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余世維團隊管理觀后感
今天我有幸聆聽了余世維博士題為《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的講座,收獲良多,在整整一小時的學習過程中,我領悟著許多道理、反思著自己的現(xiàn)狀,并期待著能超越曾經(jīng)的自己。聽了整整一小時的講座,感覺還是意猶未盡,同時我真的覺得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尤其是對團隊、對責任等等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層。 “這是我的船!”一句很簡短的話,卻凝聚著一種最強烈而真摯的團隊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一種深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由這句話,我得到的啟示是,我們公司如果都能充滿自豪和激-情地喊出“這是我的學公司!”,那將會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公司的事業(yè)也將更加輝煌。所以,我想,首先從自己做起,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這是我的學公司。 回想自己進入公司的這幾個月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收獲良多,公司為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也構建了很好的平臺,可以這樣說,我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都離不開公司的關心和支持。對此,我始終心存感激。一直以來我都很珍惜我的工作,因此我也一直很認真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一個人能力會有大小,但做好工作除了能力,更需要堅持和執(zhí)著,以及責任感。 余博士講座的主題是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聯(lián)系我們公司的實際,我們的公司就像一艘大船,航行在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的征途中,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航向,也有了優(yōu)秀的船長,目前最關鍵的就是在這船上的每一個人都要樹立團隊意識,把我們公司的員工隊伍打造成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只有這樣,我們公司這艘大船才會更快更好地前行。那么,作為團隊中的一員,我們要具備哪些具體的品質(zhì)或意識呢?
通過余博士的講座,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下: 一、奉獻精神。你為別人貢獻什么,你最終將會收獲什么;當你融入一個團隊,你不僅是在為團隊貢獻自己,也是為自己搭建生命的舞臺。說到這里,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主人,說要退休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主人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那時他的心已經(jīng)不在工作上,用的是次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主人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斑@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彼痼@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么會這樣呢?現(xiàn)在他得住一幢粗制濫造的房子!所以我想說:“不要總是以為自己的付出是在為別人添磚加瓦。同時,我覺得,主人不僅給了老木匠一套房子,更給了他受用終身的人生哲理!逼鋵,假如一個人僅僅是一滴水的話,如果他不想在人間蒸發(f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融入大海,那個大海的名字就是:“團隊”。
二、成就團隊。同樣有一個故事會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鮑爾的中學校長,為了培養(yǎng)國家最優(yōu)秀的人才,他放棄了自己最熱愛的樂隊指揮工作,當了一名教師。他一生幫助無數(shù)的學生取得了成功,但他始終覺得自己很失敗。他成就了別人,卻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可有一次的經(jīng)歷徹底改變了他這種想法。有一次,當?shù)氐闹蓍L請他參加一個隆重的活動,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活動,州長也沒有提前告訴他將是什么樣的盛況,?僧斔竭_活動現(xiàn)場后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驚奇,發(fā)現(xiàn)州長在親自主持那個會議,只聽到州長站在發(fā)言臺上講到:“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聚會,這個聚會的主角是鮑爾,他是一所中學的校長,他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學子,為這個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都非常尊敬他,接下來,讓我們用最崇敬的心情,最響亮的掌聲,歡迎他上臺與我們分享!滨U爾的感動和喜悅不難想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最好之道。人生要走很多的路,我們需要一座又一座的橋,我們不僅僅是要感恩地走過,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修建、維護這些橋,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行得更久。
三、忠誠不渝。有一本書名叫《忠誠勝于能力》,我們暫且不管這種說法是否完全正確,但我們都能認同的一點就是:忠誠優(yōu)先于能力。《亮-劍》中李云龍所領導的獨立團騎兵連為掩護獨立團主力及總部首長安全撤退,吸引了鬼子的一個騎兵連隊在后面緊緊追趕。騎兵連死傷很嚴重,在一次、兩次、三次的沖鋒以后,最后只剩下連長孫德勝一個人了,他全身負傷,左胳膊也沒有了。還高喊道:“騎兵連,進攻!”他代表騎兵連-發(fā)起了最后一次進攻……在他心里,每一個戰(zhàn)士的生命都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他的團隊——獨立團。在最后的危難時刻,即使只有他一個人了,但依然代表獨立團這個團體,而不是他個人,這就是忠誠不渝的團隊精神。一個人即使從事最樸實無華的工作,只要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充分地持有忠誠,那么他所從事的事情就會崇高起來。人之所以崇高并不在于他所在的行業(yè),而是他如何理解工作中的意義。
