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畫原文賞析

時間:2023-12-27 14:38:14 賞析 我要投稿

畫原文賞析

畫原文賞析1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

  翻譯

  我決定拋棄烏紗帽棄官而去,回家之時兩袖清風,一貧如洗。

  我畫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涼風習習的江邊當作漁竿。

  注釋

  烏紗:當時做官為宦的代名詞囊橐:一種口袋。

  蕭蕭:空空的'樣子。

  創(chuàng)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東大旱,當時做濰縣縣令的鄭板橋因為請求賑濟饑民的事,得罪了上司,這首詩是鄭板橋被罷官離開濰縣回鄉(xiāng)時,告別濰縣紳士民之作。

  賞析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寫的是鄭板橋決定拋棄烏紗帽棄官而去,歸里之時兩袖清風,一貧如洗。他畫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邊作為魚竿。乾隆十八年,山東大旱,當時做濰縣縣令的鄭板橋因為請求賑濟饑民的事,得罪了上司,這首詩是鄭板橋被罷官離開濰縣回鄉(xiāng)時,告別濰縣紳士民之作。作者為人正直,只關(guān)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為上司不滿,于是上司借故罷了他的官。時年他已61歲,在濰縣擔任了7年縣令,照理說,至少也該發(fā)點小財了,然而他罷官之日,卻是囊橐蕭蕭兩袖寒,惟有一囊書畫,兩袖清風,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官。這首詩在用詞上很有感情色彩。蕭蕭寒、清瘦、秋風都從字面上傳遞出一種蕭索、冷落、凄冷之感,與作者的心情和處境和諧一致。

  這是一首贈別詩,然而卻很特別。

畫原文賞析2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古詩簡介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清代詩人鄭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別名《墨竹圖題詩》。詩中首先描寫一夜在縣衙中所聞之聲,進而聯(lián)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發(fā)詩人將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詩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詩人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之意。

  翻譯/譯文

  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注釋

  1.署:衙門。

  2.年伯:古稱同榜考取的人為同年,稱“同年”的父輩為年伯。

  3.中丞:清代將巡撫稱為中丞。

  4.衙齋:官衙中供官員居住和休息之所。

  5.蕭蕭:擬聲詞,形容草木搖動聲。

  6.些。汉苄,這里指官職卑微。

  7.吾曹:我們。

  8.一枝一葉:用竹子枝葉來比喻百姓們的各種小事。

  9.關(guān)情:牽動情懷。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詩是鄭板橋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間任山東濰縣知縣時所作?婆e時代稱同科考取的`人為同年,對同年的父輩或父親的同年稱年伯。包括即是鄭板橋的年伯,他當時任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清代巡撫又稱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鄭板橋曾畫過一幅《風竹圖》呈送包括,該詩即是題寫在這幅畫上的。

  賞析/鑒賞

  該詩是一首題畫詩,第一、二句點明詩人身份與周邊環(huán)境,緊扣畫中風來疏竹的主題。“衙齋”說明自己身為官員;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階較低,又有謙遜之意。忙中偷閑,靜臥休息,卻聽得似有風雨之聲,原來那是衙中自己親手所植的竹林幽篁為清風所動,蕭蕭作響,意趣橫生,同時給人一種十分悲涼凄寒之感。第二句詩人振腕轉(zhuǎn)筆,由竹葉聲響聯(lián)想到民間疾苦,一個“疑”字道出了詩人的愛民之心與勤政之意,表達了他對百姓的真摯情感。他在任期間確實對百姓關(guān)懷備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開倉賑濟,觸犯了貪宮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誣告罷官。

  第三、四句寫詩人事無巨細、永遠恪盡職守、關(guān)懷百姓。詩人直陳自己官職卑微,只是一個普通縣官,語雖自謙,卻用“吾曹”點出像詩人等這種下級基層官員的數(shù)量之廣,將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語帶雙關(guān),還是用題詠畫竹的方式說明,然而只要是有關(guān)民眾疾苦,無論事情大小,都會放在心上。由題竹始,又終于詠竹,表面上看是詠竹,實際上卻比喻民問疾苦,虛實相間,意味深長。為民解憂,是為官者責任所在,這兩句詩拓寬了詩歌的內(nèi)涵,照應了畫意和詩題。

  全詩語言質(zhì)樸,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與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與詩人的兩袖清風的高尚節(jié)操自然相照。詩人從寫竹入手,托物言志,語多謙遜委婉,詩人對百姓真摯而執(zhí)著的人道主義情懷寄寓其中,表達了對民眾的憂慮關(guān)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責任感與清官心態(tài)。

畫原文賞析3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聳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

  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譯文及注釋

  「翻譯」

  潔白的畫絹上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原來是畫鷹矯健不凡仿佛挾風帶霜而起。

  聳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蒼鷹的眼睛側(cè)目而視和猢猻的眼睛相似。

  蒼鷹神采飛揚可摘除系著私繩的銅環(huán),懸掛在桿楹上的畫鷹氣勢靈動能呼出。

  何時讓這樣卓然不凡的蒼鷹展翅搏擊,將那些“凡鳥”的毛血灑落在原野上。

  「注釋」

 、潘鼐殻鹤鳟嬘玫陌捉。風霜:指秋冬肅殺之氣。這里形容畫中之鷹兇猛如挾風霜之殺氣。

  ⑵畫作:作畫,寫生。殊:特異,不同凡俗。

  ⑶聳身:即竦身。是收斂軀體準備搏擊的樣子。思狡免:想捕獲狡兔。

 、葌(cè)目:斜視。似愁胡:形容鷹的眼睛色碧而銳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為喻。愁胡:指發(fā)愁神態(tài)的胡人。孫楚《鷹賦》:“深目峨眉,狀如愁胡!

