爾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爾威特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神童不僅僅是因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學問,更重要的是由各種良好的習慣、會與人友好相處、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真正的神童應該是快樂而健康的。一個人的童年時其實很短暫的,人的發(fā)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作為小學教師,了解兒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時非常必要的,另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父母的知識和認識對孩子向哪方面發(fā)展,培養(yǎng)成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非常關鍵的。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從現(xiàn)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著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哈爾威船長教學反思09-20
2017陜西特崗教師《教育理論綜合》考試試題及答案08-08
2017年黑龍江特崗教師《教育理論知識》考前模擬試題08-08
特崗教師考試試題10-07
特崗教師面試基本禮儀08-19
2015年特崗教師面試試題(精選)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