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

時間:2024-02-27 19:32: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1

  書

  李嶠〔唐代〕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河圖八卦出,洛范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云骨氣馀。

  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譯文:

  池邊鳥雀聲稀環(huán)境靜謐閑適,依著欄桿細細品評著書簡上的文字。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起始源頭,洛河的存在才導(dǎo)致了《洛書》的出現(xiàn)。垂露圓渾有力,一筆一劃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勁暗藏期間。請你仔細觀察每一個筆畫,每一寸都是圓渾流暢、筋骨俱備。

  注釋:

  削簡:古時削薄竹木成片,用以書寫。后用以泛稱書寫﹑撰述。龍文:喻雄健的文筆。河圖:儒家關(guān)於《周易》卦形來源的傳說。洛范:垂露:書法術(shù)語。書寫直畫的.一種形態(tài)。其收筆處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入木: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

  李嶠:

  李嶠(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2

  原文:

  寄校書七兄/送韓校書

  唐代:李冶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譯文: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

  我百無聊賴地居住在烏程,虛度光陰,轉(zhuǎn)眼又到了年終。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七兄啊,你在蕓閣那樣清冷的地方供職,不知你的寂寞該是怎樣的情形?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滔滔的江水裹挾著你的仙舟遠去,天上的寒星伴隨著你的使車前行。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你路過大雷岸時,不要忘記像鮑照一樣,給我寄幾個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注釋:

  無事烏程縣,蹉(cuō)跎(tuó)歲月余。

  校書:即校書郎,官名,掌管整理圖書工作的。七兄:名不詳,當(dāng)時任校書郎。烏程縣:在今浙江湖州吳興南。作者家鄉(xiāng)。磋跎:光陰虛度。歲月余:歲晚、年終。

  不知蕓(yún)閣(gé)吏,寂寞竟何如。

  蕓閣吏:即校書郎,此處代指七兄!笆|閣”即秘書省,系朝廷藏書館。因為蕓香可辟紙蠢,故藏書館稱“蕓臺”或“蕓閣”。何如:是“如何”的倒置。

  遠水浮仙棹(zhào),寒星伴使車。

  仙棹:仙人所乘之船。這里指七兄所乘之船。棹:本搖船工具,船槳。常用來代指船。寒星伴使車:過去傳說天上有使星,伴著地上的使者。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大雷岸:即《水經(jīng)》中所說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南朝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征召,由建業(yè)赴江州途經(jīng)此地。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

  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出一幅詩人百無聊賴、歲晚遲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為開啟后文相思之意作鋪墊。頷聯(lián)是寫七兄的寂寞無聊,詩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現(xiàn)了對七兄的體貼和關(guān)懷。頸聯(lián)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陸兼程,日夜趕路,凄寒孤獨。思慮七兄,慰問舟車之苦,正體現(xiàn)了詩人對七兄的深情。尾聯(lián)借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之典,寫出了對七兄的`叮囑,表現(xiàn)了對七兄的無限關(guān)切之情,語淡而情深。這首詩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經(jīng)意寫來,初似散緩,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無?嘀~;至曲終奏雅,韻味無窮,堪稱律詩中別具風(fēng)格的妙品。

  律詩起句尤難,“或?qū)芭d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fēng)卷浪,勢欲滔天!保钶d《詩法家數(shù)·律詩要法》)但作者卻只從眼前心境說起,淡到幾乎漫不經(jīng)意:“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既非興比,又非引事,甚至未點題,更談不上“突兀高遠”,發(fā)唱驚挺了。但“無事”加之“蹉跎”,自能寫出百無聊賴的心境,“歲月余”三字除寫時令(歲晚),還兼帶些遲暮之感。兩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對開啟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導(dǎo)入。

  頷聯(lián)點出“寂寞”,卻又不是在說自家了!安恢|閣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從七兄方面作想,為他的寂寞而耽憂,是何等體貼,何等多情呢。其實,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里寫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雋永。對于前一聯(lián),承接自然,同時仍是漫不經(jīng)意,連對仗都不講求,可謂不事雕琢,“不求深遠”。詩寫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開頭,其徐緩的節(jié)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無聊的氣氛,以傳相思深情。但對律詩來說,畢竟篇幅及半,進一步發(fā)展詩情的余地不多。

  頸聯(lián)一出,上述擔(dān)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贊云:“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蓋五言之佳境也!边@兩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寫水程,水“遠”舟“浮”,亦即“孤帆遠影碧空盡”也,當(dāng)是作者回憶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漢代曾以“蓬萊”(神山,傳說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蕓閣”,故此稱七兄所乘舟為“仙棹”,這樣寫來,景中又含一層向往之情。下句寫陸程,寫“星”曰“寒”,則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車”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遠水”來概述旅途風(fēng)光,寫景簡淡而意象高遠。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語,難免會有空疏之感,此聯(lián)則入景,恰好補救。其對仗天然工致,既能與前文協(xié)調(diào),又能以格律相約制,使全篇給人散而不散的感覺。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從烏程出發(fā),沿江溯行,須經(jīng)過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雷池一稱大雷。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征召,由建業(yè)赴江州途經(jīng)此地,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照妹鮑令暉是女詩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學(xué)愛好,所以他特將旅途所經(jīng)所見山川風(fēng)物精心描繪給她,兼有告慰遠思之意。

  此詩結(jié)尾幾乎是信手拈來這個典故,而使詩意大大豐富!耙蜻^大雷岸,莫忘幾行書”,由于這樣的“提示”,便使讀者從蹉跎歲余、遠水仙棹、寒星使車的吟詠聯(lián)想到那名篇中關(guān)于歲暮旅途的描寫:“渡泝無邊,險徑游歷,棧石星飯,結(jié)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嚴(yán)霜慘節(jié),悲風(fēng)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與妹書》)從而,更能具體深切地體會到“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語中,原來包含深厚的骨肉關(guān)切之情。女詩人以令暉自況,借大雷岸作書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莫忘寄書”的告語,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書言“幾行”,意重而言輕。凡此種種,都使這個結(jié)尾既富于含蘊,又保持開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于有意無意得之”的風(fēng)韻。

  這首詩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經(jīng)意寫來,初似散緩,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無危苦之詞;至曲終奏雅,韻味無窮,堪稱律詩中別具風(fēng)格的妙品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3

  原文:

  鄂州南樓書事

  宋代: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譯文: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站在南樓上倚著欄桿向四周望去,只見山光、水色連在一起,遼闊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開,飄來陣陣香氣。

  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清風(fēng)明月沒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風(fēng)從南面吹來,使人感到一片涼爽和愜意。