  ⑸絳:絲繩,指系鷹的繩子。鏇:金屬轉(zhuǎn)軸,指鷹繩另一端所系的金屬環(huán)?罢嚎梢越獬

  ⑹軒楹:堂前窗柱,指懸掛畫鷹的地方。勢可呼:畫中的鷹勢態(tài)逼真,呼之欲飛。

 、撕萎敚喊驳茫牡谩_@里有假如的意思。擊凡鳥:捕捉凡庸的鳥。

 、唐绞彛翰菰。

  「賞析」

  這首題畫詩大概寫于713年——741年(開元年間)的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時詩人正當年少,富于理想,也過著“快意”的生活,充滿著青春活力,富有積極進取之心。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fā)了他那嫉惡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壯志。

  這是一首題畫詩,“句句是鷹,句句是畫”(《杜詩解》)。與《房兵曹胡馬》約作于同時。作者借鷹言志,通過描繪畫中雄鷹的威猛姿態(tài)和飛動的神情,以及搏擊的激情,“曲盡其妙”(《瀛奎律髓》),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青年時代昂揚奮發(fā)的心志和鄙視平庸的性情。

  畫上題詩,是中國繪畫藝術(shù)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格。古代文人畫家,為了闡發(fā)畫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畫面上題詩,收到了詩情畫意相得益彰的效果。為畫題詩自唐代始,但當時只是以詩贊畫,真正把詩題在畫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過,唐代詩人的題畫詩,對后世畫上題詩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其中,杜甫的題畫詩數(shù)量之多與影響之大,在整個唐代沒有超過他的人。

  全詩共八句,可分三層意思:一、二兩句為第一層,點明題目。起用驚訝的口氣:說是潔白的畫絹上,突然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這種肅殺之氣,第二句隨即點明:原來是矯健不凡的畫鷹仿佛挾風帶霜而起,極贊繪畫的特殊技巧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這首詩起筆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畫角鷹歌》的起筆說:“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毕葟漠孃椫怂嫷慕曲棇懫,然后描寫出畫面上所產(chǎn)生的肅殺之氣,這是正起。而此詩則先寫“素練風霜起”,然后再點明“畫鷹”,所以叫作倒插法。這種手法,一起筆就有力地刻畫出畫鷹的氣勢,吸引著讀者。杜甫的題畫詩善用此種手法,如《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起筆說:“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畫鶻行》的起筆說:“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薄斗钣^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的起筆說:“沱水臨中座,岷山到北堂!边@些起筆詩句都能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shù)效果。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描寫畫面上蒼鷹的神態(tài),是正面文章。頷聯(lián)的“?身”就是“竦身”!皞(cè)目”,句見《漢書·李廣傳》:“側(cè)目而視,號曰蒼鷹!庇忠妼O楚《鷹賦》:“深目蛾眉,狀如愁胡!痹僖姼敌对澈镔x》:“揚眉蹙額,若愁若嗔!倍鸥@兩句是說蒼鷹的眼睛和猢猻的眼睛相似,聳起身子的樣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從而刻畫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tài),是傳神之筆,把畫鷹一下子寫活了,宛如真鷹。頸聯(lián)“絳鏇”的“絳”是系鷹用的絲繩;“鏇”是轉(zhuǎn)軸,系鷹用的金屬的圓軸!败庨骸笔翘们袄戎,此指畫鷹懸掛之地。這兩句是說系著金屬圓軸的蒼鷹,光彩照人,只要把絲繩解掉,即可展翅飛翔;懸掛在軒楹上的畫鷹,神采飛動,氣雄萬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從而描寫出畫鷹躍躍欲試的氣勢。作者用真鷹來作比擬,以這兩聯(lián)詩句,把畫鷹描寫得栩栩如生。

  以上這兩聯(lián)中,“思”與“似”、“摘”與“呼”兩對詞,把畫鷹刻畫得極為傳神!八肌睂懫鋭討B(tài),“似”寫其靜態(tài),“摘”寫其情態(tài),“呼”寫其神態(tài)。詩人用字精工,頗見匠心。通過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眼,把畫鷹描寫得同真鷹一樣。是真鷹,還是畫鷹,幾難分辨。但從“堪”與“可”這兩個推論之詞來玩味,畢竟仍是畫鷹。

  最后兩句進到第三層,承上收結(jié),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昂萎敗焙邢P抑,就是希望畫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懊本,見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天!敝劣凇胺缠B”,張上若說:“天下事皆庸人誤之,末有深意!边@是把“凡鳥”喻為誤國的庸人,似有鋤惡之意。由此看來,此詩借詠《畫鷹》以表現(xiàn)作者嫉惡如仇之心,奮發(fā)向上之志。作者在《楊監(jiān)又出畫鷹十二扇》一詩的結(jié)尾,同樣寄寓著他自己的感慨:“為君除狡兔,會是翻鞲上!

