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3年立秋是早秋還是晚秋
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通過觀察和研究它,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天地間的奧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立秋是早秋還是晚秋,歡迎大家收藏和閱讀。
2023年立秋是早秋還是晚秋
2023年立秋是早秋。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今年立秋是早是晚?
這句俗語很多地方都有流傳,字面意思是說如果今年立秋早,那么就預示著今年的秋天會相對來說較為涼爽,秋老虎持續(xù)時間較短。如果立秋時間較晚,則預示著秋天的氣溫會比較炎熱,秋老虎持續(xù)時間長。
那么今年立秋到底是早還是晚呢?一般有兩個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按照立秋交節(jié)的時間來劃分,即如果是中午12點前劃分,那么就是“早立秋”;如果是中午12點以后立秋,那么就是“晚立秋”。2023年立秋交節(jié)的時間為8月8日02時22分41秒,根據這種劃分方法很明顯是“早立秋”。但不少朋友表示這個方法不準確。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根據農歷時間判斷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立秋陽歷時間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月8日,但農歷時間會變動,通常是農歷六月或者農歷七月。按照老一輩的講法就是如果在農歷六月立秋就是“早立秋”,如果在農歷七月立秋就是“晚立秋”。而2023年立秋這天的農歷時間是六月二十二,顯然是“早立秋”。
2023年立秋的具體時間
2023年立秋開始于2023年8月8日星期二2:22:41(農歷2023年六月廿二)。結束于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17:01:06(農歷2023年七月初八)。
立秋是陽歷的2023年8月8日,陰歷是在6月22日。立秋節(jié)氣的到來也是象征著秋季的開始。在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立秋有三侯,分別是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早立秋好還是晚立秋好
對于早立秋和晚立秋哪一個更好,這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立秋這個節(jié)氣的時間是由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guī)律決定的,早立秋和晚立秋都是地球的自然變化,不能簡單地判斷好壞之分。但是,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分析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影響。
首先,早立秋一般意味著夏季的高溫天氣結束的相對較早,人們可以早一些享受秋天的涼爽和舒適,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秋季的入耳較快,收獲的時間較短。
而晚立秋則相反,夏季的高溫可能會持續(xù)更久,人們會感到更加悶熱不適,但是秋季的時間會相對更多一些,收獲季節(jié)也會延長,使得一些作物可以有更長的生長周期。
總之,立秋不僅僅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更代表了一個季節(jié)的過渡和人類文化的延續(xù)。在迎接立秋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為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早立秋與晚立秋的區(qū)別
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二是對自然界的影響。
對于人們來說,早立秋意味著涼爽的到來,人們可以擺脫酷暑,開始享受秋天的宜人氣候。而晚立秋則意味著秋天的準備已經開始,但天氣仍然炎熱,人們需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這也啟示我們,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有提前準備的習慣,以應對不同的情況。
對于自然界來說,早立秋意味著金氣的完全顯現,萬物生長收斂;而晚立秋則意味著火氣的逐漸增強,萬物生長加快。這告訴我們,生命的成長是一個過程,需要有規(guī)律和節(jié)奏,不能急功近利。
我們應該怎么區(qū)分早秋和晚秋?
1、按農歷時節(jié)和時間來進行區(qū)分
許多有正常生活常識的人,會選擇用農歷月份來進行區(qū)分。立秋多發(fā)生在六、七月之交,六月季節(jié)即為早秋,七月季節(jié)則為晚秋;蛘咭部捎糜脮r間來判斷,早立秋的時間為0-12點,晚立秋的時間為12-24點。
盡管這樣算立秋,有一點不嚴謹,但是在實際生活的廣泛應用來說,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2、觀察植物和動物
立秋之后,大部分的植物枝葉都逐漸泛黃,開始掉落,樹上也掛滿了快要成熟的果實。
動物也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產生變化。蚊蟲數量變少,蟬鳴也開始稀稀廖廖。部分動物的活動量開始變少,像:家中的小狗小貓,都沒有像夏天一樣有活力,睡眠時間變長。
雖然今年是早立秋,但是等到平均溫度降到22℃以下,才屬于真正的立秋。不要期望期望一下子就會變涼,隨時也會有溫度回升的風險。
提前度過秋老虎的防暑降溫方法
1.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在這炎熱的季節(jié)里,為了應對高溫天氣,人們應該盡量安排好休息時間,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這樣可以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提高抵抗炎熱的能力。
2.多喝水保持水分。炎熱的天氣容易導致人們出汗,會大量流失體內的水分。因此,我們要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白開水,還可選擇喝一些富含電解質的飲品,如椰子水、酸奶等。
3.注意室內通風,并減少空調的使用。在選擇居住環(huán)境時,應盡量選擇通風條件好的房間居住。同時,在使用空調的時候也要注意控制溫度和使用時間,避免空調過度使用導致身體的不適。
4.合理安排飲食,選擇具有降火效果的食物。在炎熱的季節(jié)里,我們可以多吃一些降火的食物,如蓮藕、羊肉和韭菜等。蓮藕具有提升陽氣的作用,羊肉可以抵御風寒,而韭菜則是提升陽氣的食物。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可以減輕身體的不適感。
今年雖然是早立秋,但仍要注意秋老虎的影響。正如前面提到的,秋老虎可以使秋天變得更加悶熱,給人們帶來不適。所以我們只能期盼著秋老虎早點過去,以期早日感受到涼爽的秋天。