  注釋: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jì)荷香。

  四顧: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憑欄:靠著欄桿。十里:形容水面遼闊。芰:菱角。

  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并:合并在一起。一味涼:一片涼意。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夏夜登樓眺望的情景!懊髟隆痹谠娭衅鹆酥匾淖饔茫阂驗橛欣世实拿髟,才能在朦朧中看到難以區(qū)別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聞見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發(fā)的芬芳。特別妙的是詩的后兩句,本來只有清風(fēng)送爽,可是因為皎潔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靜,所以詩人覺得清風(fēng)帶著月光,月光就像清風(fēng),它們?nèi)诤显谝黄鹚蛠砹藳鏊褪孢m。

  欣賞這首小詩,讀者很容易忘記自身的處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樓來乘涼了。這樣的.感覺是這樣來的。先從外界景象來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樓頭清風(fēng),空中明月,遠方近處,天上地下,以南樓為中心,構(gòu)成一個高遠、清空、富有立體感的藝術(shù)境界。再從自身感受來說: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視覺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氣,是鼻子的嗅覺所感到的;清風(fēng)——夜涼,是皮膚的觸覺以及耳朵的聽覺聽感到的;而“南樓一味涼”的“味”字,還隱含著口舌的味覺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細細地美美地品嘗一般。總之,讀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膚種種器官司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種種功能,統(tǒng)統(tǒng)被調(diào)動起來,集中起來,共同參與對這南樓夜景的感覺、領(lǐng)略、體驗。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臨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這便是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詩人的藝術(shù)追求了。

  黃庭堅一生,道路崎嶇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傷,曾貶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幾個月,又被罷官司來武昌閑居。當(dāng)夜納涼南樓,眼見明月清風(fēng),無拘無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為,卻是動輒得罪,悵恨之情,于是潛滋暗長!扒屣L(fēng)明月無人管”,正是詩人這種心緒的自然流露。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4

  原文:

  獄中上母書

  明代: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yán)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fù)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yǎng)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xí)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jié)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jié)褵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nèi)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于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譯文: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yán)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fù)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yǎng)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體奉獻給父親,不能再以身體來報答母親了。自從父親離我而去,悲痛地過去了兩個年頭。怨恨慘痛越積越深,歷盡了艱難辛苦。本來希圖重見天日,以報大仇,使死者得到贈恤,生者獲得榮耀,向九泉之下的父親報告我們的成功。無奈上天不保佑我們,把災(zāi)禍集中于先朝,一支軍隊剛一起來,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義舉,我已自以為非死不可,誰知當(dāng)時不死,卻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續(xù)了兩年的生命,卻沒有一天得以孝養(yǎng)母親。以致尊貴的慈母托身于空門,生母則寄生在異姓之家。一門漂泊,活著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連上天都已知曉了。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xí)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唉!兩位母親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兒,家運衰敗,并無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眾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雖然如此,但是,就這樣吧!我的身體是父親遺給我的,我的身體是為國君所用的,為父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負兩位母親呢?但尊貴的慈母對我愛護備至,教我學(xué)禮習(xí)詩,十五年來從未改變,嫡母如此慈愛恩惠,千百年來所少有。大恩未曾報答,使我悲痛到了極點!——現(xiàn)在我只得把尊貴的慈母托付給義融姊,把生母托付給昭南妹了。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jié)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肯舍!

  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個遺腹子,那就是家門的幸運。如果不然,千萬不要另立后嗣。會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已極。節(jié)義文章像我父子這樣的有幾個呢?像西銘先生那樣地立一個不肖的后嗣,為旁人所詬罵譏笑,還不如不立為好!唉!天地是無窮無盡的,家族卻不可能永遠綿延不絕。有一日朝廷中興重建,那么,我們就能千百年地在廟中接受祭祀、供養(yǎng),又哪里只是享受麥飯豚蹄,不至成為餓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與父親在冥中一定要誅殺這個頑固愚蠢之人,決不饒恕他!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jié)褵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戰(zhàn)亂不會有停止之日。兩位母親請好好保重玉體,不要再把我掛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親將要掃平北方邊境!不要悲傷,不要悲傷!我所囑托的話,千萬不要違背。武功甥是未來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節(jié)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來供我,使我不至于成為無人祭祀的餓鬼,我的愿望就已達到了。妻子與我成婚二年以來,賢孝素來為人所深知,武功甥為我好好地看待她,這也是武功甥的渭陽之情!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nèi)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于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語無倫次,而這都是將死之時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但是,人有哪個是不死的呢?貴在死得其所。父親能成為忠臣,兒子能成為孝子。含笑歸天,完成我的分內(nèi)之事。從佛教的原理來說,一切事物本都未嘗生存,我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像破舊的鞋子一樣地不足珍惜。我只是為剛正之氣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來只是一場惡夢,報仇在于來世。我的神魂將遨游于天地之間,我對一切都毫無愧怍。

  注釋: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yán)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fù)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jī)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yǎng)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kè)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不孝:作者自稱。過去在寫給父母的信件中或祭奠父母的悼詞中,普遍地自稱“不孝(子)”。嚴(yán)君:對父親的敬稱。見背:去世。兩易春秋:換了兩次春秋,即過了兩年。作者父親在兩年前——弘光元年(年)殉國。冤酷:冤仇與慘痛。復(fù)見天日:指恢復(fù)明朝。恤死榮生:使死去的人(指其父)得到撫恤,使活著的人(指其母)得到榮封。告成黃土:把復(fù)國成功的事向祖先的墳?zāi)辜栏。鐘:聚焦虐:指上天懲罰。先朝:指明朝。一旅:指吳易的抗清軍隊剛剛崛起。夏完淳參加了吳易的軍隊,擔(dān)任參謀。齏粉:碎粉末。這里比喻被擊潰。去年之舉:指隆武二年(年)起兵抗清失敗事。吳易兵敗后,夏完淳只身流亡。自分:自料。斤斤:僅僅。菽水之養(yǎng):代指對父母的供養(yǎng)。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托跡:藏身?臻T:佛門。生母:作者生母陸氏,是夏允彝的妾。寄生:寄居。溘然:忽然。從:追隨。九京:泛指墓地。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zuò)衰薄,終鮮兄弟。淳(chún)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xí)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染兄x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雙慈:嫡母與生母。門祚:家運。終鮮兄弟:這里指沒有兄弟。推干就濕:把床上干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處,指母親撫育子女的辛勞。義融女兄:作者的姐姐夏淑吉,號義融。昭南女弟:作者的妹妹夏惠吉,號昭南。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kuài)稽(jī)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jié)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tún)蹄,不為餒(něi)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jí)頑(wán)嚚(yín),決不肯舍!