  總起來看,這首詩起筆突兀,先勾勒出畫鷹的氣勢,從“畫作殊”興起中間兩聯(lián)對畫鷹神態(tài)的具體描繪,而又從“勢可呼”順勢轉(zhuǎn)入收結(jié),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題。浦起龍《讀杜心解》評價說:“起作驚疑問答之勢。‘?身’、‘側(cè)目’此以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罢、‘可呼’,此從畫鷹見真,又是飾色寫。結(jié)則竟以真鷹氣概期之。乘風思奮之心,疾惡如仇之志,一齊揭出!边@首詩不僅章法謹嚴,而且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是題畫詩的杰作。

畫原文賞析4

  畫雞 明朝 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畫雞》譯文

  它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來。

  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畫雞》注釋

  裁:裁剪,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將:助詞,用在動詞和來、去等表示趨向的補語之間。

  平生:平素,平常。

  輕:隨便,輕易。

  言語:這里指啼鳴,喻指說話,發(fā)表意見。

  一:一旦。

  千門萬戶:指眾多的人家。

  《畫雞》賞析

  《畫雞》是一首題畫詩。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這是寫公雞的動作、神態(tài)。頭戴無須剪裁的天然紅冠,一身雪白,興致沖沖地迎面走來。詩人運用了描寫和色彩的對比,勾畫了一只冠紅羽白、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公雞。起句的“頭上紅冠”,從局部描寫公雞頭上的大紅冠,在這第一句里,詩人更著重的是雄雞那不用裝飾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詩人稱頌這種美為“不用裁”。

  承句“滿身雪白”又從全身描寫公雞渾身的雪白羽毛。狀物明確,從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積的白色(公雞)與公雞頭上的大紅冠相比,色彩對比強烈,描繪了雄雞優(yōu)美高潔的形象。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這是寫公雞的心理和聲音。詩人擬雞為人揭開了它一生中不敢輕易說話的心理狀態(tài),它一聲嗚叫,便意味著黎明的到來。它一聲嗚叫,千家萬戶都要打開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捌缴聿桓逸p言語”,詩人的詩路急轉(zhuǎn),說公雞一生不敢隨便啼叫,此句的氣色收斂,還很低調(diào),尤其“不敢”一詞,用的很貼切,為第四句的結(jié)句做了鋪墊,并對下句有反襯效果。后兩句用擬人法寫出了雄雞在清晨報曉的情景,動靜結(jié)合,運用了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使兩句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樹立了雄雞高偉的形象,表現(xiàn)了公雞具備的美德和權(quán)威。

  這首詩描繪了公雞的威武,寫出了它的高潔。把雞這種家禽的神態(tài)氣質(zhì)和報曉天性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它平時不多說話,但一說話大家都響應,由此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抱負,從此詩還可看出詩人“不避口語”的寫詩特點,富有兒歌風味。

  《畫雞》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一只大公雞所題的詩,詩人畫完這只高昂的公雞后寫好這首詩,在當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泛濫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暢的詞語描繪了畫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頂通紅的公雞。

畫原文賞析5

  乞荊浩畫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筆蹤。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

  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遠峰。近巖幽濕處,惟藉墨煙濃。

  古詩簡介

  《乞荊浩畫》是五代十國詩僧大愚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注釋

  荊浩,五代十國時后梁畫家。字浩然,沁水(屬山西。┤恕T[居太行山洪谷,號洪谷子。擅畫山水,兼唐代吳道子與項容之長為一體。亦工佛像,曾在開封雙林禪院畫壁畫。有《山水畫訣》一卷。

 、倭毫ɑ蛄,評論繪畫的六個要領(lǐng),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模寫等六個方面。這里泛指各種畫技。牢。褐府嬶L雄健蒼勁。恣筆縱:筆力恣意縱橫,開闔自如意。

 、谥辏嚎

 、劭v:聳,騰躍。

  ④幽濕:幽暗而濕潤。墨煙濃:指濃墨重彩的繪法。

  賞析/鑒賞

  大愚與荊浩為方外知友,請荊浩為他作一幅畫,是再普通不過的事。而不普通的`是,這項請求以一首五言律詩的形式提出來。更不普通的是,這首詩寫得層次分明,生動活潑,充滿了山水畫的意境和情趣。

畫原文賞析6

  [唐]杜甫

  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shù)江都王。

  將軍得名三十載,人間又見真乘黃。

  曾貌先帝照夜白,龍池十日飛霹靂。

  內(nèi)府殷紅瑪瑙盤,婕妤傳詔才人索。

  盤賜將軍拜舞歸,輕紈細綺相追飛。

  貴戚權(quán)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

  今之新圖有二馬,復令識者久嘆嗟。

  此皆騎戰(zhàn)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沙。

  其余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

  霜蹄蹴踏長楸間,馬官廝養(yǎng)森成列。

  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

  借問苦心愛者誰,后有韋諷前支遁。

  憶昔巡幸新豐宮,翠華拂天來向東。

  騰驤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

  自從獻寶朝河宗,無復射蛟江水中。

  君不見金粟堆前松柏里,龍媒去盡鳥呼風。

  注釋:

  【1】將軍:因為曹霸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故以“將軍”代曹霸以顯尊金。

  【2】三:一作“四”。

  【3】乘黃:馬名,其狀如狐,背上有兩角,出《山海經(jīng)》,此詩特借以形容馬的神奇駿健。

  【4】貌:描畫。

  【5】先帝:指唐玄宗。

  【6】照夜白:馬名。玄宗坐騎。

  【7】龍池:在唐宮內(nèi)。

  【8】縞素:畫絹。

  【9】支遁:東晉名僧,字道林,本姓關(guān)。養(yǎng)馬數(shù)匹,有人說道人養(yǎng)馬不清高,答:“貧道愛其神駿。”此處比喻韋諷極愛曹霸的畫馬!白詮墨I寶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經(jīng)去世。

