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路交通規(guī)劃名詞解釋
1 標準貨車
以載重量4-5t的汽車為標準車,其他型號的載重汽車,按其車型的大小分別乘以相應的換算系數(shù),折算成標準貨車,其換算系數(shù)直按本規(guī)范附錄A.0.1的規(guī)定取值。
2 乘客平均換乘系數(shù)
衡量乘客直達程度的指標,其值為乘車出行人次與換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車出行人次。 3 存車換乘
將自備車輛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達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4 出行時耗
居民從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為中所耗費的時間。
5 當量小汽車
以4-5座的小客車為標準車,作為各種型號車輛換算道路交通量的當量車種。其換算系數(shù)宜按本規(guī)范附錄A.0.2取值。
6 道路紅線
規(guī)劃道路的路幅邊界線。
7 港灣式?空
在道路車行道外側,采取局部拓寬路面的公共交通?空尽
8 公共交通線路網密度
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積上有公共交通線路經過的道路中心線長度,單位為km/km2。 9 公共交通線路重復系數(shù)
公共交通線路總長度與線路網長度之比。
10 公共交通標準車
以車身長度7-10m的 640型單節(jié)公共汽車為標準車。其他各種型號的車輛,按其不同的車身長度,分別乘以相應的換算系數(shù),折算成標準車數(shù)。換算系數(shù)宜按附錄A.0.3取值。 11 公共車場
《城市道路與交通規(guī)劃》—相關名詞解釋2017-04-09 21:55 | #2樓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fā)模式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規(guī)劃一個居民或者商業(yè)區(qū)時,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guī)劃設計方式。
TOD是指在不排斥小汽車使用的前提下,以培育客流為著眼點,以提高土地價值為核心目的,在主要軌道交通樞紐沿線及站點適度進行高密度的土地開發(fā),并應伴隨著居住、辦公、商業(yè)、公共空間等用地的混合使用設計,同時宏觀上兼顧引導城市空間有序增長,控制城市無序蔓延的作用。
BRT:快速公交系統(tǒng)(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 ,是一種介于快速軌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簡稱RRT)與常規(guī)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簡稱NBT)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tǒng),是一種大運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系統(tǒng)”。它是利用現(xiàn)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和運營管理,開辟公交專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車站,實現(xiàn)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tǒng)。
LRRT:輕軌快速交通(Light Rail Rapid Transit)是一種新的城市交通模式,是以現(xiàn)代化程度較高的有軌電車和隔離程度較完善的線路為基礎構成的城市交通。 TDM:交通需求管理TDM(Travel Demand Management)是指運用經濟和法規(guī)等手段對交通需求量進行科學地控制與調節(jié),削減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分解、轉移相對集中的交通需求,從而使供需達到相對平衡,以保證城市交通系統(tǒng)的有效運行,緩解交通擁擠,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質量。
為促進城市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統(tǒng)擴容的同時,對城市交通需求發(fā)展實行最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對城市的客、貨運出行采取最具體的管理措施,以構成最佳的交通方式結構,避免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間資源的濫用,實現(xiàn)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從而保證城市交通系統(tǒng)快速、安全、可靠、舒適、低污染地運行。
OD調查:OD調查(Origin Destination)即交通起迄點調查又稱OD交通量調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終點間的交通出行量。
道路面積率:城市建成區(qū)內擁有的道路面積與建成區(qū)面積的比率。
城市道路網密度:城市建成區(qū)或城市某一地區(qū)內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擁有的道路長度。城市道路網內的道路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不包括居住區(qū)內的道路。
交通量、速度與密度:
交通量(Q)是單位時間內通過道路某一地點或某一斷面的車輛數(shù)量或行人數(shù)量;
速度(V)是指車輛或行人在單位時間內行駛或通過的距離;
密度(K)是指在某一瞬時內單位道路面積上分布的車輛數(shù)或行人數(shù)量。 服務水平:是交通流中車輛運行的以及駕駛員和乘客或行人感受到的質量量度。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氣候和交通條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斷面的最大車輛數(shù)或行人數(shù)量,以veh/h、p/h或veh/d表示。
1. 基本通行能力:指在道路、交通、環(huán)境和氣候均處于理想條件下,由技術性
能相同的一種標準車輛,以最小車頭間距行駛,在單位時間內通過一條車道或路段某一斷面的最大車輛數(shù)。也稱理論通行能力。
《道路交通規(guī)劃名詞解釋》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 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道路條件下,單位時間內通過道路一條車道或某一斷
面的最大可能車輛數(shù)。
3. 設計通行能力:指道路交通的運行狀態(tài)保持在某一設計水平時,道路上某一 1
路段的通行能力。