對于廣大市民而言,提前度過秋老虎的方法和經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各種方式來降低體溫、保持健康。例如,可以利用制冷設備,如空調、電扇等,進行降溫。同時,還可以選擇避暑的場所,如涼爽的森林公園、山區(qū)等,進行戶外活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飲食也是可以發(fā)揮一定作用的。除了前面提到的降火食物外,還可以多食用一些清熱解毒的食材,如苦瓜、黃瓜、西瓜、薏米等。這些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穿越秋老虎,迎接一個更涼爽的秋天。
總之,今年是早立秋,雖然秋老虎的威力有一定程度上減弱,但仍然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只有合理應對高溫天氣,才能度過這個炎熱的季節(jié),迎接涼爽的秋天。希望大家在這個季節(jié)里,身體健康,順利度過,享受到秋天的美好。
立秋是秋天了嗎
秋的原意指草木開始結果孕子,而古人認為立秋節(jié)氣表示秋天開始。按照現代氣候學劃分季節(jié)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因此,除常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qū)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qū)。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才開始秋風送爽。
立秋意味著什么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jié)的節(jié)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jié)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qū)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fā)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jié)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xù)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jié)。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jié)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jié)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y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的特點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季節(jié)轉換,南方地區(qū)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qū),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jié)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jié)。
立秋吃什么?
第一樣:要吃肉,秋天是要貼秋膘的,度過苦夏,大部分人的身體都在大量消耗,立秋時適當的吃點肉,補充營養(yǎng),增強體質。
第二樣:茄子,茄子是秋天的當季時蔬,口感軟嫩,清香鮮美,富含多種維生素以及礦物質,不管是女人還是中老年人,多吃好處多。
第三樣:豆制品,俗話說“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
第四樣:餃子,雖然要立秋了,但天氣依然很熱,畢竟伏天還沒有結束,大家的胃口還不是特別好,所以老傳統(tǒng)要吃餃子,做法簡單,可以很好的緩解食欲不振。
立秋習俗有哪些
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天津:咬秋
天津等地流行“咬秋”,就是吃瓜。人們詳細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江蘇: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后,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東北:吃餃子
沈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杭州:食秋桃
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喝“立秋水”吃“涼宵”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而川東的傳統(tǒng)習俗,立秋這一天老百姓要吃“涼宵”,即用優(yōu)質糯米制作、再進行冰凍的粥。一方面表達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將結束,秋天即將來臨。
2023年立秋后是熱還是涼快?
立秋之后要到的三伏天結束天氣才會變涼快,今年2023年三伏天最后一天是8月20日,8月20日之后天氣才會開始涼快。
今年2023年立秋時間:公歷的8月8日
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時間:8月11日,庚辰日,末伏第一天。
8月11日庚辰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三伏天一伏是十天,所以今年的三伏天要到8月21日才結束。在2023年8月8號立秋之后到8月20日三伏天結束的這段時間,天氣依然是十分炎熱的。
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但立秋后大局部地域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爲主,降雨天氣不分明,氣溫仍可到達31-33℃,日均勻氣溫仍屬偏高形態(tài),天氣仍然“悶熱”。
立秋的習俗
立秋的習慣主要是祭祀祖先、守秋和踏秋。
祭祀祖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人們會在這一天前往祖墳前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守秋則是在立秋之夜,全家人都要守在一起,共度一個有意義的夜晚。
踏秋則是在秋季旅游中的一項獨特習俗,人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到山野中去踏青,感受大自然孕育著的生機和活力。
【立秋是早秋還是晚秋】相關文章:
《早秋》原文及賞析08-07
早秋原文注釋賞析06-09
太原早秋原文及賞析09-05
太原早秋原文及賞析08-15
早秋原文,注釋,賞析10-28
關于晚秋的句子11-10
關于晚秋的作文07-14
晚秋優(yōu)秀作文03-06
晚秋清晨語錄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