  【10】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幟。

  【11】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陜西省蒲城縣東。

  作品賞析:

  開端四句,詩人先引江都王襯托曹霸,說曹霸“得名三十載”,人們才又能見到神駿之馬。

  詩人不落窠臼,卻先用八句詩,從曹霸畫“照夜白”馬說來,詳細敘述曹霸受到玄宗恩寵和藝名大振的往事,為描寫九馬圖鋪敘,并伏下末段詩意!霸蚕鹊壅找拱住,曹霸所畫照夜白,形象奪真,感動龍池里的龍,連日挾帶風雷飛舞,此謂“龍池十日飛霹靂”。“內(nèi)府”二句,寫玄宗喜愛曹霸的馬畫,命婕妤傳達詔書,才人手捧“內(nèi)府殷紅瑪瑙盤”,向曹霸索取并盛放照夜白圖。婕妤,正三品女官,才人,正四品女官,瑪瑙盤極為名貴,足見恩寵之重。“盤賜將軍”,以下四句,描寫曹霸受玄宗賞識、恩賜以后,聲名大振,帶著“輕紈細綺”上門求畫的人,絡繹不絕,連達官貴戚也以求得曹霸畫作而感到光榮。這一段,上四句用仄聲韻,藥、陌、錫韻通押,下四句用平聲微韻,詩韻的轉(zhuǎn)換與詩意的遞變、層進相切合。

  “昔日太宗拳毛騧”以下十四句,轉(zhuǎn)入寫馬正位,具體繪寫“九馬圖”。詩人多層次、多角度地描寫曹霸所畫的九匹馬,錯綜寫來,鮮活生動。前六句,先寫二馬,“今之新圖有二馬”,一為唐太宗的拳毛騧,是太宗平定劉黑闥時所乘的戰(zhàn)騎,一為郭家獅子花,即九花虬,是唐代宗賜給郭子儀的御馬。二馬都是戰(zhàn)騎,一以當萬,因此詩人贊道:“此皆戰(zhàn)騎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沙!币淮蜷_畫卷,就見到二馬在廣邈的戰(zhàn)地風沙中飛馳,詩人從逼真的`角度,稱譽圖上二馬畫藝高超!捌溆嗥咂ァ币韵滤木,分別從七馬的形貌、奔馳、伏櫪三個方面,再現(xiàn)畫上七馬“殊絕”的神態(tài),都是與眾不同的良馬!板娜簟本洌枘∑唏R形貌,七馬毛色或紅、或白、或紅白相間,如霞雪飛動!八恪本,是說有些馬奔馳在長楸道上,踐踏霜雪!榜R官”句,是說有些馬在廄里排列成行,由馬官悉心廝養(yǎng)。詩人先寫二馬,后寫七馬,又對“九馬圖”作出總的評價:“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九馬匹匹神駿,昂首顧視,神采飛揚,氣度穩(wěn)健,惹人喜愛。詩人再一次運用陪襯法,寫道:“后有韋諷前支遁!,以支遁襯托,是突現(xiàn)收藏九馬圖的韋諷。這句詩贊譽韋諷風韻不凡的品格和酷愛繪畫藝術(shù)的高深素養(yǎng),也遙扣題意。本段前六句用平聲麻韻,中四句用仄聲屑韻,后四句用仄聲韻,上聲阮、去聲震通押,韻轉(zhuǎn)意換,詩思層次分明。

  最后一段共八句,押平聲東韻(只有一處為冬韻,通押),一韻到底。前四句寫玄宗巡幸驪山的盛況。新豐宮,即驪山華清宮,唐京兆昭應縣,漢代本名新豐,驪山在縣境內(nèi)。玄宗巡幸至驪山,帝輦翠華葳蕤,旌旗拂天,數(shù)萬匹廄馬隨從,每種毛色的馬列為一隊,馬隊相間,遠望如錦繡一般!敖耘c此圖筋骨同”,是指真馬與圖上之馬都是良馬。著此一句,扣全詩詠“九馬圖”的題旨。后四句寫玄宗入葬泰陵后的蕭竦景況,表現(xiàn)其“衰”。“自從獻寶朝河宗”句,借周穆王的升遐比喻唐玄宗崩駕。河宗,即河伯,周穆王西征,河伯朝見并獻上寶物,引導他西行,穆王由此歸天,(《穆天子傳》)。“無復射蛟江水中”,玄宗已卒,無人再來江邊射蛟。此處用漢武帝的故事,《漢書·武帝紀》:“元封五年,武帝自潯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薄熬灰姟倍洌鑼懶诹昵暗氖挆l。龍媒,駿馬,語出《漢書·禮樂志》:“天馬來,龍之媒。”玄宗陵前松柏里,駿馬都已離去,只剩下鳥兒在松風中鳴叫。唐玄宗喜愛馬圖,寵幸曹霸,巡幸新豐宮,數(shù)萬駿馬隨從,一旦歸命,群馬盡去,松柏含悲,這一結(jié),韻致悠長,盛衰之嘆,俯仰感慨,盡在其中。

  題畫詩常見以畫作真的手法,而杜甫這首題畫馬的詩,更是淋漓盡致,變幻莫測!叭碎g又見真乘黃”,“龍池十日飛霹靂”、“縞素漠漠開風沙”等句,以畫馬作真馬,夸飾曹霸畫藝神妙。詩人從畫馬說到畫家的受寵幸,從畫馬說到真馬,從真馬說到時事,從玄宗的巡幸說到升遐,詩思不斷拓展,寄托了詩人對玄宗的深情眷念。敘述真馬、時事的時候,又不時插帶一筆,照應馬畫,以畫、以馬作為線索,綰帶全篇。全詩感慨深沉,波瀾迭起,轉(zhuǎn)筆陡健,脈絡細密,章法縱橫跌宕,氣勢雄渾激蕩,情韻極盡沉郁頓挫,實為古今長篇題畫詩中的杰作。