  新婦:這里指作者的妻子。雄:男孩。置后:抱養(yǎng)別人的孩子為后嗣。會稽大望:這里指夏姓大族。古代傳說,夏禹曾會諸侯于會稽。于是后來會稽姓夏的人就說禹是他們的祖先。零極:零落到極點。西銘先生:張溥,別號西銘。明末文學(xué)家,復(fù)社的領(lǐng)袖。死于崇禎十四年(公元年),無后,次年由錢謙益等代為立嗣。錢謙益后來投降了清朝。人們認為這有損張溥的名節(jié)。大造:造化,指天。茫茫:不明。中興再造:指明朝恢復(fù)。廟食:指鬼神在祠廟里享受祭祀。麥飯豚蹄:指簡單的祭品。餒鬼:挨餓的鬼。文忠:夏允彝死后,南明魯王謚為文忠公。冥冥:陰間。誅殛:誅殺。頑囂:愚頑而多言不正的人。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shēng)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áo)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jié)褵(lí)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

  武功甥:作者姐姐夏淑吉的兒子侯檠字武功。大器:大材。寒食:這里指清明節(jié),是人們上墳祭祖的時節(jié)盂蘭:舊俗的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燃燈祭祀,超度鬼魂,稱盂蘭盆會。若敖之鬼:沒有后嗣按時祭祀的餓鬼。若敖:若敖氏,春秋時楚國公族名。這一族的后代令尹子文看到族人子越椒行為不正估計他可能會給整個家庭帶來災(zāi)難,臨死前,對族人哭著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焙髞,若敖氏終于因為越椒叛楚而被滅了全族。結(jié)縭:代指成婚。渭陽情:指甥舅之間的情誼。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nèi)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xǐ)。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于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將死言善:語出《論語·泰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太虛:天。敝屣:破草鞋。氣:正義之氣,激:激發(fā)。

  賞析:

  此文共五段,第一段申訴與母訣別的原因,中間三個段分別從三個方面立下遺言,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囑咐安排家人的生活和自己的身后事,最后一段抒發(fā)與母訣別的慷慨之情。全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悲壯蒼涼,一唱三嘆,雄強恣肆,感人至深。

  首先觸動讀者的,是夏完淳“不得以身報母”的遺恨。他想到,“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xí)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這是對雙慈養(yǎng)育之恩的崇高禮贊,也越發(fā)映襯出作者“大恩未酬”的負疚之情。有道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慈母的恩惠,本來就難報于萬一,更何況夏完淳又自感“菽水之養(yǎng)無一日”。做兒子的除了自省和自責(zé)之外,看來是不可能作其他解釋了。但此書的一二兩節(jié),卻對不能“報母”的原因做了情理交融的陳述,讀來令人感佩。作者將“報國”、“殉父”與“報母”的關(guān)系串通起來加以闡述,指出:“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這就把能否真正“報母”,放到了抗清復(fù)明的民族斗爭大背景下來考察。只要“天日”尚未“復(fù)見”,殺父之“大仇”一日未報,作者就不能心安理得地承歡于雙慈的膝下。換句話說,夏完淳是以繼承父親的報國之志,來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的,他不想做一只廝守在母親身邊的碌碌無為的家雀,而要到反抗民族壓迫的斗爭風(fēng)云中,一展鴻鵠之雄圖,這才是真正的“報母”。如此情懷,中國古代的許多民族志士已用各種形式的語言鏗鏘有力地抒寫、陳述過了,而夏完淳在這封信中不是一味地明理,是寓理于真誠的、熾烈的念母之情。

  信的前兩節(jié),作者袒露了回環(huán)起伏的內(nèi)心波濤:他首先想到的是“不孝”、“不得以身報母”,但不在此多作停留,而是筆鋒一轉(zhuǎn),痛惜地回顧了“一旅才興,便成齏粉”的抗清義舉,憂國之情暫時淹沒了念母之情。他痛定思痛,覺得去年不死,竟死于今日,實在是必然中的偶然既然以身許國,遲早總是要捐軀的。以此為情感轉(zhuǎn)換的契機,他又一下子想到了雙慈,“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yǎng)無一日焉”,自己勤于王事,匆匆就是二載,卻沒有一天供養(yǎng)母親,啜菽飲水盡其歡,令人肝腸寸斷。于是,念母之心潮陡漲,“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這些難以言表的痛楚、無法消解的遺恨,一齊壅塞在筆端,逼出了第二節(jié)的“嗚呼!……何以為生”。這是感情激流凝澀的大漩,作者的內(nèi)心天平幾乎完全傾向于“哀哀八口”。但是,就在這一瞬間,報國之情又猛地突破一家之私,義無反顧地發(fā)出了“雖然,已矣”的莊嚴(yán)誓言,推出了“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的光彩論斷。至此,難解的人生命題似乎已經(jīng)解開,執(zhí)著的念母之情又趁勢抬起頭來,故有了“但慈君推干就濕……”這樣“令人痛絕”的文字,以及托養(yǎng)雙慈的不得而已的安排。

  總觀上述感情的起伏變化,可體察到:夏完淳是在“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思緒中處理情理關(guān)系的,他終于在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一如既往地把握住了人生的舵柄,恰當(dāng)?shù)貙ⅰ皥髧迸c“報母”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顯示了少年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

  正由于他毫不矯飾,自然坦蕩,所以才格外叫人感到可親、可敬、可信、可嘆。與一、二兩節(jié)相映照的是,第三節(jié)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告白母親“萬勿置后”。夏完淳之所以如此決斷,是因為他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深。那是一個大浪淘沙的年代,許多大家子弟喪失民族氣節(jié),認賊作父,已為人所詬笑,故不能輕率從事,使夏家平添不肖子孫。再者,如若“中興再造”,“我父子”一定會“廟食千秋”,那也比享受子孫們的“麥飯豚蹄”好得多這種見解,固然反映了年僅十七的夏完淳,已在大風(fēng)大浪中鍛煉得相當(dāng)成熟,但更主要的還是滿腔碧血的強有力的迸射。他已經(jīng)立下了破家報國的壯志,即使破釜沉舟、斷絕后嗣也在所不惜。所以,他在交待這一要事時口氣相當(dāng)嚴(yán)厲:“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肯舍!”

