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對于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實現(xiàn)素質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呢?
一、培養(yǎng)學生質疑興趣,使其樂于提問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边@就是說,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對于疑和問,疑是條件,問是結果。因此,課堂上要使學生樂于提問,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興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比如在講“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shù),然后由教師很快判斷它是否能被3整除,當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無誤后,學生就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多位數(shù)能否被3整除的?可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來,緣于教師的激趣和創(chuàng)設的良好發(fā)問情境。
二、幫助消除心理障礙,使其敢于提問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種“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狀態(tài)中,由于他們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課堂上表現(xiàn)出一種“三怕心理”,一怕在課堂上提問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程序而挨教師的批評、指責;二怕提出的問題不成問題而變成同學們的笑料;三怕提出的問題毫無價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問,首先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礙,鼓勵中國學習聯(lián)盟膽質疑,放心提問。比如對于在課堂上提問由于情緒緊張而說不清楚的學生,可以讓其在課外繼續(xù)補問;對于不敢在廣眾場合提問的學生,可以讓其個別提問;對于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可以讓其把問題寫成文字后再提問。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誘導,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比如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預習中認真去發(fā)現(xiàn)問題,為課堂上提問作好充分準備。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組織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提問競賽活動,通過比提問的數(shù)量和質量來評定小組的競賽成績,這樣,學生將會在競爭的氛圍中消除思想顧慮,大膽質疑和發(fā)問。
三、通過多說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問
1.讓學生多說,學會提問。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外部表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保證學生有說的機會,通過多說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勤于提問的習慣。比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如果讓學生分別去說“商不變的性質”、“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這三者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將會提出問題:“零為什么不能作除數(shù)?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項?”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2.讓學生多做,啟發(fā)提問。實踐活動是學生形成問題的基礎和源泉。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fā)而提出問題。比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堂上組織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做成一個角的模型,并用手轉動角的一條邊,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地認識和掌握銳角、直角、鈍角等概念,而且還會在此基礎上提出“當兩條邊重合時是什么角?如果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后繼續(xù)旋轉下去將得到什么角?如果這條邊按順時針的方向旋轉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義的問題,為以后繼續(xù)學習角的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3.讓學生多想,深刻提問。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對面臨的問題作較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分析和比較,就能將問題轉化,提出優(yōu)化解答過程的新問題。比如在“異分母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的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充分思考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較大小,學生將會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來比較分數(shù)的大。俊边@個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由此可見,只要指導學生對問題多作思考,學生就能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問題來。
四、教給學生提問方法,使其善于提問
由于不同情況下問題的內容、性質各有特點,因而提問的方法和形式也應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不但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厭煩。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善于提問。如:
1.趣問法。把問題趣味化,或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把問題引出,這種提問容易使對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勝。
2.追問法。在某個問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順著其思路對問題緊追不舍,刨根到底繼續(xù)發(fā)問,其表現(xiàn)形式一般直接采用“為什么?”。
3.反問法。是根據(jù)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其表現(xiàn)形式一般是“難道?”。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4.類比提問法。根據(jù)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質的相互聯(lián)系,通過比較和類推把問題提出。
5.聯(lián)系實際提問法。結合某個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
總之,在教學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就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改革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于提問、敢于提問、勤于提問、善于提問。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 [篇2]
摘要:“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問題的能力,學生才敢于提出問題,樂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問題。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問題火花,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樂于提問,會提有價值的問題,并在這樣一個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起新的更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培養(yǎng) 提問 能力
《數(shù)學課程標準》把“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列為解決問題的具體目標。從而可見,思維進程起始于問題的形成和確定,任何思維進程總是指向某一問題,沒有問題,思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皢栴}是數(shù)學的心臟”。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才敢于提出問題,樂于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學會提問,在學習中才有“新發(fā)現(xiàn)”,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從而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逐步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那么,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呢?以下是本人結合教學實踐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建立民主關系,鼓足學生提問勇氣
我認為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讓學生敢問的先決條件。只有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有勇氣去提出問題,才敢傾吐心聲,大膽發(fā)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收起嚴肅的面孔,換上親切、和善的笑臉,把微笑帶進課堂。說話幽默、風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努力消除學生在學習進程中的緊張和焦慮感。如我在教學“異分母分數(shù)大小比較”這節(jié)課,新授后我讓學生對異分母分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進行小結,即先通分再比較大小。這時,有個學生大膽地站起來問:“為什么比較異分母分數(shù)非得先通分?不通分不行嗎?”引來全班學生一陣笑聲,而我不但沒有批評他,而且對這位學生的大膽提問進行表揚,更以平等的態(tài)度、友善的語氣將問題拋給了其他同學進行分組討論。經(jīng)過學生的討論與爭辯,他們竟獲得比較異分母分數(shù)大小的許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思路?梢,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氣氛會更輕松,學生會更主動探求知識,學生才有勇氣提出問題。
二、用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激勵他們充分發(fā)揮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質量,獲得學習成功的巨大動力。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情境,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在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生提問興趣。
1.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有限,知識積累少,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會與所學知識產生認知上的沖突,這是學生提出問題的一個良機,教師要及時給予引導。例如:我在教學比的知識時,“比的后項不能為0”就與學生在觀看各種球類比賽中,比分的后項可以是0(如3:0,15:0等)的認知產生沖突。于是在這種認知沖突情境中學生很容易提出問題“我們所學的比與球賽中的比是一回事嗎?”