  在章法上錯綜絕妙。第一段四句先贊曹氏畫技之高超。第二段八句追敘曹氏應詔畫馬時所得到榮譽和寵幸。第三段十句,寫九馬圖之神妙及各馬之姿態(tài)。第四段八句是照應第二段“先帝”的伏筆,從而產(chǎn)生今昔迥異之感。詩以奇妙高遠開首,中間翻騰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寫駿馬極為傳神,寫情感神游題外,感人至深,興味雋永。

畫原文賞析7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

  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

  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

  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譯文

  山色蔥蘢,煙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聳立江水中央。崖高險絕,猿鳥不度,喬木破空。有客舟從那里而來,槳聲流水間船身抑揚。沙灘平坦,微風徐來,望客不見,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兩山如發(fā)髻屹立,正對江水之境,二美梳弄新妝。船中商賈,切莫輕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注釋

 、倮钏加枺禾拼剿嫾遥剿嫷膭(chuàng)始人。他是唐朝的宗室,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間官至右武衛(wèi)大將軍!缎绿茣、《舊唐書》均有傳。他的山水畫被稱為“李將軍山水”。②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兩山屹立江中,遙遙相對。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東南鄱陽湖中,一峰獨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澤縣北、安徽宿松縣東南的江水中。③攙:刺,直刺。④低昂:高一低,起伏不定。⑤峨峨:高聳的樣子。這句以女子的發(fā)髻比擬大小孤山水霧繚繞的峰巒。⑥“曉鏡”句以婦女的梳妝鏡比喻江面、湖面。⑦賈(gǔ)客:商人。⑧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磯,在小孤山對面。這兩句說,船上的商人舉止不要輕狂,美麗的小姑早已嫁給彭郎了。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們不能自禁其愛。當?shù)孛耖g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傳說。

  賞析:

  李思訓是中國“北宗”山水畫的創(chuàng)始人。他曾在江都(今屬江蘇揚州)、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做過官,一路上,長江風景是他親身觀賞過的,此畫即使不是對景寫生,畫中景色也是經(jīng)過畫家靈敏的眼光取得了印象的,和向壁虛構(gòu)和對前人山水的臨摹不同。詩中所敘的“大孤小孤”在江西境內(nèi),兩山遙遙相對!把卤馈眱删,極寫山勢險峻,喬木蒼然,是為畫面最惹眼的中心。“客舟”以下四句,寫畫中小船,直如詩人身在畫境之中,忽聞棹歌,不覺船之驟至。更進一步,詩人儼然進入了小舟之中,親自體會著船在江上低昂浮泛之勢。詩人曾有《出穎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一詩,其頷聯(lián)“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和第七句“波平風軟望不到”,與這首詩的“沙平”兩句,上下只改動了兩個字,可見這兩句是他舟行時親身體會而獲得的得意之句,重又用于這首題畫詩上。至此,畫面上所見的已完全寫畢,照一般題畫詩的慣例,應該是發(fā)表點評價,或?qū)Ξ嬌系木拔锇l(fā)點感嘆了,但蘇軾卻異軍突起地用了一個特別的結(jié)束法,引入了有關(guān)畫中風景的當?shù)孛耖g故事,使詩篇更加余音裊裊。

  小孤山狀如女子的發(fā)髻,故俗名髻山。小孤山又訛音作小姑山,山所在的附近江岸有澎浪磯,民間將“澎浪”諧轉(zhuǎn)為“彭郎”,說彭郎是小姑的夫婿。南唐時,陳致雍曾有請改大姑、小姑廟中婦女神像的`奏疏,吳曾《能改齋漫錄》載有此事,可見民間流傳的神幻故事已定型為一種神祇的祀典。蘇軾將江面和湖面喻為“曉鏡”,將大小孤山比作在曉鏡里梳妝的女子的發(fā)髻,正是從民間故事而來!爸壑匈Z客”兩句,與畫中“客舟”呼應,遂使畫中事物和民間故事融成一體,以當?shù)氐拿耖g故事豐富了畫境,實際上是對李思訓作品的肯定。而這一肯定卻不露痕跡。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評此詩時,稱其“神完氣足,遒轉(zhuǎn)空妙”!翱彰睢钡钠吩u,對詩的結(jié)尾,恰切之至。

畫原文賞析8

  原文:

  青玉案·天然一幀荊關(guān)畫

  [清代]顧貞觀

  天然一幀荊關(guān)畫,誰打稿,斜陽下?歷歷水殘山剩也。亂鴉千點,落鴻孤煙,中有漁樵話。

  登臨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淚盈把。自古有情終不化。青娥冢上,東風野火,燒出鴛鴦瓦。