  接下來,文意偏重于安慰家人,詠嘆人生,另一側(cè)面勾勒出夏完淳的性格風(fēng)貌。他懇望雙慈保重玉體;他指望寒食盂蘭時節(jié)的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他牽掛結(jié)褵二年、賢孝素著的妻子;他以五言詩式的詠唱來抒發(fā)豪情,感悟哲理,冷對屠刀,神游天地。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5

  原文

  太尉執(zhí)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xué)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苯裼^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zhí)筆學(xué)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恐遂汩沒,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辨,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xué)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于水見黃河之大且深,于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后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xí)吏事。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yōu)游數(shù)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xué)為政。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譯文

  太尉執(zhí)事:轍生性喜好寫文章,對此想得很深。我認為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xiàn),然而文章不是單靠學(xué)習(xí)就能寫好的,氣卻可以通過培養(yǎng)而得到。孟子說:“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爆F(xiàn)在看他的文章,寬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間,同他氣的大小相稱。司馬遷走遍天下,廣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羈,頗有奇?zhèn)ブ畾。這兩個人,難道單靠執(zhí)筆學(xué)寫這種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嗎?這是因為他們的氣充滿在內(nèi)心而溢露到外貌,發(fā)于言語而表現(xiàn)為文章,自己卻并沒有覺察到。

  轍出生已經(jīng)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時,所交往的,不過是鄰居同鄉(xiāng)這一類人。所看到的,不過是幾百里之內(nèi)的景物,沒有高山曠野可以登臨觀覽以開闊自己的心胸。諸子百家的書,雖然無所不讀,然而都是古人過去的東西,不能激發(fā)自己的志氣。我擔(dān)心就此而被埋沒,所以斷然離開家鄉(xiāng),去尋求天下的奇聞壯觀,以便了解天地的廣大。我經(jīng)過秦朝、漢朝的故都,盡情觀覽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黃河奔騰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頭看到天子宮殿的壯麗,以及糧倉、府庫、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這才知道天下的廣闊富麗。見到翰林學(xué)士歐陽公,聆聽了他宏大雄辯的議論,看到了他秀美奇?zhèn)サ娜菝玻膶W(xué)生賢士大夫交游,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匯聚在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稱冠天下,全國人依靠您而無憂無慮,四方各少數(shù)民族懼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內(nèi)像周公、召公一樣輔君有方,領(lǐng)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樣御敵立功。可是我至今還未見到您呢。

  況且一個人的學(xué)習(xí),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學(xué)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轍這次來,對于山,看到了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對于水,看到了黃河的深廣;對于人,看到了歐陽公;可是仍以沒有謁見您而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夠一睹賢人的豐采,就是聽到您的一句話也足以使自己心雄志壯,這樣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壯觀而不會再有什么遺憾了。

  轍年紀(jì)很輕,還沒能夠通曉做官的事情。先前來京應(yīng)試,并不是為了謀取微薄的俸祿,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歡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賜還鄉(xiāng),等待吏部的選用,使我能夠有幾年空閑的時間,將用來更好地研習(xí)文章,并且學(xué)習(xí)從政之道。太尉假如認為我還可以教誨而屈尊教導(dǎo)我的話,那我就更感到幸運了。

  寫作背景及主題

  公元1056年,蘇軾、蘇轍兄弟隨父親去京師,在京城得到了當(dāng)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第二年,蘇軾、蘇轍兄弟高中進士,“三蘇”之名遂享譽天下。蘇轍在高中進士后給當(dāng)時的樞密使韓琦寫了一封信,這就是《上樞密韓太尉書》。

  關(guān)于本文的主題,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蘇轍想通過這封書信拜見韓太尉。如果再深入一步問,蘇轍拜見韓太尉的目的何在呢?原來,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轍與其兄蘇軾試禮部中第,后又參加制科考試,因直言時政得失,得罪當(dāng)?shù),故被列為下等,授商州軍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辭職不去。時韓琦任樞密使,可謂位尊權(quán)重。蘇轍想通過這封信來打動韓琦,從而得到他的接見和賞識,進而希望韓琦能在仕途上對自己有所幫助。也就是說,蘇轍寫此文的目的并非是要和太尉韓琦探討做文之道,而是為自身仕途著想。但這一點卻被后人有所忽視,而只抓住蘇轍在文中提出的'“文氣說”大做文章。

  作者簡介

  蘇轍(1039~1112) 北宋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與蘇軾一起中進士。不久因母喪,返里服孝。嘉□六年,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當(dāng)時因“奏乞養(yǎng)親”,未任官職,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寧三年(1070)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zé)新法。熙寧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zhǔn),牽連被貶,監(jiān)筠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當(dāng)政,他被召回,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進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權(quán)吏部尚書,出使契丹。還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zhí)掌朝政。元□八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紹圣元年(1094),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責(zé)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后又貶循州等地。崇寧三年(1104),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筑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死后追復(fù)端明殿學(xué)士,謚文定。

  蘇轍生平學(xué)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xué)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如《新論》(上)說“當(dāng)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亂而不至于危,紀(jì)綱粗立而不舉,無急變而有緩病”,分析當(dāng)時政局,頗能一針見血!渡匣实蹠氛f“今世之患,莫急于無財”,亦切中肯綮。史論同父兄一樣,針對時弊,古為今用!读鶉摗吩u論齊、楚、燕、趙四國不能支援前方的韓、魏,團結(jié)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敵而后方安樂腐敗的現(xiàn)實!度龂摗穼渑c劉邦相比,評論劉備“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也有以古鑒今的寓意。

  蘇轍在古文寫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張。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說:“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xué)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認為“養(yǎng)氣”既在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廣闊的生活閱歷。因此贊揚司馬遷“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他的文章風(fēng)格汪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氣。例如《黃州快哉亭記》,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于汪洋澹泊之中貫注著不平之氣,鮮明地體現(xiàn)了作者散文的這種風(fēng)格。

  蘇轍的賦也寫得相當(dāng)出色。例如《墨竹賦》贊美畫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態(tài)寫得細致逼真,富于詩意。

  蘇轍寫詩力圖追步蘇軾,今存詩作為數(shù)也不少,但較之蘇軾,不論思想和才力都要顯得遜色。早年詩大都寫生活瑣事,詠物寫景,與蘇軾唱和之作尤多。風(fēng)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晚年退居潁川后,對農(nóng)民生活了解較多,寫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現(xiàn)實生活較為深刻的詩。抒寫個人生活感受之作,藝術(shù)成就也超過早期,如《南齋竹》:“幽居一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閑。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見舊溪山。”意境閑澹,情趣悠遠。蘇轍于詩也自有主張。他的《詩病五事》以思想內(nèi)容為衡量標(biāo)準(zhǔn),對李白、白居易、韓愈、孟郊等都有譏評。如說李白“華而不實”,說“唐人工于為詩而陋于聞道”,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蘇轍著有《欒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活字本。又,《欒城應(yīng)詔集》12卷,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

  樞密韓太尉,即韓琦。當(dāng)時掌管全國軍事,相當(dāng)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職,故稱之。當(dāng)年,蘇轍考中進士之后,未得見身居要職、詩文并擅的韓琦,就寫了這封才氣橫溢的自薦信求見。