設計車速:是指在氣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條件下,一般駕駛員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適行駛的最大車速。是道路幾何設計所采用的車速。
車頭間距:指在同向行駛的車流中,前后兩相鄰輛車的車頭之間的瞬時距離。 車頭時距:指在同向行駛的車流中,前后兩相鄰車輛車的頭端部通過某一斷面的時間間隔。
超高:指的是為抵消車輛在平曲線路段上行駛時所產生的離心力,保證汽車能安全、穩(wěn)定、舒適地通過平曲線,在該路段橫斷面上設置的外側高于內側的單向橫坡 。
超高緩和段:為了使道路從直線段的雙坡面順利轉換到具有超高的單坡面,而設置的漸變過渡段稱為超高緩和段。
行車視距:是指為了行車安全,在道路設計中應當保證駕駛人員在一定距離范圍內能隨時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現(xiàn)得障礙物,或迎面駛來的車輛,以便及時采取剎車制動措施,或繞過障礙物。這個必不可少的距離稱為行車視距。
1. 停車視距:指的是同一車道上,車輛行駛時遇到前方障礙物而必須采取制動
停車時所需要最短行車距離。
2. 會車視距:系指對向行駛的車輛在同一道路上相遇而又來不及錯讓時必須采
取制動停車所必須的最短安全距離。
主導縱坡:指道路中心線結合實際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平均自然縱坡度。
平均縱坡:指的是含若干坡段的路段兩端點的高差與該路段長度的比值。是在山區(qū)設計道路時需要控制的坡度。
展線:指的是在山嶺地帶,由于地面自然縱坡常大于道路設計容許最大縱坡,加上工程地質條件限制,就需要順應地形,適當延伸線路長度沿山坡逐漸盤繞而上,以致到達路線終點。這種減緩縱坡,延長起、終點間路線長度的設計定線,成為展線。
回頭曲線:在山區(qū)道路設計中,為了克服平曲線長度過短,縱坡過大而在轉角頂點外側設置的曲線稱為回頭曲線。
分岔點:交叉口內同一行駛方向的車輛,向不同方向分開行駛的地點。
交匯點:來自不同行駛方向的車輛,以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匯合行駛的地點。 沖突點:來自不同行駛方向的車輛,以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會點。
視距三角形:為了保證交叉口行車安全,由交叉口內最不利的沖突點,即最靠右側的直行機動車與右側橫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線駛入的機動車在交叉口相遇的沖突點起向后各退一個停車視距,將這兩個視點和沖突點相連構成的三角形稱為視距三角形。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島、交通標志、標線等,把不同行駛方向和車速的車輛分別規(guī)定在有明確軌跡線的車道內行使,避免相互干擾,從而減少車輛之間以及車輛與行人之間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綠波交通:指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裝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動控制的聯(lián)動信號,使主干道上的車流依次到達前方各交叉口時均會遇上綠燈。
綠色交通:廣義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適合都市環(huán)境的運輸工具,來完成社會經濟活動的一種交通概念。狹義指為節(jié)省建設維護費用而建立起來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環(huán)境多元化的協(xié)和交通運輸系統(tǒng)。從交通方式來看,綠色交 2
通體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車交通、常規(guī)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
綠信比:指交叉口紅綠燈在一個周期內顯示的綠燈時間與周期長的百分比。 環(huán)形交叉口:是在幾條相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設置一個半徑較大的中心島,使所有經過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轉車輛都繞著中心島作逆時針方向行駛,在其行駛過程車流的沖突點變?yōu)榻豢楛c,從而保證交叉口的行車安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立體交叉口:簡稱立交,系指用跨線橋或地道使相交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相互交叉的交通設施。立體交叉將車道空間分離,從而避免交叉口沖突點的形成,保證交通安全,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運輸效率。
公交換乘系數(shù):是指全市市民在一天出行過程中平均換乘公交車的次數(shù)!皳Q乘系數(shù)”是衡量一個城市公交線路、站臺設置的優(yōu)劣。這個系數(shù)不能超過1.5。 城市交通:是城市內部及城市與外部之間的人員和物資實現(xiàn)空間位移的載體。
1. 城市對外交通:城市與其他城市之間及城市地域范圍內城區(qū)與周邊城鎮(zhèn)、鄉(xiāng)
村之間的交通。
2. 城市內部交通:即狹義的城市交通,指城市范圍內的交通或城市各種用地之
間人和物的流動。這些流動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為起點,以一定的城市用地為終點,經過一定的城市用地進行的。
物流園區(qū):(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業(yè)集中的地區(qū),在幾種運輸方式銜接地,將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yè)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也是一個有一定規(guī)模的和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物流企業(yè)的集結點。
停車換乘:(P+R)是指沿市郊公共交通干線車站修建小汽車停車場,規(guī)定憑公交月票免費停車,以鼓勵人們換乘公交,減少市區(qū)道路的交通量。
交通等時線:指用出行時耗繪制而成的區(qū)域范圍線,在這條閉合線上的任意一點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花的出行時耗相等。
由城市的某一吸引點出發(fā),在規(guī)定的出行時耗內可達到的用地范圍,可以反映該地區(qū)的交通便捷程度,等時線圖反映了居民到吸引中心所需花費的最大出行時間,以及該中心在不同出行時間內所能服務的用地范圍。
3
【道路交通規(guī)劃名詞解釋】相關文章:
關于規(guī)劃名詞解釋09-23
城市生態(tài)規(guī)劃名詞解釋09-20
旅游規(guī)劃與開發(fā)名詞解釋09-23
城市規(guī)劃名詞解釋與論述09-23
環(huán)境規(guī)劃學名詞解釋09-23
城市規(guī)劃原理名詞解釋部分09-23
城市規(guī)劃要求掌握名詞解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