  譯文

  是誰在構(gòu)思打稿,畫出一幀像荊浩、關(guān)同所作的圖畫?那夕陽下,分明是殘山剩水,上面亂鴉千點落鴻哀怨,漁樵們談論著盛衰興亡的閑話。

  我登高臨遠,也不禁為秋景悲傷,對著平原野草熱淚盈盈而下。自古以來有情者至死不化,你看那青娥墓下春風野火,也只是燒出鴛鴦雙瓦。

  注釋

  青玉案:詞牌名。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亦有第五句不用韻者。

  幀(zhēn):圖畫的一幅。荊關(guān):荊,指五代時畫家荊浩;關(guān),指荊浩弟子關(guān)同。荊、關(guān)均以山水畫名世。

  打稿:起稿。

  歷歷:分明可數(shù)。水殘山剩:同“殘山剩水”,指亡國或變亂后山河殘破景象。

  落鴻:即孤鴻。鴻,鴻雁。

  漁樵話:漁父與樵夫的閑話。

  悲秋者:傷心人。

  盈把:滿把。把,一手握取的數(shù)量。

  青娥冢(zhǒng):王昭君墓。

  鴛(yuān)鴦(yāng)瓦:由兩瓦片一俯一仰合成者。

  賞析:

  此詞的上片,重在寫景,通過描述觸目所見之景,傳達出心中的感傷之情。

  首句作者以贊美口吻將河山勝景比作五代時大畫家荊浩、關(guān)同的山水畫卷,充滿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嘆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第二句筆鋒陡轉(zhuǎn),指出這美好景色已因歷經(jīng)戰(zhàn)火而殘破不堪。一揚一抑,傷時憂國之心畢見。“歷歷”句徒然一抑,戰(zhàn)爭給這大好山水留下分明可數(shù)的傷痕:處處可見殘破之狀!皝y鴉”三句,是對殘山剩水的渲染和補足,渲染出離亂、饑饉、荒寒的冷色調(diào),加深了山河衰敗,民眾流離的感嘆。末句雖沒有道出漁樵對話的具體內(nèi)容,但易代之悲,破國亡家之痛已是不言而喻。

  詞的下片,則重在抒情,抒寫出“登臨”之下所觸發(fā)的'悲傷怨苦,同時也是上片“漁樵話”的繼續(xù),順勢將自己因家國淪落而淚灑荒原野蔓之間的悲痛盡落紙間,同時把自己對家國的熱愛用“自古有情終不化”表白得淋漓盡致。換頭二句,緊承上片“漁樵話”的興亡之感!白怨庞星榻K不化”,是極為重要之句,它既說明了淚灑荒原的感情內(nèi)因,又進而強調(diào)了這種感情的貞堅不化。末三句,則將這種緬懷故國之情形象化,具體化。詩人以此墳頭之草不死、墳頭野土不散的意象,來表述湊結(jié)心頭“終不化”的怨苦之情,凄艷絕倫,不同凡響。

  詞的上片前三韻,一揚一抑,深沉悲慨已溢見筆端,傷亂憂國心躍現(xiàn)。下片變?yōu)橹饔^抒述,聚焦點在“自古有情終不化”之“化”字上。結(jié)之以鷺鴦瓦、青娥冢,凝結(jié)心頭之怨苦,被意象烘托得極凄苦、極悸動,也極見凄艷美。上片下片的收縮都以三個相應觀照句,效果均佳。

  此詞平直中見委婉,議論中寄深情,是寫景,也是詠史,它把古代軍閥混亂造成的罪惡,活生生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比一般詠史之作更為感人。詞雖從寫景入手,卻蘊含著特定時代的沉思哀苦,因此產(chǎn)生一種凄厲、驚心的效果。

畫原文賞析9

  浣溪沙·一葉扁舟卷畫簾

  一葉扁舟卷畫簾。老妻學飲伴清談。人傳詩句滿江南。

  林下猿垂窺滌硯,巖前鹿臥看收帆。杜鵑聲亂水如環(huán)。

  鑒賞

  上片寫詞人與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盡管是“一葉扁舟”,上面的設置卻頗為清雅。詞人卷起畫簾,與老妻對坐。一面飲酒清談,一面觀賞著如畫江山!袄掀迣W飲”句,雅興溢于筆端。不用說,寫詩填詞,更是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了!叭藗髟娋錆M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談”的內(nèi)容,又勾勒出了詞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風度。

  下片寓情于景,寫歸途的歡愉心情。

  “林下猿垂窺滌硯”:垂,下掛、落下或向下俯身;窺,是從小孔或縫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看的意思;滌硯,洗硯臺。試想:一個或幾個調(diào)皮的猴子,下掛或向下俯身,閃動著詭譎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窺伺著詞人洗硯臺的動作。這個鏡頭,很是生動傳神,逗人喜愛!皫r前鹿臥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巖前的小鹿,安閑地躺在那里,靜靜地觀看著詞人的一舉一動,表現(xiàn)得饒有興味。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難以言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接著,詞人舍舟登岸,驚起了岸邊杜鵑一片“聲亂”,激起了船邊的一片漩渦“如環(huán)”。

  在這闋詞里,詞人以歸途的三個動作為序:準備回去了,先要洗洗硯臺,然后收起風帆,最后舍舟登岸。妙就妙在他沒有簡單地去描寫自己這三個動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態(tài)和杜鵑的反應,客觀地揭示了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自信,閑適,意趣瀟然。

  黃庭堅的這首小詞,寫得活潑、歡快,生活氣息濃郁?梢哉f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環(huán)境美的天衣無縫的統(tǒng)一。