  寫這封請謁書時,蘇轍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節(jié)未顯,怎樣才能說動名滿天下的韓琦呢?聰敏的蘇轍沒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諛,而是獨從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細語,一落筆便純是一片奇氣”(金圣嘆),一路跌宕蓄勢,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謁求進之事納入文學(xué)活動的范圍,顯得高雅拔俗,這不能不讓韓琦對這位初出茅廬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蘇轍提出的“文氣說”,強調(diào)后天實踐對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關(guān)于“文氣”的文學(xué)理論,九百多年來,這篇佳作一直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6

  原文:

  書琵琶背

  五代:李煜

  侁自肩如削,難勝數(shù)縷絳。

  天香留鳳尾,余暖在檀槽。

  譯文:

  侁自肩如削,難勝數(shù)縷絳。

  她肩細若削成,幾乎纖麗到了難以承受數(shù)條絲帶的地步。

  天香留鳳尾,余暖在檀槽。

  身上獨特的香味依然留在琵琶的鳳尾里,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里也還殘留著她懷抱時的余溫。

  注釋:

  侁(shēn)自肩如削,難勝數(shù)縷絳(tāo)。

  琵琶: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侁:行貌。肩如削: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眲伲航闷稹={:用絲編織的帶子。

  天香留鳳尾,余暖在檀(tán)槽(cáo)。

  天香:芳香的美稱。鳳尾:指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其形如鳳尾。檀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以檀木做成。后也用以代指琵琶。

  賞析:

  這是作者為悼念亡妻昭惠皇后周娥皇而作的悼亡詩。此詩寫出了作者見物思人,回憶起妻子生前彈琵琶的樣子,表達了作者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全詩巧用想象、虛實結(jié)合等藝術(shù)手法,描寫細膩,生動感人。

  首琵琶是周后的公公李璟贈給周后的,是李璟對兒媳超凡絕倫的彈奏藝術(shù)的獎賞,是周后生前的心愛之物。其次,它是周后臨終前贈給丈夫李煜的絕別之物,是周后音容笑貌的化身,李煜對此珍重異常。

  看見愛妻生前喜歡的琵琶,李煜自然就想到愛妻生前演奏琵琶的模樣,她肩細如削,身上的絲帶索索作響,讓人沉醉!皝曜约缛缦鳎y勝數(shù)縷絳。”這兩句對妻子彈奏琵琶的描寫十分細膩,猶如人在眼前,琵琶聲聲聲入耳。

  后兩句詩尤其富有意味!疤煜懔豇P尾”是實寫,寫詩人確確實實嗅到了琵琶上愛妻的余香;“余暖在檀槽”則是虛寫,是詩人自己的想象;秀敝g,李煜感到愛妻仿佛剛彈奏一曲,琵琶上還殘留她的余溫。檀槽上其實不可能有余溫了,但李煜忽覺此情此景才剛剛發(fā)生,事實卻是這水不可能重來。淚霧散去,出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只是這冰冷的琵琶,真情由此而出。

  妻子死后,人去樓空,睹物思情,尋常的小物件也能勾起往日的綿綿情思。可以想象,他獨自一人拿著琵琶,輕輕撫摸,那琵琶上似乎都還遺留著妻子的芬芳和溫暖。李煜用非常豐富的細節(jié)來表達無盡的哀思,無一句談及思念,而思念已在細節(jié)間展露無遺。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7

  (一)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2,古來共談3。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4。青林翠竹5,四時俱備6。曉霧將歇7,猿鳥亂鳴8;夕日欲頹9,沉鱗競躍10。實是欲界之仙都11。自康樂以來12,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13。

  (二)注釋譯文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字詞注釋】

  1、答:回復(fù)。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談:共同談賞的。

  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6、四時:四季。俱:都。

  7、歇:消。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11、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三個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xué)家。

  13、復(fù):又。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三)作品鑒賞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jié)構(gòu)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于耳;形態(tài)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實是欲界之仙都”,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后呼應(yīng),上下貫通。就是最后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統(tǒng)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dāng),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跋θ沼j”,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jié)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蕩,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并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xiàn)出多么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觸,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dāng)高的美學(xué)價值的文學(xué)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8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蒙沖一作:艨艟)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釋

  蒙沖: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

  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

  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賞析

  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為避權(quán)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干、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雙林寺側(cè)的`武夷堂講學(xué)。應(yīng)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xué),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并為吳氏兄弟創(chuàng)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這是組詩的第二首。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xué)習(xí)有關(guān)的道理。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其中的“蒙沖”也寫作“艨艟”。因為“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蒙沖巨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巨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diào)藝術(shù)靈感的勃發(fā),足以使得藝術(shù)創(chuàng)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chuàng)作藝術(shù)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忽然有了心得后寫下來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xué)的大師。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9

  原文:

  書文山卷后

  宋代:謝翱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

  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譯文: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

  我的魂魄似乎已飛到萬里外追隨您而去,無奈生死之間宛如天地相隔一幽一明。

  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真遺憾不能跟您一起去死,而今活著也如同沒有了生命。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

  您的一顆丹心仍郁結(jié)不散,盡灑的熱血卻已化為碧青。

  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找不到地方盡情揮灑我的淚水,而今我只好遁跡山林隱姓埋名。

  注釋: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gé)幽明。

  文山卷:文天祥的詩集。文山:文天祥,號文山。卷:這里指詩文集。幽:指陰間。明:指人間。

  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

  丹心:赤誠的心。渾:全。

  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無處:因已亡國,領(lǐng)土已盡屬元朝,故云?埃嚎,能。

  賞析:

  此詩以文天祥的死訊開篇,首聯(lián)寫文天祥的魂魄飛越千山萬水,從遙遠的燕京回到南方;頷聯(lián)中詩人將自己的“死”、“生”與文天祥作比較;頸聯(lián)承接頷聯(lián)的蘊藉之意,借用典故正寫文天祥的忠貞愛國;尾聯(lián)寫現(xiàn)實處境并表達自己的心志。全詩情感真摯,凄婉哀涼,以白描見長,字字用血淚凝成,讀之令人泣下。

  起句劈空而來,寫文天祥在歷盡磨難之后的壯烈犧牲。文天祥殉國的不幸消息傳來,謝翱肝膽俱裂,痛不欲生。但作者并不簡單敘述自己悲痛欲絕的心情,而是寫自己在噩耗傳來后的極度痛苦和迷亂中,突然產(chǎn)生了一個強烈的愿望,要飛越千山萬水,到萬里之外的北國去和死者見面。分別久長,思念深切,因此在乍一聽見英雄的死訊后,產(chǎn)生了這樣的愿望,看來奇特,其實也是很自然的。“飛”,寫出了作者心情的焦灼不安。明知對方已經(jīng)死去但仍希望見面,這里頭有多少癡情,多少渴望!“魂飛萬里程”,這是從比悲痛更深的層次落墨的,即所謂“透過一層”的`寫法。