2.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興趣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所以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許多數(shù)學問題。如:讓學生參觀學校開運動會,400米比賽,一些學生觀察到,每位運動員都不在同一起跑線上。于是提出了“400米賽跑為什么運動員不在同一起跑線上?”“400米賽跑,相鄰跑道的運動員起點的距離應該多大?”的問題。
3.創(chuàng)設趣味激勵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只有當他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才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去探索、思考。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有趣的問題設置,給學生創(chuàng)設懸念,當學生躍躍欲試時,教師再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題,從而掌握新知識。如我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時,師生進行一次別開生面的“搶答”競賽,由學生任意報出一些數(shù),大家來判斷能否被3整除,看誰答得又快又正確,結果都是教師取勝。好奇心迫使學生想知道其中的奧妙:能被3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這樣學生在強烈的問題意識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規(guī)律,學起來特別感興趣,特別認真。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因此,只要我們教師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情景,處處激勵提問,那么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不斷增強,提問能力也會不斷的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不斷的高漲。
三、安排充裕時間,給予學生提問機會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老師講到哪里,學生聽到哪里,沒有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機會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給學生足夠大的自由度,安排充裕的時間,讓他們靜靜地思考,去發(fā)現(xiàn)問題;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你—言,我—語,去提出問題。給學生營造萌發(fā)問題的機會,產生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去品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
四、指導提問方法,提升學生提問價值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會善于提問、提有價值的問題將是學生受益終生的事情。怎么樣讓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成為我們老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思考和落實的重要任務。
1.提模仿性的問題
模仿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學會創(chuàng)造的起源。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模仿教師是他們學習的主要方法,提問同樣如此,模仿性的問題適用于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在學習某一類知識的開始,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性的提問。如上一年級2、3、4的乘法口訣,在教學2的口訣時,先出示兩只青蛙圖,然后教師示范性的提出以下問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只眼睛()條腿?用加法怎樣計算?用乘法怎樣計算。根據(jù)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的關系,怎么編寫口訣等問題。有了這樣的示范,以后學生在學習3—9的口訣時就會模仿2的乘法口訣提問。如在教4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出示4只青蛙圖后,學生就會很快模仿2的乘法口訣提出問題。二是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平時較少接觸的、比較抽象的問題時,教師也可作示范性提問。如在教學《可能性》這節(jié)課,我先拿一個玻璃杯子,里面裝著兩個紅球和兩個籃球,學生一下子不會提到可能性的問題,我先示范性的提出:你們閉上眼睛,猜一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這時我又往杯子里添上3個球,這時讓學生提問題,學生就會模仿教師的問題來提問。
2.提比較性的問題
當新舊知識有一定聯(lián)系時,學生就比較容易提比較性的問題。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復習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圖形,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了(1)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2)這些圖形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3)圖形的特征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4)圖形的邊角有什么變化?怎么變?這類問題的提出有助于幫助學生把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分析比較,加強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
3.提與課題有關的問題
課題一般都是學生學習的中心或主要內容。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課題進行思考,提出問題,使每個學生上課時都能明確學習目的、內容,帶著問題來學習,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使教師由解惑為中心轉變?yōu)樯鬄橹行。如教學一年級的9加幾這節(jié)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情景:(1)盒子里有9個皮球,外面有兩個皮球;(2)魚塘里原來有9條草魚,又游來了4條等四個情景,每出現(xiàn)一個情景圖,教師就提問:你們能提出一個加法問題嗎?學生很容易就提出了4個加法問題。接著老師問:怎樣才能解決你們提出的問題呢?學生列出4道加法算式:(1)9+2(2)9+4(3)9+6(4)9+5。教師又問:你們觀察這些算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迫不及待的提出:我想知道怎樣算比較快?從而很自然的揭示出課題。
4.提有聯(lián)想性的問題
從某一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這兩類事物可能是類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對立的,還可能是有因果關系的。學生就會從這一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萌發(fā)提問的欲望。如在教學《人民幣>一課時,學生在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學生就會想到為什么人民幣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而沒有3分、4分、6分、7分等面值的問題
以上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也可能就是未來的科學家、發(fā)明家在我們課堂上一個小小的提問而誕生的源泉。這不就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嗎?
總而言之,一切創(chuàng)造都始于問題,沒有問題無從創(chuàng)新。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問題火花,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樂于提問,會提有價值的問題,并在這樣一個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起新的更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相關文章: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小學11-23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11-23
提問能力如何培養(yǎng)11-23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11-23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課堂提問的能力03-16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08-15
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提問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