畫原文賞析10

  作品原文

  畫鴨

  揭傒斯

  春草細還生,春雛養(yǎng)漸成。

  茸茸毛色起,應解自呼名。

  作品注釋

  ①細:這里指剛出土的小草細嫩、細小。

 、诖弘r(chú):這里指春天剛孵出不久的小鴨。雛:雞、鴨及禽類的幼子。

 、廴兹祝╮óng róng):柔軟纖細的絨毛。這里指小鴨子還沒長出翎毛前的細小茸毛。

 、軕簯,應當。這里含有推測、猜想的意思。解:懂得。自呼名:呼喚自己的'名字。

  作品譯文

  春草雖然細嫩,卻還正在生長,春天剛孵出的小鴨,喂養(yǎng)得漸漸成長起來。滿身細密的絨毛已經(jīng)能辨別出不同的顏色,它們不停地“鴨鴨”地叫著,大概是懂得呼喚自己的名字了。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富有兒童情趣,畫面上畫著小鴨、嫩草等等景物。畫盡管畫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靜的,無聲。把靜的畫面用詩的形式寫出它的動來,把無聲之物賦予它以應有的聲音,這就要看題畫者的藝術(shù)才能了。這首詩就是根據(jù)詩人的觀察、體會和想象,把畫題活了。詩的大意說:春草雖然細嫩,卻還正在生長,春天剛孵出的小鴨,喂養(yǎng)得漸漸成長起來。滿身細密的絨毛已經(jīng)能辨別出不同的顏色,它們不停地“鴨鴨”地叫著,大概是懂得呼喚自己的名字了。

  作者簡介

  揭傒斯(1274-1344),龍興富州(江西豐城)人。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字曼碩,號貞文。延祐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元統(tǒng)初官升至侍講學士,贈護軍,追封豫章郡公,謚文安。故世稱“揭文安”。總修遼、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工詩文,貫通經(jīng)史百家。為文敘事極為嚴整,語簡而當,與虞集、楊載、范梈并稱“元詩四大家”。存世書跡有《千字文》、《雜書卷》、《陸柬之文賦跋》等!对贰肪硪话侔耸挥袀。

畫原文賞析11

  原文:

  南鄉(xiāng)子·畫鴨懶熏香

  宋代:晏幾道

  畫鴨懶熏香。繡茵猶展舊鴛鴦。不似同衾愁易曉,空床。細剔銀燈怨漏長。

  幾夜月波涼。夢魂隨月到蘭房。殘睡覺來人又遠,難忘。便是無情也斷腸。

  賞析:

  這一首,離別相思之詞。采取華麗字眼,描寫居室、器物,用以襯托主人公的身份與生活。上片用比喻和對照的手法展現(xiàn)女主人別后獨處的'孤寂與惆悵。畫爐懶得冒煙,只透著一股冷清之氣;繡被上還是那一對鴛鴦,但人已是孤孤單單的了。當初歡樂時,覺得夜短,只怨天光易曉;如今獨臥空床,細挑銀燈,卻難以熬到天亮。下片開拓出一個夢中境界,筆法可謂奇詭。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思念的人果然在夢中出現(xiàn)了?上糁袣g會仍然短暫,“殘睡覺來人又遠”,只是迷糊了一小會兒,就做了個美夢,覺兒小,夢也短,一睜眼,那人又走遠額。然而,盡管只是夢中倉促一晤,也足以令人難以忘懷,此情此景,無情之人也得斷腸。何況我輩多情之人乎?

畫原文賞析12

  畫雞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原文: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翻譯:

  它的頭上鮮紅如紅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一只白雞所以滿身雪白走過來。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隨便說話,但是一旦喊起來千門萬戶就隨著打開門窗了。

  賞析:

  唐伯虎說:"我這是題我畫的白雞!薄邦^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生平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彼孟裼衷谡f自己,他說,我美麗的,天生的冠如大官員頭上的帽子,我披著滿身雪白的羽毛慢慢向你們走來。平時我不會隨便說話,因為我是時間的使者,一旦我說話了,你們就要開始新的一天了!

  紅冠,當時是當官的人戴的帽子;而我的紅冠,是自己長出來的。滿身雪白,因為我是從冬天走過來的;“走將來”,將,是助詞,向你走來;我背負冬天的雪向你走過來!因此因為我有重大責任所以白天黑夜我不能隨便說話,因為我一旦說話的時候,是君臨天下了的呀;我一旦說話的時候,是告訴你們天亮了,起床了,皇帝也不能例外,長官也不能例外,有錢人也不能例外,老百姓也不能例外,天下人應該起床了……

  從此詩看,第一、二句,作者運用了描寫和色彩的對比。這是古代詩人寫詩的一個特點。起句的“頭上紅冠”,從局部描寫公雞頭上的大紅冠,承句“滿身雪白”又從全身描寫公雞渾身的雪白羽毛。狀物明確,從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積的白色(公雞)與公雞頭上的大紅冠相比,色彩對比強烈,我們可以想象大公雞威嚴的姿態(tài)向我們走過來。第三、四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來。轉(zhuǎn)句“平身不敢輕言語”,詩人的詩路急轉(zhuǎn),說公雞一生不敢隨便啼叫,此句的氣色收斂,還很低調(diào),尤其“不敢”一詞,用的很貼切,此句是全詩中最難寫的一句,為第四句的結(jié)句做了無法替代的鋪墊,當我們讀到“一叫千門萬戶開”時,才突然醒悟過來,原來第三、四句在說公雞具備的美德和權(quán)威。第三、四句又是運用了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使兩句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

  所以,全詩一氣呵成,大氣有余,藝術(shù)手法老道。先是大白和大紅的色彩強烈對比;后是氣勢上的強烈對比。在詩歌的感情表現(xiàn)上,四句分別是“放、放。收、放”。寫豪放的詩歌,最難寫的就是在感情豪放的詩句中,如何安排感情收斂的詞句,與豪放的詞句作對比,提高豪放的效果。