  次句承上而來,卻又急轉(zhuǎn)直下。當(dāng)精魂不辭萬里之遙,跋山涉水,到達北國之后,卻又“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在深深的悲哀和失望中,夢魂猛醒過來,原來所知已物化,幽明隔絕,再無相見之時。這是何等痛心的事,對飛越萬里的精魂來說,無異于一聲晴天霹靂。然而這是嚴(yán)酷的事實!帮w”的急切和“隔”的絕望,在這里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照。

  詩人悲不能已,痛哭著迸出了下面兩句:“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敝页妓赖闷渌约浩埱彝瞪,了無意趣。這兩句用“死”、“生”二字所組成的奇特對偶句,蘊蓄著極深摯的感情,格外哀切動人。

  第三聯(lián)轉(zhuǎn)向正面寫文天祥,進一步抒發(fā)哀痛心情!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表明心跡、充滿正氣的詩句。如今,耿耿丹心仍在,而英雄卻帶著未酬的壯志,含恨離開了人世。唯其丹心未化,愈覺其碧血先成的可悲可嘆;唯其碧血先成,愈覺其丹心未化的可歌可泣。這聯(lián)寫文天祥,仍歸結(jié)于自己的悼念之情,感情郁結(jié)而悲壯。

  尾聯(lián)推進一層。痛苦是需要發(fā)泄的,尤其是郁結(jié)已久之情。然而在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中,竟然沒有可以發(fā)泄自己感情之處。傷心之淚,未能明流,只得暗吞。懂得了詩人“無處堪揮淚”的難以言說的隱痛,在此后多年中,他浪跡四方,“每至輒感哭”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末句委婉地表示決心,將埋名隱姓,遁跡山林,決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語氣平和,但忠憤抑郁之氣仍勃勃于言意之表。

  《書文山卷后》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抒寫深沉的家國興亡之痛。由聞知死訊、渴求重見到死生相隔、無緣重逢;再由壯志未酬、血沃大地,到無處揮淚,決心歸隱,百轉(zhuǎn)千回,從深處著筆,寫到至情處,不辨是詩是淚。作者本以工于錘煉著稱,這首詩卻以白描見長,字字用血淚凝成,讀之令人泣下。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10

  原文:

  冬宵寒且永。

  夜漏宮中發(fā)。

  草白靄繁霜。

  木衰澄清月。

  麗服映頹顏。

  朱燈照華發(fā)。

  漢家方尚少。

  顧影慚朝謁。

  譯文:

  冬天夜晚冷又長,宮中傳出更鼓響。

  白草茫茫蒙濃霜,木葉蕭疏冷月朗。

  華服映我衰頹容,紅燈照我白發(fā)蒼。

  正當(dāng)朝廷尚年少,上朝不禁顧影傷。

  注釋:

  永:長。夜漏:漏,漏壺,古計時器。壺有浮箭,上刻符號表時間,晝夜凡百刻,在晝謂之晝漏,入夜謂之夜漏。意為夜間的時刻。此處夜漏是指報更的鼓聲,即漏鼓。

  靄:霜霧迷茫的樣子。澄,澄清明朗的樣子。

  尚少:用漢代顏駟不遇的`典故。謂老于郎署,喻為官久不升遷。

  賞析:

  此詩大約作于天寶元年(742年)前后。李林甫當(dāng)政時,王維作為張九齡起用之人,因而在政治上受到壓抑,眼見年華流逝,老之將至,卻依然位居人下,而那些投靠李林甫的年輕無行文人卻青云直上,心中不勝感慨,而作此詩。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11

  原文: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dāng)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當(dāng)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狈教曝懹^、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俱滅而共亡,無馀處矣。予故嘗曰:“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鼻姨煜轮蝸y,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嗚呼!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唐之末路是已一作:矣)

  注釋:

 。1)挾(xié):擁有。

 。2)崤(xiáo):崤山,在河南洛寧縣西北。

  (3)澠(miǎn):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西。崤山、澠池都在洛陽西邊。

 。4)受兵:遭戰(zhàn)爭之苦。

 。5)開館列第:營建公館府邸。

 。6)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國時期)。

 。7)候:征兆。

  (8)徒然:白白地。

  (9)進于朝:被朝廷提拔任用。

 。10)治忽:治世和亂世。

  翻譯:

  洛陽地處全國的中部,擁有崤山、澠池的險阻,算是秦川、隴地的咽喉,又是趙、魏爭著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諸侯必爭之地。天下如果經(jīng)常太平無事也就罷了,一旦有戰(zhàn)事,那么洛陽總是首先遭受戰(zhàn)爭。為此我曾說過:“洛陽的興盛和衰敗,是天下太平或者動亂的征兆啊!

  正當(dāng)唐太宗貞觀、唐玄宗開元盛世時,公卿貴族、皇親國戚在東都洛陽營建公館府第的,號稱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動亂而流離失所,接著是五代的慘痛破壞,那些池塘、竹林、樹木,被兵車踐踏,變成一片廢墟。高高的亭閣、寬大的樓臺,被戰(zhàn)火焚燒,化成灰燼,跟唐朝一起灰飛煙滅,沒有留下一處。我因此曾說:“館第園林的繁盛或毀滅,就是洛陽興旺或衰敗的征兆啊!

  況且天下的太平或動亂,從洛陽的興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陽的興衰,又可以從館第園林的'興廢看到征兆,那么《洛陽名園記》這作品,我難道是徒勞無益、白費筆墨的嗎?

  唉!公卿大夫們現(xiàn)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縱一己的私欲,為所欲為,卻忘掉了國家的太平或動亂的大事,想以后退隱了再享受這種園林之樂,能辦得到嗎?唐朝最后覆滅的情形就是前車之鑒啊!

  賞析:

  全文從洛陽處天下的險要寫起——洛陽居于中原,依仗崤、澠之險峻,是秦、隴、趙、魏問的要道,所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而強調(diào)洛陽的盛衰是天下治亂的標(biāo)志。第二層以唐朝貞觀、開元之間高官貴族興建千余所公卿名園的史實,論述“園圃的興廢是洛陽盛衰的標(biāo)志”,最后更進一步推論“園圃的興廢是天下治亂的標(biāo)志”。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12

  與薛壽魚書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孫必欲推而納之于必朽之處,此吾所為悁悁而悲也。夫所謂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醫(yī),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锥罂梢圆恍,則宇宙間安得有此紛紛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醫(yī)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祿③。仆方思輯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來墓志無一字及醫(yī),反托于與陳文恭公講學(xué)云云。嗚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傳矣,朽矣!