四、榮辱與共。沒有一個人單獨創(chuàng)造奇跡,所有奇跡的背后都有動人的故事。那個奇跡只是結果,最令人感動的是過程的付出。如果離開了團隊每一個成員的貢獻,那個奇跡就是空談。在我們的生命中,不僅要心系團隊,更要與團隊榮辱與共,團隊的榮譽就是我們自身價值的彰顯。我想這個道理非常容易理解,在這里也就不加贅述了。
五、有效溝通。余博士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如果真的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學會溝通,特別是要能面對很多人說話。在他看來,一個人想要很好地與人溝通,所謂高明的溝通技巧并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心態(tài),要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就必須克服三種不良狀態(tài),即自私、自我和自大;心態(tài)好了,溝通時就會很自然地去體諒對方的不便和難處,能考慮到對方的需求,能主動支援和主動反饋,而這些恰恰是溝通所必須的。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需要和別人去溝通,我們也總是自以為我們想要的表達的信息,對方可以完整地接收到,而其實,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所表達的和對方所接受的信息,有時竟然會相去甚遠,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花了許多時間,也做了精心準備,但溝通卻是無效的。那么具體來說,哪些溝通將是無效的呢?在聽完余博士的課程后,我針對這個問題,又展開了進一步的學習,通過學習發(fā)現(xiàn),無效溝通包括消極溝通和防御性溝通,消極溝通的常見形式有壓制別人、貶低別人、挖苦別人喜歡關注貶低別人的內(nèi)容;防御性溝通表現(xiàn)在總是想說服別人,評價發(fā)言人而不是發(fā)言內(nèi)容、假裝在傾聽等方面。這些都可以通過非語言信息傳遞出來,并且很快就會被別人捕捉到。這樣的表情和心態(tài)不一定要說出來,卻常常被對方從你的非語言信息中一眼看破。無效溝通往往就是從非語言信息開始的,因此我們要多留意自己的表現(xiàn),否則會使你精心準備的溝通變成無效溝通。
公司是我們的一個大家庭,讓我們像呵護自己的家那樣去呵護我們的公司,用我們的智慧、熱情以及對公司的深深熱愛積極投身到公司的創(chuàng)業(yè)中去,相信我們的公司明天會更美好,事業(yè)會更輝煌。
余世維中層管理觀后感
看了《中層危機》讓我感覺到,中層干部是企業(yè)中舉足輕重的群體,上面的負責決策,下面的負責執(zhí)行,中間的就是承上啟下.余世維博士講:中層不只是要執(zhí)行高層交辦的事,也不只是推動基層所希望的事,更重要的是要去看、去聽、去想、去問、去做高層和基層沒有表達的事。高層說一句話,你要當作三句話五句話去聽.作為高層,對中層所交待的事情,你的領悟是什么,體會到什么程度,這一點能夠決定你把事情做多少.同時,還要與員工一起去討論,最后總結出一個答案,再對員工做出工作的傳達.
中層也是一個企業(yè)的中堅和脊梁,是企業(yè)的執(zhí)行層。如何讓自己做一只“獅子”,而不是做一只“綿羊”,看完余世維的中層危機我總結后覺得主要有一下幾點:
1、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很多時候中層管理者在工作中常常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
力,上級的責難、同事的誤會,甚至下級的抵觸和客戶的責罵.這時候不是,發(fā)脾氣!抱怨!一走了之所能解決問題,或許還會因一時的沖動,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之中.把心情先處理好,再去處理事情,才不會導致管理的紊亂和員工士氣的受挫.
2、 做好表率.中層是一個重要的影響源.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中層是下屬心態(tài)的建設者,只有自己充滿熱情,積極性,才能提高團隊的整體戰(zhàn)斗力.
3、 要有主見,不能做領導的“傳聲筒”.執(zhí)行力越強,越不適合做管理者,而只適合做下屬.也許每個領導都喜歡聽話的中層,但是在員工那里不單單是中層,而且是“管理”,管理絕不能僅僅是上傳下達,必須對每一件事有主見,不能自己沒有任何的思想和領會.
4、 心胸開闊,不去推過攬功,勇于承擔責任.“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中層管理者要想當好領袖,就要做坦蕩蕩的君子.
同時,中層要成為企業(yè)的中流砥柱,必須具備兩個能力:監(jiān)督力和指導力,以此來完成我們對企業(yè)的責任與義務.這要求中層,首先明確工作計劃,然后做好分工,重點要做好檢查,只要這樣一步步操作,才能讓上級安排的工作順利執(zhí)行下去.同時,在事情的進展過程中,我們要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做出指導和修正.
《中層危機》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基本客戶的流失”.在這個同質(zhì)化的時代,行業(yè)的競爭比的是服務.余世維博士講:滿足客戶的服務才是最好的服務。這一點需要我們反思,例如:當我們拜訪客戶,我們推薦給客戶的方案是真正適合他的嗎?我們是不是應該多聽聽客戶的想法,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然后再針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對應的方案呢?在我們的工作中,只要以這樣的服務準則為要求,用心去服務每一位客戶,我們才能得到更多客戶的認可.
《中層危機》中講到很多人都有一種誤區(qū),認為員工因為具備崗位要求的條件才做到那個位子的,但事實上不完全是這樣,所以就需要企業(yè)對有潛力的員工進行扶植和培養(yǎng).在博覽,公司也一直給予中層管理者很多的扶持與幫助:定期的培訓,經(jīng)驗交流座談會,管理知識的講座等等,給予了我們大量而有效的學習機會,更多的員工也因此得到了成長和提升的平臺.
對《中層危機》的學習,讓我們認識到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我會以此為起點去不斷完善自我.改變行為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我會執(zhí)行我所學到的一切,真正去落實和改變.
【余世維團隊管理觀后感】相關文章:
余世維執(zhí)行力培訓心得體會05-18
余世維贏在執(zhí)行力心得體會05-18
團隊建設世活動方案05-11
如何建設與管理團隊05-10
團隊管理的認識與方法06-14
怎樣管理餐飲團隊06-09
團隊沖突管理技巧06-06
企業(yè)團隊管理的特點04-26
建管理團隊的意義03-17