畫原文賞析13

  畫雞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古詩簡介

  《畫雞》 是明代詩人唐寅為自己的畫作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了公雞的威武,寫出了它的高潔。把雞這種家禽的神態(tài)氣質(zhì)和報曉天性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它平時不多說話,但一說話大家都響應,由此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抱負,從此詩還可看出詩人“不避口語”的寫詩特點,富有兒歌風味。

  翻譯/譯文

  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特別剪裁,雄雞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糾糾地走來。

  它平生不敢輕易鳴叫,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注釋

 、俨茫翰眉,這里是制作的意思。

 、趯ⅲ褐~,用在動詞和來、去等表示趨向的補語之間。

 、燮缴浩剿兀匠。

  ④輕:隨便,輕易。

 、菅哉Z:這里指啼鳴,喻指說話,發(fā)表意見。

  ⑥一:一旦。

 、咔чT萬戶:指眾多的人家。

  創(chuàng)作背景

  《畫雞》是明代中后期時詩人為自己所畫的一只大公雞所提的詩,詩人畫完這只高昂的公雞后寫好這首詩,在當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泛濫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暢的詞語描繪了畫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頂通紅的公雞。

  賞析/鑒賞

  《畫雞》是一首題畫詩,描繪了雄雞的優(yōu)美高潔的形象,贊頌了輕易不鳴,鳴則動人的品格,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懷。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這是寫公雞的動作、神態(tài)。頭戴無須剪裁的天然紅冠,一身雪白,興致沖沖地迎面走來。詩人運用了描寫和色彩的對比,勾畫了一只冠紅羽白、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公雞。起句的“頭上紅冠”,從局部描寫公雞頭上的大紅冠,在這第一句里,詩人更著重的是雄雞那不用裝飾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詩人稱頌這種美為“不用裁”。承句“滿身雪白”又從全身描寫公雞渾身的雪白羽毛。狀物明確,從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積的白色(公雞)與公雞頭上的大紅冠相比,色彩對比強烈,描繪了雄雞優(yōu)美高潔的形象。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這是寫公雞的心理和聲音。詩人擬雞為人揭開了它一生中不敢輕易說話的心理狀態(tài),它一聲嗚叫,便意味著黎明的到來。它一聲嗚叫,千家萬戶都要打開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捌缴聿桓逸p言語”,詩人的.詩路急轉(zhuǎn),說公雞一生不敢隨便啼叫,此句的氣色收斂,還很低調(diào),尤其“不敢”一詞,用的很貼切,為第四句的結(jié)句做了鋪墊,并對下句有反襯效果。后兩句用擬人法寫出了雄雞在清晨報曉的情景,動靜結(jié)合,運用了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使兩句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樹立了雄雞高偉的形象,表現(xiàn)了公雞具備的美德和權(quán)威。

  這首詩,詩人表達含蓄又不失些許豪放之情,借助詩中的雪白大公雞表達了自己渴望成為時代先驅(qū)者的遠大志向。

畫原文賞析14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史,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譯文

  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注釋

  署:衙門。

  年伯:古稱同榜考取的人為同年,稱“同年”的父輩為年伯。

  中丞:清代將巡撫稱為中丞。

  衙齋:官衙中供官員居住和休息之所。

  蕭蕭:擬聲詞,形容草木搖動聲。

  些小:很小,這里指官職卑微。

  吾曹:我們。

  關(guān)情:牽動情懷。

  賞析:

  濰縣:今屬山東省。年伯:古稱同榜考取的人為同年,稱同年的父輩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銀河,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乾隆年間,曾任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故稱“中丞”。衙齋:官衙中的書齋。些小:指官職卑微。吾曹:我們。關(guān)情;關(guān)心。

  【鑒賞】

  鄭板橋善畫善書,尤喜畫竹,故而他的題畫詩也大多以頌竹為主題,譬如這一首。

  首句即點明自己的.身份,“衙齋”即官邸,“蕭蕭”說明周遭環(huán)境優(yōu)雅,同時也緊扣畫竹的主題。次句由竹葉聲響聯(lián)想到民間疾苦,一個“疑”字道出了詩人的愛民之心與勤政之意。第三句是說自己官職卑微,只是一個小縣吏,然而只要是有關(guān)民眾的,事無巨細,都會放在心上!耙恢σ蝗~”表面上看還是詠竹,實際比喻民間疾苦。

  由于此詩是題畫詩,因而詩人從竹入手,托物言志,表達了做好民眾父母官的心聲;又由于畫是送給上司巡撫大人的,故不有幾分勸勉之意。詩歌語言質(zhì)樸,比喻的手法穿插類同,使全詩具有一種虛實相間的效果,更見意味深長。

畫原文賞析15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翻譯/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

  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斗艷,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注釋

  ⑴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⑵驚:吃驚,害怕。

  賞析/鑒賞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節(jié),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guī)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遠看山有色

  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chǎn)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shù)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于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并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舍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gòu)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jié)里盡情的開放,并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后,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里面。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于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后的能夠寄托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恒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于虛幻。

【畫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畫原文及賞析03-07

《畫雞》原文賞析12-19

畫雞原文及賞析04-27

《畫雞》原文賞析10-24

畫雞原文,賞析12-07

畫菊原文賞析10-22

《畫雞》原文及翻譯賞析11-03

(熱)《畫雞》原文賞析10-24

寒菊/畫菊原文、賞析08-05

詠畫扇詩原文及賞析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