  夫?qū)W在躬行,不在講也。圣學(xué)莫如仁,先生能以術(shù)人其民,使無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xué)也,素位而行,學(xué)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則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則甚陋。今執(zhí)逮之人而問之曰:“一瓢先生非名醫(yī)乎?”雖子之仇,無異詞也。又問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學(xué)乎?”雖子之戚,有異詞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傳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傳先人,得毋以“藝成而下”⑤之說為斤斤乎?不知藝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藝非道?貌襲之,道藝兩失。醫(yī)之為藝,尤非易言,神農(nóng)始之,黃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領(lǐng)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醫(yī)絕矣,惟講學(xué)一流轉(zhuǎn)未絕者,何也?醫(yī)之效立見,故名醫(yī)百無一人;學(xué)之講無稽。故村儒舉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無一人之上,而反賤之于舉目皆是之中,過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篤,爾時雖十周、程、張。朱何益?而先生獨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為不朽之人也。慮此外必有異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壽世者,輯而傳焉,當(dāng)高出語錄陳言萬萬。而乃諱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學(xué)中未必增一偽席,而方伎中轉(zhuǎn)失一真人矣。豈不悖哉!

  (選自《小倉山房文集》,有刪節(jié))

  【注】①此文是袁枚寫給名醫(yī)薛雪(號一瓢)之孫薛壽魚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評價薛雪,批評了當(dāng)時重理學(xué)輕技藝的社會風(fēng)氣。②若:和,同。③不祿:死的委婉說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藝成而下:語出《禮記·樂記》“德成而上,藝成而下”。⑥周、程、張、朱:即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均為理學(xué)家。⑦刀圭:用來量取藥末的器具,代指藥物。

  參考譯文:

  天生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兒子或是孫子卻一定要把他推入必然朽滅的地方!這就是我憂憤地悲傷的原因啊!所謂不朽的人與事物,并不一定光是周公、孔子這樣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后弈的射技、弈秋的棋藝、俞拊的醫(yī)術(shù),都是可以不朽的。假使一定要等到出了周公、孔子這樣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的話,那么古往今來的人間哪里能夠有如此眾多的周公、孔子這樣的人呢?!

  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醫(yī)生,在活到高壽的時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著要收集記述他的概要事跡,用來使他永傳不朽,可沒想到你寄來的墓志銘中竟然沒有一個字涉及醫(yī)學(xué),反而把他依附到了陳文恭先生講論理學(xué)一類的事情當(dāng)中什么什么的。唉!從此一瓢先生就要不被傳揚了!要淹沒了!

  任何學(xué)問都貴在身體力行,而不在于口頭講論。神圣的學(xué)問沒有哪一種比得上仁學(xué)的了,先生能夠憑著他的醫(yī)術(shù)施愛于大眾,使他們沒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這就是孔子的“老人,要使他們晚年安心;年輕人,要使他們歸向仁學(xué)”的學(xué)問!從自己的現(xiàn)實地位和情況出發(fā)去實踐仁學(xué),有什么比這更為高尚呢?!那么何必舍棄這個去追求別的東西呢!王,陽明功勛卓著,胡世寧還譏笑他多了一項講論理學(xué)的事情;文恭先生又照樣去從事它,在我的心里依舊認為是不對的。然而,文恭,是位高官;你的祖父,是位平民。高官要是借助平民來抬高自己,名聲就會很好;可是平民要是依仗高官來使自己也顯得地位尊貴,就太淺薄了。如果拉住路上的人然后問他說:一瓢先生不是名醫(yī)嗎?即使你的仇人,也沒有不同的意見;又問他說:一瓢先生大概是位理學(xué)家吧?即使你的親人,也有不同的意見。你不用人們都相信的事實給先人立傳,卻用人們都懷疑的事實給先人立傳,只怕是因于“技藝上的成就位次在下”的說法而去做那計較名位的事了吧?!不知道技藝就是仁道中有實踐特點的學(xué)術(shù)!精心地探求技藝,哪種技藝不屬于仁道?!表面上符合仁道,仁道和技藝兩者都會被丟棄。燕王噲和子之哪曾沒有依托堯舜禪讓的故事來宣揚高尚?!可是最終卻被木匠與造車之人所嘲笑。醫(yī)術(shù)作為一門技藝,尤其不能輕易談?wù);神農(nóng)氏開創(chuàng)了它,黃帝光大了它,周公讓家宰兼管著它,其中的道理一直通向神圣的'境地。如今天下的名醫(yī)絕跡了,只有講論理學(xué)這一類的人仍然沒有絕跡的原因是什么呢?醫(yī)療的效果會立即表現(xiàn)出來,所以名醫(yī)在一百個醫(yī)生中也沒有一個;理學(xué)講論之時沒有依據(jù),所以淺薄的儒生到處都是。你不把先人尊奉到百無一人的人物當(dāng)中,卻反而使他被貶低到了到處都是的人們當(dāng)中,真是大錯特錯!

  我從前曾經(jīng)患了病、病得很重,生命已處于危險之中,那時即使有十位周敦頤、程顥程頤和張載、朱熹這樣的理學(xué)家又有什么幫助?!可是先生獨獨能用一藥物使我活命,這就是我從心里折服而且實在地認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舷氪送庖欢ㄓ锌梢杂脕砭戎廊、可以用來使世人長壽的奇特醫(yī)案和良方,要是記述下來并使之流傳下去,定會高出程朱“語錄”中的陳腐言論極其之多?墒悄憔谷患芍M而不愿宣揚,甘心舍棄你祖父神奇的醫(yī)學(xué)成就而把他依附到臭腐的理學(xué)之中。這樣,在理學(xué)界未必能夠增加一個虛假的席位,但醫(yī)學(xué)界卻反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人物了。難道不荒謬嗎?!難道不令人感到痛惜嗎?!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13

  原文:

  題弟侄書堂

  唐代: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fēng)。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譯文: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為什么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yǎng),我還是與往常一樣,盡管外面已經(jīng)戰(zhàn)亂紛紛。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fēng)。

  故鄉(xiāng)雖然飽受戰(zhàn)亂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釋: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何事:為什么。居窮道不窮: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yǎng)。亂時:戰(zhàn)亂時期。靜時:和平時期。

  家山雖在干戈(gē)地,弟侄常修禮樂(yuè)風(fēng)。

  家山:家鄉(xiāng)的山,這里代指故鄉(xiāng)。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兩種武器,這里代指戰(zhàn)爭。禮樂:這里指儒家思想。禮,泛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體系。樂,音樂。儒家很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yàn)池中。

  案:幾案。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duò)寸功。

  惰:懈怠。

  賞析:

  全詩前句諄諄教誨,年輕時不要怕經(jīng)歷辛苦磨難,只有這樣才能為終身事業(yè)打下基礎(chǔ);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費光陰,說明了一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辯證道理。這首詩語言上通俗淺近,平易自然,通讀全詩,沒有一難解字句,質(zhì)樸之至,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毫無半點雕琢痕跡。

  首聯(lián)先敘侄子雖未入仕卻能于世道紛亂之時謹守禮道,勤奮修業(yè)。詩人以此來刻畫書堂主人獨特的精神風(fēng)貌,贊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規(guī)范,重視修身立德,“家山雖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禮樂風(fēng)”。對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學(xué),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

  頸聯(lián)則由人寫到書堂之景: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視覺與聽覺相結(jié)合,我們可以想見其弟侄伏案苦讀、硯池墨耕的情形。

  尾聯(lián)是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時光、學(xué)業(yè)。

  這首詩語言上通俗淺近,平易自然,通讀全詩,沒有一難解字句,質(zhì)樸之至,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毫無半點雕琢痕跡,令你不能不佩服詩人的藝術(shù)之高超。這是就全篇來說的,若就其佳句來說,真如行山陰道上,令人應(yīng)接不暇!按爸裼皳u書案上,野泉聲人硯池中”,寫景詩句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卻又自然曉暢。同時,這首詩的`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體現(xiàn)的是杜荀鶴的一個顯著藝術(shù)特征。杜荀鶴是唐末時一位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詩學(xué)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為宗旨,注重弘揚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14

  原文:

  書端州郡齋壁

  宋代: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譯文: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剛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則。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茂盛的樹干終成棟梁之材,柔韌的好鋼也不愿枉道而行。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糧倉貯存充足那些鼠雀兔狐之輩可高興了,貯存不充足時那些貪官污吏就發(fā)愁。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在這方面歷史上留下了許多的教訓(xùn),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

  注釋: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端州:宋州名,治所在今廣東省肇慶市。包拯曾任端州知州?S:郡守的府第。直道:正直之道。

  秀干終成棟(dòng),精鋼不作鉤。

  秀干:茂盛的樹干,喻指優(yōu)秀的`人才。棟:屋中的正梁,此喻擔(dān)當(dāng)國家重任的人。不作鉤:不作彎曲的鉤子,意思是說不愿枉道而行。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倉充:糧倉貯存充足。此喻引起腹心貪欲的財寶。鼠雀:指貪官污吏。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yí)來者羞。

  貽:留給。來者:后人。

  賞析:

  這首詩主要講述包拯為官不屈不撓,一身正氣的事跡。首聯(lián)寫為人處世之道;頷聯(lián)進一步寫為人處世之道是“直”;頸聯(lián)寫除暴安良;尾聯(lián)寫接受史書留下的教訓(xùn),決不給后人留下恥笑的把柄。這首詩字字如鋼,句句瀝血,令后學(xué)振奮,令巧偽蒙羞。

  首聯(lián)寫為人處世之道:治理世事以清廉無私為根本,為人處世以剛直不阿為準(zhǔn)則。

  頷聯(lián)進一步寫“直”:只有筆直挺拔的樹干,才能終成棟梁之材;純正的精鋼,寧折不彎,決不被外力折服。作者以“秀千”、“精鋼”自比,是自勉自勵,也是自負自信,很有力度。

  頸聯(lián)寫除暴安良。先寫鼠雀之“喜”,是縱;后寫兔狐之“愁”是擒。而鏟除這些貪官污吏、害民之徒的根本辦法,就是“草盡”,即拆除屏障,消滅他們賴以生存和為非作歹的條件,他們就無法逞兇了。

  尾聯(lián)寫接受史書留下的教訓(xùn),決不給后人留下恥笑的把柄。言外之意是要光耀青史,流芳千古。

  這首題壁詩,可以認為是包拯身體力行的座右銘。詩作持重剛健,嚴(yán)謹有力,質(zhì)樸無華,擲地作金石聲,充滿堂堂正正之氣,磊磊落落之情。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15

  原文: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唐代:柳宗元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

  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譯文: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你處在臨蒸,也用不著嘆息身處在炎熱的南方,秋天到來時還有幾行大雁到你那里棲息。

  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勢像劍戟般高聳;像牂牁,南流的水像開水一樣滾燙。

  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

  正是淅瀝的蘆葦含著秋霧的時候,也正是玲瓏的橘柚透著夕陽的色澤之際。

  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我雖然不是江南白蘋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這首詩,來表達對瀟湘水邊的你的遙遠祝福。

  注釋: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臨蒸:衡陽舊名,縣城東傍湘江,北背蒸水。炎方:南方炎熱之地。雁幾行:衡陽有回雁峰,相傳每年秋天大雁南飛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飛。這里一則勸慰盧衡州莫嘆南方之炎熱,一則詢問秋來大雁來衡的景況。

  林邑(yì)東回山似戟(jǐ),牂(zāng)牁(kē)南下水如湯。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臨驥州,在今越南境內(nèi)。戟:古兵囂的一種,長桿頂端裝有月牙形的'利刃。牂牁:古郡名,轄境約當(dāng)今貴州大部、云南東部,廣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經(jīng)廣西,至廣州入海。湯:熱水。

  蒹(jiān)葭(jiā)淅(xī)瀝(lì)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

  蒹葭:一名荻,即蘆葦。淅瀝:風(fēng)吹蘆葦?shù)穆曧。柚:橘類果木,即柚子?/p>

  非是白蘋(pín)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詩人柳惲,柳惲字文暢,河?xùn)|人,工詩善琴,后貶吳興太守。瀟湘:湖南境內(nèi)的兩條水名,這里代指在湖南為官的盧衡州。

  賞析:

  首聯(lián)點出友人在之前的來信中講了很多有關(guān)衡陽這個地方不好的牢騷話,表示難以忍受衡陽這個地方。詩人回信后告訴他不要這樣悲觀地想。秋來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語。

  頷聯(lián)寫出柳州地形復(fù)雜,氣候炎熱,若拿柳州與衡陽相比,環(huán)境更難以忍受,然而詩人自己都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那么友人就不應(yīng)該再有不滿的情緒了。

  頸聯(lián)寫衡陽一帶美好的景色,對偶工整,色澤明麗,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尾聯(lián)詩人引用典故,勸勉友人,回應(yīng)了前文,讓人頓感詩意渾成。

  此詩內(nèi)含悲情而意悠境遠,首聯(lián)的“為報秋親雁幾行”和尾聯(lián)的“還將遠意問瀟湘”,均有高朗舒暢、風(fēng)情搖曳之致。前四句是接來書后對柳州居地的“報”,后四句是因思念友人而對衡州一地的“問”,一“報”一“問”,正好將全詩綰合起來,最能見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結(jié)構(gòu)安排上的技巧。

【書原文注釋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月原文注釋及翻譯12-19

關(guān)雎原文及翻譯注釋12-17

《月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2-19

《贈從弟》劉楨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2-17

與友人書原文及翻譯12-07

《真州絕句》王士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2-17

書懷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2-20

醉題原文及注釋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